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埃索美拉唑对健康志愿者抑制胃泌酸的药效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古小阳[1](2019)在《注射用艾普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确证注射用艾普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10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注射用艾普拉唑钠,分层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Ⅲ期临床药物试验,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其中试验组病例数为60例,对照组病例数40例。两组病例间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两组间过敏史,两组间溃疡及其他胃肠道疾病史,两组间消化道出血史,两组间药物治疗情况,两组间出血病程和疾病诊断,两组间呕血,黑便,血便,出血程度,输血量,两组间食管,胃及十二指肠检查情况和Forrest分级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给药方式:第1-3天,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洛赛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403A08,40mg/支)40mg,q12h,用注射用生理盐水配制成每100m1含40mg的药液,用带过滤装置的输液器静脉滴注,30分钟滴完,模拟药:注射用生理盐水,100m1/袋,首剂时一次性使用。试验组给药方式:第1-3天,注射用艾普拉唑钠(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批号:S140601,10mg/支)10mg,q24h,首剂加倍,用注射用生理盐水配制成每100ml含10mg的药液,用带过滤装置的输液器静脉滴注,30分钟滴完,模拟药:注射用生理盐水,100ml/袋,q24h,与注射用艾普拉唑钠间隔12小时使用。比较两组患者72h小时内镜下总止血率,72h低危及高危患者止血率,以及药物安全性。结果:72h总体人群止血率比较试验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87.5%;72h低危人群止血率比较试验组有效率94.87%,对照组有效率90.47%;72h高危人群止血率比较试验组有效率90.47%,对照组有效率84.21%;试验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3.33%,对照组为6.0000%,组间发生率经Fisher直接概率法比较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427);白细胞降低发生率试验组为1.67%,对照组为5.0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O.0284)。结论:注射用艾普拉唑钠10mg每日1次,首剂加倍,静脉滴注,连续3天给药治疗,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较奥美拉唑钠4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标准治疗方案疗效好,且安全性良好。但本试验参与病例数有限,且为多中心试验的一部分,故说服力有限,需待多中心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艾普拉唑的疗效及安全性能是否真的要比奥美拉唑要强。且参与本试验研究的对照药物只有奥美拉唑,缺乏其他质子泵抑制剂,故以后的临床研究可适当增加其他类型质子泵抑制剂作为对照组以此来验证其疗效优势,并且本试验只针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对于其他酸相关疾病尚无治疗研究。为充分说明其疗效优越性以后的临床研究可适当扩展至其他酸相关疾病。
李晓宇[2](2019)在《左旋泮托拉唑钠不同途径给药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文中研究指明泮托拉唑是继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之后的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主要用于胃酸过多引起的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1]。本品在中性和弱酸性条件下相对稳定,在强酸性条件下迅速活化,选择性的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抑制细胞壁中H+-K+-ATP酶活性,使壁细胞内的H+不能转运到胃中,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由于H+-K+-ATP酶是壁细胞泌酸的最后一个过程,故泮托拉唑在抑酸的过程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非竞争性抑制促胃液素、组胺、胆碱引起的胃酸分泌,而且能抑制不受胆碱或H2受体阻断剂影响的部分基础胃酸分泌,泮托拉唑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时,具有药物间相互作用小的优点[2]。