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指挥车及其发展

现代通信指挥车及其发展

一、现代通讯指挥车及其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刘梦茹[1](2020)在《社会学视域下上海城市马拉松文化的发展与变迁》文中研究表明城市马拉松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势头正劲,城市马拉松文化也是迈向“健康中国”与体育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通知》,文件的颁发为马拉松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即挖掘体育文化内涵、促进以运动项目文化为核心的体育文化建设,提升中国体育文化软实力,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然而长久以来,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城市马拉松“热”现象的背后依然存在诸多负面效应,这一方面也表明马拉松文化“冷”。基于此,本研究以上海城市马拉松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等方法,以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为主要调查对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梳理上海城市马拉松运动的发展历程,揭示上海城市马拉松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及行为文化方面的具体呈现,对当前上海城市马拉松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出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文章主要以梳理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的具体呈现来分析上海城市马拉松文化。其中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场地设施与环境、符号标志;精神文化主要包括赛事口号、志愿者服务、赛事理念及媒体宣传;制度文化主要包括赛事规则与组织管理;行为文化主要包括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及行为环境。现在处于成熟稳定期的上海城市马拉松赛事呈井喷式发展,名额更是一票难求,但是其背后依然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并没有真正的把城市马拉松文化内涵发挥到淋漓尽致。笔者认为影响上海城市马拉松文化发展的因素有:1)赛事内容过度娱乐化致使马拉松文化发展空间萎缩;2)过度的功利性宣传阻碍着马拉松良好形象的树立;3)参赛规则意识淡薄掣肘着马拉松文化的有效传播;4)炫耀性行为认知腐蚀着马拉松文化健康形象的打造。因此,为深入促进上海城市马拉松文化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1)加强赛事软实力,进一步扩大上马赛事品牌影响力;2)坚持全面正确引导,进一步提升上马文化自信;3)完善监管实施办法,进一步优化上马赛事环境;4)建立多元传播体系,进一步丰富上马赛事传播渠道。

黄柯[2](2018)在《胶州市应急指挥平台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县级政府作为我国的基层政权组织,往往位于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最前沿。如果继续按照以往传统方式,仅依靠行政资源手段,通过简单人力和通讯方式来完成愈加高度复杂和变化的应急管理工作,显然无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工作难度的激增,迫切需要从应急管理的技术手段上进行创新。而从当前国内县级层面来看,应急指挥平台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应急管理技术和手段相对落后。胶州市作为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全国百强县(市)之一,研究实施好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对于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降低行政管理成本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通过运用项目质量管理理论,结合胶州市应急指挥平台项目建设实际,以PDCA质量循环为具体研究方法,详细分析应急指挥平台施工质量控制的四大环节:即策划环节(P环节)、执行环节(D环节)、检查环节(C环节)、处理环节(A环节),认真研究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的人员、材料、机械、方法、环境等因素,并提出科学有效的质量计划和控制流程,以期获得最佳项目质量管理目标,为后期不断实现自我完善打下坚实基础,并积极为相关需求者提供借鉴参考。

张亮[3](2018)在《物联网技术下公安机关指挥体系扁平化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法治进程不断加快,社会持续稳定和谐。但受西方意识形态冲击、我国社会转型、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类违法犯罪案件发案率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部分地区多发群体性事件、暴力恐怖事件、个人极端事件,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这就对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水平和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但公安机关传统指挥模式和指挥调度体系一直存在指挥层次多、科技支撑弱、指挥调度效果差等问题,难以满足越来越复杂的治安形势和越来越迫切的群众期待,亟待学术界协助公安机关研究探索并实践新的警务指挥调度体系。同时,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警用科技逐渐向以个性化定制、大数据分析、智能化应用方向发展。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科技,对公安业务工作实施智能化分析、研判,整合应用,压缩指挥层级,打通警种壁垒,统一指挥,合成作战,进而搭建指挥体系的扁平化,这是公安工作的新方向。目前,扁平化指挥模式运用于警务工作中已取得一些成果。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在推进警务改革过程中,针对指挥体系扁平化的构建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部分发达地区已初步建立起以指挥中心为龙头,以情报信息为支撑,刑侦、治安、巡警、交警、派出所等多警种联动,快速反应的扁平化勤务指挥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其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无法完全满足新时期公安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需要,亟待公安机关从体制机制、指挥流程、科技支撑等方面重点改革突破。笔者希望通过总结梳理公安机关指挥体系的现状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各类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挖掘物联网技术与公安机关指挥体系扁平化建设的结合点,进而探索物联网技术下公安机关指挥体系扁平化的构建路径。以期为公安机关压缩指挥层级,进一步优化警务资源配置、完善警务运作机制,构建公安机关指挥体系的扁平化,提升警务效能提供有益借鉴。

