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致交界性逃逸节律6例分析

急性冠脉综合征致交界性逃逸节律6例分析

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致交界性逸搏性心律6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娟[1](2011)在《交界性心律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与鉴别》文中研究说明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心律失常既包括节律又包括频率的异常。交界性心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都为缓慢性心律失常,为心律失常之重症,临床心电图要加以鉴别。心电图的诊断及鉴别对疾病的治疗与预后都有着重要影响,在临床工作中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耿乃志[2](2008)在《复心脉方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家兔模型HR、SNRT、SACT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改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家兔模型,建立一种简单精确的造模方法,既降低成本,又提高实验研究的精准度;(2)研究复心脉方对家兔SSS模型心率(HR)、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窦房传导时间(SACT)及微观结构等指标的影响;(3)分析复心脉方作用于家兔SSS模型的机制,探求其治疗病窦综合征的机理。方法:(1)健康家兔随机分两组:窦房结标测组用改进方法造模,胸壁小切口,采用心外膜标测的方法,按照心电图波形来确定给药部位。20%甲醛溶液用微量注射器经自制标测电极导管局部浸润造模。传统甲醛湿敷组:常规麻醉,暴露窦房结,用浸有20%甲醛的滤纸片湿敷3~5分钟;通过HR、电生理及病理观察对比,得出两种模型方法的比较;(2)用40只健康家兔进行改进方法SSS造模,挑选32只造模成功家兔随机分组:复心脉高剂量组;复心脉中剂量组;心宝丸组;生理盐水组。分别在给药前,试验开始后3天、1周、2周测量HR;于给药前、试验开始后1周、2周测量SNRT、CSNRT、SACT。实验结束时取家兔窦房结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对比各组疗效。结果:(1)窦房结标测组与传统甲醛湿敷组电生理及病理改变均符合病窦标准,两组伤亡无显着差异,但标测组所用时间短,且负损伤较小;(2)复心脉方各剂量组HR及SNRT、CSNRT、SACT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复心脉方高剂量组HR及SACT改善情况优于心宝组及复心脉中剂量组(P<0.05)。结论:(1)创新的造模方法简化了传统造模方法,提高了造模成功率;(2)复心脉对家兔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疗效显着;(3)我们认为SSS病机为少阴心肾阳气虚甚兼有瘀血,故治以益气温阳化瘀法,取得较好疗效。

朱宣德[3](2003)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致交界性逸搏性心律6例分析》文中指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arome,ACS)是临床常见急症,处理不当易危及患者生命。ACS临床表现复杂,其主要表现为胸痛,心电图变化以S-T段、T波变化为主。综合我院1999年1月-2002年6月门诊及住院.ACS患者132例,发现ACS致交界性逸搏性心律6例(4.5%),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男2例,女4例。年龄48~72岁,中位年龄54岁。有高血压病史5例,2型糖尿病4例。均为恶化劳累性心绞痛Ⅱ~Ⅳ级(加拿大心脏