临床所用泮托拉唑为外消旋体混合物,其中左旋异构体与右旋异构体比例为1:1,左旋为其主要活性成分,而右旋基本无活性[3,4]。有关消旋体泮托拉唑钠在人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研究已经有过很多报道[5-7],而左旋体泮托拉唑钠在国内还未上市,有关其在国内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参数之间的量效相关性极少报道[8]。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特点,在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的基础上,国内药品研发机构研发出了左旋泮托拉唑钠注射剂和口服剂型,为进一步确定左旋体泮托拉唑钠在中国人群用药剂量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本研究通过在受试者中分别给予注射用左旋泮托拉唑钠和左旋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后,采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中左旋泮托拉唑钠的含量,并监测给药后24 h健康受试者胃内pH值,比较其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目的:通过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PK/PD)分析,评价注射用左旋泮托拉唑钠和左旋泮托拉唑钠肠溶片药动学特征,不同剂量对健康志愿者胃内pH值的影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注射用左旋泮托拉唑钠和左旋泮托拉唑钠肠溶片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参数之间的量效相关性,为制定Ⅱ期临床试验方案及临床精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随机、开放、阳性药对照的试验设计,注射用左旋泮托拉唑钠试验方案:筛选70名健康受试者并按照男女分层区组随机方法分组,分为7组,5个试验组和2个对照组,每组10人,男女各半。试验组分别接受多剂量静脉滴注注射用左旋泮托拉唑钠,连续用药5天,各剂量组给药分别为20 mg/次,1次/日;20 mg/次,2次/日;40 mg/次,1次/日;40 mg/次,2次/日;80 mg/次,1次/日。对照组分别接受多剂量静脉滴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连续用药5天,各剂量组给药分别为40 mg/次,2次/日;80 mg/次,2次/日。受试者首次用药前及每次用药结束后,分别在半小时内测量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且在第1天和第5天首次给药前(0min)和给药后10、20、30(滴注结束即刻)、35、45、60、90 min,2、3、4、5、6、8、12 h采集血样本4 ml,第2、3、4天分别在给药前采集静脉血测定药物谷浓度,采用LC-MS/MS法测定左旋泮托拉唑钠血药浓度,并于第1天和第5天给药后监测24 h胃内pH值。左旋泮托拉唑钠肠溶片试验方案:筛选30名健康受试者并按照男女分层区组随机方法分组,分为3组,2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0人,男女各半。试验组分别接受多剂量左旋泮托拉唑钠肠溶片,连续用药7天,各剂量组给药分别为20mg/次,1次/日;40 mg/次,1次/日。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肠溶片,40 mg/次,1次/日,连续用药7天。受试者首次用药前及每次用药结束后,分别在半小时内测量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且在第1天和第7天首次给药前(0 min)和给药后10、20、30、35、45、60、90 min,2、3、4、5、6、8、12 h采集血样本4 ml,第4、5、6天分别在给药前采集静脉血测定药物谷浓度,采用LC-MS/MS法测定左旋泮托拉唑钠血药浓度,并于第1天和第7天给药后监测24 h胃内pH值。数据分别用WinNonlin 6.4软件和SPSS18.0软件分析处理。结果:1、受试者静脉输注注射用左旋泮托拉唑钠试验方案中,第1天首次用药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分别为(2.02±0.41)(2.28±0.43)(4.68±0.95)(4.14±0.75)(7.97±1.71)(2.37±0.61)(4.56±0.89)μg/mL,AUC(0-t)分别为(4.23±3.03)(4.35±1.27)(9.93±3.23)(7.08±2.27)(16.93±6.82)(4.96±3.26)(10.16±3.16)μg·h/mL,T1/2分别为(1.43±0.75)(1.50±0.44)(1.67±0.20)(1.25±0.26)(1.73±0.52)(1.67±0.76)(1.75±0.57)h,Tmax分别为(0.52±0.04)(0.60±0.32)(0.50±0.00)(0.51±0.03)(0.50±0.01)(0.50±0.01)(0.53±0.08)h。