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型过敏性炎症的实验室研究与检查进展

Ⅰ型过敏性炎症的实验室研究与检查进展

一、Ⅰ型变态反应性炎症的实验室研究及检查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郑婷月[1](2021)在《血清骨膜蛋白在CRSwNP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表达意义》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及目的:慢性鼻-鼻窦炎(Chonic Rinosinusitis,CRS)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疾病之一,这其中以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的发病率及复发率高。目前CRSwNP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及联合鼻内用药治疗,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出现术后症状改善不佳甚至有复发的情况。因此,精准治疗、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十分必要。有研究报道骨膜蛋白(Periostin)参与了上下呼吸道黏膜上皮下组织损伤、纤维化等结构重塑,是呼吸道嗜酸性炎症的生物学标志,在CRS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骨膜蛋白在CRSwNP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表达意义。方法:我们将研究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对象分为息肉组及对照组,术前采用ELIA法检测血清骨膜蛋白在息肉组及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对比;同时对比息肉组患者术前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与血清骨膜蛋白浓度的相关性;追踪术后1年内息肉组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法及鼻窦多排CT的Lund-Mackay评分法对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内主要症状进行评分,同时追踪1年内息肉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并以此研究术前血清骨膜蛋白与术后相关症状及复发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我们发现息肉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骨膜蛋白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息肉组中血清骨膜蛋白的表达高于对照组;息肉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与血骨膜蛋白浓度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术前血清骨膜蛋白的浓度与患者术后1年内相关症状如咳嗽、嗅觉下降、鼻后滴漏有相关性;术后1年内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患者的术前血清蛋白浓度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组明显高于非复发组。结论:血清骨膜蛋白可以作为监测CRSwNP疾病活动的生物学标志之一,且与CRSwNP患者的预后情况密切相关。

蔡思宇[2](2021)在《宣肺健脾颗粒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本虚标实证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过敏性鼻炎是一种鼻粘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由于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且会对儿童的生活、学习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故受到了广大医师和家长的关注。本课题针对本虚标实型过敏性鼻炎患儿,对宣肺健脾颗粒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同时,在治疗前后对患儿的IgE抗体、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初步探讨宣肺健脾颗粒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门诊共计纳入48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26例,脱落2例(均为失访),对照组22例,脱落1例(失访),最终纳入45例,试验组24例,对照组21例。试验组予宣肺健脾颗粒口服,对照组予孟鲁司特钠口服,共观察3周,分别统计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1、2、3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VAS积分,以及治疗组治疗前后的IgE抗体、EO%和hs-CRP的水平,以期客观评价宣肺健脾颗粒的临床疗效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 疾病总疗效比较:试验组痊显率为95.83%,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痊显率4.76%,总有效率95.24%。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均有疗效;两组痊显率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0<0.01),说明试验组痊显效果明显优于治疗组。2中医证候主症积分比较:两组治疗1、2、3周后主症积分组内比较P值均<0.01,说明两组在改善主症方面均有疗效。两组主症积分治疗1、2、3周后进行组间比较,P值均<0.05,说明两组主症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试验组在治疗1、2、3周后对四大主症均有较好疗效,且时间与疗效成正比。对照组在治疗1周后,对鼻塞症状有一定疗效;在治疗1、2、3周后对其余主症均有疗效,且时间与疗效成正比。两组患儿治疗后各主症积分组间比较,P值均<0.01,说明两组主症治疗后疗效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3中医证候次症积分比较:两组分别进行组内比较,试验组次症总积分P值均<0.01,说明试验组在3周内对次症有疗效,且时间与疗效成正比;对照组次症总积分P值在治疗2周后<0.05,说明对照组在治疗次症2周后有一定疗效。两组治疗1、2、3周后次症总积分进行组间比较,P值均<0.05,说明两组次症症状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经检验,试验组在治疗3周后对各个次症均有疗效,除了消瘦治疗前后积分改变P值为0.046,其余P值均<0.01,说明除消瘦症状外,宣肺健脾颗粒治疗3周后均有明显疗效,对于消瘦症状亦有一定改善,只是不如其余次症改善明显;对于纳呆症状疗效最快,在治疗1周时即有改善,时间与疗效成正比;对于气短懒言、倦怠乏力、大便溏薄均在治疗1周后有改善,时间与疗效成正比;对于自汗、舌象、脉象在治疗2周后有疗效,时间与疗效成正比;对对照组进行组内比较,除了大便溏薄、脉象在治疗3周后有改善外(P<0.05),其余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善(P>0.05),说明孟鲁司特钠在辨证论治治疗中医次症改善方面,疗效欠佳。对各个次症治疗1、2、3周后进行组间比较,发现纳呆、自汗、倦怠乏力、大便溏薄症状在2周和3周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气短懒言、舌象、脉象在治疗3周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对消瘦症状积分进行组间比较时发现,P=0.531>0.05,说明两组对消瘦的疗效无明显差异。4鼻炎视觉模拟量表分析:两组治疗1、2、3周后组内比较,P值<0.01,说明两组治疗1、2、3周后总体症状均有改善,两组治疗1、2、3周后进行组间比较,P=0.000<0.01,说明两组治疗1、2、3周后鼻炎视觉模拟评分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5理化指标分析:试验组治疗前后IgE抗体以及EO%比较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宣肺健脾颗粒能够有效降低上述指标的水平。研究结论:宣肺健脾颗粒改善本虚标实型过敏性鼻炎患儿疗效确切,且总体来说疗效明显优于孟鲁司特钠,尤其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经初步探索,宣肺健脾颗粒可能是通过降低IgE抗体以及EOS在机体内的含量水平来发挥作用的。