田晓冲[4](2017)在《工程机械检修车设计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工程机械制造商对售后服务市场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度。基于设备工作特点,工程机械的工作地点多为交通不便的野外施工工地和矿山工地。当机器发生故障时,企业对用户问题的反应速度及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品牌建设,是企业维持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拥有机动性能强、专业化程度高、维修功能全的售后服务维修车,不仅可以提升制造商的服务反应能力,提高检修效率,降低维修服务成本,更可帮助用户降低由于机器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能够极大地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是机械制造企业综合技术实力的体现。本文以工程机械检修车为研究对象,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1)介绍了本课题的来源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工程机械发展情况:工程机械市场保有量较高,而对应的售后维修保障发展相对滞后。提出了设计一种工程机械专用检修车的构想。阐述了国内外方舱结构的发展情况,并对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在方舱领域做出的贡献进行了重点介绍。(2)分析了工程机械常见的故障问题,提出了检修车所应具备的检修功能;对作为载体的整车技术性能提出了一定要求。(3)考虑到野外工作条件下电力供应问题及检修工作需要,完成了电焊机、空气压缩机、舱内空调、发电机等附属设备的选型工作。以重心设计应尽量降低或是靠近中轴线为设计原则,对方舱前、中、后三部分区域进行功能布局设计;确定了检修车采用复合大板结构的设计方案并对方舱进行了结构设计,且利用CAD软件对整车结构进行了三维建模。结合检修车的工作环境特点,对方舱结构进行了抗冲振设计,并分析了橡胶隔振器、金属橡胶隔振器、橡胶垫等隔振器的优势,最终确定了选择橡胶隔振器作为该车的减振、隔振元件的解决方案。(4)通过利用CAD软件对检修车主要部件的三维布局模型,确定整车各部件的质心分布,经质心分布计算、前/后桥载荷分布计算、坡道行驶稳定性计算和风载模拟计算,得出了改装后各对应项参数均满足设计要求的结论。利用ANSYS软件对方舱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应力应变分析,得出了方舱前12阶的固有频率和应力应变云图,从软件分析方面确定了设计的可行性。(5)根据设计图纸,完成了工程机械检修车样机的制作。并依据相关试验标准,该检修车样机通过了国家权威汽车产品鉴定机构的鉴定试验。

石彬彬[5](2017)在《民用运输机场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例》文中认为2016年,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962.51亿吨公里,其中旅客吞吐量4.8796亿人次,货邮吞吐量668万吨。民用运输机场总数达到218个(除3个通勤机场),87.2%的地级市在100公里范围内都有民用运输机场。随着综合交通体系的日益完善,民用运输机场出现向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大趋势,民用运输机场与社会各方面各层次的联系日趋紧密和复杂,在传统“空难”等民用航空公共危机事件之外,“旅客或人员冲击机场”、“电话诈弹”、“不明升空物干扰”等新危机事件也不断发生,有的甚至造成上百个航班延误,几万人滞留机场,大型航空枢纽被迫关闭数小时,给民航运输系统安全、高效、有序运行带来极大挑战。本文系统研究了民用运输机场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当前管理体系。从生产安全、防灾安全、空防安全三个方面对当前民用运输机场公共危机事件进行补充完善。针对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公共危机管理预案、人员设施设备、危机应对处置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按照危机管理生命周期理论,从减除、准备、应对、重建四个阶段,分析其在机场与周边环境、危机预警、应急指挥体系、应急培训和演练、危机应对、机场恢复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合理规划机场周边土地开发,丰富民用运输机场公共危机管理内涵,构建新型预警指标等建议,旨在提升民用运输机场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张宏哲[6](2016)在《防控突发性传染病医疗建筑网络的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正处在飞速的城市化进程当中,医疗建筑体系也进入了健全和成熟的关键性阶段,数量巨大的医疗建筑正在规划、立项、审批、建设进程中。如何规划、如何建设才能够在突发性传染病疫情爆发时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的医疗服务,这需要对防控突发性传染病的医疗建筑网络现阶段的情况有较为透彻的认识,并且构建起与之对应的评定系统。文章以应对传染病的医疗建筑网络为研究对象,构建防控突发性传染病的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模型,为传染病医疗建筑网络的现状评测提供适用的实践方法,为传染病医疗建筑网络的规划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文章首先架构评价模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然后选取模型的评价指标,并构造模型运算系统,最后应用模型评测典型城市。防控突发性传染病的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模型运用危机管理理论,研究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救治和恢复的全过程中医疗建筑网络的防控职能,结合传染病预防学理论,研究突发性传染病病原传播的全过程中医疗建筑网络的阻断机制,作为模糊综合评价指标选取和权重设置的理论依据;模型选择适应医疗建筑网络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评测工具,以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运算原理、层级结构和分析方法构造医疗建筑网络的评价模型。防治公共疫情的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模型的构建从整个防控过程的基本概念出发,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各个阶段的特点,构建一个防控突发性传染病的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指标体系。除此之外,还要依照对几个代表性城市现存疫情医疗建筑系统和相关法律的整合以及梳理,统计灾前预防、灾中救治、灾后恢复全过程的建筑功能指标,形成科学、适用、完整的评价指标模型。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PSS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功能,从统计指标的数据处理过程入手,根据典型城市的实测结果,定量各评价指标数值;根据危机管理理论和传染病传播机理,定量各评价指标权重。运用防控突发性传染病的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模型,实际评测三座中国典型城市的医疗建筑网络对突发性传染病的防控能力,模拟城市在突发性传染病爆发时医疗建筑体系的反应过程,得出城市应对突发性传染病的优势和劣势,阐明模型的实测方法和应用范围,提出现有医疗建筑网络整合策略。防控突发性传染病的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模型将危机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引入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领域,并结合传染病防控理论、评价学方法等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尝试,形成建筑学领域内新的学科理论生长点;将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方法引入到医疗建筑评价中,将医疗建筑中的各要素用评价指标和权重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新型的评价模型,并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使用防治公共疫情医疗建筑网络评定手段,评测现有医疗建筑网络,得出评测结论。实现理论和方法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形成医疗建筑理论研究与社会实际的直接连接的评价方法。

