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育儿理念议论文素材
2022-11-11阅读(284)
问:中西方育儿文化的差异
- 答:一、学习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在孩子的学习方面有着很大不同的态度。中国家长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考了一百分,是否登上了学校的光荣榜。对于孩子的要求就是专心、认真的读书,学艺术,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孩子的天分、创造力、独立思维等等。西方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却是很开放的态度,他们不在乎试卷上的分数,反而注重的是孩子在实践上的发展。他们要学的是生活的技能,人生的本领。自始至终都是以孩子的独立生存、动手能力、创造力为主。
二、家长的教育思想
中国历史已有五千年之久,人们所受的文化影响较深,封建老派传统的思想,让家长在教育思想上一直保持着内敛、保守。他们认为孩子顺从听话、学习成绩好,就是给他们脸面增添光彩,他们不允许孩子做学习以外的事。而西方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则是开放,有很大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能够让孩子去接受很多的新鲜事物,不仅仅局限于学习。
三、家长的教育方式
中国家长的教育观可能更多从个人荣誉和个人养老考虑,他们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来比较,攀比孩子的学习成绩,攀比孩子的荣誉证书,攀比孩子的工作单位。认为只有考上好的大学才能有好的未来,所以从孩子出生起,就给孩子安排好了路。要在哪个重点学校上学,要考哪个荣誉证书,要在哪个国家单位上班,都一一安排。若是孩子违背了他们的意愿或是没有达到要求,他们就会责备孩子甚至进行打骂。中国孩子完全在父母的“温室”下长大,所有的衣食住行都被包办到底,完全没有自己锻炼的机会。恰恰相反,西方家长在教育方式上很开放,给了孩子的绝对的自由, - 答:不同的太多了,毕竟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大,而且中国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差别实在太大了!不过总体来说是一样的,我们育儿的目标是一样的,都是对孩子好!相比较中国的传统观念来说,西式育儿比较开放自由,孩子跟父母像朋友一样,而且西方孩子思想开阔,动手能力强!不过中国传统教育的优点也很多,比如我们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我们现在育儿也要有自己的主见,在学习西方育儿方式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发扬我们中国传统的育儿方法!
问:西方父母有哪些育儿理念值得借鉴?
- 答:我觉得西方的父母特别的严厉。而不像我们中国的父母特别的娇惯孩子。记得曾经看过一则新闻,外国的小朋友和中国的小朋友一起参加比赛。外国的小朋友特别的坚强,而中国的小朋友摔倒之后会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而外国的小朋友 却不会如此。这就是教育的不同。
- 答:孩子成年以后,父母很少再掺合孩子的事情,也不会再帮助带孩子,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带一会儿,通常都是孩子父母自己带,父母就过自己的晚年生活了,中国的老人现在很忙,帮子女带孩子的很多,掺合婚姻的也很多吧。
- 答: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做自己的事情,我看到过一个视频,是一个一岁多的孩子自己冲奶粉,自己穿衣服,自己把脏衣服丢进洗衣机里洗,反过来看我们的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冲奶粉怕开水烫到,自己穿衣服怕穿不好。让孩子更多的参与到生活中值得我们借鉴。
- 答:流儿认为西方父母最值得我们借鉴的育儿理念就是:独立。
独立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以及日后性格的培养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多多教会他们: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事就自己去做。 - 答:我觉得西方父母很注重孩子独立性格的培养,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独立自主的吃饭穿衣做饭上学,等到孩子成年了,并不会给孩子们很多资金支持,而是让他们自己出去工作赚钱,孩子的独立性很强,我很赞成。
- 答:西方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呢,多半都是言传身教,都是以自己的行动去感动孩子去让孩子学习,而我们这边的基本上都是靠说靠口头上的教育,这种教育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她也不会听的。
- 答:有一个点,我觉得非常值得中国的父母学习的。就是在吃饭这件事情上面,我们中国父母或者长辈可以追着孩子喂饭追一条街;但是在国外,小孩子不吃饭就不给他们吃,并且不会给零食的,要下一顿饭才能吃,这样小孩子就都能学会主动吃饭了。
- 答:我记得,我听别人说过,西方的父母不会夸孩子长的好的,因为,他们认为,孩子的长相是父母给的,孩子自己本身并没有付出过,过分夸赞孩子的外貌,会让孩子造成一种误解,对孩子的未来不好!
- 答:西方父母的育儿观念有很多值得中国人借鉴。在西方父母的眼中,孩子到达一个成年的年纪之后,就会有一个自主的能力,家长就不会过多的干预,但在中国不会,家长一直抚养孩子到自己的生命终点。
问:为什么在中国养育小孩是极其痛苦的事?