廖欣婷[3](2021)在《儿童变应性鼻炎从肺脾气虚论治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儿童变应性鼻炎从肺脾气虚论治的中医药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旨在为中医从肺脾气虚论治儿童变应性鼻炎提供循证医学依据,客观提出现阶段中医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试验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相关临床研究设计提供合理的建议。方法:全面搜集所有有关中医药从肺脾气虚论治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的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检索日期均从建库到2020年12月。研究对象为肺脾气虚的变应性鼻炎患儿,试验组的干预措施采用中医健脾补肺益气法治疗(治疗途径不受限制)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安慰剂。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制定合理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采用合适的检索策略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再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将检索的相关文献导入EndNote X9软件中,排除重复文献。根据文献的题目与摘要,排除与本研究不相关的文献,获取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全文。阅读全文后再排除与本研究不相关的文献,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应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资料提取表,提取相关资料,包括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和试验方法学特征。使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统计,对中医试验组及西药对照组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总有效率、鼻部主要症状和体征积分变化、血清IgE水平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变化、随访后有效率以及随访后复发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其疗效及安全性。通过I2数值来评定纳入文献统计学异质性的等级。若计算结果I2≤50%,P>0.05,则提示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并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若计算结果I2>50%,P<0.05,则提示研究间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异质性,宜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并寻找异质性的来源。二分类变量数据结果可通过合并相对危险度(RR)来分析效应量;连续性变量数据结果则根据纳入研究的结局评分标准采用均数差(MD),区间估计一律使用95%CI进行分析。当结局指标单位或测量方法不一致时,采用标准均数差(SMD)值进行效应量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25篇随机对照研究,均为中文文献,总样本量为2184例;对照组干预措施均为西医治疗方案,试验组干预措施包含中药治疗、中医外治治疗、中医内外合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试验组共有1148名患儿,对照组有1036名患儿。Meta分析显示:从肺脾气虚论治的中医治疗的总有效率大于西药组(RR:1.14,95%CI=[1.09,1.19],Z=5.59,P<0.00001)。9 篇研究从鼻塞症状改善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中医治疗在改善鼻塞症状方面优于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54,95%CI=[-0.96,-0.13],Z=2.56,P=0.01);9 篇研究从喷嚏症状改善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中医治疗在改善喷嚏症状方面优于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86,95%CI=[-1.34,-0.39],Z=3.57,P=0.0004);9 篇研究从鼻痒症状改善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中医治疗在改善鼻痒症状方面优于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54,95%CI=[-0.95,-0.13],Z=2.57,P=0.01);9 篇研究从流涕症状改善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中医治疗在改善流涕症状方面优于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54,95%CI=[-0.98,-0.09],Z=2.37,P=0.02);7篇研究从鼻部体征改善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51,95%CI=[-1.30,0.27]);4篇研究从主要鼻部症状的总积分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中医治疗在改善鼻部症状方面比西药治疗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64,95%CI=[-1.96,-1.33],Z=10.21,P<0.00001);4篇研究从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水平的改变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中医治疗在降低IgE水平方面相比西药治疗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86.98,95%CI=[-135.46,-38.50],Z=3.52,P=0.0004);2篇研究从中医证候总积分疗效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中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6,95%CI=[1.01,1.33],Z=2.14,P=0.03);2篇研究从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变化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2.74,95%CI=[-6.50,1.01]);9篇研究报告了治疗后随访的总有效率,中医治疗组的随访后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4,95%CI=[1.28,1.61],Z=6.16,P<0.00001);5篇研究报告了治疗后随访的复发率,中医治疗组的随访后复发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2,95%CI=[0.37,0.72],Z=3.89,P=0.0001)。本次研究所纳入的文献方法质量普遍低下,异质性较高,选择偏倚、实施偏倚、测量偏倚、报告偏倚风险较大。结论:中医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在改善鼻部症状和降低血清IgE水平方面比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更好,但在改善鼻部体征及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中医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在长期疗效方面比用西药治疗更有优势。中药治疗在改善流涕和鼻痒症状方面优于西药治疗,但在改善鼻塞和喷嚏症状及鼻部体征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西药治疗在改善鼻部体征方面优于中医外治法,但在改善鼻部症状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鼻部症状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在改善鼻部体征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本次Meta分析的结果提示儿童变应性鼻炎从肺脾气虚论治有一定的疗效,然而本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仍需在未来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双盲设计、更规范化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行证实。

