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问题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宝琼[1](2021)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大批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产生活。高校图书馆作为院校的重要文献服务机构,其服务对象是广大师生。随着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手持设备等先进科学技术和各种设备的推广应用,大学师生对文献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需求呈现多样化。面对当前大学师生对文献信息需求发生的显着变化,就要求图书馆及时做出改变,转变传统的馆藏资源建设模式,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整理挖掘,满足师生的多样化文献需求,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新历史时期,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共享共建已经成为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如何抢抓机遇,加强文献资源的共享共建,就成为现阶段高校图书馆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本次研究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探讨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共建的必要性,论述了数字资源共享共建面临的难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权倍平,陈浩[2](2020)在《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文中研究表明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促使相对应的领域也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在网络蔓延的大环境中,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已经出现滞后、落后的问题,难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需求。文章从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必要性开始分析,重点论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问题,以及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策略,希望进一步优化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需求。
胡曦玮[3](2019)在《共生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图书馆数字资源经费投入的比例增加,图书馆数字资源馆藏建设越来越引起重视,数字阅读技术的蓬勃发展也让用户的阅读行为产生了变化。数字阅读方式不断普及,电子书作为数字资源的一部分,相较于纸质书携带轻便、获取便捷、借阅方便等优势受到用户的青睐,使得用户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图书馆的电子书馆藏数量与投入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当前国内图书馆尚未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同时,电子书馆藏建设存在着电子书使用率低下、电子书商捆绑销售和版权严苛等问题,阻碍了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用户对数字资源需求的增强推动着电子书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着图书馆电子书服务和电子书馆藏的发展。然而,在我国图书馆电子书服务中,由用户、图书馆和电子书商形成的电子书流转远未达到理想状态,作为其依托的电子书馆藏建设水平欠佳。造成这一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公共信息政策不完善的因素,也有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失衡的因素。从共生理论的角度看,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归结为电子书馆藏建设中的利益主体未能普及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共生理念,尚未形成良好的共生机制等。本文旨在研究构建共生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用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主,兼顾馆员和电子书商的需求,同时也对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加以指导与规范。本研究首先梳理了当前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理论研究和实践现状。通过文献调查和网络调研了解当前电子书馆藏建设现状,从理论上根据文献、着作等资料检索,梳理与分析当前国内外关于图书馆电子书馆藏政策的研究。从实践上调查中美两国前100所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数据库情况、电子书许可协议情况以及电子书馆藏政策实践情况;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比较分析。其次构建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在公共政策分析指导下,构建两套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案方案,一套为现有政策内容为基础的限制性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一套为共生视角下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从共生理论角度来看,首先阐述了共生理论的内涵和信息人共生的概念、条件与模式。其次探讨了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共生系统及构成要素、共生系统构成条件、共生系统形成与进化,然后论述了共生理论在电子书馆藏建设及其政策中的运用。需求理论认为电子书馆藏建设各方需求推动着电子书馆藏建设的发展,同时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明确了电子书馆藏建设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电子书馆藏建设中的利益生态链及形成动因,探讨直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研究电子书馆藏利益管理与馆藏建设政策的关系,从而找出用户、图书馆和电子书商三者的共同利益需求条款重点分析。通过数字资源建设理论和调查的现有政策条款来拟定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框架。最后运用公共政策分析流程来设计政策方案。首先明确政策构建的思路,确立政策目标,设计两套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最后对两套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然后调查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的接受度情况。以上文中两套政策条款的设置为基础,对用户、馆员和电子书商分别开展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接受度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最后分析三方问卷和访谈的结果,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兼顾图书馆和电子书商的利益需求,来确立政策条款。