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inux的实时数据备份研究

基于Linux的实时数据备份研究

一、基于Linux下实时数据备份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涛[1](2021)在《基于ARM+OneNET的油井参数远程监控系统》文中指出油气井的连续、稳定、安全运行对于油田安全生产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我国油井分布大多地处野外,且地理位置较为分散,导致油井工作状况的监测和控制成为制约油田信息化的难点问题。为能够迅速准确地掌握油井工况、及时发现油井故障、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本系统设计开发了基于ARM+OneNET的油井参数远程监控系统。首先,分析了游梁式抽油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阐述抽油机的核心部件电动机的工作状态与电参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电动机的动力学、功率模型和悬点载荷模型,为电功图监测抽油机状态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在详细分析了几种远程监控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油井参数远程监控系统方案;构建了基于ARM芯片AM335X的远程监控终端的硬件平台,主要包括最小系统设计、Wi Fi无线通信模块设计、调理电路设计、外部输出控制模块设计、接口电路设计和硬件抗干扰设计。最后,基于Linux操作系统和Sqlite3数据库设计了远程监控终端的软件,利用OneNET物联网云平台搭建了监控中心。采用模块化的软件设计思想,将远程监控终端的软件设计划分为主程序模块、油井参数采集模块、视频采集模块、缓冲区模块、数据库模块、人机交互显示模块。其中,主程序模块利用多线程技术和信号量技术,实现了各个线程的创建和回收;油井参数采集模块利用Linux下的串口编程技术,实现电参数的采集;视频采集模块利用V4L2技术实现视频信息的采集;缓冲区模块采用消息队列的机制,实现了各个线程间的解耦和数据的交互;数据库模块利用SQL语句,实现油井参数、故障信息及油井状态存储;人机交互显示模块利用Framebuffer(帧缓冲)技术实现相关电参数的显示、故障报警提示、油井状态显示等功能;Wi Fi模块采用MQTT协议和JSON格式将采集到的油井参数上传至监控中心OneNET上。监控中心OneNET主要完成相关油井参数及视频的显示、存储、分析、远程控制及故障报警等功能。通过现场实验表明,本系统可以稳定的实现本地及远程的油井参数显示、视频显示、故障报警、分析抽油机工作状态和启停抽油机,在实时掌握井场工况、减少设备出现故障、防止原油偷盗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数字化油田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俞快[2](2020)在《基于数据分块的文件增量同步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迎来新的发展,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数据信息都越来越重要,保护数据信息的安全,在发生意外的时候保证充足的容灾备份成为当下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方向。由于数据量的飞速增长,需要通过迅速、高效的方法把源数据同步到备份服务器中。采用常规同步的方法在面对数据量较大的时候,有占用存储空间多,占用网络带宽高,同步效率低下等问题,所以本文从现实考虑出发,提出以数据分块算法和布隆过滤器为基础来完成增量识别,进一步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增量同步备份工具。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的数据同步备份研究现状以明确需求目标,分析了相关技术包括数据分块算法、布隆过滤器、Inotify机制等,分块算法部分对比介绍了固定长度分块和不定长分块,重点介绍了Rsync算法和RAM算法,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和缺点,同时介绍了标准布隆过滤器和一些基于它改进的布隆过滤器。其次,针对RAM算法出现长分块的情况和标准布隆过滤器需要多个高要求哈希函数的缺点,本文提出了改进后的RAMM算法和无分区单哈希布隆过滤器,从理论和实验分析验证了改进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再其次,接按层级和模块化的方式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增量同步备份工具,主要包含四个模块,网络传输模块、数据监控模块、数据同步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监控模块主要利用Inotify机制实现对文件的监控以达到实时同步的目的,同步模块主要通过的RAMM分块算法和无分区单哈希布隆过滤器来实现增量识别和同步。最后我们对增量同步备份工具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与全量同步相比采用改进后的RAMM分块算法和无分区单哈希布隆过滤器可以高效地完成同步备份,降低网络带宽和内存的消耗,同时将该工具应用在Open Stack云计算平台上搭建的Ceph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中也有良好的表现。

公鹏[3](2020)在《基于嵌入式控制的水泵物联网系统设计和开发》文中认为在矿井的排水系统中,排水系统直接影响着矿井运营安全。传统矿井排水系统存在诸多不足,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矿井排水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泵物联网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排水系统工作状况和系统运行数据。本文以矿井的排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水泵排水系统进行系统建模、实验平台搭建、底层数据收集功能开发、远程控制等工作。为了降低耦合度,本论文采用了XML文档描述数据格式和内容。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为系统优化和系统分析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本论文使用基于My SQL数据库开发的子系统可以实现系统相关数据从My SQL到报表系统的功能。同时采用binlog日志,实现数据备份和数据丢失找回功能。本论文搭建了水泵远程控制的实验平台,使用S3C2440作为嵌入式控制器开发基于Linux嵌入式系统的水泵控制物联网系统,编写了水泵远程控制程序和底层数据采集程序,通过软、硬件相结合可以实现客户端对水泵的远程控制功能和数据采集功能。本文主要做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完成了水泵控制系统的实际台架搭建。(2)基于物联网网络的架构和工作原理,采用S3C2440芯片作为主要控制器,利用代码开源的Linux系统搭建嵌入式系统,完成U-Boot移植、Linux内核裁剪和移植、网卡驱动开发、RS485驱动等工作。移植Linux系统到核心开发板S3C2440,采用C语言编写终端程序,对相应的模块进行功能测试。(3)采用RS485通信协议,实现水泵系统数据的收发功能。WIFI通信和有线网络通信相结合,确保实现传感器数据的实时推送以及远程控制。(4)采用基于XML文档描述数据结构和内容,使用tinyxml2解析工具解析XML数据内容。本论文采用创建多线程和调用epoll函数方案,提高服务器系统的实时性和并发性。(5)在服务器端搭载My SQL数据库,将终端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日志文件binlog的使用实现数据的备份、记录数据库变化等功能。