乔菁[4](2021)在《昆明地区38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过敏原检测分析》文中指出[目 的]本课题通过分析和总结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过敏原,揭示本地区AR患者过敏原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年龄性别间的分布差异,研究过敏原与合并症、临床症状之间的关联性,旨在为AR患者的诊疗、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 法]本次课题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的384例A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儿童组(≤14岁)、青年组(15~44岁)、中年组(45~59岁)及老年组(≥60岁),记录患者的哮喘和变应性皮炎疾病史,运用卡方检验对过敏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昆明地区过敏原的分布特征;过敏原检测阳性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采用Spearman的等级相关分析对过敏原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 果]1、本次入组的384例AR患者中,过敏原检测呈阳性的患者有307例,阳性率为79.9%,其中最常见的过敏原是尘螨组合hx2(屋尘螨/户尘螨/德国小蠊/屋尘),阳性率为63.0%。2、307例过敏原检测为阳性的患者,41.7%的患者对一种过敏原致敏,31.9%的患者对2种过敏原致敏,12.1%的患者对3种过敏原致敏,14.3%的患者对4种及以上过敏原致敏。3、男性患者阳性率为77.5%,女性患者阳性率为82.0%,两者过敏原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女性患者尘螨组合hx2(屋尘螨/户尘螨/德国小蠊/屋尘)的阳性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过敏原在男女间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儿童组中,尘螨组合hx2(屋尘螨/户尘螨/德国小蠊/屋尘)、蛋白质类组合fx5(牛奶/鸡蛋白/鳕鱼)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老年组,而坚果类组合fx1(花生/榛子/巴西坚果/杏仁/椰子)、动物皮屑组合ex1(猫皮屑/马皮屑/牛皮屑/狗毛皮屑)、霉菌组合mx2(点青霉/分枝孢菌/烟曲霉/白色念珠菌/交链孢霉/蠕孢霉)的阳性率则小于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AR合并哮喘病人中,尘螨组合hx2(屋尘螨/户尘螨/德国小蠊/屋尘)、草类花粉组合wx5(豚草/艾蒿/法兰西菊/蒲公英/秋麒麟草)和树木花粉组合tx5(灰赤杨/榛子/榆树/柳树/三角叶杨)的阳性率显着高于无合并哮喘病人,蛋白质组合fx5(牛奶/鸡蛋白/鳕鱼)的阳性率在AR合并变应性皮炎病人中显着高于无合并变应性皮炎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AR患者临床症状与过敏原阳性数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但与过敏原sIgE最高阳性强度无直接关系(P>0.05)。[结 论]尘螨组合hx2是本地区AR患者中最常见的过敏原。随着年龄增长,过敏原阳性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老年组患者各项过敏原的阳性率出现明显降低。尘螨组合hx2、草类花粉组合wx5及树木花粉组合tx5在AR合并哮喘的患者中阳性率显着升高,蛋白质组合fx5在AR合并变应性皮炎的患者中阳性率亦明显升高。AR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过敏原阳性的数量有关,而与过敏原sIgE最高阳性强度无关。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可以帮助AR患者诊断致敏的过敏原,对AR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曹蕾[5](2021)在《中医外治法穴位敷贴治疗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的疗效评价及血清IL-33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穴位敷贴治疗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治疗后,哮喘控制测试表(ACTTM)、成人哮喘生命质量评分表(AQLQ)、过敏性鼻炎视觉模拟量表(VAS)、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感染次数、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剂量、肺功能(FEV1、FVC、FEV1-pre、FVC-pre、FEV1/FVC、PEF、FEF25、FEF50、FEF75)、白细胞介素-33(IL-33)等观测指标,评估日常穴位敷贴,治疗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的疗效,为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增添新的常规治疗手段。方法:采集、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符合哮喘疾病,伴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56例,分为两组,随机分配。穴位敷贴组,28例,予中药穴位敷贴联合西医基础治疗(敷贴方案:于入组之日起每隔七天敷贴一次,采用中药敷贴于天突、风门、定喘、肺俞,7贴每次,一次敷贴2-4小时,可根据患者敷贴处皮肤,对药物的反应适当减少敷贴时间,避免不良反应发生);西药组28例,予常规西药治疗。入组前、出组后对每位患者抽取静脉血(每次一管,每管约5ml)进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3的含量检测。观察期每周询问患者的病情变化与服帖后的不良反应,每一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检测肺功能、哮喘控制量表、成人哮喘生命质量评分表、过敏性鼻炎视觉模拟表等,治疗期为三个月。经数据统计分析,探讨中医外治法“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进一步研究穴位敷贴治疗与血清中细胞因子IL-33含量的相关性。结果:1、穴位敷贴组、西药组性别、年龄、BMI(体重/身高2)等基本情况,入组前的肺功能、ACTTM、AQLQ、VAS、IL-33等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IL-33:经与治疗前比对,两组患者血清中IL-33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291>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IL-33含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490>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33改善情况,改善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与去年同期三月相较,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总数、感染次数总数较去年有明显降低;治疗后,患者西药基础用药无明显变化(P>0.05)。