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抉择出共生视角下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从研究结果发现,有88.61%的用户、95.00%的图书馆员和96.05%的电子书商认为需要构建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有93.47%的用户、95.32%的图书馆员和97.04%的电子书商认为政策的构建需要以用户需求为主、兼顾图书馆和电子书商的需求。此外,用户、图书馆和电子书商一致认为政策框架需要包括14项条款:“政策概括”、“采购标准”、“用户资格规定”、“版权限制”、“电子书商义务”、“图书馆义务”、“用户义务”、“三方共同义务”、“电子书访问”、“电子书保存”、“电子书整合”、“评价与剔除”、“合作馆藏”和“政策修订”。其中“采购标准”、“版权限制”、“用户义务”、“三方共同义务”、“电子书整合”、“评价与剔除”和“政策修订”这七项条款与共生视角政策备选方案中的对应条款一致。其余的“政策概括”、“用户资格规定”、“电子书商义务”、“图书馆义务”、“电子书访问”、“电子书保存”和“合作馆藏”这7项政策条款根据问卷和访谈调查内容在共生视角政策备选方案的基础上做了优化和调整。此外,有90.95%的用户、91.49%的图书馆员和97.04%的电子书商认为政策需要揭示,对每项政策条款揭示度的分值发现,揭示度分数较高的条款基本都涉及到用户如何使用相关信息,也与访谈者所述情况相吻合。最后依据相关调研数据和访谈内容,来提出改善用户、馆员和电子书商三方共生关系、促进三方共同利益的意见和建议,推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兼顾电子书商和图书馆利益需求的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宏观层面上包括:(1)加强组织信息文化建设,推广信息人生共生理念、(2)改善公共信息政策环境,推动共生系统平衡和优化、(3)建立利益相关者协调组织,促进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的构建三个方面。微观层面上分别从用户与图书馆的角度、图书馆与电子书商角度和用户、图书馆和电子书商角度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运用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对政策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分析政策主要具有导向、调控和分配三大功能。政策执行过程需要包括:政策执行的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并从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本身的因素、政策以外的因素和政策环境四个方面来预测分析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蒋娟[4](2018)在《老年MOOC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MOOC自诞生以来,就呈现出一种爆炸的发展趋势,推动着我国在线教育的飞速发展,最近几年中国社会的网络化越来越严重,大批的老年人也纷纷在MOOC上学习课程。为更好的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发展老年教育,使老年MOOC信息资源逐渐走进社会大众的视线。本文通过对建设老年MOOC信息资源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系统地剖析了目前我国在老年MOOC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运用文献分析法、网络调研法、对比研究法展开本文的研究。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在界定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进行了阐述。第三章,老年MOOC信息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对比研究了传统老年教育和老年MOOC教育,并对MOOC能够让更多老年人实现自我的完善展开研究,说明了老年MOOC信息资源建设的必要性。第四章,我国老年MOOC信息资源建设的不足,本章从课程不足、平台运行不足、公众参与不足展开,揭示了在MOOC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五章,老年MOOC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针对我国老年MOOC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困难,从加强政府和公众的重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高MOOC自身课程数量质量、开发新的更加人性化的线上资源线下组织、语音资源等教学模式、寻找MOOC绿色可持续的运营模式等各方面提出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第六章,论文总结与展望,本章对文章整体进行梳理,并对未来MOOC信息资源建设提出展望。
刘为[5](2018)在《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类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也飞速发展。万维网(World Wide Web)作为互联网(Internet)的一种应用成为了人们在网络环境中最常用的平台与工具。在Web1.0环境中,人们只能单向被动地阅读和获取信息;在Web2.0环境中,所有人既可以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作为信息的创造者和提供者在这一全球化信息空间中进行信息交流。为适应人们不断升级的信息需求,语义网(Semantic Web)作为Web3.0的主要组成部分被提出。信息资源在语义网中被层层递进相互继承的置标语言在不同粒度、维度、层次上进行描述与揭示,从而使得这些信息资源能够被机器处理和理解。语义网打破了机器与机器之间、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壁垒,使得人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内容以及人类社会的运作模式呈现出全方位的关联性与智能化。在语义网环境下,利用相关语义方法与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能充分挖掘信息资源的价值并在最大程度和范围内发挥其作用。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我国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知识资源中不可替代的部分,也应顺应这一趋势被开发管理。本文首先结合现有研究基础和傣族历史档案实际管理工作情况,对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了重新界定,并结合语义网的特性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赋予了新的内涵。接着,本文针对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上的实施进行了论述。微观层面,本文根据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特性对其进行了科学分类,设计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以期能够充分揭示其各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并以傣族医药知识领域本体构建为例说明了该工作实施的方法和优越性,实现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语义组织。中观层面,本文提出基于关联数据技术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创建为关联数据集,并构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实现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在档案馆之间、与其他信息机构之间、以及语义网信息空间中其他信息源之间的资源整合与知识融合。宏观层面,为实现和保障前两个层面的工作,本文提出在语义网环境下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应实现转型,并融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构建了相关保障机制,从现实层面提供了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施策略。
