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LISP语言编制AutoCAD绘图扩充软件(论文文献综述)
梅飞[1](2020)在《子午线轮胎胎面花纹有限元自动建模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汽车和轮胎产业的快速发展,子午线轮胎凭借其优良的使用性能,目前已经成为轮胎市场的主导产品。但是子午线轮胎胎面花纹几何结构复杂,有限元建模过程十分困难,传统方法是先通过花纹二维结构设计图建立三维几何造型,再将其导入有限元前处理软件进行手动网格划分,该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本文研究了基于有限元节点生成三维网格模型的技术,并开发设计了轮胎花纹自动建模程序,实现了由花纹二维结构设计图直接生成三维网格,避免了构建花纹三维几何造型的繁琐步骤,大大提高了建模效率,同时保证了网格单元的高质量特性,为后续轮胎自动化仿真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本文首先总结了典型的六面体网格划分方法,并探讨了其算法思想应用在轮胎花纹建模上的可能性。然后针对轮胎花纹建模过程中三维几何造型构建和网格划分这两个难点,结合轮胎设计生产实际流程,提出了基于有限元节点创建胎面花纹模型的方法,并规划了整体建模流程。采用Visual LISP语言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辅助实现了花纹结构图的二维网格划分。在HyperMesh软件中基于花纹沟槽深度等参数,完成了对花纹结构图网格单元、节点信息的提取。利用MATLAB编制程序,对提取的网格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并存储至EXCEL表格,为后续自动建模程序的调用作好准备。基于MATLAB开发了花纹自动建模程序,主要包括三维节点坐标获取以及网格单元连接两个模块。首先,将花纹展开图网格模型映射成实际曲面网格模型,采用沿实际曲面方向线投影的方式生成所有节点,然后按照实际曲面网格模型中节点编号方式对每一层辅助曲面上的节点进行编号,并基于右手法则对单元分类连接,生成花纹三维网格模型,最后对程序进行扩充并开发出GUI参数化界面,实现了程序的通用性。以205/55R16型半钢子午线轮胎作为参考轮胎,创建轮胎主体部分模型,并与采用上述自动建模程序生成的胎面花纹模型组合成完整的花纹轮胎模型。在ABAQUS中对花纹轮胎模型进行充气及静负荷加载仿真分析,在充气工况下,轮胎胎冠、胎侧部分变形明显,胎肩、胎圈部位基本不变;MISES应力关于轮胎中分面基本对称分布,且骨架材料承担了轮胎绝大部分应力,带束层钢丝帘线沿轮胎周向的轴力呈均匀分布状态。在静负荷工况下,轮胎接地端产生明显变形,带束层帘线轴力关于180°子午面和轮胎中分面均呈反对称分布;接地印痕形状经历了椭圆形到类矩形的变化过程,应力从胎面中心分散到胎肩部位,出现“翘曲”现象;轮胎与地面建立稳定接触后,施加竖直载荷大小与轮胎下沉量之间呈近似线性关系。两个仿真结果均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从而说明了胎面花纹自动建模技术的有效性。
陈宇迪[2](2019)在《基于MATLAB和AutoCAD二次开发的抗滑桩优化设计及可视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滑坡是一种自然地质现象,也是多发于我国的一种地质灾害。它是指历史上曾经运动过的斜坡或正在运动的斜坡。常见的滑坡治理方法包括减重削坡压脚、控制爆破、支挡工程、排水和注浆加固等。其中抗滑桩支挡工程治理办法因其工程量小,不易受滑坡体环境限制,对滑坡体完整性破坏低,且施工量小,施工成本低,施工安全,布置灵活等优点,在国内外滑坡治理工程都有广泛应用。虽然越来越多的滑坡整治工程项目选择抗滑桩来进行治理,但其设计工序复杂,计算系数繁多,而且单个抗滑桩治理项目中通常需要布置数十根抗滑桩,会出现大量的重复性工作,因此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被引入的抗滑桩设计工程当中。可目前商业性质的CAD辅助软件造价昂贵、开放性不佳,操作流程复杂等缺陷,而本论文开发研制的抗滑桩设计软件将以安全、开源、简单易懂且自动化的操作环境,为业内人员提供便利,达到工程设计经济、高效、安全的效果。本论文所研究的抗滑桩设计软件将对该类结构的设计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软件中所包含的抗滑桩内力计算和智能配筋优化及自动可视化这三大功能都为抗滑桩设计流程提供了跟高效的途径、提高了效率,同时,本软件所采用的模块化的软件架构、窗口化人机交互界面以及开源化设计理念,使得抗滑桩设计工作更加便捷、容易,使用成本更低。本论文通过学习抗滑桩设计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收集其他相关资料,开发设计出抗滑桩设计计算与自动可视化软件。该软件以Matlab软件与Auto CAD软件为系统的基础模块,利用Matlab的GUI工具箱编制抗滑桩设计公式程序来实现抗滑桩设计计算的自动化;通过Auto CAD软件的Visual LISP语言读取文本文件来实现对Auto CAD软件的二次开发,从而实现挡土墙设计图的自动绘制。将抗滑坡体相关参数输入到抗滑桩设计计算软件模块中,模块中包含的算法程序便可利用已知参数计算出桩的内力和桩体参数,包括桩身的剪力矩阵、弯矩矩阵,最大弯矩值位置,最小钢筋截面积等;再将计算所得的内力参数和桩体参数输入到抗滑桩优化配筋软件模块中,计算出配筋参数,从而完成抗滑桩计算与实现配筋功能优化。之后将计算软件模块求得的桩体参数和钢筋参数写入指定文本文档中,通过Visual LISP语言编写的Auto CAD用Lisp语言编程来读取该文本文档,从而实现抗滑桩设计软件的自动可视化功能。该软件可以实现桩体参数标注,平面和横断面绘图,配筋情况等诸多抗滑桩设计元素的自动化绘图,最终实现抗滑桩设计的自动化、可视化。本系统是在WINDOWS 10环境下实现的,利用MATLAB软件内的GUI工具箱来设计抗滑桩计算软件和Auto CAD软件中的Visual LISP语言来实现抗滑桩的自动化绘图。系统具有开放式的体系结构,且各模块功能明确,保证了软件的易操作性。本论文通过列举工程实例,在用户输入所软件所需的相应参数后,按照界面提示进行操作,最后便可根据参数和工程需求绘制抗滑桩工程设计图。本系统提供了结构内力计算,桩体设计计算,配筋组合计算,施工图自动成图等诸多功能,是一种快捷、实用、易操作的抗滑桩设计辅助系统。该软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简化设计流程,提高自动化程度,使得抗滑桩设计过程简单快捷。
高嘉辰[3](2019)在《基于H∞范数的钢桁架桥动力性能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钢桁架桥因具有构造简单、承载能力高、纵向与横向刚度大、施工周期短等优点,在现代桥梁学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钢结构材料桥梁的逐渐普及,在大跨度钢结构桥梁建造时,往往采用钢桁架的结构形式进行设计。因此钢桁架桥在交通运输线路的建造中被大量应用。随着社会发展,桥梁工程作为交通运输的生命线工程,在地震时桥梁产生的破坏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会为后续的救援工作造成阻碍。但随着桥梁学的发展,近代桥梁结构趋于轻,柔的特点,这也对钢桁架桥结构在承受地震作用、列车荷载等动力作用时的结构响应性能提出了考验。因此,本文引入H∞范数作为动力性能优化的控制参数,采用遗传算法对钢桁架桥进行动力性能优化。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提出钢桁架桥动力性能指标。H∞范数表征着系统的传递函数的最大增益。对于钢桁架桥系统,H∞范数表示动力作用下,结构输出能量与动力作用输入能量的比值,且H∞范数由结构自身特性决定,不被外加荷载影响。因此可以把H∞范数作为衡量钢桁架桥动力性能的指标。为计算结构的H∞范数,需要计算钢桁架桥结构的刚度、质量矩阵。