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层连续套入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郑明辉[1](2021)在《“Ω”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胰腺残端消化道重建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关键步骤,吻合口的质量与术后并发症联系紧密。胰液若从吻合口直接漏出至腹腔即发生胰瘘,可导致腹腔感染、腐蚀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018年之前,上海长征医院胰胆外科团队所采用的是目前应用较普遍的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术(Cattell–Warren胰肠吻合)。应用Cattell–Warren胰肠吻合术后的患者,术后有相当一部分会出现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浓度显着升高和胰瘘相关并发症的表现。为提高胰肠吻合口的质量,上海长征医院胰胆外科团队对传统胰肠吻合术进行了改进,设计出“Ω”胰肠吻合术。1、总结和阐述“Ω”胰肠吻合术的具体操作步骤、技术要点和技术难点;2、分析评价“Ω”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临床效果。【研究方法】1、在手术组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对比分析两种胰肠吻合方式的手术录像,总结和阐述“Ω”胰肠吻合术的具体操作步骤、技术要点和技术难点。2、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40例行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en Pancreatoduodenectomy,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5年1月?2017年12月左右共233名患者接受传统胰肠黏膜吻合术(Conventional Duct-to-Mucosa Pancreatojejunostomy,CDMP),2018年1月?2019年12月左右共207名患者接受“Ω”胰肠吻合术(Omega-like Duct-to-mucosa Pancreatojejunostomy,ODMP),分为CDMP组和ODMP组。观察的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胰瘘(生化漏、Grade B胰瘘、Grade C胰瘘)、胆瘘、术后出血、腹腔感染、胆道感染、胃排空延迟、腹水;术后其他并发症和指标包括: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心律失常、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其他严重并发症(如脑梗死、心肌梗死、动脉瘤等)、腹腔双套管引流使用率、术后发生1种或多种并发症的患者比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比例(Clavien-DindoⅢa或更高级)、接受介入或内镜治疗的患者比例、再次开腹率、死亡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3、评价CDMP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临床效果。【结果】1、CDMP组的手术时间(P=0.664)、术中出血量(P=0.460)、术中输血率(P=0.343)与ODMP组无明显差异;CDMP组和ODMP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8.5±10.0d vs.19.7±12.3d,P=0.248)、住院费用(120,000±42,000¥vs.100,000±40,000¥)无统计学意义,但ODMP组的住院平均费用在数值上小于CDMP组。2、相比于CDMP组,ODMP组胰瘘发生率显着降低(42.9%vs.29.5%,P=0.008),ODMP组临床相关胰瘘(Grade B和C)发生率明显降低(18.5%vs.10.6%,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均没有Grade C胰瘘发生。术后生化漏发生率在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24.5%vs.18.8%,P=0.154)。3、CDMP组和ODMP组相比较,术后分别有153名和99名患者发生1种或者多种并发症(65.7%vs.47.8%,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有25名和24名患者发生Clavien-DindoⅢa或更高分级的并发症(10.7%vs.11.6%,P=0.7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有55名和30名患者接受了术后腹腔双套管引流(23.6%vs.14.5%,P=0.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有4名患者死亡(1.7%vs.1.9%,P=0.8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40g/L(OR 1.84,95%CI 1.220?2.766,P=0.004)、CDMP(OR 1.76,95%CI 1.168?2.663,P=0.007)、胰管直径≤3mm(OR 1.61,95%CI 1.061?2.441,P=0.025)、胰腺质地软(OR 2.38,95%CI 1.420?3.995,P=0.001)、良性疾病(OR 2.30,95%CI 1.231?4.270,P=0.009)是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显示,在术前血清白蛋白≥40g/L(P=0.002)、胰管直径≤3mm(P=0.001)、胰腺质地软(P=0.002)、患恶性疾病(P=0.023)、高胰瘘危险评分(P=0.015)的患者中,相比于CDMP,在降低胰瘘发生率方面ODMP更加具有优势。【结论】1、ODMP技术简单,易于掌握,在临床实践中安全、可行。2、ODMP能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主要是Grade B胰瘘)发生率和其它术后并发症(主要是Clavien-DindoⅠ、Ⅱ)发生率,使患者术后康复更加顺利。3、在高胰瘘危险评分的患者(如胰管直径小、胰腺质地软等)中运用ODMP能明显降低胰瘘发生率。4、相比CDMP,ODMP能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温森林[2](2021)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不同胰腺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并发症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不同胰腺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知网、万方、维普及CBM等数据库,检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腺消化道重建方式相关中英文文献,按照既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相关文献,进行文献的质量评估,提取各随机对照实验文献的相关数据,最后采用ADDIS 16.6软件对本研究提取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相关数据分析中主要的分析指标为POPF,次要的分析指标有DGE、PPH、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最后纳入20篇相关RCT的文章,共计2814名患者,直接及间接比较8种PD中不同胰腺消化道重建方式。其中PJ E-S Inv组有613名患者,PJ E-S DTM组955名患者,PJ E-S SL组有218名患者,PJ E-E Inv组有156名患者,BPJ组有159名患者,PG E-S Inv组有577名患者,PG E-S DTM组有53名患者及BPG组有83名患者。通过ADDIS 16.6软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NMA结果显示:1、BPG为POPF发生率最低的重建方式的结果排序概率为76%,BPG是手术时间最短的重建方式的结果排序概率为58%;2、PG E-S DTM是PPH发生率最低的重建方式的结果排序概率为36%,PG E-S DTM是DGE发生率最低的重建方式的结果排序概率为67%,PG E-S DTM是术后住院时间最短的重建方式的结果排序概率为93%;3、在PJ中,BPJ是POPF发生率最低的重建方式的结果排序概率为75%;PJ E-E Inv是手术时间最短的重建方式的结果排序概率为32%;PJ E-S DTM是PPH发生率最低的重建方式的结果排序概率为29%;PJ E-S SL是DGE发生率最低的重建方式的结果排序概率为37%;PJ E-S DTM是术后住院时间最短的重建方式的结果排序概率为70%。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1、BPG是POPF发生率最低、手术时间最短的胰腺消化道重建方式。2、PG E-S DTM是PPH发生率最低、DGE发生率最低及术后住院时间最短的胰腺消化道重建方式。3、各PJ中,POPF发生率最低的重建方式是BPJ,手术时间最短的重建方式是PJ E-E Inv,PPH发生率最低及术后住院时间最短的是PJ E-S DTM,DGE发生率最低的是PJ E-S SL。
