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财政工作的三项任务(论文文献综述)
蔡之兵,石柱,郭启光[1](2022)在《共同富裕导向下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思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共同富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与任务。由于区域差距在所有差距类型中的基础性地位、缩小区域差距本身所暗含的发展性以及缩小区域差距所要求政策的系统性等三个原因,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从区域整体发展框架出发,基于增长极地区的发展水平、增长极地区的辐射效应以及欠发达地区的内生发展能力等视角,提出区域协调发展层面的制约共同富裕目标的三层难题,并从东部沿海地区与重点城市的经济增长轨迹变化、区域协调发展框架的具体实施效果、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自给率等角度指出这三层难题的具体表现。最后,结合我国发展实际以及破解三层难题的需要,提出未来实现共同富裕仍然要着力于进一步提高增长极地区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完善增长极地区的辐射带动渠道、进一步增强欠发达地区发展能力的具体政策建议。
李震[2](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过程与基本经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只要有权力,一个人就可能产生腐败动机,做出越轨行为。因此,腐败治理成为世界的难题。腐败作为一种社会污染,一旦蔓延开来,就会蚕食心智,破坏公平,极易引发重大社会事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降低腐败的危险性,在社会进入重要转型期,党中央立于现实,围绕中心任务,采取多种举措反对腐败,进行廉政建设,使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有了新发展,迈入了新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重设反腐倡廉路线,大力整顿党风、恢复反腐败机构、打击经济犯罪,使党的反腐倡廉建设走向现代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标本兼治的治理方案,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整合反腐败力量、部署反腐败三项任务,使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更加科学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有力提升反腐倡廉地位,加强先进性建设、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健全反腐败工作体制,使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更加系统化。改革开放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领导反腐倡廉,打响作风攻坚战、高压惩治腐败、构建反腐败网络、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使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更加全面化。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进行的现代化事业稳步向前。大风大浪中,党始终牢牢掌握反腐倡廉的领导权,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四十多年来,我们党在进行反腐倡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宝贵经验:坚持党的统一领导、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完善反腐败机构、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保持党的反腐败威慑力、坚持德治与法治双向发力、加强国际反腐败合作等,这些认识和经验是我们党未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最大的底气。同时,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党进行的反腐倡廉实践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是其发展成果在实践和理论领域中的具体呈现。
陈慧[3](2021)在《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对于推动学校个性化发展,进而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将起到关键作用。校长是学校管理和运行的核心,校长的办学自主权是否充分,校长能否用好办学自主权,是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健全基础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关于校长办学自主权研究的文献看,强调下放教育管理权限、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是总体趋势,但就执行现状来看,办学自主权的落实水平尚有待提升。OECD、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进行的与校长办学自主权相关研究显示,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向赋予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的治理模式。本研究聚焦于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从国际比较和本土实践两个视角展开实证比较研究,力图解决如下问题:(1)通过国际教育调查的数据分析,解析校长办学自主权的结构;(2)重要国际教育调查中,不同国家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的现状;(3)在国际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更为细致的问卷、访谈,在解析本土实践中校长办学自主权现状的同时,进一步揭示本土中小学校长对办学自主权的期望;(4)提出需要重点关注的校长办学自主权,以及提升校长用好办学自主权能力的策略与方法。围绕上述问题,研究并置分析了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调查评估项目TALIS、PISA和SABER中近年来关于办学自主权的调查,对其概念框架、主题指标、实施方法等进行阐述,通过对TALIS2018和PISA2015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两者所呈现的校长自主权有近乎一致的差异趋势,校长在课程、教材、人事、教师工资方面的自主权较低,在学生纪律政策、预算分配、招生、聘任等方面的自主权相对较高。