黄铭[7](2016)在《铁岭专用车产业发展战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内物流运输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也在迅猛增长,为专用车市场带来了巨大机会。根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专用车的需求将上升到400万辆。专用车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专用车行业的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逐渐提高。因此,为了稳住我国专用车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我国相继发布专用车产业实施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在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等方面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全国各地专用车在产业调整的发展过程中也仍有很大差距。本文以铁岭专用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为例,对专用车产业发展相关理论进行了认真研究,发现专用车基地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如产业丰厚度不够、龙头企业引导差、核心竞争力不强、偏离发展等战略问题。通过国内外专用车产业发展战略的比较分析,结合铁岭专用车产业发展现状,找出原有战略效果不彰产生的原因,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外部环境给铁岭专用车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威胁以及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提出铁岭专用车战略优化方案,确定专用车产业集群的发展远景和长期目标,并进行可行性论证。最后,从发挥政府在专用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作用、创新专用车产业发展长效动力、创新软环境建设等方面对发展战略的实施提出建设性意见,以确保专用车产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郭良友[8](2015)在《吉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运行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频率也不断上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构成威胁。加强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提高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运行水平,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危机判定、命令部署和现场援救;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映灵敏、运转高效的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十分迫切。本研究是以吉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运行现状为例,通过向吉林省卫生应急指挥系统使用单位、使用人员发放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吉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运行现状进行分析,查找不足,优化吉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功能。为开展有效、快速指挥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发挥作用。方法:走访吉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服务中心、吉林省卫生计生委应急办等相关单位;向使用吉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的78家单位发放《吉林省卫生应急基本情况调查表》;向吉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信息系统不同层面的操作人员,发放110份《吉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需求分析调查问卷》;收集国内外及与吉林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规模相当省份的资料与数据。结果:(1)吉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信息系统总体建设,已基本完成并投入运行使用,主要功能发挥了作用。(2)吉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运行基本情况:使用系统的大部分单位没有单独成立应急部门,占比不足50%,高学历人员少,占比不足5%。;16家单位下发文件成立专门卫生应急队,51家单位配备有后勤保障支持人员,共237人。应急预案及技术方案,共有预案727个;32家单位不具备物资仓库,39家单位配有办公车辆,共配备了83辆车,15个单位没有制定应急物资管理制度,没有发放应急服装。(3)吉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运行功能需求调查显示:对预警功能需求的总认可度为91.57%,功能需求的总认可度为90.64%,整体认可度高达90.43%。(4)吉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功能运行显示:应急指挥功能、信息展示功能、视频会议功能、通讯功能、监测预警功能均已开始运行。系统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网络带宽不足,应急指挥调度存在隐患;监测预警存在盲区,没有形成联防联控机制;数据中心融合资源有限,调度指挥支撑不足。(5)云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信息系统结构功能调查表明:系统由监测预警、决策处置、指挥调度和系统管理组成,运行常态平稳。结论:(1)吉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已基本完成,指挥系统有移动指挥、现场会商指挥通信、专家视频会议、应急信息处理与决策功能。实现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危机判定、命令部署和现场援救;基本上能满足有效应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求。(2)吉林省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实现了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系统等相关系统的互联互通,但还未实现与卫生监督、院前急救、院内救治、血液管理等机构间信息系统的连接,还要加强这些机构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3)吉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专网传输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还要扩大省级及市州级的应急专网带宽,扩宽应急专网接入点,系统电脑终端有较大改进空间,监测等相关功能还需要进步优化,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调度畅通。并实现与120系统的有效对接。

王志宏[9](2015)在《一类伺服系统驱动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未来现代化高技术战争对武器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承担远程压制任务的多管火箭炮,射程越来越远,精度越来越高,连续发射时惯量和负载力矩变化非常大;承担对空防御的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所抗击的机动目标速度越来越快、机动性越来越强,对防空武器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跟踪精度要求大大提高。