连续给药5天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分别为(2.21±0.50)(2.29±0.47)(4.61±0.84)(4.61±0.94)(8.01±1.76)(2.30±0.62)(4.50±0.71)μg/mL,AUC(0-t)分别为(4.27±2.93)(4.46±1.57)(9.82±3.34)(7.15±1.86)(16.34±6.91)(5.02±3.85)(10.75±3.82)μg·h/mL,T1/2分别为(1.54±0.76)(1.52±0.43)(1.57±0.22)(1.28±0.30)(1.69±0.33)(1.72±0.78)(1.80±0.64)h,Tmax分别为(0.50±0.00)(0.52±0.03)(0.51±0.03)(0.51±0.03)(0.50±0.00)(0.52±0.04)(0.50±0.00)h,Rac(%)分别为:(1.02±0.09)(1.02±0.14)(0.99±0.21)(1.03±0.08)(0.98±0.10)(0.98±0.10)(1.05±0.09)。用药第1天后各组胃内pH>4的时间比例(%)为:(39.2±14.1)(35.0±17.9)(47.0±15.0)(58.5±16.8)(51.8±8.3)(58.4±16.3)(66.2±13.2)%,胃内pH>6的时间比例(%)为:(21.3±13.5)(17.2±15.8)(27.6±14.2)(34.1±20.3)(34.4±8.6)(34.5±15.8)(40.2±8.5)%,用药第5天后各组胃内pH>4的时间比例(%)为:(54.6±20.7)(63.5±16.8)(50.0±9.7)(76.5±14.6)(58.1±7.6)(69.6±15.4)(80.2±16.6)%,胃内pH>6的时间比例(%)为:(37.4±23.6)(39.1±13.8)(34.1±7.0)(49.0±13.3)(38.8±10.1)(48.3±13.7)(49.7±15.7)%。用药后第1天胃内24h pH值的平均值分别为(3.42±0.83)(3.34±0.95)(3.95±0.80)(4.55±0.99)(4.25±0.49)(4.52±0.86)(4.92±0.60),中位值分别为2.15、2.70、3.95、5.00、4.20、4.81、5.14,用药后第5天胃内24h pH值的平均值分别为(4.43±1.43)(4.82±0.79)(4.27±0.52)(5.43±0.73)(4.60±0.51)(5.22±0.77)(5.60±0.85),中位值分别为4.35、5.55、4.00、6.10、4.80、4.93、5.80。共有29例受试者发生不良事件42次,主要为呕吐、中性粒细胞降低、ALT和AST升高、眩晕、心电图异常,所有不良事件均在未采取任何特殊措施的情况下缓解,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2、受试者口服左旋泮托拉唑钠肠溶片试验方案中,第1天首次用药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分别为(1635±410)(2756±1024)(1536±615)ng/m L,AUC(0-t)分别为(3623±1322)(7383±3785)(3276±1302)ng·h/m L,T1/2分别为(1.41±0.311)(1.55±0.636)(1.35±0.220)h,Tmax分别为(2.90±1.15)(3.55±1.12)(3.35±1.11)h。连续给药7天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ss分别为(1704±239)(3297±743)(1832±557)ng/m L,AUC(0-t,ss)分别为(3587±1040)(8189±3399)(3878±1272)ng·h/m L,T1/2分别为(1.41±0.397)(1.58±0.641)(1.45±0.218)h,Tmax分别为(3.15±1.13)(2.80±0.919)(2.70±0.856)h,Rac(%)分别为:(1.03±0.194)(1.17±0.219)(1.34±0.699)。用药后第1天胃内24h pH>4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分别为:(32.98±10.7)(45.37±9.61)(32.63±14.63)%,pH>6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分别为:(15.04±14.76)(26.84±10.06)(21.36±14.68)%,用药后第7天胃内24 h pH>4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分别为:(45.12±11.97)(50.76±10.63)(41.67±7.1)%,pH>6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分别为:(28.21±12.21)(31.51±6.08)(26.58±10.08)%。用药第1天后各组胃内pH>4的平均时间(h)为:(7.91±2.57)(10.89±2.31)(7.83±3.51)h,胃内pH>6的平均时间(h)为:(3.61±3.54)(6.44±2.41)(5.13±3.52)h。用药第7天后各组胃内pH>4的平均时间(h)为:(10.83±2.87)(12.16±2.49)(10±1.7)h,胃内pH>6的平均时间(h)为:(6.77±2.93)(7.55±1.47)(6.38±2.42)h。用药后第1天胃内24 h pH值的平均值分别为(3.0±0.7)(3.8±0.5)(3.2±0.8),中位值均值分别为(2.1±1.1)(2.9±1.3)(2.2±1.2),用药后第7天胃内24h pH值的平均值分别为(3.8±0.7)(4.1±0.4)(3.7±0.5),中位值均值分别为(3.3±1.6)(3.7±1.3)(2.9±1.0)。