SABER2014评估发现上海校长在学校预算、人事管理、学校与学生评估方面的自主权相对较高,在发挥学校理事会作用和学校问责方面自主权相对较低。鉴于大型国际教育调查虽涉及范围比较广,但是就办学自主权问题而言深入程度不够,且仅显示了各国校长办学自主权的现状,本研究对上海市16个行政区的公办学校中小学校长进行更为细致的办学自主权现状与期望的问卷调查。根据不同区分变量制作出上海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在问卷项目和问卷维度上的数据概览,为后续其他研究者进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证比较研究提供多指标分析参考。研究发现,上海校长在不同维度上办学自主权呈现高中低3个水平,在学校形象、发展规划、教学实施、教育科研方面自主权程度较高;在组织领导、学生德育、课程建设和教师发展方面自主权程度中等;在人事管理和财物管理方面自主权程度较低。上海校长对人事管理和财物管理自主权现实与期望的差值最大,落差处于高位水平;组织领导、教师发展、学生德育、课程建设、教育科研方面的自主权差值处于中位水平;学校形象、发展规划和教学实施方面的自主权差值处于低位水平。根据研究发现,提出了对落实校长办学自主权的策略以及政策建议:扩大校长人事和财物自主权,平衡好规范与活力;加强校长课程教学和育人能力,寻找办学内生动力;增强校长规划学校发展自主权、营造独特育人文化;优化校长内部管理领导自主权,强调绩效责任分;落实校长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权,注重教育科研引领。对政府而言,应该关注校长角色和校长队伍建设;聚焦重点领域的校长办学自主权;加强校长用好办学自主权的能力建设。
郑秉文[4](2021)在《“十四五”时期医疗保障可持续性改革的三项任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健全基本医保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完善医疗保险参保缴费政策、实行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是医疗保障可持续性改革的三项任务。就筹资水平与结构来说,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都需要调整,均衡化的缴费比例结构有利于平衡筹资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及为企业减负;就缴费政策和模式而言,实行职工医保终生缴费有利于提高医保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而执行待遇清单制度能够框定医保与商保、政府与市场的责任边界。"十四五"开局之年将三项改革付诸实施对2035年乃至2050年实现医保制度可持续性和构建多层次医保制度体系具有战略意义。文章从执行待遇清单制度需注意的问题、医保缴费比例和公式的调整政策和策略、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的约束条件及法律修订等方面,对"十四五"期间三项改革任务的具体实现路径提出政策建议。
李文雨泽[5](2021)在《高校学生纸质和电子教科书阅读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法理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数字阅读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阅读习惯和方式,也改变了知识生产和传播的方式。后疫情时期线上教学与线下线上混合教学将成为高等教育的常态。然而,现有研究对于学术性资料(例如教科书)数字阅读效果的探讨依然欠缺。本文结合对照实验法和访谈法,以教科书为阅读材料,从阅读理解、心理过程以及阅读行为和策略等方面比较高校学生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效果差异,并挖掘阅读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具体选用了贴近现实场景和内容权威的《法理学》教材作为实验阅读材料。实验参与者通过网络在线招募,经严格筛选,最终61名浙江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进入随机分组阅读实验。实验流程分为三个阶段:实验开始前,通过问卷和量表收集参与被试的基本信息(例如性格类型、载体偏好等)和疲劳状态;正式实验,受试学生被分配三个阅读任务(两个接受性阅读任务和一个评价性阅读任务),并进行相应的开卷主观题与闭卷客观题测试,以获取有关记忆理解的效果数据;阅读任务结束后,利用阅读沉浸量表、感知学习量表、NASA-TLX量表和疲劳主观测试量表分别收集受试学生阅读过程中感知到的沉浸体验、感知学习、认知负荷和疲劳程度。实验结束后,研究抽取36名被试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以弥补实验数据在行为策略使用差异和因果关系探讨上的局限性。实验数据和访谈数据分别运用SPSS 26.0和NVivo 12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如下:(1)在阅读教科书时,数字载体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屏幕劣势和“深阅读”危机,其理解效果、信息整合程度以及主管评价水平均不如纸质载体;(2)阅读载体对于被试阅读心理过程的影响不大,仅在体力需求和掌控感上主效应显着;(3)纸质和电子教科书的阅读行为模式并未呈现出太大差异,但在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和社会策略上,纸质载体条件下的策略使用更多;(4)阅读主体因素(例如心理感知和个体特征)、阅读方式和阅读策略是影响教科书最终阅读效果的关键因素。阅读环境和阅读客体对于阅读主体及其行为有中介作用,最终影响教科书的阅读效果。研究针对阅读个体和高校图书馆提出两方面建议。第一,高校学生应结合自身情况把握阅读载体选择主动权;第二,目前阶段图书馆仍应根据各类载体的适读场景、文献特征以及校内用户的主体特征,对学术馆藏的纸电资源比例进行针对性、个性化地优化配置。鉴于随技术和社会发展,数字阅读习惯、策略、纸本和数字阅读效果差异处于快速变化中,图书馆也需要密切关注和加强电子教参资源的建设和推广服务。
焦源源[6](2021)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资本市场研究室主任张跃文:加大执行力度 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文中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资本市场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张跃文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有望在主板和中小板市场全面推广股票发行注册制。下一步,需要继续完善与注册制相关的各项配套制度,推进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应加大退市制度的执行力度和监管,刚刚出台?
