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论文1000字

原子结构论文1000字

问:化学论文我心目中的原子结构
  1. 答:原子是一个小球,分子是两个或者几个小球组成的整体,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者原子团(带电的小球)。 
    共同特征:都是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粒子。 
    不同特征:物理、化学性质各不相同。
    原子非常小, 其直径大约有千万分之一毫米。 虽然原子很小,但它却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一些微小的电子组成的,这些电子绕着原子核的中心运动,就像太阳系的行星绕着太阳运行一样。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是最小的微粒,无法再变化。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而质子和中子由三个夸克构成。电子的质量为9.1091x10^(-31)kg,而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分别是电子的1836倍和1839倍。
    如果是要比喻的话,可以说原子核好似一个小仙人,周围有许多仙气,这些仙气其实是由几颗小沙粒或是水滴(根据你的爱好)以超高速在他周围旋转(注意不是按照特定的轨道,但是是有特定的运动区域的),仙人与仙人过招的时候,强的仙人就会把弱的仙人的仙气夺走,这时候就发生了化学上的氧化还原反应。
    这些小仙人构成了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小到细胞,大到宇宙,无不是由这些小仙人构成。
    我只提供这些思路,之后的路就要由你自己来走了。 
  2. 答: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者分子(带电的小球)。 共同特征:都是组成物质的最此前多少个世纪都曾进行过与化学有关的实践,从事物质转化的探索,其中最有
问: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过程2000字作文?
  1. 答:英国化学家道尔顿(1766—1844)最大的贡献是把古代模糊的原子假说发展为科学的原子理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他认为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像一个实心的玻璃球不可再分。
    原子“绝对不可再分”的观点在19世纪末受到了新的科学发现的冲击。1879年,英国剑桥大学物理学家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能被电场和磁场联合偏转的作用,验证了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是原子的共同组成部分,并称之为电子。1903年电子发现者汤姆生提出一个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认为由于原子对外不显电性,所以原子是一种正电荷平均分布着的粒子,电子嵌在原子中,如同葡萄干嵌在面包中一样。
    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一束高能的带正电的氦离子流轰击薄金箔时发现,绝大多数粒子几乎不受阻碍而直接通过金箔,说明原子内部很空旷;但也有极少数(约万分之几)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偏转,个别粒子甚至被反弹回来。卢瑟福设想,这是由于原子中存在一个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质量并带正电荷的极小的核,是它对粒子产生了静电排斥作用。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每个原子中心有一个体积极小的原子核,它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并带有Z个单位正电荷,核外有Z个电子绕核旋转,原子对外不显电性,电子绕核如同行星绕日运行,因此这一模型也被称为“行星式模型”。
问: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文章或论文)
  1. 答: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就如公园里的花坛,草坪一般.不过,这不知是把那极其微小的原子结构放大了多少倍呢!
    在原子中,原子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原子核,一个是电子.可是,这两位又给原子带来了一定的不便,麻烦.因为原子核带正电,而电子却带负电.这可难住了原子,为了公平起见,原子就成了一名"公正员",显电中性.原子的问题解决了,原子核又有了新的麻烦,原来原子核内也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质子,一个是中子.质子带正电荷,而中子却不带电,怎么办呢 不过,谁好动,谁的影响力就大,谁就是"主宰",所以原子核就随质子的习性,带正电荷了.谁知质子很快与电子又成了一对好朋友,形影不离,我有多少你就有多少.这样它们就成了一个"大家庭".
    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就是如此,外表看起来很平凡.如果你用自己的慧眼去细细观察,仔细体会,你会有更多,更大的新发现.它们正等着我们通过努力去探索它们,揭开一个又一个神秘的"百宝箱".
  2. 答:还轮不到你来想象,谢谢。
    你想一下明天中午吃什么就行了。
原子结构论文1000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