共有2例受试者发生不良事件2次,主要为ALT升高和心电图异常,所有不良事件均在未采取任何特殊措施的情况下缓解,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70名受试者首次静滴20 mg,40 mg和80 mg的注射用左旋泮托拉唑钠后,左旋泮托拉唑的平均Cmax和AUC0-∞随给药剂量上升而增加,采用幂函数模型进行剂量比例化分析,Cmax、AUC0-t和AUC0-∞的β值90%的置性区间在0.8-1.25(线性判断标准)的范围内,提示是有明显的线性趋势。注射用左旋泮托拉唑钠用于健康志愿者试验结果表明,20 mg-80 mg/天均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随着剂量增加,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有一定增强的趋势,另外同一日剂量给药剂量下,2次/天给药疗效优于1次/天给药。40 mg/12 h左旋组的疗效有优于其他治疗组的优势,且与80 mg/12 h消旋组的疗效接近,7组受试者蓄积指数(Rac,Accumulation Index)均值均约等于1,表明多次连续给药后注射用左旋泮托拉唑钠和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在人体内基本无蓄积。2、30名受试者口服左旋泮托拉唑钠肠溶片20mg、40mg和泮托拉唑肠溶片40 mg,均为每天一次,20 mg、40 mg剂量组均能有效抑制胃酸,随着剂量增加,抑制胃酸的效果有一定增强,20 mg/天左旋组在用药后胃内24 h pH>4和pH>6的总时间比例、平均时间及胃内24 h pH平均值和40 mg/天对照组相当,各剂量组之间性别差异对主要药动学参数AUC、Cmax和T1/2没有显着影响(P﹥0.05),末次给药后,20 mg/天左旋组和40 mg/天左旋组在体内基本无蓄积。
王洪艳[3](2017)在《埃索美拉唑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前后内镜下表现、小肠细菌过增长改善情况的临床角度,研究评价口服埃索美拉唑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对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鲁中地区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或消化病房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RE患者240名(按照2015 ASGE指南内镜在GERD管理中的作用及洛杉矶分型标准确定的RE的诊断及分型标准),RE分级在A-D级,年龄在20-65岁,病程2周-1年,且未曾服用PPI或者停用PPI治疗至少6个月以上。将240名R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20例)和对照组(n=120例)。对照组应用PPI+安慰剂:给予口服埃索美拉唑(耐信)20mg,每日2次;安慰剂(白色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疗程8周。治疗组为PPI+枯草杆菌二连活菌肠溶胶囊:给予口服埃索美拉唑(耐信)20mg,每日2次;枯草杆菌二连活菌肠溶胶囊(治疗组)500mg,每日3次,疗程8周。服药前对所有入组者采用胃镜(Olympus HQ290)检查观察RE患者粘膜损伤情况、镜下拍片,应用氢呼气检测仪(Gastrolyzer,型号为EC60)行乳果糖氢呼气实验(Lactulose hydrogen Breath Test;LHBT),记录呼气值、计算小肠细菌过增长(small bowe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阳性率;对照组和试验组于标准疗程(8周)结束后3-4天内来我院行LHBT、复查胃镜,填写反流性疾病问卷RDQ(中国胃食管反流病研究协作组制作的耐信量表RDQ,又称耐信量表),进行症状评分。对所有镜下治愈且RDQ<12分的患者进行RDQ随访,患者填写RDQ,RDQ积分>12则认为有反流复发,随访终点定义为反流症状再次发生或至随访截止(8周),随访期间患者停服抑酸药物及促动力药物等。随访终点再次行LHBT。所有受试者每周1次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记录患者依从性,患者漏服药物3天以上即定义为依从性差。两组用药前及用药8周后分别用生物化学的方法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检测;并观察记录头痛、头晕、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情况。计算公式:镜下愈合率=镜下愈合例数/总例数×100%,SIBO阳性率=SIBO阳性例数/总例数×100%。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44.8±13.88岁,45.2±14.43岁)、男女性别比(61/52,58/52)、病程(6.5±1.3月,7.1±1.1月)、空腹血糖(5.02±0.45mmol/l,5.08±0.43mmol/l)、身体质量指数(23.2±2.4 kg/m2,23.4±2.2 kg/m2)、腰围(79.5±8.3cm,81.0±7.8cm)、现吸烟百分率(35人、30.1%,28人、25.5%)、饮酒>50g/周百分率(39人、31.7%,30人、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间内镜下RE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标准治疗后治疗组镜下愈合率91.2%,对照组镜下愈合率91.2%,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873);RDQ<12分的比率分别为95.6%;95.