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绵羊繁殖力技术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吴艳芳[1](2021)在《MSTN基因敲除和FecB基因突变滩羊扩繁试验》文中研究表明滩羊是我国宁夏自治区及其周边省区的特色地方品种。滩羊裘皮洁白美观,肉质鲜美且无膻味,因此滩羊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滩羊存在体格较小、生长发育较迟缓、繁殖性能低等缺点,影响了滩羊养殖场(户)的养殖经济效益和滩羊产业发展。提高滩羊繁殖效率,培育体型大、生长发育快、繁殖性能高等典型肉羊特征的肉用滩羊新品系是促进滩羊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阻碍肌肉生长发育的调控因子,其在骨骼肌中的表达能够抑制肌肉的生长发育。FecB(fecundity booroola,FecB)基因是控制绵羊产羔性状的主效基因,其关键位点的突变可增加排卵数和产羔数。论文作者所在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获得了MSTN基因敲除滩羊公羊和母羊个体;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滩羊自然群体中,鉴定筛选出了FecB基因突变滩羊公羊和母羊个体。为迅速扩大MSTN基因敲除滩羊和FecB基因突变滩羊个体数量,为育成繁殖性能高、生长发育快的滩羊新品提供更多的育种材料。本试验以MSTN基因敲除滩羊公羊与MSTN基因敲除滩羊母羊或普通母羊,以及FecB基因突变的滩羊公羊与FecB基因突变滩羊母羊或普通母羊为对象,采用对自然发情或同期发情母羊人工授精的技术措施扩大MSTN基因敲除、FecB基因突变滩羊群体数量。并在羔羊出生后15日龄起使用羔羊颗粒料进行羔羊培育,定期进行称重和测量体尺,并对所有成活羔羊进行基因检测。试验内容和获得的结果如下:(1)以4只MSTN基因敲除滩羊公羊和330只普通滩羊母羊为试验对象,每天利用试情公羊对母羊群早、晚各试情一次,318只发情母羊分别于发情后12h和24h采用阴道底部输精法进行人工授精,返情母羊再进行人工授精,共计进行3个情期的人工授精。以产羔母羊数为准计算妊娠母羊数,共有220只母羊妊娠,产羔233只,母羊妊娠率为69.18%,产羔率110.95%;对15日龄存活的205只羔羊颈静脉采血后,利用Sanger测序技术检测后代羔羊MSTN基因序列,测序结果显示后代中72只羔羊为MSTN基因敲除阳性个体,后代阳性比率为35.12%;60日龄羔羊存活195只,60日龄羔羊成活率为83.69%;周岁以内体重监测结果显示,所有后代体重平稳增长,MSTN基因敲除阳性后代体重在各生长阶段均显着高于阴性个体(p<0.05)。(2)以4只MSTN基因敲除滩羊公羊、12只MSTN基因敲除滩羊母羊、5只FecB基因突变公羊、52只FecB基因突变母羊和526只普通滩羊母羊为试验对象,采用以下4种扩繁组合:(1)3只MSTN基因敲除公羊与12只MSTN基因敲除母羊;(2)4只MSTN基因敲除公羊与268普通母羊;(3)5只FecB基因突变公羊与52只FecB基因突变母羊;(4)5只FecB基因突变公羊与258只普通母羊,展开扩繁试验。采用两次PG法或NRID+PMSG+PG法对母羊进行同期发情或通过公羊试情选出自然发情母羊,分别于母羊发情后12 h和24 h采用阴道底部输精法进行人工授精,返情母羊再进行人工授精,共计三个情期。以产羔母羊数为准计算妊娠母羊数,共410只母羊妊娠,产羔455只,母羊妊娠率为69.97%,产羔率110.98%。60日龄羔羊存活351只,60日龄羔羊成活率为77.14%。对存活羔羊颈静脉采血后,利用Sanger测序技术检测后代羔羊MSTN基因序列、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后代羔羊FecB基因序列,第1组中(11只MSTN基因敲除母羊发情并配种)8只母羊妊娠,产羔10只,母羊妊娠率为72.72%,产羔率125.00%;60日龄5只羔羊存活,其中3只羔羊为FecB基因突变且MSTN基因敲除个体(基因型用“MB”表示),2只羔羊为MSTN基因敲除杂合体(基因型用“M-”表示)。第2组中(267普通母羊发情并配种)187只母羊妊娠,产羔201只,母羊妊娠率为70.04%,产羔率107.49%;60日龄163只羔羊存活,其中12只羔羊为FecB基因突变且MSTN基因敲除个体,70只羔羊为MSTN基因敲除杂合体,15只羔羊为FecB基因突变杂合体(基因型用“B-”表示),66只羔羊为普通羊(基因型用“--”表示)。第3组中(51只FecB基因突变母羊发情并配种)36只母羊妊娠,产羔54只,母羊妊娠率为70.59%,产羔率150.00%;60日龄44只羔羊存活,其中22只羔羊为FecB基因突变纯合体(基因型用“BB”表示),22只羔羊为FecB基因突变杂合体。第4组中(257只普通母羊发情并配种)179只母羊妊娠,产羔190只,母羊妊娠率为69.65%,产羔率106.14%;60日龄139只羔羊存活,其中125只羔羊为FecB基因突变杂合体,14只羔羊为普通羊。根据后代基因型将后代分为M-(72只)、MB(15只)、--(80只)、B-(162只)、和BB(22只)组,一岁以内体重监测结果显示,所有后代体重平稳增长,MSTN基因敲除杂合体(M-组)后代的体重在各生长阶段显着高于其他组后代,FecB基因突变纯合体(BB组)后代的体重在各阶段均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通过扩繁试验,共获得了556只成活滩羊后代,其中MSTN基因敲除滩羊139只、FecB基因突变滩羊184只,MSTN基因敲除且FecB基因突变滩羊15只,为育成一个繁殖性能高、生长发育快的滩羊新品提供了育种材料。试验结果表明,MSTN基因敲除公羊与MSTN基因敲除母羊、普通母羊繁殖,能够获得增重更快的MSTN基因敲除滩羊后代;与FecB基因突变公羊繁殖,FecB基因突变母羊比普通母羊具有更高的繁殖效率,获得的FecB基因突变纯合体后代具有相对较小的出生重和较慢的体重增长速度;当基因编辑滩羊群体达到一定规模时,可采用常规扩繁技术扩大基因编辑滩羊群体数量。
