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控制爆破施工企业管理模式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朱小刚[1](2020)在《H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进入十三五规划期,在国内经济形势发展的大背景下,为国民经济中煤炭、钢铁、建材、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服务的民爆行业也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同时,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和支持下,民爆行业内的爆破企业进入新的调整机遇期,爆破企业产业链上的民爆生产企业、民爆销售企业不断进入爆破市场,其他建筑施工企业也通过前向整合进入爆破市场,因此,爆破施工企业除面临巨大的公共安全风险外,还需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爆破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必须提高企业竞争力,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竞争战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适应民爆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H公司是一家成立20年的专业化爆破施工企业,具有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一级资质、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和地质灾害治理丙级资质。随着国家民爆行业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政策的调整,H公司存在行业竞争激烈、市场开发目标单一、现有主营矿山业务承包价格不断下调、内部组织机构配置不合理、应收账款回收困难以及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H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本论文选取营业性爆破施工作业单位——H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竞争战略相关理论,运用PEST分析工具、波特五力模型、价值链等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H公司面临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环境,通过SWOT分析得出H公司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外部机会,有效规避和减少市场风险,重点优化调整组织管理结构、实施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引进,强化企业市场营销能力、安全管理和内部管控,优化企业价值链、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大重大技术储备和技术创新能力,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做强做大企业经营规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论文通过对H公司竞争战略的分析,为H公司制定出成本领先于差异化的融合性竞争战略,我们也提出了H公司“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爆破一体化服务商”的企业发展愿景,以及H公司在十四五规划末期营业收入再次翻一翻和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战略发展目标。根据H公司成本领先于差异化的融合性竞争战略,提出了H公司竞争战略采用安全发展、成本领先、差异化辅助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原则以及实施途径。同时,我们制定出H公司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强化企业战略执行力;完善市场开发机制、提升企业市场营销能力;技术进步创新,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项目成本控制,提高企业成本管控能力;企业文化建设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其他保障措施,全力保障H公司成本领先于差异化的融合性竞争战略的顺利实施以及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运用竞争战略相关理论及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以及价值链分析,提出了H公司的竞争战略以及竞争战略的实施原则和实施途径,为H公司制定了竞争战略实施保障措施,期望帮助H公司以及民爆行业内的其他爆破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启发,以实现爆破企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全力投入于国内民爆行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彭怀德[2](2013)在《爆破施工对邻近隧道影响及安全综合防护研究》文中提出钻爆法是山岭隧道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而爆破产生的爆破载荷必然会对周围的岩体和结构造成影响甚至破坏。隧道工程中研究如何监测与控制爆破荷载作用下的爆破振动,对于防止既有隧道内的结构遭到破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减少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以岩石爆破机理和爆破地震波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利用地质雷达对既有隧道衬砌结构进行了检测,并用萨道夫斯基预测公式预测爆破振动速度,运用ANSYS/LS-DYNA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对既有隧道衬砌受爆破动荷载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最后提出了一套减少工程爆破事故的综合防治方案,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工程管理措施和技术方法。