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岛市开展规范化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建设成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傅泳,别凤仪,何丽丽,张健稳,史言菲[1](2021)在《我国免疫规划实施成果》文中研究指明2021年是我国实施免疫规划政策的第43周年,在这四十多年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卫生健康事业中的免疫规划事业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和接种规模不断扩大、各级财政投入大幅度增加、免疫规划服务系统进一步完善,多数疫苗针对性传染病发病率降到历史最低点,免疫规划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有效保护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雷红,曹玲生[2](2021)在《中国预防接种服务模式的发展和应用综述》文中提出预防接种服务模式是国家免疫规划成功实施的保障,其发展关系着预防接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从入户接种、村卫生室集中接种、乡(镇)预防接种门诊接种、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和移动预防接种车接种5个方面综述中国预防接种服务模式的发展和应用,分析中国预防接种服务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
刘希洋[3](2020)在《德占时期青岛的医疗卫生治理》文中提出德占时期,青岛的医疗卫生治理以殖民当局为主导力量,社会团体和广大民众基本处于被动遵从的地位。殖民当局的医疗卫生治理主要围绕城区的防疫展开,着眼于殖民者的健康、安全和租借地的统治秩序,其他诸多事项到统治末期尚未进入当局的视野。教会、会馆、商会、企业等社会力量主要活跃于与医疗卫生相关的慈善救济活动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殖民当局的不足,但二者并未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德占时期青岛的医疗卫生治理,开启了青岛医疗卫生近代化的进程,推动了青岛城市的规划建设,但也存在治理主体专业性不足、治理客体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群体不平衡等缺陷。
石艳艳[4](2020)在《泰安市2012-2016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及预测》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公众普遍认同和接受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这一科学观念。疫苗被认为是20世纪公共卫生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疫苗接种是预防、控制和消灭针对传染病最特异、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措施。但疫苗和药品一样,对人类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某些个体不可避免地发生概率极低的接种后不良反应。而在疫苗接种前,受种者都是健康或处于亚临床状态,对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的不良反应的容忍度远低于患病后进行治疗,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免疫规划的发展,也促进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的诞生和发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建议,自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上多个国家陆续建立AEFI监测系统,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监测工作。随着我国预防接种工作的逐步发展和扩大,特别是实施国家免疫规划以来,疫苗种类和接种剂次逐渐增多,以及接种率的大幅度提高,接种疫苗后发生的AEFI病例也随之增多,逐渐引起了公众和社会舆论的关注。为充分了解和掌握疫苗接种后AEFI实际发生情况,同时也为疫苗上市后的安全性评价提供数据,我国于2005年建立AEFI监测系统,并于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应用。为了更好地规范和指导全国AEFI监测工作,原卫生部办公厅和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办公室于2010年联合制定下发了《全国AEFI监测方案》(以下简称《监测方案》)。目前,我国AEFI监测系统已日臻完善,监测和分析相关数据对于AEFI病例的及时发现、预防接种服务质量的提高、疫苗安全性评价、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目的]1通过泰安市2012-2016年AEFI监测指标完成情况,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行状况。2通过对泰安市2012-2016年AEFI监测数据的描述和分析,全面了解泰安市AEFI病例分类和流行病学特征,评价疫苗的安全性以及预防接种服务质量。3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对2017年泰安市AEFI发生情况进行预测。4通过上述研究,为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预防和控制疫苗接种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建立规范化的预防接种安全监测体系提供指导,并为相关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统计与分析]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的AEFI监测模块和预防接种模块,收集泰安市2012-2016年上报的所有AEFI病例和“统计分析”功能中的相关指标,以及常规接种报表(一类和二类)中所有疫苗的接种剂次数;然后再收集相关年度补充(强化)免疫/查漏补种活动报表中疫苗接种剂次数。将收集的数据生成不同年份Excel 2016基础数据文件;然后将所需数据整理、合并、分类和计算,生成不同工作表;最后再将整理计算好的数据导入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1.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AEFI监测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主要结果为报告病例数、48小时报告率和48小时调查率等指标。2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AEFI病例的分类、年龄和性别分布、时间分布、疫苗分布、地区分布、异常反应临床诊断分布、主要临床症状分布以及从接种疫苗到发生反应的时间间隔分布等特征进行分析,并在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中,对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以及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NIP)疫苗和非NIP疫苗AEFI报告发生率进行显着性检验。