王雨曈[2](2020)在《不同BMPR-IB基因型对绵羊初情期生殖激素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多胎萨福克羊新品系的不同BMPR-IB基因型羔羊在初情期时间、生殖激素分泌、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差异,为揭示绵羊初情期的生物学调控机制,以及高繁殖力绵羊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半舍饲的多胎萨福克羔羊为实验对象,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BMPR-IB基因型。应用公羊试情和表型观察法确定母羔初情时间和发情表现,分析不同BMPR-IB基因型羔羊初情期时间的差异;应用ELISA方法测定初情期前后四个时间点母羔外周血MT、GnRH、FSH、LH、P、E2和PRL含量,分析不同BMPR-IB基因型羔羊生殖激素分泌的特点和差异;连续4个月每月固定时间测定体重和体尺,分析0d、30d、60d和90d四个阶段不同BMPR-IB基因型羔羊生长发育的差异。【结果】多胎萨福克羔羊群体中存在BMPR-IB基因的野生型++、杂合型B+和突变型BB三种基因型,++、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5、0.44和0.41。母羔平均初情期为179d,BB基因型羔羊初情时间早于B+和++基因型,不同基因型母羔初情时间差异不显着(P>0.05)。初情期前后四个时间点,7种生殖激素的分泌均出现波动,P和E2含量均呈现BB>B+>++基因型,但差异不显着(P>0.05),MT和FSH含量在初情期分泌水平较高;在初情后第1d,++和B+两种基因型个体中PRL含量显着高于BB基因型(P<0.05),初情后第2d BB基因型个体LH含量显着高于B+和++两种基因型个体(P<0.05)。在0d时,++基因型的体高显着高于BB基因型(P<0.05),B+基因型的胸围显着高于BB基因型(P<0.05);在0d、60d和90d三个时间点,++基因型体斜长、体直长显着高于BB基因型(P<0.05),在0d、30d、60d、90d四个时间点,++基因型的体重、日增重、累积生长均高于BB基因型。【结论】不同BMPR-IB基因型影响了半舍饲多胎萨福克羔羊的初情期启动时间、生殖激素分泌水平和生长发育。初情期启动时FSH和E2分泌增加,BMPR-IB基因突变使羔羊的初情启动时间提前,导致初情期羔羊血清中MT、GnRH、P、E2和PRL含量升高,BB基因型纯合子羔羊早期生长发育慢于野生型。
张军霞[3](2017)在《绵羊繁殖相关候选基因的表达和SNP扫描及其与产羔数关联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繁殖力是绵羊的重要经济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绵羊经济效益。母羊的产羔数是衡量绵羊繁殖力的重要指标,因此,提高绵羊的产羔数对发展养羊业十分重要。绵羊的产羔性状是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通过与数量性状位点相连锁的分子标记实现对基因型的直接选择,将传统选育方法和现代分子育种方法相结合运用于育种实践,将会极大地提高选择效率,进一步提高绵羊繁殖性能。本研究以与绵羊繁殖性状相关的NGF、TrkA、KIT、KITLG、LIF、LIFR、NPM1、NCOA1、ADAMTS1和NOGGIN等10个基因为研究对象,利用Real-time PCR分析其在湖羊心、肝、脾、肺、肾、瘤胃、十二指肠、背最长肌、脂肪、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等12种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并采用DNA混合池测序、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RCR)和SNPscan分型技术研究以上10个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区SNPs与绵羊(湖羊,n=556;小尾寒羊,n=444)产羔性状的关联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NGF、TrkA、KIT、KITLG、LIF、LIFR、NPM1、NCOA1、ADAMTS1和NOGGIN基因在湖羊心、肝、脾、肺、肾、瘤胃、十二指肠、背最长肌、脂肪、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等12种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NGF在卵巢、下丘脑和心脏中的表达量较高,在背最长肌、瘤胃、肺、肝脏和脂肪表达量较低;TrkA基因在卵巢和肺中的表达量最高,而在背最长肌、瘤胃、脂肪、下丘脑、垂体、脾、肾和十二指肠表达量较低;KITLG基因在心脏、卵巢和肺中表达量较高,在肝脏、瘤胃、脾脏和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最低;KIT基因在卵巢、肝脏和肺中表达量最高,在脾脏、肾脏、瘤胃、十二指肠和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在背最长肌中最低;LIF基因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下丘脑、垂体和肝脏,在脾、肺、肾、瘤胃、十二指肠、背最长肌和脂肪组织中表达较少;LIFR基因在卵巢、心脏、垂体、肾脏和肺中表达量较高,在其它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NPM1在卵巢和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表达量较低的组织为背最长肌、脂肪、垂体和肺;NCOA1基因在卵巢、垂体、肝脏和肺中表达量最高,而在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最低。ADAMTS1基因卵巢、肺、肝脏和瘤胃中表达量最高,在背最长肌中呈现最低水平;NOGGIN基因的表达量在卵巢、脾脏和肺中最高,而在肾脏和背最长肌中最低。