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对既有隧道衬砌的检测,现场观察,结合具体工程地质资料,掌握了既有隧道的工程概况和病害特征,为接下来的监测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2)通过现场多次爆破振动监测试验,获得了隧道工程爆破振动速度的经验计算公式,并对爆破振动速度值进行了回归分析。(3)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对隧道爆破动荷载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获得了邻近既有隧道内质点振动速度、位移、和最大主应力等数据曲线和图谱,了解了爆破载荷对既有隧道影响的规律和特征。(4)通过分析工程爆破事故成因,提出了综合防治爆破事故的方案。立足国情,分析了完善国家法律体系对整个工程安全行业的重要性,提出在隧道工程爆破安全管理中,采取“以法律促管理,以管理遏事故”思路;结合工程实例,针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列举具有实际意义的工程管理措施和技术方法。
王凯[3](2013)在《滨海地区钻爆法施工对邻近腐蚀管线的影响及风险评估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地铁作为现代化的交通方式,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我国已投入运营和正在修(筹)建地铁的城市有20多个,地铁的建设迎来了发展的高潮。地铁隧道工程一般处于城市中心地带,地层中各种管线交错密集、分布复杂,隧道施工必然会对其安全造成不利影响,若控制不力则极易造成煤气泄露爆炸、水管爆裂形成水患、电缆断裂造成停电或通讯中断等安全事故。对于历史较久的埋地管道而言,由于长期埋置地下,受周围环境的侵蚀及多年使用的损害均会造成其力学性能的劣化,特别是处于滨海地区(如大连、青岛),由于海平面上升等自然因素影响导致的海水入侵,造成此区域的地下建筑设施长期受海水浸蚀而发生腐蚀。而这些地区的地质条件又相对复杂,存在“岩质坚硬”和“土质松软”并存、“高地下水位”的地质特点,因而钻爆法成为该类地区地铁隧道的主要施工方法。当采用钻爆法施工时,爆破开挖产生的地震将会对邻近已经发生腐蚀(老化)的埋地管道产生不利影响,加剧腐蚀管道的破裂,造成其周围地层条件恶化,加大地铁施工难度及风险。但目前的研究工作基本上都是针对采用盾构法施工的非岩质地区地铁隧道,并且没有考虑管道腐蚀、老化等不利影响,而关于采用钻爆法施工的地铁隧道对邻近腐蚀管道的影响研究几乎还未开展。因此,开展钻爆法施工对邻近腐蚀管线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以大连地铁隧道工程为背景,在调研工程沿线埋地管道的类型、接头型式、埋设年代和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开展管道的室内腐蚀试验及力学性能试验,进而建立管道的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及剩余强度预测模型。借助现场监测及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爆破地震波在岩土体的传播规律以及埋地管线在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基于ARMA模型对钻爆法施工条件下的浅埋管线变形进行了预测,并结合建立的管线沉降引起的经济损失模型和考虑管道剩余强度的安全控制标准,对地铁隧道施工诱发管道破坏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最后,结合大连地铁隧道钻爆法施工的工程实践,从爆源控制、隧道开挖方式优化以及地震波传播过程控制等角度,提出城市地铁隧道钻爆法施工过程中沿线埋地管线的安全防护控制措施。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海水侵蚀环境下管道腐蚀速率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研究了两种材质管道的腐蚀速率、腐蚀规律和特性;将灰色理论中的灰关联分析用于分析管道腐蚀影响因素的关联度,然后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灰关联分析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管道的腐蚀速率进行预测,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该模型的预测结果精度较高;使用遗传算法改进BP神经网络,并将改进后的神经网络成功应用于腐蚀管道的剩余强度预测。(2)以采用钻爆法施工的大连地铁一号线千山路站至松江路站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对该区间地铁沿线的埋地管线进行了变形监测和爆破振动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爆破监测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反映大连地铁隧道爆破地震波传播特性的质点振速萨道夫斯基预测公式。在钻爆法施工过程中,可以参考萨道夫斯基公式并结合现场爆破监测数据来不断地完善和调整爆破参数,从而指导地铁隧道后续阶段的施工。(3)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了隧道-岩土体-腐蚀管道三维数值模型,对钻爆法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爆破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爆破地震波和地表质点最大振速随爆心距的衰减规律与实测结果一致。说明采用数值模拟研究地铁隧道钻爆法施工产生的爆破振动效应是可行的。根据地表质点振速衰减规律,建立了控制最大段药量的计算公式。最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管道埋深、不同管道腐蚀程度以及不同隧道开挖方式下钻爆法施工引起的爆破振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深埋管道较浅埋管道爆破响应趋于激烈;由于管道腐蚀导致管道刚度的下降,管道沉降和最大拉应变呈非线性增大;全断面开挖时,围岩应力响应最小。(4)管线的变形受很多因素影响,很难建立一个包括所有影响因素在内的管线变形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式。ARMA模型强调“让数据自己说话”,从数据本身来寻找可以较好描述数据的模式,从而可以保证模型与数据拟合较好。本文基于ARMA模型对大连地铁隧道沿线的浅埋管线变形进行预测,预测数据误差较小,除个别数据有一定误差外,预测数据与原始数据基本重合,表明ARMA模型可以用来预测管线累计沉降。(5)以经济损失为评价指标,提出了钻爆法施工对邻近腐蚀管线影响的风险评估方法。首先建立了考虑管线剩余强度的破坏评价标准,根据模糊数学的有关方法,提出地面沉降控制标准的隶属度函数,并结合管线破坏的经济损失表达式,最终确定了地表最大沉降与经济损失期望值之间的关系。论文还从风险分析的角度研究了大连地铁一号线松江路站至东纬路站区间隧道钻爆法施工对邻近某混凝土上水管的影响。(6)在现场爆破监测、数值模拟及风险评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大连地铁隧道钻爆法施工的工程实践,从爆源控制、隧道开挖方式优化以及地震波传播过程控制等角度,提出了城市地铁隧道钻爆法施工过程中沿线埋地管线的安全防护控制措施,为类似工程的钻爆法施工方案的制订和埋地管线的安全防护提供参考。
