一、半选择性冠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安雪聪[1](2019)在《超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溶栓对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超选择性冠状动脉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Recombinant human prourokinase,rhPro-UK)对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的疗效,探讨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唐山市工人医院行补救性PCI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尿激酶原组(46例)与对照组(44例)。尿激酶原组术中先经抽吸导管于冠脉靶病变处行血栓抽吸,而后在病变远端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照组术中经抽吸导管于病变处行血栓抽吸。记录并比较所有入选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心肌呈色分级(Myocardial blush grade,MBG)、术后2小时心电图,CK-MB酶峰及cTNI峰值,术前、术后2h及24h的纤维蛋白原,术前和术后30天超声心动图以及住院及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及出血情况。结果1尿激酶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罪犯血管等基线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TIMI3级血流比例,尿激酶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尿激酶原组术后2小时心电图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73.9%比52.3%),尿激酶原组与对照组比较,CTFC记帧帧数分别为(26.30±3.64)帧和(28.27±4.15)帧,尿激酶原组MBG3级人数多于对照组(87.0%比68.2%),以上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尿激酶原组和对照组的CK-MB酶峰、cTNI峰值及术前、术后2h及24h的纤维蛋白原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尿激酶原组术后30天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高于对照组(55.93±8.00%比51.98±7.94%,P=0.022);尿激酶原组术后30天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低于对照组(47.25±3.60 mm比48.77±3.33 mm,P=0.043),两组术后30天LVEF与LVED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的LVEF与LVEDD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5尿激酶原组及对照组住院及30天随访期间MACE事件发生率、出血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救性PCI术中超选择性冠状动脉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可以进一步增加心肌组织血液灌注,改善心功能,且不增加出血的风险。图0幅;表8个;参154篇。
田增有[2](2019)在《冠脉内血栓抽吸配合应用rhPro-UK对STEMI患者PCI术疗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应用冠脉内血栓抽吸(Thrombus aspiration,TA)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Recombinant human Prourokinase,rhPro-UK)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就诊于唐山市工人医院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造影示罪犯血管血栓高负荷并行介入治疗的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血栓抽吸配合冠脉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组(联合治疗组)33例,仅冠脉内血栓抽吸组(单纯治疗组)36例。在PCI术前所有患者均应用阿司匹林0.3 g,氯吡格雷0.3 g或替格瑞洛0.18 g。联合治疗组罪犯血管的处理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单纯治疗组罪犯血管的处理仅应用血栓抽吸。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心肌组织灌注水平、心电图ST段回落率、CK与CKMB及出血事件,术后1个月及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随访PCI术后6个月内发生MACCE事件的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BMI、年龄、心率、肝肾功能、吸烟史、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脑血管疾病等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罪犯血管、Killip分级、手术时间和平均植入支架个数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术后血管灌注评价: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治疗组在术后罪犯血管恢复TIMI血流3级的患者数分别为32例(96.97%)和33例(81.67%),两组P值为0.67,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分别为24.63±2.32(帧)和26.95±3.48(帧),两者P值为0.04,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心肌组织灌注3级获得率两组分别为31例(93.94%)和27例(75.00%),两组P值为0.03,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小时心电图ST段回落率分别为28例(84.85%)和23例(63.89%),两组P值为0.048,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小时心电图ST段回落率分别为30例(90.91%)和30例(83.33%),两组P值为0.56,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术后心肌酶比较: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治疗组术后肌酸激酶分别为1165.51±731.62(U/L)和1485.6±819.34(U/L),两者P值为0.023,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分别为126.42±78.47(U/L)和157.53±86.65(U/L),两者P值为0.016,有统计学差异(P<0.05)。4心功能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4.53±5.12(%),53.31±4.84(%),两者P值为0.13,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在左室舒张末径分别为52.73±6.31(mm)和53.99±4.34(mm),两者P值为0.02,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9.15±5.47(%),56.17±7.28(%),两者P值为0.01,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在左室舒张末径分别为51.52±5.63(mm)和53.81±6.13(mm),两者P值为0.02,有统计学差异(P<0.05)。5两组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比较:联合治疗组发生大出血0例,小出血0例,微出血2例,合计共2例;单纯治疗组发生大出血0例,小出血0例,微出血1例,合计共1例,两者出血事件P值为0.94,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两组MACCE事件的比较:联合治疗组再发心绞痛3例,再次血运重建0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0例,心源性死亡0例,卒中0例和心力衰竭0例,合计共3例;单纯治疗组再发心绞痛4例,再次血运重建0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0例,心源性死亡0例,卒中0例和心力衰竭1例,合计共5例,两组综合MACCE事件P值为0.81,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中,冠脉内应用血栓抽吸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1降低冠脉无复流发生率,提高心肌灌注水平,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有利于左心室功能的恢复。2临床安全性可行,不增加出血事件和MACCE事件的发生率。图3幅;表8个;参130篇。