3通过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中的时间序列分析建立预测模型,选择最优预测模型与人工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参数对比。采用最优预测模型预测2017年AEFI每月发生例数,随后利用2017年每月实际发生例数与预测发生例数进行对比验证,采用预测发生例数的95%可信区间及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来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的准确性。[结果]1.AEFI监测系统评价2012-2016年泰安市报告4325例AEFI病例,每年均有病例报告。2012-2014年报告病例呈快速增长,2014-2016年开始缓慢下降。其中2012年最少,666例;2014年最多,983例。总的48小时报告率为99.50%,2014年最高,为100%;2012年最低,为99.10%。总的48小时调查率为93.52%,2014和2015年最高,为100%;2013年最低,为86.67%。2.AEFI分类在4325例AEFI病例中,一般反应所占比例最高,为98.47%;其次为异常反应,为1.09%;偶合症最低,为0.44%。无疫苗质量事故、预防接种事故和心因性反应的发生。2012-2016年不同年度AEFI病例分类所占比例与总构成比一致。3.AEFI流行病学特征(1)三间分布4325例AEFI病例中,年龄<1岁者所占比例最大,≥7岁者所占比例最小。各年份年龄分布大致相同。男性病例数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33:1。2012-2016年每个月均有AEFI病例报告,从春季开始报告病例数不断增加,夏季最多,秋季开始回落,冬季稍有上升。各年度AEFI报告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39.726,P<0.001),2013年监测的敏感性最低,2016年最高。各年度各县(市、区)均有AEFI病例报告,但报告发生率存在地区差异(χ2=132.529,P<0.001),其中泰山区监测的敏感性最强,新泰市最低。(2)不同种类疫苗AEFI发生率分析2012-2016年泰安市共有34种疫苗用于预防接种,共接种11215437剂次AEFI报告发生率为38.56/10万剂次。12种NIP疫苗报告发生率为36.67/10万剂次,22种非NIP疫苗报告发生率为44.52/10万剂次,非NIP疫苗的发生率高于NIP疫苗(χ2=32.834,P<0.001)。在NIP疫苗中,AEFI报告发生率最高的是百白破(无细胞)疫苗,为108.79/10万剂次。在非NIP疫苗中,乙脑(灭活)疫苗报告发生率最高,为286.38/10万剂次。47例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0.68/10万剂次。在10种临床诊断分布中卡介苗淋巴结炎最多,17例,报告发生率也最高,为5.52/10万剂次。(3)主要临床症状及接种-反应时间间隔的描述AEFI病例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局部红肿和局部硬结。发热最多,占全部病例的76.32%,且体温≥38.6℃的病例居多,占发热病例的81.55%。局部红肿和局部硬结次之。接种疫苗后1天内发生AEFI的病例所占比例最高,为87.68%。15天后发生AEFI的病例所占比例最低,为0.72%。4.AEFI发生趋势预测及模型评价SPSS 23.0统计软件中由专家建模器选择的简单季节性/指数平滑法预测模型,在平稳R2、MAPE和标准化的贝叶斯信息度量值(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方面,是5个模型中最好的。综合评价表明,专家建模器所选择的预测模型比传统的手工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使用简单季节性/指数平滑法模型预测2017年AEFI每月发生例数,发现实际发生例数均落入了相应预测值的95%可信区间内,并且MAPE较小,说明该模型预测准确性较高。[结论]1.泰安市AEFI监测系统运转良好,监测的敏感性在提高的基础上能够保持稳定,但在监测及时性上有待进一步加强。2.连续动态监测明确了 AEFI的分类、发生人群、时间、地区、疫苗种类、主要临床特征和反应发生时间,并将此作为监测工作重点。3.简单季节性/指数平滑法模型可作为预测AEFI发生例数的良好预测模型,特别适合在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中推广使用。[建议]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培训、学习、指标评价等一系列的措施提高AEFI监测、管理和处置水平,也可以正确把握接种禁忌、规范接种(受种)行为和宣传教育等方式减少AEFI的发生。1.加强人员岗位和数据分析能力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2.定期开展监测指标评价工作,提高监测质量。3.正确掌握接种禁忌、规范预防接种行为、疫苗冷链运转、严格留观制度,减少AEFI的发生。4.开展预防接种健教与相关常识宣传工作,让儿童家长了解和正确认识 AEFI。
蒋宇,郝晓宁,江启成,刘志,薄涛,刘霞[5](2019)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控项目进展及问题研究——基于六省调研数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全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控项目进展,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方法:通过对样本地区的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和电话访谈等,收集样本人群预防接种、慢性病健康管理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等项目的进展资料,分析存在的问题。结果:预防接种项目开展较好,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项目开展一般,且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继续推进预防接种工作,改善服务态度和质量;继续提高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促进项目进展及患者病情控制的地区间公平。