以上结果显示所研究候选基因均在卵巢中表达量较高,提示它们可能与卵巢的功能相关。(2)利用DNA池测序法对以上10个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区SNPs进行扫描,共检测到78个突变位点,其中在KIT基因上发现3个突变位点,KITLG上发现6个突变位点,ADAMTS1上7个突变位点,NCOA1上6个,NPM1上14个,LIF上2个,LIFR上23个,NGF上4个,TrkA上13个,在NOGGIN基因上没有检测到SNP。分析突变类型,发现4个错义突变,分别位于KIT基因第10外显子上g.70224398T>A位点(Leu-His),ADAMTS1基因第9外显子上的g.127756130G>A(Met-Val),LIFR基因第7外显子上g.35835474 G>T(Ala-Ser),第12外显子g.35835329 G>A(Asn-Ser)。同时发现8个同义突变,分别为ADAMTS1第2外显子上的g.127751615C>T和g.127753565T>C,在第5外显子上g.127753643C>T和g.127753727C>T,NCOA1基因第8外显子上的g.32072394C>T,NGF基因在第1外显子上的g.91651197G>A,LIFR基因在外显子6上的g.35835329G>A,NPM1基因第5外显子上的g.3247689A>T。其余的突变位点均位于内含子上。(3)利用PCR-RFLP方法对1000只湖羊和小尾寒羊母羊群体NGF基因的g.91651197G>A,TrkA基因的g.105281586C>T和g.105284246G>C,KITLG基因的g.124502403C>T和g.124511398T>C等5个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多态位点与绵羊产羔数关联性,结果表明:在小尾寒羊和湖羊群体中,NGF基因g.91651197G>A位点、TrkA基因的g.105281586C>T和KITLG基因g.124511398T>C位点与产羔数显着相关(P<0.05),而TrkA基因的g.105284246G>C突变位点仅在湖羊群体中表现出不同基因型个体的产羔数差异显着(P<0.05)。分析了NGF和TrkA基因聚合效应对绵羊产羔数的影响,结果发现两个基因的GACTCC基因型组合为最优组合基因型,表明NGF和TrkA基因组合共同影响绵羊产羔数。(4)对以上9个基因中检测到的78个SNPs位点进行评估,发现有62个SNPs位点可以利用SNPscan分型法进行基因分型,对于分型结果与产羔数关联性分析表明:以上9个基因均有SNP位点与绵羊产羔数相关,KIT基因在g.70199073A>G,LIFR基因的g.35845474 C>T、g.3584563T>C和g.35853637T>G,NCOA1基因g.32140565 G>A位点与小尾寒羊的产羔数存在着显着相关(P<0.05);NPM1基因的g.3246266 T>G位点和NCOA1基因g.31928230 C>T位点与湖羊产羔数显着相关(P<0.05)。单倍型分析中,在9个基因中共检测到了50个不同的单倍型,其分布并不是均衡的,单倍型频率最高的是KITLG基因的单倍型H8,其单倍型频率为0.89,为优势单倍型,频率最低的单倍型为LIFR基因的H22,其频率为0.0161。单倍型H3、H14、H17、H20、H23、H29、H47和H48与产羔性状显着相关(P<0.05)。
赵佳[4](2016)在《VEGF在绵羊未成熟和成熟睾丸中的表达差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绵羊的繁殖性状是重要经济性状之一,公羊的繁殖性状主要与羊睾丸有直接关系。VEGF可以诱导内皮细胞增殖,促进细胞迁移和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促进血管生成和血管生成调控的核心作用。是已发现的最有力的刺激血管新生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因子。在雄性生殖系统中,VEGF可以通过受体介导的方式发挥生物学作用,参与生殖系统中各器官的血管新生和改变血管通透性。本研究对比性成熟前后VEGF表达差异研究,从睾丸血管新生角度揭示睾丸内部组织的动态成熟过程。旨在探讨VEGF在公羊睾丸组织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的作用机制,为公羊的早期利用与调控其繁殖机能提供理论依据。1.本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乾华肉用美利奴羊核心群中2月龄和12月龄公羊睾丸中VEGF基因mRNA表达量差异进行检测,结果显示:VEGF基因mRNA在羊性成熟前后睾丸中均有表达,但表达水平有一定差异,12月龄公羊睾丸中VEG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2月龄(P<0.05)。结果表明VEGF可能对羊睾丸微血管形成起重要作用并参与了雄性睾丸的生长发育及精子发生。2.应用SP免疫组化分析VEGF在性成熟前后睾丸在组织中的定位,结果显示:VEGF在性成熟前后睾丸中均有表达,性成熟前期VEGF表达于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及Sertoli细胞、Leydig细胞;性成熟期VEGF表达于各级生精细胞、Sertoli细胞、Leydig细胞。表明VEGF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影响睾丸内微环境,为精子发生提供适宜环境。VEGF在各级精子的表达说明精子本身也是VEGF的靶细胞,VEGF直接参与精子发生。3.利用western blot方法对VEGF在性成熟前后绵羊睾丸中的标的差异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2月龄绵羊睾丸中VEGF的表达量显着高于2月龄(P<0.05)。结果表明:VEGF在睾丸发育以及精子发生中不仅可以旁分泌调节睾丸内部微循环,也可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影响生殖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生精,并参与精子的睾丸后成熟过程。