王海燕[6](2018)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文中提出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馆藏资源保障能力提升,信息服务更加高效快捷等新变化,提出了网络环境下进一步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的措施。
孙宗伟[7](2017)在《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共建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从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共建现状及问题入手,着重分析了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共建的内容及原则,并提出了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共建的策略。
翁晓华,肖军,刘金双[8](2016)在《网络环境下云南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探讨》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手段。高校图书馆作为国家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对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的拥有一应万全,要单凭自己有限力量收集齐所有的信息资源,要及时为各种类型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这些都是很难做到的。云南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只有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道路,充分发挥跨区域跨系统信息资源的优势,才能满足师生对信息的全方位需求。通过以云南地区有代表性的几所高校为例,拟对云南地区高校图书馆实现最大限度的合作共建、资源共享提出对策,为云南教育与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孙一云[9](2016)在《浅谈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资源共享》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网络信息化社会图书馆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必要性和目前图书馆资源建设与共享存在的问题以及措施与方法做了论述。
徐文晋[10](2016)在《基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发展探究》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和文献呈指数增长,每一个具体图书馆都不可能也不必要收集世界上出版的所有文献,建立满足学校自身发展的全面的信息收藏体系,以满足学校自身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建设成本不仅是学校本身难以承担的,而且实现的难度也是不可想象的。为提高所能提供的信息资源的占有量,增强信息保障能力,图书馆之间需要一定形式的合作,提高自身的信息服务能力,拓展服务范围。在现代网络环境下,将高校自身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与其他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建立信息共建共享机制,降低信息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成本,实现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更为全面的、详细的信息资源,保证信息资源的高效流通。本文主要介绍国外高校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情况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然后重点介绍我国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发展中的问题,结合国外高校发展的相关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快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速度,提高我国高校的信息资源利用率和科研能力。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问题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发生的根本转变 |
1.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
2.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方式发生了显着变化 |
3.资源信息的共享方式发生了转变 |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共建的必要性 |
1.避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重复建设 |
2.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
3.改善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结构 |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共建面临的难题 |
1.图书馆之间的协作性较差,网络开放程度不高 |
2.资源共享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
3.文献资源加工缺乏统一标准,影响到共享共建进程 |
4.不能够实现针对性的用户服务 |
四、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共建对策分析 |
1.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环节的共享共建 |
2.统一数字图书文献建设方式 |
3.高校图书馆户籍文献传递共享 |
五、结语 |
(2)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必要性 |
1.1 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
1.2 提高整体运作效率 |
1.3 提供差异化信息服务 |
2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问题 |
2.1 馆藏结构存在问题 |
2.2 工作人员能力不足 |
2.3 图书馆体制不完善 |
3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策略 |
3.1 整合网络平台资源,改进馆藏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
3.2 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力,打造网络空间图书馆 |