王平虎[4](2010)在《寺河矿高瓦斯抽放与突出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研究了寺河矿主采3#煤层的瓦斯地质赋存及瓦斯涌出、抽放和煤与瓦斯突出等问题,建立了适合寺河矿实际生产情况的高瓦斯治理技术体系。研究了不同围压煤岩中瓦斯渗透特征,分析寺河矿回采和掘进面的瓦斯涌出规律,建立了采掘面瓦斯涌出预测模型,获得了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对瓦斯赋存与分布影响及采掘面的瓦斯涌出规律;根据现场实验结果,对寺河矿的瓦斯抽放钻孔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了适合寺河矿的区域和局部瓦斯抽放和突出防治技术参数;研究了多切缝管深孔预裂松动爆破技术防治高瓦斯突出煤层作用机理,运用FLAC3D软件分析了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煤层应力变化,获得了采动工作面应力场分布特征,提出了适合掘进面突出危险性日常预测方法和局部防突措施。
耿俊艳[5](2007)在《拆除爆破技术及其安全科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拆除爆破高效、经济、安全地为城乡建设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但拆除爆破,由于其所处的环境特殊,对爆破安全技术与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且未来城市高层建筑物密集,其特点为:允许倒塌的范围约束较多;高层建筑造型复杂及其建筑结构多样化等。城市综合减灾大安全的观念越来越被重视,这些对拆除爆破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拆除爆破作业,安全是首要条件。本文首先系统分析了拆除爆破主要危害,并简要介绍了现行拆除爆破的安全管理。拆除爆破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有害效应,控制爆破的破坏范围;控制建筑物在爆破后的倒塌方向和影响范围;控制爆破时破碎块体的堆积范围和个别碎块的飞散方向与抛出距离;控制爆破时产生的地震波和空气冲击波的作用范围等。拆除爆破事故如出现倒向失控、爆后不倒、未爆先倒、爆破飞石伤人等,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危害。拆除爆破中,生产技术措施本身就包含了预防事故的功能。但是,以安全为目的的安全技术与生产技术又有许多不同之处,遵循特殊的理论、原则,必须专门考虑。安全系统工程在拆除爆破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安全系统工程认为,拆除爆破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共同造成的。1)人的不安全行为:爆破现场勘查不仔细;爆破设计不合理;采取不正确的爆破方法,对拆除爆破负效应的防范措施错误,甚至根本不采取措施;工程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如钻孔精度不够、堵塞质量不合格等,偷工减料,马马虎虎,草率行事;只顾经济效益不顾安全,冒险蛮干。2)物的不安全状态:原始资料不全,被爆物体结构特殊,难以探明;周围环境复杂;爆破器材质量不合标准;遇到自然危害(如地震、台风、雷电、大暴雨雪等),以及其它不可抗拒的原因。拆除爆破施工中,不良的环境是造成事故的物质基础,而人、物、环境皆由管理控制。拆除爆破中,爆破安全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预防拆除爆破事故要从间接原因入手,事故的主要间接影响因素和事故预防皆应遵循“3E”(Engineering,Education,Enforcement)原则,也是国际上公认的防止灾害的“三根支柱”,即技术、教育、法制三项原则。
唐再芳[6](2005)在《爆破工程造价系统的研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首先概括的介绍了工程造价的含义和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内容,然后结合当前工程造价的现状,详细的探讨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法。此外,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国际通用计量工程造价的方法,本文也介绍了国外工程造价的价格构成与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详细的介绍了爆破工程造价的费用构成及工程中采用的参考费率。为了更好的运用以往的工程造价的结果和成果,结合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研究了模糊数学在爆破工程造价编制中的应用。 本系统在工程造价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软件设计的方法与理论,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对爆破工程造价系统进行了面向对象分析(OOA),面向对象设计(OOD)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分析了爆破工程造价系统的需求,用例,类和对象,采用UML(统一建模语言),使用用例图,活动图,状态图直观的给出了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结果。在Windows平台上成功地开发出操作简单、规范实用的爆破工程造价系统,最后对爆破工程造价系统进行系统测试,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运行可靠,所得结果规范、正确。 在爆破工程造价系统的实现上,采用当前流行的高级编程语言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界面设计,造价计算以及结果输出;以SQL 2000数据库作后台,实现对数据的保存。 此外本系统采用了基于HTML的帮助系统,使在不打开程序的情况下,就可以查看帮助,在帮助系统中集成了全国统一城镇控制爆破工程、硐室大爆破工程预算定额编制说明,用户根据这个说明结合工程实际就可轻松编制出爆破工程造价文件。