翁宇颂[3](2021)在《早期开展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回顾性分析我科早期开展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两组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术后近期临床疗效,更深入地证实TLPD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并为临床规范化推广应用总结实践经验。[方 法]将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二科行TLPD的23例患者与行OPD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包括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各项恢复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病理学结果等情况。经统计学方法研究两组数据有无差异性并得出结论。两组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结 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术中情况来说,TLPD 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 OPD 组[(523.7±106.1)min vs.(282.9±37.6)min,P=0.000],但术中出血量更少[(293.5±127.3)mlvs.(413.9±172.6)ml,P=0.003],术中输血率也更低[8.7%vs.13.9%,p=0.026];就术后恢复指标而言,TLPD组术后使用镇痛药次数较OPD组减少[(4.3±1.4)次vs.(6.9±3.7)次,P=0.001],且肛门排气时间较 OPD 组更早[(5.3±1.4)d vs.(6.8±2.8)d,P=0.032];而TLPD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流食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发热次数、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二次手术发生率及术后30天死亡率与OPD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术后各并发症而言,术后胃排空延迟、术后出血、术后胰瘘、术后胆瘘及切口感染发生率与OPD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术后病理学结果而言,TLPD组肿瘤类型、肿瘤性质、病灶直径、切缘阳性率及淋巴结清扫情况与OPD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1、虽然早期开展TLPD的手术时间较长且手术难度增加,但术中出血及输血率降低,术后止痛次数减少,肠蠕动恢复较早,且其余术后各项恢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不亚于OPD组,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可适当在具备技术条件及丰富经验的大型诊疗中心进行规范化开展。2、在TLPD的学习曲线初期,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认真筛选适合TLPD的患者,并结合ERAS理念做好完善的围术期管理,加强手术团队的腔镜技能训练和配合默契程度,从而缩短术中操作及术后恢复时间,充分发挥腹腔镜的微创优势。
李海滨,胡海,彭承东,区军杰,孙全凤,林建豪,龚义伟[4](2021)在《后壁加固缝合改良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后壁加固缝合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月—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60例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胰十二指肠切除后进行常规黏膜黏膜吻合治疗,观察组进行后壁加固缝合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术进行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42.25±42.33)min,术中出血量为(421.03±52.37)mL,住院时间为(18.39±5.29)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89.67±62.47)min,术中出血量为(422.06±51.74)mL,住院时间为(29.17±7.31)d,观察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1,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3,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6,P>0.05)。观察组发生胰漏6例,肺部感染4例,消化道感染8例,出血7例;对照组发生胰漏15例,肺部感染6例,消化道感染9例,出血9例;两组胰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4,P=0.014),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0,P=0.488),两组消化道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2,P=0.774),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0,P=0.559)。结论后壁加固缝合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术可以减少胰十二指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整体手术情况都优于进行常规黏膜黏膜吻合治疗的患者。
饶林彬[5](2021)在《粘膜优先愈合理论下的胰管空肠吻合术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在粘膜优先愈合理论指导下改良的胰管空肠吻合术的特点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胰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特点后提出的粘膜愈合优先的吻合理论。实验研究中研究对象的治疗组为粘膜优先愈合理论指导下的胰管空肠吻合术,连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临床病例;对照组的吻合理论为术前依据残端胰腺组织形态情况行胰肠吻合术。结果:治疗组2018年9月至2020年06月连续行PD者103例。对照组2008年1月至2017年08月连续行PD者11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组织病理方面、术前胰腺质软比例、术后胃瘫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采用胰管空肠吻合术在空肠开口直径、胰腺缝合针数和吻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体并发症和术后胰瘘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主要是治疗组生化漏发生率较高,但是治疗组B、C级胰瘘发生率和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的粘膜愈合优先理论指导下的胰管空肠吻合术,从结果分析来看,术中吻合时间较短、空肠开口直径较小、胰腺缝合针数较少以及在胰瘘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更低,所以该吻合术更安全和更合理。