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981)。治疗前,治疗组SIBO阳性率为8.9%(10/113),对照组阳性率为9.1%(10/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标准治疗后治疗组SIBO阳性率为25.7%(29/113),对照组SIBO阳性率为43.6%(48/110),p=0.005;停药8周后,治疗组SIBO阳性率为24.7%(28/113),对照组SIBO阳性率为42(38.2%),p<0.05,研究发现8周标准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SIBO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间差距有统计学意义;停药8周两组SIBO阳性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治疗组SIBO阳性率较对照组更低,两者间差距有统计学意义。所有受试者在接受标准治疗后完全停药8周,至我院填写RDQ并行LHBT,研究发现治疗组RDQ积分>12分以上者9.7%(11/113),SIBO阳性率为24.7%(28/113);对照组RDQ积分>12分以上者20.0%(22/110),SIBO阳性率38.2%(42/110)。治疗组RDQ积分>12者明显少于对照组(9.7%、11/113,20.0%、22/110),反流症状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31),SIBO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7%、28/113,38.2%、42/110)。说明埃索美拉唑联合枯草杆菌二连活菌治疗RE可减少SIBO的发生率,并降低RE的复发率。结论:口服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2次,联合枯草杆菌二连活菌肠溶胶囊500mg,每日3次,疗程8周,与单用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2次治疗8周比较,内镜下治愈率无显着差异,但可降低反流性食管炎的复发率,复发率仅为9.7%,可能与埃索美拉唑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可降低SIBO发生率有关。
石梦[4](2017)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埃索美拉唑(现称艾司奥美拉唑)是治疗胃酸及相关疾病的首选药物,它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为微丸片,本课题对其制备的处方及工艺进行了研究,然后对其质量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埃索美拉唑肠溶片原研制剂进行了剖析,其中包括原研制剂的物理性质、处方、含量均匀度、溶出、耐酸力、稳定性。通过对原研制剂的剖析,了解了原研制剂的性质,为自制片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对于小试研究,本文主要对小试处方以及微丸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根据各层包衣混悬液的状态、包衣过程中的现象以及微丸的稳定性,确定了各中间体丸的小试处方。采用流化床底喷技术,根据微丸在流化床中的流化状态,调整设备参数,拟定了各中间体丸制备工艺。本品采用直接压片法,压片处方包括填充剂、润滑剂、粘合剂、崩解剂,通过单因素变量法以片剂的崩解时间及硬度为评价指标确定了压片辅料的用量。对于小试放大研究,根据小试处方制备的样品各项指标均合格,主要对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根据微丸在流化床中的流化状态,确定了各中间体丸制备工艺;根据肠丸与辅料的混合均匀度,确定了肠丸与辅料的混合工艺;以片剂的含量均匀度、崩解时间、硬度为评价指标,确定了压片工艺。本文最后对小试放大样品进行了质量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丸的形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肠溶微丸表面完整,自制肠溶微丸与原研微丸的内部结构相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各中间体丸的含量、自制片的含量均匀度、耐酸力、溶出曲线、稳定性试验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中间体丸的含量检测值与处方拟定值相近,含量均匀度、耐酸力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溶出曲线与原研制剂一致,稳定性试验中样品的有关物质、异构体、外观、含量、溶出度的变化趋势与原研药品相似。
李庆,雷招宝[5](2016)在《谈谈质子泵抑制剂与促动力药联合用药问题》文中提出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是治疗酸相关性疾病的首选药物.促动力药在胃食管反流和胃肠动力不足所致的疾病中应用广泛.但国内部分作者在讨论PPI与促动力药临床合理用药问题时认为两类药物不可同时服用,使得临床医生用药和临床药师进行处方合理用药评价时产生误解,无所适从.本文就PPI和促动力药能否合用,以及联合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供临床医生和药师参考.