3.3 开发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论坛,搜集图书馆体制建设意见 |
4 结语 |
(3)共生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用户电子书需求上涨 |
1.1.2 图书馆电子书经费投入增长 |
1.1.3 电子书市场面临挑战 |
1.1.4 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矛盾凸显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图 |
1.3.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电子书馆藏建设概念术语厘清 |
2.2 国内外图书馆数字资源馆藏发展政策研究现状 |
2.3 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进展 |
2.3.2 国内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进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内外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调查分析 |
3.1 中美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馆藏现状调查 |
3.1.1 高校馆电子书商数量统计 |
3.1.2 电子书数据库检索情况 |
3.1.3 电子书商统计情况 |
3.2 国内外电子书许可协议条款调查与评价 |
3.2.1 图书馆电子书许可协议模板条款调查 |
3.2.2 国外电子书商许可协议调查与评价 |
3.2.3 国内电子书商许可协议调查与评价 |
3.3 国内外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调查与评价 |
3.3.1 政策网上公布情况 |
3.3.2 政策覆盖范围情况 |
3.3.3 政策修订情况 |
3.3.4 政策条款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的构建 |
4.1 共生理论 |
4.1.1 共生理论的内涵 |
4.1.2 信息人共生的概念、条件与模式 |
4.1.3 电子书馆藏建设共生系统及构成要素 |
4.1.4 电子书馆藏建设共生系统构成条件 |
4.1.5 电子书馆藏建设共生系统形成与进化 |
4.1.6 共生理论在电子书馆藏建设及其政策中的应用 |
4.2 其他相关理论研究 |
4.2.1 需求理论 |
4.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4.2.3 数字资源建设理论 |
4.3 政策构建思路 |
4.3.1 政策构建流程 |
4.3.2 现有共生系统问题分析 |
4.3.3 政策宏观层次的问题 |
4.3.4 政策微观层次的问题 |
4.3.5 政策构建原则 |
4.4 政策备选方案的条款构建 |
4.4.1 政策目标确立 |
4.4.2 限制性政策备选方案的条款设置 |
4.4.3 共生视角政策备选方案的条款设置 |
4.4.4 限制性政策备选方案与共生视角下政策备选方案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的接受度调查 |
5.1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
5.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5.3 预调查 |
5.3.1 样本描述 |
5.3.2 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
5.3.3 正式调查问卷形成 |
5.4 正式调查的实施 |
5.4.1 问卷发放与数据采集 |
5.4.2 调查数据的检验 |
5.5 正式调查数据的分析 |
5.5.1 样本属性分析 |
5.5.2 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框架接受度调查 |
5.5.3 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条款接受度调查 |
5.5.4 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揭示的认知调查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共生视角下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方案的确立 |
6.1 政策方案抉择 |
6.1.1 “政策概括”条款抉择 |
6.1.2 “采购标准”条款抉择 |
6.1.3 “用户资格规定”条款抉择 |
6.1.4 “版权限制”条款抉择 |
6.1.5 “电子书商义务”条款抉择 |
6.1.6 “图书馆义务”条款抉择 |
6.1.7 “用户义务”条款抉择 |
6.1.8 “三方共同义务”条款抉择 |
6.1.9 “电子书访问”条款抉择 |
6.1.10 “电子书保存”条款抉择 |
6.1.11 “电子书整合”条款抉择 |
6.1.12 “评价与剔除”条款抉择 |
6.1.13 “合作馆藏”条款抉择 |
6.1.14 “政策修订”条款抉择 |
6.2 共生视角下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条款 |
6.3 相关意见与建议 |
6.3.1 宏观层面的意见与建议 |
6.3.2 微观层面的意见与建议 |
6.4 政策执行的可行性分析 |
6.4.1 政策的功能 |
6.4.2 政策执行的过程 |
6.4.3 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1.1 主要贡献与结论 |
7.1.2 研究的创新点 |
7.2 研究局限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4)老年MOOC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 |
2.1.1 信息资源建设的内涵 |
2.1.2 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 |
2.1.3 MOOC的信息资源建设特征 |
2.2 MOOC的相关概述 |
2.2.1 MOOC的概念 |
2.2.2 MOOC的起源与发展 |
2.2.3 MOOC对老年教育的意义 |
2.3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 |
2.3.1 老年教育的内涵 |
2.3.2 教育教学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老年MOOC信息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
3.1 传统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 |
3.1.1 研究方法 |
3.1.2 传统老年教育理念的缺失 |
3.1.3 传统老年教育资源建设不足 |
3.1.4 传统老年教育学习效率低下 |
3.2 MOOC平台下老年教育的优势 |
3.2.1 MOOC课程资源丰富 |
3.2.2 MOOC课程资源学习成本低 |
3.2.3 MOOC能实现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均衡性 |
3.3 小结 |
第4章 基于MOOC的老年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的不足 |
4.1 课程资源的不足 |
4.1.1 课程架构不成系统 |
4.1.2 课程资源不足 |
4.1.3 课程质量有待提高 |
4.2 MOOC平台运营的不足 |
4.2.1 资源采集中的课程版权问题 |
4.2.2 资源开发中的技术问题 |
4.2.3 资源管理中的MOOC运营问题 |
4.3 公众参与的不足 |
4.3.1 学生流失严重 |
4.3.2 社会大众教育理念落后 |
4.3.3 政府缺乏鼓励参与措施制度 |
4.4 小结 |
第5章 老年MOOC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 |
5.1 政府牵引全面推动老年MOOC信息资源建设 |
5.1.1 政府加大对老年MOOC信息资源建设重视力度 |
5.1.2 政府不断完善相关信息资源建设和老年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 |
5.1.3 政府加强老年继续教育的宣传 |
5.2 加强老年教育的MOOC平台品牌建设 |
5.2.1 加强MOOC平台宣传宣传力度 |