关绮华[6](2017)在《佛山市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的研究》文中提出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47亿人,其中包含着大量流动儿童。由于流动儿童长期处于流动状态,家庭卫生意识薄弱,疫苗接种率相对偏低等情况,给城市儿童群体健康免疫屏障带来了新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传染病发病流行的隐患。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服务(以下简称“儿童查验证服务”)是借助儿童办理入托、入学的契机,及时发现疫苗缺漏接种的儿童,并督促及时进行疫苗补种的服务,旨在提高儿童群体疫苗接种水平,建立高水平免疫屏障,降低儿童群体,乃至全人群传染病发生率,减少学校和托幼机构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机率。因此,促进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将有利于在各个地区、各类人群中建立高水平的免疫屏障,提升儿童群体健康水平。然而大量的流动儿童流入城市,使儿童查验证服务需求量显着增加,加之提供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学校、托幼机构内卫生专职工作人员严重紧缺,在应付日常的工作任务基础上,难以高质高效地为全体儿童人群提供儿童查验证服务。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借助信息化建设促进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将是未来的主流方向。在我国,尚无建立一套统一的儿童查验证服务系统,这使得难以实现跨地区提供儿童查验证服务,难以真实反映儿童群体疫苗接种情况,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水平较低带来的传染病流行隐患依然存在。研究如何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儿童查验证服务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儿童传染病发病和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暴发疫情的特征为切入点,分析我国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现状,以佛山市为例子,剖析佛山市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对信息化建设推动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成效进行数据分析,提出借助信息化建设促进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当前儿童查验证服务存在地域、人群间均等化程度不均衡的情况,也是造成儿童传染病发病、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呈现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差异。通过详细分析佛山市儿童查验证服务的均等化现状,从儿童查验证服务供求现状、服务质量和效率等角度出发,结合佛山市信息化建设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提出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以国家集中信息管理为基础,设计出一套符合国家国情的儿童查验证服务系统,整合优化现有部分地区已开发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系统保障措施,以实现信息共享,跨地区查验的功能,通过分地区分步骤实施的方式,借助信息化建设促进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
骆晓艳,陈伟,曲江文,李永成,高志刚[7](2017)在《天津市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成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天津市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做法,了解预防接种门诊运行现状,评价建设取得的成效。方法 2011和2014年应用自行编制的《天津市预防接种门诊基础调查表》调查该市预防接种门诊的相关情况,将有关指标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实施后,78.02%的门诊进行了改造,平均门诊面积增加了37.26 m2,功能分区合理设置的门诊数由168家上升到245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冷链设备增加了17.17%,急救药品和消毒设备达到100%门诊配备。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增加了75人,专职比例提高了13.71%,持证上岗比例提高了14.76%。各疫苗接种率提高了1%25%,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提高有统计学意义。温度记录和消毒记录100%门诊规范记录,疫苗苗帐相符门诊比例提高了11.05%,档案报表规范记录门诊比例提高了6.90%。结论通过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实施,天津市预防接种门诊设置更加合理,设备、药品配备日臻完善,专业人员队伍得到充实,免疫规划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疫苗接种率得到提高。预防接种门诊规范运转和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促进了该市免疫规划工作的发展。
李晓龙[8](2016)在《青岛市市南区计划免疫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青岛市市南区计划免疫信息管理系统是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免疫综合管理相关的各项业务的调研、设计和实施,遵循高效安全的设计要求和先进开放的构建原则,建立计划免疫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接种人群的规范管理,体现在为正确的人群,用优质的疫苗,在正确的时间,在规范的空间,用完善的信息管理工具来实施计划免疫。论文首先进行了业务和需求分析,根据青岛市市南区计划免疫业务管理流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全面归集计划免疫相关的业务数据,做出需求报告。依据需求,以青岛市市南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首个计划免疫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单位,将疫苗管理、受种人管理、设备与器材管理等相关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对受种人进行计划免疫服务的作业层次进行重点设计,形成计划免疫底层作业链,通过业务流程的重新改造,形成形态总体设计和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论文还论述了系统测试的过程。青岛市市南区计划免疫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测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测试计划的指导下,编写软件测试规程和临床接种测试用例过程,各个阶段测试后及时修正错误,保证下阶段的软件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注重用户培训和管理,根据医疗行业特点,较好地实现了在不影响计划免疫业务的同时,顺利完成系统的切换。为实现市南区区域层面的信息共享做基础。本系统采用J2EE架构,可以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可扩展性、高性能,在开放的标准上和其他相关的系统顺畅衔接,该系统在市南区实施以后,达到了设计要求,兼容已有系统,保护既有投资,显着提高了计划免疫管理效率。系统的设计采用了统一建模语言UML概述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利用可视化建模工具对系统进行静态和动态建模。