景丽,穆光远,车文峰,穆秀梅[5](2014)在《种用母羊的饲养管理要点探讨》文中提出种用母羊是羊群发展的基础,种用母羊管理的好坏决定养羊业的成败。主要从配种准备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各阶段阐述了种用母羊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
陈华丽[6](2013)在《四川省绵羊资源的发掘与评估初探》文中提出本试验通过文献资料整理以及绵羊生产性能测定对四川省的绵羊资源状况初步做了整合。川西南山地区主要分布有山地型藏绵羊和凉山半细毛羊,还有在布拖新发现的纯黑色的基因资源(暂名-布拖黑绵羊);西部高原区主要分布有藏羊品种中的高原型、山谷型绵羊以及贾洛藏绵羊。凉山半细毛羊纯种繁殖和改良当地羊表现良好,贾洛藏绵羊改良欧拉羊、甘加羊等草地型藏绵羊效果较好。山谷型西藏羊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其中在凉山州布拖县分布的布拖黑绵羊研究甚少。本试验在凉山随机选取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凉山半细毛羊和山谷型藏绵羊的杂交一代)和布拖黑绵羊的母羊各五只,并对这两种羊的生长发育、屠宰性能、羊肉品质、常规营养、矿物质、氨基酸、脂肪酸、挥发性风味物质等进行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的生长发育指标除管围之外均比布拖黑绵羊要高。屠宰性能和羊肉品质方面,除眼肌面积和肌纤维直径外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均大于布拖黑绵羊。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的初水份、粗脂肪和热解值稍高于布拖黑绵羊,其他常规营养则少于布拖黑绵羊。布拖黑绵羊的铁、锌、钠、镁含量低于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其余含量布拖黑绵羊较高。两种资源氨基酸含量丰富,在非必需氨基酸中,除胱氨酸外,布拖黑绵羊含量稍高于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必需氨基酸中,布拖黑绵羊精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的含量稍高于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其他必需氨基酸成分则低于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各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蛋白质的比例总体高于布拖黑绵羊(精氨酸除外)。布拖黑绵羊及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的脂肪酸主要由豆蔻酸、棕榈酸、棕榈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和亚麻酸等构成。两种资源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己醛、庚醛、1-辛烯-3-醇、2-戊基呋喃、2,3-辛二酮、辛醛、苯甲醛、壬醛等,不同羊只存在个体差异;布拖黑绵羊中检测到48种挥发性化合物,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中检测到56种挥发性化合物,两种绵羊挥发性成分中占主要地位的可能是对肉品风味贡献较大的醛类。四川省曾经引进的11个品种适应性总体较好。现有资料的整理中,各品种绵羊资源多数体质结实、结构匀称。生理生化指标有所差异,凉山半细毛羊呼吸数较高,罗姆尼羊的红细胞数含量相对最高,小尾寒羊血液中球蛋白含量、白细胞数和血清总蛋白含量相对较高;生长发育方面贾洛藏绵羊和凉山半细毛羊在本地羊中比较占优势,引入品种生长发育指标总体较好;繁殖性能方面凉山半细毛羊及引入品种较好;产肉性能方面贾洛藏绵羊、小尾寒羊和罗姆尼羊较好;培育品种凉山半细毛羊及引入品种苏联美利奴羊、高加索细毛羊、林肯羊、考力代羊的产毛性能较好,其中苏联美利奴羊剪毛量最高;高原型西藏羊、湖羊和小尾寒羊有较高的皮用价值。四川省绵羊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西藏羊、凉山半细毛羊、新疆细毛羊、湖羊和小尾寒羊多样性研究最多,加上一些没有搜集到的以及尚未研究的遗传多样性,四川绵羊资源有很大的发掘和评估价值。目前,四川省绵羊资源调查描述表格的设计已经完成,对已经存在的品种资源进行了试填,四川省绵羊资源监测系统建设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题组将继续对四川省绵羊资源的发掘、评估与利用做进一步研究。
刘国权[7](2009)在《空怀期和妊娠期母羊的饲养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提高肉绵羊繁殖力,尤其是提高母羊的繁殖率,是规模化养羊扩大繁殖、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条件。因此,根据母羊的生理特点,对空怀期和妊娠期母羊进行适时补饲,加强饲养管理,从而达到提高母羊的繁殖率的目的。