种法宇[4](2020)在《基于物联网架构的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文中提出当前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仍然面临着配电网系统升级、配电站自动化和智能仪表等方面的制约和挑战。随着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兴负荷的大量接入,现有监测装置采集频率低、数据类型少、时延高,配电站全状态感知能力弱;配电站的可控设备不断增加但其管控能力却不强,因此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网络化的配变Hub Net,并以此为核心构建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实现以配电站为主体的低压配电网智能高效的全状态感知和运行管控势在必行。本文的具体工作如下:(1)在分析传统配变终端运行情况的基础上,针对配电站的应用场景,进行配变Hub Net需求分析;基于物联网的硬件平台、软件APP,给出硬件和软件结构的设计方案;硬件设计从核心控制、通信接口和功能实现三个层面展开,设计了硬件结构,搭建统一硬件平台;软件设计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容器技术实现软件应用APP化,实现配变终端全状态感知和智能控制。(2)以配变Hub Net为核心,构建基于物联网架构的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从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分层讨论了系统构成和支撑技术;针对边缘配变Hub Net和主站系统的协同问题,从IaaS、PaaS和SaaS三个方面研究了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的云边协同架构和云边协同策略,实现配变Hub Net边缘计算和主站云计算的紧密协同;针对配变Hub Net本地资源受限的问题,深入研究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的计算卸载策略,实现系统计算和通信资源分配的联合优化。(3)深入分析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依据国家相关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系列标准规范,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实施指标,建立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利用古林法计算权重值,层次可拓法计算风险等级关联度,给出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综合评估等级,案例分析验证所采用方法的有效性。(4)进行配变Hub Net应用功能的实现和主站系统的开发。配变Hub Net应用功能的开发基于软件APP化的思路,利用容器技术实现APP化;采用交叉开发方式,在宿主机进行应用程序代码的编写和编译,并将应用程序进行容器化以生成Docker镜像,通过NFS或TFTP方式部署到配变Hub Net运行,实现“软件APP化”,完成配变Hub Net主要应用APP的开发。主站系统的实现基于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架构,采用JSP(Java Server Page)技术实现前端界面开发,采用SQL Server关系型数据实现数据存储管理,采用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技术实现数据库的访问,采用 DLL(Dynamic Link Library,动态链接库)技术为应用程序提供代码和数据,进行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开发。系统运行表明:该系统灵活高效地实现了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的主要功能。

许峰[5](2020)在《基于Linux的智能电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高层建筑变的越来越多,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可以垂直运行的交通工具,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让电梯更安全、更智能、更高效,是当今电梯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电梯控制技术的发展情况,结合目前领先的通信技术和控制算法,设计了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智能电梯控制系统,该电梯控制系统具备了电梯物联网、故障诊断、智能速度控制,无线通信等功能,使电梯的在数据管理、智能控制、安全性能、节能高效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本文首先对当前电梯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中所总结的相关问题和未来电梯技术发展的方向,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其次对智能电梯控制系统的总体架构进行了设计说明,定义了电梯控制的硬件的功能接口和软件的应用功能,随后对智能电梯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部分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设计。根据硬件结构的规划,结合嵌入式硬件系统的技术特点,完成了电梯控制器的硬件原理图和PCB的详细设计,并打样制作完成了电梯控制器成品。在软件设计方面,搭建了嵌入式软件系统的开发环境,并设计了适用于本课题的底层软件以及电梯控制应用软件,实现了智能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最后搭建了测试环境,并对控制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分别进行了调试与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电梯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电梯基本逻辑,也可以实现复杂的智能控制和数据处理功能,这给未来的智能电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思路。