迟爱萍[7](2020)在《抗美援朝财经工作方针的拟定和演变(下)》文中指出三、抗美援朝开始后的财经工作方针的坚持与政策要点的拓展在1950年向1951年跨进的两个多月中,朝鲜战局发生重要变化。志愿军和人民军进行的第二、三次战役相继胜利,第四次战役正在激烈进行,朝战局势根本扭转。据形势变化,陈云领导中财委一方面坚持全国第二次财政会议谋划的财经方针,另一方面努力拓展1951年财经工作要点。
杨玉洁[8](2020)在《中国陆海跨界污染统筹治理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经济活动广度、强度空前加剧,以致近海环境持续承受巨大压力。中国近海海域主要污染物80%以上来自于陆源排放,由于陆源污染物排海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海洋环境依然遭受显着影响。陆源污染排放过程既跨越自然边界又跨越行政边界,所涉及的治理主体复杂多样,陆海统筹视角下跨界污染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从陆域研究环境公平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从海洋研究海洋功能区划的约束机制,进而统筹陆海,研究沿海地方政府入海流域管理机制以及中央政府跨界治理激励机制,期望通过相关制度安排,规范陆域社会经济活动,有效调控沿海地方政府行为,对陆海跨界污染形成制度约束与治理激励。本研究旨在丰富陆海统筹等相关理论,为协调沿海地区经济与环境关系提供思路和依据,为合理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实现陆海整体环境优化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从环境公平角度切入,以辽宁省为研究区,选取畜禽业作为典型陆域经济活动,以化学需氧量COD为污染物指标,测度2000-2016年辽宁省畜禽业环境不公平状况并构建面板阈值模型研究环境公平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识别陆域活动关键控制点。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畜禽业环境公平的重要因素。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间内,农业产业结构对辽宁省地级市畜禽业环境公平具有差异化影响,对畜禽业环境空间分布公平具有单一阈值效应,对畜禽业环境经济效率公平具有双阈值效应。农业产业结构的数量型升级并不能有效缓解辽宁省内中等经济发展水平和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区间的畜禽业环境不公平。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公共财政支持有助于提升畜禽业环境公平程度。(2)从政策角度出发,在对海洋陆源污染治理政策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研究海洋功能区划实现陆域社会经济活动约束的基本途径,并探讨未来即将实施的4.0版海洋功能区划所需承载的生态环保任务。研究表明:海洋功能区划是实现陆海环境统筹约束的有效途径,其约束力来自于自身生态环境要求和所体现的生态环境政策意志。未来即将实施的4.0版海洋功能区所需承载的生态环保任务包括:继续开展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功能区划研究,纳入更多量化生态环境指标以加强量化控制,进一步与海洋生态环保制度、机制、管理相协调,为海洋生态政绩考核提供有力支撑与科学依据。(3)建立了入海流域跨界水污染治理博弈模型,分析了海洋环境管理权不同归属情景下沿海地方政府污染治理行为与策略选择,通过引入陆海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如何构建陆海跨界水污染管理机制。结果表明,引入沿海省级政府对海域环境的管理是实现跨界污染有效治理的关键。在沿海省级政府管理下,通过建立陆海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采用分段生态补偿系数,能够实现入海流域的源头污染减排,但对入海末端污染减排存在不确定性影响,在海陆生态补偿系数比值满足临界条件情况下能实现末端污染减排。生态补偿机制对产污削减量存在分配效应,海洋与陆域生态补偿系数比值会影响地区产污削减量在上游内陆和中游近岸之间的具体分配。沿海省级政府在构建陆海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时,既要关注海洋、陆域生态补偿系数绝对量,又要考虑二者的相对量。(4)建立中央—沿海地方政府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了中央政府如何通过激励契约促使沿海地方政府在单任务层面重视海洋污染治理,在多任务层面兼顾经济发展与陆海污染治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任务层面,中央政府设计激励机制时要将沿海地方政府风险态度纳入考量,考察其激励强度对努力水平影响的敏感程度,并提高海洋污染治理努力的可观测程度。在多任务层面,中央政府要促使沿海地方政府兼顾经济发展与陆海污染治理,多任务间的关联关系是设计有效激励机制的前提。中央政府需要考虑通过政绩考核等配套政策引导沿海地方政府,将经济发展、陆域污染治理两项任务与海洋污染治理任务的努力成本关系由“互相替代”调整为“互补”,从“临界型激励”转换为“增强型激励”,促进沿海地方政府兼顾经济发展与陆海污染治理。
李文奥[9](2020)在《解放战争时期合江地区土地改革研究》文中指出伪满时期,当时的“伪三江省”也就是解放后的合江地区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成为伪满进行经济掠夺和军事侵略的重镇。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在合江省的土地改革以1945年9月初创为序幕,1946年6月清算土地标志其正式开始,持续到1948年3月,改革期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与合江地区人民群众休戚与共,共同解决土地问题。首先,在合江解放区初创时,面对当时国民党土匪、特务的内部威胁,中共合江省工委在合江省政府控制区内用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分配敌伪土地的改革措施,清算了一批汉奸恶霸,初步发动了群众,增强了共产党在合江地区的实力。其次,“五四指示”和“七七决议”出台后,中共合江省委书记张闻天提出“一个中心(发动群众),三项任务,(剿匪、生产、支前)”,即放手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为中心,完成消灭土匪、恢复和发展生产、支援前线等紧急任务。在张闻天的领导下,合江地区的清算分地、煮“夹生饭”开展起来,随后的“砍挖运动”起出了地主浮财,合江地区农民的生活得到改善。最后,随着《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合江地区土地改革发展到平分土地阶段,运动中全省各级党组织有效贯彻了贫雇农路线,部分领导亲自调查农村情况,以农村实际入手,具体进行分地。虽然少数区域出现了“扫堂子”严重侵犯了中农利益,但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抵制了“扫堂子”,从而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在土改过程中,合江地区各级党委和民主政府结合各地区实际,吸取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经验,积极学习东北局“七七决议”、党中央“五四指示”和《中国土地法大纲》的精神,正确掌握运动方向,防止“左倾”,合江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得以胜利完成,给合江地区带来了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合江省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解放后合江省不同阶段的土地改革过程进行论述和分析,以了解土地改革对合江省发展的作用,并指出其意义。