综合考虑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的各方面需求,对系统所应具有的功能模块即个子模块进行详细划分和具体实现,同时对系统使用的数据库进行选型,并对涉及到的各类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确定和这些数据存储所选择的物理架构进行了设计。本系统的开发设计所采用的实现技术和开发环境包括Spring MVC设计模式的使用,JavaServer Pages (JSP)视图技术的使用,Apache Tomcat服务器以及SQLSERVER数据库管理技术的使用。在这些开发技术的帮助下,系统得以最终完成。青岛市市南区计划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在市南区的实施,达到的成效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免疫规划目标儿童出生源头的网络化管理,杜绝了漏卡现象发生;提高了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系统的实施为消灭脊灰、消除麻疹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极大地方便了强化免疫管;进一步规范了接种操作,实现了及时、准确、安全的接种;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预防接种工作模式方案应用价值。
周勇,潘伟毅,张冬娟,杨秀惠,郑金凤,吴瑞红,萧剑雄,蔡志坤,张山鹰[9](2015)在《福建省免疫规划学科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免疫规划涉及十余种重大传染病防治,是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该报告回顾了福建省免疫规划学科发展简史,概述了福建省在免疫规划学科疫苗接种、疾病监测与控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成就,并提出今后福建省免疫规划发展的方向和建议。
杜学礼[10](2012)在《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庭医生制度是以全科医生为主要载体、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通过契约服务的形式,为家庭及其每个成员提供连续、安全、有效、适宜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模式。在国际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了家庭医生制度,他们通过与居民签约,实行首诊制度,按照人头预付服务经费等方式,从机制上成为服务对象健康和卫生经费的“双重守门人”,规范了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的降低了医疗费用,大幅的改善了全民健康状况,满足居民的个性化健康需求。当下,中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针对国内看病贵、看病难的突出矛盾,并且随着国家医改相关制度的不断出台和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在我国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已成为必然趋势。上海市2007年首先开始在徐汇、闵行、金山等5个区首先试点家庭医生制度。2010年8月,上海又提出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步在全市范围推广家庭医生制度,以实现基本医疗的均等化。同年10月又将试点工作扩展到包括静安、闸北、浦东新区等5个区。2011年,探索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又写进了上海市的新医改方案中。作为上海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改革,针对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进行研究,对缓解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形成有序的就诊秩序、实现健康的无缝隙管理等方面都具有特别意义。本研究在系统的回顾国内外关于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和探索基础上,发现签约首诊、双向转诊、强大的信息化支持平台、完善的激励考核机制、科学的医保支付方式是顺利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关键。因此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专家访谈、SWOT分析、通径分析、医务人员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系统的分析了上海市探索家庭医生制度的历史沿革,探析了上海市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人力资源现状、经费投入测算等内容,并通过对家庭医生制度的内涵、家庭医生的资质及培养、家庭医生的服务内容及流程、家庭医生制度的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构建了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模式。同时,本研究还通过对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部分关键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相关配套政策,包括激励机制、补偿机制、监督机制、管理机制等,旨在为上海市构建和实施家庭医生制度提供一揽子决策建议。本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一)定量结论1.在居民就诊方面,居民在首诊时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比例达到65%,首选三级医院就诊的比例达到21%。从选择首诊医院的原因分析来看,居民首先看重的是就近方便,其次是服务态度好、费用低、医疗水平等因素。居民首选三级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医疗技术水平、先进的医疗设备、医疗环境,而居民就诊未首选三级医院的主要原因是等候时间长、就诊费用高、就诊环境拥挤等。同样,我们对居民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和未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2.通过对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及医务人员的服务提供能力的匹配,上海市家庭医生提供的服务内容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慢性病的健康管理、60岁以上老年的健康体检、对70岁以上老人开展眼保健指导、对特殊人群、幼托机构和在校学生以及养老院中的老人等进行健康体检等服务;(2)每年开展612次的家庭健康咨询和开具健康教育处方的服务;(3)开展对居民及家庭的健康风险因素评估;(4)开展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指导服务;(5)根据治疗方案为居民及其家庭成员提供跟踪监测及治疗;(6)将患者的健康档案信息上报,并在二、三级医院进行门诊预约、检验、检查的服务;(7)开展双向转诊,推荐诊疗专家等服务;(8)开展其他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3.