4、ACTTM:分别在入组前、4周、8周、12周检测该量表,分析:治疗前穴位敷贴组、单纯西药组就控制良好、不佳、较差三个等级比较,P值为0.851>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穴位敷贴组三个等级分析得出:P为0.032<0.05;经治疗,两组比较,P值为0.017<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AQLQ:经治疗,单纯西药组患者组内对比,AQLQ活动、症状、心理、刺激原、自我关心及总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敷贴组组内比较除AQLQ-心理(P=0.126>0.05)、AQLQ-刺激原(P=0.169>0.05)、AQLQ-自我关心(P=0.130>0.05)外,其余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VAS:治疗后穴位敷贴组除流涕、鼻痒症状外,喷嚏、鼻塞均有改善,且与单纯西药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组内对比,单纯西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敷贴组除鼻塞症状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7、肺功能: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检测数值,组间进行比较P>0.05;三个月治疗后,穴位敷贴组患者第12周肺功能较入组时改善,FEV1的P值为0.040、FVC-pre的P值为0.010、FVC的P值为0.047、PEF的P值为0.032<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本次研究发现,为期三个月的临床试验时间内,穴位敷贴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可明显减少患者急性发作次数,哮喘控制情况得到改善、过敏性鼻炎症状,可改善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2、穴位敷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降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33的含量,可有效控制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病情,未见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方顺顺[6](2021)在《活血祛风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肺风证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析》文中提出目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是一种以“慢咳少喘”为特征性表现的另类哮喘,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手段,中医在治疗该病方面确有优势。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量表观察、实验室指标检测两个方面,客观评价中药加味芎蝎散治疗CVA的临床疗效。并从现代医学观念出发,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F)”为切入点,与该方所立足的“活血祛风”法形成一一对应关系,根据其治疗前后指标水平的变化,探讨方药、治法治疗儿童CVA可能的内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临床试验方法,将2019年12月-2021年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符合标准的45例CVA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加味芎蝎散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疗程为4周。入组前采集两组受试患儿病史资料,用于一般要素分析,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各进行一次临床量表积分评定,包括主症、次症及总积分统计。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测定两组受试对象的外周静脉血血清VEGF、ECF浓度。最后通过对所收集的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行组内自身对照、组间相互对照,得出研究结论。结果:1.病例纳入情况:量表观察:治疗组25例,脱落3例,对照组20例,脱落2例,最终有效病例40例(治疗组22例,对照组18例)。VEGF、ECF测定:25例(治疗组22例中的15例,对照组18例中的10例)。2.一般情况:两组综合病例显示,性别分布上男孩多于女孩,发病年龄集中在4~6岁,诱发因素居前三位者为呼吸道感染、接触过敏原、运动,大多数患儿存在过敏史和家族史,主要过敏因素为过敏性鼻炎,家族史中过敏性体质的家族史要较哮喘家族史更为突出。3.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22%(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总积分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在主症咳嗽次数、咳嗽程度、气促改善方面,治疗组在治疗2周、4周时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次症咯痰、咽部症状、鼻部症状、饮食、大便、兼症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前者优于后者;但在次症其他过敏反应、睡眠的改善上,两组无差别(P>0.05),说明两者在该方面疗效相同。组内对比显示:随疗程进展,两药治疗效果逐渐显现,但加味芎蝎散改善更全面,在气促缓解情况上,其疗效起步的时间也要更早。而对照组在大便、兼症的治疗上,无明显改善。4.实验室指标:两组治疗后VEGF、EC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组间比较治疗组下调较对照组更显着(P<0.05),且治疗组在VEGF水平的改善方面要更加突出(P<0.01)。结论:加味芎蝎散治疗儿童CVA疗效确切,其总有效率高于孟鲁司特钠;加味芎蝎散能够调节外周血VEGF、ECF水平,且下调程度优于孟鲁司特钠;加味芎蝎散所体现的“活血祛风”疗法可能是通过调节外周血VEGF、ECF的水平来发挥作用的。

张敏[7](2021)在《尘螨致敏哮喘儿童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儿童哮喘的尘螨致敏率,以及不同致敏模式下患儿在性别、年龄、季节、合并其它过敏性疾病史及过敏性家族史等方面的临床分布特点,结合观察螨致敏哮喘患儿相关实验室指标(如总Ig E水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或百分比、呼气一氧化氮水平等)的差异性和相关性,以期为尘螨致敏哮喘患儿的临床诊疗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8月1日-2020年8月31日于大连市儿童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的哮喘患儿,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65例尘螨致敏哮喘患儿按照致敏模式分为18例仅螨致敏组、49例仅螨和其它吸入过敏原致敏组(下文简称螨+吸入组)、12例仅螨和食物过敏原致敏组(下文简称螨+食物组)、86例螨和其它吸入过敏原及食物过敏原致敏组(下文简称螨+吸入+食物组)。患儿临床资料的收集主要通过电话回访联合查阅病历的形式进行收集,主要包括:患儿性别、年龄、季节、合并其它过敏性疾病史以及过敏性家族史等,同时收集其实验室指标(如总Ig E水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或百分比、呼气一氧化氮水平等),分析不同组别间的差异性和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1.302例哮喘患儿中尘螨致敏者有165例,即哮喘患儿的螨致敏率为54.6%。2.165例螨致敏哮喘患儿中,男96例,占58.2%,女69例,占41.8%,男女比例为1.39:1;就年龄而言,以学龄前期(4-6岁)为主,占43.0%,其次为学龄期(7-10岁)占29.7%,婴幼儿期(≤3岁)占15.8%,青春期(11-18岁)所占比例最小,为11.5%;就季节而言,春、秋季节占比最高(31.5%),其次为夏季(28.5%),冬季最低(8.5%);就合并症而言,合并过敏性鼻炎病史者最多,占58.8%,之后依次为合并湿疹病史者(52.1%)、合并荨麻疹病史者(19.4%)、合并过敏性结膜炎病史者(14.5%);就血清螨特异性Ig E级别而言,以尘螨≥4级为主,占57.6%;就家族过敏史而言,以有家族过敏史为主,也占57.6%;就不同致敏模式而言,螨+吸入+食物组占比最大,为52.1%,其后依次为螨+吸入组(29.7%)、仅螨致敏组(10.9%)及螨+食物组(7.3%)。3.四组间在年龄、家族过敏史、部分过敏性疾病合并史(如变应性鼻炎、湿疹、过敏性结膜炎)及血清总Ig E水平上有显着差异(P<0.05),其余方面无差异(P>0.05)。4.关于实验指标间(包括呼气一氧化氮水平、致敏原数量、血清螨特异性Ig E浓度、血清总Ig E浓度、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螨特异性Ig E浓度与血清总Ig E水平表现出正相关(P<0.05);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之间也呈正相关(P<0.05),其余指标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半数以上哮喘患儿均存在尘螨致敏,且以学龄前儿童为主。春、秋季节发病较高。1/2尘螨致敏哮喘患儿合并过敏性鼻炎和湿疹病史。1/2尘螨致敏哮喘患儿存在家族过敏史。2.尘螨大多合并其他吸入和食物变应原致敏,导致儿童哮喘发生。3.尘螨致敏儿童哮喘在不同致敏模式下具有如下临床分布特点:如婴幼儿期患儿及哮喘合并湿疹病史患儿均以螨+食物致敏组居多,学龄前期患儿及合并过敏性结膜炎病史患儿均以仅螨致敏组居多,学龄期及青春期患儿均以螨+吸入致敏组居多,合并过敏性鼻炎病史及存在过敏性家族史的患儿均以螨+混合致敏组居多。4.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血清螨特异性Ig E及总Ig E水平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均在儿童哮喘评估中扮演重要角色,彼此之间不可相互替代。