采用MATLAB软件建立钢桁架桥有限元模型,对钢桁架桥结构的刚度、质量矩阵进行计算并做适当的缩减优化。对MATLAB软件建立的钢桁架桥模型,采用对比竖向单位力下节点位移的方式,验证MATLAB软件建立模型的准确性。(2)引入遗传算法,实现基于H∞范数的钢桁架桥优化。钢桁架桥优化为主桁截面尺寸优化,优化的方法为遗传算法。把H∞范数作为优化的性能指标,取H∞范数得倒数作为遗传算法的适应度,构建遗传算法程序。分别将钢桁架桥主桁截面静力工况验算,及优化前后结构总体质量对比,纳入惩罚函数程序编写中。通过运行编写的遗传算法优化程序,得到优化后的钢桁架桥主桁截面选型。(3)进行优化结果验证。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优化结果的验证。分别建立优化前后钢桁架桥有限元模型,在优化前后钢桁架桥模型上施加动力荷载,通过对比优化前后模型的动力响应,进行优化效果的验证。验证用到的动力荷载包括,地震作用的动力荷载与列车产生的动力荷载。(4)提出针对优化结果的参数化施工图绘制方法。使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输出所需的参数化绘图数据:图形点坐标、注释内容的定位坐标、注释文字的内容及节点注释的内容。使用AutoLISP语言编写程序,读取MATLAB生成的参数化绘图数据,可以运行程序时只通过简单的操作指令绘制目标设计图,达到参数化绘图的目的。可以输出的结果包括:结构轮廓图、尺寸标注、节点注释以及文字注释。还可以通过参数化绘图的方式,进行长度尺寸信息表的绘制。
王晓侠[4](2016)在《奥贝尔氧化沟参数化设计绘图系统的开发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奥贝尔(Orbal)氧化沟作为一种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新型工艺,其在经济和技术上有着很大的优势,在国内外的污水处理厂中得到了普遍的推广。AutoCAD作为一种通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设计方面拥有着强大的功能,当在实际绘图过程中,AutoCAD软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不能进行大规模的计算,不能实现参数化、智能化绘图。在目前的奥贝尔氧化沟设计阶段,设计人员仍需要花费许多时间进行手动查表、计算及绘图。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课题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研究了一款奥贝尔氧化沟参数化设计绘图系统软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设计精度。本课题阐述了奥贝尔氧化沟设计的基本原理,并对其设计计算内容进行了标准化设计,以《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和《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8-2010作为为设计依据,对奥贝尔氧化沟的设计进行了标准化处理,选用污泥龄作为设计控制参数,选用污泥负荷、水力停留时间和单位耗氧量等作为辅助设计参数,根据《规范》中参数的范围作为设计参数选取的依据,并依据《规范》中的计算公式建立奥贝尔氧化沟参数化设计计算模型。本课题是以AutoCAD2008为开发环境,以ActiveX Automation为开发技术,以VBA语言为开发工具,首次研究开发出关于奥贝尔氧化沟的具有设计计算功能和绘图功能于一体的参数化绘图软件系统。系统中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奥贝尔氧化沟的计算部分,即在输入原始设计参数和设计资料后,程序对奥贝尔氧化沟的各部位尺寸进行计算;另一方面是奥贝尔氧化沟的绘制部分,即依据尺寸计算结果,对奥贝尔氧化沟进行参数化绘图。绘图系统中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窗体界面的设计、尺寸计算模块、参数化绘图模块、块模块以及一些辅助模块,各个功能模块之间采用代码的方式将接口衔接到一起,实现了模块间数据的传输以及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本系统实现了任意剖的功能,使用者可以在绘制的图形上任意选取剖切面,系统便可绘制出相应位置处的剖面图。通过一些关于奥贝尔氧化沟设计的工程实例图纸,对奥贝尔氧化沟进行了标准化设计。设计了多个窗体界面,作为人机交互的接口,可以实现原始设计资料、设计参数的输入,并能显示奥贝尔氧化沟各部位计算后的尺寸,还可以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核以及信息的提示,能够完成比例的选择以及绘图等命令。编制了多个奥贝尔氧化沟计算模块、参数化绘图模块以及绘图辅助模块等。通过这些窗体的设计和模块的编制完成了奥贝尔氧化沟参数化绘图的工作。绘制出奥贝尔氧化沟的平面图、剖面图,其中包括两张不同标高处的平面图和三张不同断面处的剖面图,均是以标准的CAD图形输出。如果用户需要对输出的图形做出改动,只需要在设计窗体中直接修改原始输入数据即可,程序便可重新运行。经过多次的研究和测试,可以得出奥贝尔氧化沟参数化设计绘图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满足一般的设计需要。
田丽娜[5](2015)在《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参数化绘图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AutoCAD作为目前流行的计算机辅助绘图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的设计绘图中。然而,因为其强大的通用性,所以不能专用于某一特定的领域来实现具体的功能。在给排水专业领域中,AutoCAD大多是作为初级阶段的“图板”应用于建筑给排水、市政管网及城市水厂绘图方面,同时设计人员需要花费许多时间进行手动查表、计算及绘图。对于在污水处理单体构筑物的设计绘图方面的开发应用数量有限。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作为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的新工艺,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污水的技术应用广泛且日渐成熟,对于该构筑物的设计已经大致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池体构造基本固定,且设计过程中存在很多需要重复绘制的图形。对于曝气生物滤池的设计计算与绘图,已经基本具备进行参数化绘图的条件,本课题致力于达到使设计人员在该构筑物的设计过程中摆脱手动计算、查表的麻烦,减少绘图过程中重复绘制的工作,提高设计计算的精确度与设计效率。针对曝气生物滤池功能上的一个分类——硝化曝气生物滤池的参数化设计与绘图的研究,本课题首先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及相关的书籍资料,对该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及计算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分别对池体部分、曝气系统及反冲洗系统进行设计,并依据规范规定的相关参数进行校核,建立起硝化曝气生物滤池设计计算的模型。然后以部分硝化曝气生物滤池的实际工程设计图纸为参考,对硝化曝气生物滤池的设计图纸进行标准化处理。为了充分展现该构筑物的构造及详细的内部结构,本课题着力开发出适合绘制硝化曝气生物滤池的任意绝对标高位置的平面图,并在平面图上点取剖切点,绘制硝化曝气生物滤池的横、纵剖面图。