在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现状不是非常理想,居民对于与家庭医生签约的积极性不高。4.在基层医务人员关于全科医生目前的工作执业满意度方面,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的比例较低,如在全科医生综合满意度方面,仅有5.5%的社区医务人员对目前的各方面状况表示非常满意,分别有32.2%和46.1%的社区医务人员表示满意和一般,而对目前各方面状况表示不满意的社区医务人员有15.2%。5.通过对医务人员和居民调研的部分项目进行通径分析,发现家庭医生提供的服务项目对家庭医生需求和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其通径系数均达到极显着水平;家庭医生需求和家庭医生的人口学变量对家庭医生的满意度有负向预测作用,且其通径系数均达到显着水平,p值分别为0.05和0.04。(二)定性结论1.上海市当前实施的家庭医生制度应选择非完全型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且仅选择部分病种、部分人群,全面提供家庭医生制度所包含的各项内容。2.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应坚持以实施健康管理为抓手,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兼顾居民的现实需求与医疗服务的现有提供能力的指导思想,按照“突出一个核心、强调签约服务、注重多种方式、加强政策支持、科学绩效考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原则,稳步推进,渐进改革,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全科医生制度向家庭医生制度的平稳过渡。3.对于家庭医生的资质,医务人员认为家庭医生应该由3150岁之间、具备大学(含专科)学历和初级或中级职称、从业在5年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来担当。4.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绩效考核应包括对家庭医生及其团队的绩效考核和对家庭医生制度实施效果的考核两个层面。其中,家庭医生及其团队的绩效考核可以分为家庭医生工作量考核、慢病管理绩效考核、家庭医生团队考核以及部分附加因素的考核等四个部分,本研究还拟定了家庭医生岗位绩效考核表。对于家庭医生制度的考核,本研究通过专家头脑风暴法,提炼出了社区卫生服务门诊服务量绝对值与相对值、患者均次医疗卫生费用、婴幼儿健康管理率、患者慢病自我管理率、患者复诊率、患者医疗服务满意率、医务人员满意率、政府投入产出的成本效益等考核指标。(三)政策建议1.综合国外的实践和本研究的调研,本研究认为在家庭医生制度模式下,对初级医疗保健服务宜实行以按人头付费为主、辅以包括按服务项目付费和按病种付费等在内的混合型医保支付方式。2.在综合定量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家庭医生的服务方式及服务内容、慢病管理的策略、完善家庭医生的激励机制,提高家庭医生的社会地位;加大向基层倾斜、向预防和健康倾斜的医保支付政策力度;制定针对老年护理、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的医保支付政策;充分发挥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作用;完善相关法规、加强全面监管;加大工作协同力度,构建长效机制等。本研究的创新和贡献之处在于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即将全市推广之际,首次对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内涵、服务流程、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测算了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人力资源缺口以及所需财政投入,探讨了与之相匹配的医保支付方式,并提出了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配套政策,立意高远,着眼点新颖,紧跟上海市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同时本研究立足国情和上海实际,研究结论科学可靠、可操作性强,研究结果和政策建议可为家庭医生制度的深入探索和实践提供借鉴启示。但受能力和资源所限,本文对某些问题仅进行了定性研究与归纳,未进一步深入探讨,如对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等,是为该研究的不足。
二、青岛市开展规范化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建设成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岛市开展规范化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建设成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免疫规划实施成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免疫规划取得的成果 |
1.1 疫苗种类和接种范围不断扩大 |
1.2 普及儿童免疫,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 |
1.3 疫苗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 |
1.4 健全预防接种服务网络 |
1.5 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显着降低 |
1.6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着 |
2 取得成果的关键因素 |
2.1 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
2.2 免疫规划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
2.3 建立高效的部门协作机制 |
2.4 建立完善的免疫规划服务体系 |
3 免疫规划体系面临的挑战 |
(2)中国预防接种服务模式的发展和应用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入户接种 |
1.1 入户接种的发展和应用效果 |
1.2 入户接种存在的问题 |
2 村卫生室集中接种 |
2.1 村卫生室集中接种的发展和应用效果 |
2.2 村卫生室集中接种存在的问题 |
3 乡(镇)预防接种门诊接种 |
3.1 乡(镇)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的发展和应用效果 |
3.2 乡(镇)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存在的问题 |
4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接种 |
4.1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的发展和应用效果 |
4.2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存在的问题 |
4.3 预防接种门诊的数字化建设 |