5.2.2 丰富教学资源 |
5.2.3 提高课程教学标准化建设 |
5.2.4 增加课程后续的跟踪服务 |
5.3 开展多元化的老年MOOC教学模式 |
5.3.1 开展线上资源,线下组织模式 |
5.3.2 开展智能MOOC平台教学模式......智能语音教学模式 |
5.4 寻找一种绿色可持续的运营模式 |
5.4.1 寻找绿色可持续的模式 |
5.4.2 降低MOOC教学成本 |
5.5 小结 |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整体 |
6.2 论文的创新点 |
6.3 论文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评析 |
1.2.1 语义网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现状 |
1.2.3 相关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思路设计 |
1.4 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阐述 |
2.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相关概念 |
2.1.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相关理论 |
2.2 语义网相关理论 |
2.2.1 语义网概述 |
2.2.2 语义网信息组织方法与本体理论 |
2.2.3 语义网最佳实践——关联数据 |
2.3 语义网和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关系 |
2.3.1 语义网是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外部环境 |
2.3.2 语义网为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方法 |
2.3.3 语义网的实现得益于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
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总体方案设计 |
3.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现状 |
3.1.1 收集与保管的现状 |
3.1.2 整理、翻译和编目的现状 |
3.1.3 传播和传承的现状 |
3.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
3.2.1 必需手段:充分实现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 |
3.2.2 必要条件:发挥档案工作作用和适应学科发展规律 |
3.2.3 必需方法: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和满足社会利用需求 |
3.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
3.3.1 实体储备与数字资源基础 |
3.3.2 业务规范与技术标准支持 |
3.3.3 理论研究和实现方法参考 |
3.4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内容与方法 |
3.4.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内容与基本任务 |
3.4.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施步骤与技术方法 |
4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语义组织 |
4.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分类 |
4.1.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分类现状 |
4.1.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分类体系构建 |
4.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 |
4.2.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原则与步骤 |
4.2.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相关元数据方案分析 |
4.2.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构建 |
4.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 |
4.3.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原则 |
4.3.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方法与工具 |
4.3.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的实现——以傣族医药本体构建为例 |
5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 |
5.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与任务 |
5.1.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目标 |
5.1.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任务 |
5.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设计 |
5.2.1 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优势分析 |
5.2.2 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参考模型 |
5.2.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构建 |
5.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实现方法 |
5.3.1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创建模块的实现方法 |
5.3.2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发布模块的实现方法 |
5.3.3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融合模块的实现方法 |
6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现策略 |
6.1 面向语义网环境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转型 |
6.1.1 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的局限性 |
6.1.2 基于语义网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 |
6.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保障机制构建 |
6.2.1 意识观念与政策法规保障机制 |
6.2.2 组织管理体制与合作交流机制 |
6.2.3 标准规范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 馆藏资源保障能力提升, 信息服务更加高效快捷 |
1.1 馆藏文献资源不断丰富 |
1.2 馆藏文献资源组织更加科学, 合理配置纸本文献与电子文献 |
1.3 馆藏文献资源共享度提高, 特色信息资源建设有新进展 |
1.4 图书馆信息服务不断深化, 个性化特色化服务增强 |
2 网络环境下进一步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的措施 |
2.1 科学组织图书馆信息资源, 进一步提高馆藏文献的数量和质量, 实行资源共建共享 |
2.2 加强数字图书建设与服务, 发挥电子资源的优势 |
2.3 建设以读者为中心的信息服务体系, 开展主动服务 |