- 答:生下孩子不能退货,养育孩子不能退休。父母就像是24小时在线整年全勤的班主任,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任。
孩子越小的时候,命运越是掌握在家长手里。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学校只提供书本知识和固定圈子社交。生活的大学问还得是在家庭完成。
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没有改错的机会,也没有补偿的机会。所以我们只有把这唯一一次教育搞成功了,这几乎就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了,是多少辉煌的事业都无法换来的。
养孩子难吗?难!比任何项目执行起来都费劲,还费钱,预算无上限。不但要统筹规划,还要条分缕析,不但要上知天文地理和英语,还要解奥数做手工写作文。一不小心义务教育又从头学了一遍。
养孩子简单吗?简单!就跟农民种庄稼似的,懂得种庄稼之道,就有好收成;懂得孩子成长规律,爱孩子,未来就不会差。
比孩子更需要教育的,是父母。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会天天向上。父母改变,孩子也跟着改变。父母爱阅读爱交流,孩子极少会捧着手机不放。如果孩子“病”了——游戏成瘾,追剧追爆,那么应该先“吃药”的是家长——先从自身找问题,是不是陪伴太少,沟通全无?是不是夫妻隔阂,只知道玩手机,或以工作忙为推脱,连个人影儿都看不到。
想教育他们,就先教育自己,想管他们,自己先自律。想沟通,就先做好“了解”的功课。直呼“孩子难养”的,可能都没“看到”孩子。如果你能“看见”孩子,也看到他背后的需求,会体察,懂理解,那很多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而且,你在“看见”孩子的过程中,也看见了自己。 - 答:在中国养育小孩是极其痛苦的事情,原因有三。
第一,沉重的物质压力。
现如今工薪阶层。大部分的工资都用于是我还车贷和房贷上了,如果再养育一个孩子,那么每个月的经济情况就会更加有紧迫感。
第二,孩子的教育问题。
都说孩子最好的教师就是父母这也让年轻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多了一份责任感和危机感。
第三,升学问题。
现在的学区房价是越来越贵了,但是为了让孩子有良好的上学环境,父母都愿意一掷千金购买学区房,这也给家里的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第四两代人的教育问题。老一辈在教育孩子时候难免会有恋爱的情况。但是年轻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则更务实和理性,这也难免会让两代人的育儿观念发生冲突,严重了,还会导致家庭矛盾。 - 答:在我国不少亲子关系的处理中,“反黄金法则”体现得尤为明显。有些父母总是一味强调自己的付出感,并对孩子进行情感、道德上的绑架:“我这么累还不都是为了你!”
这是很多家长痛苦的根源,不改变这个认知,就无法彻底解决这些痛苦。所以才有人说:“ 付出感,是破坏亲子关系的元凶。”
为了让自己读书不那么无聊,她拉着我一起开创了周末读书会,每半个月就组织一次。名著、古文、都市言情、武侠、二次元,百无禁忌,因为她都能从里边寻找到适用的作文素材,让大家积累。
喜欢看外国电影,她就会拉着几个好朋友,假期时候组织观影会。遇到影片里从没见过的单词词组,就顺手拿来小本子记下,高考前整理成小册,分享给了我们每个人。
高考结束,我终于忍不住开口问了她:“你这么拼命,不觉得学习会疲惫和无聊么?”那时的她已经在考虑是去清华还是去北大了。
因此人们会对我提出异议说正因为如此,这事便不值得一议。我认为恰恰相反,值得。我不止一次有机会看到有类似倾向的母亲们,当然她们做得要比那位英国母亲适度得多。从一种奴隶般地为孩子效劳中寻求快乐,给孩子预先规定出最好的食品和东西,把关心孩子当成特殊权力。当孩子由于轻微的感冒就缺一天课,躺在床上读儿童画册,什么事情也不许他做时,自己甚至感到轻松一一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我的孩子呆在家里,他什么事也不会出,他在我保护之下,我可以抚爱他…… - 答:中国超低生育率的重要原因是养育小孩的痛苦指数极高。这首先表现于高昂的养育成本。除了孩子的衣食住行之外,具有中国特色的应试教育迫使家长不得不花钱上各种课外培训。在一个典型的中产家庭,养育一个孩子的平均每年的花费月3万元,从出生到18岁就需要50多万元。实际上,这种昂贵的养育模式与少子化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也就是说,生育率越低,家庭平均孩子越少,每个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越高,这样一般家庭越不敢多生孩子,反过来又导致更低生育率。如果家庭普遍生育两三个孩子,每个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就不会这么高,“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也许就不会成为常态,想多生的夫妻也许就不会望而却步。
