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空气中细菌密度的调查与分析

病房空气中细菌密度的调查与分析

一、病房空气细菌密度调查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卫家玉,孙志耀,孙丹,詹书情,吕国忠[1](2021)在《移动空气灭菌站对烧伤科患者医院感染及临床转归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使用移动空气灭菌站对烧伤科患者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及对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烧伤整形科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放置移动空气灭菌站设备的普通病房及ICU病房设为观察组,未放置该设备的为对照组,2组病房均未使用其他空气洁净设备。比较2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住院天数、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53.5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房内床头柜和室中心区域的0.5、2.5和5μm颗粒物含量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烧伤面积、住院天数、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是否放置移动空气灭菌站是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OR=0.11,95%CI:0.02~0.60)。结论移动空气灭菌站能有效减少烧伤科病房空气中颗粒物含量,改善患者临床转归。

陈丽先,张晓雪,龚彩霞[2](2019)在《小年龄唇腭裂住院患儿术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与预防策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唇腭裂住院患儿术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措施,提高唇腭裂住院患儿的治疗质量。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收治的年龄≤3岁的先天性唇腭裂住院患儿510例。其中,入院后术前发生医院感染的呼吸道感染患儿50例,为观察组;入院后术前未发生呼吸道感染的460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分析唇腭裂住院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控制唇腭裂患儿入院后术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对策及措施。结果 2组患儿在喂养方式、住院期间陪伴人员有无感染以及夜间有无开窗通风方面有差异,其中喂养方式及住院期间陪伴人员有无感染是年龄≤3岁的唇腭裂住院患儿入院后术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年龄≤3岁唇腭裂住院患儿术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喂养方式、住院期间陪伴人员有感染以及夜间未开窗通风,尤其前两者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加强相应的健康教育与护理措施进行控制。

林佳[3](2019)在《基于铜绿假单胞菌的MFC对抗生物膜药物的响应性研究》文中提出细菌生物膜(biofilm)是细菌耐药性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是一种利用产电微生物将底物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在生物修复、生物传感器和废水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MFC中生物膜的形成对产电菌电子传递有重要的影响。本论文选取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 9027)为产电菌,构建基于铜绿假单胞菌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通过实时监测MFC输出电压、细菌数量和活性测定、吩嗪浓度测定、阳极表面蛋白含量测定和生物膜形态观察,研究基于铜绿假单胞菌的MFC对抗生物膜药物的响应情况,并和常规抗生物膜药物检测方法,如结晶紫染色、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进行对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结晶紫染色结果显示,纳米金浓度为10-40μg/mL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纳米金浓度为10μg/mL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最显着,生物膜生成量比对照组降低了22.2%。纳米金浓度为80μg/mL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有促进作用,生物膜生成量比对照组提高了11.1%。SEM和CLSM结果显示,纳米金可以使生物膜内菌体间隙扩大。基于铜绿假单胞菌的MFC结果表明,纳米金浓度为10-40μg/mL时,促进MFC产电。纳米金浓度10μg/mL时,促进MFC产电最明显,最大电压增大455.5%。纳米金浓度为80μg/mL时,抑制MFC产电,最大电压降低25.5%。2、结晶紫染色结果显示,纳米银浓度为5μg/mL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有促进作用,比对照组提高了16.7%。纳米银浓度为10-40μg/mL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有抑制作用。纳米银浓度为40μg/mL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最明显,比对照组降低了72.2%。SEM和CLSM结果显示,纳米银的添加可以使生物膜内的菌体间隙扩大,细菌密度降低。基于铜绿假单胞菌的MFC结果表明,纳米银浓度为5μg/mL时,抑制MFC产电,最大电压降低31.4%。纳米银浓度为10-20μg/mL时,促进MFC产电。纳米银浓度为10μg/mL时,促进MFC产电最明显,最大电压增加了411.6%。随着纳米银浓度的增加,MFC的启动时间增加,分别为9.5 h、21 h、53 h和105 h。3、结晶紫染色结果显示,阿奇霉素浓度为5μg/mL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相比对照组增加了7.4%。阿奇霉素浓度为10-80μg/mL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有抑制作用。阿奇霉素浓度为80μg/mL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最明显,相比对照组降低了68.6%。SEM和CLSM结果显示,阿奇霉素的添加可以使生物膜内的菌体间隙扩大,细菌形态改变。基于铜绿假单胞菌的MFC结果表明,阿奇霉素浓度为10-80μg/mL时,促进MFC产电。阿奇霉素浓度为10μg/mL时,促进MFC产电最明显,相比对照组提高了66.0%。

