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金免疫浸润法检测羊脑多头畸形的研究

点金免疫浸润法检测羊脑多头畸形的研究

一、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检测绵羊脑多头蚴病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垠鞠[1](2020)在《应用TmAdh3重组抗原建立羊脑多头蚴病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脑多头蚴病(Cerebral coenurosis)俗称脑包虫病,是由多头带绦虫(Taenia multiceps)的幼虫脑多头蚴(Coenurus cerebralis)寄生在绵羊、山羊、牦牛等反刍动物脑部、脊髓中引起宿主发生脑炎、脑膜炎等神经机能障碍的一种严重的致死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由于脑多头蚴感染宿主初期时症状轻微经常被忽视,当发生神经症状被发现时往往都到了感染中晚期,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难以治愈,导致动物死亡,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脑多头蚴病的早期诊断对其防治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多头带绦虫重组蛋白TmAdh3为候选诊断抗原,重组蛋白TmPKA-C1、Tm7、TmGST为对照抗原建立了羊脑多头蚴病间接ELISA诊断方法。首先根据Tm7和TmGST基因设计引物,克隆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GEX4T-Tm7和pET30a-TmGST,转化到宿主菌后诱导表达。同时对实验室前期构建的pET30a-TmPKA-C1和pGEX4T-TmAdh3重组表达菌进行诱导表达。结果成功表达出重组蛋白Tm7(33.0 ku)、TmGST(30.0 ku)、TmPKA-C1(42.0 ku)、TmAdh3(39.0 ku),利用Western-blot分析重组蛋白TmAdh3、TmPKA-C1、Tm7、TmGST的反应原性,结果显示重组蛋白TmAdh3相较于其他3种重组蛋白可明显区分羊脑多头蚴阳性血清和健康阴性血清。对重组蛋白初步鉴定后,本研究分别以重组蛋白TmAdh3、TmPKA-C1、TmGST、Tm7作为抗原进行ELISA诊断方法的最适检测条件的摸索,对四种重组蛋白进行对比分析,重组蛋白TmAdh3作为检测抗原较其他蛋白有明显的区分性。以重组蛋白TmAdh3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敏感性可达83.3%(15/18),与细粒棘球蚴阳性血清的交叉反应较低,特异性可达94.4%(17/18)。同时该重组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可检测出少量脑多头蚴感染后14天的绵羊血清(1/9),可检测出部分脑多头蚴感染后21天的绵羊血清(6/9),可检测出全部脑多头蚴感染后28天的绵羊血清(9/9)。综上所述,本研究以TmAdh3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建立的羊脑多头蚴病间接ELISA诊断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具有脑多头蚴病早期诊断价值,有望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检疫,本研究为早期诊断羊脑多头蚴病奠定了基础。

刘俞辰[2](2019)在《多头带绦虫HSP60、p36功能初步探究及AgB、TPx诊断价值评估》文中研究表明脑多头蚴病(Cerebral coenurosis)又称脑包虫病,是由多头带绦虫(Taenia multiceps)的中绦期幼虫寄生于人和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等部位所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多发于草食动物养殖为主的国家和地区,我国尤以西北、华北、东北等广大牧区常见,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局部地区羊群发病率可达53%,给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有效的预防以及准确诊断是控制该疾病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对多头带绦虫的热休克蛋白60(Tm-HSP60)及小热休克蛋白p36(Tm-p36)进行了功能的初步探究,筛选出对于该疾病防控诊治的潜力靶点,为多头带绦虫相关蛋白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和资料。同时,本研究还评估了诊断抗原Tm-HSP60、多头带绦虫的B抗原(Tm-AgB)、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m-TPx)的血清学诊断潜力,选择出最具诊断潜力的抗原,为该病的准确诊断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一、多头带绦虫HSP60、p36基因的分子特征分析及初步功能探究本研究旨在对多头带绦虫HSP60及p36的分子特性进行分析,为疾病的控制和诊断提供思路。本研究克隆表达了多头带绦虫基因Tm-HSP60和Tm-p36。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重组蛋白rTm-HSP60和rTm-p36的免疫反应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相对荧光定量方法分析其在多头带绦虫不同生命阶段的组织定位和转录水平。重组蛋白rTm-HSP60和rTm-p36具有典型的高保守性。Tm-p36具有两个N端α-晶体结构域是后生动物小热休克蛋白的特征。Tm-HSP60具有较强的免疫反应性。Tm-HSP60广泛分布于多头带绦虫的各个阶段,但其分布水平相对较低;而Tm-p36则在六钩蚴、原头蚴阶段中特异性分布。对这两种热休克的序列、结构和功能分析表明,它们可能作为分子伴侣在多头绦虫的生命周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m-HSP60有更强免疫反应性,具有血清学诊断潜力。Tm-p36与六钩蚴的激活密切相关,具有作为疫苗靶点的潜力。二、多头带绦虫AgB、TPx的原核表达及诊断价值评估本研究旨在选择一个合适的抗原建立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克隆并表达了重组蛋白rTm-AgB和rTm-TPx,评估它们的血清学诊断潜力,建立间接ELISA方法,并与先前报道的rTm-HSP60、r Tm-AnxB2、r Tm-HSP70和rTm-GST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rTm-AgB建立的ELISA方法具有95.8%的敏感性,特异性为87.5%,具有较强的血清学诊断潜力;利用以rTm-AgB建立的方法进行临床检测,发现100份山羊血清中有18份为阳性。