康锦花[4](2018)在《OSAS患者夜间心律失常与中医子午流注时辰规律的联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夜间不同时间发生心律失常的次数与类型,结合中医子午流注学,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夜间心律失常与中医时间医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我院门诊或住院明确诊断OSAS患者并于短期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者(1周内)60例为试验组,随机选取同时间段内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经PSG(多导睡眠监测)检查排除OSAS患者6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在对应动态心电图中心律失常情况,根据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对应的中医时辰,比较不同时辰内发生的心律失常次数及类型;根据OSAS患者的OSAS严重等级、缺氧程度及最低血氧水平,动态心电图夜间相应时辰的结果,比较不同程度的OSAS和不同程度缺氧的OSAS与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在不同时辰的分布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对比分析示:实验组(OSAS组)发生心律失常58例,其中发生窦性心动过缓29例,窦性心动过速3例,房性期前收缩48例,室性早搏50例,短阵室上速14例,其它9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例,短阵室速3例,房颤/房扑4例);对照组(非OSAS组)发生心律失常53例,其中窦缓9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房性期前收缩29例,室性期前收缩25例,短阵室上速5例,其它6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3例,房颤/房扑2例)。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发生窦性心动过速及其它类型心律失常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例数上均有差异(P<0.05),OSAS患者比对照组更容易发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并且相较对照组,OSAS患者更容易出现窦性心动过缓(P<0.05)。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关于夜间不同时辰心律失常的次数对比中,实验组平均总心律失常数84.50±68.42次,各时辰平均心律失常次数为亥时17.93±17.57次、子时16.91±16.94 次、丑时 15.55±16.65 次、寅时 29.77±21.16 次、卯时 16.66±14.62次,对照组平均总心律失常数19.47±21.04次,各时辰平均心律失常次数为亥时4.90±5.55 次、子时 6.20±7.34 次、丑时 3.67±4.31 次、寅时 3.57±5.06 次、卯时 3.05±3.87次。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亥时、子时、丑时、寅时、卯时发生心律失常的次数比较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心律失常次数在时辰上的分布中以寅时较多(P<0.05),在对照组中则以子时分布较多(P<0.05)。实验组OSAS患者共60例,轻度OSAS占12例,其中白天嗜睡2人,平均AHI值为9.43±2.75,平均最低血氧饱和度80.50±6.40,平均总发生心律失常次数23.11±25.64;中度OSAS占14人,其中白天嗜睡2人,平均AHI值23.89±3.45,平均最低血氧饱和度74.36±13.18,平均总发生心律失常次数63.17±28.30;重度OSAS患者占有34例,其中白天嗜睡8人,平均AHI值36.38± 19.63,平均最低血氧饱和度67.41±8.35,平均总发生心律失常次数132.08±69.85。经统计学分析,不同程度的OSAS在发生的总心律失常次数上有差异(P<0.05),且表现为重度OSAS总发生心律失常的次数更多,中度次之,轻度较低;并且不同等级的OSAS在最低血氧水平上亦有差异(P<0.05),表现为OSAS越严重时LSaO2水平降低明显;在嗜睡方面,重度OSAS患者与轻中度OSAS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重度更易发生嗜睡(P<0.05)。