张云影[8](2006)在《绵羊胚胎移植及高频繁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胚胎移植及高频繁殖技术的研究是吉林省首次进行的应用研究,胚胎移植技术是纯种扩繁的最佳手段;非繁殖季节诱导发情、超数排卵、鲜胚移植,是解决肉羊全年均衡生产和确保舍饲羊经济效益的关键性技术。高频繁殖的关键技术在于解决非繁殖季节的诱导发情问题,它是利用激素或采取某些措施处理母畜,控制其发情周期的进程、排卵的时间和数量。实施高频繁殖技术,按绵羊一年两产、两年三产计算,既不增加圈舍设施投资,又可使母羊生产力提高1倍以上,生产效益提高40%—60%以上。 2002年9月7日至10月8日,在长岭县十四号种畜场选择57只澳大利亚引进的黑头萨福克肉羊为供体,选择本地绵羊为受体;超排供体37只,获得有效胚胎152枚,平均每只供体获得有效胚胎4.1枚(范围在0—15枚)。移植供体131只,2个情期不返情率为66%;2003年1月31日至3月2日产羔,产羔率为52.7%(69/131),成活率88.4%(61/69),公母羔羊性比例为1:1.26(27/34);平均出生重4.83kg,其中公羔平均为5.01kg,母羔4.69kg。最好超排移植成绩是冲出有效胚胎10枚,移植获得7只羔羊。 2003年4月13日开始随机选择6只萨福克肉羊作为供体;当地普通绵羊30只作为受体。分为2组进行诱导发情处理和超排处理,A组供体3只,诱导发情率66.7%(2/3);受体15只,诱导发情率93.3%(14/15)。B组供体3只,诱导发情率100%(3/3);受体15只,诱导发情率100%(15/15)。回收卵44枚,其中获得有效胚胎19枚、未受精卵25枚。移植妊娠率68.4%(13/19)。
李宏健[9](2004)在《绵羊非繁殖季节发情调控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绵羊的繁殖效率直接影响到养羊生产的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外在养羊生产中广泛采用高效繁殖管理和母羊发情周期调控等先进技术,充分发挥母羊的生产潜力,使养羊业发展成为工厂化生产的高效产业。本文从绵羊繁殖发情调控的技术原理、非繁殖季节发情调控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和前景作一论述;总结了近年来在新疆兵团农牧团场16个科技养殖示范场(户)3500多只不同品种绵羊(新疆细毛羊、哈萨克羊、阿勒泰大尾羊、多浪羊、杂种羊等)采用孕酮海绵栓+生殖激素处理诱导发情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制订了适合新疆养羊生产实际的母羊发情调控操作规程、羔羊的早期断奶和公羊的生殖保健技术规程,从而达到了缩短产羔间隔,提高绵羊繁殖率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本规程可使非繁殖季节母羊发情率平均达到98%,非繁殖季节繁殖率平均达到60%以上,繁殖季节繁育率平均达到150%以上;通过对公羊进行生殖保健,使公羊的精液品质达到人工授精的要求;探讨了对母羊实施全天候繁殖生产的可能性,并进一步探索了在此期间出生羔羊生长发育的规律性,为推广高效养羊综合配套技术及实施工厂化高效养羊生产奠定了基础。
陶勇,章孝荣,何美德,刘亚,方富贵,孙慧[10](2003)在《双羔素免疫对山羊繁殖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将20只2~2.5岁健康黄淮白山羊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颈部皮下注射1 mL双羔素TIT,3周后重复一次。另一组按同样的方法注射两次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加强免疫后进行发情同期化处理,有16只母羊发情,自然交配后观察并记录母羊的妊娠期、产羔率、羔羊成活情况和初生重等。结果显示,免疫组母羊的产羔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按提高产羔率的绝对值计算;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35.3%,产活羔数平均提高0.5头,提高了18.7%。因此双羔素免疫可以显着提高初生羔羊的总体重(P<0.05),但并不能有效地提高活羔的初生总体重(P<0.05)。免疫组与对照组母羊的妊娠期无显着差异(P>0.05)。妊娠期试验组为141.83 d,比对照组143.33 d缩短了1.5 d。妊娠期与产羔率之间有显着的负相关。
二、提高绵羊繁殖力技术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绵羊繁殖力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MSTN基因敲除和FecB基因突变滩羊扩繁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宁夏滩羊繁殖生产与基因编辑育种技术概述 |
1.1 滩羊介绍 |
1.1.1 滩羊品种 |
1.1.2 滩羊产品 |
1.1.3 滩羊的繁殖 |
1.1.4 滩羊的饲养管理 |
1.1.5 滩羊产业发展现状 |
1.2 绵羊繁殖技术 |
1.2.1 绵羊卵泡发育模式 |
1.2.2 同期发情与诱导发情技术 |
1.2.3 人工授精/定时输精技术 |
1.2.4 两年三胎繁殖体系 |
1.3 基因编辑技术与育种应用 |
1.3.1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系统 |
1.3.2 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STN基因) |
1.3.3 FecB基因 |
1.3.4 基因编辑技术应用 |
1.4 试验目的与意义 |
试验研究 |
第二章 MSTN基因敲除公羊与普通母羊扩繁试验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母羊发情分类与诱导发情 |
2.2.2 母羊妊娠、产羔及羔羊成活情况 |
2.2.3 羔羊基因检测 |
2.2.4 羔羊后代生长发育监测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MSTN基因敲除和FecB基因突变滩羊扩繁试验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母羊同期发情 |
3.2.2 母羊妊娠、产羔及羔羊成活 |
3.2.3 羔羊基因检测 |
3.2.4 后代生长发育监测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不同BMPR-IB基因型对绵羊初情期生殖激素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研究背景 |
2.文献综述 |
2.1 绵羊高繁殖力的研究概述 |
