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克山病心电图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慢性克山病心电图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一、心电图QT离散度在慢型克山病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张雯,葛淼,张莹[1](2015)在《QT间期离散度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制定中国成年人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120个市(县)级医院、研究单位及高等院校27 669例健康成年人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运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其与海拔(X1)、年日照时数(X2)、年平均气温(X3)、年平均相对湿度(X4)、年降水量(X5)、气温年较差(X6)、年平均风速(X7)、表土黏粒百分率(X8)、表土有机质含量(X9)、表土(粉土)阳离子交换量(X10)的关系。结果成年人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正常参考值与地理因素之间有显着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成年人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正常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回归模型:ˇY=40.10-0.005 784X5-0.320 7X6+0.105 2X8+4.681X9±4.34,并用ArcGIS10.0软件中的插值法内插出中国成年人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正常参考值的分布图。结论知道中国某地的地理要素,就可用此模型估算该地区成年人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正常参考值,也可用空间分布图直观得到中国任何地方的成年人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正常参考值。

张雯,葛淼,何进伟,王聪霞,路春爱,张莹,刘新蕾,岑敏仪[2](2014)在《基于回归分析的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参考值的地理分布》文中指出目的为制定中国成年人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了中国120个市(县)级医院、研究单位及高等院校测定的27669例健康成年人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海拔(X1)、年日照时数(X2)、年平均气温(X3)、年平均相对湿度(X4)、年降水量(X5)、气温年较差(X6)、年平均风速(X7)、表土黏粒百分率(X8)、表土有机质含量(X9)、表土(粉土)阳离子交换量(X10)的关系。结果发现成年人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正常参考值与地理因素之间有显着的相关性。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成年人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正常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回归模型:()=40.10-0.005784X5-0.3207 X6+0.1052X8+4.681 X9±4.34,并用ArcGIS10.0软件中的插值法内插出中国成年人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正常参考值的分布图。结论知道中国某地的地理要素,就可用此模型估算该地区成年人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正常参考值,同时也可用空间分布图直观得得到中国任何地方的成年人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正常参考值。

刘孝柏[3](2001)在《美托洛尔对慢型克山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

闫素梅[4](2001)在《心电图QT离散度在慢型克山病中的临床意义》文中提出 QT间期离散度(QTd)代表心肌复极的离散程度,其测值增大,常表示某原因所致的心肌细胞复极时间不均,心肌细胞电活动不稳定,为探讨该指标的应用价值,我们观察了慢型克山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心电图的QTd,并与无心脏疾患的健康人进行了对比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慢型克山病75例,均为经临床各项检查确诊的患者,临床心功能定为Ⅲ~Ⅳ级的患者。对照70例,男女各35例,系确诊的无心脏疾患的健康人。以上两组年龄大致在

邹宁,刘晓华,吴荣举[5](1999)在《心肌病暨慢型克山病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的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QT间期离散度(QTd)对心肌病及慢型克山病患者心功不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住院患者病例95例,分成三组。结果心肌病组、慢型克山病组QTd测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心肌病及慢型克山病心功不全患者QTd延长,对猝死有预测作用

王记[6](2013)在《阿托伐他汀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对QTd及NT-proBNP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阿托伐他汀在在心衰药物基础治疗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QTd)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参考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内科学》第7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在入组时一般性资料方面(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均无显着性差异。对照组给予慢性心衰药物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慢性心衰药物基础治疗上加服阿托伐他汀,疗程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慢性心衰患者QTd及NT-proBNP的变化。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QTd及QTcd明显缩小,治疗组QTd及QTcd缩小优于对照组(P<0.01)。(2)两组治疗后,治疗组血浆NT-proBNP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联合慢性心衰药物基础治疗可缩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QT离散度并降低NT-proBNP.