王燕[8](2020)在《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变应原谱及相关拷贝数变异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新疆地区近13年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回顾性分析及对变应性鼻炎家系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变应性鼻炎病例对照组拷贝数变异分析,了解了本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谱的分布及变化情况,探讨了基因拷贝数变异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月-2019年12月间5019例患者的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研究分析了不同变应原在13年间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以及在不同性别、年龄、族别患者中的分布情况。第二部分:对1个新疆地区汉族家系(3个变应性鼻炎样本,2个正常样本)进行了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并采用了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及拷贝数变异片段区域的基因功能寻找筛选候选拷贝数变异;第三部分:收集汉族变应性鼻炎患者696例,汉族对照528例,对其外周血提取DNA后,采用AccucopyTM拷贝数检测技术对13个候选基因拷贝数变异进行检测:8_1、8_2、9_1、9_2、ADAM8、CCL3L1、IL1RL1、MUC5B、MUC5AC、NME7、ORMDL3、SERPINA1_1、SERPINA1_2。分析13个候选基因拷贝数变异在病例对照组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结果:第一部分:1)14种变应原在不同时间的分布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原阳性率随年份不同而变化,但藜属在13年间基本处于本区变应原的首位。14种变应原总体阳性率分别是藜属48.2%、车前草33.2%、艾蒿33.1%、豚草32.7%、刺槐32.1%、梯牧草32%、粉螨31.5%、杨树30.3%、尘螨29.6%、蟑螂26.9%、猫上皮11.6%、特异青霉菌9.4%、狗上皮8.5%、交链孢霉7.7%;2)不同性别间的比较,男性2140例(42.6%),女性2879例(57.4%)。艾蒿、藜属、豚草、车前草、梯牧草、刺槐、交链孢霉、特异青霉、尘螨、粉螨、蟑螂、杨树、猫上皮的男性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狗上皮的阳性率在男性女性之间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不同年龄之间的比较,除狗上皮阳性率在不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8)外,其余13种:艾蒿、藜属、豚草、车前草、梯牧草、刺槐、杨树、交链孢霉、特异青霉、猫上皮、尘螨、粉螨、蟑螂在不同年龄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民族间的比较,汉族3850例、维吾尔族694例、哈萨克族270例、回族113例、其他民族92例,交链孢霉、特异青霉、猫上皮、尘螨、粉螨、蟑螂阳性率在不同民族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蒿、藜属、豚草、车前草、梯牧草、刺槐、杨树、狗上皮在不同民族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通过对家系全基因组测序后,总共发现了1360个拷贝数变异,其中3个变应性鼻炎样本携带而2正常个体未携带,筛选出62个拷贝数变异,将测序质量低、结果不可靠;拷贝数变异片段范围内没有功能基因的以及拷贝数变异内基因与变应性鼻炎没有明确关系的剔除,最终得到与变应性鼻炎相关的候选拷贝数变异;第三部分:8_1、8_2、9_1、9_2、ADAM8、CCL3L1、IL1RL1、MUC5B、NME7、ORMDL3、SERPINA1_1、SERPINA1_2的拷贝数在病例对照组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MUC5AC在病例对照组中差异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第一部分:新疆地区变应原分布随时间不同在不断变化,主要变应原以草本类为主,变应原在不同性别、年龄、族别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分布不同。第二部分:经过测序筛选共得到13个候选拷贝数变异,分别是8_1、8_2、9_1、9_2、ADAM8、CCL3L1、IL1RL1、MUC5B、MUC5AC、NME7、ORMDL3、SERPINA1_1、SERPINA1_2;第三部分:MUC5AC基因拷贝数变异与变应性鼻炎存在相关性。同时CCL3L1在新疆汉族人群中的拷贝数范围是1-10。

李俊[9](2020)在《IL-6、FeNO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气道高反应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分析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用于学龄前期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性(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BHR)的诊断及预测价值。研究方法选择上饶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7岁MP感染儿童、气道高反应性儿童及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有气道高反应患儿30例(A组),单纯MP感染患儿30例(B组),未合并MP感染的气道高反应性患儿30例(C组),健康对照组30例(D组)。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基本资料收集,采用纳库仑电量传感器检测入院时呼出气一氧化氮。入院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IL-6及IgE抗体水平,外周静脉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Eos)百分比,采用特布他林为舒张剂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BDT,bronchial dilation test)。采用TAED肺功能检查仪进行肺功能检测。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120例研究对象年龄37岁,平均年龄5.23±1.07岁;男性56例,女性64例。A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47±1.18岁;B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84±0.99岁;C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29±0.88岁;D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29±1.17岁;不同组儿童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BMI分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入院时A组、B组、C组及D组儿童FeNO平均值分别为34.8±11.0、18.5±11.2、35.0±16.5及22.3±9.7,A组与C组儿童FeNO平均值显着高于B组与D组(P<0.05),A组与C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AC组儿童循环IL-6水平、IgE水平及Eos水平均显着上升(P<0.05),且IL-6 A组>B组>C组(P<0.05);A组与C组血清IgE、循环Eos比例显着高于B组与D组,且B组显着高于D组(P<0.05)。