赵晓霞,白玉,邝良锋[10](2019)在《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内涵、困境和提升路径等方面,尚缺乏对组织力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依据组织理论和政党理论从解决外部问题的实效性和增强内部的凝聚力两方面搭建组织力的内部和外部评价体系。作为外部评价体系的实效性评价指标需要围绕组织解决问题的复杂性、成功性和可靠性来搭建;作为内部评价体系的凝聚力评价指标应依据组织的公众支持力度、党员力量和财政实力来确立。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评价体系可以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目标提供评价依据。
二、目前财政工作的三项任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目前财政工作的三项任务(论文提纲范文)
(1)共同富裕导向下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思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小区域差距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 |
(一)缩小区域差距的基础性地位 |
(二)缩小区域差距的发展性本质 |
(三)缩小区域差距的系统性要求 |
区域协调发展影响共同富裕目标的内在机理 |
(一)增长极地区的带动作用 |
(二)增长极地区的辐射作用 |
欠发达地区的内生发展能力 |
制约共同富裕目标顺利实现的区域发展难题 |
(一)增长极地区面临的发展压力逐渐增大 |
(二)增长极地区对其他地区的辐射带动机制仍需完善 |
(三)欠发达地区的内生增长能力有待提高 |
完善共同富裕导向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一)进一步提高增长极地区的综合实力 |
(二)进一步完善增长极地区的辐射带动渠道 |
(三)进一步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能力 |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过程与基本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1.选题背景 |
2.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相关研究评价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
1.研究创新 |
2.研究不足 |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腐败 |
2.廉政 |
3.反腐倡廉建设 |
(二)理论基础 |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廉政学说 |
2.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相关内容 |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政理念 |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过程 |
(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进行的反腐倡廉建设 |
1.以整党为重心,全面整顿党风 |
2.重建反腐机构,强化廉政监督 |
3.严打经济犯罪,狠刹不正之风 |
(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进行的反腐倡廉建设 |
1.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加强党员党性建设 |
2.实行纪检监察合署,完善相关监督机制 |
3.坚持标本兼治,确定反腐败三项任务 |
(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行的反腐倡廉建设 |
1.加强先进性建设,开展党内教育活动 |
2.完善行政问责制度,规范干部从政行为 |
3.健全反腐败工作体制,对接国际反腐败工作 |
(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的反腐倡廉建设 |
1.围绕中央“八项规定”,打赢作风攻坚 |
2.高压惩腐,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
3.深化反腐败机构改革,完善纪检监察体制 |
4.加强巡视派驻,实现党和国家监督全覆盖 |
5.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经验 |
(一)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保证 |
(二)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力量来源 |
(三)保持反腐威慑力是党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保障 |
(四)德治与法治双向发力是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手段 |
(五)完善反腐败机构是党反腐倡廉建设的主要抓手 |
(六)加强廉政制度建设是党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途径 |
(七)加强国际反腐败合作是党反腐倡廉建设的时代要求 |
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时代价值 |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价值 |
1.发展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 |
2.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廉政文化内容 |
3.为多国和地区提供了中国反腐方案 |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价值 |
1.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
2.加快党的腐败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