本研究筛选出一种潜在的血清学诊断抗原,为今后动物脑多头蚴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马海林[3](2019)在《绵羊脑多头蚴病的流行调查与防控》文中提出绵羊脑多头蚴病是多头蚴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绵羊的脑组织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本文主要阐述了绵羊脑多头蚴病的病因、流行情况和防控措施,为基层养羊场兽医工作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俄拉[4](2018)在《藏羊多头蚴感染情况调查》文中研究指明在藏羊养殖的实际过程中,多头蚴可以说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不仅仅会危害到藏羊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也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由此,进一步了解这种疫病,从而为科学防控奠定基础尤为关键。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藏羊的多头蚴"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就这种疫病在青海地区的感染情况展开调查,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这种疾病在当地的感染情况,希望能够为做好综合型防控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杨洋,李文卉,张念章,李婷婷,李立,闫鸿斌,贾万忠,付宝权[5](2017)在《多头带绦虫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文中提出为鉴定多头带绦虫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Tm PKA-C)基因作为诊断抗原的潜能,本试验以多头带绦虫成虫RNA为模板,利用RT-PCR扩增Tm PKA-C基因。将Tm PKA-C基因片段连接至p ET-30a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然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ELISA分析该蛋白的反应原性。结果表明,Tm PKA-C基因开放阅读框的长度为1 032 bp,可编码343个氨基酸。Tm PKA-C基因的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重组蛋白的分子质量大小约42 ku。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既能与自然感染脑多头蚴的绵羊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又能与人工感染脑多头蚴不同时间段的绵羊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间接ELISA分析结果表明,脑多头蚴绵羊血清能与重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进一步证明该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良好。本研究为筛选脑多头蚴病诊断新抗原奠定了基础。

杨洋[6](2017)在《多头带绦虫转录组学分析及TmPKA-C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文中指出脑多头蚴病(Cerebral coenurosis)是一种羊等动物的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由多头带绦虫(Taenia multiceps)的中绦期幼虫——脑多头蚴(Coenurus cerebralis)所引起。人也可以作为中间宿主被感染。多头带绦虫的生活史包括成虫、脑多头蚴(囊液、原头节和囊壁)、六钩蚴三个时期。为了与寄生生活相适应,多头带绦虫在不同发育阶段所表达的基因有所不同,研究其期特异性表达基因,对于进一步了解多头带绦虫虫体的发育机理及寄生生活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利用RNA-seq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多头带绦虫的六钩蚴、原头节、囊壁、成虫以及成虫的头颈节、未成熟-成熟节片和孕节共7个转录组样品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12822个基因(FPKM>0)。分析了六钩蚴、原头节、囊壁和成虫之间以及成虫的头颈节、未成熟-成熟节片和孕节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成虫时期上调表达的基因数量高于其他时期,未成熟-成熟节片上调表达的基因数量高于头颈节和孕节,并且发现了大量与虫体发育和宿主相互作用相关的基因。通过进一步分析,在不同发育时期共鉴定到2437个期特异性上调表达基因,在成虫的不同组织部位共鉴定到1228个组织特异上调表达基因。GO分析发现,期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上调表达基因主要聚类到细胞过程和代谢过程、结合和催化活性以及细胞和细胞组分。KEGG分析发现这些特异性上调表达基因主要参与代谢、遗传信息处理、细胞过程和环境信息处理等过程。qRT-PCR实验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与转录组学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运用RNA-seq测序技术鉴定的差异表达基因具有很高的可信度。根据转录组分析结果,筛选出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基因家族为进一步研究对象。该基因家族包含4个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基因,分别命名为TmPKA-C1、TmPKA-C2、TmPKA-C3和TmPKA-C4。根据4个TmPKA-C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成虫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获得了4个TmPKA-C基因的完整ORF。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4个TmPKA-C基因均具有典型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位点、蛋白激酶ATP结合位点以及蛋白激酶结构域。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选取TmPKA-C1和TmPKA-C2蛋白研究其反应原性。将TmPKA-C1和TmPKA-C2基因连接到pET30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入大肠杆菌感受态Transetta(DE3)后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蛋白TmPKA-C1和TmPKA-C2在原核系统获得了高效表达,分子大小分别为42 kDa和46 kDa,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蛋白TmPKA-C1和TmPKA-C2均具有反应原性,但TmPKA-C2反应原性较弱。进一步鉴定重组蛋白TmPKA-C1的反应原性,发现其能与人工感染脑多头蚴绵羊第119周的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这为筛选羊脑多头蚴病诊断抗原奠定了基础。