曹义[7](2004)在《内昆铁路盐津1号隧道下穿楼房近接施工爆破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在大量的隧道近接施工中,除了由于隧道开挖引起应力重分布而带来的静力影响外,在岩石中利用钻爆法施工隧道而带来的振动效应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本文结合内昆铁路盐津1号隧道下穿盐津县城部分房屋,特别是七层的国税局大楼的减振控制爆破技术研究项目,对隧道近接施工的爆破控制技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众所周知,隧道工程技术的基本特点是地质环境复杂,取得准确的地质、围岩的爆破设计参数极其困难。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隧道工程爆破设计都是以经验参数按经验公式计算和工程类比为主。因此确定本文的技术路线是走现场试验,并通过现场监控量测,不断地反馈调整爆破参数的道路,从而达到干扰减振的目的。 本文首先在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减振爆破技术的由来、现状及其发展进行了研究和阐述,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结合实际工程中的岩石爆破开挖试验,实测爆破振动衰减规律,对实测爆破振动波形进行频谱分析,并对频率进行分组划分,不断地调整爆破设计参数,从而最终确定合适的爆破参数,保证新建隧道的施工进度和既有结构的安全。 本文对减振爆破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结合工程的现场试验,逐一进行了试验过程和试验参数的详细阐述,以及根据实测爆破振动频谱进行反馈分析,作为下一阶段参数调整的依据,最终达到干扰减振的目的。此外作为控制爆破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还对光面爆破技术原理和光面爆破试验进行了研究。 最后通过盐津1#隧道利用干扰振动控制爆破技术进行研究与施工,取得了较理想的科研成果,将爆破减振速度完全控制在2.0cm/s以内。事实证明:采用干扰爆破的方法并配合综合减振措施施工,使用高精度雷管爆破,能有效控制爆破地震强度,是一种较好控制爆破振动,确保地面建筑物安全的施工方法。同时得出干扰爆破的最佳干扰延期时间△t应等于岩石振动周期T的二分之一,即△t=T/2;为了避免爆破振动叠加,延期分段起爆时间必须大于或等于3倍岩石振动周期,延期分段时间采用2.5倍岩石振动周期即可。这些成果有望在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取得更大的效益和发展。
胡毅夫,曹平[8](2004)在《湖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论文文摘》文中认为(2003年1月-2004年6月)2004年11月湖南浏阳道吾山前言众所周知,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岩土工程。我们从收集的我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公开发表并被《中文期刊数据库》收录的论文可以看到,我省岩土工程工作者们对科学事业的孜孜追求。广大的岩土工程
李俊平[9](2003)在《缓倾斜采空场处理新方法及采场地压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根据东桐峪金矿的具体条件,提出了控制爆破局部切槽放顶处理采空场的新方法和采场地压控制新方法—硬岩矿山的矿柱设计新理论。主要研究工作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将顶板假设为岩梁,应用材料力学推导了切槽位置的计算公式,分析了采空场顶板的力学特性。研究表明,若仅开采至866m水平,在966m水平附近实施切槽是合理的,能引起顶板应力向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方向重分布。若继续开采至780m水平,应在796.7m附近实施二次切槽。该计算公式适用于连续、规则的采空场,否则,将会出现较大的偏差。例如,二次切槽位置的计算结果(796.7m)偏差较大。(2)应用对NCAP—2D程序进行改进后得到的NFAS二维弹塑性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分析了东桐峪金矿采空场的力学特性。NFAS程序可自动剖分计算网格,可考虑多条边界荷载,在486微机上计算单元数可从500提高到30005000,并可在打印机上灵活输出网格信息及各种计算结果图。计算结果同样表明,若开采至750m水平,966m和866m水平附近都是实施切槽放顶的合理位置,切顶能引起顶板应力向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方向重分布,不会引起地表发生明显岩移。(3)根据综述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控制爆破局部切槽放顶处理采空区的新方法。该方法应用控制爆破手段,在顶板拉应力最大的地点沿空场走向全长实施一定宽度的切槽,强制引起顶板最先在该地点冒落,并尽可能使冒落接顶,从而实现空场小型化及其与深部开采系统的隔离,削弱可能发生的自然冒落所激起的空气冲击波,消除冲击地压隐患,并使顶板应力向有利于安全开采的方向重分布,确保安全生产。为了充分利用采空场,减小山坡排土场的压力,避免泥石流隐患,将开采废石有计划地排入急倾斜的采空场,简易排入处理过的缓倾斜或水平采空场。(4)应用岩石爆破损伤断裂理论推导了切槽深度的计算公式,应用井下空气动力学推导了切槽宽度的计算公式,与切槽位置计算公式一起共同组成了控制爆破局部切槽放顶技术的理论体系。(5)应用材料力学推导了矿柱间距的计算公式,结合岩石力学经典理论和新出现的硬岩矿山矿柱强度理论,提出了硬岩矿山的矿柱设计新理论。此理论在东桐峪金矿的采场地压控制中进行了应用。(6)在东桐峪金矿组织实施了本文的试验和某些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研究的实施可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不少于3404万元),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适合在缓倾斜至水平的坚硬岩体条件下推广应用。(7)应用声发射技术长期监测评价切顶效果,经济、简便、有效,拓宽了声发射技术的应用范围。