本课题在AutoCAD2007的二次开发平台下,采用ActiveXAutomation技术,利用嵌于其内部的VBA语言来编制程序,开发出一套在AutoCAD绘图环境中实现的硝化曝气生物滤池的参数化绘图系统。此套系统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输入设计参数后,对硝化曝气生物滤池的相关构造部位进行准确的设计计算;二是依据计算数据,对该构筑物进行参数化绘图。本课题的绘图系统结构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系统整体的界面设计、构筑物尺寸计算模块、绘图程序模块,以及一些必要的辅助模块。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输入及选择原始资料、设计参数及绘图控制参数,显示设计计算结果,进行校核并修改,选定池壁厚和绘图比例,输入用户所需绘制的任意位置平面图的绝对标高及用户与软件进行交互等。本参数化绘图系统主要由14个窗体文件,12个主要程序模块包括基本图元绘图函数、计算函数、阀门、标注、工程文件及图形文件等组成。用VBA语言将这些适用于硝化曝气生物滤池的设计计算与绘图的模块窗体连接起来,完成参数化绘图工作,于AutoCAD绘图界面直接生成.dwg格式的图纸。设计者可以通过直接修改设计参数的方法重新运行软件进行图形的重新生成,也可以在AutoCAD绘图界面直接操作CAD命令进行图形修改绘制。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及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阐述AutoCAD的基本理论及开发工具;第三章详细介绍了设计硝化曝气生物滤池的所需的基本理论,并对设计绘图内容的计算进行标准化设计,为后续实现参数化设计绘图打下基础;第四章详细阐述具体实现该构筑物参数化设计绘图的方法和操作过程;第五章引用工程实例,演示说明软件绘制硝化曝气生物滤池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第六章为论文的结论及展望。
刘盼[6](2014)在《铁道车辆车轴参数化绘图系统研究》文中提出为提高铁道车辆车轴设计和绘图的效率,本文应用Auto Lisp和Visual Basic程序,探索了铁道车辆车轴设计及参数化绘图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车轴设计计算的方法和技术流程。归纳总结了4类铁道车辆车轴及轮对,包括踏面制动货车轴、轴盘制动拖车轮对、轴盘/轮盘制动拖车轮对、轴盘制动驱动轮对。基于这4类铁道车辆车轴及轮对,根据其本身的结构与力学关系,建立了它们的牛顿惯性力学模型。其中,考虑了轮对轴箱或承载鞍向轮对传力不通过轴线的一般情况,既符合现有标准,也能反映真实的轮对受载情况。进一步基于模型,建立了轮对载荷及车轴关键截面综合矩的计算方法。结合车轴的设计许用应力,建立了确定车轴最小设计截面的几何尺寸及校核设计结果的流程。基于模块化软件开发的思路,分别编制了车轴设计与参数化绘图模块。车轴设计模块包含与4类铁道车辆车轴及轮对对应并列4个设计模块。依照设计过程流程,分别编制了车型参数输入和车轴选取模块;由轮对平衡力系和标准许用应力计算车轴径向尺寸的模块;根据车型参数、轴箱装置参数、车轮参数和制动盘参数等确定车轴的轴向尺寸的模块。参数化绘图模块包含7种车轴工程图绘制。分别编制了整体车轴绘制模块;车轴过渡圆弧绘制模块;左视图截面绘制模块;加工中心孔和固定轴端盖用孔绘制模块;尺寸标注模块;公差和粗糙度标注模块;技术要求、设计绘制单位、时间等其他信息模块。系统以基于产品层次结构的界面设计技术Visual Basic实现铁道车辆车轴人机交互界面的开发;采用Auto LISP语言编制工程图绘制程序,其以尺寸驱动的方式改变由拓扑约束关系和参数约束关系构成的几何模型;通过Access建立了参数数据库,实现对车轴参数的管理,从而实现该参数绘图系统,并简洁明了地展示了软件的各个模块及其相应的功能。该车轴绘图系统缩短了系统模型库中所包含车轴的设计和绘图周期,也为其它车轴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方法,同时,还可促进车轴强度和动力学性能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王立新,邓星亮,周喜旺,周意斐[7](2013)在《基于AutoCAD的箱包结构设计插件的研发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比较研究了现行箱包设计软件的应用现状和应用技术,分析了AutoCAD在箱包结构设计中运用的优势,详细论述了AutoCAD插件开发的可行性及在箱包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晋民杰[8](2010)在《矿井提升机的设计理论及CAD系统研究》文中提出矿井提升机是矿井运输中的咽喉设备,是井下与地面联系的重要工具,它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人员安全。国内提升机的设计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静态设计法,其基本结构参数往往偏大,设计周期长,很不利于产品换代和节省材料,由于设计问题,往往出现一些零部件过早失效。因此,传统提升机的设计方法必然面临着挑战,市场竞争要求设计者采用现代设计方法,瞄准国际提升机发展动向,设计出性能优越的新型提升机,以满足矿山行业的需求。然而在目前缠绕式提升机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提升机厂家及其研究机构还停留在对单个零部件的有限元分析、结构参数优化、以及设备选型设计计算,对卷筒结构以及提升机主轴装置整体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和CAD系统研究分析方面还比较欠缺,由于缠绕式提升机主轴装置结构复杂、工况多、计算和绘图量比较大,因此在缠绕式提升机整体CAD的研究方面亟待突破和完善。主轴装置是提升机的重要部件,它起着存放钢丝绳、承担提升负荷以及传递动力的作用;理论和实践表明,卷筒是提升机中比较薄弱的部件;目前对刚性支轮支承下的筒壳强度的计算方法已有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而弹性支承下的筒壳及支轮的计算方法还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本论文通过对现有各种筒壳应力计算方法的深入分析,指出现有筒壳应力计算公式存在的不足,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观点,通过对提升机主轴装置整体的系统分析和研究,灵活采用弹性基础梁理论、弹性力学的平面应力问题和板壳弯曲理论对缠绕式提升机的关键零部件筒壳、支轮及主轴的应力和变形进行认真细致的理论分析,建立新型弹支卷筒结构的关键零部件筒壳、支轮计算的力学模型,根据筒壳与支轮的变形谐调条件,进行系统的公式推导,形成了一套比较准确的应力计算公式。基于软件工程的思想采用面向对象技术、模块化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现代设计方法,开发了缠绕式提升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在原有标准系列产品的基础上,对提升机进行了适应性设计。在提升机CAD系统的优化模块中,通过多约束的条件,建立了以主轴装置重量最轻和卷筒两支轮上的应力差最小的多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进而采用符合工程问题的现代混合离散变量优化设计方法(MDOD)进行设计,优化主轴装置的结构参数以及确定支轮的最佳位置,使主轴装置的结构更加合理可靠。在比较各类专业机械CAD开发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建立钢丝绳、电动机、减速器、联轴器、轴承、高强度螺栓等数据库,并运用参数化绘图原理,以优化结果作为输入,实现了缠绕式提升机主轴装置工程图的自动生成。