作为武器装备重要组成部分的伺服系统向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伺服系统的快速性、稳态精度、鲁棒性等决定了整个武器系统的性能,伺服系统的设计和控制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满足新型武器装备研制的需求,本文研究了一类地面发射武器装备伺服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设计并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一体化电机驱动控制器,基于特征建模的思想和离散滑模控制方法完成了伺服系统建模和控制器设计,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内容如下:针对新型武器装备伺服系统的需求,为解决传统地炮、高炮伺服系统电机驱动器和位置控制器结构分离,标准化和通用性差,维修和保障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数字化、网络化永磁同步电机驱动与控制一体化伺服系统设计方案,通过现场总线将一体化电机驱动控制器、负载检测模块和上位机相连,构成网络化伺服系统,系统结构进一步简化,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以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和智能功率模块为核心设计了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样机能满足系统的要求,为高性能的控制算法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针对远程多管火箭炮伺服系统调炮发射时惯量和负载力矩大范围变化的特点,建立了存在惯量大范围变化、结构柔性、摩擦非线性因素的伺服系统数学模型,基于特征建模的思想,对摩擦非线性进行光滑化处理后建立了伺服系统的特征模型,验证了特征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模型的离散滑模自适应控制器设计方法,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很好地适应伺服系统惯量和负载力矩大范围变化的情况。针对弹炮结合防空武器伺服系统快速高精度跟踪机动目标的需求,建立了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对齿隙、摩擦非线性进行光滑化处理后建立了伺服系统的特征模型,验证了特征模型的有效性。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在线辨识模型参数,得到系统的离散特征模型。设计了一种离散观测器预测伺服系统下一时刻的跟踪指令信号,证明了离散观测器的收敛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模型的二阶离散滑模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满足伺服系统快速跟踪机动目标的要求。在研制的网络化武器伺服系统实验平台上,模拟武器伺服系统中存在的齿隙、摩擦和变负载惯量等因素,进行了多组实验来验证系统设计和位置控制算法的有效性。模拟远程多管火箭炮伺服系统调炮发射时惯量和负载力矩大范围变化的情况,分别进行了不同惯量的位置阶跃响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特征模型的离散滑模自适应控制器能适应二十倍以内的惯量变化,且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变化很小。模拟弹炮结合防空武器伺服系统快速跟踪机动目标的情况,分别进行了不同惯量比的位置阶跃、斜坡和正弦响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特征模型的二阶离散滑模自适应控制器能适应系统惯量和外界扰动力矩的变化,高精度地跟踪变化的目标,比PID控制具有更好的跟踪性能。

杜嘉林[10](2014)在《基于林火时间序列的灾变研究》文中认为森林火灾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控制因子,是森林生态系统突变的主要因素,是生态系统的区域变化要素。林火灾变是指林火变化异常和对生态系统及人类社会产生影响的变化。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在我国频繁的森林火灾已对国民经济发展形成沉重压力和威胁,因此防御森林火灾的发生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尽管森林火灾发生机制极为复杂,使得人们难以预料和应付它的到来,但通过预测指标分析,实现适时预报,进而做出合理的决策已是有效防御和减轻森林火灾危害的有效途径。本论文以区域森林火灾发生发展状况与时间序列相关关系的研究,在对林火时间序列与森林生态的危害特点规律、森林资源空间结构的影响、森林虫害发生机制和林火应用技术现状分析基础上,提出森林火灾的面积、死亡率、空间结构、更新及虫害发生与林火燃烧的时间段密切相关的观点,进而对森林火灾的变异与时间序列相关关系进行研究。以黑龙江省林区林火发生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林火发生时间尺度、林火强度、过火森林生态系统状况的调查、试验,并与其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林火时间序列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的关键生态因子,为森林恢复、森林防火及林火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内容1林火时间序列的灾害面积变化以黑龙江省近十年森林火灾过火面积为基础,通过日均数据挖掘处理,通过林火时间序列分析面积变化,对比其林火灾变时段和危害程度。灾害面积日均变化分析,其灾变控制的探讨;生理性伤亡的趋势分析,控制伤亡率的探讨;森林结构变化幅度阀值,预防控制工程建设;虫害发生程度,预防的方法探讨;植被更新程度,辅助机制的探讨。根据林火时间序列的灾变原理,日均火灾面积发生接近突变临界值估计,对灾变时间进行预测,达到灾变趋势控制的目的。2林火时间序列的烧伤烧死状况在过火区域按时间序列设置样地,样地大小为100m×100m,小样地平行设置20块。通过调查灌木致伤、致死率,树木致伤、致死率等,比较林火烈度灾变阀值与林火发生时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在相同林火强度下,时间点不同伤亡不同,因此有效利用林火的生态特性,提高林火管理水平和防控能力,降低低强度林火对林木的伤亡率,对生态防火具有现实意义。3林火时间序列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在过火区域按时间序列设置样地,样地大小为100m×100m,小样地平行设置20块。通过调查土壤理化性质破坏程度,具体分析林火时间序列对森林演替趋势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低强度林火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有限,仅限于土壤表层,3a后基本上恢复。因此,如何应用林火特性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有计划的实施低强度林火对森林具有一定的积极保护作用。4林火时间序列的虫害相关性在过火区域按时间序列设置样地,样地大小为100m×100m,小样地平行设置20块。通过样地内每木统计有虫株率,另外随机抽取5株作为标准木,调查害虫种类,分布、虫口密度等。昆虫的种群数量常用单位空间(面积、体积、植株等)上昆虫的平均密度(如头/m或头/株等)及相对密度(即在取样单位的总数中,出现该种昆虫的取样单位的百分比,如有虫株率等)来表示。不同时间的林火对森林植物的影响不同,需要借鉴植物生理的差异,在适当时间段用火切断虫害的生物链,可以显着提高控制效率。国内外研究表明,计划火烧有助于防止虫害的发生。我们仅对火烧与虫害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还只是对现有情况进行定量的观测试验,对现象进行检验性研究,缺少系统性和连续性,并对导致此现象的机理缺少深入研究,因此有必要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进行林火机理研究。5林火时间序列的更新变化影响在过火区域按时间序列设置样地,样地大小为100m×100m,小样地平行设置20块。通过对地表可燃物燃烧状况,具体分析林火时间序列对促进更新的作用程度。兴安落叶松火烧迹地天然更新,在低强度林火迹地的条件下,天然更新的兴安落叶松呈均匀分布,单位面积株数高于未烧地,特别在表士裸露、无杂草灌木、土壤湿润的地方,更新频度增加。适当采用计划用火促进天然更新,既节省了一定的造林费用,又诱导了混交林的形成,相对增加了林分稳定性,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本文以林火时间序列为切入点,探讨了林火对森林火灾面积的影响、林火对森林结构的影响、林火对虫害的影响。考虑到森林火灾发生的环境复杂、环境变化快、影响因素多且具有不确定性等特点,为实现林火时间序列的灾变分析方法,在对林火的灾变点分析基础上,提出构建动态适应性变数防火指标体系框架思想,探讨了指标体系的生成和动态评价的途径,是以适应不同防火时段、林火管理需求。

二、现代通讯指挥车及其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通讯指挥车及其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学视域下上海城市马拉松文化的发展与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兼容并包的体育文化——时代中国的选择
        1.1.2 积极向上的马拉松赛事——城市发展的载体
        1.1.3 良莠不齐的马拉松文化——马拉松运动发展的掣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城市文化的研究
        1.3.2 关于体育文化的研究
        1.3.3 关于马拉松运动研究
        1.3.4 关于马拉松文化的研究
        1.3.5 综述小结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重难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实地观察法