王丽丽[6](2021)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实现个体化风险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2020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218例LPD手术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临床信息,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出血分成出血组、无出血组两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P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联合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应用Bootstrap重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级胰瘘、腹腔感染是LP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选择这5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LPD术后出血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AUC为0.99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987-1,P<0.001。C统计量为0.994。列线图模型的实际曲线与理想曲线非常接近,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经1000次有放回的重复抽样,平均绝对误差为1.2%。结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列线图模型的建立,实现了个体化的风险预测,提高临床医师对术后出血的警惕性,具有患者-临床医师沟通方面的价值。
纪冰,高杨,赵娟[7](2021)在《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在慢性胰腺炎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究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在慢性胰腺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慢性胰腺炎患者73例。根据胰肠吻合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行黏膜胰肠端侧吻合,观察组行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42.47±47.25)min,少于对照组的(392.27±56.38)min(P<0.05)。观察组无B级和C级胰瘘发生,对照组B级和C级胰瘘发生率为25.71%(9/35)及25.7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观察组病死率(26.32%,10/38)低于对照组(51.43%,1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在慢性胰腺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可简化手术流程,缩短手术时间,还能降低B级和C级胰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且预后较好。
周万邦[8](2021)在《陈氏胰肠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陈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应用效果,并利用现有临床数据分析胰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共63例行PD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陈氏胰肠吻合29例,传统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34例。对比分析术前、围术期及短期随访资料,比较两种吻合方式的优缺点,并根据收集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胰瘘的危险因素。共有3名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参与手术,围术期按常规胰腺术后流程执行。结果陈氏组糖尿病患者较多,两组患者其他基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陈氏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黏膜对黏膜组(368.1±108.8min VS 427.4±121.1min,P=0.047)。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2级(41.4%VS 67.6%P=0.037)、胰周引流管拔管天数(15.3±8.7 VS 20.6±9.5 P=0.026)、B/C级胰瘘率(10.3%VS 32.3%P=0.036)以及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率(10.3%VS 32.3%P=0.036)均有统计学差异。术后胰瘘(POPF)的单因素分析表明BMI(P=0.013)、胰腺质地(P=0.025)及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P=0.022)则与POPF高度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证明BMI>21 kg/m2(OR,7.979;P=0.022)、胰腺质地软(OR,5.249;P=0.025)、术中出血>750ml(OR,10.722;P=0.006)是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陈氏贯穿胰腺纵向“U”形缝合法相较传统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法在小胰管的PD术中有着更好地适用性,且PD术后严重胰瘘发生率更低,是一种可靠的胰肠吻合选择。BMI>21 kg/m2、胰腺质地软、术中出血>750ml是POPF的独立预后因素,术者应根据患者术前术中情况灵活个体化选择吻合方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余佩和[9](2021)在《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影响的对照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比较在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患者中需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采用胰管空肠粘膜吻合(简称粘膜对粘膜吻合)、彭氏双层缝合+捆扎法吻合(简称彭氏吻合)以及贯穿胰腺连续缝合法行肠壁内翻套入式胰肠吻合术(简称陈氏吻合)的安全性,探索胰肠吻合最优方式,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1、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本研究纳入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患者共153名,所有患者均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按照胰肠吻合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胰管空肠粘膜对粘膜吻合组,彭氏双层缝合+捆扎法吻合组以及陈氏吻合组。