黄兴[7](2016)在《多头带绦虫功能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蛋白特性分析》文中指出多头带绦虫呈世界性分布,成虫寄生于犬、狼、狐狸等终末宿主的小肠,其中绦期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等偶蹄动物的脑和脊髓等处引起脑多头蚴病(coenuriasis)。脑多头蚴病呈世界性分布,常引起患病动物发生死亡,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人也有感染的报道。本论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多头带绦虫的密码子偏好性使用进行了分析,并对GP50等四个多头带绦虫功能基因进行了克隆、表达和蛋白特性研究,期待为脑多头蚴病诊断抗原及基因工程疫苗的开发提供候选抗原。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多头带绦虫转录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利用多头带绦虫转录组数据库中已注释的8620个重构基因进行了同义密码子偏好性使用分析。结果发现多头带绦虫转录组密码子整体呈弱偏好性,平均GC含量为49.29%,平均GC3含量为51.43%;核酸组成、突变压力、自然选择、基因表达水平、基因所编码蛋白的总亲水性平均系数、芳香性及氨基酸的选择等均是影响多头带绦虫密码子偏好性使用的因素,其中自然选择可能是影响多头带绦虫密码子偏好使用的最主要因素;多头带绦虫核糖体基因密码子的偏好使用主要受到突变的影响,而必需基因密码子的偏好使用则主要受到选择的影响;22个密码子被确定为最优密码子,推测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受到正选择的影响;最优密码子整体上富含GC碱基(GC:AU=43:23),除CGU外的所有最优密码子都以G/C结尾。此外,研究发现多头带绦虫与大肠杆菌、酵母和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密码子偏好性差异,而与豆状带绦虫的密码子偏好性差异较小。本研究对多头带绦虫密码子偏好性使用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这能够为多头带绦虫新基因的发现、开展多头带绦虫分子遗传工程和进化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2、多头带绦虫GP50基因的克隆表达、组织分布及重组抗原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从多头带绦虫脑多头蚴cDNA中扩增出GP50基因,结果显示GP50基因ORF框为897bp,其N-端有48bp的信号肽序列,除去信号肽后编码282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分子大小为31.02 kDa。免疫荧光显示GP50蛋白主要分布于多头带绦虫成虫和脑多头蚴的体表微毛区及体内实质区,同时广泛分布于多头蚴包囊囊壁;以GP50重组表达蛋白为抗原建立了检测山羊脑多头蚴病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其敏感性为95%(19/20)、特异性为92.6%(25/27),与山羊细颈囊尾蚴血清和绵羊细粒棘球蚴血清存在交叉反应。人工感染多头带绦虫山羊的血清抗体监测发现在感染后的整个检测期(2-17周)GP50抗体值均呈现阳性。本研究提示GP50蛋白具有作为山羊脑多头蚴病诊断抗原的潜在价值。3、多头带绦虫酸性核糖体磷蛋白P2基因的克隆表达、组织分布及重组抗原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从多头带绦虫脑多头蚴cDNA中扩增出酸性核糖体磷蛋白P2基因(TmP2)。结果显示TmP2基因ORF框为366bp,编码121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分子大小为13.42kDa,与猪带绦虫酸性核糖体磷蛋白P2基因的序列相似性为94%;免疫荧光显示TmP2蛋白大量分布于多头带绦虫成虫和脑多头蚴的实质层,同时广泛分布于脑多头蚴包囊囊壁;以TmP2重组表达蛋白为抗原建立了检测山羊脑多头蚴病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其敏感性达95.0%(19/20)、特异性达96.3%(26/27),与山羊细颈囊尾蚴阳性血清存在交叉反应;人工感染多头带绦虫山羊的血清抗体监测发现在感染后的3-10、15-17周呈现血清抗体阳性。本研究提示TmP2蛋白具有作为诊断抗原的潜在价值。4、多头带绦虫脱氧尿苷焦磷酸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重组蛋白的酶学活性分析从多头带绦虫脑多头蚴cDNA中扩增出脱氧尿苷焦磷酸酶(dUTPase)基因。结果显示多头带绦虫dUTPase基因ORF框为447 bp,编码148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分子大小为16.39 kDa,与猪囊尾蚴、豆状囊尾蚴dUTPase基因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100%和96%。SDS-PAGE分析显示与目的蛋白大小相符的特异条带,纯化后dUTPase蛋白的含量为0.907mg/mL。免疫荧光组化染色显示dUTPase蛋白主要分布于多头带绦虫成虫的体内实质区,体表微毛区有少量分布,同时广泛分布于多头蚴头节和包囊囊壁外层。酶学活性试验证实重组dUTPase能特异性降解dUTP,酶的比活力为986.29U.mg-1, EDTA能够抑制dUTPase的活性,而Mg2+能够增强脑多头蚴dUTPase的活性。本研究对多头带绦虫dUTPase基因的相关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多头带绦虫dUTPase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5、多头带绦虫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活性分析从多头带绦虫脑多头蚴cDNA中扩增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基因。