2.2 绵羊高繁殖力主效基因的研究 |
2.3 多胎萨福克羊的选育情况 |
2.4 绵羊初情期的概述 |
2.5 绵羊生殖激素的研究进展 |
3.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2 研究内容 |
4.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不同BMPR-IB基因型对羔羊初情期时间及血清褪黑激素分泌的影响 |
前言 |
1 实验地自然条件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样品采集 |
2.2 实验药品与主要仪器 |
2.3 绵羊群体中BMPR-IB基因型的检测 |
2.4 羔羊初情期时间的测定 |
2.5 褪黑激素含量的测定 |
2.6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绵羊BMPR-IB基因型分析结果 |
3.2 不同BMPR-IB基因型羔羊初情期时间的分析 |
3.3 不同BMPR-IB基因型初情期羔羊褪黑激素含量的差异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二 不同BMPR-IB基因型对初情期羔羊血清中6种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采集 |
1.2 实验药品与主要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BMPR-IB基因型检测结果 |
2.2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分析 |
2.3 不同BMPR-IB基因型初情期羔羊生殖激素含量的差异 |
3 讨论 |
4 小结 |
实验三 不同BMPR-IB基因型对初情期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地点与时间 |
1.2 BMPR-IB基因型分析 |
1.3 实验羔羊的分组与饲养管理 |
1.4 样品和数据采集 |
1.5 体尺指数的计算 |
1.6 生长发育指标的计算 |
1.7 数据的计算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羔羊BMPR-IB基因型检测 |
2.2 不同BMPR-IB基因型羔羊体尺变化分析 |
2.3 不同BMPR-IB基因型羔羊体重变化分析 |
2.4 不同BMPR-IB基因型羔羊生长曲线分析 |
3 讨论 |
第三章 全文总结 |
第四章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3)绵羊繁殖相关候选基因的表达和SNP扫描及其与产羔数关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前言 |
1.2 分子标记技术 |
1.2.1 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 |
1.2.2 微卫星DNA |
1.2.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
1.2.4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 |
1.2.5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
1.2.6 MassARRAY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
1.2.7 SNPscan分型技术 |
1.3 多基因聚合育种研究进展 |
1.3.1 多基因聚合育种概念及方法 |
1.3.2 羊多基因聚合育种的研究进展 |
1.4 绵羊繁殖性状相关主效基因的研究进展 |
1.4.1 KITLG和KIT基因研究进展 |
1.4.2 LIF和LIFR基因研究进展 |
1.4.3 NGF和Trk A基因研究进展 |
1.4.4 NCOA1和ADAMTS1基因研究进展 |
1.4.5 NPM1基因和NOGGIN基因研究进展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绵羊繁殖相关候选基因表达的研究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绵羊组织样品 |
2.2.2 仪器设备及试剂 |
2.2.3 实验方法 |
2.2.4 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绵羊总RNA的检测 |
2.3.2 NGF和TrkA基因表达特征 |
2.3.3 KITLG和KIT基因表达特征 |
2.3.4 LIF和LIFR基因表达特征 |
2.3.5 NPM1、NCOA1、ADAMTS1和NOGGIN基因表达特征 |
2.4 讨论 |
2.4.1 NGF和TrkA基因的组织表达 |
2.4.2 KITLG和KIT和基因的组织表达 |
2.4.3 LIF和LIFR基因的组织表达 |
2.4.4 NPM1、NCOA1、ADAMTS1和NOGGIN基因的组织表达 |
2.5 小结 |
第三章 利用DNA池测序法扫描候选基因SNPs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基因组DNA的检测 |
3.3.2 基因SNPs的检测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利用PCR-RFLP方法研究绵羊NGF、TrkA和KITLG基因SNPs及其与产羔数关联性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扩增产物的PCR-RFLP分析 |
4.2.2 数据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基因多态性分析 |
4.3.2 基因与产羔数关联性分析 |
4.3.3 NGF和TrkA基因型组合与产羔数的相关性分析 |
4.4 讨论 |
4.4.1 NGF基因SNPs及其与产羔数相关性 |
4.4.2 TrkA基因SNPs及其与产羔数相关性 |