其中使用粘膜吻合的患者有60名,使用彭氏吻合的患者有63名,使用陈氏吻合的患者有30名。2、观察指标包括: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包括:胰瘘、胆瘘、术后出血、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胃排空延迟;手术时间、胰管直径、胰腺质地、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分类变量采用频数(f)或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三组定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检验,三组定量资料组内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着性差异法检验(LSD检验),显着性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构成比的差异性检验使用卡方检验(χ2),三组比较显着性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三组构成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则进行组内两两比较,三组构成比的组内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两两比较显着性检验水准为Bonferroni校正值即α=0.0167,P<0.0167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粘膜对粘膜吻合组有17名患者手术后发生胰瘘,发生率为28.3%,彭氏吻合组有7名患者发生胰瘘,发生率为11.1%,陈氏吻合组3名患者发生胰瘘,发生率为10%,三组比较P值为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彭氏吻合组与粘膜对粘膜吻合组比较P值为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粘膜对粘膜吻合组有10名患者术后发生胆瘘,发生率为16.7%,彭氏吻合组有2名患者发生胆瘘,发生率为3.2%,陈氏吻合组2名患者发生胆瘘,发生率为6.7%,三组比较P值为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彭氏吻合组与粘膜对粘膜吻合组比较P值为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粘膜对粘膜吻合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彭氏吻合组为42.9%,陈氏吻合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3.3%,三组比较P值为0.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彭氏吻合组与粘膜对粘膜吻合组比较P值为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粘膜对粘膜吻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70.72±104.58(min),彭氏吻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66.67±73.86(min),陈氏吻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95.00±88.00(min),三组间P值为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粘膜对粘膜吻合组与陈氏吻合组比较P值为0.000,有统计学意义,彭氏吻合组与陈氏吻合组比较P值为0.000,有统计学意义。5、粘膜对粘膜吻合组平均术中失血量为649.19±174.79(ml),彭氏吻合组平均术中失血量为463.65±181.13(ml),陈氏吻合组平均术中失血量为385.67±136.53(ml),三组间P值为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内两两比较P值均为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粘膜对粘膜吻合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7.85±9.30(天),彭氏吻合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7.37±8.90(天),陈氏吻合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3.70±5.10(天),三组间P值为0.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粘膜对粘膜吻合组与陈氏吻合组比较P值为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三组患者胰管直径、胰腺质地、术后出血、术后腹腔感染、术后切口感染、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患者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使用彭氏吻合法行胰肠吻合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胰瘘、胆瘘以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使用陈氏吻合法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
惠杨[10](2021)在《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目前壶腹周围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具有手术切除范围广,消化道重建多及手术用时长等特点,因此术后并发症偏高。而最为常见及棘手的是胰漏及其相应并发症。胰漏的发生有诸多因素,病人全身状态,胰腺自身条件,吻合方式及术者技术成熟度等。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PD手术患者相关病例资料,将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方式与其它胰肠吻合方式术后胰漏发生情况作对照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大连市友谊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改良组(即改良套入法胰肠吻合)45例,对照组(其他法胰肠吻合)44例,通过临床数据做统计学分析处理,得出两组差异性。改良组采取的是小肠荷包缝合后切开将胰腺断端套入,结扎荷包线,加缝两针固定,即通常的套入法,我们改良在荷包线在环绕胰肠吻合处结扎。结果:改良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前血清胆红素,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性,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但手术用时,术后胰漏发生率,两者有统计学意义,即改良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方式可作为常规胰肠吻合方法,是安全的、可靠的,可进行进一步推广实行,并进行更深的学术研究。
二、双层连续套入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层连续套入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Ω”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两种胰肠吻合方式的步骤、特点与比较 |
一、传统胰肠黏膜吻合术 |
二、“Ω”胰肠吻合术 |
三、两种胰肠吻合术的比较 |
第二部分 “Ω”胰肠吻合术的评价 |
一、资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创新点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展望 |
文献综述 胰腺残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发展现状 |
一、胰瘘的定义与诊断 |
二、胰瘘的影响因素 |
三、胰腺残端消化道重建的方式及争议 |