3.结果与分析
    3.1 文化缘起:上海城市马拉松运动的发展历程
        3.1.1 初生萌芽期(1949年之前):呈现无序化、阶段性发展态势
        3.1.2 复苏成长期(1949-1996年):初具规范化、行政化发展格局
        3.1.3 快速崛起期(1996-2010年):展露大众化、娱乐化发展样态
        3.1.4 成熟稳定期(2010年至今):步入专业化、品牌化发展轨道
    3.2 全景呈现:上海城市马拉松文化的现状分析
        3.2.1 城市马拉松文化的概念及内涵
        3.2.2 物质文化
        3.2.3 精神文化
        3.2.4 制度文化
        3.2.5 行为文化
    3.3 问题探索:影响上海城市马拉松文化发展的因素分析
        3.3.1 赛事内容过度娱乐化致使马拉松文化发展空间萎缩
        3.3.2 过度的功利性宣传阻碍着马拉松良好形象的树立
        3.3.3 参赛规则意识淡薄掣肘着马拉松文化的有效传播
        3.3.4 炫耀性行为认知腐蚀着马拉松文化健康形象的打造
    3.4 解决之策:上海城市马拉松文化发展的对策
        3.4.1 加强赛事软实力,进一步扩大上马赛事品牌影响力
        3.4.2 坚持全面正确引导,进一步提升上马文化自信
        3.4.3 完善监管实施办法,进一步优化上马赛事环境
        3.4.4 建立多元传播体系,进一步丰富上马赛事传播渠道
4.结论
5.致谢
6.参考文献
7.附件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8.在校期间发表文章

(2)胶州市应急指挥平台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基础
    2.1 应急指挥平台的功能和效益分析
        2.1.1 主要功能分析
        2.1.2 经济和社会效益
    2.2 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情况
        2.2.1 国外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情况
        2.2.2 国内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情况
    2.3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流程分析
        2.3.1 项目质量管理的特征
        2.3.2 项目质量管理的原则
        2.3.3 项目质量管理的流程
第三章 胶州市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3.1 胶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简介
    3.2 胶州市应急管理工作现状
        3.2.1 应急管理指挥体系
        3.2.2 应急值守
        3.2.3 预案修编演练
        3.2.4 应急队伍和物资建设
        3.2.5 预测预警
        3.2.6 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基础
    3.3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3.4 胶州市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方案
        3.4.1 建设原则和总体目标
        3.4.2 建设任务与主要功能
        3.4.3 总体设计
        3.4.4 应急指挥场所建设要求
        3.4.5 系统配置及软硬件选型
        3.4.6 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要求
    3.5 应急指挥平台项目建设质量的影响因素
        3.5.1 人员因素
        3.5.2 材料因素
        3.5.3 机械因素
        3.5.4 方法因素
        3.5.5 环境因素
        3.5.6 其他因素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胶州市应急指挥平台项目质量控制分析
    4.1 质量管理基本要求
    4.2 质量计划编制
    4.3 质量保证措施
    4.4 质量控制措施
        4.4.1 需求阶段质量控制
        4.4.2 设计阶段质量控制
        4.4.3 开发实施阶段质量控制
        4.4.4 测试阶段质量控制
        4.4.5 系统集成质量控制
        4.4.6 试运行质量控制
    4.5 质量控制方法的应用
        4.5.1 鱼骨图
        4.5.2 质量控制图
    4.6 质量控制的具体内容
        4.6.1 人员控制
        4.6.2 材料与设备控制
        4.6.3 机械控制
        4.6.4 方法控制
        4.6.5 环境控制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胶州市应急指挥平台质量评价验收和审计
    5.1 评价验收
        5.1.1 评价验收的依据
        5.1.2 评价验收的内容和具体要求
        5.1.3 项目预验收
        5.1.4 项目整体验收
    5.2 项目质量审计
        5.2.1 审计依据
        5.2.2 审计内容
        5.2.3 审计方法
    5.3 存在问题和基本对策
        5.3.1 项目验收和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3.2 基本对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物联网技术下公安机关指挥体系扁平化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重点与难点
2 相关概念与基本问题
    2.1 扁平化组织的内涵与外延
        2.1.1 扁平化组织的含义
        2.1.2 扁平化组织的特征
    2.2 公安机关指挥体系及其构成
        2.2.1 公安机关指挥体系的含义
        2.2.2 公安机关指挥体系的构成
    2.3 物联网的兴起
        2.3.1 物联网的概念
        2.3.2 物联网的发展
3 当前公安机关指挥体系的发展状况——以M市为例
    3.1 当前公安机关指挥体系的现状
    3.2 当前公安机关指挥体系存在的问题
        3.2.1 指挥层级多指挥效果滞后
        3.2.2 指挥体制机制不健全无法发挥整体合力
        3.2.3 情报信息缺乏整合指挥精准性不强
        3.2.4 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3.2.5 专业化建设欠缺指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3.3 当前公安机关指挥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公安机关部门设置不合理
        3.3.2 警务理念较为落后
        3.3.3 社会外部环境影响
4 物联网技术与公安机关指挥体系的扁平化
    4.1 物联网技术下公安机关指挥体系扁平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1.1 物联网技术下公安机关指挥体系扁平化建设的重要价值
        4.1.2 物联网技术下公安机关指挥体系扁平化建设的现实基础
    4.2 物联网技术与公安机关指挥体系扁平化的结合点
        4.2.1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在公安机关指挥体系扁平化中的运用
        4.2.2 物联网电子标签技术在公安机关指挥体系扁平化中的运用
        4.2.3 其他相关技术在公安机关指挥体系扁平化中的运用
5 物联网技术下公安机关指挥体系扁平化的构建路径
    5.1 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力度
    5.2 搭建支撑公安机关指挥体系扁平化的平台
    5.3 压缩层级构建扁平化指挥结构
    5.4 完善指挥体系扁平化的体制机制
    5.5 提升指挥体系人员素质和能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4)工程机械检修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车载方舱国内外发展情况
        1.3.1 车载方舱国外发展情况
        1.3.2 车载方舱国内发展情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2 工程机械检修车总体方案设计