4.4.3 KITLG基因SNPs及其与产羔数相关性 |
4.4.4 NGF和TrkA基因型组合与产羔数的相关性 |
4.5 小结 |
第五章 利用SNPscan分型法研究绵羊繁殖相关基因SNPs及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实验方法 |
5.2.2 数据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SNPs位点的毛细管电泳图 |
5.3.2 基因多态性分析 |
5.3.3 单倍型分析 |
5.3.4 连锁不平衡分析 |
5.3.5 SNPs与产羔数关联分析 |
5.4 讨论 |
5.4.1 基因多态性分析 |
5.4.2 单倍型分析 |
5.4.3 连锁不平衡分析 |
5.4.4 SNPs与产羔数相关性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总体结论 |
6.1 总体结论 |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第三章基因的引物设计 |
附录2 第三章基因SNPs测序结果 |
致谢 |
作者简历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作者) |
导师简介 |
(4)VEGF在绵羊未成熟和成熟睾丸中的表达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羊的生殖生理与繁殖技术的研究概述 |
一.羊的生殖生理 |
二.羊的人工授精 |
三.胚胎移植 |
文献综述二 VEGF的研究进展 |
2.1 VEGF的发现 |
2.2 VEGF家族及亚型 |
2.3 VEGF受体 |
2.4 VEGF与雄性哺乳动物的生殖相关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2.方法 |
第二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
1 荧光定量PCR结果 |
2 免疫组化结果 |
3 Western blot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种用母羊的饲养管理要点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配种准备期的饲养管理 |
1.1 配种准备期的饲养管理 |
1.2 配种准备期母羊的饲养标准 |
2 妊娠期的饲养管理 |
2.1 妊娠母羊的饲养标准 |
2.2 妊娠前期的饲养管理 |
2.3 妊娠后期的饲养管理 |
3 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
3.1 哺乳母羊的饲养标准 |
3.2 哺乳前期的饲养管理 |
3.3 哺乳后期的饲养管理 |
(6)四川省绵羊资源的发掘与评估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四川省现有绵羊资源现状 |
1.1.1 四川省绵羊的生产概况 |
1.1.2 四川省的绵羊种质资源 |
1.2 绵羊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
1.2.1 DNA分子水平的研究概况 |
1.2.2 分子标记的应用 |
1.3 绵羊生产性能及肉质研究的概况 |
1.3.1 绵羊生产性能研究概况 |
1.3.2 绵羊肉质的研究概况 |
1.4 绵羊的杂交改良研究概况 |
1.5 绵羊资源的研究发展趋势 |
1.5.1 绵羊品种资源的保护 |
1.5.2 绵羊资源的充分利用 |
1.6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群体及方法 |
2.1.2 试验试剂及仪器 |
2.1.3 绵羊资源材料与方法 |
2.2 布拖黑绵羊与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生长发育及肉质比较分析方法 |
2.2.1 绵羊生长发育指标 |
2.2.2 绵羊屠宰性能测定 |
2.2.3 羊肉品质分析比较 |
2.2.4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
2.2.5 绵羊矿物质成分测定 |
2.2.6 羊肉氨基酸成分测定 |
2.2.7 羊肉脂肪成分测定 |
2.2.8 羊肉挥发性成分测定 |
2.3 四川省绵羊资源研究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布拖黑绵羊与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生长发育和肉质比较试验结果分析 |
3.1.1 生长发育指标 |
3.1.2 屠宰性能和肉质分析 |
3.1.3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
3.1.4 氨基酸含量分析 |
3.1.5 矿物质含量分析 |
3.1.6 脂肪酸含量分析 |
3.1.7 挥发性成分分析 |
3.2 四川省绵羊资源的调查研究结果初步分析 |
3.2.1 四川绵羊资源基本情况 |
3.2.2 四川绵羊资源生理生化指标 |
3.2.3 四川绵羊资源基本特征描述 |
3.2.4 四川绵羊资源生长发育指标 |
3.2.5 四川绵羊资源繁殖性能 |
3.2.6 四川绵羊资源生产性能 |
3.2.7 四川绵羊资源遗传指标分析 |
3.2.8 四川绵羊资源饲养管理状况 |
3.2.9 四川绵羊资源评估与保存信息 |
4. 讨论 |
4.1 布拖黑绵羊与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生长发育及肉质比较 |
4.1.1 生长发育指标 |
4.1.2 屠宰性能和肉质 |
4.1.3 常规营养成分 |
4.1.4 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 |
4.1.5 脂肪酸及挥发性风味物质 |
4.2 四川省绵羊资源的调查研究 |
4.2.1 四川绵羊资源基本情况 |
4.2.2 四川绵羊资源生理生化指标 |
4.2.3 四川绵羊资源基本特征 |
4.2.4 四川绵羊资源生长发育指标 |
4.2.5 四川绵羊资源繁殖性能 |