结果显示多头带绦虫Cu/Zn-SOD基因ORF框为459bp,编码152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分子大小为16.72 kDa,其氨基酸序列与猪带绦虫和肥头绦虫Cu/Zn-SOD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98%和92%。纯化后的多头带绦虫Cu/Zn-SOD蛋白浓度为1.587mg/mL,羟胺法测得酶的比活力为3138±25.67 IU/mg prot。进一步研究证实H2O2、 SDS和EDTA对多头带绦虫Cu/Zn-SOD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氯仿-乙醇和脲素则对多头带绦虫Cu/Zn-SOD酶活性无影响。本研究对多头带绦虫Cu/Zn-SOD基因的相关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多头带绦虫Cu/Zn-SOD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李文卉,付宝权[8](2016)在《羊绦虫蚴病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羊绦虫蚴病是以羊为中间宿主、犬为终末宿主的绦虫蚴病,常见的有羊棘球蚴病、羊囊尾蚴病、羊脑多头蚴病、羊细颈囊尾蚴病。这些羊绦虫蚴病免疫学诊断方面如ELISA取得一些进展,但仍然缺乏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诊断抗原,尸体剖检依然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

谭磊,孙悦,周湘,刘伟[9](2015)在《羊多头蚴病综合防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羊多头蚴病在世界特别是亚洲地区广泛流行,是危害养羊业较为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且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潜在威胁。文章主要对多头蚴的临床表现、诊断技术、防治药物等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多头蚴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资料。

聂华明[10](2012)在《山羊脑多头蚴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热休克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文中研究指明脑多头蚴病是由多头带绦虫(Taenia Multiceps)的中绦期幼虫脑多头蚴(Coenurus cerebralis)引起的致死性人兽共患病。其中绦期幼虫寄生于绵羊、山羊和牛等动物脑、脊髓、皮下、肌肉等部位;其成虫寄生于狗、狼、狐狸等犬科动物小肠内。该病呈全球性分布,在我国主要以西北等牧区常见,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一、山羊脑多头蚴Tm-FABP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免疫组化研究本试验从脑多头蚴抽提总RNA,本试验参照GenBank中收录的猪带绦虫cDNA序列,依据其设计引物通过RT-PCR技术获得了脑多头蚴脂肪酸结合蛋白一个完整的ORF框。序列分析显示Tm-FABP序列与已报道的细粒棘球蚴FABP2基因序列(AF321117.1)序列相似性为84%,与登陆的猪囊虫脂肪酸结合蛋白(HQ259679.1)序列相似性为96%。通过软件预测多头蚴FABP分子量为15.1KDa,理论等电点为pI=8.61。将该基因插入pET-32a质粒,并转入E.coli BL21(DE3)表达菌,对其进行原核表达。经过Ni-亲和层析柱纯化的重组蛋白能被山羊脑多头蚴阳性血清识别。Tm-FABP融合蛋白免疫试验兔获得的免疫血清,用于Tm-FABP在多头带绦虫颈节、未成熟节片、成熟节片及原头蚴上的免疫定位,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显示:Tm-FABP分布于脑多头蚴原头蚴皮层和包囊生发层,多头带绦虫皮层与实质之间。二、山羊脑多头蚴HSP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胶体金渗滤法(DIGFA)的建立本试验从脑多头蚴抽提总RNA,本试验参照GenBank中收录的猪带绦虫cDNA序列,,并依据其设计引物通过RT-PCR技术获得了脑多头蚴热休克蛋白一个完整的ORF框。序列分析显示Tm-HSP序列与细粒棘球蚴HSP部分序列(DQ678104.1, AF450087.1)的同源性为97%。通过软件预测的HSP蛋白为14.7KDa,理论等电点为pI=4.88。将序列插入pET-32a质粒,并且转入E. coli BL21(DE3)表达菌,对其进行原核表达。经过Ni-亲和层析柱纯化的重组蛋白能被山羊脑多头蚴阳性血清识别。以Tm-HSP作为诊断抗原建立胶体金免疫渗滤法(DIGFA),结果显示重组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2mg/mL,敏感性为83.3%,但与细粒棘球蚴和细颈囊尾蚴患羊血清有交叉反应,初步证明Tm-HSP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二、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检测绵羊脑多头蚴病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检测绵羊脑多头蚴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应用TmAdh3重组抗原建立羊脑多头蚴病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签名表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脑多头蚴病
        1.1.1 病原学
        1.1.2 流行病学
        1.1.3 生活史
        1.1.4 临床表现
        1.1.5 治疗
        1.1.6 预防
        1.1.7 临床诊断
        1.1.8 免疫学诊断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多头带绦虫Tm7、Tm GST、Tm PKA-C1、Tm Adh3 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反应原性初步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菌株和血清
        2.1.2 主要材料
        2.1.3 试剂及配制
        2.1.4 主要仪器及设备
        2.1.5 p GEX4T-Tm7、p ET30a-Tm GST重组质粒构建
        2.1.6 Tm7 的原核表达、纯化及Western-Blot检测