王忧[6](2020)在《操作系统进程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底层软件,进程是操作系统对程序进行资源分配与调度的基本单位,操作系统中涉及进程控制与管理的部分被称为进程子系统。进程子系统的性能直接决定计算机的整体性能,进程子系统的优化与开发一直是操作系统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对嵌入式低功耗技术、嵌入式抗干扰技术、Linux调度算法进行了综合论述,在进程子系统的基础下,使用Stm32f103zet6开发板与Ubuntu桌面系统,在Windows桌面系统下进行研究与设计,编写了Eureka II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并优化了Linux-3.5.0内核。以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动态电源管理功能为目标,详细分析了嵌入式硬件的功耗构成,以硬件时钟、调度器为依托,设计了一种轻量级DPM功能,可控制进程调度时的硬件时钟。在Eureka II内核中完成了此功能的开发,并对该内核进行了性能测试,确认实现了降低硬件功耗的功能。以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热重启机制为目标,详细分析了内存构成,以内核线程为依托,设计了一种数据备份机制,使系统定期备份数据,可在硬件跑飞后写入数据从而完成数据恢复的功能。在Eureka II内核中完成了此机制的开发,并对该功能进行了功能测试,确认实现了数据恢复的功能。以优化多处理器架构中的调度延迟为目标,详细分析了CFS算法,以Linux内核中多处理器架构进程调度机制为依托,设计了一种减小进程调度频率的策略,可提高处理器消耗型进程的运行效率。在Linux-3.5.0内核中完成了此优化技术的开发,并在Ubuntu桌面系统中对该内核进行了性能测试,确认实现了优化处理器计算性能的功能。

赵宪阳[7](2019)在《服务器管理软件高可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为应对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互联网企业需要通过运行多数量的服务器设备来支持相关业务。服务器管理软件是一款对企业网络环境中服务器节点进行监控和管理的软件产品,它集成了对机架服务器、刀片服务器等服务器设备的管理和配置。管理节点通过运行该软件来管理网络环境中其他的服务器节点。由于现实生产环境中服务器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故障,管理节点发生故障后将无法继续提供管理服务。因此,有必要提高服务器管理软件的可用性,以确保不间断的管理服务。高可用(High Availability)是指通过相关设计和方法提高系统可用性,减少由于软硬件故障导致的服务不可用时间,同时保持服务的高可用性。为了提高服务器管理软件的可用性,解决实际网络环境中管理节点发生故障后,管理节点无法继续提供管理服务的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服务器管理软件的高可用模块。当管理节点发生故障时,管理节点的服务转移到备用节点,实现系统对外提供不间断的服务器管理服务。本文为实现高可用模块主要工作如下,包括:(1)分析常用高可用模式以及关键技术,在当前应用场景的基础上,设计本文所需要的方案。根据服务器管理软件状况进行需求分析,设计本文的功能子模块,并提出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2)利用数据链路层管理协议,设计实现一种节点间通信机制。通过收发链路层的报文来实现节点间的通信。在该通信机制的基础上,设计管理节点的心跳检测、节点管理等功能。(3)根据需求分析提出各个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方案,包括节点管理、数据备份、服务切换等模块。实现当管理节点发生障碍时,备用节点接管管理节点的任务,减少服务停滞时间,提高管理软件可用性。(4)最后对高可用模块进行测试与验证,给出测试结果。高可用模块作为服务器管理软件的一部分,开发完成后经过测试,该模块满足了项目的预期目标,已应用在服务器产品配套软件中。同时该模块为提高服务器管理的可用性提供了一种实用性解决思路。

黄家栋[8](2017)在《基于增量方式的数据备份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据信息对于企业或个人而言,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如何保护好数据的安全成为当今热门的研究问题。另外,随着当代大数据时代的开启,数据信息往往急剧增长,如何能高效、快速地把主机系统的数据实时地同步到备机系统中,实现业务系统数据的快速恢复与切换,保证数据的零丢失,预防难以预测的灾难或者设备故障导致数据的丢失或不可用。同时,由于数据量比较大,导致数据备份效率低下且会消耗很多网络带宽资源,因此也要考虑如何提高数据备份效率以及减少网络数据量的传输,提高数据备份的性能和降低网络带宽资源的消耗。本文从实际应用系统中的数据备份需求出发,以提高数据备份性能和降低网络带宽资源的消耗为目的,采用基于rsync算法的增量方式的数据备份技术方案。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阐述分析国内外的数据备份技术方案以及研究现状,明确需求;研究数据备份技术的相关理论;分析rsync算法的实现过程,在某种情况下,rsync算法效率低下,针对rsync算法存在的缺陷,分析对比了固定分块与不定长分块这两种数据分块算法,决定将固定分块改成不定长分块的数据分块方式;且基于改进后的rsync算法设计实现一套增量方式的数据备份系统;并结合Inotify实时监控文件技术,实时地监控着指定数据备份目录下文件的更新变化,达到实时自动地备份数据,满足实时性。最后通过实验与应用实例测试并分析影响增量方式的数据备份系统效率的因素,对于采用不定长分块的方式,证明了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网络数据量的传输,节省网络带宽资源。并将该数据备份系统应用于ceph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和基于openstack云平台下虚拟机实例的恢复备份,取得良好的效果。针对基于openstack虚拟机实例的恢复时间实验结果,采用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方法建立虚拟机实例恢复时间的预估模型,并验证预估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柳健[9](2014)在《基于linux的银行业数据备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银行业务有非常强的特殊性,需要业务连续性并要求在发生灾难时能提供迅速而又有效的灾难恢复。为了更好地完成数据备份恢复操作,并且实现对备份数据的保护,有必要对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保护备份的数据。大量数据经过备份后,可能会有重复的数据,所以需要去重冗余数据。在系统需求分析阶段,本文对整个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分析,详尽地分析出系统得功能和非功能性需求。