2.4 提升馆员素质, 增强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 |
(7)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共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共建现状及问题 |
1.1 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
1.2 信息资源建设问题 |
2 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共建的内容 |
2.1 文献实体共享 |
2.2 书目资源共享 |
2.3 图书馆业务共享 |
3 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共建原则 |
3.1 统筹规划原则 |
3.2 法制化原则 |
3.3 利益调节原则 |
4 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共建策略 |
4.1 重视社会各层次读者的需求 |
4.2 创新图书馆服务 |
(8)网络环境下云南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 |
1.1 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用户的迫切需求 |
1.2 实现共建共享是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需要 |
2 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 |
2.1 有利因素 |
2.2 不利因素 |
2.2.1 信息资源重复建设严重 |
2.2.2 资源经费有限与读者信息需求存在矛盾 |
2.2.3 数据库建设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 |
3 基于网络环境的云南地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措施 |
3.1 建立特色资源 |
3.2 加快云南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 |
3.3 努力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 |
3.4 创新技术体系 |
3.5 加大资金投入 |
3.6 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保障体系 |
4 结语 |
(9)浅谈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资源共享(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 |
1.1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 |
1.2 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是解决知识信息激增与馆藏力不足的重要途径 |
1.3 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是网络环境下协调各馆馆藏的重要手段 |
1.3.1 可有效遏制各馆文献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 |
1.3.2 可优化各馆藏书,有利于文献资源合理配置 |
1.4 实行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是读者的迫切需求 |
2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
2.1 观念滞后 |
2.2 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落后 |
2.3 组织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存在弊端 |
2.4 缺乏法律保障 |
2.5 文献信息资源组织加工过程中的标准化、规范化问题 |
2.6 服务收费对文献共享所形成的障碍 |
2.7 购置馆藏经费的不足 |
2.8 人员素质不高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进程的阻碍 |
3 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措施与方法 |
3.1 树立文献资源共享的观念 |
3.2 建立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的组织协调管理机构 |
3.3 完善政策法律法规 |
3.4 开展采购协调,合理布局;联合编目,编制联合目录工作 |
3.4.1 协调采购,合理布局 |
3.4.2 联合编目 |
3.4.3 编制联合目录 |
3.5 开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业务 |
3.6 财政上的支持 |
3.7 提高人员素质 |
(10)基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发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高校资源共享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
2 我国高校信息资源共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2.1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库资源质量问题 |
2.2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采购问题 |
2.3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
3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改进措施 |
3.1 提高信息资源共享库的文献资料数量和质量 |
3.2 合作采购,独树一帜 |
3.3 自觉维护知识产权,联合反侵权 |
四、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问题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研究[J]. 张宝琼. 兰台内外, 2021(20)
- [2]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J]. 权倍平,陈浩. 大众标准化, 2020(19)
- [3]共生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D]. 胡曦玮.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老年MOOC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研究[D]. 蒋娟. 黑龙江大学, 2018(08)
- [5]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D]. 刘为. 云南大学, 2018(01)
- [6]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J]. 王海燕.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8(07)
- [7]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共建研究[J]. 孙宗伟. 价值工程, 2017(25)
- [8]网络环境下云南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探讨[J]. 翁晓华,肖军,刘金双.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6(05)
- [9]浅谈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资源共享[J]. 孙一云. 科技展望, 2016(12)
- [10]基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发展探究[J]. 徐文晋. 科技展望,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