    2.1 功能定位
        2.1.1 发动机检测维修
        2.1.2 液压系统检测维修
        2.1.3 结构件焊接修复与涂装
        2.1.4 电气系统检测和维修
        2.1.5 定期专业化保养
    2.2 整车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2.2.1 车辆性能
        2.2.2 检修车功能指标
        2.2.3 检修车环境适应性
    2.3 本章小结
3 工程机械检修车改装部分设计及选型
    3.1 电焊机选型设计
    3.2 空气压缩机及辅助件选型设计
    3.3 空调选型设计
    3.4 发电机选型设计
    3.5 整车结构设计
        3.5.1 内部布局设计
        3.5.2 方舱结构设计
        3.5.3 抗冲振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工程机械检修车整车设计计算验证
    4.1 整车质心位置、轴荷分配计算
    4.2 坡道行驶稳定性计算
    4.3 风载模拟计算
    4.4 方舱动力学仿真分析
        4.4.1 有限元分析法简介
        4.4.2 有限元软件的选择
        4.4.3 方舱有限元模型建立
        4.4.4 方舱模态分析
        4.4.5 方舱应力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工程机械检修车样车制作及鉴定试验
    5.1 试验样车
    5.2 试验依据
    5.3 试验项目
    5.4 试验结果
        5.4.1 试验数据
        5.4.2 试验结论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民用运输机场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理论工具
    (五)创新点
一、民用运输机场公共危机管理内涵
    (一)公共危机管理与应急管理
    (二)民用运输机场公共危机事件类型
    (三)民用运输机场公共危机管理定义
二、民用运输机场公共危机管理现状
    (一)民用运输机场公共危机管理总体情况
    (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公共危机管理现状
三、民用运输机场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民用运输机场与周边开发矛盾日益加剧
    (二)民用运输机场公共危机管理内涵不明晰
    (三)大面积航班延误预警能力不足
    (四)民用运输机场公共危机应对指挥体系不明确
    (五)民用运输机场应急培训和演练形式化
    (六)民用运输机场公共危机应对能力不足
    (七)民用运输机场恢复开放能力不同步
四、民用运输机场公共危机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航空都市规划及执行不到位
    (二)民用运输机场公共危机管理规章体系不完善
    (三)民用运输机场公共危机预警指标不合理
    (四)民用运输机场行政管理体制条块分割
    (五)民用运输机场应急培训演练存在主客观限制
    (六)民用运输机场公共危机应对缺乏财力支持
五、民用运输机场公共危机管理建议
    (一)合理规划机场周边土地开发
    (二)修订公共危机管理规章体系
    (三)构建新型大面积航班延误预警指标
    (四)明确公共危机应对指挥体系
    (五)建立实战化实训实练基地
    (六)建立公共危机应对专项储备金
    (七)建立残损航空器搬移区域调用机制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6)防控突发性传染病医疗建筑网络的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关于危机管理学研究的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传染病防控的理论和法规研究
        1.2.3 国内外关于医疗建筑网络危机评价理论
        1.2.4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框架
第2章 医疗建筑网络防控评价体系建构基础
    2.1 医疗建筑网络评价理论基础
        2.1.1 危机管理理论基础
        2.1.2 传染病防控理论基础
        2.1.3 全过程防控理论基础
    2.2 医疗建筑网络评价原则
        2.2.1 全过程评价原则
        2.2.2 全局性评价原则
        2.2.3 准确性评价原则
    2.3 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模糊算法
        2.3.1 模糊综合评价运算原理
        2.3.2 模糊综合评价矩阵结构
        2.3.3 模糊综合评价层级算子
        2.3.4 医疗建筑网络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医疗建筑网络防控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3.1 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指标总体设计
        3.1.1 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指标设置基础
        3.1.2 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3.1.3 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指标设定标准
    3.2 医疗建筑网络防控评价指标设定
        3.2.1 医疗建筑网络预防评价指标
        3.2.2 医疗建筑网络救治评价指标
        3.2.3 医疗建筑网络恢复评价指标
        3.2.4 医疗建筑网络防控评价指标体系总表
    3.3 典型城市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指标数据采集
        3.3.1 广州市评价指标数据采集
        3.3.2 哈尔滨市评价指标数据采集
        3.3.3 苏州市评价指标数据采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医疗建筑网络防控评价运算模型
    4.1 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模型运算原理
        4.1.1 运算方法
        4.1.2 运算步骤
        4.1.3 质量控制
    4.2 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模型矩阵
        4.2.1 因子定量
        4.2.2 权重计算
        4.2.3 矩阵数据
    4.3 医疗建筑网络评价计算分析
        4.3.1 模型运算
        4.3.2 数据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医疗建筑网络防控评价实测应用
    5.1 城市医疗建筑网络评价实测分析
        5.1.1 广州市评价模型实测分析
        5.1.2 哈尔滨市评价模型实测分析
        5.1.3 苏州市评价模型实测分析
    5.2 城市之间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数据分析
        5.2.1 三城市评价数据汇总
        5.2.2 三城市评价分值比较
    5.3 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模型检验
        5.3.1 评价模型结果验证
        5.3.2 评价模型适应性分析
    5.4 医疗建筑网络整合策略及发展方向
        5.4.1 医疗建筑网络整合系统
        5.4.2 医疗建筑网络系统整合策略
        5.4.3 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模型应用方向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铁岭专用车产业发展战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铁岭专用车产业发展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专用车产业内涵及属性
        1.2.2 产业集群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铁岭专用车产业现有发展战略分析
    2.1 铁岭专用车产业概况
        2.1.1 铁岭专用车产业发展背景
        2.1.2 铁岭专用车产业发展现状
        2.1.3 专用车研发中心建设情况
