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世”对浙江农业发展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周益如,黄水灵[1](2019)在《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及其贡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出口集中度、贸易边际等多角度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结构进行分析,采用贡献率、拉动力、贡献度和趋势指数分析了农产品出口对浙江农业发展的贡献。结果表明,浙江水产品和果蔬花卉产品的出口比重最大,出口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都很高; 2002—2016年浙江农产品出口的广度边际贡献较小,数量边际贡献次之,价格边际贡献最大;出口结构和浙江农业经济增长之间有着较强的关联性。未来应进一步扩大具有比较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和资本投入,使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与农业产业结构保持高度的耦合性;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扩大农产品出口广度,降低产品集中度和出口的波动风险;加快农产品"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业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从而促进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
丁珏[2](2013)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分析——以浙江为例》文中提出浙江是中国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省,2011年,浙江农副产品出口贸易总额达96.64亿美元,其中,农产品(WTO谈判口径)出口总额27.64亿美元,水产品出口总额17.81亿美元,位列全国第四。然而,近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影响,国际农产品市场贸易保护主义形势十分严峻,浙江农产品出口屡遭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冲击,每年因技术性贸易壁垒导致的农产品贸易额损失高达10亿美元左右,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
汪勇[3](2012)在《打拼前十年 考验后十年 才见浙江真正功夫》文中提出并非牛羊成群的海宁,为何能成就最大的皮革服装市场?没有草原牧场的海盐,是怎样成为名声最大的羊毛衫羊绒衣生产基地的?研究了这样的"浙江现象",你会做出怎样的解读?十年过去了,在评估入世对浙江的影响时,可以肯定的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带来的机遇远远大于挑战。尤其是入世后浙江农业,抓住了战略升级的机遇,实现了惊人的一跃,踏上了新的征程,将农产品的出路从省内、国内市场为主,转向了向国际市场的积极扩张,让日本人、欧洲人和美国人都吃上了浙江的蘑菇、竹笋、柑橘、海产品……浙江农民也从国外直接引进了更为物美价廉的饲料和加工原料,为加大出口有竞争力的农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与此同时WTO的规则、条款,也在保护浙江农产品大规模出口时发挥了作用,遏制了其他国家的无端限制,避免了这样那样的贸易纠纷。
林本喜[4](2010)在《浙江现代农业模式、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资源利用效率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选择何种发展模式、如何评价以及什么因素影响着现代农业发展,是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此,诸多专家学者做了许多出色的研究,现有研究主要是沿着“现代生产要素”的脉络展开和深化。基于资源利用效率视角的现代农业是对现有研究的重要补充。资源约束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基于资源利用效率视角的现代农业研究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本文基于资源利用效率的视角,探讨现代农业发展的四个关键性问题:(1)基于资源利用效率现代农业理论框架;(2)区域农业发展模式的变迁及具体模式的选择;(3)浙江农业发展水平变迁及规律;(4)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具体而言,本研究主要得出如下四个方面的结论:(1)从微观角度看,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直接决定了其产出效率和经营水平;从宏观角度看,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决定了区域农业发展格局,决定了收入、食物保障、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四大宏观目标的达成。资源利用效率是经济效率与生态效率的集中体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现代农业的核心要求,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农业政策制定的重要基准。(2)高效生态农业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是浙江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浙江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总体上应以土地劳动高效型高效生态农业为主。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差异,各地区模式选择亦应当有所不同,因而其可能的影响和制约因素也不相同。(3)从总体评价结果来看,1995-2006年浙江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总体呈先波动下降而后逐年稳步上升的“V”型发展态势;生态效益总体上呈阶梯型上升态势,但在每一个“阶梯内”则呈下滑趋势;综合效益总体呈“U”型变化态势。总体来看,各地农业发展不平衡,且随着时间推移,地区间差距均呈扩大态势;部分地区可能存在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行为。(4)实证结果表明,农地、劳动和资本三者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和制约因素并不相同,因此,不同细分模式的农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因素也不相同;浙江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仍然靠化肥、农药、劳动等资源性投入为主,而反映现代技术水平的劳动者的素质、固定资产投入等对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仍然相当有限,还不满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总体而言,从资源利用效率的视角剖析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机理。本文在如下方面可能对已有研究做出贡献:首先,本文基于资源利用效率分析了现代农业内在机理并提出相应的分析框架;其次,本文利用固定观察点农户微观数据,对浙江农业发展变迁做了实证评价;最后,本文系统分析了农业主要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这将为现代农业的研究充实了微观理论与实证基础。