本文首先对现有的数据备份恢复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后续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接下来在分析数据备份系统的作用、特点,并选择使用虚拟存储技术作为数据备份系统的支撑平台。数据备份技术是保证业务系统持续运行的重要手段,但对于业务量比较大的系统来说,即使是增量备份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这样就需要业务系统在某一时间点有一个系统映像,可以在业务系统出现故障时使其恢复到有系统映像的时刻,所以本文在实现数据备份系统时采取了快照技术。在介绍日志备份技术和备份去重技术后,说明了本文实现的基于Linux的银行业数据备份系统主要采用的备份策略和技术。为保证银行业务的连续性,并在发生灾难时能提供迅速而又有效的灾难恢复,本文设计并开发一个基于Linux的银行业数据备份系统。本文设计的系统是基于python程序语言开发的,经过测试发现,本文设计的基于Linux的银行业数据备份系统能够有效实现日志备份、备份去重等功能。

刘斌[10](2014)在《基于Linux的文件实时备份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文件备份恢复技术能够提高数据安全性,所以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当前linux下的备份软件都提供了文件的备份与恢复技术,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不能够实时监控文件系统来判断文件的更新变化,只是通过设定时间段的备份或者通过手动方式备份;其次,未能考虑到企业中的一些特殊需求,对特殊类型的文件备份没有实现,例如将一台主机的数据实时备份到服务器上;最后,无法细粒度的控制网络数据的传输,不能有效的利用带宽快速的完成文件的备份。针对以上情况,本文首先由企业对本系统提出功能需求。在分析企业需求以及现有备份软件的优缺点之后,将需要备份的文件分为两类:一类为变化频率低的文件,称为静态文件;另一类是实时更新变化的文件,文件变化频率高,称为实时文件。对于第一类静态文件,系统采取定时备份设计,采取传统的完全备份的方式进行备份;对于第二类实时文件则利用Linux下的Inotify API实时监控指定文件,一旦发生更新事件,则通过对事件的识别,系统主动完成对文件的处理,并且利用Rsync算法计算出差异数据,通过只传输这些差异数据达到减少网络带宽传输数据大小,减轻带宽压力的目的。在论文末尾对本系统与Linux下使用较多的Rsync备份系统做了对比,结果表明本系统在数据传输以及备份效率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论文中对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采用了分层化设计方法,首先对本系统中用到的Inotify机制,Rsync算法以及多线程、I/O复用等技术做了详细的说明,在具体实现的基础上做出了对本系统的分析与测试,并且总结了研究的成果、系统可扩展性。在论文最后提出了对以后工作的期望。

二、基于Linux下实时数据备份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Linux下实时数据备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RM+OneNET的油井参数远程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数字化油田研究现状
        1.2.2 油井远程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2.3 油井参数监测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油井参数远程监控系统建模分析
    2.1 抽油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2.2 抽油机系统与电参数的关系
    2.3 抽油机电参数的测量
    2.4 抽油机系统动态数学建模
        2.4.1 电机动力学模型
        2.4.2 电机功率模型
        2.4.3 悬点载荷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油井参数远程监控系统方案及终端设计
    3.1 油井参数远程监控的需求分析
        3.1.1 功能需求分析
        3.1.2 性能需求分析
    3.2 油井参数远程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3.2.1 油井监控系统的硬件方案设计
        3.2.2 无线远程数据传输方案设计
        3.2.3 油井监控系统的软件方案设计
    3.3 远程监控终端最小系统设计
        3.3.1 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设计
        3.3.2 外部存储器电路设计
        3.3.3 电源电路设计
    3.4 WiFi无线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3.5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3.6 外部输出控制模块的电路设计
        3.6.1 声光报警电路
        3.6.2 继电器控制电路
    3.7 接口电路设计
        3.7.1 RS232 和RS485 接口电路设计
        3.7.2 USB接口电路设计
        3.7.3 LCD接口电路设计
    3.8 硬件抗干扰设计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油井参数远程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的总体结构
    4.2 软件的通信协议
    4.3 开发平台的搭建
        4.3.1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移植
        4.3.2 移植Sqlite3 数据库
    4.4 远程监控终端的软件设计
        4.4.1 主程序模块的软件设计
        4.4.2 油井参数采集模块的软件设计
        4.4.3 视频采集模块的软件设计
        4.4.4 缓冲区模块的软件设计
        4.4.5 数据库模块的软件设计
        4.4.6 Wi Fi无线通信模块的软件设计
        4.4.7 人机交互显示模块的软件设计
    4.5 监控中心OneNET的软件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油井参数远程监控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系统实物图
    5.2 功能测试
        5.2.1 视频采集功能测试
        5.2.2 人机交互界面测试
        5.2.3 监控中心OneNET测试
        5.2.4 数据库数据备份
        5.2.5 报表打印
    5.3 油井参数分析
        5.3.1 电参数实验数据