采用面向对象的Visual Basic语言,以Windows作为应用平台,并选用AutoCAD作为图形支撑系统,以SQL server作为底层数据支撑系统。完成了从方案设计到技术设计一体化的CAD软件的系统集成。软件系统的宿主语言是窗口化设计语言Visual Basic,以SQL Server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具有开发速度快,软件设计过程可视化、充分体现现代软件技术等特点。本论文通过对新型弹支卷筒结构缠绕式提升机主轴装置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研究,运用力学和优化理论,建立了计算力学模型和优化数学模型,提出了适合新型提升机卷筒结构的设计理论和优化方法。并借助于面向对象设计方法,实现了从方案设计、标准件的选型计算、工程图纸设计的缠绕式提升机的CAD设计方法的集成与统一,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本论文的完成完善了提升机设计理论,使其设计计算精确、结构合理,产品更加安全可靠。同时本论文使提升机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有了更进一步发展,大大减少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制造和使用的成本,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了设计效率,在提升机行业有很大的应用推广前景。本论文的研究,可广泛地应用于含有筒壳的各类矿山机械、工程机械、建筑机械等的领域中。该成果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安全可靠性,而且提高了产品质量,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邢存恩[9](2009)在《煤矿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煤炭工业作为我国能源生产的一个支柱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煤矿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是21世纪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的必然趋势。CAD、GIS和可视化技术的集成研究是当今煤矿数字化发展和建设重要前沿。论文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以AutoCAD系统为图形支撑环境,运用图形学理论、数据库理论和集成化技术,将CAD、GIS和图形可视化等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传统的煤炭行业结合起来,对煤矿采掘工程空间信息表示、工程设计、计划编制、测量填图改图、安全信息管理、三维建模及其可视化等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发出了煤矿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的原型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六个方面:①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系统构造;②采掘工程专业图素库的构造及属性化表示研究;采掘工程属性数据录入系统研究;③采掘工程GIS数据结构研究;④采掘工程衔接计划编制管理研究;⑤采掘工程安全信息管理研究;⑥采掘工程三维可视化模型设计与实现等内容。论文分析了煤矿CAD、GIS和图形可视化等应用技术的研究状况、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构造了“煤矿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系统”的总体模型框图,以及各子系统模型框图。论文对煤矿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系统中专业图素集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采掘工程图素集的构成及分类,探讨了图素空间信息的表示方法,构造了采掘工程图素空间数据结构模型。该数据模型成功地将图素的“几何属性”和“非几何属性”集成在一起。并进一步研究了基于AutoCAD图形支撑平台下采掘工程动态管理系统专业图素,构造了采掘工程属性数据录入系统。基于GIS数据结构理论,结合采掘工程动态管理系统的实际问题,采掘工程动态管理系统将采掘工程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按照两种数据管理模式管理:一种是常用数据的附着式数据库管理,它与图形图素绑定在一起,保存在图形数据库;另一种就是GIS系统常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该数据库独立于图形保存。论文以煤矿系统工程研究的成果为基础,结合作者从事煤矿计算机生产管理项目研究与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系统深入地分析了煤矿采掘工程设计、采掘衔接计划编制、采掘测量填图改图问题。论文提出了在AutoCAD系统图形支撑环境下,基于GIS的煤矿采掘衔接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新思路和主要算法流程,探讨了基于图形的知识推理过程。构造了采掘工程设计、计划、测量等子系统,实现了采掘工程的动态可视化管理。针对我国煤矿井下信息化程度低、安全管理不到位、缺乏必要的安全信息监控等特点,论文设计了“采掘工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模块。实现了采掘工程安全信息管理。该模块提高了井下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和井下事故救援的处理能力,实现了井下安全和救援工作的信息化,促进了矿山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和整体水平的提高。论文在分析了煤矿采掘工程三维模型的数据特征和数据结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基于AutoCAD图形支撑平台下,建立煤层底板曲面模型和建立巷道三维立体模型的方法。
宁伟婷[10](2008)在《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桥式起重机CAD系统开发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针对国内起重机行业CAD领域设计制造等方面的不足,以桥式起重机为研究对象,以CAD为研究核心,以面向对象为设计思想,对整机系统结构的参数化设计和参数化绘图进行深入研究,实现模块化、系列化设计。课题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开放型的CAD系统,建立合理的对象模型和类树结构,采用面向对象技术抽象出桥式起重机类来表述桥式起重机对象,该类封装了桥式起重机结构的基本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和操作。起重机的参数化设计计算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编制方法在Windows平台上用Visual C++ 6.0进行开发,充分利用对象的四个主要特性,尤其是类和继承的特性,使系统的构建更显合理。系统将桥式起重机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验算过程封装成模块,各个验算结果可作为优化设计的约束条件,只要输入基本设计参数,便能自动输出计算过程和验算结果,从而使设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计算中解脱出来,并有更多精力从事创造性设计。