王浩,尚应方[7](2020)在《胸段水平硬膜外阻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是决定病死率的关键因素。临床上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抢救措施,虽然能够成功挽救患者,但部分患者存在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的风险。可见急性心肌梗死后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对于改善患者临床转归具有重要意义。探讨胸段水平硬膜外阻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可更加合理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

二、心电图QT离散度在慢型克山病中的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电图QT离散度在慢型克山病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QT间期离散度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QTd采集
    1.2 地理资料
2 结果
    2.1 相关性分析
    2.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2.1 回归模型的建立
        2.2.2 回归模型检验
    2.3 中国成年人心电图QTd正常参考值分布图
3 讨论

(4)心电图QT离散度在慢型克山病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1.2 仪器
    1.3 测量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阿托伐他汀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对QTd及NT-proBNP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立题依据
    1.1 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1.1.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应用
        1.1.2 β-受体阻滞剂
        1.1.3 醛固酮(ALD)受体拮抗剂
        1.1.4 利尿剂
        1.1.5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
    1.2 慢性心衰新药物
        1.2.1 减慢心率的新药物—伊伐布雷定
        1.2.2 新型正性肌力药物—左西孟旦
        1.2.3 新型血管扩张药—奈西立肽
        1.2.4 精氨酸加压素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
    1.3 慢性心衰的非药物治疗
    1.4 NT-PROBNP或BNP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1.5 慢性心衰患者与QT离散度的关系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资料与方法
        2.1.1 资料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2.1 慢性心衰诊断标准
        2.1.2.2 纳入病例标准
        2.1.2.3 排除病例标准
        2.1.2.4 病例的剔除与脱落标准
        2.1.3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2.1.3.1 主要试剂盒
        2.1.3.2 主要仪器设备
        2.1.4 实验设计
        2.1.4.1 设计类型
        2.1.4.2 随机方法
        2.1.4.3 一般资料的收集和分组
        2.1.4.4 设计方案
        2.1.5 观察指标
        2.1.5.1 治疗前后患者QTd及QTcd比较
        2.1.5.2 治疗前后NT-proBNP变化
        2.1.6 NT-proBNP的测定方法
        2.1.6.1 标本的采集
        2.1.6.2 测定方法
        2.1.7 QTd及QTcd的测定
        2.1.8 知情同意书
        2.1.9 统计学方法
    2.2 实验结果
        2.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对QTd及QTcd的影响
        2.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对NT-proBNP的影响
    2.3 讨论
第三章 结语
    3.1 结论
    3.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7)胸段水平硬膜外阻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
    1.1 QT间期离散度
    1.2 心率变异性
    1.3 T波电交替
    1.4 超敏C反应蛋白和脑钠肽
2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
    2.1 HTEB的方法
    2.2 HTEB的发展
    2.3 HTEB的应用
        2.3.1 HTEB与不稳定型心绞痛:
        2.3.2 HTEB与缺血性心肌病:
        2.3.3 HTEB与扩张型心肌病:
        2.3.4 HTEB与急性心肌梗死:
        2.3.5 HTEB与心律失常:

四、心电图QT离散度在慢型克山病中的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QT间期离散度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J]. 张雯,葛淼,张莹.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05)
  • [2]基于回归分析的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参考值的地理分布[A]. 张雯,葛淼,何进伟,王聪霞,路春爱,张莹,刘新蕾,岑敏仪. 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 2014
  • [3]美托洛尔对慢型克山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J]. 刘孝柏.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1(03)
  • [4]心电图QT离散度在慢型克山病中的临床意义[J]. 闫素梅. 职业与健康, 2001(01)
  • [5]心肌病暨慢型克山病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的观察[J]. 邹宁,刘晓华,吴荣举.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999(01)
  • [6]阿托伐他汀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对QTd及NT-proBNP影响的临床观察[D]. 王记. 兰州大学, 2013(11)
  • [7]胸段水平硬膜外阻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J]. 王浩,尚应方.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0(03)

标签:;  ;  ;  ;  ;  

慢性克山病心电图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