蒋世亮[3](2006)在《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率的影响因素及再灌注治疗的前瞻性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疾病谱的演变,心血管病尤其是冠心病已成为21世纪导致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以发病率较高的美国为例,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1993年美国心血管病死亡人数高达95万例,其中70%是死于冠心病,1996年美国心脏病协会报告每33秒钟就有一个美国人死于心血管病。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冠心病发病率与发达国家比较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尤其是AMI已成为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 AMI作为冠心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关AMI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与日俱增。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和国际上各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的不断揭晓,有关AMI、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等疾患的各项诊断和治疗指南不断问世,我国的心血管疾病尤其是AMI的诊断和治疗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就我国而言,在AMI的研究领域尚存在以下问题:(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于2001年12月发布了我国第一个《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至今已3年有余,它对我国AMI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影响如何?(2) 既往研究发现,随年龄和性别的不同,AMI患者的临床预后亦有所不同,但这些研究均未排除再灌注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如果除外再灌注治疗的影响,不同年龄和性别AMI患者的预后是否仍有差异?(3) 近年研究发现,女性AMI患者的死亡率
杜永成,李黎明,李富,王国斌,马菊梅,郭海凤,夏耀明[4](2021)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经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经冠状动脉内溶栓给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STEMI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7例,均采取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治疗组则加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冠脉血流TIMI分级分布情况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指数均有所改善,而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氨基末端脑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对比,治疗组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对STEMI患者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经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疗效显着,对改善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和减少心肌受损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等发生有显着作用。
李磊,李会晓[5](2020)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尿激酶原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溶栓联合介入治疗与直接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溶栓联合介入治疗与直接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就诊于巩义市人民医院STEMI患者61例,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分为对照组(直接PCI)、治疗组(溶栓+PCI),纳入对照组31例,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冠状动脉血管TIMI血流分级、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和住院期间病死率、再梗死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TIMI血流分级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溶栓后介入治疗对比直接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更能改善患者心肌灌注水平,减少无复流的发生率,且同样能改善心功能和未增加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金鹏[6](2020)在《去甲肾上腺素在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中的应用及其与多巴胺的对比研究。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患者11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去甲肾上腺(Norepinephrine,NE)组,多巴胺(Dopamine,DA)组(因单独用药不能维持血压,而联合用药的患者应排除组外,应用药物治疗不能及时纠正的低血压患者应立即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等方法),其中NE组63例,DA组56例(两组患者在姓别、年龄、基础疾病、梗死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入科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去甲肾上腺素0.05~2.0μg/(kg.min)和盐酸多巴胺5~20μg/(kg.min),将血压维持在90/60mm Hg以上,或将平均动脉压维持在70mm Hg以上,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各时间段两组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a O2)、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肌酐(S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尿量(UV)等水平的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28d病死率、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住院时间、达到目标血压所需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IABP使用比率、胃肠道不良反应率、冠脉开通后TIMI血流分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CCU住院期间病死率、出院后随访28d及6个月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3、0.104、0.156,P均>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升高,但在治疗后各时间点,NE组平均动脉压值均较D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组心率在治疗后4H较前明显升高,然后随着时间推移较前有所下降,NE组在各时间段心率都呈下降趋势,同时NE组各时间段心率均较D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点NE组尿量均较D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血清Scr、SPaO2、LVEF、血清CK-MB、cTn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E组病人的SPaO2、LVEF明显高于DA组,血清CK-MB、cTnI水平则明显低于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后心律失常事件总数上NE组低于DA组,其中房颤发生率最高,NE组发生率低于