        2.1.7 Tm GST的原核表达、纯化及Western-Blot检测
        2.1.8 Tm PKA-C1 的原核表达、纯化及Western-Blot检测
        2.1.9 Tm Adh3 的原核表达、纯化及Western-Blot检测
    2.2 实验结果
        2.2.1 重组表达质粒PET-30a-Tm GST、p GEX4T-1-Tm7 质粒构建
        2.2.2 重组蛋白Tm7 的原核表达及Western-Blot分析
        2.2.3 重组蛋白Tm GST的原核表达及Western-Blot分析
        2.2.4 重组蛋白Tm PKA-C1 的原核表达及Western-Blot分析
        2.2.5 重组蛋白Tm Adh3 的原核表达及Western-Blot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羊脑多头蚴病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材料
        3.1.2 试剂配置
        3.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3.1.4 重组蛋白Tm Adh3、Tm PKA-C1、Tm GST、Tm7 间接ELISA检测方法优化
        3.1.5 重组蛋白Tm Adh3间接ELISA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检测
        3.1.6 重组蛋白r Tm Adh3间接ELISA检测的消长曲线测定
    3.2 实验结果
        3.2.1 重组蛋白Tm Adh3 间接ELISA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优化试验
        3.2.2 重组蛋白Tm PKA-C1 间接ELISA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对比
        3.2.3 重组蛋白Tm GST间接ELISA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优化试验
        3.2.4 重组蛋白Tm7 间接ELISA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优化试验
        3.2.5 重组蛋白Tm Adh3、Tm PKA-C1、Tm GST、Tm7 间接ELISA检测对比
        3.2.6 重组蛋白Tm Adh3 间接ELISA检测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3.2.7 重组蛋白Tm Adh3 间接ELISA检测实验感染脑多头蚴羊抗体消长曲线
    3.3 讨论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多头带绦虫HSP60、p36功能初步探究及AgB、TPx诊断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动物脑多头蚴病诊断研究进展
        1 脑多头蚴病概述
        2 动物脑多头蚴病诊断方法
        2.1 临床诊断
        2.2 实验室诊断
        3 展望
    第二章 热休克蛋白、抗原B、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的研究进展
        1 热休克蛋白
        1.1 概述
        1.2 寄生虫热休克蛋白
        2 抗原B
        2.1 概述
        2.2 绦虫抗原B
        3 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
        3.1 概述
        3.2 寄生虫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
        4 展望
    本试验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多头带绦虫HSP60、p36 基因的分子特征分析及功能初步探究
        1 材料与试剂
        1.1 试验动物
        1.2 虫体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1.5 常用缓冲溶液和培养基的配制
        1.6 主要生物信息数据库和计算机软件
        2 方法
        2.1 多头带绦虫总RNA及总蛋白的提取
        2.2 第一链c DNA的合成
        2.3 Tm-HSP60、Tm-p36 引物设计基因的扩增
        2.4 PCR产物的回收
        2.5 Tm-HSP60、Tm-p36 基因克隆、鉴定及转化
        2.6 重组蛋白Tm-HSP60、Tm-p36 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2.7 重组蛋白的纯化
        2.8 重组蛋白免疫反应性分析
        2.9 免疫荧光定位
        2.10 相对荧光定量PCR检测Tm-HSP60、Tm-p36 的转录水平
        3 结果
        3.1 Tm-HSP60、Tm-p36 基因的扩增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3.2 重组蛋白Tm-HSP60、Tm-p36 的表达与免疫反应性分析
        3.3 Tm-HSP60、Tm-p36 在多头带绦虫各节段及生活史阶段的定位
        3.4 Tm-HSP60和Tm-p36 在多头带绦虫成虫不同节片和生活史上的相对转录水平
        4 讨论
        4.1 热休克蛋白在寄生虫中的作用
        4.2 Tm-HSP60 在多头带绦虫生命周期中的作用
        4.3 Tm-p36 在多头带绦虫生命周期中的作用
    第二章 多头带绦虫AgB、TPx的原核表达及诊断价值评估
        1 材料
        1.1 试验材料
        2 方法
        2.1 多头带绦虫总RNA的提取与c DNA合成
        2.2 多头带绦虫Tm-AgB、Tm-TPx基因的扩增
        2.3 目的基因的克隆与测序
        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2.5 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2.6 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鉴定
        2.7 免疫印迹
        2.8 间接ELISA方法建立
        2.9 临床检测
        3 结果
        3.1 Tm-AgB、Tm-TPx基因的扩增与Tm-AgB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2 重组蛋白Tm-AgB、Tm-TPx的表达与免疫反应性分析
        3.3 ELISA