5 移动预防接种车接种 |
5.1 移动预防接种车接种的发展 |
5.2 移动预防接种车接种的应用 |
6 总结与展望 |
(3)德占时期青岛的医疗卫生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城市防疫为中心:殖民当局的医疗卫生治理 |
(一)防疫治理 |
1.建设医疗卫生设施,救治病人,研究疫病. |
2.构建防疫制度体系. |
3.颁布法律法规,为防疫提供法治保障. |
4.实行“华洋分治”,进行种族隔离. |
5.整治公共卫生,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
(二)其他治理 |
二、以医疗慈善救助为中心:社会力量的医疗卫生治理 |
三、德占时期青岛医疗卫生治理的特点、成效与不足 |
四、结语 |
(4)泰安市2012-2016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及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写词 |
前言 |
1 预防接种概述 |
1.1 预防接种的成就和意义 |
1.2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
2 各国AEFI监测系统的建立 |
3 AEFI监测研究进展 |
4 AEFI监测内容 |
4.1 报告要求 |
4.2 调查诊断 |
4.3 指标要求 |
4.4 分类 |
5 本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技术路线图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内容 |
3.1 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 |
3.2 AEFI分类构成情况 |
3.3 AEFI流行病学特征 |
3.4 AEFI发生预测和模型评价 |
3.4.1 ARIMA模型 |
3.4.2 指数平滑法模型 |
3.4.3 模型预测和评价 |
4 质量控制 |
结果 |
I AEFI监测指标完成情况 |
2 AEFI分类 |
3 AEFI流行病学特征 |
3.1 年龄和性别分布 |
3.2 时间分布 |
3.3 地区分布 |
3.4 疫苗分布 |
3.5 异常反应分布 |
3.6 主要临床症状分布 |
3.7 疫苗接种到反应发生的时间间隔分布 |
4 AEFI发生趋势预测及模型检验 |
4.1 模型选择 |
4.2 模型预测 |
讨论 |
1 AEFI的监测指标分析 |
2 AEFI分类分析 |
3 AEFI流行病学特征探讨 |
3.1 年龄和性别分布 |
3.2 时间分布 |
3.3 地区分布 |
3.4 疫苗分布 |
3.5 异常反应分布 |
3.6 主要临床症状分布 |
3.7 疫苗接种到反应发生的时间间隔分布 |
4 AEFI的发生趋势预测及验证 |
结论与建议 |
1 本研究的结论 |
2 建议和对策 |
3 创新性 |
4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AEFI相关概念 |
2 AEFI报告时限和范围 |
3 疫苗种类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控项目进展及问题研究——基于六省调研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范围 |
1.2 调查对象和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学方法 |
2 调查结果 |
2.1 预防接种项目进展及满意度情况 |
2.2 慢性病健康管理项目进展及满意度情况 |
2.3 严重精神障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
2.4 各省疾控项目进展的公平性分析 |
3 讨论与思考 |
3.1 计划免疫工作推进较好, 但仍有提升空间 |
3.2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水平较低, 地区间差异较大 |
3.3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患者病情控制较好, 但规范管理率地区差异明显 |
4 政策建议 |
4.1 强化预防接种工作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
4.2 健全保障机制, 探索慢性病健康管理新思路 |
4.3 加强社会动员, 提升对精神卫生的重视 |
4.4 扩大宣传教育, 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
(6)佛山市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技术路线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文献评述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2 基础理论与相关概念 |
2.1 基础理论 |
2.1.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1.2 均等化理论 |
2.2 相关概念 |
2.2.1 流动儿童 |
2.2.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
2.2.3 儿童查验证服务 |
2.3 儿童查验证服务信息化系统 |
3 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现状 |
3.1 儿童人群传染病疫情流行概况 |
3.1.1 传染病的危害 |
3.1.2 儿童传染病疫情存在地区人群差异 |
3.1.3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地区人群差异 |
3.2 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现状分析 |
3.2.1 初步建立法律框架 |
3.2.2 不同地区间部门职责各异 |
3.2.3 服务流程及指标具有地区特色 |
3.2.4 服务方式各异 |
3.2.5 服务存在地区和人群差异 |
3.2.6 服务机构资源配置不平衡 |
3.3 儿童查验证服务信息化建设现状 |
3.3.1 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 |
3.3.2 信息化建设的查验方式 |
3.3.3 信息化建设的成效 |
4 佛山市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实证分析 |
4.1 佛山市儿童分布情况 |
4.1.1 概况 |
4.1.2 流动儿童数量规模大 |
4.1.3 大部分聚集在城乡结合部 |
4.1.4 主要集中在民办学校 |
4.2 信息化建设前佛山市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状况 |
4.2.1 佛山市儿童查验证服务体系概况 |
4.2.2 儿童查验证服务需求情况 |
4.2.3 佛山市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管理现状 |
4.2.4 佛山市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程度 |
4.3 佛山市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 |
4.3.0 部门职责不到位 |
4.3.1 供给失衡 |
4.3.2 均等化程度不足 |
4.3.3 服务效率低下 |
4.3.4 信息化查验难以满足流动儿童需求 |
4.4 佛山市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的数据分析 |
4.4.1 佛山市儿童查验证系统的建立与实施 |
4.4.2 分析数据说明 |