    2.2 铁岭专用车产业原有发展战略出现的问题
        2.2.1 专用车产业的丰厚度有待提升
        2.2.2 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有限
        2.2.3 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整体不高
        2.2.4 政策不稳定对行业影响较大
    2.3 原有战略不彰的原因分析
        2.3.1 国内专用车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2.3.2 专用车产业集群竞争持续升温
        2.3.3 研发能力薄弱且核心技术欠缺
        2.3.4 产业政策调整加快汽车工业转型
3 铁岭专用车产业战略的优化
    3.1 国内外专用车产业发展战略的经验
        3.1.1 国外专用车产业发展战略的经验
        3.1.2 国内专用车产业发展战略的经验
    3.2 铁岭专用车产业集群SWOT分析
        3.2.1 优势
        3.2.2 劣势
        3.2.3 机遇
        3.2.4 威胁
    3.3 铁岭专用车产业发展战略优化方案设计及可行性分析
        3.3.1 战略优化方案设计
        3.3.2 可行性分析论证
4 铁岭专用车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保障
    4.1 发挥政府在专用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作用
        4.1.1 优化地方政府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
        4.1.2 加大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
    4.2 建立专用车产业发展长效动力机制
        4.2.1 提升专业车产业丰厚度
        4.2.2 坚持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4.3 创新软环境建设
        4.3.1 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
        4.3.2 建立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
    4.4 突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4.4.1 落实拔尖人才奖励政策
        4.4.2 建立人力资源支撑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吉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运行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相关概念
        1.4.1 卫生应急
        1.4.2 应急预案
        1.4.3 突发事件
        1.4.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2.1 调查阶段
        2.2.2 研究阶段
        2.2.3 建议阶段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调研与归纳法
        2.3.2 访谈调研法
        2.3.3 方案设计法
        2.3.4 问卷调研与分析法
    2.4 统计分析
    2.5 质量控制
第3章 调查结果
    3.1 吉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情况
        3.1.1 吉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3.1.2 吉林省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基础配套情况
        3.1.3 吉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结构功能情况
    3.2 吉林省卫生应急机构基本情况
    3.3 吉林省卫生应急队伍基本情况
    3.4 吉林省卫生应急有关设备储备基本情况
    3.5 吉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信息数据情况
    3.6 吉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需求调查
    3.7 吉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功能运行情况调查
    3.8 吉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信息系统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3.9 云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功能情况调查
第4章 讨论
    4.1 吉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情况分析
        4.1.1 吉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评价
        4.1.2 与国家互联互通相关情况分析
        4.1.3 系统访问方式比较分析
    4.2 吉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内部运行现状分析
        4.2.1 卫生应急机构现况分析
        4.2.2 卫生应急队伍现况分析
        4.2.3 卫生应急设备储备现况分析
        4.2.4 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功能优化分析
    4.3 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主要功能运行现状分析
        4.3.1 监测管理功能运行情况分析
        4.3.2 决策处置功能运行分析
        4.3.3 应急指挥功能运行分析
        4.3.4 信息展示功能分析
    4.4 视频会议系统运行现状分析
    4.5 吉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存在问题的分析
第5章 建议与展望
    5.1 完善政策法规,健全管理体制
    5.2 完善信息沟通,加强培训演练
    5.3 建设专用网络,拓展系统功能
    5.4 开展评估考核,完善功能需求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9)一类伺服系统驱动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武器装备伺服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一体化驱动控制器的研究现状
        1.2.3 伺服系统建模与特征建模的研究现状
        1.2.4 伺服系统控制器设计的研究现状
    1.3 新型武器伺服系统驱动和控制及工程实现的问题和挑战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2 一体化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器设计
    2.1 引言
    2.2 一体化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器硬件设计
        2.2.1 硬件电路总体组成结构
        2.2.2 DSP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2.2.3 功率变换电路设计
        2.2.4 电机定子电流测量电路设计
        2.2.5 电机转子位置测量电路设计
        2.2.6 保护电路设计
        2.2.7 CAN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2.3 一体化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器软件设计
        2.3.1 软件总体架构设计
        2.3.2 主程序设计
        2.3.3 初始化模块设计
        2.3.4 定时中断模块设计
        2.3.5 SVPWM模块设计
        2.3.6 CAN通信模块设计
    2.4 一体化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器设计结果
    2.5 本章小结
3 一体化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器电流环和速度环设计与实现