李翼[4](2019)在《新疆地区生殖中心设计与施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虽然是一个人口大国,但从1998年开始中国人口增长进入了一个明显下降期,至2017年全国有五个省区市出现常住人口负增长,2015年中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标志着我国的30多年来的计划生育政策结束。而中国的不孕不育率却是逐年上升,目前已有5000万不孕不育患者,占到适于生育夫妇比例的15%,因此在中国发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是当务之急,生殖中心的建设是医院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国的生殖中心建设较晚,而且生殖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建筑设计上缺少足够的理论,国内的相关规范在2003年才出台。新疆地区目前仅有乌鲁木齐三家医院和伊利一家医院设立生殖中心,所以针对新疆地区地广人稀、全年温差较大、经济欠发达等因素,设计符合现状的生殖中心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笔者负责建设的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为例,针对新疆地区的特殊情况,基于国内外生殖中心建设的基本现状,通过前期论证、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现场施工以及后期维保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吸取国内外的先进建设理念,提出了一套适应西部寒冷地区生殖中心合理建设的设计和施工方案,为以后新疆其他地区设计和相关施工管理人员提供借鉴,为新疆地区医院的生殖中心建设发展提出宝贵的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深入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以生殖医学、伦理学、建筑学为基础,研究了生殖中心环境需求和人文关怀需求,提出了生殖中心设计选址的要点。并分析了生殖中心医疗工艺流程和功能分区的特殊需求,给出了相关设计要点。(2)归纳总结出新疆地区生殖中心选址设计、平面布局方案设计、洁净空调系统设计的关键点。(3)将建筑工程和医学工程有机的结合起来,从生殖中心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寒冷地区施工需要注意的等方面,阐述的新疆地区生殖中心的建设要点。(4)分析了国内三家医院的生殖中心的特点,归纳总结出生殖中心设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5)通过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生殖中心建设为例,针对在实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结合新疆地区的人口、气候、环境、经济条件等特点,从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角度出发,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筛选出最优化的选择。量身打造一套适应新疆地区医院的生殖中心建设方案,对新疆地区拟建设生殖中心的医院管理人员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和可行性建议。