本系统以AutoCAD为图形支撑软件,以命令文件为接口实现参数绘图,设计软件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环境和软件界面,且能够使用全部AutoCAD系统命令。系统按面向对象编程惯例将其封装在SCR类中,绘图时调用该类的成员函数即可。课题完成了基于桥式起重机结构的二维参数化绘图,以优化的数据或可视化设计的数据为参数,实现桥式起重机的命令文件式参数绘图。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起重机CAD系统结合面向对象技术和参数化设计的思想,充分利用各相关技术,对桥式起重机结构进行设计计算,方便设计人员设计,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应用LISP语言编制AutoCAD绘图扩充软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LISP语言编制AutoCAD绘图扩充软件(论文提纲范文)
(1)子午线轮胎胎面花纹有限元自动建模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子午线轮胎及其胎面花纹 |
1.2.1 子午线轮胎 |
1.2.2 胎面花纹 |
1.3 轮胎有限元建模技术研究现状 |
1.3.1 轮胎二维有限元建模技术 |
1.3.2 轮胎三维有限元建模技术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轮胎有限元建模基本理论及方法 |
2.1 有限元网格划分算法与原则 |
2.1.1 六面体网格典型划分算法 |
2.1.2 网格划分原则 |
2.2 轮胎材料模型 |
2.2.1 橡胶材料模型 |
2.2.2 帘线-橡胶材料模型 |
2.3 花纹轮胎建模策略 |
2.3.1 本文建模用轮胎简介 |
2.3.2 轮胎建模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
2.3.3 胎面花纹建模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轮胎花纹二维结构图处理过程 |
3.1 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 |
3.1.1 AutoCAD二次开发工具的选择 |
3.1.2 AutoCAD图形数据库的访问与修改 |
3.2 基于AutoCAD的花纹结构图二维网格划分 |
3.2.1 花纹结构图几何清理 |
3.2.2 花纹展开图网格划分 |
3.2.3 花纹子午面图网格划分 |
3.3 网格信息提取与处理 |
3.3.1 HyperMesh简介 |
3.3.2 花纹展开图信息提取 |
3.3.3 花纹子午面图信息提取 |
3.3.4 花纹结构图信息处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MATLAB的花纹三维网格建模自动化 |
4.1 MATLAB概述 |
4.2 节点三维坐标求取 |
4.2.1 实际曲面网格模型 |
4.2.2 投影线方程 |
4.2.3 辅助曲面网格模型 |
4.3 网格单元连接 |
4.3.1 INP文件 |
4.3.2 右手法则 |
4.3.3 节点编号 |
4.3.4 单元连接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花纹自动建模技术在轮胎有限元仿真中的应用 |
5.1 ABAQUS概述 |
5.2 205/55R16型完整花纹轮胎模型 |
5.3 轮胎充气仿真 |
5.3.1 定义载荷工况 |
5.3.2 仿真结果分析 |
5.4 轮胎静态接地仿真 |
5.4.1 定义载荷工况 |
5.4.2 仿真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基于MATLAB和AutoCAD二次开发的抗滑桩优化设计及可视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抗滑桩应用 |
1.2.2 抗滑桩计算 |
1.2.3 抗滑桩设计软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抗滑桩设计理论 |
2.1 前言 |
2.2 抗滑桩的介绍 |
2.2.1 抗滑桩设计应满足的条件 |
2.2.2 抗滑桩的作用力系 |
2.2.3 抗滑桩的平面位置和间距 |
2.2.4 抗滑桩的截面与计算宽度设计 |
2.2.5 弹性抗滑桩与刚性抗滑桩的判别 |
2.3 抗滑桩计算方法的介绍 |
2.3.1 概述 |
2.3.2 刚性桩的计算 |
2.3.3 弹性桩的计算 |
2.3.3.1 M法 |
2.3.3.2 K法 |
2.4 小结 |
第三章 抗滑桩设计计算与配筋优化程序开发 |
3.1 前言 |
3.2 MATLAB简介 |
3.3 GUI工具箱简介 |
3.4 计算软件实现步骤 |
3.4.1 设计流程图 |
3.4.2 计算软件主界面介绍 |
3.4.3 抗滑桩设计计算软件代码 |
3.5 配筋优化软件设计步骤 |
3.5.1 设计流程图 |
3.5.2 配筋软件界面介绍 |
3.5.3 抗滑桩设计计算与配筋优化软件代码 |
3.6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AUTOCAD的 VLISP语言抗滑桩可视化程序开发 |
4.1 AUTOCAD简介 |
4.2 LISP语言介绍 |
4.2.1 AUTOLISP软件介绍 |
4.2.2 VISUAL LISP软件介绍 |
4.3 抗滑桩设计自动可视化软件实现步骤 |
4.3.1 设计流程 |
4.3.2 抗滑桩设计自动可视化程序介绍 |
4.3.3 抗滑桩设计自动可视化程序代码 |
4.4 小结 |
第五章 工程实例应用 |
5.1 工程实例介绍 |
5.2 软件应用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介绍 |
致谢 |
(3)基于H∞范数的钢桁架桥动力性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钢桁架结构优化研究现状 |
1.2.2 H∞主动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2 钢桁架桥动力性能指标 |
2.1 钢桁架桥有限元模型 |
2.1.1 有限元建模方法 |
2.1.2 模型建立 |
2.1.3 H型钢截面编号 |
2.1.4 模型简述 |
2.2 有限元模型验证 |
2.3 刚度、质量矩阵缩减 |
2.4 钢桁架桥的H∞范数 |
2.4.1 H∞范数的定义 |
2.4.2 H∞范数的计算 |
2.5 本章小结 |
3 结构动力优化方法 |
3.1 引言 |
3.2 遗传算法简介 |
3.3 单元分组 |
3.4 惩罚函数 |
3.4.1 杆件静力分析 |
3.4.2 主桁内力计算 |
3.4.3 主桁截面验算 |
3.4.4 惩罚函数设定方式 |
3.4.5 质量惩罚 |
3.5 优化结果 |
3.6 本章小结 |
4 动力优化效果验证 |
4.1 桥梁的Midas模型 |
4.2 地震作用下钢桁架桥跨中时程响应 |
4.2.1 地震作用选择 |
4.2.2 钢桁架桥跨中时程响应 |
4.2.3 优化前后跨中最大位移、加速度对比 |
4.3 列车荷载作用下钢桁架桥跨中时程响应 |
4.3.1 列车基本参数 |
4.3.2 列车荷载时程函数的构建 |
4.3.3 列车不同速度跨中时程响应验证 |
4.3.4 列车不同长度跨中时程响应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5 优化结果参数化绘图工具 |
5.1 LISP语言介绍 |
5.2 软件框架 |
5.3 主要图形绘制程序 |
5.4 注释、标注及表格绘制 |
5.5 参数化绘图工具使用示例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钢桁架桥主桁备选H型钢表 |