丁珏[5](2009)在《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测度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入世以后浙江省农产品贸易、出口农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做了分析,同时采用RCA指数和TC指数对入世几年来浙江省各类出口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行了实证测度,分析了出口竞争力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入世后浙江省农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趋于下降,但部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和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竞争优势较强,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竞争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浙江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现实路径。
姚晶晶[6](2008)在《浙江贸易条件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贸易条件,是一国与他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例,其定义为一国出口与进口的交换比价。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获取贸易利益大小的指标,主要分为四种形式: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单要素贸易条件和双要素贸易条件。贸易条件的变化不仅可以反映一国贸易利益的多少,还可以反映一国出口竞争力的高低。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如果忽视贸易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就有可能陷入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长”的泥沼。因此,经济体在开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有必要对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密切关注,这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高速健康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国际贸易也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浙江是我国东部较发达的开放大省,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浙江进出口在全国名列第四位,一般贸易出口为全国第一,“浙江制造”也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因此,对浙江贸易条件的具体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论文共分六部分,运用国际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对浙江各类贸易条件进行计算和分析,全面描述了浙江贸易条件的变动情况。文章第一部分是整个研究的基础,提出问题,指出选题的现实背景、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其次是国内外关于贸易条件研究的文献综述,再次是研究思路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第二部分是整个研究的理论前提,主要是对贸易条件和贸易利益相关理论的综述。通过考察各种贸易条件指数和贸易利益的相关关系,可以得出价格贸易条件在与收入贸易条件相结合时,可以反映某一“交换效率”下的静态贸易利益变动状况,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相结合能够全面反映静态贸易利益,而要素贸易条件的优劣反映了一国生产专业化利益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所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各种不同因素推动的经济增长对一国贸易条件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这取决于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增长型态。另外,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化也对其贸易条件有明显影响。第三、四、五部分是整个研究的主体。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浙江总体贸易条件和分类贸易条件变动的实证研究,根据世界海关组织指定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各类商品的税目编码,依照最大可能性原则,分别选取132种主要进口商品和128种主要出口商品1995—2005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以1995年为基期,采用拉氏指数公式计算得到浙江各类历年贸易条件变动趋势。总体贸易条件形式的选择包括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单要素贸易条件、双要素贸易条件等,同时还考虑了初级产品贸易条件、制成品贸易条件、农产品贸易条件、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条件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贸易条件等分类指标,并且运用H-P滤波的方法分析了贸易条件的波动性。第四部分采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贸易条件变动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考察,选取的指标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名义汇率、国内市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人均消费、就业、研发投入、实际收入、私人储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研究结果表明,名义汇率对浙江收入贸易条件有显着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促进浙江收入贸易条件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外商投资、研发投入对其收入贸易条件影响较小。第五部分对浙江“贫困化增长”的可能进行实证分析。从“贫困化增长”的四个前提条件、贸易条件变动和外贸国际竞争力等几个方面综合考察了浙江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可能性,认为目前浙江尚未出现所谓的“贫困化增长”现象。第六部分则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通过较为系统的分析,得到基本结论如下:浙江总体价格贸易条件变动趋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995年迅速上升,在1998年后回落,此后大体保持平稳增长趋势。浙江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主要是因为进口价格指数下降的幅度大于出口价格指数的下降幅度;浙江出口数量指数在1996年和1997年两年略有降低,此后迅速攀升,因此,浙江的收入贸易条件上升趋势比较明显;浙江单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一直处于改善状态;浙江对美国和日本的双要素贸易条件总体优势明显。浙江初级产品价格贸易条件只有1998年有所改善,此外一直处在恶化状态中;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从1995年开始明显改善,2001年后一直呈现出下降趋势;劳动或资源密集型制成品的价格贸易条件变动也同样表现出了两阶段特征:1996年到2000年改善幅度较大,从2001年开始呈现出明显的恶化趋势;浙江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价格贸易条件变动总体来看呈现改善趋势,除1996年稍有恶化,总体上仍是以2001年为分界点。整体上看,浙江分类价格贸易条件由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了较大转折,前后贸易条件指数的差距较大。