        5.3.2 数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基于数据分块的文件增量同步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与分析
    2.1 引言
    2.2 固定长度分块算法
        2.2.1 Rsync算法
        2.2.2 强弱校验和介绍
    2.3 不定长数据分块算法
        2.3.1 Rabin指纹分块算法
        2.3.2 RAM分块算法
    2.4 布隆过滤器
        2.4.1 标准布隆过滤器
        2.4.2 各类改进布隆过滤器
    2.5 Inotify监控机制
    2.6 数据备份技术研究
        2.6.1 数据备份和恢复方式
        2.6.2 数据备份策略分类
    2.7 Ceph分布式存储系统和Open Stack云计算平台
    2.8 本章小节
第三章 RAM分块算法与标准布隆过滤器的优化
    3.1 引言
    3.2 RAM分块算法分析优化
        3.2.1 RAM算法详细分析与实现
        3.2.2 RAMM优化算法分析与实现
    3.3 增量同步中布隆过滤器的优化
        3.3.1 标准布隆过滤器详细分析
        3.3.2 无分区单哈希布隆过滤器结构分析
        3.3.3 无分区单哈希布隆过滤器理论分析
        3.3.4 无分区单哈希布隆过滤器实现过程
    3.4 实验分析
        3.4.1 假阳性概率
        3.4.2 查询时间
        3.4.3 生成时间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增量同步备份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4.1 引言
    4.2 功能需求分析
    4.3 整体架构设计
        4.3.1 设计原则
        4.3.2 架构和功能设计
    4.4 主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4.1 网络传输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4.2 数据监控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4.3 数据同步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4.4 控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性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引言
    5.2 增量同步备份工具性能测试与分析
        5.2.1 实验环境介绍
        5.2.2 实验设计方案
        5.2.3 实验结果与实验分析
    5.3 ceph分布式存储系统实验
        5.3.1 实验环境介绍
        5.3.2 实验设计方案
        5.3.3 实验结果与实验分析
    5.4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基于嵌入式控制的水泵物联网系统设计和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项目背景
    1.2 相关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2 水泵物联网系统架构
    2.1 设备选型
        2.1.1 传感器选择
        2.1.2 流量传感器
        2.1.3 转速传感器
        2.1.4 电动阀门
        2.1.5 三相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
        2.1.6 振动传感器
        2.1.7 压力传感器
        2.1.8 电动机和电动机控制器
    2.2 水泵数据采集模块
3 开发平台选择和搭建
    3.1 主控制模块
    3.2 引导程序
        3.2.1 交叉编译工具安装
        3.2.2 Linux内核裁剪和编译
    3.3 移植BUSYBOX
    3.4 FLASH选型
        3.4.1 NAND Flash选型
        3.4.2 NOR Flash选型
4 系统工作数据存储
    4.1 数据库安装
    4.2 操作数据库
    4.3 设置数据备份
        4.3.1 binlog日志文件优点
        4.3.2 开启binlog日志文件
    4.4 系统工作数据存储
        4.4.1 XML解析库安装
        4.4.2 数据解析
        4.4.3 XML文件和数据库数据交换
5 系统控制应用程序开发
    5.1 服务器和客户端开发
        5.1.1 TCP/IP协议模式
        5.1.2 服务器和客户端应用程序
    5.2 水泵远程控制系统
    5.3 RS485开发
        5.3.1 RS485驱动开发
        5.3.2 RS485应用程序开发
    5.4 网卡驱动开发
    5.5 WIFI通信协议
    5.6 应用程序移植
    5.7 阿里云服务器部署及项目上线
    5.8 QT用户界面设计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物联网架构的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配变Hub Net设计方案
    2.1 传统配变终端分析
        2.1.1 概述
        2.1.2 特征
        2.1.3 发展方向
    2.2 配变Hub Net总体分析
        2.2.1 需求分析
        2.2.2 配变Hub Net整体设计
    2.3 基于“硬件平台化”的配变Hub Net硬件设计
        2.3.1 硬件整体结构
        2.3.2 核心控制层硬件设计方案
        2.3.3 通信接口层硬件设计方案
        2.3.4 功能实现层硬件设计方案
    2.4 基于“软件APP化”的配变Hub Net软件设计
        2.4.1 软件结构
        2.4.2 Linux内核分析
        2.4.3 “软件APP化”的关键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以配变Hub Net为核心的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
    3.1 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整体架构
        3.1.1 感知层
        3.1.2 网络层
        3.1.3 平台层
        3.1.4 应用层
    3.2 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的云边协同架构
        3.2.1 云边协同架构
        3.2.2 云边协同策略
    3.3 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的计算卸载策略