张小康,马昌翰,白洁,张大军[6](2016)在《埃索美拉唑回顾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埃索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可长时间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胃黏膜,是治疗酸相关性疾病的首选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应激性溃疡和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的预防。同时发现埃索美拉唑还具有抗氧化、抗炎及抗肿瘤等多重药理活性。
刘浩[7](2015)在《世界畅销药埃索美拉唑的开发应用进展》文中认为埃索美拉唑中文又名:艾司奥美拉唑;为5-甲氧基-2-((S)-((4-甲氧基-3,5-二甲基-2-吡啶基)甲基)亚硫酰基)-1H-苯并咪唑【1】。英文名:Esomeprazole,分子式:C17H19N3O3S。分子结构:
陈坚,蒋蔚茹[8](2013)在《新型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最有效的胃酸分泌抑制剂和抗溃疡药物,在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型质子泵抑制剂的不断涌现为相关疾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综述近年来出现的几种新型质子泵抑制剂如泰妥拉唑、莱米诺拉唑和盐酸瑞伐拉赞的作用机制及其独特优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张方[9](2013)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在比格犬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单剂量口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后,结合临床应用情况,通过LC-MS/MS测定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40mg/粒)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测定血药浓度变化过程,评价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的生物等效性,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要学相关方面的资料。方法:本试验通过建立一种LC-MS/MS方法,采用6只健康受试Beagle犬分两组进行随机双交叉单剂量试验,测定口服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Beagle犬血浆中埃索美拉唑的浓度,使用Analyte1.5.1软件(美国AB公司)进行数据处理,研究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比较两种制剂Tmax,Cmax, AUC等参数以评价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受试制剂质量。结果:测得6只健康受试Beagle犬单剂量口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后,测定血药浓度经时过程,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中的埃索美拉唑分别在1.417+1.271h和1.500±0.652h达到峰值1950.00±525.966ng/ml和1958.333±391.173ng/ml,消除相半衰期分别为1.010±0.539h和0.844±0.344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ot分别为3735.708±985.686ng/m1·h和3448.041±498486ng/ml-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总面积AUCo∞o分别为3736.943±987.058ng/m1·h和3448.703±498.150ng/ml-h。根据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和AUCo-∞算得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1为107.8±21.9%,F2为107.8±22.0%。结论:通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40mg/粒)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单剂量口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后,通过建立一种LC-MS/MS方法对6只健康受试的Beagle犬血浆中埃索美拉唑血药浓度参数值的变化进行了试验,根据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o-t和AUCo-∞算得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1为107.8±21.9%,F2为107.8+22.0%。经方差分析、双单侧t检验、(1-2α)%置信期间法和Wilcoxon非参数检验证明,两制剂的Cmax,AUC0-t,AUC0-∞和tmx等药代参数基本一致。为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相关药学研究资料和理论依据。
余勤,向瑾,郑莉,王颖,梁茂植,苗佳,南峰,沈奇,秦永平[10](2012)在《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受试者口服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与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后血药浓度,评价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2009年9月-10月,36例健康男性受试者单次交叉口服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试验制剂)和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参比制剂),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埃索美拉唑经时血药浓度,采用DAS 2.0软件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计算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者单次口服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后,达峰时间分别为(2.19±0.96)、(2.43±0.92)h,峰浓度分别为(1 748.86±615.81)、(1 442.92±476.41)μ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3 927.14±1 839.10)、(3 878.79±1 734.84)μg/L.h,AUC0-∞分别为(3 998.36±1 866.22)、(3 918.31±1 773.44)μg/L.h。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为94.0%,其90%CI为(82.3%,107.2%)。结论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与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生物等效。