邵玲[5](2019)在《基于环境卫生指标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评价医院环境微生态方法的建立和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为了解医院病房环境质量对医疗过程可能产生的特殊影响以及对各评估指标进行优化,我们综合了PM2.5、PM10、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ATP生物荧光检测和微生物培养等方法,对医院病房复杂环境进行评估。同时,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病房环境微生物进行鉴定,评估病房菌落组成,对医院病房微生物生态系统进行评估。并与临床细菌感染进行分析,评估环境因素与细菌易感性的关系,为改善医院环境和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及科学依据。方法:1.对辽宁省人民医院的两栋住院楼(1号楼和9号楼)的病房进行PM10检测,并从1号楼选取PM10浓度最高的3个科室及PM10浓度最低的2个科室,从9号楼选取PM10浓度最高的2个科室及PM10浓度最低的2个科室,从这9个科室分别选取2个病房(共18个病房)进行PM2.5检测。同时,对选取的18个病房,分别进行自然沉降法培养细菌及粉尘样本采集,对于粉尘样本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对其中细菌和真菌含量进行检测,利用ATP生物荧光检测仪检测病房的生物荧光含量,同时,以东北大学2个学生宿舍作为自然环境参考,分别在同时期进行以上环境指标检测。通过对以上各指标进行分析,建立综合评价病房环境质量的方法,并筛选出优化指标。2.对于自然沉降法培养的细菌,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菌落进行鉴定,评价病房环境微生物生态是否存在失衡。3.对于微生物实验室检出的三种常见革兰阴性菌和四种常见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者所在的病房进行PM2.5检测,分析病房环境PM2.5与常见细菌易感性的关系。4.对近一年该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进行检测,分析生物膜与耐药情况的关系。以住院患者为对象,调查常见的7种抗菌药物在该院使用量和常见的7种致病菌的耐药情况。通过统计学分析,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耐药宽度与抗菌药物使用量及用药频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除PM2.5指标之外,不同卫生指标之间相对独立,但是PM2.5与PM10、自然沉降法细菌计数、实时定量PCR检测的细菌与真菌检测值及ATP检测值均相关(p<0.05)。2.医院病房空气中的微生物组成与学生宿舍环境微生物组成有所差异,医院病房环境的主导菌属依次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库克菌属(Kocuria)、芽孢杆菌属(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莫拉菌属(Moraxella)、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呼吸三科与其他科室的微生态环境也有所不同。学生宿舍的主导菌属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及莫拉菌属(Moraxella)。另外,医院未鉴定出的菌属占11.1%,学生宿舍未鉴定出的菌属占27.3%。在ICU在床头桌物体表面采样样本中分离到了5株铜绿假单胞菌。3.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易感性在不同浓度PM2.5的环境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易感性在不同浓度PM2.5的环境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妥布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生成能力高于非耐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生成能力与其耐药宽度成正相关(P<0.001)。三种革兰阴性菌感染者中,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三种抗菌药物,细菌耐药宽度明显增加(p<0.05)。使用左氧氟沙星可以引起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宽度增加,使用替加环素、莫西沙星、美洛培南及头孢噻利钠使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宽度明显增加(p<0.05),哌他西林他唑巴坦导致会增加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宽度(p<0.05),头孢地嗪会增加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宽度(p<0.01),然而,头孢地嗪同时会降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宽度(p<0.01);阿米卡星及万古霉素的使用会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宽度增加(p<0.05)。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亚胺培南的用量成正相关(p<0.05),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的用量成负相关(p<0.01)。肺炎克雷伯菌对于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美洛培南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与亚胺培南的用量成正相关(p<0.0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的用量成正相关,对美洛培南的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的用量成负相关(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于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与哌他西林/他唑巴坦的用量成正相关(P<0.05),与阿米卡星的用量成负相关(p<0.05),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与阿米卡星的用量成负相关(p<0.05)。结论:1.综合PM2.5、PM10、实时定量PCR、ATP生物荧光检测和微生物培养的方法,发现不同指标相对独立,因此评估医院普通病房环境质量应该采用多项指标综合分析。同时还发现,PM2.5与其他大多数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PM2.5可以间接的反映病房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情况,并且可以作为综合评价病房环境质量的简易高效的检测指标。2.医院病房细菌多样性趋向于减少,可能存在微生物环境失衡情况,可能与院内感染关系密切。在ICU可能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或者定植。3.在医院病房中,患者在不同浓度的PM2.5暴露下,对革兰阴性菌的易感性不同,PM2.5浓度增加,铜绿假单胞菌的易感性增加,鲍曼不动杆菌易感性降低,未发现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的易感性与PM2.5浓度的相关性。4.抗生素的使用构成影响细菌耐药形成的重要环境因素,不同抗生素对不同细菌的影响和机制不同。

张立冉[6](2017)在《现代综合医院卫生间建筑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己的健康,医院也常常是人满为患。正是在人流量大,功能复杂的医院建筑中,卫生间的建筑设计更显的重要起来。人们对于卫生间的使用感受以及方便程度,是当下医院卫生间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的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设计满足患者、陪护人员等使用者需求的卫生间,是我们当代建筑设计师的职责。医院建筑中,患者具有抵抗力差、身体虚弱等身体问题,是易感染人群,而卫生间又是病原体滋生的高危地段,因此医院卫生间的建筑设计对于患者来说,需要更加的合理与清洁。无论是患者还是陪护人员、医护人员,都有被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医院建筑卫生间的设计在现代综合医院的设计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医院卫生间的设计要点、基本医疗区域卫生间建筑设计、专科专属空间卫生间建筑设计的研究以及相关详图的设计,来说明医院建筑卫生间设计与其他公共建筑卫生间设计的不同点。从医院建筑本身的特点出发,以建筑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医院建筑卫生间相关资料及相关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进行收集与归纳,探讨医院建筑卫生间的设计方法与策略,应用到实际工程当中,对以后的医院建筑卫生间设计提供相关的资料与总结。并且笔者通过实际的调研以及相关工程案例的参与,来验证医院建筑卫生间的设计理论,使得医院卫生间的功能适应现代综合医院的要求,并且满足患者、陪护人员以及医生卫生间的安全使用。另一方面本文通过医院建筑卫生间装修详图,进而说明医院卫生间的设计要点,更多的满足人群的使用,使得卫生间符合现代综合医院卫生间的设计。