在不同程度的OSAS患者中,12例轻度OSAS患者在各时辰平均发生心律失常次数为亥时 2.58±2.81,子时 2.67±1.97 次,丑时 1.42±2.11 次,寅时 5.17±3.66 次,卯时2.25±2.73次;在14例中度OSAS各时辰中平均发生心律失常次数分别为亥时7.21±10.37、子时 7.29±7.78、丑时 9.14±7.80、寅时 20.57±11.59、卯时 7.14±8.83;在34例重度OSAS患者中,各时辰平均发生心律失常次数分别为亥时22.53±11.52、子时 23.76± 15.65、丑时 21.15±14.93、寅时 35.15±19.10、卯时 20.24±14.00。经统计学分析,轻度OSAS组的心律失常在不同时辰中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的OSAS致夜间心律失常次数在时辰上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OSAS在各时辰中均以寅时发生心律失常次数最多。并且发现,轻度与中度OSAS比较在嗜睡上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在轻度与重度OSAS伴嗜睡患者、中度与重度OSAS伴嗜睡患者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S致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在时辰上的分布中,窦性心动过缓在亥时13例、子时20例、丑时24例、寅时25例、卯时2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在亥时0.12±0.42、子时 0.50± 1.97、丑时 0.08±0.42、寅时 0.30±0.93、卯时 0.08±0.33,房性早搏在亥时 11.68±18.77、子时 11.05±16.26、丑时 6.84±12.31、寅时 14.94±22.65、卯时9.46±16.57,室性早搏在亥时20.83±22.95、子时19.50±19.73、丑时21.79±22.92、寅时25.45±22.40、卯时15.84±13.51。经统计学分析,窦性心动过缓、室上性心动过速在五个时辰中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在时辰上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寅时、子时分布偏多。60例OSAS患者中,轻度缺氧5例,其在亥时平均发生心律失常次数为3.40±5.46;子时平均发生心律失常次数7.O0±11.79,丑时平均发生心律失常次数7.00±11.79,寅时平均发生心律失常次数14.40±13.50,卯时平均发生心律失常次数6.40±5.55;中度缺氧13例,各时辰中平均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分别为亥时11.58±13.98、子时8.58±9.51、丑时 11.08±10.83、寅时 19.58±16.69、卯时 7.08±8.52;重度缺氧 42 例,各时辰平均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分别为亥时17.26± 16.00、子时18.70±16.35、丑时16.44±15.32、寅时28.79±20.24、卯时16.23±14.80;经统计分析,轻度、中度缺氧的OSAS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在不同时辰上的分布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缺氧的OSAS患者发生夜间心律失常的次数在不同时辰里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寅时发生心律失常的次数较多(P<0.05)。结论:在心律失常类型上,OSAS患者更容易出现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OSAS致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在时辰上的分布,在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在本研究五个时辰上以寅时分布最多,窦性心动过缓在各时辰中的分布中未见明显偏颇。在心律失常发生的次数上,OSAS患者发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的次数更多,且表现为OSAS严重程度越高,发生心律失常的次数越多;在不同程度的OSAS在不同时辰发生的心律失常次数上,三者均在寅时发生心律失常次数最多,并且随着OSAS程度加重,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增多。OSAS越严重,最低血氧水平越低。并且缺氧程度越重,不同时辰里发生心律失常的次数也会增加,以寅时为多。