二、埃索美拉唑对健康志愿者抑制胃泌酸的药效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埃索美拉唑对健康志愿者抑制胃泌酸的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注射用艾普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概述 |
1.1.1 消化性溃疡及其出血的简单阐述 |
1.1.2 消化性溃疡及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1.1.3 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表现 |
1.1.4 消化性溃疡出血的诊断 |
1.1.5 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 |
1.2 艾普拉唑的概述 |
1.2.1 艾普拉唑的介绍 |
1.2.2 艾普拉唑的临床研究 |
第二章 研究目的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实验试剂与主要仪器 |
3.2.1 实验试剂 |
3.2.2 主要仪器 |
3.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3.3.1 给药方式 |
3.3.2 研究期间可以使用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
3.3.3 研究期间受试者治疗无效或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
3.4 试验流程及观察指标 |
3.4.1 筛查期d0 |
3.4.2 静脉治疗期d1-d3 |
3.4.3 静脉治疗结束期d4 |
3.4.4 开放口服随访期d7 |
3.4.5 临床观察指标 |
3.4.6 实验室观察指标 |
3.4.7 不良事件 |
3.4.8 不良事件的观察 |
3.4.9 疗效评定 |
第四章 统计学处理 |
4.1 统计分析数据集选择 |
4.2 统计分析方法 |
第五章 实验结果 |
第六章 讨论 |
第七章 结论 |
第八章 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左旋泮托拉唑钠不同途径给药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注射用左旋泮托拉唑钠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第三章 左旋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左旋泮托拉唑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3)埃索美拉唑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药物 |
2 试剂盒 |
3 主要仪器及底物 |
4 病例选择 |
4.1 纳入标准 |
4.2 排除标准 |
4.3 IBS诊断按照最新的罗马III诊断标准 |
5 原理 |
6 实验设计 |
7 实验分组 |
8 胃镜检查 |
8.1 胃镜检查的注意事项 |
8.2 胃镜下RE的诊断及分型标准 |
9 小肠细菌过增长的诊断方法 |
9.1 氢呼气试验前的准备过程 |
9.2 试验过程 |
9.3 SIBO评断标准 |
10 耐性量表(RDQ) |
11 药物治疗方法 |
12 血常规的检测 |
13 肝功、肾功、血糖的检测 |
14 乙肝五项的检测 |
15 尿常规的检测 |
16 大便常规+隐血的检测 |
17 计算公式 |
18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临床特征 |
2 内镜检查 |
2.1 RE内镜下分级 |
2.2 镜下愈合率 |
3 RDQ |
4 RE愈合率的综合评价 |
5 LHBT检测SIBO |
5.1 治疗前SIBO |
5.2 治疗后SIBO |
5.3 停药8周后SIBO |
5.4 RE复发患者及未复发患者SIBO检出率 |
5.5 患者SIBO阳性率的经时改变 |
5.6 停药8周两组间复发率、SIBO阳性率 |
6 安全性评价 |
6.1 一般不良反应 |
6.2 实验室检查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4)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简介 |
1.2.1 名称及结构 |
1.2.2 作用机制 |
1.2.3 药理研究 |
1.3 微丸及微丸包衣简介 |
1.3.1 微丸 |
1.3.2 肠溶包衣材料 |
1.3.3 包衣工艺 |
1.4 微丸压片简介 |
1.5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的国内外现状 |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
1.7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2章 原研制剂剖析 |
2.1 原研制剂物理性质 |
2.2 原研制剂辅料组成 |
2.3 原研制剂含量均匀度测定 |
2.4 原研制剂溶出测定 |
2.4.1 溶出介质的选择 |
2.4.2 溶出介质的配制 |
2.4.3 溶出转速的确定 |
2.4.4 溶出时间点的确定 |
2.4.5 溶出测定 |
2.5 原研制剂溶出度测定 |
2.6 原研制剂稳定性研究 |
2.6.1 影响因素试验 |
2.6.2 加速试验 |
2.6.3 长期试验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小试处方筛选及工艺研究 |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3.2 原辅料相容性 |
3.3 小试处方筛选 |
3.3.1 素丸制备的处方筛选 |
3.3.2 隔离丸制备处方的筛选 |
3.3.3 肠溶微丸制备处方的筛选 |
3.3.4 隔离层和肠溶层厚度筛选及优化 |
3.3.5 压片辅料的筛选 |
3.3.6 薄膜包衣用量的考察 |
3.4 小试工艺研究 |
3.4.1 素丸制备参数优化 |
3.4.2 隔离丸制备参数优化 |
3.4.3 肠丸制备参数优化 |
3.4.4 素片硬度考察 |
3.5 本章小结 |
3.5.1 小试处方总结 |
3.5.2 小试工艺总结 |
第4章 小试放大研究 |
4.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4.2 小试放大处方 |
4.3 小试放大工艺研究 |
4.3.1 素丸制备参数优化 |
4.3.2 隔离丸制备参数优化 |
4.3.3 肠丸制备参数优化 |
4.3.4 小试放大过筛、混合工艺研究 |
4.3.5 压片工艺研究 |
4.3.6 包衣工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小试放大样品质量研究 |
5.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5.2 肠溶微丸粉体学性质 |
5.2.1 堆密度和振实密度 |
5.2.2 休止角 |
5.2.3 脆碎度 |
5.3 微丸形态表征 |
5.4 中间体丸含量测定 |
5.5 片剂含量均匀度测定 |
5.6 片剂溶出度测定 |
5.7 小试放大样品溶出曲线研究 |
5.8 稳定性研究 |
5.8.1 影响因素试验 |
5.8.2 加速试验 |
5.8.3 长期试验 |
5.9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埃索美拉唑回顾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理学 |
2 药代动力学 |
3 药效学 |
4 安全性研究 |
5 临床应用 |