        3.3.1 计算卸载的概念
        3.3.2 计算卸载策略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信息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
    4.1 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4.1.1 设备安全
        4.1.2 数据安全
        4.1.3 网络安全
        4.1.4 应用安全
    4.2 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算法
        4.2.1 基本理论
        4.2.2 层次型指标体系的建立
        4.2.3 安全风险等级的划分
        4.2.4 基于古林法的指标权重计算
        4.2.5 基于层次可拓法的综合评估等级计算
    4.3 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的实现
    5.1 配变Hub Net应用功能的实现
        5.1.1 开发环境搭建
        5.1.2 系统首页
        5.1.3 登录及主界面
        5.1.4 配变监测APP
        5.1.5 环境监测APP
        5.1.6 风险预警APP
        5.1.7 容器管理APP
    5.2 主站系统功能的实现
        5.2.1 登录模块
        5.2.2 系统主页
        5.2.3 电力监测模块
        5.2.4 设备控制模块
        5.2.5 物联管理模块
        5.2.6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6.2 后期工作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基于Linux的智能电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电梯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智能电梯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
    2.1 智能电梯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
    2.2 智能电梯控制器的功能需求分析
    2.3 智能电梯控制器的平台选型
        2.3.1 嵌入式处理器的选型
        2.3.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型
    2.4 智能电梯控制器的设计方案
        2.4.1 电梯控制器的硬件接口方案
        2.4.2 电梯控制器的软件功能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智能电梯控制器的硬件平台设计
    3.1 电梯控制器的硬件结构
    3.2 电梯控制器的原理图设计
        3.2.1 输入输出电路设计
        3.2.2 串口通信电路设计
        3.2.3 数码管显示电路
        3.2.4 电源转换电路设计
        3.2.5 以太网通信电路设计
        3.2.6 CANBUS通信电路设计
        3.2.7 4G通信模块
        3.2.8 控制器核心板
    3.3 电梯控制器的PCB设计
        3.3.1 PCB设计的流程
        3.3.2 PCB设计的要求
        3.3.3 PCB的详细设计
        3.3.4 PCB设计的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能电梯控制器系统软件设计
    4.1 开发环境的建立
    4.2 U-Boot移植
        4.2.1 系统启动过程
        4.2.2 U-Boot的源码结构
        4.2.3 U-Boot的移植
    4.3 Linux内核移植
        4.3.1 Linux内核的结构
        4.3.2 Linux内核的优化和编译
    4.4 嵌入式系统驱动软件开发
        4.4.1 嵌入式系统驱动软件概述
        4.4.2 CAN总线驱动软件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能电梯控制器应用软件设计
    5.1 电梯逻辑控制功能
        5.1.1 电梯逻辑控制功能的流程设计
        5.1.2 电梯逻辑控制功能的软件设计
    5.2 速度控制功能
        5.2.1 电梯速度曲线的分析
        5.2.2 电梯速度曲线的计算
        5.2.3 速度控制功能的流程设计
        5.2.4 速度控制功能的软件设计
    5.3 通信协议设计
        5.3.1 CAN通信协议的设计
        5.3.2 网络通信协议的设计
    5.4 故障处理功能
        5.4.1 故障处理功能的设计
        5.4.2 故障诊断功能的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6.1 系统软件的测试
        6.1.1 底层软件调试
        6.1.2 系统软件测试
    6.2 应用软件的测试
        6.2.1 CAN通信协议的测试
        6.2.2 电梯逻辑功能的测试
        6.2.3 速度控制功能的测试
        6.2.4 故障处理功能的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操作系统进程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嵌入式系统低功耗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技术概述
        1.2.2 研究现状
        1.2.3 发展趋势
    1.3 嵌入式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1 技术概述
        1.3.2 技术现状
        1.3.3 发展趋势
    1.4 CFS调度算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4.1 算法概述
        1.4.2 算法现状
        1.4.3 发展趋势
    1.5 课题来源与论文结构
        1.5.1 课题来源
        1.5.2 论文结构
第2章 进程子系统基础
    2.1 计算机进程
        2.1.1 描述符与调度
        2.1.2 两种类型的进程
        2.1.3 调度器
    2.2 CFS调度算法
        2.2.1 CFS的概念
        2.2.2 CFS的代码实现
    2.3 CFS调度算法的进程切换
        2.3.1 理想时间
        2.3.2 调度延迟
        2.3.3 调度频率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DPM功能的设计