向敏,汤进[5](2017)在《阿托品试验诱发心律失常13例分析》文中提出窦性心动过缓是指窦性心律低于60次/分,多见于健康者、运动员、老年人及睡眠状态者。多由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也可由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所致。阿托品试验是临床上判断窦房结功能较为常用方法之一,由于其操作简单、安全、费用低、快捷、患者易接受等特点,目前临床仍广泛应用。近年来,阿托品试验诱

吴婷婷[6](2017)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心搏骤停流行病学调查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院内心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的发生率、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率以及存活出院率,探索ACS患者院内心搏骤停ROSC和存活出院的影响因素。2.分析ACS患者发生IHCA的独立危险因素。3.构建ACS患者IHCA的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价。【方法】1.选取福建省三所三级甲等医院出院时间为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0日的所有ACS患者,对ACS患者IHCA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了解其IHCA发生率、ROSC率和存活出院率,采用二分类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S住院患者心搏骤停ROSC和存活出院的影响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ACS住院患者心搏骤停ROSC和存活出院的独立因素。2.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发生心搏骤停的ACS住院患者为病例组,对照组根据住院年份、ACS患者的疾病类型、心搏骤停发生科室(普通病房和ICU)以频数1:3的比例,采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进行分层随机抽样,随机选取住院期间未发生心搏骤停的ACS患者。采用二分类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S患者发生IHCA的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ACS患者IHCA的独立危险因素。3.根据随机森林图和分类回归树算法(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C&RT)构建ACS患者IHCA的决策树风险预测模型。【结果】1.本研究共320例ACS患者发生IHCA,发生率为15.00‰;ACS患者IHCA的平均年龄为70.53±11.82岁;ACS的类型中,不稳定型心绞痛37例占11.6%,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162例占50.6%,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121例占37.8%;自主循环恢复134例占41.9%,自主循环未恢复186例占58.1%;存活出院68例占21.2%,院内死亡252例占78.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首次监测心律为可复律心律、复苏时间≤15min和1630min、PCI血运重建术后是ROSC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0岁、首次监测心律为可复律心律、复苏时间≤15min和1630min、Killip分级≤II级、CCI≤2是ACS患者IHCA存活出院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采用ROC曲线对MEWS、NEWS和Vi EWS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价,这三种评分工具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种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3、0.74、0.76,均大于0.7,分辨度中等,Vi EWS稍大于MEWS、NEWS。Vi EWS在心搏骤停前30min、1h、8h、16h、24h病例组与对照组间AU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分别是0.82、0.78、0.75、0.66、0.67,因而在心搏骤停前8h Vi EWS能较早预测心搏骤停的发生,Youden指数为0.3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0.71和0.68,最佳临界值为5分。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i EWS≥5分、Killip分级≥III级、心搏骤停前24h内发生胸痛、SCr≥186μmol/L、BNP≥5000 pg/ml、血小板计数<125或>350×109/L、发生交界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红细胞压积<30%是ACS患者发生心搏骤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将样本随机分为训练样本(60%)与检验样本(40%),训练样本采C&RT算法对ACS患者心搏骤停预测因素进行决策树模型分析,决策树模型一共4层,10个节点,其中终末节点5个。共筛选出4个解释变量,分别是心律失常、Vi EWS、BNP、血小板计数。决策树模型的训练样本的灵敏度为93.9%,特异度为58.9%,总正确率为86%;检验样本中灵敏度为92.4%,特异度为54.1%,总正确率为82.5%。根据训练样本决策树模型所得预测概率进行ROC曲线的绘制,结果显示AUC为0.86(0.820.90),标准误为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ACS患者IHCA的发生率、ROSC率和存活出院率较其他疾病高,年龄<70岁、首次监测心律为VT/VF、复苏时间≤15min、PCI血运重建术后是ROSC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70岁、首次监测心律为VT/VF、复苏时间≤15min、Killip分级≤II级、CCI≤2分是ACS患者存活出院的独立影响因素。2.在心搏骤停前8h ACS患者生命征开始出现变化,Vi EWS对心搏骤停的预测效能较MEWS和NEWS高。Killip分级≥III级、24h内主诉胸痛、Vi EWS≥5分、SCr≥186μmol/L、BNP≥5000 pg/ml、血小板计数<125或>350×109/L、发生交界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红细胞压积<30%是ACS患者发生心搏骤停的独立危险因素。3.根据决策树模型的结果构建心搏骤停预警评分表,低危组为心律失常、BNP值正常,或无心律失常、Vi EWS≤5;中危组为心律失常、BNP>正常临界值、血小板计数<350×109/L,或无心律失常、Vi EWS>5、血小板计数125350×109/L;高危组为无心律失常、Vi EWS>5、血小板计数>350×109/L或<125×109/L;极高危组为心律失常、BNP>正常临界值、血小板计数>350×109/L。

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致交界性逸搏性心律6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致交界性逸搏性心律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交界性心律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与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 交界性心律
    1.1 交界性逸搏心律的典型心电图特点
    1.2 预后
2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2.1 心电图诊断标准
    2.2 典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
    2.3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过缓的逸搏心律
    2.4 预后
3 讨论