其中,中国入世对浙江工业制成品以及劳动或资源密集型制成品的影响较为显着,而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价格贸易条件在表现出一定的波动之后呈现明显改善的势头。浙江初级产品的收入贸易条件指数波动比较明显,总体呈现改善趋势;浙江工业制成品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从1996年到2000年上升速度非常迅猛,2001年后有一定下降;2001年以后浙江劳动或资源密集型制成品收入贸易条件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说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浙江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制成品出口贸易有明显促进作用;受到价格因素波动的影响,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收入贸易条件的改善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复。相对于各种分类产品的价格贸易条件而言,分类收入贸易条件入世前后的波动并没有十分剧烈,说明产品出口数量的扩张对浙江对外贸易的不稳定性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浙江工业制成品的单要素贸易条件波动比较明显,总体呈现改善趋势;浙江与美国工业制成品双要素贸易条件也是在1998年前后有比较明显的转折,但整体仍然呈现改善趋势;而浙江与日本工业制成品双要素贸易条件同样以1998年为转折点,整体呈现显着改善趋势。总体看来,初级产品和农产品贸易对浙江贸易条件的改善贡献有限,并且在价格贸易条件方面出现了长期恶化的现象。从这一角度来看,浙江符合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长期中出现恶化的经验。另一方面,工业制成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贸易条件的显着改善是浙江总体贸易条件改善的主要来源。相对而言,工业制成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数量的扩张是贸易条件大幅度改善的最主要因素。通过对浙江价格贸易条件的长期趋势和波动性分析来看,亚洲金融危机是浙江对外贸易由急速膨胀到平稳增长的转折点。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及其长期变动趋势确实显着影响了浙江的经济增长和经济福利,而且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工业制成品中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条件的波动,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相对贡献较小。浙江对外贸易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出口数量扩张方面,传统认为的价格优势并不十分明显。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名义汇率对浙江的收入贸易条件有显着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促进收入贸易条件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外商投资、研发投入对收入贸易条件影响较小。从“贫困化增长”的四个前提条件、贸易条件变动和外贸国际竞争力等几个方面综合考察了浙江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可能性,笔者认为目前浙江尚未出现所谓的“贫困化增长”现象。通过对浙江贸易条件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并验证贫困化增长出现的可能性,可以更好地指出浙江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浙江设计和推行更为合理、有效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提供必要的借鉴,促使浙江的对外贸易健康发展,进而提高整体经济实力。
聂宣勇[7](2007)在《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规模结构与经济贡献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产品贸易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加强农产品出口的基地建设和调控管理,构建开放统一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后,浙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农业保持较快增长,农民生活显着改善,为适应入世于1999年率先进行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农产品出口贸易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基于以上宏观发展环境,本文以浙江为分析对象,围绕贸易与增长的关系问题,在梳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结论基础上,收集1986-2005年间相关资料数据,描述分析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规模增长和结构变化状况,比较分析农产品出口依存度及相对规模变动情况。采用计量分析方法,检验测算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及其贡献度,估算分析其对部门产出、收入、就业等经济发展方面的贡献效应,试图评估农业“走出去”战略的经济绩效和证实出口导向经济增长(ELG)假说。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框架及范围界定,介绍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提出本文的可取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梳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等基本理论原理,考察国内外有关对外贸易、农产品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的实证研究,并对已有成果进行评述。第三部分,简述浙江经济与农业发展状况,从规模状况、地位变化、产品结构、地理分布、地区分布、经营主体、贸易方式等方面描述分析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规模增长和结构变化状况,并指出当前农产品出口产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第四部分,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经济贡献效应实证分析。外贸依存度及相对规模变动比较分析得出,浙江农产品出口依存度较低,农产品参与国际贸易的力度不够。检验分析表明农产品出口贸易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并通过测算其贡献度显示,农产品出口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且入世后有所提升,同时出口也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采用投入产出方法分解分析农产品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效应得出,农产品出口贸易引致关联部门产出增加,创造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等部门人员就业机会,促进关联部门从业人员尤其农民增收,并比较分析表明,入世后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经济发展贡献更为显着。第五部分,基于上述理论和实证分析,对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规模结构与经济贡献效应分析的主要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相关政策启示。