(4)A组、B组及C组患儿FVC预计值、FEV1预计值、FEV1/FVC预计值、PEP预计值、MEF25预计值、MEF50预计值与最MEF25-75预计值均显着降低,与D组差异显着(P<0.05)。A组患儿FVC预计值、FEV1/FVC预计值、MEF25预计值、MEF50预计值与MEF25-75预计值均显着低于B组(P<0.05)。(5)FeNO与PEF25预计值、MEF50预计值与MEF25-75预计值呈负相关,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VC预计值与FEV1/FVC预计值未见统计学相关(P>0.05);血清IL-6与FVC预计值、FMEF25预计值、MEF50预计值、MEF25-75预计值呈负相关(P<0.05)。(6)FeNO与血清IgE及Eos呈中等强度正相关,血清IL-6与血清IgE及Eos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ROC曲线评价结果显示,FeNO用于气道高反应性诊断的AUC=0.787(95%CI:0.7150.859,P<0.001),血清IL-6用于气道高反应性诊断的AUC=0.677(95%CI:0.5960.758,P<0.001),FeNO显着高于血清IL-6(Z=2.082,P=0.037)。其中FeNO最佳截断值=28.5ppb,血清IL-6最佳截断值=245.0pg/ml。FeNO与血清IL-6联合指标预测MP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性AUC=0.808(95%CI:0.7300.866,P<0.05),显着高于血清IL-6,但与FeNO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MP感染可导致儿童气道高反应性,出现气道高反应性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血清IL-6显着上升;(2)呼出气一氧化氮、血清IL-6与患儿肺功能、循环嗜酸性粒细胞、IgE水平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可提示患儿呼吸道BHR发生可能;(3)呼出气一氧化氮与血清IL-6可作为MP感染患儿呼吸道BHR预测指标,可以早期发现高危人群,以提前诊断、尽早干预。

蒋琴[10](2020)在《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的临床疗效,验证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急性湿疹安全有效;观察复方洗剂一号对急性湿疹皮损表面常见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阐述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方法:临床观察部分:收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口服依巴斯汀片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复方洗剂一号治疗,对照组采用3%硼酸溶液湿敷,疗程7天,观察记录临床症状、湿疹的皮损面积和严重度、瘙痒程度改善情况、中医证候改善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实验部分:观察复方洗剂一号对湿疹皮损表面常见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实验,进一步阐述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结果: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经7天治疗后,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复方洗剂一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与红霉素相当,MIC值为0.25。表明复方洗剂一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结论:复方洗剂一号是治疗急性湿疹的有效方法,疗效肯定。对湿疹皮损面积和严重度、瘙痒症状、湿热浸淫证候有着良好的改善效果。复方洗剂一号对急性湿疹皮损表面常见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抑菌效果是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之一。

二、Ⅰ型变态反应性炎症的实验室研究及检查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Ⅰ型变态反应性炎症的实验室研究及检查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血清骨膜蛋白在CRSwNP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表达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综述
    2.1 分型的研究进展
    2.2 易感因素的研究进展
    2.3 免疫病理学的研究进展
    2.4 CRS诊断的研究进展
    2.5 CRS治疗的研究进展
    2.6 CRS术后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2.7 骨膜蛋白及的研究情况进展
    2.8 其他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第3章 实验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对象
        3.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3.1.3 使用量表
        3.1.4 研究方法
    3.2 统计学分析处理
第4章 结果
    4.1 息肉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对比
    4.2 息肉组与对照组血清骨膜蛋白浓度对比
    4.3 相关性分析
        4.3.1 息肉组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鼻窦CT检查Lund-Mackay评分同血清骨膜蛋白相关性分析
        4.3.2 血清骨膜蛋白的浓度与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的相关性分析
        4.3.3 息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VAS评分比较
        4.3.4 鼻内镜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后患者主观症状与血中嗜酸粒细胞、血中骨膜蛋白的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4.4 复发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宣肺健脾颗粒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本虚标实证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儿童过敏性鼻炎的研究概述
        1 病名探讨
        2 病因病机
        3 中医治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儿童过敏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调查
        2 发病原因
        3 发病机制
        4 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二 研究方法
        1 治疗方案
        2 观察指标
        3 统计方法
    三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临床疗效分析
        3 实验室指标分析
    四 讨论
        1 从宣肺健脾论治小儿过敏性鼻炎
        2 宣肺健脾颗粒药味及组方分析
        3 宣肺健脾颗粒治疗本虚标实型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评价
        4 宣肺健脾颗粒可能的作用机理
        5 课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结语
    一 总结
    二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 参与课题
    2 发表文章
个人简历

(3)儿童变应性鼻炎从肺脾气虚论治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认识及研究概述
        1. 变应性鼻炎的古代文献研究
        2. 现代中医对鼻鼽的认识
        3. 鼻鼽的中医外治法
    综述二 现代医学关于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1. 现代流行病学