程书斌[10](2002)在《城市控制爆破施工企业管理模式初探》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目前国内城市控制爆破企业现状和管理模式的分析 ,指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法管理基本原理 ,结合控爆施工的实际 ,提出了一种适用控爆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项目法管理
二、城市控制爆破施工企业管理模式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控制爆破施工企业管理模式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H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竞争战略相关理论 |
2.2.1 竞争战略 |
2.2.2 竞争战略形式 |
2.2.3 竞争优势 |
2.3 应用的分析方法 |
2.3.1 PEST分析法 |
2.3.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2.3.3 SWOT分析法 |
2.3.4 价值链理论 |
3 H公司竞争战略环境分析 |
3.1 H公司简介 |
3.2 基于PEST的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政治环境分析 |
3.2.2 经济环境分析 |
3.2.3 社会环境分析 |
3.2.4 技术环境分析 |
3.3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行业环境分析 |
3.3.1 供应商议价能力 |
3.3.2 客户议价能力 |
3.3.3 新入者的情况 |
3.3.4 替代者的情况 |
3.3.5 行业现有竞争者 |
3.4 H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4.1 组织结构情况 |
3.4.2 人力资源情况 |
3.4.3 财务资源情况 |
3.4.4 市场营销情况 |
3.4.5 技术装备情况 |
3.4.6 核心竞争力识别 |
3.4.7 价值链分析 |
4 H公司竞争战略分析 |
4.1 优势分析 |
4.2 劣势分析 |
4.3 机会分析 |
4.4 威胁分析 |
4.5 SWOT分析矩阵 |
5 H公司竞争战略选择 |
5.0 H公司战略定位 |
5.1 H公司发展使命 |
5.2 H公司战略目标 |
5.3 H公司竞争战略比较分析 |
5.3.1 差异化战略 |
5.3.2 集中化战略 |
5.3.3 成本领先战略 |
5.4 H公司竞争战略的确定 |
6 H公司竞争战略的实施及保障措施 |
6.1 H公司竞争战略的实施 |
6.1.1 竞争战略的实施原则 |
6.1.2 竞争战略的实施途径 |
6.2 H公司竞争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
6.2.1 优化组织机构 |
6.2.2 人才队伍建设 |
6.2.3 完善市场开发机制 |
6.2.4 技术进步创新 |
6.2.5 项目成本控制 |
6.2.6 企业文化建设 |
6.2.7 其他措施保障 |
7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爆破施工对邻近隧道影响及安全综合防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1.2.1 爆破地震波的危害机制 |
1.2.2 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 |
1.2.3 爆破震动对邻近隧道的影响与振动监测 |
1.2.4 爆破震动效应的预测与数值模拟 |
1.2.5 工程爆破安全控制与防护研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2 岩土爆破地震波的影响因素及其安全判据分析 |
2.1 岩石的爆破作用原理 |
2.1.1 岩石爆破的三种理论 |
2.1.2 岩石爆破的内部作用和外部作用 |
2.1.3 岩石爆破作用的三个层次 |
2.1.4 岩石破坏的五种模式 |
2.1.5 爆破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
2.2 爆破地震波产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2.1 地震波产生机理 |
2.2.2 爆破地震波传播的影响因素分析 |
2.3 国内外爆破振动安全判据 |
2.4 本章小结 |
3 隧道爆破震动监测及其减震措施分析 |
3.1 工程概况 |
3.1.1 工程介绍 |
3.1.2 工程地质特征 |
3.1.3 既有2隧道检测分析 |
3.2 爆破振动监测试验 |
3.2.1 主要监测设备 |
3.2.2 现场测点布置 |
3.2.3 现场爆破振动监测结果分析 |
3.3 隧道爆破震动效应及减震综合技术措施 |
3.3.1 爆破震动的影响 |
3.3.2 降低爆破震动的措施 |
3.4 本章小结 |
4 爆破动载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
4.1 数值模拟理论分析与建模 |
4.1.1 围岩本构模型 |
4.1.2 既有隧道衬砌材料模型 |
4.1.3 爆破冲击载荷 |
4.2 计算模型 |
4.3 模拟结果分析 |
4.3.1 振动速度计算结果与分析 |
4.3.2 衬砌质点位移分析 |
4.3.3 应力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隧道工程爆破安全事故综合防治对策研究 |
5.1 工程爆破安全事故分类 |
5.2 我国隧道工程安全现状及事故案例 |
5.3 隧道爆破有害效应控制技术措施研究 |
5.3.1 爆破有害效应控制技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5.3.2 爆破有害效应控制技术研究内容 |
5.3.3 爆破冲击波有害效应的有效控制研究 |
5.3.4 爆破飞石的安全允许距离的确定与控制 |
5.4 隧道爆破施工安全管理 |
5.4.1 爆破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 |
5.4.2 爆破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
5.4.3 爆破安全管理保障措施 |
5.5 法律体系在工程爆破事故中的价值体现 |
5.5.1 法律在防止隧道工程爆破事故发生中的现实意义 |
5.5.2 《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 |
5.5.3 工程爆破涉及的主要违法行为及其罚则 |
5.5.4 事故案例分析 |
5.5.5 法律在规范生产安全中的不足与进展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3)滨海地区钻爆法施工对邻近腐蚀管线的影响及风险评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