        4 讨论
第三部分 结论与创新点
    1 结论
    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绵羊脑多头蚴病的流行调查与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1 绵羊脑多头蚴病的病因
2 绵羊脑多头蚴病的流行情况
3 绵羊脑多头蚴病的防控
4 结语

(4)藏羊多头蚴感染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多头蚴概述
    2.1 多头蚴的流行病学分析
    2.2 多头蚴的临床症状表现
    2.3 多头蚴的诊断
3 关于藏羊多头蚴感染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1 关于调查的对象以及调查的方法
    3.2 调查的结果
    3.3 分析与讨论
4 结语

(5)多头带绦虫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虫株、质粒、菌株和血清
    1.2 主要试剂
    1.3 Tm PKA-C基因的克隆
        1.3.1 总RNA提取及c DNA合成
        1.3.2 引物设计与合成
        1.3.3 基因克隆
    1.4 生物信息学分析
    1.5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1.6 重组蛋白的纯化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
    1.7 重组蛋白的间接ELISA检测
2 结果
    2.1 Tm PKA-C基因的克隆
    2.2 Tm PKA-C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3 重组表达载体p ET-30a-Tm PKA-C的构建及鉴定
    2.4 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2.5 重组蛋白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
    2.6 重组蛋白的间接ELISA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6)多头带绦虫转录组学分析及TmPKA-C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多头带绦虫及脑多头蚴病概述
    1.2 寄生性蠕虫转录组研究进展
        1.2.1 转录组概述
        1.2.2 转录组研究方法
        1.2.3 寄生性蠕虫转录组研究现状
    1.3 寄生虫蛋白激酶A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多头带绦虫不同发育时期差异转录组学分析
    2.1 材料
        2.1.1 主要试剂
        2.1.2 样品的准备
    2.2 方法
        2.2.1 虫体Total RNA提取
        2.2.2 转录组cDNA文库的构建和上机测序
        2.2.3 转录组原始数据处理
        2.2.4 转录组序列比对到参考基因组
        2.2.5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2.2.6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功能注释
        2.2.7 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验证
    2.3 结果
        2.3.1 总RNA提取
        2.3.2 RNA-Seq原始测序数据质量评估及过滤
        2.3.3 转录组数据比对到参考基因组
        2.3.4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2.3.5 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功能注释
        2.3.6 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验证
    2.4 讨论
第三章 多头带绦虫TmPKA-C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虫株、质粒和菌株
        3.1.2 主要试剂
        3.1.3 TmPKA-C基因的克隆
        3.1.4 TmPKA-C基因序列分析
        3.1.5 TmPKA-C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2 结果
        3.2.1 4 个TmPKA-C基因的克隆
        3.2.2 4 个TmPKA-C基因的ORF序列分析
        3.2.3 4 个TmPKA-C蛋白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TmPKA-C的原核表达及反应原性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质粒、菌株和血清
        4.1.2 主要试剂
        4.1.3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4.1.4 重组蛋白的表达
        4.1.5 重组蛋白的纯化
        4.1.6 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鉴定
    4.2 结果
        4.2.1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4.2.2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及表达形式鉴定
        4.2.3 重组蛋白的纯化
        4.2.4 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鉴定
    4.3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7)多头带绦虫功能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蛋白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多头带绦虫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 基于多头带绦虫cox1、nad1等分子标记的种属差异分析及流行情况调查
        2. 多头带绦虫抗原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3. 多头带绦虫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4. 展望
    二、寄生虫酸性核糖体磷酸化蛋白的研究进展