付宝印[8](2006)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使得关税壁垒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逐步削弱,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愈来愈广泛地被利用,成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和高级形式。浙江省是全球主要的纺织品出口加工地区之一,也是国内纺织服装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最主要和最具代表性的省份之一。特别是ATC取消后,技术性贸易壁垒这一更隐蔽而且更“合法”的贸易壁垒已经成为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一大阻力。本论文从系统阐述国内外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方法及成果开始,首先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框架,分别在大国和小国两种假设条件下,从理论上研究了技术法规和标准等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对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效应;然后具体结合特定地区即浙江省的纺织品服装出口进行论证,通过收集整理大量现实数据,客观分析了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引力模型的分析方法就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作了实证检验。实证分析先是基于理论分析的结论提出了五个假设命题,继而通过构造不同数据结构的引力模型,对五个实证假说作了逐步检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具有显着的负效应;同时浙江省对纺织品服装相关标准和法规的制定还相当匮乏,仅有的规定措施也收效甚微。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本文从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三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陈诗达,陈凌[9](2004)在《浙江省劳务输出与就业》文中研究说明劳务输出又称劳务出口,是指一国向他国输出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社会和他人某种需求并索取相应报酬的活动,它是一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务输出是服务贸易四种形式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服务出口强项, 它又可分为单纯劳务输出、承包工程带动劳务输出及其他形式劳务输出等若干形式。浙江是我国重要的侨务大省,历史上浙江人就有出境流动就业的传统, “宁波帮”“温州帮”名闻天下。改革开放以后,浙江省抓住机遇,以承包工程为有效载体,拓展和带动外派劳务,推进浙江省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迈
沈国强[10](2003)在《粮食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浙江农业结构变化与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1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实施粮食市场化改革,取消粮食定购任务,把农业生产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农户,引导农户以市场为导向,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了市场化环境。因此如何研究粮食市场化改革对浙江农业结构变动的影响问题,将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在简单回顾与评述粮改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浙江农业结构变化的历史进程,并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探讨了粮改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程度,以及基于成本比较分析了浙江主要农作物的国内和省内区域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进一步优化浙江农业结构的有关政策建议。 本文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导论部分,主要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农业结构调整的研究现状。接下来的第二部分中,首先阐述了粮改历程分为市场化起步、“双轨制”和以浙江为代表的新一轮粮改等三个阶段,接下来对浙江粮改政策主要内容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相关评述。 第三部分,在介绍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浙江农业结构调整具有:农业总产值比重、从事纯农业的劳动力比重以及种植业比重都呈大幅下降趋势、农业产业结构呈多元化发展和粮经作物结构比长期相对稳定而2000年后大幅度向经济作物倾斜等主要特征。 第四部分,本文就粮改政策对浙江种植业生产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量经济实证分析。其中,实证分析结果,粮改政策对浙江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动具有明显的负向效应。 第五部分,经过基于国内资源成本系数对国内、省内主要农产品区域的生产比较优势的分析,其结果显示出:(1)与国内省份比较浙江总体上缺乏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比较优势;(2)浙江省各地区就不同农作物的生产比较优势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3)就不同品种的稻谷生产方面,浙江的有些区域仍具有一定生产比较优势。 经过前面几部分的阐述和分析之后,在本文的最后部分从进一步调减粮棉油种植面积、培育市场化农地流转、加快农作物品种更新、提高龙头企业带头作用、推进农业信息化和实施农业标准化管理等方面就浙江农业结构优化问题的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二、“入世”对浙江农业发展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入世”对浙江农业发展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及其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浙江农产品贸易发展情况 |
1.1 农产品贸易概况 |
1.2 浙江农产品的出口地位 |
2 浙江农产品出口结构 |
2.1 农产品大类出口结构 |
2.2 浙江农产品出口集中度 |
2.3 浙江农产品出口边际及其贡献 |
3 浙江农产品出口对农业发展的贡献 |
3.1 农产品出口对农业增长的贡献 |
3.2 出口结构变化贡献度 |
4 结论与展望 |
(2)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分析——以浙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浙江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概况 |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 |
(一) 对浙江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 |
(二) 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三) 对浙江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的影响 |
(四) 对浙江农产品出口成本的影响 |
三、浙江农产品出口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
(一) 适应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
1. 提高农产品质量, 培育核心竞争力。 |
2.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
(二) 协调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