1.2 钻爆法及爆破震动效应的基本理论 |
1.2.1 钻爆法的技术特点 |
1.2.2 爆破震动效应理论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城市埋地腐蚀管线剩余强度预测研究 |
1.3.2 地铁隧道施工对邻近地下管线变形的影响研究 |
1.3.3 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与安全控制研究 |
1.3.4 地铁隧道钻爆法施工对邻近腐蚀管线的影响研究 |
1.4 本文技术路线及主要研究内容 |
2 滨海地区城市埋地腐蚀管线剩余强度预测 |
2.1 管道腐蚀类型及腐蚀速率的测定方法 |
2.1.1 管道腐蚀类型 |
2.1.2 腐蚀速率的测定方法 |
2.2 模拟海水侵蚀环境下管道腐蚀速率的试验研究 |
2.2.1 试验材料 |
2.2.2 模拟腐蚀试验 |
2.2.3 试验结果分析 |
2.3 基于灰关联分析的BP网络管道腐蚀速率预测 |
2.3.1 灰关联分析概述 |
2.3.2 灰关联分析预测模型 |
2.3.3 埋地管道腐蚀因素关联度分析 |
2.3.4 基于灰关联分析的BP网络模型管道腐蚀速率预测 |
2.4 腐蚀管道的剩余强度预测 |
2.4.1 通过遗传算法改进BP神经网络 |
2.4.2 使用改进BP神经网络进行腐蚀管道剩余强度预测 |
2.4.3 腐蚀管道剩余强度预测结果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钻爆法施工条件下埋地管线的变形与爆破振动监测 |
3.1 工程概况 |
3.1.1 区域自然概况 |
3.1.2 场地地层概述 |
3.1.3 岩土分层及其岩性特征 |
3.1.4 工程现场管线分布情况 |
3.2 埋地管线变形监测及数据分析 |
3.2.1 管线的监测方案设计 |
3.2.2 管线变形监测点的布置 |
3.2.3 管线变形监控报警值的确定 |
3.2.4 管线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
3.3 埋地管线的爆破振动监测及数据分析 |
3.3.1 爆破振动监测系统 |
3.3.2 爆破振动监测方案及测点布置 |
3.3.3 爆破振动效应安全判据的确定 |
3.3.4 爆破振动监测数据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钻爆法施工对邻近埋地管线振动影响的数值分析 |
4.1 FLAC~(3D)软件简介 |
4.2 爆破振动荷载的确定及爆破振动波区域分析 |
4.2.1 爆破荷载峰值的确定 |
4.2.2 爆破荷载的施加 |
4.2.3 爆破振动波区域分析 |
4.3 数值模型的建立 |
4.3.1 材料参数的选取 |
4.3.2 计算模型及荷载 |
4.3.3 动力计算边界条件及相关参数的选取 |
4.4 数值模拟结果及其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 |
4.4.1 地表质点振速分析 |
4.4.2 爆破地震波地表衰减规律分析 |
4.4.3 最大段药量的控制 |
4.4.4 管线爆破振动响应分析 |
4.5 钻爆法施工对埋地管线振动影响的参数分析 |
4.5.1 不同管线埋深条件下管线振动响应分析 |
4.5.2 不同管线腐蚀程度下管线振动响应分析 |
4.5.3 不同隧道开挖条件下围岩爆破应力响应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钻爆法施工对埋地管线变形影响的预测研究 |
5.1 管线变形机理及管线变形预测方法 |
5.1.1 隧道开挖引起的管线变形机理分析 |
5.1.2 管线变形预测方法 |
5.1.3 ARMA模型的定义 |
5.2 基于ARMA模型的埋地管线变形预测 |
5.2.1 工程概况 |
5.2.2 管线累计沉降监测数据 |
5.2.3 数据平稳性检验 |
5.2.4 模型的识别与建立 |
5.2.5 模型检验 |
5.2.6 管线变形预测 |
5.3 本章小结 |
6 钻爆法施工对埋地腐蚀管线影响的风险评估及防护措施 |
6.1 工程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
6.1.1 风险的定义 |
6.1.2 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 |
6.1.3 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估计、评价 |
6.2 钻爆法施工对邻近埋地腐蚀管线影响的风险分析 |
6.2.1 基本假定 |
6.2.2 隧道施工产生的管线沉降变形计算 |
6.2.3 考虑管线剩余强度的破坏评价标准 |
6.2.4 管线破坏的经济评价 |
6.2.5 风险分析步骤 |
6.3 工程实例分析 |
6.4 钻爆法施工过程中管道安全防护的控制措施 |
6.4.1 合适炸药品种的选择 |
6.4.2 控制起爆的药量 |
6.4.3 合适爆破时差的选择 |
6.4.4 合理钻爆参数的选择 |
6.4.5 采用预裂爆破 |
6.4.6 合理起爆顺序的制定 |
6.4.7 合适的隧道施工方法选择 |
6.5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创新点摘要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寺河矿高瓦斯抽放与突出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详细摘要 |
Detailed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意义与背景 |
1.1.1 课题研究意义 |
1.1.2 工程背景 |
1.2 高瓦斯煤层治理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
1.2.1 瓦斯运移规律研究现状 |
1.2.2 瓦斯抽放技术现状 |
1.2.3 煤与瓦斯突出理论研究现状 |
1.2.4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
1.2.5 控制爆破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矿区煤层构造特征与瓦斯地质赋存规律研究 |
2.1 引言 |
2.2 煤的结构特性 |
2.3 瓦斯的成分及物理性质 |
2.4 瓦斯在煤体中的赋存规律 |
2.4.1 瓦斯在煤中的赋存状态 |
2.4.2 瓦斯吸附与解吸 |
2.5 晋城矿区构造演化及构造控制特征研究 |
2.5.1 晋城矿区构造分布特征 |
2.5.2 晋城矿区构造演化特征 |
2.5.3 构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 |
2.6 寺河矿瓦斯地质规律研究 |
2.6.1 褶曲对瓦斯的影响 |
2.6.2 断层和陷落柱对瓦斯的影响 |
2.7 本章小结 |
3 瓦斯的渗透性试验与涌出规律研究 |
3.1 引言 |
3.2 煤体的瓦斯渗透性实验 |