        1. 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
        2. 蜱虫(Tick)
        3. 克氏锥虫(Trypanosoma cruzi)
        4. 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5 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
        6. 新孢子虫(Neospora)
        7. 疟原虫和弓形虫plasmodium and Toxoplasma gondii)
        8. 展望
    三、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多头带绦虫转录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多头带绦虫GP50基因的克隆表达、组织分布及重组抗原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试剂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多头带绦虫酸性核糖体磷蛋白P2基因的克隆表达、组织分布及重组抗原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试剂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多头带绦虫脱氧尿苷焦磷酸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重组蛋白的酶学活性分析
        1. 材料与试剂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五章 多头带绦虫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活性分析
        1. 材料与试剂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结论
第四部分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8)羊绦虫蚴病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羊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
    1.1 ELISA检测
    1.2 循环抗原/抗体的检测
2 羊脑多头蚴病(cerebral coenu-rosis)
3 羊细颈囊尾蚴病(Taenia hy-datigena cysticercosis)
4 羊囊尾蚴病(ovine cysticercosis)
5 结论

(9)羊多头蚴病综合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羊多头蚴的生物特性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症状
4 病理变化
5 多头蚴病诊断
    5.1 临床诊断
    5.2 免疫学诊断
6 多头蚴病防治
    6.1 手术治疗
    6.2 药物防治
7 未来展望

(10)山羊脑多头蚴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热休克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脑多头蚴病的研究进展
        1.1 流行病学
        1.2 生物学
        1.2.1 多头带绦虫虫卵特性
        1.2.2 脑多头蚴细胞系研究
        1.2.3 脑多头蚴包囊特征及寄生部位
        1.3 病理作用与临床症状
        1.4 脑多头蚴诊断方法研究
        1.5 脑多头蚴保护疫苗研究
        1.6 脑多头蚴病的治疗
    2. 寄生虫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研究进展
        2.1 脂肪酸结合蛋白
        2.2 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寄生虫
        2.3 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寄生虫上的应用
    3. 寄生虫热休克蛋白(HSPs)研究进展
        3.1 热休克蛋白(HSPs)
        3.2 寄生虫热休克蛋白
        3.3 热休克抗原在寄生虫上的应用
第二章 山羊脑多头蚴Tm-FABP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免疫组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样品
        1.1.2 主要试剂
        1.1.3 菌株及质粒载体
        1.1.4 主要仪器设备
        1.1.5 培养基和常用溶液的配制
        1.1.6 主要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计算机软件
        1.2 试验方法
        1.2.1 脑多头蚴原头蚴总RNA的提取
        1.2.2 引物设计及合成
        1.2.3 Tm-FABP基因的RT-PCR扩增
        1.2.4 PCR产物的回收
        1.2.5 目的基因的连接和转化
        1.2.6 转化菌的PCR鉴定
        1.2.7 重组质粒提取
        1.2.7.1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1.2.7.2 重组质粒的测序鉴定
        1.2.8 pET-32a-Tm-FABP载体构建和鉴定
        1.2.8.1 表达引物的设计
        1.2.8.2 表达基因的克隆
        1.2.8.3 表达基因的T/A克隆
        1.2.8.4 表达基因TA克隆质粒的提取与酶切
        1.2.8.5 pET-32a(+)质粒的提取与酶切
        1.2.8.6 pET32a-Tm-FABP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1.2.8.7 阳性克隆菌的PCR鉴定
        1.2.8.8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1.2.8.9 重组质粒的测序鉴定
        1.2.9 重组pET32-Tm-FABP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1.2.9.1 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
        1.2.9.2 IPTG初步诱导表达
        1.2.9.3 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1.2.9.4 表达蛋白的纯化