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两组患者相比,NE组CCU住院时间、IABP使用例数、血压达到理想值所用时间、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冠脉开通后TIMI血流分级≤2级例数均较D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多巴胺相比,去甲肾上腺素在用药早期即可稳定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组织灌注,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ChineseSocietyofCardiologyof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EditorialBoardofChineseJournalofCardiology[7](2019)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文中研究说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该指南复习了相关资料和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对2015年"急性STEMI诊断和治疗指南"作一更新,以期提高我国STEMI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指南从诊断和危险分层、缺血风险和出血风险评估、再灌注治疗、住院治疗、临床评估、预后判断及长期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强调STEMI患者的全程管理从首次医疗接触开始,应最大限度地提高再灌注效率,建议进行缺血和出血风险评估,规范药物治疗。出院后应积极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二级预防和以运动为主的心脏康复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
路亚洲[8](2019)在《豁痰通络解毒方对(痰瘀蕴毒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豁痰通络解毒方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痰瘀蕴毒型)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豁痰通络解毒方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痰瘀蕴毒型)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中医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提供思路。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病科明确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的患者中筛选72例,并经临床证型诊断符合痰瘀蕴毒型诊断标准,年龄选择在18-75岁之间,男女均可。采用随机数字编码的方式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所有的入选患者均进行西医规范化治疗(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瑞舒伐他汀钙片、雷米普利以及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等药物治疗),试验组给予西医规范治疗和豁痰通络解毒方治疗(水煎取汁300 ml,每次150 ml,日2次口服),对照组则给予西医规范治疗。并同时结合患者自身的合并症给予相应药物服用。两组中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疗程为1周,其它药物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评分,并结合和运用X2检验和t检验等手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的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的分型、危险因素、中医症状评分及分布方面进行对比,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心绞痛疗效方面,两组间治疗后的疗效均有显着改善(P<0.05),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3)生活质量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改善,P值均小于0.05;在治疗后两组组间对比,结果显示试验组各方面评分均值均显着高于对照组水平,表明试验组疗效更加明显。(4)中医症状方面,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中医症状的主症情况中,经两个相关样本检验(Wilcoxon检验)分析发现,两组组内治疗前后对比,P<0.05,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并显示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中医症状的兼症情况中经两个相关样本检验(Wilcoxon检验)分析发现,试验组组内各症状治疗前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中除口干苦和舌苔外,其他症状组内治疗前后对比,P<0.05,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在治疗后经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对比评分,表现为试验组各方面指标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表明试验组效果更好。(5)根据中医症状、心绞痛和心电图三个方面的恢复情况判断疗效,中医症状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91.9%,对照组总有效率83.3%;心绞痛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86.1%;心电图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80.6%,故经分析均显示试验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在临床试验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均无死亡、转院和进行CABG手术患者,但在对照组中有3人进行PCI手术;在试验组中有1人进行PCI手术。两组在治疗两周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8.3%,试验组2.7%(注:在两周治疗内由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应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PCI手术)。两组间进行PCI手术情况经Fisher精确检验对比显示,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豁痰通络解毒方在治疗痰瘀蕴毒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明显,且患者没有不良反应。2、豁痰通络解毒方在治疗痰瘀蕴毒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中医症状、生活质量等均有非常明显的改善,并具有效果好、副作用少、价格低等优点,在临床上值得被推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秦伟彬[9](2019)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联合前列地尔对冠心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评估中药复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结合前列地尔对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状态的影响,为心血管疾病介入术后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抽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瓜蒌薤白半夏汤结合前列地尔组(GQZ组)、瓜蒌薤白半夏汤组(GLZ组)、前列地尔组(QLZ组)。三组患者入院明确诊断后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调脂、营养心肌、抑制心肌重塑等常规治疗,GQZ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前列地尔注射液20ug+生理盐水100ml静脉内缓慢静注,2次/日,术前30min开始应用至术后第7天,并于术前30min开始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瓜蒌实20g、薤白10g、半夏10g、茯苓10g、丹参15g、党参15g、川芎15g、赤芍10g、桃仁10g、炙甘草10g,剂型均为免煎颗粒),每日一剂,水冲100ml,术后坚持服用3个月;QLZ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前列地尔注射液20ug+生理盐水100ml静脉内缓慢静注,2次/日,术前30min开始应用至术后第7天;GLZ组患者术前30min开始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每日一剂,水冲100ml,术后坚持服用3个月。