3.2.1 自压式三轴渗透仪 |
3.2.2 渗透率实验测试结果 |
3.3 矿井东区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预测研究 |
3.3.1 瓦斯在临近煤层与围岩中的流动 |
3.3.2 瓦斯涌出量影响因素分析 |
3.3.3 3#煤层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分析 |
3.3.4 回采面瓦斯涌出预测模型 |
3.4 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研究 |
3.4.1 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分析 |
3.4.2 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预测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4 寺河矿瓦斯抽放模式与区域瓦斯抽放钻孔参数研究 |
4.1 引言 |
4.2 寺河矿现场瓦斯抽放模式 |
4.2.1 选择抽采瓦斯方法的原则 |
4.2.2 抽采瓦斯方法选择 |
4.2.3 寺河矿的具体抽采方法 |
4.3 区域性瓦斯抽放钻孔参数的现场试验研究 |
4.3.1 钻孔负压对钻孔抽放量的影响 |
4.3.2 钻孔瓦斯浓度、负压及流量的关系 |
4.3.3 抽放钻孔直径对抽放率的影响 |
4.3.4 钻孔长度对抽放瓦斯量的影响 |
4.3.5 不同井区工作面抽放钻孔参数的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5 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应力分布数值模拟和预测方法研究 |
5.1 引言 |
5.2 煤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测定 |
5.2.1 物理性质指标实验 |
5.2.2 煤力学性质指标实验 |
5.2.3 煤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测定成果汇总 |
5.3 FLAC~(3D)基本原理和简介 |
5.3.1 FLAC~(3D)基本原理 |
5.3.2 FLAC~(3D)软件简介 |
5.3.3 Mohr-Coulomb模型 |
5.3.4 FLAC~(3D)模拟分析步骤 |
5.4 数值模型的建立 |
5.4.1 地质概况 |
5.4.2 巷道布置 |
5.4.3 模型建立 |
5.4.4 破坏准则的选取 |
5.4.5 边界条件和载荷条件的确定 |
5.4.6 模拟方案确定 |
5.5 掘进面应力分布特征模拟结果分析 |
5.5.1 采动条件下掘进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及其特点 |
5.5.2 应力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分析 |
5.6 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研究 |
5.6.1 掘进工作面预测方法及指标选择原则 |
5.6.2 掘进工作面预测方法及指标的选用 |
5.6.3 R值指标法和钻屑指标法试验比较 |
5.6.4 预测方法及指标确定 |
5.7 本章小结 |
6 高瓦斯煤层深孔预裂爆破的局部防突技术模拟分析 |
6.1 引言 |
6.2 掘进工作面局部防突措施概述 |
6.2.1 局部防突技术措施 |
6.2.2 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
6.2.3 安全防护措施 |
6.3 深孔预裂松动爆破局部防突数值分析 |
6.3.1 技术背景 |
6.3.2 数值计算方法 |
6.3.3 切缝药包深孔松动爆破二维模拟研究 |
6.3.4 切缝药包深孔松动爆破三维模拟研究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拆除爆破技术及其安全科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拆除爆破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
1.2 拆除爆破中的安全问题 |
1.3 安全系统工程的优越性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2 拆除爆破主要事故分析 |
2.1 拆除爆破基本理论 |
2.2 拆除爆破主要危害分析 |
2.3 拆除爆破安全管理 |
3 安全系统工程 |
3.1 事故致因模型 |
3.2 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 |
3.3 事故致因理论应用 |
3.4 人因失误分析 |
4 拆除爆破安全评价 |
4.1 安全评价概述 |
4.2 危险源辨识 |
4.3 事故树分析 |
4.4 安全措施 |
5 结束语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6)爆破工程造价系统的研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制和开发爆破工程造价系统的必要性 |
1.2 爆破工程造价系统的现状 |
1.3 爆破工程造价系统软件设计方法 |
1.3.1 结构化软件分析方法 |
1.3.2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
1.4 本论文完成的工作 |
第二章 城市控制爆破工程造价 |
2.1 工程造价概述 |
2.1.1 我国工程造价的含义 |
2.1.2 工程造价管理 |
2.2 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 |
2.2.1 工程量计算方式 |
2.2.2 定额法 |
2.2.3 工程量清单计价 |
2.2.4 国外工程价格的构成概述 |
2.3 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
2.4 爆破工程预算费用及其报价表 |
2.4.1 费用的项目组成 |
2.4.2 费用定额及取费率 |
2.4.3 爆破工程报价表 |
2.5 模糊数学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
2.5.1 模糊数学原理 |
2.5.2 估算公式的推导 |
2.5.3 模糊数学在爆破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
第三章 面向对象技术与面向对象设计 |
3.1 面向对象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
3.2 UML语言的形成与发展 |
3.3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