4.2.6 四川绵羊资源生产性能 |
4.2.7 四川绵羊资源遗传指标 |
4.2.8 四川绵羊资源饲养管理状况 |
4.2.9 四川绵羊资源评估与保存信息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7)空怀期和妊娠期母羊的饲养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3 妊娠后期母羊的饲养管理 |
4 妊娠母羊围产期的卫生保健 |
4.1 环境控制重点是给围产期母羊与哺乳羔羊建立一个采光良好、保暖、通风、干燥与清洁的圈舍环境。 |
4.2 营养保健 |
4.3 药物防治 |
4.4 母羊乳腺疾病的防治 |
5 空怀期母羊和妊娠期母羊的精料配方 |
(8)绵羊胚胎移植及高频繁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声明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绵羊的鲜胚移植技术研究 |
1 材料 |
1.1 试验动物 |
1.2 超数排卵药物 |
1.3 同期发情药物 |
1.4 器械 |
1.5 采卵、移植药物 |
2 方法 |
2.1 供、受体同步发情处理 |
2.2 供体超数排卵处理 |
2.3 胚胎的采集 |
2.4 受体羊同期发情 |
2.5 受体羊胚胎移植 |
3 结果 |
二、绵羊的诱导发情与超数排卵技术研究 |
1 材料 |
1.1 复合孕酮制剂及孕酮阴道释放装置(CIDR) |
1.2 激素类药品 |
1.3 供受体羊的提供 |
2 方法 |
2.1 标记 |
2.2 阴道栓放置 |
2.3 试验分组 |
2.4 发情羊处理 |
2.5 精液处理 |
2.6 冲卵与移植 |
3 供体羊手术采胚技术操作规程 |
3.1 胚胎采集 |
3.2 术前供受体羊管理 |
3.3 手术前准备 |
3.4 手术部位 |
3.5 麻醉方法 |
3.6 施术人员消毒方法 |
3.7 术部处理 |
3.8 术式 |
3.9 胚胎采集方法 |
3.10 术后处理及护理 |
4 胚胎鉴定及级别划 |
4.1 胚胎划分 |
4.2 短期培养 |
4.3 级别划分 |
4.4 级别形态 |
5 受体羊胚胎移植操作程序 |
5.1 术式1 |
5.2 术式2 |
5.3 术式3 |
6 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图片 |
(9)绵羊非繁殖季节发情调控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综述 |
1.概况 |
1.1 我国养羊业的概况 |
1.2 我国绵羊业发展现状 |
1.3 世界绵羊业发展趋势 |
1.4 新疆养羊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
1.5 二十一世纪养羊技术发展趋势 |
2 母羊的生殖生物学特性及影响发情因素 |
2.1 母羊的繁殖特性 |
2.2 发情与发情周期 |
2.3 影响发情因素 |
3 提高绵羊繁殖率的意义、方法、措施 |
3.1 提高绵羊繁殖率的意义 |
3.2 影响绵羊繁育率的因素 |
3.3 提高绵羊繁育率的措施 |
4 绵羊发情调控技术 |
4.1 母羊发情调控技术原理 |
4.2 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水平及动向 |
4.3 非繁殖季节诱导发情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 |
4.4 繁殖季节同期发情处理方案要点及工艺流程 |
4.5 幼龄母羊诱导发情 |
4.6 母羊发情调控与其它繁殖生物工程技术的配合 |
5 羔羊超早期断奶 |
5.1 羔羊超早期断奶的生理学基础 |
5.2 羔羊早期生长发育的特性 |
5.3 超羔羊早期断奶的方法 |
5.4 羔羊超早期断奶的日粮组成要求 |
5.5 羔羊实现早期断奶意义 |
6 公羊的生殖保健 |
6.1 公羊的性成熟与适宜的初配年龄 |
6.2 公羊的繁殖季节 |
6.3 公羊的繁殖力及环境对繁殖的影响 |
6.4 繁殖季节的内分泌调节 |
6.5 公羊的生殖保健技术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羔羊超早期断奶技术的研究 |
试验二 成年母羊非繁殖季节诱导发情技术的研究 |
试验三 当年母羔诱导发情试验 |
试验四 非繁殖季节公羊生殖保健技术的研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四、提高绵羊繁殖力技术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MSTN基因敲除和FecB基因突变滩羊扩繁试验[D]. 吴艳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不同BMPR-IB基因型对绵羊初情期生殖激素及生长发育的影响[D]. 王雨曈.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3]绵羊繁殖相关候选基因的表达和SNP扫描及其与产羔数关联性分析[D]. 张军霞. 甘肃农业大学, 2017(12)
- [4]VEGF在绵羊未成熟和成熟睾丸中的表达差异研究[D]. 赵佳. 吉林农业大学, 2016(02)
- [5]种用母羊的饲养管理要点探讨[J]. 景丽,穆光远,车文峰,穆秀梅. 山西科技, 2014(06)
- [6]四川省绵羊资源的发掘与评估初探[D]. 陈华丽. 四川农业大学, 2013(03)
- [7]空怀期和妊娠期母羊的饲养管理[J]. 刘国权.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9(01)
- [8]绵羊胚胎移植及高频繁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张云影. 延边大学, 2006(12)
- [9]绵羊非繁殖季节发情调控技术的研究[D]. 李宏健. 甘肃农业大学, 2004(09)
- [10]双羔素免疫对山羊繁殖性能的影响[J]. 陶勇,章孝荣,何美德,刘亚,方富贵,孙慧. 畜牧兽医杂志, 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