四、根据特定患者采取相适应的胰腺残端消化道重建方式 |
五、胰管支撑管和生长抑素在降低胰瘘发生率中的作用 |
六、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一、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二、在读期间参与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2)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不同胰腺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并发症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2.1 文献来源及检索方法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
2.5 文献质量评估 |
2.6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检索文献流程图及结果 |
3.1.1 检索流程、检索结果 |
3.1.2 文献基本特点 |
3.2 文献质量评价 |
3.3 统计学分析结果 |
3.3.1 术后胰瘘 |
3.3.2 手术时间 |
3.3.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 |
3.3.4 术后胃排空障碍 |
3.3.5 术后住院时间 |
第4章 讨论 |
4.1 术后胰瘘 |
4.2 手术时间 |
4.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 |
4.4 术后胃排空障碍 |
4.5 术后住院时间 |
4.6 不足之处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腺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处理 |
参考文献 |
(3)早期开展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残端重建方式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后壁加固缝合改良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手术情况 |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
3 讨论 |
(5)粘膜优先愈合理论下的胰管空肠吻合术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与标准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内容与方法 |
2.1 粘膜优先愈合理论内容 |
2.2 手术方法 |
2.3 术后胰瘘及主要并发症的诊断标准 |
3 资料收集 |
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胰肠吻合方式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6)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发展历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陈氏胰肠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缩写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术前准备 |
2.3 .术前营养状况评估 |
2.4 .胰腺质地界定 |
2.5 .手术方法 |
2.5.1 常规手术准备 |
2.5.2 剖腹探查 |
2.5.3 探查下腔静脉 |
2.5.4 探查肠系膜上静脉 |
2.5.5 探查门静脉 |
2.5.6 切除病灶 |
2.5.7 胰肠吻合 |
2.5.8 胆管-空肠吻合 |
2.5.9 胃-空肠吻合 |
2.5.10 引流管放置 |
2.6 .术后管理 |
2.7 .定义与诊断 |
2.8 .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两组患者基本特征和临床特征比较 |
3.2 .围手术期两组指标对比 |
3.3 .胰瘘单因素分析 |
3.4 .胰瘘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吻合手术方式的进展与选择 |
参考文献 |
(9)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影响的对照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各类胰肠吻合术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10)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背景 |
资料及方法 |
1.资料收集 |
1.1 病例收集 |
1.2 一般资料收集 |
1.3 数据分类 |
2.围术期管理及手术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手术入路 |
2.3 初步探查 |
2.4 游离显露深入探查 |
2.5 切除病变 |
2.6 消化道重建 |
2.7 放置引流 |
3.胰漏相关 |
3.1 胰漏诊断 |
3.2 胰漏分级 |
3.3 胰漏治疗 |
4.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胰腺术后胰瘘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双层连续套入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Ω”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D]. 郑明辉.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2]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不同胰腺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并发症的网状meta分析[D]. 温森林. 南昌大学, 2021(01)
- [3]早期开展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疗效分析[D]. 翁宇颂.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4]后壁加固缝合改良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中的应用价值[J]. 李海滨,胡海,彭承东,区军杰,孙全凤,林建豪,龚义伟. 中外医疗, 2021(09)
- [5]粘膜优先愈合理论下的胰管空肠吻合术的临床分析[D]. 饶林彬.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6]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D]. 王丽丽.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7]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在慢性胰腺炎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J]. 纪冰,高杨,赵娟. 中国实用医刊, 2021(03)
- [8]陈氏胰肠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D]. 周万邦.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9]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影响的对照性研究[D]. 余佩和.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10]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惠杨.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标签:十二指肠论文;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论文; 胰腺肿瘤论文; 消化道论文; 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