3.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问题提出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研究对象说明 |
二、“Autonomy”的语义与译语 |
三、学校自主权、学校自治和办学自主权 |
四、校长办学自主权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
一、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
二、具体研究方法 |
三、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
四、论文结构安排 |
第四节 研究价值与创新 |
一、研究价值 |
二、特色与创新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一、关注教育分权改革的探讨 |
二、关注校本管理改革的探讨 |
三、关注学校效能提升的探讨 |
四、关注办学自主权与学生学业表现之间关系的探讨 |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一、关注校长负责制的探讨 |
二、关注现代学校制度的探讨 |
三、关注政府职能转变的探讨 |
四、关注办学自主权与学生学业表现之间关系的探讨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成果概述 |
第三章 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调查和评估 |
第一节 TALIS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比较研究 |
一、TALIS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
二、TALIS办学自主权调查结果分析 |
三、TALIS2018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比较与分析 |
第二节 PISA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比较研究 |
一、PISA测评的内容与方法 |
二、PISA2015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比较与分析 |
第三节 SABER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比较研究 |
一、SABER评估的工具与方法 |
二、SABER-SAA在各国的评估实践案例 |
三、SABER对上海校长办学自主权的评估发现 |
第四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调查的启示 |
第四章 上海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实证调查 |
第一节 实证调查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一、问卷设计 |
第二节 样本分布与工具有效性分析 |
一、样本数据准备 |
二、样本属性分布 |
三、测量工具的有效性分析 |
第三节 上海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数据概览 |
一、校长办学自主权在性别上的数据概览 |
二、校长办学自主权在年龄段上的数据概览 |
三、校长办学自主权在职位上的数据概览 |
四、校长办学自主权副校长分管上的数据概览 |
五、校长办学自主权在学历上的数据概览 |
六、校长办学自主权在任职总年限段上的数据概览 |
七、校长自主权在学段类型上的数据概览 |
八、校长办学自主权在行政区属性上的数据概览 |
第五章 上海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一节 校长办学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差异比较 |
一、“学校形象”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
二、“发展规划”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
三、“组织领导”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
四、“人事管理”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
五、“财物管理”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
六、“学生德育”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
七、“课程建设”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
八、“教学实施”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
九、“教师发展”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
十、“教育科研”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
第二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性别差异 |
一、在“学校形象”上的性别差异 |
二、在“发展规划”上的性别差异 |
三、在“组织领导”上的性别差异 |
四、在“人事管理”上的性别差异 |
五、在“财物管理”上的性别差异 |
六、在“学生德育”上的性别差异 |
七、在“课程建设”上的性别差异 |
八、在“教学实施”上的性别差异 |
九、在“教师发展”上的性别差异 |
十、在“教育科研”上的性别差异 |
第三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年龄段差异 |
一、在“学校形象”上的年龄段差异 |
二、在“发展规划”上的年龄段差异 |
三、在“组织领导”上的年龄段差异 |
四、在“人事管理”上的年龄段差异 |
五、在“财物管理”上的年龄段差异 |
六、在“学生德育”上的年龄段差异 |
七、在“课程建设”上的年龄段差异 |
八、在“教学实施”上的年龄段差异 |
九、在“教师发展”上的年龄段差异 |
十、在“教育科研”上的年龄段差异 |
第四节 副校长自主权分管职能差异 |
一、在“学生德育”上的分管职能差异 |
二、在“课程建设”上的分管职能差异 |
三、在“教学实施”上的分管职能差异 |
第五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学历差异 |
一、在“学校形象”上的学历差异 |
二、在“发展规划”上的学历差异 |
三、在“组织领导”上的学历差异 |
四、在“人事管理”上的学历差异 |
五、在“财物管理”上的学历差异 |
六、在“学生德育”上的学历差异 |
七、在“课程建设”上的学历差异 |
八、在“教学实施”上的学历差异 |
九、在“教师发展”上的学历差异 |
十、在“教育科研”上的学历差异 |
第六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
一、在“学校形象”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