        1.2.10 目的蛋白的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
        1.2.11 兔Tm-FABP-IgG的制备
        1.2.12 Tm-FABP免疫组化步骤
    2. 试验结果
        2.1 多带绦虫六钩蚴Tm-FABP基因的克隆
        2.1.1 原头蚴Tm-FABP基因的PCR扩增
        2.1.2 重组克隆质粒的PCR鉴定
        2.1.3 重组克隆质粒的序列鉴定
        2.1.4 重组克隆质粒的序列分析
        2.1.5 Tm-FABP基因片断的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
        2.1.5.1 Tm-FABP全基因的碱基组成分析
        2.1.5.2 氨基酸翻译和蛋白质组分分析
        2.1.5.3 重组Tm-FABP的信号肽位点预测
        2.1.5.4 氨基酸序列分析及结构预测及疏水性分析
        2.2 Tm-FABP基因的亚克隆
        2.2.1 加酶切位点引物的PCR扩增
        2.2.2 重组质粒的PCR与酶切鉴定
        2.3 Tm-FABP基因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2.3.1 重组表达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2.4 重组表达质粒的诱导表达
        2.5 重组质粒表达条件的优化
        2.5.1 IPTG浓度的优化
        2.5.2 诱导时间的优化
        2.5.3 诱导温度的优化
        2.6 重组蛋白的纯化
        2.7 融合蛋白表达产物Western-Blotting检测
        2.8 Tm-FABP蛋白的特异性表达定位
    3 讨论
第三章 脑多头购HSP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胶体金渗滤法(DIGFA)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1.1.1 试验材料
        1.1.2 血清
        1.2 试验方法
        1.2.1 脑多头蚴总RNA的提取
        1.2.2 脑多头蚴HSP基因的RT-PCR扩增
        1.2.3 pET-32a-Tm-HSP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1.2.4 pET-32a-HSP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鉴定
        1.2.5 免疫金标渗滤法(DIGFA)的建立
    2. 试验结果
        2.1 多带绦虫原头蚴Tm-HSP基因的克隆
        2.1.1 原头蚴Tm-HSP基因的PCR扩增
        2.1.2 重组克隆质粒的PCR鉴定
        2.1.3 重组克隆质粒的序列鉴定
        2.1.4 重组克隆质粒的序列分析
        2.1.5 Tm-HSP基因片断的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
        2.1.5.1 Tm-HSP全基因的碱基组成分析
        2.1.5.2 氨基酸翻译和蛋白质组分分析
        2.1.5.3 重组Tm-HSP的信号肽位点预测
        2.1.5.4 氨基酸序列分析及结构预测及疏水性分析
        2.2 Tm-HSP基因的亚克隆
        2.2.1 加酶切位点引物的PCR扩增
        2.2.2 重组质粒的PCR与酶切鉴定
        2.3 Tm-HSP基因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2.3.1 重组表达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2.4 重组表达质粒的诱导表达
        2.5 重组质粒表达条件的优化
        2.5.1 IPTG浓度的优化
        2.5.2 诱导时间的优化
        2.5.3 诱导温度的优化
        2.6 重组蛋白的纯化
        2.7 融合蛋白表达产物Western-Blotting检测
        2.8 免疫胶体金渗滤结果(DIGFA)
        2.9 DIGFA与ELISA比较检测
    3 讨论
第四章 结论和创新点
    1. 结论
    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检测绵羊脑多头蚴病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TmAdh3重组抗原建立羊脑多头蚴病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研究[D]. 刘垠鞠.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2]多头带绦虫HSP60、p36功能初步探究及AgB、TPx诊断价值评估[D]. 刘俞辰.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3]绵羊脑多头蚴病的流行调查与防控[J]. 马海林. 今日畜牧兽医, 2019(04)
  • [4]藏羊多头蚴感染情况调查[J]. 俄拉.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01)
  • [5]多头带绦虫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J]. 杨洋,李文卉,张念章,李婷婷,李立,闫鸿斌,贾万忠,付宝权. 中国畜牧兽医, 2017(10)
  • [6]多头带绦虫转录组学分析及TmPKA-C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D]. 杨洋.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05)
  • [7]多头带绦虫功能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蛋白特性分析[D]. 黄兴. 四川农业大学, 2016(03)
  • [8]羊绦虫蚴病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J]. 李文卉,付宝权. 中国兽医学报, 2016(05)
  • [9]羊多头蚴病综合防治研究[J]. 谭磊,孙悦,周湘,刘伟. 湖南畜牧兽医, 2015(06)
  • [10]山羊脑多头蚴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热休克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D]. 聂华明. 四川农业大学, 2012(07)

标签:;  ;  ;  ;  ;  

点金免疫浸润法检测羊脑多头畸形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