        2. 病因
        3. 发病机制
        4. 变应性鼻炎的西医诊断
        5. 合并症
        6. 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儿童变应性鼻炎从肺脾气虚论治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前言
    研究资料和方法
        1. 文献纳入标准
        2. 文献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4. 数据提取
        5. 数据文献质量评价
        6.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文献筛选的流程图
        2. 纳入研究的特征
        3.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
        4. 儿童变应性鼻炎从肺脾气虚论治的Meta分析
    讨论分析
        1. 研究的结论
        2. 纳入研究的方法质量学分析
        3. 纳入研究的发表性偏倚分析
        4. 纳入研究的异质性分析
        5. 从肺脾气虚论治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用药规律
        6. 从肺脾气虚论治小儿鼻鼽的理论依据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昆明地区38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过敏原检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变应性鼻炎的过敏原检测和治疗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中医外治法穴位敷贴治疗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的疗效评价及血清IL-33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2.2 分期标准
        1.2.3 过敏性鼻炎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方案
    2.2 试验材料
        2.2.1 敷贴药物制备
        2.2.2 体外血清制备
        2.2.3 主要试剂和仪器
    2.3 敷贴穴位选择
    2.4 敷贴方法及时间
    2.5 敷贴注意事项
    2.6 治疗方案
    2.7 血清中IL-33检测前准备
    2.8 实验操作步骤
    2.9 观察时间
    2.10 监测指标及评估标准
        2.10.1 一般情况资料
        2.10.2 病史资料
        2.10.3 安全性指标
        2.10.4 监测指标
    2.11 随访方式
    2.12 数据处理
3 临床试验结果
    3.1 完成情况
    3.2 一般情况比对
    3.3 观察指标比对
        3.3.1 三月内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感染次数总数
        3.3.2 吸入激素药量增减
        3.3.3 ACTTM值
        3.3.4 AQLQ比对
        3.3.5 VAS比对
        3.3.6 肺功能分布及比较
        3.3.7 血清中IL-33含量分布及比较
讨论
    1 西医对CARAS的认识
    2 发病机制
    3 细胞因子IL-33
        3.1 IL-33的命名
        3.2 IL-33的受体
        3.3 IL-33/ST2的作用机制
    4 中医对CARAS的认识
    5 中医外治法—穴位敷贴
    6 穴位敷贴的作用机制
    7 敷贴穴位及处方的选择
        7.1 穴位选取
        7.2 药物选取
    8 临床疗效评价
        8.1 近三月内急性发作次数、感染次数
        8.2 评分量表
        8.3 肺功能
        8.4 血清IL-33
    9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西医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 西医治疗
        1.1 避免接触变应原
        1.2 糖皮质激素治疗
        1.2.1 上、下呼吸道联合使用ICS
        1.2.2 鼻内激素联合ICS
        1.3 抗变态反应药物
        1.3.1 抗组胺药物
        1.3.2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1.4 特异性免疫治疗
        1.5 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
        1.6 对症治疗
    2 中医对于CARAS的认识
    3 中医治疗
        3.1 中医内治法
        3.1.1 中药复方
        3.1.2 中药单药
        3.2 中医外治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活血祛风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肺风证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CVA的中医研究概况
        1 古代中医对CVA的认识
        2 现代中医对CVA的论述
        参考文献
    综述二 CVA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1 概述
        2 流行病学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4 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对象
        1 研究对象来源、要求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
    三、研究方法
        1 病例分组
        2 试验方法
        3 试验用药
        4 试验疗程
        5 观察项目
        6 实验室指标检测方法
        7 疗效评价标准
        8 脱落、中止、不良事件病例处理
        9 统计学分析方法
    四、研究结果
        1 病例纳入情况
        2 一般情况分析
        3 两组基线一致性比较
        4 临床疗效比较
        5 实验室指标比较
        6 安全性评价
        7 依从性评价
    五、结果小结
    六、讨论
        1 立法依据
        2 方药组成分析
        3 指标选择依据
        4 研究结果讨论
        5 VEGF、ECF反映的治疗机制
    七、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总结
    2 研究不足
    3 展望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7)尘螨致敏哮喘儿童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分组
    3.研究方法
    4.统计方法
结果
    1.一般情况
    2.螨不同致敏模式下哮喘患儿的分布特点
    3.儿童哮喘螨sIgE、致敏原数量与总IgE水平、呼气一氧化氮水平、外周血EOS计数或百分比的关系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尘螨及其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儿童变应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8)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变应原谱及相关拷贝数变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501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变应原谱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皮肤点刺试验)