    3.1 硬件供能
    3.2 DPM功能的设计
        3.2.1 运行流程
        3.2.2 默认时钟配置表
        3.2.3 用户时钟配置表
        3.2.4 切换时钟配置表
    3.3 DPM功能的实现
        3.3.1 软硬件环境
        3.3.2 核心代码
        3.3.3 烧录与仿真
    3.4 性能分析
        3.4.1 理论性能
        3.4.2 实际性能
        3.4.3 适用场景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热重启机制的设计
    4.1 内存基础
    4.2 热重启机制的设计
        4.2.1 运行流程
        4.2.2 数据备份
        4.2.3 重启判断
        4.2.4 数据写入
        4.2.5 重启调度器
    4.3 热重启机制的实现
        4.3.1 软硬件环境
        4.3.2 核心代码
    4.4 热重启机制的测试
        4.4.1 触发硬件重启
        4.4.2 数据区的备份与写入
        4.4.3 进程栈的备份与写入
        4.4.4 调度状态的恢复
    4.5 性能分析
        4.5.1 实际性能
        4.5.2 改进方向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处理器架构调度延迟的优化
    5.1 进程调度的性能
        5.1.1 调度器的效率损失
        5.1.2 处理器消耗型进程的效率损失
    5.2 调度延迟优化的设计
        5.2.1 增加执行效率
        5.2.2 增大调度延迟
        5.2.3 差异化的CFS
    5.3 调度延迟优化的实现
        5.3.1 内核版本
        5.3.2 文件修改
        5.3.3 核心代码
        5.3.4 主机性能
        5.3.5 编译与安装
    5.4 性能分析
        5.4.1 分析方法与工具
        5.4.2 数据选用
        5.4.3 调度性能分析
        5.4.4 计算性能分析
        5.4.5 改进方向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成果
致谢

(7)服务器管理软件高可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可用软件研究现状
    1.3 常见高可用模型
    1.4 高可用相关技术
        1.4.1 故障检测
        1.4.2 数据同步
        1.4.3 浮动IP
    1.5 主要工作内容
    1.6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需求分析
    2.1 高可用方案分析
    2.2 高可用模块功能需求
    2.3 高可用模块非功能需求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可用模块的设计
    3.1 高可用模块架构设计
    3.2 网络拓扑设计
    3.3 模块功能设计
    3.4 数据库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可用模块的实现
    4.1 节点通信实现
        4.1.1 信息交互
        4.1.2 报文收发
    4.2 节点管理实现
        4.2.1 节点发现
        4.2.2 节点增加
        4.2.3 删除节点
        4.2.4 节点配置
    4.3 服务切换实现
    4.4 数据备份实现
        4.4.1 配置数据备份
        4.4.2 监控数据备份
    4.5 日志模块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测试概述
        5.1.1 测试目标
        5.1.2 测试环境
        5.1.3 测试计划
    5.2 功能测试
        5.2.1 节点管理测试
        5.2.2 服务切换测试
    5.3 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基于增量方式的数据备份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目标和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引言
    2.2 rsync算法
        2.2.1 强弱校验码介绍
        2.2.2 rsync算法在数据备份中的应用分析
    2.3 Inotify文件监控机制
    2.4 数据备份技术研究
        2.4.1 数据备份的实现方式
        2.4.2 数据的备份策略
    2.5 Ceph分布式文件存储技术介绍
    2.6 Openstack技术介绍
    2.7 最小二乘法理论研究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RSYNC算法的实现与优化
    3.1 引言
    3.2 rsync算法实现的基本原理
    3.3 rsync算法分析
        3.3.1 rsync算法的最好与最坏情况分析
    3.4 数据分块
        3.4.1 数据分块算法
        3.4.2 固定分块与不定长分块两种算法的分析对比
    3.5 改进rsync后的算法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据备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引言
    4.2 系统需求分析
    4.3 系统架构及功能划分
    4.4 系统功能概述
    4.5 主要模块设计与实现
        4.5.1 网络通信模块设计与实现
        4.5.2 数据监控模块设计与实现
        4.5.3 数据处理模块
        4.5.4 系统控制模块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增量方式的数据备份系统应用与测试
    5.1 引言
    5.2 数据备份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5.2.1 实验环境
        5.2.2 实验设计方案
        5.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 数据备份系统应用于ceph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实验
        5.3.1 实验环境
        5.3.2 实验设计方案
        5.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数据备份系统应用于openstack云平台下虚拟机实例恢复时间的实验
        5.4.1 实验环境
        5.4.2 实验设计方案