附录B 遗传算法主函数程序 |
附录C 适应度函数程序 |
附录D 惩罚函数程序 |
附录E AutoLISP参数化绘图程序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4)奥贝尔氧化沟参数化设计绘图系统的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给排水CAD软件的发展前景 |
1.2.4 CAD二次开发技术面临的现状问题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1 开发工具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CAD二次开发的理论基础 |
2.1 理论基础 |
2.1.1 CAD的概述 |
2.1.2 AutoCAD的基本功能 |
2.2 AutoCAD二次开发 |
2.2.1 CAD二次开发的概述 |
2.2.2 CAD二次开发的主要内容 |
2.2.3 CAD二次开发的基本过程 |
2.2.4 CAD二次开发的特点 |
2.2.5 CAD二次开发的编辑语言 |
2.2.6 CAD二次开发的工具 |
2.3 开发工具VBA的简介 |
2.3.1 VBA编程三要素 |
2.3.2 AutoCAD ActiveX Automation技术 |
2.3.3 VBA集成开发环境(IDE) |
2.3.4 VBA宏 |
第三章 奥贝尔氧化沟设计的基本原理 |
3.1 氧化沟技术概述 |
3.1.1 氧化沟的工艺特点 |
3.1.2 氧化沟的类型 |
3.2 奥贝尔氧化沟简介 |
3.3 奥贝尔氧化沟的设计要求 |
3.4 奥贝尔氧化沟的设计计算 |
3.4.1 设计参数的选择 |
3.4.2 奥贝尔氧化沟设计计算的标准化处理 |
3.4.3 奥贝尔氧化沟曝气系统设计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奥贝尔氧化沟参数化绘图系统的研究 |
4.1 参数化绘图 |
4.1.1 参数化绘图的概述 |
4.1.2 参数化绘图的表现形式 |
4.1.3 参数化绘图的特点 |
4.1.4 参数化绘图的步骤 |
4.2 参数化绘图系统的设计流程 |
4.2.1 奥贝尔氧化沟的设计计算 |
4.2.2 奥贝尔氧化沟参数化绘图的实现 |
4.3 参数化程序设计的主体结构 |
4.4 奥贝尔氧化沟参数化绘图技术的实现 |
4.4.1 界面设计 |
4.4.2 奥贝尔氧化沟设计计算模块 |
4.4.3 奥贝尔氧化沟的参数化绘图模块 |
4.4.4 奥贝尔氧化沟参数化绘图系统的辅助模块 |
4.5 系统菜单的定制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5.1 基础资料 |
5.2 程序的操作及运行 |
5.2.1 原始资料录入 |
5.2.2 设计计算与校核 |
5.2.3 参数化绘图 |
5.2.4 剖面位置的选取及绘制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参数化绘图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存在的问题 |
1.2.4 给排水CAD的发展趋势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3.1 开发工具 |
1.3.2 研究内容 |
1.3.3 课题贡献 |
第二章 CAD二次开发的相关基本理论 |
2.1 CAD技术的简介 |
2.1.1 有关CAD的概述 |
2.1.2 典型CAD软件 |
2.1.3 AutoCAD的基本功能 |
2.2 AutoCAD二次开发和开发工具的介绍 |
2.2.1 AutoCAD的二次开发 |
2.2.2 AutoCAD二次开发的工具种类及特点 |
2.3 VBA二次开发系统 |
2.3.1 AutoCAD VBA及其对象模型 |
2.3.2 AutoCAD ActiveX Automation技术 |
2.3.3 VBA集成开发环境(IDE) |
2.3.4 VBA宏 |
第三章 硝化曝气生物滤池设计的基本原理 |
3.1 曝气生物滤池的基础理论 |
3.1.1 曝气生物滤池的处理工艺及处理原理 |
3.1.2 曝气生物滤池的分类及特点 |
3.2 硝化曝气生物滤池的概念与简介 |
3.3 硝化曝气生物滤池设计参数的一般规定 |
3.4 硝化曝气生物滤池设计计算的标准化处理 |
3.4.1 核算硝化曝气生物滤池的碱需要量 |
3.4.2 硝化曝气生物滤池池体的计算以及尺寸的确定 |
3.4.3 硝化曝气生物滤池曝气系统设计计算 |
3.4.4 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系统设计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硝化曝气生物滤池的参数化绘图 |
4.1 参数化绘图概述 |
4.1.1 参数化绘图的理解 |
4.1.2 参数化绘图的实质及其实现步骤 |
4.2 实现参数化绘图系统的流程 |
4.2.1 硝化曝气生物滤池的设计计算 |
4.2.2 硝化曝气生物滤池的参数化绘图 |
4.3 参数化设计程序的主体构造 |
4.4 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参数化绘图技术的实现 |
4.4.1 界面设计 |
4.4.2 硝化曝气生物滤池设计计算模块 |
4.4.3 硝化曝气生物滤池的参数化绘图模块 |
4.4.4 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参数化绘图系统的辅助模块 |
4.5 实现任意绝对标高位置平面图的绘制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5.1 基础资料 |
5.2 程序的操作及运行 |
5.2.1 原始资料录入 |
5.2.2 参数校核与尺寸计算 |
5.2.3 参数化绘图 |
5.2.4 剖面位置选取及绘制 |
5.3 参数化绘图系统开发的几点体会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铁道车辆车轴参数化绘图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参数化CAD技术研究现状 |
1.2.2 车轴强度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工作 |
第2章 基于材料力学的车轴强度计算 |
2.1 基于EN标准平衡力系的建立 |
2.1.1 质量载荷的作用 |
2.1.2 制动载荷的作用 |
2.2 基于JIS标准平衡力系的建立 |
2.3 本方法平衡力系的建立 |
2.3.1 受力分析 |
2.3.2 力矩求解 |
2.4 应力分析 |
2.5 车轴应力计算对比 |
2.5.1 三种计算方法相同点 |
2.5.2 三种计算方法不同点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车轴参数化系统二次开发技术 |
3.1 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对比 |
3.2 VB开发AutoCAD技术 |
3.2.1 AutoCAD的调用 |
3.2.2 变量替换 |
3.2.3 Visual LISP程序的加载 |
3.3 数据库编程技术 |
3.3.1 数据库连接 |
3.3.2 数据库操纵功能 |
3.3.3 系统建立的数据库 |
3.4 参数绘图技术 |
3.4.1 图形参数化原理和方法 |
3.4.2 参数化设计步骤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车轴参数化几何绘图 |
4.1 常用车轴分类及特征结构 |
4.2 表面特征参数 |
4.2.1 粗糙度 |
4.2.2 形位公差和尺寸公差 |
4.3 参数化绘图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轨道车辆车轴参数化设计系统实现 |
5.1 模块设计 |
5.2 登录模块 |
5.3 参数设计模块 |
5.4 参数绘图模块 |