4.4.3 数据分析结果 |
4.4.4 数据分析结论 |
4.4.5 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5 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
5.1 以信息化促进均等化的基本思路 |
5.2 以信息化促进均等化的具体对策 |
5.2.1 国家集中信息管理 |
5.2.2 建立信息化系统 |
5.2.3 优化整合各地信息化系统 |
5.2.4 分地区分步骤实施 |
5.2.5 健全信息化系统保障措施 |
5.3 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均等化的应用 |
5.3.1 提高儿童疫苗接种水平 |
5.3.2 降低儿童群体传染病发病率 |
5.3.3 减少传染病暴发疫情发生机率 |
5.3.4 优化卫生和教育部门资源 |
5.3.5 开展儿童接种率评价和监测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天津市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调查表内容 |
1.3 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做法 |
1.3.1 加强领导政策支持 |
1.3.2 制定目标 |
1.3.3 经费投入保障建设 |
1.3.4 严格评审注重长效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基本情况 |
2.2 接种门诊合理改造、优化整合 |
2.3 门诊设置更加合理 |
2.4 设备、药品配备日臻完善 |
2.5 基层免疫规划专业人员队伍得到充实 |
2.6 儿童管理率及接种率得到提高 |
2.7 免疫规划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 |
3 讨论 |
作者声明 |
(8)青岛市市南区计划免疫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业务及需求分析 |
2.1 系统概述 |
2.2 业务分析 |
2.2.1 业务概述 |
2.2.2 业务管理人员 |
2.2.3 业务流程分析 |
2.3 系统需求分析 |
2.3.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3.2 系统功能用例分析 |
2.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第3章 系统概要设计 |
3.1 系统建设目标 |
3.2 系统建设原则 |
3.3 系统总体架构 |
3.4 系统技术架构 |
3.5 系统网络拓扑设计 |
3.6 系统功能架构 |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 |
4.1 儿童信息管理模块功能详细设计 |
4.2 接种预约管理模块功能详细设计 |
4.3 信息查询模块功能详细设计 |
4.4 报表管理模块详细设计 |
4.5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5.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4.5.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6 系统安全设计 |
第5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功能实现 |
5.1.1 系统登录功能实现 |
5.1.2 系统业务功能实现 |
5.2 系统测试 |
5.2.1 测试环境/工具/方法 |
5.2.2 测试用例及结果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福建省免疫规划学科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1.1 疫情控制 |
1.1.1 脊髓灰质炎 |
1.1.2 麻疹 |
1.1.3 乙型病毒性肝炎和甲型病毒性肝炎 |
1.1.4 流行性乙型脑炎 |
1.1.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1.1.6 白喉、百日咳 |
1.2 学科建设 |
2 学科发展现状 |
2.1 预防接种服务 |
2.1.1 规范服务网络, 服务可及性显着提高 |
2.1.2 法律法规逐步健全 |
2.2 疫苗接种和疫苗针对疾病的控制 |
2.2.1 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和二类疫苗使用 |
2.2.2 重点疾病补充免疫和应急性接种 |
2.2.3 注重监测系统建设 |
2.2.4 重点疾病控制新技术、新方法应用性研究 |
2.3 人才培养 |
2.4 科学研究 |
2.4.1 福建省扩大免疫规划冷链合作项目推广与应用 (省医学一等奖) |
2.4.2 福建省五型肝炎血清流行学特征研究 (省科技二等奖, 省医学二等奖) |
2.4.3 消灭脊髓灰质炎免疫策略研究 (省科技三等奖, 省医学一等奖) |
2.4.4 福建省消除麻疹策略研究及其10年应用 (省科技三等奖, 省医学三等奖) |
2.4.5 福建省肠道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及早期诊断方法的研究 (省科技二等奖一项, 省科技三等奖一项;省医学三等奖两项) |
2.4.6 福建省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 |
2.4.7 福建省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免疫规划管理子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
2.4.8 福建省乙肝高流行区流行规律及防治对策研究课题 |
2.4.9 福建省麻疹病毒变异及其对疫苗保护性影响的研究 |
2.4.1 0 福建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流行特征研究 |
2.4.1 1 肠道病毒71型抗原变异及毒力位点的研究 |
2.4.1 2 环境污水监测应用于肠道病毒流行规律的研究 |
3 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 |
3.1 服务质量存在下滑风险 |
3.2 疫苗针对疾病防控策略面临挑战 |
3.3 出生信息报告和成人接种系统尚待健全 |
3.4 优质服务需求压力日增 |
4 学科发展展望 |
4.1 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
4.2 依托医改大背景, 维持接种工作机制稳定 |
4.3 坚持适龄对象均得到疫苗接种的核心原则 |
4.4 结合监督监测和评估措施, 完善疾病控制模式 |
(10)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设计 |
1.2.1 研究目标 |
1.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2.3 研究内容纲要 |
1.2.4 主要研究内容 |
1.2.5 研究方法 |
1.2.6 技术路线 |
1.2.7 研究基础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系统论 |
2.1.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1.3 择医动力理论 |
2.1.4 激励理论 |
2.2 国外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历史沿革 |
2.2.1 国外部分国家关于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 |