邹湉,张绍敏[7](2017)在《神经内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空气中的细菌学特征与医院感染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空气中的细菌学特征与医院感染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该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6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细菌收集、空气环境采样、患者床单位环境采样以进行细菌菌落数量计数。结果 663例患者(993例标本)中,有293例患者出现细菌感染情况,感染率44.19%,993例标本中,检测出695例标本有感染状况。病房空气悬浮菌的细菌学特征为致病菌较多,而且含量较高,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大房间细菌密度高于小房间(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神经内科重症加强治疗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房间大小、住院天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意识状态。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神经内科重症加强治疗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气管插管、置留尿管、住院天数和意识状态。结论病房空气悬浮菌的细菌学特征是以革兰阴性致病菌为主。气管插管、置留尿管、住院天数和意识状态是影响神经内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对上述因素的干预,降低感染风险,提升治疗效果。

杨芬兰,王琴,常玲,刘贵菊,邹睿,叶章敏,李媛媛,唐婧[8](2017)在《病房空气质量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文中提出由于易感因素的增多,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如美国为5%10%[1],国内统计数字为9.7%16.45%[2-3]。有关研究表明,感染率与空气细菌培养的结果呈正相关[4],随着空调、暖风机的使用,病房环境封闭和未严格执行医院的探视、陪护制度等因素,使医院呈现拥挤、空气流通不畅等状态,导致医院空气中微生物含量增加,不仅使患有呼吸道疾病或抵抗力低的患者不易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

肖勇,阳纯兵,张美光[9](2016)在《粤北地区烧伤病房细菌密度与创面愈合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粤北地区烧伤病房细菌密度与创面愈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粤北人民医院专科收治的72例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病房组和层流病房组各36例,均进行创面细菌培养和空气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比较两组病人创面及空气培养病原菌种类、耐药率及与创面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72例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病原菌111株,普通病房组阳性病原菌为61.67%明显高于层流病房组41.18%(P<0.05);同期层流病房空气阳性菌株为7.27%明显低于普通病房空气阳性菌株20.00%(P<0.05);两组病人创面及空气培养主要菌株类型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病房组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利奈唑烷、万古霉素、利福平、呋喃妥因耐药率依次为94.59%、91.89%、91.89%、81.08%、81.08%、72.97%、70.27%、62.16%均显着高于层流病房组耐药率(P<0.05),苯唑西林耐药率略高于层流病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层流病房组创面愈合时间(38.77±14.26)d,普通病房组创面愈合时间为(50.69±10.61)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粤北地区烧伤病房普通病房比层流病房空气中病原菌占比更高,细菌密度更大,而且普通病房组创面培养阳性率高于层流病房组,细菌密度与耐药率、创面愈合时间呈正相关,故应扩大层流病房普及率,采取一定的隔离、抗菌措施阻断病原菌传播,降低病房空气中病原菌密度。

汪海霞[10](2015)在《非层流ICU病房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及管理》文中提出洁净ICU与普通ICU相比,是否能有效降低感染率,目前并无充分证据证明ICU是否要建成洁净ICU目前仍存在争议[1]。卫生部关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通知规定:重症监护病房按Ⅱ类标准要求,空气细菌菌落总数<200 cfu/m3;杨春华[2]调查广东省的ICU病房显示配备中央层流净化者仅占47%。可见,我国现阶段部分医院ICU未安装层流设备,而非层流ICU病房空气受诸多因素影响,规范的管理尤为重要。本文