分别记录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疗效观察指标有心脏功能、术后3个月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中医证候评定、心电图ST段回落评估、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后TIMI帧计数、心肌灌注评价、肌钙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等心肌微循环状态评估指标。最后汇总资料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共计纳入研究对象90例,其中终止试验1例,试验脱落2例,最终纳入完成试验者共计87例,分别为GQZ组29例、QLZ组28例、GLZ组30例。结果显示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术后三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三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93±3.68VS 55.03±4.48 VS 56.29±5.07)%,P<0.05,而GLZ组与QLZ组两组组间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48,P=0.91);术后3个月SF36量表评估结果显示三组研究对象在躯体疼痛、生理功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活力、社会功能以及精神健康七个方面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显示除了QLZ组在心悸方面(P=0.06),其它各组在胸闷方面、胸痛、心悸、身体困重感、舌苔方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心电图ST段回落方面,GQZ组术后ST段回落明显较好,ST段回落>70%的患者较其它两组多(P=0.048),QLZ组、GLZ组患者两两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6);心肌灌注评价,GQZ组术后的MBG分级达到MBG 3级的患者所占比例比QLZ组、GLZ组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7),QLZ组、GLZ组患者两两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2);心脏标志物方面,三组患者cTnI、CK-MB达到峰值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QLZ组、GLZ组患者两两比较在cTnI、CK-MB达到峰值时间方面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85 VS P=0.21),且从各组患者cTnI水平变化趋势来看,GQZ组患者在到达峰值后下降趋势明显快于其它两组;TIMI血流分级评估,GQZ组术后的TIMI3级获得率比其它两组高(P=0.048),而QLZ组、GLZ组患者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CTFC评估,GQZ组效果优于其它两组,且GLZ组疗效同样优于QLZ组;试验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结合前列地尔对于改善痰瘀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状态有显着疗效。
吴鹏[10](2019)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与无心房颤动患者间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差异。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7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3例,根据在院期间是否发生心房颤动或既往合并心房颤动设定为房颤组(134例),并将该组分为既往房颤组(42例)、新发房颤组(92例)两个亚组。将其余无心房颤动患者经Stata15.0进行系统随机抽样,抽取对照组(127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多普勒心脏彩色超声、冠状动脉造影过程及结果等数据,比较房颤组与对照组临床特点。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预后及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新发房颤组与对照组数据,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结果:房颤组患者年龄、女性患者比例、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中风史、Killip分级、入院时心率、LA、住院时长、住院间死亡率、NT-proBNP、GGT、直接胆红素、肌酐、尿酸、尿素、hs-CRP、血钾、多支病变比例、回旋支病变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而吸烟率、LVEF、CK-MB、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且 P<0.05 有统计学差异。Logistic 回归分析示年龄(OR=1.0903,95%CI 1.5037-1.1284,P<0.0001)、GGT(OR=1.0105,95%CI 1.0025-1.0186,P=0.01)、左房内径(OR=1.0907,95%CI 1.0251-1.1605,P=0.006)、LVEF(OR=0.0045,95%CI 0.0001-0.3407,P=0.014),提示高龄、高GGT水平、左房内径增大、左心射血功能降低为急性心肌梗死后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随访期间再住院率、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的患者随访期间再住院率较无房颤患者高,且死亡率明显升高。其中高龄、高GGT水平、左房内径增大、左心射血功能降低为急性心肌梗死后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子。
二、半选择性冠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半选择性冠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超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溶栓对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病例资料 |
1.1.3 治疗方案 |
1.1.4 观察指标 |
1.1.5 统计学处理 |
1.2 结果 |
1.2.1 尿激酶原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的比较 |
1.2.2 尿激酶原组与对照组心肌灌注指标的比较 |
1.2.3 尿激酶原组与对照组CK-MB酶峰及c TNI峰值比较 |
1.2.4 尿激酶原组与对照组血中纤维蛋白原比较 |
1.2.5 尿激酶原组与对照组LVEF与 LVEDD比较 |
1.2.6 尿激酶原组与对照组的MACE及出血事件 |
1.3 讨论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重组人尿激酶原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进展 |
2.1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现状 |
2.1.1 溶栓治疗 |
2.1.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2.1.3 溶栓结合PCI治疗的探索 |
2.1.4 急性心肌梗死与无复流 |
2.1.5 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溶栓的发展 |
2.2 重组人尿激酶原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
2.2.1 重组人尿激酶原的作用机制 |
2.2.2 重组人尿激酶原的给药剂量与给药方式 |
2.2.3 重组人尿激酶原的血管再通率 |
2.2.4 重组人尿激酶原的安全性 |
2.2.5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冠脉内血栓抽吸配合应用rhPro-UK对STEMI患者PCI术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药品 |
1.1.3 术前准备 |
1.1.4 冠状动脉介入操作 |
1.1.5 术后临床资料收集 |
1.1.6 观测指标和判读准则 |
1.1.7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
1.2.2 两组术后心脏灌注水平的评价 |
1.2.3 两组术后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比较 |
1.2.4 两组术后心功能比较 |
1.2.5 两组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比较 |
1.2.6 两组MACCE事件的比较 |