2.2.2 国外家庭医生制度实践的总结 |
2.3 国内家庭医生制度实施的历史沿革 |
2.3.1 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定位的发展 |
2.3.2 国内部分城市关于家庭医生制度的探索 |
2.3.3 国内家庭医生制度试点探索的总结 |
2.4 国内外家庭医生制度实践模式的分类 |
2.4.1 按经费运行模式分类的家庭医生制度模式比较 |
2.4.2 按服务对象分类的家庭医生制模式比较 |
2.5 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现况 |
2.5.1 上海市全科医生制度的发展简介 |
2.5.2 上海市全科医生制度与家庭医生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
2.5.3 上海市探索家庭医生制度的沿革 |
2.5.4 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试点情况的概览 |
2.5.5 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 SWOT 分析 |
第三章 居民和医务人员关于实施家庭医生制度认知的实证研究 |
3.1 居民对实施家庭医生制度认知的探究 |
3.1.1 研究方法和抽样情况 |
3.1.2 调研居民基本情况 |
3.1.3 研究结果 |
3.2 医务人员对实施家庭医生制度认知的探究 |
3.2.1 研究方法和抽样情况 |
3.2.2 社区医务人员基本情况 |
3.2.3 研究结果 |
第四章 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构建 |
4.1 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内涵界定 |
4.2 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指导思想 |
4.3 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原则 |
4.4 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服务框架 |
4.5 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流程 |
4.5.1 服务对象 |
4.5.2 服务主体 |
4.5.3 服务内容 |
4.5.4 服务方式 |
4.6 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绩效评价 |
4.6.1 上海市家庭医生及其团队的绩效评价 |
4.6.2 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绩效评价 |
4.7 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模式选择 |
4.7.1 五个确定 |
4.7.2 四方付费 |
4.7.3 三方监督 |
4.7.4 双向转诊 |
4.7.5 一个考核制度 |
案例 |
第五章 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保障机制 |
5.1 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激励机制 |
5.1.1 通径分析的步骤 |
5.1.2 医务人员部分调研项目的通径分析 |
5.1.3 居民对家庭医生信任度的通径分析 |
5.1.4 持续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 |
5.2 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补偿机制 |
5.2.1 上海市医保支付方式的实践现状 |
5.2.2 上海市现行医保支付方式存在的问题 |
5.2.3 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与医保支付方式的衔接 |
5.3 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监督机制 |
5.4 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管理机制 |
案例 |
第六章 本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6.1.1 定量结论 |
6.1.2 定性结论 |
6.1.3 政策建议 |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6.3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 |
6.3.1 实践价值 |
6.3.2 理论价值 |
6.4 本研究的不足与对未来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附录 4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社会工作经历 |
致谢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四、青岛市开展规范化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建设成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免疫规划实施成果[J]. 傅泳,别凤仪,何丽丽,张健稳,史言菲. 中国临床研究, 2021(11)
- [2]中国预防接种服务模式的发展和应用综述[J]. 雷红,曹玲生.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1(04)
- [3]德占时期青岛的医疗卫生治理[J]. 刘希洋.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2020(02)
- [4]泰安市2012-2016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及预测[D]. 石艳艳. 山东大学, 2020(11)
- [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控项目进展及问题研究——基于六省调研数据[J]. 蒋宇,郝晓宁,江启成,刘志,薄涛,刘霞. 卫生经济研究, 2019(01)
- [6]佛山市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的研究[D]. 关绮华.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7]天津市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成效[J]. 骆晓艳,陈伟,曲江文,李永成,高志刚. 职业与健康, 2017(05)
- [8]青岛市市南区计划免疫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晓龙. 山东大学, 2016(02)
- [9]福建省免疫规划学科发展研究[J]. 周勇,潘伟毅,张冬娟,杨秀惠,郑金凤,吴瑞红,萧剑雄,蔡志坤,张山鹰. 海峡科学, 2015(01)
- [10]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研究[D]. 杜学礼.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4)
标签:预防接种论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论文; 计划免疫论文; 免疫策略论文; 卡介苗接种反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