在中国养育孩子,除了需要承担高昂的直接经济成本,还面临越来严重的看护困难。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的托儿所奇缺。所以,如果夫妻双方在小孩两三岁前都必须参与工作,通常摆在他们面前的选项只有两个:一是长时间雇佣保姆,二是由家中老人来帮助看护。可是年事已高的老人们,现在已经越来越不愿意或者说没精力来帮着带孩子,尤其是二孩更难获得来自祖辈的帮手。所以很多父母在自己坚持工作的情况下,就只能雇保姆或月嫂。可近几年,月嫂工资薪资猛涨,与香港的菲佣薪资相差无几。 - 答:不是养孩子越来越难,而是养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
我们爷爷辈的人,养孩子的标准就像现在农村养土狗那样,喂点东西能活就行了,反正生的多,死一个两个也不要紧,教育就是靠棍棒啦,只要不惹事别的一律不管,学知识学文化那些,小学毕业不是睁眼瞎就行了,还是早点出来帮家里干活要紧。
我们父母那代50后60后,养我们的标准不仅仅是养活了,虽然生活不富裕但赶上计划生育,每家生得少,把孩子喂饱穿暖是没问题的。教育什么的大部分人也不懂,孩子学习好砸锅卖铁也会供,学习不好就早点出来工作,教育主要还是靠孩子自己,学什么样算什么样。
我们8090就悲催了,当孩子的时候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当父母的时候天下无不是的孩子,我们小时候父母打骂都是为了你好,轮到我们当父母了,打孩子属于虐待,骂孩子属于精神虐待。社会上普遍的风气就是吃穿用住都得给孩子最好的,吃得有机蔬菜,穿要阿迪kid,用得国外名牌,住麻烦更大,远大新学区不好,影响孩子成长,老破小学区房太过逼仄,还是影响孩子成长,近大新学区房买不起,还是咱们做父母的没本事不称职。这么养孩子能不累吗?
有孩子之后,我某段时间也陷入了这种怪圈,仿佛不尽力给孩子最好的,心里就觉得有所亏欠。现在想开了,我吃美团外卖,何必给孩子吃有机蔬菜,我穿淘宝货,何必要给孩子穿阿迪kids,我住郊区屌丝房,我的孩子怎么就住不得,我感冒发烧喝点热水睡一觉就好了,我的孩子怎么就非得黄牛挂号三甲医院主任医师伺候着呢?这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吗?这么养孩子不难就出了鬼了。
我过什么层次的生活,就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这么一想就轻松多了。 - 答:在中国,养育小孩的痛苦指数极高。
这首先表现于高昂的养育成本。除了孩子的衣食住行之外,具有中国特色的应试教育迫使家长不得不花钱上各种课外培训。在一个典型的中产家庭,养育一个孩子的平均每年的花费月3万元,从出生到18岁就需要50多万元。
除了需要承担高昂的直接经济成本,还面临越来严重的看护困难。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的托儿所奇缺。所以,如果夫妻双方在小孩两三岁前都必须参与工作,通常摆在他们面前的选项只有两个:
一是长时间雇佣保姆,二是由家中老人来帮助看护。可是年事已高的老人们,现在已经越来越不愿意或者说没精力来帮着带孩子,尤其是二孩更难获得来自祖辈的帮手。所以很多父母在自己坚持工作的情况下,就只能雇保姆或月嫂。可近几年,月嫂工资薪资猛涨,与香港的菲佣薪资相差无几。
可以说,在中国养育小孩的痛苦指数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这也是中国大城市的生育率处于世界上最低水平的重要原因。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生育率不到0.8,处于全球最低之列。 - 答:在中国养育一个小孩的成本极其高昂。除了孩子的衣食住行之外。还有一些中国特色的教育迫使家长不得不花钱,上各种培训班。在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养育一个孩子的平均美元发挥。至少在3万元以上。把一个孩子养到成年。可能就要50多万。实际上这种昂贵的养育模式。与少子化形成了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这也就造成了一般家庭根本不敢多生孩子。这也是现在中国的生育率非常低的原因。想要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更好的衣食住行。他实在是不敢想的。对于很多言轻夫妇来说。一些大城市高昂的方向更是难以承受之重。特别是北上广深的平均房价已经突破。6万多。家长们为了给孩子留下一套房子,行。可能一辈子都得不到休息。这就是劳累。养一个孩子,虽然是幸福。但也伴随着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