        5.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4 云平台下虚拟机实例恢复时间的预估模型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基于linux的银行业数据备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
    2.1 数据备份概念及原理
    2.2 数据备份技术
        2.2.1 基本数据备份技术
        2.2.2 虚拟存储和数据加密
    2.3 备份结构和分层数据结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银行业务系统的特征
    3.2 功能需求分析
    3.3 非功能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备份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2 快照文件系统模块设计
        4.2.1 快照文件系统的存储
        4.2.2 快照文件系统的保持策略
    4.3 日志备份模块设计
    4.4 备份去重模块设计
    4.5 虚拟存储的模块设计
    4.6 数据库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银行业数据备份系统实现
    5.1 备份关键技术
    5.2 快照子系统
    5.3 日志备份子系统
    5.4 备份去重子系统
    5.5 虚拟存储子系统
    5.6 系统测试
        5.6.1 测试计划
        5.6.2 功能测试
        5.6.3 性能测试
        5.6.4 测试评价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基于Linux的文件实时备份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备份软件现状研究
        1.2.1 RSYNC 介绍
        1.2.2 基于 HASH TREE 的文件备份模型介绍
    1.3 课题来源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1.5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LINUX 下文件实时备份系统相关技术
    2.1 INOTIFY 机制
        2.1.1 INOTIFY 用户态 API
        2.1.2 内核实现原理
        2.1.3 INOTIFY 在本系统中的使用
    2.2 RSYNC 算法
        2.2.1 RSYNC 算法介绍
        2.2.2 RSYNC 算法在文件备份中的应用分析
    2.3 网络通信相关技术
        2.3.1 TCP/IP 三次握手
    2.4 多线程技术
    2.5 I/O 多路复用技术
    2.6 小结
第3章 LINUX 下文件实时备份系统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设计原则和体系结构
        3.2.1 系统设计原则
        3.2.1.1 系统中自动的定位
        3.2.1.2 系统中 Rsync 算法的应用
        3.2.1.3 问题的分解
        3.2.1.4 制定设计原则
        3.2.2 系统整体架构
    3.3 系统客户端设计
        3.3.1 客户端结构以及功能模块设计
        3.3.2 静态文件备份模块设计
        3.3.3 实时文件备份模块设计
        3.3.3.1 指定文件监控模块设计
        3.3.3.2 文件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3.3.4 网络通信模块设计
        3.3.5 控制模块设计
        3.3.6 日志记录模块
        3.3.7 异常处理模块设计
        3.3.8 系统服务器设计
        3.3.9 文件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3.4 系统协议设计
    3.5 小结
第4章 LINUX 下文件实时备份系统实现
    4.1 客户端实现
        4.1.1 语言和平台
        4.1.2 技术基础
        4.1.3 静态文件备份模块实现
        4.1.4 文件实时备份模块的实现
        4.1.5 网络通信模块实现
    4.2 服务器端实现
        4.2.1 语言与开发平台
        4.2.2 服务器端主要函数实现
    4.3 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测试环境
    5.2 文件实时监控的测试
    5.3 文件备份测试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基于Linux下实时数据备份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RM+OneNET的油井参数远程监控系统[D]. 王涛.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基于数据分块的文件增量同步技术研究与实现[D]. 俞快.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3]基于嵌入式控制的水泵物联网系统设计和开发[D]. 公鹏.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基于物联网架构的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D]. 种法宇. 山东大学, 2020(12)
  • [5]基于Linux的智能电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D]. 许峰. 山东大学, 2020(02)
  • [6]操作系统进程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设计[D]. 王忧.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7]服务器管理软件高可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 赵宪阳. 东南大学, 2019(01)
  • [8]基于增量方式的数据备份技术研究与实现[D]. 黄家栋.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9]基于linux的银行业数据备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柳健.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10]基于Linux的文件实时备份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斌.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基于Linux的实时数据备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