5.5 强度校核模块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8)矿井提升机的设计理论及CAD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矿井提升机在矿山系统中的地位 |
1.2 国内外提升设备的发展与现状 |
1.2.1 国外提升设备的发展与现状 |
1.2.2 国内提升设备的发展与现状 |
1.3 现代设计方法在提升机设计中的应用 |
1.3.1 国外提升机现代设计方法应用现状 |
1.3.2 国内提升机现代设计方法应用现状 |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1 论文提出依据 |
1.4.2 论文研究意义 |
1.5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缠绕式提升机弹支卷筒结构的设计理论 |
2.1 弹性基础梁理论 |
2.2 缠绕式提升机的主轴装置及卷筒结构分析 |
2.2.1 缠绕式提升机的主轴装置结构形式 |
2.2.2 卷筒结构发展 |
2.2.3 卷筒失效及原因分析 |
2.3 筒壳强度计算 |
2.3.1 筒壳梁单元的径向反力 |
2.3.2 筒壳变形的微分方程 |
2.3.3 筒壳计算的力学模型 |
2.4 筒壳的稳定性计算 |
2.5 支轮应力计算 |
2.5.1 支轮结构及受力分析 |
2.5.2 制动盘侧支轮应力的计算 |
2.6 主轴计算 |
2.6.1 主轴结构 |
2.6.2 主轴强度计算 |
2.6.3 主轴刚度计算 |
2.6.4 主轴强度和挠度的计算框图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缠绕式提升机 CAD 系统研究 |
3.1 CAD 系统概述 |
3.2 CAD 系统结构 |
3.3 CAD 系统建模方法 |
3.3.1 建模方法概述 |
3.3.2 模块化建模方法 |
3.4 提升机CAD 系统结构 |
3.5 提升机CAD 系统中标准件选择计算 |
3.5.1 主轴装置设计参数输入模块 |
3.5.2 标准件选型计算模块 |
3.6 提升机主轴装置结构确定 |
3.6.1 卷筒的结构设计 |
3.6.2 主轴的设计 |
3.6.3 主轴轴承的选型计算 |
3.6.4 过盈配合选择子模块 |
3.6.5 高强度螺栓的连接计算模块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缠绕式提升机的优化设计 |
4.1 优化设计概述 |
4.1.1 基本概念及应用 |
4.1.2 工程离散变量优化设计方法 |
4.2 离散变量直接搜索方法(MDOD)的基本原理 |
4.3 离散优化设计在缠绕式提升机主轴装置设计中的应用 |
4.4 提升机主轴装置数学模型的建立 |
4.4.1 设计变量 |
4.4.2 约束函数 |
4.4.3 目标函数 |
4.4.4 优化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缠绕式提升机的计算机参数绘图 |
5.1 参数绘图技术概述 |
5.2 图形支撑软件的选择 |
5.3 实现参数绘图的方式 |
5.3.1 几种常见的参数绘图方式 |
5.3.2 命令文件式参数绘图的优点 |
5.4 参数绘图模块的具体实现 |
5.5 参数绘图程序的实现步骤 |
5.5.1 编写绘图函数 |
5.5.2 布图并确定作图比例 |
5.5.3 绘图并输出命令文件 |
5.6 实现参数绘图程序的关键技术 |
5.6.1 编制及引用绘图函数的要点 |
5.6.2 参数绘图函数 |
5.6.3 参数绘图对象 |
5.7 缠绕式提升机参数绘图实例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提升机 CAD 系统数据库技术 |
6.1 数据库技术概述 |
6.2 提升机标准件数据库的建立 |
6.2.1 钢丝绳数据库的建立 |
6.2.2 电动机、减速器、联轴器、轴承数据库的建立 |
6.3 数据库的连接测试和数据表验证 |
6.3.1 数据库的连接测试 |
6.3.2 数据库的数据表验证 |
6.4 基于SQL 语言的CAD 数据库操作 |
6.4.1 SQL 语言简介 |
6.4.2 数据表的建立、删除和修改 |
6.4.3 数据的查询、插入、删除和更新 |
6.5 提升机CAD 系统的集成 |
6.5.1 数据库的集成 |
6.5.2 CAD 系统的集成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缠绕式提升机主轴装置优化设计结果 |
附录二:缠绕式提升机性能参数及其确定原则 |
附录三:CAD 系统选型计算模块Visual Basic 源代码 |
附录四: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煤矿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研究现状 |
1.2.2 存在的问题 |
1.3 CAD、GIS 及可视化技术简介 |
1.3.1 CAD 技术及其发展 |
1.3.2 GIS 技术及其发展 |
1.3.3 可视化技术及其发展 |
1.3.4 技术发展趋势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组织结构 |
1.4.1 立题思想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4.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煤矿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系统结构分析 |
2.1 传统的煤矿采掘工程管理方法 |
2.2 煤矿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的特点 |
2.3 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系统总体结构 |
2.3.1 系统开发方法选择 |
2.3.2 基于AutoCAD 的应用软件系统结构 |
2.3.3 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系统总体结构 |
2.3.4 面向对象的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系统结构 |
2.4 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系统分系统结构 |
2.4.1 采掘工程设计管理系统 |
2.4.2 采掘工程设计数据管理系统 |
2.4.3 采掘工程计划制定与演示管理系统 |
2.4.4 采掘工程测量数据管理系统 |
2.4.5 采掘工程测量填图改图系统 |
2.4.6 采掘工程平面图录入系统 |
2.4.7 采掘工程剖面图自动生成系统 |
2.4.8 采掘工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
2.4.9 采掘工程三维建模显示系统 |
2.5 采掘工程动态管理系统核心结构 |
2.5.1 图形系统核心结构 |
2.5.2 数据库系统核心结构 |
第三章 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系统图素集构造 |
3.1 采掘工程图形的内容和特点 |
3.1.1 采掘工程图形的内容 |
3.1.2 采掘工程图形的特点 |
3.2 基本图素集的构造原则 |
3.3 图素集的构造 |
3.3.1 采掘工程图形图素化 |
3.3.2 符号图素的建立 |
3.3.3 尺寸标注图素 |
3.4 专业符号图素的建立 |
3.4.1 专业图形符号的建库 |
3.4.2 专业线型的开发 |
3.4.3 专业图案的开发 |
3.5 采掘工程动态管理系统图素属性化模型 |
3.5.1 煤矿采掘工程图素的含义 |
3.5.2 煤矿采掘工程图素属性的性质 |
3.5.3 煤矿采掘工程图素属性的作用 |
3.5.4 采掘工程图素属性的表示方法 |
3.5.5 采掘工程图素工程数据结构 |
第四章 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系统数据结构 |