二、病房空气细菌密度调查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病房空气细菌密度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移动空气灭菌站对烧伤科患者医院感染及临床转归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采样方法及依据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2.2 移动空气灭菌站对患者各项指标的影响
    2.3 病房环境对患者相关炎性指标的影响
    2.4 Logistic回归多元统计结果
3 讨论

(2)小年龄唇腭裂住院患儿术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与预防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观察指标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感染率
    2.2 2组患儿的感染因素比较
    2.3 2组患儿术前发生呼吸道感染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呼吸道感染影响唇腭裂患儿手术与麻醉安全
    3.2 不同喂养方式与唇腭裂患儿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3.3 陪伴人员对唇腭裂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3.4 空气流通与唇腭裂患儿术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3.5 环境温度与唇腭裂患儿术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3.6 入院前旅途时间差异与唇腭裂患儿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3)基于铜绿假单胞菌的MFC对抗生物膜药物的响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细菌生物膜概述
        1.1.1 细菌生物膜的定义与形成
        1.1.2 细菌生物膜的构建和检测方法
        1.1.3 细菌生物膜的治疗方法
    1.2 铜绿假单胞菌概述
        1.2.1 铜绿假单胞菌介绍
        1.2.2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耐药性
    1.3 微生物燃料电池概述
        1.3.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1.3.2 主要的阳极产电菌
        1.3.3 基于铜绿假单胞菌的MFC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第2章 基于铜绿假单胞菌的MFC对纳米金的响应性研究
    2.1 序言
    2.2 试剂和仪器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溶液配制
        2.3.2 纳米金的制备与表征
        2.3.3 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
        2.3.4 生物膜的培养和检验
        2.3.5 微生物燃料电池构建及检测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生长曲线的测定
        2.4.2 纳米金的制备及表征
        2.4.3 初始菌液浓度和培养时间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2.4.4 纳米金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2.4.5 MFC中阳极生物膜的形成
        2.4.6 MFC对纳米金的响应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铜绿假单胞菌的MFC对纳米银的响应性研究
    3.1 序言
    3.2 试剂和仪器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溶液配制
        3.3.2 纳米银的粒径分析
        3.3.3 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
        3.3.4 生物膜的培养和检验
        3.3.5 微生物燃料电池构建及检测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纳米银的粒径分析
        3.4.2 纳米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3.4.3 MFC对纳米银的响应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铜绿假单胞菌的MFC对阿奇霉素的响应性研究
    4.1 序言
    4.2 试剂和仪器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溶液配制
        4.3.2 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
        4.3.3 生物膜的培养和检验
        4.3.4 微生物燃料电池构建及检测
    4.4 结果与讨论
        4.4.1 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4.4.2 MFC对阿奇霉素的响应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参与研究课题与研究成果