(2)复心脉方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家兔模型HR、SNRT、SACT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在传统医学中的相关描述
        1、病症溯源
        2、病因病机溯源
        3、治疗溯源
    第二部分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现代研究
        一、中医诊疗进展
        1.病因病机的各家之见
        2.中医中药治疗
        2.1 各家治验
        2.2 单方治疗
        2.3 口服中成药
        2.4 注射用药
        2.5 针灸
        2.6 滴鼻用药
        二、西医研究进展
        1 病因研究进展
        2 西医治疗进展
        2.1 药物治疗
        2.2 起搏器
    第三部分 动物模型与实验研究
        一、窦房结的解剖
        二、模型研究进展
        1 利用药物建立病窦模型
        2 利用手术方法制作SND模型
        3 其他方法
        三、实验研究进展
模型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1 分组
        2 观察指标
        3 窦房结损伤的方法
        4 窦房结功能测定的方法
        5 病理观察
    三、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四、结果
        1 术后家兔伤亡情况
        2 手术操作时间比较
        3 滴注及湿敷窦房结组织前后两组HR的变化
        4 两组家兔心律失常情况
        5 两组家兔SNRT、CSART、SACT的变化
        6 两组家兔病理观察
实验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1 造模、分组与给药
        2 观察指标
    三、疗效判定标准
    四、统计学处理方法
    五、结果
        1 FXM对家兔病窦模型心率的影响
        2 FXM对家兔病窦模型SNRT的影响
        3 FXM对家兔病窦模型CSNRT的影响
        4 FXM对家兔病窦模型SACT的影响
        5 光镜观察结果
        6 电镜观察结果
        7 疗效判定结果
讨论
    一、家兔窦房结大体解剖与形态学观察
    二、模型研究讨论
    三、有关药物实验的讨论
    四、方药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一、药物使用率统计表
    二、家兔MRI扫描
    三、实验器械示意图
    四、手术操作示意图
    五、心电图
    六、光镜图片
    七、电镜图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4)OSAS患者夜间心律失常与中医子午流注时辰规律的联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二、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致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中医时间医学
        一、时间医学与中医时间医学
        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中医阐述
        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时间医学
        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致心律失常与中医时间医学的关系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检查仪器及操作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分析
        二、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夜间心律失常上的对比
        三、不同程度的OSAS夜间心律失常在时辰上的分布比较
        四、不同缺氧程度的OSAS夜间心律失常在时辰上的分布比较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致夜间心律失常与中医子午流注时辰的联系
        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夜间心律失常触发因素
        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夜间心律失常常见类型
        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夜间心律失常与子午流注时辰规律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5)阿托品试验诱发心律失常13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l临床资料
2讨论

(6)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心搏骤停流行病学调查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按照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院内心搏骤停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2.1 人口学特征
        2.2 心搏骤停发生时的参数
    3. 心搏骤停早期预警的必要性
    4. 心搏骤停早期预警评分的研究现状
        4.1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Events, GRACE)评分
        4.2 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e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评分
        4.3 以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为主要指标的评分系统
        4.4 修订心脏风险指数(The Revised Cardiac Risk Index, RCRI)
        4.5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early warning score, EWS)
        4.6 心搏骤停危险分级( The Cardiac Arrest Risk Triage score,CART)
    5. 提出研究问题
    6. 研究目的
    7. 研究意义
    8. 操作性定义
    9. 理论框架
    10.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院内心搏骤停的流行病学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质量控制
    4. 资料统计分析
    5. 结果
    6. 讨论
    7. 小结
第二部分 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心搏骤停决策树模型的初步建立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分析方法
    5. 结果
    6. 讨论
    7. 小结
总结
    1. 研究的主要结论
    2. 研究的指导意义
    3. 研究的创新性
    4. 研究的局限性及对今后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GRACE危险评分表
    附录二 TIMI危险评分表
    附录三 急性心脏并发症(PACC)
    附录四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
    附录五 VitalPAC Early Warning Score-ViWES
    附录六 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
    附录七 心搏骤停危险分级(CART)
    附录八 查尔森合并症指数
    附录九 Utstein院内心搏骤停心肺复苏登记表
    附录十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搏骤停的资料记录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致交界性逸搏性心律6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交界性心律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与鉴别[J]. 刘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18)
  • [2]复心脉方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家兔模型HR、SNRT、SACT影响的实验研究[D]. 耿乃志.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8(12)
  • [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致交界性逸搏性心律6例分析[J]. 朱宣德.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03(01)
  • [4]OSAS患者夜间心律失常与中医子午流注时辰规律的联系[D]. 康锦花.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1)
  • [5]阿托品试验诱发心律失常13例分析[J]. 向敏,汤进. 现代医药卫生, 2017(16)
  • [6]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心搏骤停流行病学调查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构建[D]. 吴婷婷. 福建医科大学, 2017(07)

标签:;  ;  ;  ;  ;  

急性冠脉综合征致交界性逃逸节律6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