二、在“发展规划”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
三、在“组织领导”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
四、在“人事管理”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
五、在“财物管理”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
六、在“学生德育”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
七、在“课程建设”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
八、在“教学实施”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
九、在“教师发展”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
十、在“教育科研”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
第七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学段类型差异 |
一、在“学校形象”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
二、在“发展规划”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
三、在“组织领导”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
四、在“人事管理”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
五、在“财物管理”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
六、在“学生德育”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
七、在“课程建设”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
八、在“教学实施”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
九、在“教师发展”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
十、在“教育科研”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
第八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行政区属性差异 |
一、在“学校形象”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
二、在“发展规划”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
三、在“组织领导”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
四、在“人事管理”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
五、在“财物管理”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
六、在“学生德育”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
七、在“课程建设”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
八、在“教学实施”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
九、在“教师发展”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
十、在“教育科研”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一、扩大校长的人事和财务自主权,平衡好规范与活力 |
二、加强校长课程教学和育人能力,寻找办学内生动力 |
三、增强校长规划学校发展自主权、营造独特育人文化 |
四、优化校长内部管理领导自主权,强调绩效责任分布 |
五、落实校长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权,注重教育科研引领 |
第二节 思考和建议 |
一、关注校长角色和校长队伍建设 |
二、聚焦重点领域的校长办学自主权 |
三、加强校长用好办学自主权的能力建设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实证调查样本代表性存在不足 |
二、实证调查数据与国际数据的对接存在不足 |
三、访谈数据运用和学校案例分析存在不足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类 |
二、英文类 |
附录 |
附录一 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访谈提纲 |
附录二 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十四五”时期医疗保障可持续性改革的三项任务(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筹资水平与结构:缴费比例和公式的可持续调整 |
(一)职工医保的缴费比例和公式 |
(二)居民医保的筹资水平与筹资结构 |
(三)中国医保筹资机制的特征与问题 |
(四)“十四五”期间中国医保筹资机制改革的意义与趋势 |
三、缴费政策和模式的抉择:职工医保终生缴费 |
(一)国外医疗健康费用的两种主要筹资方式 |
(二)国外医疗保险制度三种主要缴费模式 |
(三)中国医保制度缴费政策和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
(四)中国职工医保缴费政策的改革取向 |
四、实行待遇清单制度:框定公共筹资的边界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 |
(一)实行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的原则 |
(二)中国卫生健康的筹资水平比较和筹资结构特征 |
1.筹资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但仍有提升空间 |
2.公共筹资比例的提升空间有限,发展商业保险迫在眉睫 |
第一,公共筹资比重已超过很多发达国家。 |
第二,个人自付比例还有很大下降空间。 |
第三,在筹资结构中,商业保险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
(三)待遇清单制度为商业保险和多层次医疗保障框定了发展空间 |
(四)实行待遇清单制度的博弈与提高统筹层次 |
五、政策评价与改革建议 |
(一)严格执行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
(二)调整关于居民医保与职工医保缴费比例和公式的政策和策略 |
(三)调整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的约束条件及修订相关法律的急迫性 |