(4)新疆地区生殖中心设计与施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基本框架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疆地区生殖中心的建筑设计方案研究
    2.1 生殖中心的选址研究
    2.2 生殖中心的医疗工艺流程规划的研究
    2.3 生殖中心平面布局的设计研究
    2.4 生殖中心洁净净化空调系统设计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疆地区生殖中心的施工过程研究
    3.1 彩钢板墙面的施工技术要点
    3.2 吊顶施工技术要点
    3.3 PVC卷材地面施工技术要点
    3.4 自动门与手动平开门安装要点
    3.5 净化空调系统工程施工要点
    3.6 医疗气体工程施工要点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重点医院生殖中心设计调查与分析
    4.1 沈阳国际妇女儿童医院
    4.2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4.3 台湾艾薇芙国际生殖医学中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实践
    5.1 医院概况
    5.2 生殖医学中心设计理念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5)基于环境卫生指标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评价医院环境微生态方法的建立和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基于PM2.5、实时定量PCR、ATP和微生物培养对医院病房空气环境复杂性分析以及评估指标优化
    (一)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地点
        2.材料
        2.1 试剂
        2.2 仪器
        3.实验方法
        3.1 PM2.5及PM10 检测
        3.2 细菌培养及粉尘样本采集
        3.3 实时定量PCR
        3.4 ATP生物荧光检测
        3.5 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1.各环境指标检测结果
        2.实时定量PCR
        3.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对细菌及真菌生物量估计
        4.各环境指标相关性分析
    (三)讨论
    (四)小结
    (五)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Real-time PCR及 MALDI-TOF MS的方法对医院环境微生态评估
    (一)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地点
        2.材料
        2.1 试剂
        2.2 仪器
        3.实验方法
        3.1 MALDI-TOF MS鉴定细菌
        3.2 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检查方法
        3.3 计算公式
        3.4 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1.空气微生物浓度
        2.真菌生物量评估
        3.微生态比例评估
        4.细菌分类鉴定
        5.主导菌分析
        6.不同菌属及菌种的比较
        7.ICU环境评估
    (三)讨论
    (四)小结
    (五)参考文献
第三章 环境PM2.5与常见细菌感染易感性的关系
    (一)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 样本来源
        2.材料
        2.1 仪器
        3.实验方法
        3.1 PM2.5 检测
        3.2 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1.样本基本情况
        2.PM2.5 与三种常见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关系
        3.PM2.5 与四种常见革兰阳性菌感染的关系
    (三)讨论
    (四)小结
    (五)参考文献
第四章 抗生素用量与细菌耐药宽度及耐药率的关系
    (一)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 样本来源
        2.材料
        2.1 试剂
        2.2 仪器
        3.实验方法
        3.1 菌株鉴定方法
        3.2 药物敏感试验
        3.3 细菌生物膜形成
        3.4 患者的耐药宽度的计算
        3.5 各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的计算
        3.6 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1.样本基本情况
        2.生物膜形成能力与耐药情况分析
        3.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与耐药宽度的相关性
        4.细菌耐药宽度与所用抗生素的关系
        5.革兰阴性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相关性分析
    (三)讨论
    (四)小结
    (五)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工作展望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6)现代综合医院卫生间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基础和背景
        1.1.1 课题提出的基础与背景
        1.1.2 中建股份科技研发课题《现代医院专科专属医治空间建筑设计研究》的子课题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发展水平及研究现状
        1.3.2 国内发展水平及研究现状
        1.3.3 我国相关规范
        1.3.4 我国人体工程学的相关研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框架
    1.5 本章小结
2. 综合医院卫生间设计概述
    2.1 医院建筑卫生间相关阐述
        2.1.1 医院建筑卫生间存在的问题
        2.1.2 医院建筑卫生间设计影响的因素
    2.2 医院建筑卫生间空间设计
        2.2.1 医院建筑卫生间空间尺寸
        2.2.2 医院建筑卫生间厕门
    2.3 医院建筑卫生间的设施设计要点
        2.3.1 医院建筑卫生间的设施设计要点
        2.3.2 医院建筑卫生间的其他卫生设施
    2.4 医院建筑卫生间的装修设计
        2.4.1 材质设计
        2.4.2 色彩设计
        2.4.3 标识设计
        2.4.4 照明的设计
        2.4.5 环境设计
    2.5 医院建筑卫生间的设备设计
        2.5.1 给排水系统设计
        2.5.2 通风空调系统设计
        2.5.3 电气设计
    2.6 本章小结
3.综合医院基本医疗区域卫生间建筑设计
    3.1 以门、急诊人流为设计原则的门、急诊卫生间设计
        3.1.1 门诊卫生间的位置与流线
        3.1.2 门诊卫生间的平面形式以及洁具的选择
        3.1.3 门诊卫生间的无障碍设计
        3.1.4 急诊区域卫生间的设计
        3.1.5 各科室内卫生间设计
        3.1.6 人性化设计
    3.2 以体液安全采集为设计原则的检验中心卫生间设计
        3.2.1 检验中心卫生间的位置
        3.2.2 检验中心卫生间的平面形式以及洁具的选择
        3.2.3 医护人员卫生间设计
        3.2.4 人性化设计
    3.3 以透析人员不被感染为设计原则的血液透析中心卫生间设计
        3.3.1 卫生间的位置
        3.3.2 卫生间的平面形式以及洁具的选择
        3.3.3 人性化设计
    3.4 基本医疗区域卫生间的详图设计
        3.4.1 基本医疗区域卫生间详图设计
        3.4.2 无障碍卫生间详图设计
    3.5 本章小结
4.综合医院专科专属空间卫生间建筑设计
    4.1 以保证高净化空间为设计原则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卫生间设计
        4.1.1 医院高净化空间设计概述
        4.1.2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卫生间建筑设计
        4.1.3 百级层流病房卫生间装修以及设施的选择
        4.1.4 百级层流病房卫生间给水排水系统
        4.1.5 百级层流病房卫生间通风空调系统
        4.1.6 人性化设计
    4.2 以提供标准病房为设计原则的护理单元卫生间设计
        4.2.1 护理单元卫生间建筑设计
        4.2.2 病房卫生间设施的选择
        4.2.3 各科室病房的卫生间设计
        4.2.4 人性化设计
        4.2.5 病房卫生间的详图设计
    4.3 本章小结
5.实际工程案例——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集团职工医院卫生间设计
    5.1 医院概况
    5.2 基本医疗区域卫生间设计
        5.2.1 一层卫生间建筑设计
        5.2.2 二层卫生间建筑设计
        5.2.3 三层卫生间建筑设计
    5.3 护理单元卫生间设计
        5.3.1 病房卫生间建筑设计
        5.3.2 共用卫生间建筑设计
    5.4 医院卫生间的人性化考虑
    5.5 本章小结
6.结语
7.致谢
8.参考文献
9.图表目录
10.附录一 医院建筑卫生间调研问卷
11.附录二 相关医院卫生间的实际案例调研
    11.1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调研分析
        11.1.1 医院概况
        11.1.2 基本医疗区域卫生间调研与分析
    11.2 凤城医院调研分析
        11.2.1 医院概况
        11.2.2 基本医疗区域卫生间调研与分析
        11.2.3 护理单元卫生间调研与分析
    11.3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卫生间调研分析
        11.3.1 医院概况
        11.3.2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卫生间调研与分析
        11.3.3 百级层流病房卫生间调研与分析
    11.4 本章小结
12.附录三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7)神经内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空气中的细菌学特征与医院感染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细菌收集方法[4]
        1.2.2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收集
        1.2.3 观察指标
    1.3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医院发生感染情况统计
    2.2 大小房间细菌数目比较
    2.3 影响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2.4 影响患者预后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8)病房空气质量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房空气细菌污染的现状
2 病房空气消毒方法及评价
    2.1 物理消毒法
        2.1.1 通风换气
        2.1.2 紫外线消毒法
        2.1.3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2.1.4 空气净化器
    2.2 化学消毒法
    2.3 中草药消毒法
    2.4 协同消毒法
3 影响病房空气质量的相关因素
    3.1 设备与器械
    3.2 人为因素
    3.3 时间因素
4 展望