5. 2治疗消化性溃疡并根除幽门螺杆菌 ( HP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胃酸分泌过高, 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因素。消化性溃疡愈合所需的p H在3.5或以上, 而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则必须进行根除治疗。由于幽门螺杆菌耐药率提升, 标准三联疗法的根除率已低于80%, 铋剂四联疗法被推荐为新的一线治疗方案[19]。在一项3种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对比研究中, 分别采用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奥美拉唑四联疗法和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对3组患者进行治疗, 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分别达到92.5%、87.5%和75.0%, 埃索美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且优于雷贝拉唑组。这表明与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相比, 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疗效更为突出。 |
5. 4 应激性溃疡目前应激性贵疡层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黏膜屏障损伤和胃酸分泌过多可以导致胃和十二指肠近端弥漫性浅层黏膜损伤和离散性溃疡, 这反过来又可导致胃肠出血和穿孔。如能有效控制胃酸分泌和胃腔内酸度, 就能在某种程度上控制并治疗胃黏膜在应激状态时的病理改变[22]。 |
6 总结与展望 |
(7)世界畅销药埃索美拉唑的开发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埃索美拉唑的主要用途 |
2 埃索美拉唑的药理药效【2】 |
3 埃索美拉唑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
4的时间更长'>4 埃索美拉唑使胃内p H>4的时间更长 |
5 埃索美拉唑是第一个异构体质子泵抑制 |
6 埃索美拉唑钠的临床应用【3】 |
7 其它作用 |
8 埃索美拉唑的用法用量 |
9 埃索美拉唑的用药注意事项 |
1 0 埃索美拉唑的制法 |
(8)新型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泰妥拉唑 |
2 莱米诺拉唑 |
3 盐酸瑞伐拉赞 |
4 结语 |
(9)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在比格犬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省略词及释义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供试材料 |
2. 试验设计 |
3.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1. Beagle犬血浆样品的处理 |
2. Beagle犬血浆中埃索美拉唑样品的测定 |
2.1 专属性试验 |
2.2 标准曲线和定量下限 |
2.3 方法的精密度与准确度 |
2.4 提取回收率 |
2.5 基质效应 |
2.6 稳定性试验 |
2.6.1 室温稳定性考察 |
2.6.2 血样处理后4℃放置稳定性考察 |
2.6.3 冻融稳定性考察 |
2.6.4 长期稳定性考察 |
2.7 方法学小结 |
3.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
3.1 受试药物 |
3.2 实验动物与随机化分组 |
3.3 试验方法 |
3.4 样品测定与质量控制 |
4. 试验结果 |
4.1 Beagle犬中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血药浓度的测定 |
4.2 数据处理 |
4.2.1 药动学参数计算方法 |
4.2.2 相对生物利用度的计算方法 |
4.2.3 生物等效性统计方法 |
4.3 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 |
4.4 生物等效性统计结果 |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主要试剂与试药 |
1.4 色谱条件 |
1.5 样品预处理方法 |
1.6 评价指标 |
1.6.1 方法专属性 |
1.6.2 线性范围 |
1.6.3 方法精密度和回收率 |
1.6.4 萃取回收率 |
1.6.5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
1.6.6 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分析 |
2 结果 |
2.1 方法专属性 |
2.2 线性范围 |
2.3 方法精密度和回收率 |
2.4 萃取回收率 |
2.5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
2.6 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分析 |
2.7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四、埃索美拉唑对健康志愿者抑制胃泌酸的药效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注射用艾普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D]. 古小阳.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9)
- [2]左旋泮托拉唑钠不同途径给药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D]. 李晓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3]埃索美拉唑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D]. 王洪艳. 青岛大学, 2017(01)
- [4]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的研究[D]. 石梦. 河北科技大学, 2017(02)
- [5]谈谈质子泵抑制剂与促动力药联合用药问题[J]. 李庆,雷招宝.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6(18)
- [6]埃索美拉唑回顾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张小康,马昌翰,白洁,张大军.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6(01)
- [7]世界畅销药埃索美拉唑的开发应用进展[J]. 刘浩. 黑龙江医药, 2015(04)
- [8]新型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 陈坚,蒋蔚茹. 上海医药, 2013(21)
- [9]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在比格犬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 张方. 武汉轻工大学, 2013(05)
- [10]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J]. 余勤,向瑾,郑莉,王颖,梁茂植,苗佳,南峰,沈奇,秦永平. 华西医学, 2012(07)
标签:埃索美拉唑论文; 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论文; 肠溶胶囊论文; 泮托拉唑钠论文; 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