(5)高校学生纸质和电子教科书阅读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法理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相关概念 |
1.2.1 教科书与电子教科书 |
1.2.2 阅读效果 |
1.2.3 阅读媒介 |
1.2.4 阅读行为与策略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实验法 |
1.4.3 访谈法 |
1.4.4 内容分析法 |
1.5 本论文内容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2 文献回顾 |
2.1 数字阅读效果相关研究 |
2.1.1 早期相关研究 |
2.1.2 网络技术普及后的相关研究 |
2.2 电子教科书使用效果的相关研究 |
2.3 效果差异机制探讨 |
2.3.1 技术层面 |
2.3.2 认知层面 |
2.3.3 元认知层面 |
2.3.4 其他影响因素 |
2.4 研究述评 |
2.5 本章小结 |
3 理论基础与框架 |
3.1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
3.2 阅读行为的理论基础 |
3.3 阅读理解的理论基础 |
3.3.1 语篇理解的双加工理论 |
3.3.2 阅读能力层级和认知学习模式 |
3.4 心理过程的理论基础 |
3.4.1 认知过程的相关理论 |
3.4.2 非认知过程的相关理论 |
3.5 本章小结 |
4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
4.1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
4.1.1 研究问题 |
4.1.2 研究假设 |
4.2 实验设计和访谈 |
4.2.1 被试招募与筛选 |
4.2.2 阅读材料与媒介 |
4.2.3 测试材料与媒介 |
4.2.4 实验仪器与程序 |
4.2.5 半结构化访谈 |
4.3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4.3.1 实验数据分析 |
4.3.2 访谈资料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纸质和电子教科书阅读效果的组间差异分析 |
5.1 被试分组条件均衡性检测 |
5.1.1 实验前的疲劳程度 |
5.1.2 阅读理解能力分布 |
5.1.3 性格类型分布 |
5.1.4 专业、学历和年龄段分布 |
5.2 阅读理解效果的组间差异 |
5.2.1 记忆理解测试结果分析 |
5.2.2 主观题文本分析 |
5.3 心理过程的组间差异 |
5.3.1 认知过程的组间差异分析 |
5.3.2 非认知过程的组间差异分析 |
5.4 阅读时长的组间差异 |
5.5 本章小结 |
6 纸质和电子教科书阅读效果的组内差异分析 |
6.1 性别对阅读效果的影响 |
6.1.1 阅读理解的组内差异 |
6.1.2 心理过程的组内差异 |
6.2 文本篇幅对阅读理解效果的影响 |
6.2.1 文本篇幅对记忆理解的影响 |
6.2.2 文本篇幅对信息整合程度的影响 |
6.2.3 文本篇幅对沉浸体验的影响 |
6.3 文本类型对阅读效果的影响 |
6.3.1 记忆理解效果的组内差异 |
6.3.2 信息整合程度的组内差异 |
6.4 本章小结 |
7 纸质和电子教科书阅读效果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7.1 疲劳程度的线性回归 |
7.2 感知学习的线性回归 |
7.3 记忆效果的线性回归 |
7.4 本章小结 |
8 教科书阅读效果的其他影响因素 |
8.1 访谈样本基本情况 |
8.2 扎根理论编码过程 |
8.3 阅读行为与策略差异 |
8.4 阅读效果的影响因素 |
8.4.1 阅读主体因素 |
8.4.2 阅读客体因素 |
8.4.3 阅读环境因素 |
8.5 本章小结 |
9 研究结论、讨论与建议 |
9.1 研究结论 |
9.2 讨论 |
9.2.1 阅读理解效果差异的结果解释 |
9.2.2 心理过程差异的结果解释 |
9.2.3 阅读效果的影响因素讨论 |
9.3 研究建议 |
9.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9.4.1 研究创新 |
9.4.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10 参考文献 |
附录1:问卷量表 |
前测问卷 |
后测问卷 |
附录2:访谈提纲 |
附录3:访谈文本示例 |
电子教科书组:1128-2-4 |
纸质教科书组:1129-3-6 |
(6)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资本市场研究室主任张跃文:加大执行力度 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 |
A股将加速转向买方市场 |
强化资本市场投资功能 |
(7)抗美援朝财经工作方针的拟定和演变(下)(论文提纲范文)
三、抗美援朝开始后的财经工作方针的坚持与政策要点的拓展 |
四、抗美援朝开始后的财经工作方针的变化和中央新方针的提出 |
(8)中国陆海跨界污染统筹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问题的描述 |
1.4 研究范围及数据来源 |
1.4.1 研究范围 |
1.4.2 数据来源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1.2 陆海统筹理论 |
2.1.3 环境外部性理论 |
2.1.4 系统工程理论 |
2.2 相关研究进展 |
2.2.1 陆海环境统筹相关的研究综述 |
2.2.2 环境公平相关的研究综述 |
2.2.3 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研究综述 |
2.2.4 环境治理激励机制的研究综述 |
2.2.5 现有研究评述 |
3 陆域环境公平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研究 |
3.1 环境公平概述 |
3.1.1 环境公平的基本概念 |
3.1.2 陆域环境污染与环境不公平 |
3.2 畜禽业环境不公平测度 |
3.2.1 畜禽业概况 |
3.2.2 畜禽业污染排放量估算与特征分析 |
3.2.3 环境不公平测度指标与方法 |
3.2.4 畜禽业环境不公平测度结果与分析 |
3.3 畜禽业环境公平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3.3.1 面板阈值模型 |
3.3.2 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 |
3.3.3 阈值效应检验、识别与估计 |
3.3.4 面板阈值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海洋功能区划对陆域社会经济活动约束机制研究 |
4.1 我国海洋陆源污染治理政策框架、新探索与特征 |
4.1.1 现行政策框架 |
4.1.2 治理政策新探索 |
4.1.3 治理政策特征 |
4.2 海洋功能区划实现陆域活动管控的基本路径 |
4.2.1 区划依据 |
4.2.2 我国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过程 |
4.2.3 区划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作用 |
4.3 我国海洋功能区划与生态环境政策关系分析 |
4.3.1 区划是实施生态环境政策的重要平台 |
4.3.2 区划中生态环境政策不断强化 |