3.4 爆破工程造价系统的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过程 |
3.4.1 爆破工程造价系统需求分析 |
3.4.2 爆破工程造价系统用例分析 |
3.4.3 爆破工程造价系统的UML(统一建模语言)图 |
3.5 爆破工程造价系统程序实现 |
3.5.1 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语言与SQL 2000数据库技术简介 |
3.5.2 爆破通用造价系统程序实现 |
第四章 爆破工程造价系统的使用 |
4.1 进入爆破工程造价系统 |
4.2 新建/打开工程项目 |
4.3 分部分项工程造价编制 |
4.4 报表打印 |
4.5 使用帮助文件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内昆铁路盐津1号隧道下穿楼房近接施工爆破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隧道工程近接施工背景 |
1.1.2 内昆铁路隧道工程背景 |
1.1.3 本论文问题提出 |
1.2 减振爆破技术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减振爆破技术 |
1.2.2 减振爆破技术的重要性 |
1.2.3 减振爆破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隧道近接楼房施工控制爆破理论 |
2.1 盐津1#隧道工程概况 |
2.1.1 工程概况 |
2.1.2 主要工程特征 |
2.1.3 设计参数 |
2.2 隧道工程近接施工 |
2.2.1 隧道近接楼房影响分区 |
2.2.2 盐津1#隧道与盐津县城国税大楼的位置关系 |
2.3 减振控制爆破原理 |
2.3.1 振动的形成 |
2.3.2 光面爆破 |
2.3.3 地震波导致建筑物产生破坏的原因 |
2.3.4 振动的控制和干扰减振爆破技术 |
第3章 减振光面爆破技术的应用研究 |
3.1 减振光面爆破作用机理 |
3.2 减振光面爆破技术 |
3.2.1 光面爆破技术 |
3.2.2 本隧道减振光面爆破技术 |
3.3 光面爆破设计 |
3.3.1 各参数的确定 |
3.3.2 装药种类 |
3.3.3 装药结构 |
3.3.4 雷管段别 |
3.4 钻孔机具配备 |
3.5 爆破施工 |
3.5.1 管理组织机构 |
3.5.2 管理措施 |
3.5.3 施工工艺 |
第4章 减振爆破现场试验研究 |
4.1 爆破方案的确定 |
4.2 爆破试验施工工艺 |
4.2.1 施工工艺流程图 |
4.2.2 炮孔布置 |
4.2.3 钻孔要求 |
4.2.4 装药及起爆 |
4.3 减振爆破设计方案研究与试验 |
4.3.1 上半断面钻爆设计与试验 |
4.3.2 下半断面钻爆设计与试验 |
4.3.3 爆破设计主要参数及试验结果 |
第5章 爆破振动监测 |
5.1 仪器的选配 |
5.2 爆破振动监测原理 |
5.3 振动监测内容 |
5.4 监测点的布置 |
5.5 信号采集 |
5.6 信号的处理 |
5.6.1 爆破振动三物理量的关系 |
5.6.2 振幅的读数 |
5.6.3 振动持续时间的读数 |
5.6.4 频率和周期的读数 |
5.7 监测结果 |
5.7.1 试验阶段监测结果 |
5.7.2 国税大楼脚下施工阶段监测结果 |
结论 |
基本结论 |
工程评价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发表论文 |
科研成果 |
作者简历 |
(9)缓倾斜采空场处理新方法及采场地压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应用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1.2 采空场处理方法综述 |
1.3 采空场处理新方案的提出 |
1.4 研究方法概述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 岩体性质试验研究 |
2.1 工程地质调查研究 |
2.2 室内岩石力学性质试验 |
2.3 岩体力学参数研究 |
2.4 本章结论 |
3 空场处理机理分析 |
3.1 空场处理机理的材料力学分析 |
3.2 空场处理机理的数值模拟分析 |
3.3 本章结论 |
4 采空场处理新方法研究 |
4.1 东桐峪金矿空场处理新方案的形成 |
4.2 空场处理方案比较 |
4.3 控制爆破局部切槽放顶技术的特征参量研究 |
4.4 采空场处理新方法实践 |
4.5 本章结论与建议 |
5 采场地压控制方法研究 |
5.1 矿柱间距设计新方法 |
5.2 矿柱尺寸设计新方法研究 |
5.3 东桐峪金矿采场地压控制与矿柱回采实践 |
5.4 本章结论 |
6 结论及展望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参考文献 |
作者索引 |
关键词索引 |
详细摘要 |
(10)城市控制爆破施工企业管理模式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目前城市控制爆破施工管理现状 |
2 城市控制爆破工程项目法管理模式初探 |
2.1 爆破施工企业组织机构 |
2.2 公司管理层及项目经理部的关系 |
2.3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示意图 (见图2) |
2.4 项目经理部主要职责 |
3结语 |
四、城市控制爆破施工企业管理模式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H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朱小刚. 西南大学, 2020(01)
- [2]爆破施工对邻近隧道影响及安全综合防护研究[D]. 彭怀德. 中南大学, 2013(05)
- [3]滨海地区钻爆法施工对邻近腐蚀管线的影响及风险评估分析[D]. 王凯. 大连理工大学, 2013(08)
- [4]寺河矿高瓦斯抽放与突出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研究[D]. 王平虎.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0(12)
- [5]拆除爆破技术及其安全科学研究[D]. 耿俊艳. 山东科技大学, 2007(04)
- [6]爆破工程造价系统的研制与开发[D]. 唐再芳. 安徽理工大学, 2005(07)
- [7]内昆铁路盐津1号隧道下穿楼房近接施工爆破控制技术研究[D]. 曹义. 西南交通大学, 2004(02)
- [8]湖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论文文摘[A]. 胡毅夫,曹平. 岩土工程学术交流会文集, 2004
- [9]缓倾斜采空场处理新方法及采场地压控制研究[D]. 李俊平. 北京理工大学, 2003(02)
- [10]城市控制爆破施工企业管理模式初探[J]. 程书斌. 西部探矿工程, 200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