(9)粤北地区烧伤病房细菌密度与创面愈合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创面培养病原菌比较
    2.2 两组患者病房空气培养病原菌结果比较
    2.3 两组患者菌种鉴定分布比较
    2.4 两组患者耐药率比较
    2.5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3 讨论

四、病房空气细菌密度调查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移动空气灭菌站对烧伤科患者医院感染及临床转归的影响分析[J]. 卫家玉,孙志耀,孙丹,詹书情,吕国忠.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1(08)
  • [2]小年龄唇腭裂住院患儿术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与预防策略[J]. 陈丽先,张晓雪,龚彩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9(03)
  • [3]基于铜绿假单胞菌的MFC对抗生物膜药物的响应性研究[D]. 林佳. 华侨大学, 2019(01)
  • [4]新疆地区生殖中心设计与施工研究[D]. 李翼.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5]基于环境卫生指标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评价医院环境微生态方法的建立和临床意义[D]. 邵玲.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6]现代综合医院卫生间建筑设计研究[D]. 张立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2)
  • [7]神经内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空气中的细菌学特征与医院感染相关性分析[J]. 邹湉,张绍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09)
  • [8]病房空气质量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杨芬兰,王琴,常玲,刘贵菊,邹睿,叶章敏,李媛媛,唐婧.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17(01)
  • [9]粤北地区烧伤病房细菌密度与创面愈合的相关性研究[J]. 肖勇,阳纯兵,张美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23)
  • [10]非层流ICU病房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及管理[J]. 汪海霞.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5(06)

标签:;  ;  ;  ;  ;  

病房空气中细菌密度的调查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