4.3.3 现有区划存在生态环境政策滞后性困境 |
4.4 4.0版海洋功能区划所需承载的生态环保任务 |
4.5 本章小结 |
5 入海流域跨界水污染管理机制研究 |
5.1 中国入海流域水污染现状与问题 |
5.1.1 入海河流污染排放状况变化趋势 |
5.1.2 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
5.2 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与主要政策工具 |
5.2.1 水环境管理体制与组织结构 |
5.2.2 水污染治理环境政策工具 |
5.3 陆海统筹视角下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特殊性 |
5.3.1 近岸陆域兼具多重身份 |
5.3.2 补偿性支付有待纳入考量 |
5.3.3 海域环境管理“代理人”存在不同选择 |
5.4 入海流域跨界水污染治理博弈研究 |
5.4.1 海域环境管理权归属于近岸陆域市级政府 |
5.4.2 海域环境管理权归属于省级政府 |
5.4.3 主要结论及政策启示 |
5.5 本章小结 |
6 陆海跨界污染统筹治理激励机制研究 |
6.1 激励机制运行特征 |
6.1.1 沿海地方政府承担多项任务 |
6.1.2 陆海环境治理密切关联 |
6.1.3 激励形式逐步丰富 |
6.2 陆海污染治理多任务委托—代理激励模型 |
6.2.1 委托—代理理论 |
6.2.2 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框架及模型设定 |
6.2.3 模型构建 |
6.2.4 模型求解 |
6.2.5 模型结果分析与主要结论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解放战争时期合江地区土地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 |
(一)选题目的 |
(二)选题意义 |
(三)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研究重难点 |
(一)主要内容 |
(二)基本观点、研究重难点 |
四、本题目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
(一)创新之处 |
(二)可预期成果 |
五、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伪满时期合江地区农村概况 |
一、伪满时期合江地区农村阶级关系和日伪入侵 |
(一)伪满建立前后农村阶级关系及其变化 |
(二)非法收买、武力强占土地 |
(三)日本移民入侵 |
二、日伪对合江地区农村的经济掠夺 |
(一)扶植地主,维护封建土地制度 |
(二)强迫农产品“出荷” |
(三)压迫性财税政策 |
(四)强制征用劳动力 |
第二章 合江根据地初创阶段的土地改革 |
一、合江根据地的优势和初步建立过程 |
(一)合江根据地的优势 |
(二)合江省根据地初步建立的过程 |
二、合江动荡不稳的社会状况 |
(一)社会动荡 |
(二)严重的匪患 |
(三)孙西林被暗杀事件 |
三、反奸清算及其成果 |
(一)反奸清算 |
(二)减租减息 |
(三)分配敌伪土地 |
第三章 合江根据地建设阶段的土地改革 |
一、中央及东北局重要指示精神 |
(一)“五四指示”对“减租减息”的改变 |
(二)“七七决议”回归群众路线 |
(三)“五四指示”和“七七决议”的意义以及对合江地区工作的影响 |
二、合江地区的落实情况及其遇到的问题 |
(一)合江省清算分地前的形势 |
(二)对省内各级政权的民主化改造,建立群众组织 |
(三)合江省清算分地的过程和出现的问题 |
三、改进措施 |
(一)合江地区煮“夹生饭”运动的背景 |
(二)合江省煮“夹生饭”运动的过程和影响 |
第四章 彻底清算分配阶段的合江土地改革 |
一、群工会议对上一阶段的总结 |
二、“砍挖”运动 |
(一)“砍挖”的含义 |
(二)合江地区“砍挖”运动的指示依据 |
(三)合江省“砍挖”运动的过程与影响 |
三、彻底平分土地 |
(一)合江地区平分土地的政策依据 |
(二)合江省的平分土地运动 |
(三)平分土地对合江地区的积极影响 |
四、合江省平分土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纠正 |
(一)打击面过大,不团结中农 |
(二)严重侵犯城市工商业 |
(三)无差别打倒地主富农 |
(四)运动中存在打人、杀人现象 |
(五)合江省委对“左倾错误”的纠正 |
第五章 对合江地区土地改革的评析 |
一、合江地区土地改革体现的思想 |
(一)改革从具体实际出发 |
(二)坚持党的领导,较为彻底地坚持党的方针 |
(三)走群众路线,充分发动人民群众 |
二、合江地区土地改革的意义 |
(一)封建半封建势力被基本消灭 |
(二)有力支援了中国共产党的解放战争 |
(三)培养了新的共产党干部 |
(四)推动了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评价的理论依据 |
(一)组织理论依据 |
(二)政党理论依据 |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评价的体系构建 |
(一)外部评价体系 |
1.复杂性指标。 |
2.成功性指标。 |
3.可靠性指标。 |
(二)内部评价体系 |
1.“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指标。 |
2.“党员队伍建设”指标。 |
3.“领导与保障”指标。 |
四、结 语 |
四、目前财政工作的三项任务(论文参考文献)
- [1]共同富裕导向下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思路研究[J]. 蔡之兵,石柱,郭启光. 农村金融研究, 2022(01)
-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过程与基本经验研究[D]. 李震.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比较研究[D]. 陈慧.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4]“十四五”时期医疗保障可持续性改革的三项任务[J]. 郑秉文. 社会保障研究, 2021(02)
- [5]高校学生纸质和电子教科书阅读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法理学》为例[D]. 李文雨泽. 浙江大学, 2021
- [6]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资本市场研究室主任张跃文:加大执行力度 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N]. 焦源源. 中国证券报, 2021
- [7]抗美援朝财经工作方针的拟定和演变(下)[J]. 迟爱萍. 世纪风采, 2020(11)
- [8]中国陆海跨界污染统筹治理机制研究[D]. 杨玉洁.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9]解放战争时期合江地区土地改革研究[D]. 李文奥.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10]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评价体系研究[J]. 赵晓霞,白玉,邝良锋.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