        1.3 技术路线图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筛选致变应性鼻炎的拷贝数变异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技术路线图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13个基因拷贝数变异与新疆地区汉族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技术路线图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拷贝数变异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9)IL-6、FeNO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气道高反应临床应用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1.1 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现状及临床特征
    1.2 MP感染与气道高反应性的相关性
    1.3 儿童气道高反应性监测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诊断标准
        2.1.2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2.1.3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一般资料收集
        2.2.2 Fe NO检测
        2.2.3 血液学检测
        2.2.4 肺功能检查
    2.3 统计分析方法
    2.4 质量控制方法
        2.4.1 研究方案设计阶段
        2.4.2 临床诊疗与资料收集阶段
        2.4.3 资料的整理、分析阶段
        2.4.4 研究方案中涉及到的观察指标(见表1)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特征
    3.2 肺功能检查情况
    3.3 Fe NO及血液学检测结果
    3.4 MP感染患儿Fe NO、血清IL-6 与肺功能检测结果相关性
        3.4.1 MP感染患儿Fe NO与肺功能检测结果相关性
        3.4.2 MP感染患儿血清IL-6 与肺功能检测结果相关性
    3.5 Fe NO、血清IL-6 与血清IgE及 Eos的相关性
    3.6 Fe NO、血清IL-6 用于MP感染患儿气道反应性诊断效果
第4章 讨论
    4.1 Fe NO对气道高反应性的诊断价值
        4.1.1 Fe NO与气道高反应性的相关性
        4.1.2 Fe NO对气道高反应性的诊断价值
    4.2 血清IL-6 对气道高反应性的诊断价值
        4.2.1 IL-6在MP感染免疫及炎症损伤中的作用
        4.2.2 血清IL-6在MP感染相关气道反应性变化的诊断价值
    4.3 Fe NO与血清IL-6 的联合应用
第5章 结论
第6章 研究创新性与局限性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10)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1.1 病名的认识
        1.2 流行病学的研究
        1.3 病因的认识
        1.4 治疗方法
    2 祖国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2.1 病名的认识
        2.2 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临床表现的认识
        2.4 治法的认识
        2.5 中医药治疗湿疹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2.6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及病例选择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剔除标准
        2.2.6 脱落/终止标准
        3、研究方法
        3.1 病例分组
        3.2 治疗方法
        3.3 注意事项
        3.4 疗效观察指标
        3.5 疗效判定标准
        3.6 不良反应观察
    4 统计方法
    5 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2.1 实验菌种
        2.2 药物及试剂
        2.3 主要仪器及材料
    3 培养基的制备
        3.1 平板培养基制备
        3.2 不同浓度含药试管培养基的制备
    4 受试菌的转种活化
    5 菌种鉴定
    6 菌悬液的制备
    7 复方洗剂一号抑菌实验研究
        7.1 牛津杯法
        7.2 含药试管稀释法
    8 抑菌效果判定
        8.1 牛津杯法抑菌效果的判定
        8.2 含药试管稀释法抑菌效果的判定
    9 研究结果
        9.1 牛津杯法的抑菌结果
        9.2 含药试管稀释法的抑菌结果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立题依据
        1.1 湿疹疾病的现状
        1.2 湿疹的诱因
    2 中药制剂外用的作用
    3 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的中医机理探讨
    4 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的现代机理探讨
    5 关于临床观察部分的讨论
        5.1 对湿疹评分方法的认识
        5.2 EASI积分方面比较
        5.3 对于减轻瘙痒方面比较
        5.4 两组中医证候结果分析
        5.5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6 关于实验观察部分的讨论
        6.1 关于中药的MIC值
        6.2 关于药敏方法的选择
        6.3 微生物与湿疹的关系与实验菌种选择
        6.4 实验结果的讨论
    7.关于基础药敏试验和临床观察的情况的几点思考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中西医治疗急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Ⅰ型变态反应性炎症的实验室研究及检查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清骨膜蛋白在CRSwNP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表达意义[D]. 郑婷月. 吉林大学, 2021(01)
  • [2]宣肺健脾颗粒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本虚标实证的临床疗效评价[D]. 蔡思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儿童变应性鼻炎从肺脾气虚论治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D]. 廖欣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昆明地区38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过敏原检测分析[D]. 乔菁.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5]中医外治法穴位敷贴治疗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的疗效评价及血清IL-33的影响[D]. 曹蕾.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活血祛风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肺风证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析[D]. 方顺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尘螨致敏哮喘儿童的临床特点分析[D]. 张敏.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8]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变应原谱及相关拷贝数变异分析[D]. 王燕.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3)
  • [9]IL-6、FeNO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气道高反应临床应用价值探讨[D]. 李俊. 南昌大学, 2020(08)
  • [10]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蒋琴.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Ⅰ型过敏性炎症的实验室研究与检查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