1.3 讨论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无复流研究进展 |
2.1 冠脉无复流的定义 |
2.2 冠脉无复流的诊断及评价方法 |
2.2.1 冠脉动脉造影术 |
2.2.2 心电图ST段回落率 |
2.2.3 冠状动脉内多普勒导丝 |
2.2.4 心肌声学造影 |
2.2.5 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 |
2.2.6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
2.3 冠脉无复流的定义 |
2.3.1 预先存在的微血管功能障碍 |
2.3.2 微循环远端微血栓栓塞 |
2.3.3 心肌缺血性损伤 |
2.3.4 心肌再灌注损伤 |
2.3.5 患者个体易感因素 |
2.4 冠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 |
2.4.1 急性高血糖 |
2.4.2 急性高血压 |
2.5 冠脉无复流的治疗 |
2.5.1 化学药物治疗 |
2.5.2 冠脉无复流的非药物治疗 |
2.6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率的影响因素及再灌注治疗的前瞻性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Ⅰ |
中文摘要Ⅰ |
英文摘要Ⅰ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参考文献 |
论文Ⅱ |
中文摘要Ⅱ |
英文摘要Ⅱ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经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TIMI分级情况 |
2.2 比较两组LVEF、NT-pro BNP水平 |
2.3 比较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
3 讨论 |
(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尿激酶原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溶栓联合介入治疗与直接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选择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项目 |
1.4.1 一般资料 |
1.4.2 疗效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危险因素比较 |
2.2 TIMI血流分级比较 |
2.3 NT-ProBNP水平、LVEF值比较 |
2.4 住院期间病死率、再梗死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 |
3 讨 论 |
(6)去甲肾上腺素在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8)豁痰通络解毒方对(痰瘀蕴毒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临床研究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病例纳入标准 |
4 病例排除标准 |
5 病例剔除标准 |
6 脱落病例标准 |
7 中止试验标准 |
8 临床试验方法 |
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性观测 |
10 统计学方法 |
11 结果分析 |
讨论 |
一、研究现状 |
二、学术思想 |
三、方药分析 |
四、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结语 |
存在问题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个人简历 |
(9)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联合前列地尔对冠心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 |
1、中医病理产物在冠心病中研究进展 |
1.1 中医“痰邪”在冠心病的病理内涵 |
1.2 中医“瘀邪”在冠心病的病理内涵 |
1.3 痰瘀型胸痹的现代研究 |
2、中医对冠心病心肌微循环的研究 |
3、冠心病心肌微循环的治疗 |
3.1 中医治疗 |
3.2 西医治疗 |
4、基于循证医学对“化瘀祛痰”类中药改善胸痹PCI术后微循环的研究 |
4.1 资料与方法 |
4.2 文献检索结果 |
4.3 Meta分析结果 |
4.4 讨论 |
第二部分:临床实验 |
1、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诊断标准 |
1.4 病例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1.5 试验方法 |
1.6 观察项目 |
1.7 统计方法 |
2、结果与分析 |
3、讨论 |
3.1 立法思想 |
3.2 组方解析 |
3.3 前列地尔在改善微循环的研究 |
3.4 “瓜蒌-薤白”与前列地尔在心肌缺血预适应的相关性研究 |
3.5 心肌微循环的现代研究与中医“痰瘀”相关性 |
3.6 “化瘀祛痰”在改善心肌微循环的研究 |
3.7 心肌微循环的评估 |
4、不足与展望 |
第三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痰瘀型胸痹中医证候疗效评价量表 |
附表2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 冠心病心肌微循环障碍诊疗新进展概述 |
1、发生机制 |
2、主要评估方法 |
2.1 冠脉造影 |
2.2 血管内多普勒超声技术 |
2.3 微循环阻力指数 |
2.4 心脏磁共振显像 |
2.5 心脏核磁灌注成像 |
3、心肌微循环障碍的主要改善方法 |
3.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3.2 中医药治疗 |
3.3 其他 |
4、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1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及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局限性和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表 |
致谢 |
四、半选择性冠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超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溶栓对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D]. 安雪聪.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2]冠脉内血栓抽吸配合应用rhPro-UK对STEMI患者PCI术疗效评价[D]. 田增有.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3]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率的影响因素及再灌注治疗的前瞻性对比研究[D]. 蒋世亮. 山东大学, 2006(12)
- [4]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经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 杜永成,李黎明,李富,王国斌,马菊梅,郭海凤,夏耀明.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10)
- [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尿激酶原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溶栓联合介入治疗与直接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J]. 李磊,李会晓. 临床荟萃, 2020(08)
- [6]去甲肾上腺素在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中的应用研究[D]. 金鹏.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7]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J]. ChineseSocietyofCardiologyof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EditorialBoardofChineseJournalofCardiology.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9(10)
- [8]豁痰通络解毒方对(痰瘀蕴毒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路亚洲.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联合前列地尔对冠心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的研究[D]. 秦伟彬.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D]. 吴鹏. 苏州大学, 2019(04)
标签:尿激酶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论文;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