4.1 GIS 的数据模型 |
4.1.1 GIS 数据库 |
4.1.2 GIS 数据模型 |
4.1.3 数据管理类型及结构 |
4.2 采掘工程GIS 数据库结构的建立 |
4.2.1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 |
4.2.2 数据库设计过程与方法 |
4.2.3 采掘空间数据库的设计 |
4.2.4 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库连接 |
4.2.5 数据字典建构 |
4.3 空间数据的采集 |
4.3.1 空间数据的采集方法 |
4.3.2 采掘工程数据录入模块 |
4.4 数据库的空间分析和管理功能 |
第五章 煤矿采掘工程计划编制管理模型 |
5.1 采掘工程设计系统 |
5.1.1 掘进设计 |
5.1.2 回采工作面设计 |
5.2 采掘工程衔接计划编制系统 |
5.2.1 系统的基本思路与整体结构 |
5.2.2 图形系统功能分析 |
5.2.3 关键算法研究 |
5.2.4 采掘衔接计划的检验与调整 |
5.3 采掘工程测量填图改图系统 |
第六章 煤矿采掘工程安全信息模型建立 |
6.1 煤矿采掘工程安全信息系统建模方案 |
6.1.1 设计目标 |
6.1.2 系统分析与设计 |
6.1.3 信息管理数据库系统的建模方案 |
6.1.4 采掘工程安全信息常用图素 |
6.2 采掘工程安全信息的可视化管理 |
6.3 避灾路线的演示 |
第七章 基于 AutoCAD 系统采掘工程三维可视化模型 |
7.1 煤矿三维地质体对象的特征 |
7.2 三维数据模型 |
7.3 基于 AutoCAD 系统煤层模型 |
7.3.1 等高线构建煤层曲面模型 |
7.3.2 离散点构建煤层曲面模型 |
7.4 基于 AutoCAD 系统巷道模型 |
7.4.1 三维空间巷道形成的意义 |
7.4.2 巷道测点数据的采集 |
7.4.3 巷道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八章 煤矿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 |
8.1 系统应用背景 |
8.2 系统开发环境 |
8.2.1 系统开发环境 |
8.2.2 开发工具的选定 |
8.3 系统总体设计 |
8.3.1 系统设计原则 |
8.3.2 系统总体设计 |
8.4 系统功能模块 |
8.4.1 系统特点 |
8.4.2 采掘工程平面图录入系统 |
8.4.3 采掘工程剖面图管理系统 |
8.4.4 采掘工程数据管理系统 |
8.4.5 采掘测量数据管理系统 |
8.4.6 采掘工程图形设计系统 |
8.4.7 采掘工程测量填图改图系统 |
8.4.8 采掘工程安全信息系统 |
8.4.9 采掘工程三维模型显示系统 |
8.5 原型系统MCJGC1.0 实现 |
8.6 程序结构设计 |
8.6.1 组织程序结构方法 |
8.6.2 组织程序结构策略 |
8.6.3 界面设计 |
8.7 系统应用实例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9.1 论文总结 |
9.2 主要创新点 |
9.3 进一步的研究和展望 |
9.4 后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桥式起重机CAD系统开发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起重机设计现状分析 |
1.1.1 国外起重机研究现状 |
1.1.2 国内起重机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 起重机现代设计方法 |
1.3 CAD技术概况及发展趋势 |
1.3.1 CAD技术概述 |
1.3.2 CAD系统组成 |
1.3.3 我国起重机应用CAD概况 |
1.4 课题的研究价值及主要内容 |
1.4.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1.4.2 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基于面向对象的CAD系统 |
2.1 面向对象技术 |
2.1.1 面向对象方法概述 |
2.1.2 面向对象设计与面向过程设计 |
2.1.3 面向对象的CAD技术 |
2.2 面向对象的系统对象模型的建立 |
2.2.1 系统类树的建立 |
2.2.2 面向对象的系统对象模型的特点 |
2.3 面向对象的桥式起重机结构验算模型的建立 |
2.3.1 桥式起重机结构特点 |
2.3.2 桥式起重机结构验算模块的建立 |
2.3.3 结构验算模块在系统中的应用 |
2.3.3.1 作为优化设计的约束条件 |
2.3.3.2 作为可视化设计的验算模块 |
2.3.3.3 为计算说明书提供数据 |
第三章 参数化设计系统的实现 |
3.1 参数化设计技术概述 |
3.1.1 参数化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
3.1.2 参数化设计的优点 |
3.2 桥式起重机参数化设计系统 |
3.2.1 桥式起重机参数的定义和分类 |
3.2.2 桥式起重机参数化设计流程 |
3.3 实现参数化设计系统的关键技术----几何尺寸计算模块 |
3.3.1 几何尺寸计算模块功能 |
3.3.2 几何尺寸计算模块的建立步骤 |
3.3.3 几何尺寸计算模块的应用 |
第四章 CAD 参数绘图技术 |
4.1 参数绘图技术概述 |
4.2 图形支撑软件的选择 |
4.3 实现参数绘图的方式 |
4.4 编程工具的选择 |
4.5 参数绘图模块的具体实现 |
4.6 参数绘图程序的实现步骤 |
4.6.1 编写绘图函数 |
4.6.2 布图并确定作图比例 |
4.6.3 绘图并输出命令文件 |
4.7 实现参数绘图程序的关键技术 |
4.7.1 编制及引用绘图函数的要点 |
4.7.2 参数绘图类库 |
4.8 桥式起重机参数绘图实例 |
第五章 桥式起重机 CAD 系统开发中的其它相关技术 |
5.1 优化设计 |
5.2 可视化设计 |
5.3 三维建模及抽壳式简化三维建模 |
5.4 说明书生成技术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四、应用LISP语言编制AutoCAD绘图扩充软件(论文参考文献)
- [1]子午线轮胎胎面花纹有限元自动建模技术的研究[D]. 梅飞. 山东大学, 2020(09)
- [2]基于MATLAB和AutoCAD二次开发的抗滑桩优化设计及可视化[D]. 陈宇迪. 河北地质大学, 2019(08)
- [3]基于H∞范数的钢桁架桥动力性能优化研究[D]. 高嘉辰.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4]奥贝尔氧化沟参数化设计绘图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 王晓侠. 沈阳建筑大学, 2016(08)
- [5]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参数化绘图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田丽娜. 沈阳建筑大学, 2015(04)
- [6]铁道车辆车轴参数化绘图系统研究[D]. 刘盼. 西南交通大学, 2014(09)
- [7]基于AutoCAD的箱包结构设计插件的研发与应用[J]. 王立新,邓星亮,周喜旺,周意斐. 中国皮革, 2013(02)
- [8]矿井提升机的设计理论及CAD系统研究[D]. 晋民杰. 太原理工大学, 2010(09)
- [9]煤矿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D]. 邢存恩. 太原理工大学, 2009(01)
- [10]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桥式起重机CAD系统开发方法研究[D]. 宁伟婷. 太原科技大学,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