    3.1 引言
    3.2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原理及数学模型
        3.2.1 永磁同步电机
        3.2.2 永磁同步电机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3.2.3 坐标变换理论简介
        3.2.4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3.3 电流环设计
    3.4 速度环设计
        3.4.1 高精度测速算法设计
        3.4.2 速度控制器设计
    3.5 系统实验及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远程多管火箭炮系统特征建模与离散滑模自适应位置控制器设计
    4.1 引言
    4.2 系统特征建模
        4.2.1 系统描述和动力学建模
        4.2.2 特征建模
        4.2.3 系统特征模型验证
    4.3 滑模控制器设计
        4.3.1 控制器设计与稳定性分析
        4.3.2 系统仿真
    4.4 本章小结
5 防空武器系统基于特征模型的二阶离散滑模自适应位置控制器设计
    5.1 引言
    5.2 系统描述和动力学建模
    5.3 系统特征建模和模型验证
    5.4 指令观测器设计与收敛性分析
    5.5 控制器设计与稳定性分析
    5.6 系统仿真
        5.6.1 阶跃响应仿真
        5.6.2 斜坡响应仿真
        5.6.3 正弦响应仿真
    5.7 本章小结
6 武器伺服系统实验平台的搭建和位置控制实验研究
    6.1 武器伺服系统实验平台的搭建
        6.1.1 实验台架总体结构
        6.1.2 位置检测模块
        6.1.3 驱动和控制模块
        6.1.4 上位机模块
    6.2 武器伺服系统位置控制软件实现
        6.2.1 位置控制软件总体设计
        6.2.2 位置检测软件设计
        6.2.3 特征模型参数辨识软件
        6.2.4 位置控制器
        6.2.5 网络通信程序
    6.3 远程火箭系统大惯量比快速调炮伺服系统模拟实验
        6.3.1 负载惯量与电机惯量比为4:1情况下位置跟踪实验
        6.3.2 负载惯量与电机惯量比为12:1情况下位置跟踪实验
        6.3.3 负载惯量与电机惯量比为20:1情况下位置跟踪实验
        6.3.4 实验结果分析
    6.4 防空武器系统快速跟踪伺服系统模拟实验
        6.4.1 阶跃位置跟踪实验
        6.4.2 斜坡位置跟踪实验
        6.4.3 正弦位置跟踪实验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工作
    7.2 本文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基于林火时间序列的灾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森林火灾及研究现状
        1.1.1 国外森林火灾的研究现状
        1.1.2 国内森林火灾的研究现状
        1.1.3 世界森林防火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1.1.4 森林火灾的主要类型及防御必要性
    1.2 研究内容
        1.2.1 研究内容与目标
        1.2.2 关键技术与难点
        1.2.3 方法与技术路线
        1.2.4 技术路线
    1.3 研究区选择
        1.3.1 地区概况
        1.3.2 起火原因
        1.3.3 空间分布
        1.3.4 年际变化
    1.4 本章小结
2 林火时间序列
    2.1 时间序列分析法
        2.1.1 基本概念
        2.1.2 平滑法
        2.1.3 单指数平滑法
        2.1.4 线性指数平滑法
    2.2 林火时间
        2.2.1 林火初期
        2.2.2 林火中期
        2.2.3 林火末期
    2.3 林火突变及其研究进展
        2.3.1 林火突变的理论基础及现象
        2.3.2 林火突变的定义及检测
    2.4 本章小结
3 林火时间序列火灾面积的分析
    3.1 研究方法
        3.1.1 几个相关概念
        3.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3.2 分析方法
        3.2.1 趋势分析法
        3.2.2 Cramer法
        3.2.3 小波分析
    3.3 日火灾面积结果与分析
        3.3.1 日火灾面积变化趋势分析
        3.3.2 日火灾面积变化小波分析
        3.3.3 日火灾面积变化Cramer分析
    3.4 结论与探讨
    3.5 本章小结
4 林火时间序列林木伤亡率的分析
    4.1 研究地概况
    4.2 研究方法
        4.2.1 调查方法
        4.2.2 概率统计方法
        4.2.3 Kendall分析
        4.2.4 小波分析
        4.2.5 小波方差
    4.3 林火伤亡率结果与分析
        4.3.1 林火伤亡的相关分析
        4.3.2 林火时间与伤亡的相关分析
        4.3.3 灾变临界点的确定
        4.3.4 时间尺度特征分析
        4.3.5 周期变化特征分析
    4.4 结论
    4.5 本章小结
5 林火时间序列对土壤性质影响的分析
    5.1 研究方法
        5.1.1 研究地区概况
        5.1.2 研究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
        5.2.2 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
    5.3 结论
    5.4 本章小结
6 林火时间序列虫害相关性的分析
    6.1 研究方法
        6.1.1 样地的选取
        6.1.2 数据调查
        6.1.3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过火林地与对照样地的虫害发生情况
        6.2.2 不同林分火烧后虫害发生种类
        6.2.3 影响森林虫害发生的因子分析
        6.2.4 林火强度与虫害发生数量的关系
        6.2.5 林火发生时间与虫害发生数量的关系
    6.3 本章小结
7 林火对兴安落叶松群落更新的影响
    7.1 研究地区概况
    7.2 研究方法
    7.3 结果与分析
        7.3.1 不同森林类型的天然更新状况
        7.3.2 更新状况年均增值分析
        7.3.3 不同林型更新状况比较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现代通讯指挥车及其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学视域下上海城市马拉松文化的发展与变迁[D]. 刘梦茹.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2]胶州市应急指挥平台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黄柯. 青岛大学, 2018(12)
  • [3]物联网技术下公安机关指挥体系扁平化的构建研究[D]. 张亮. 山东大学, 2018(12)
  • [4]工程机械检修车设计研究[D]. 田晓冲. 大连理工大学, 2017(11)
  • [5]民用运输机场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例[D]. 石彬彬. 郑州大学, 2017(06)
  • [6]防控突发性传染病医疗建筑网络的评价体系研究[D]. 张宏哲.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1)
  • [7]铁岭专用车产业发展战略优化研究[D]. 黄铭.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3)
  • [8]吉林省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运行现状分析[D]. 郭良友. 吉林大学, 2015(06)
  • [9]一类伺服系统驱动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 王志宏. 南京理工大学, 2015(06)
  • [10]基于林火时间序列的灾变研究[D]. 杜嘉林. 东北林业大学, 2014(02)

标签:;  ;  ;  ;  ;  

现代通信指挥车及其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