1. 搜集目标市场TBT信息, 积极应对。 |
2. 完善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 |
(三) 制衡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
1. 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积极申述与应诉。 |
2. 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 |
(3)打拼前十年 考验后十年 才见浙江真正功夫(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十年, 艰辛穿越“绿色壁垒” |
1. 管理体制分散。 |
2. 产业化程度不高。 |
3. 加工工艺落后。 |
4. 出口市场集中遭遇抵制。 |
二、后十年, 仍需财政金融真正给力 |
1. 正视“绿色壁垒”合理性, 建立预警机制。 |
2. 深化农业管理体制改革, 健全标准体系。 |
3. 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程序, 鼓励农业出口企业“走出去”。 |
(4)浙江现代农业模式、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资源利用效率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1 导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方法 |
1.3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框架 |
1.5 数据来源 |
1.6 研究的可能创新 |
2 现代农业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农业发展理论 |
2.1.1 农业发展阶段理论 |
2.1.2 农业发展模式理论 |
2.2 农户理论 |
2.2.1 组织与生产学派 |
2.2.2 农户理性行为学派 |
2.2.3 历史学派 |
2.3 本研究在学术上的可能贡献 |
3 基于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农业理论分析框架 |
3.1 现代农业与资源利用效率 |
3.1.1 现代农业内涵的演变 |
3.1.2 现代农业机理及分析框架 |
3.1.3 现代农业与资源利用效率 |
3.2 基于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
3.2.1 农业发展模式及其演变 |
3.2.2 农业发展模式的类型 |
3.3 基于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农业评价体系 |
3.3.1 现代农业评价的相关文献研究 |
3.3.2 现代农业内涵与资源利用率 |
3.3.3 现代农业一般评价体系与指标库构建 |
3.3.4 指标库在高效生态农业评价中的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4 浙江农业发展历程及模式选择 |
4.1 持续农业发展模式选择研究概述 |
4.2 浙江农业发展历程 |
4.3 基于资源利用效率的浙江农业发展模式选择 |
4.3.1 浙江农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4.3.2 浙江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
4.4 本章小结 |
5 浙江农业发展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基于农户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
5.1 农地经营及其利用效率 |
5.1.1 农地经营规模构成及变化 |
5.1.2 农地经营规模地区差异及变化 |
5.1.3 农地资源利用率构成及变化 |
5.1.4 简要评述 |
5.2 农业劳动力资源及其利用效率 |
5.2.1 家庭劳动力资源状况 |
5.2.2 劳动资源利用状况 |
5.2.3 简要评述 |
5.3 农业资本及其利用效率 |
5.3.1 生产性资产拥有及分布 |
5.3.2 资本配置及利用效率状况 |
5.3.3 简要评述 |
5.4 农业生产主要物质消耗及其利用效率 |
5.4.1 农业生产主要物质消耗总体状况 |
5.4.2 农业生产主要物质消耗地区差异 |
5.4.3 农业生产主要物质消耗与农户特征关系 |
5.4.4 简要评述 |
5.5 本章小结 |
6 基于资源利用效率的浙江农业发展评价 |
6.1 指标体系构建 |
6.2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
6.3 数据来源及其标准化 |
6.4 浙江农业总体评价结果及分析 |
6.5 各地区农业评价结果及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7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
7.1 模型设定及数据处理 |
7.1.1 模型设定 |
7.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7.2 农地利用效率实证分析 |
7.2.1 变量说明及实证预期 |
7.2.2 混合模型的分析 |
7.2.3 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 |
7.2.4 随机效应模型的分析 |
7.2.5 模型的判别选择及进一步讨论 |
7.3 劳动和资本利用效率实证分析 |
7.3.1 变量说明及实证预期 |
7.3.2 劳动利用效率的实证分析 |
7.3.3 资本利用效率的实证分析 |
7.4 农户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比较 |
7.5 本章小结 |
8 结论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相关政策启示 |
8.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第六章浙江农户农业效益评价 |
附录2:第七章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5)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测度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农产品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关系 |
三、入世以来浙江省农产品贸易的现状 |
1. 浙江农产品贸易总体状况 |
2. 浙江出口农产品结构的变化 |
3. 浙江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的变化 |
四、浙江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实证分析 |
1.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 对浙江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分析 |
2. 贸易竞争力指数 (TC) 对浙江农产品竞争优势的分析 |
五、浙江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路径选择 |
1. 以发挥比较优势为基础, 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
2. 优化出口农产品结构, 进一步多元化农产品出口市场 |
3. 以功能性贸易政策为主导, 构建新型政府服务平台 |
(6)浙江贸易条件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的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贸易条件国外研究现状 |
二、贸易条件国内研究现状 |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可能的创新与难点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贸易条件理论概述 |
第一节 贸易条件与贸易条件指数 |
一、贸易条件 |
二、贸易条件指数 |
第二节 贸易条件和贸易利益 |
一、贸易利益 |
二、贸易条件和贸易利益分配 |
第三节 贸易条件与经济增长 |
一、经济增长方式与贸易条件效应 |
二、不同经济增长形态与贸易条件效应 |
第四节 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影响的弹性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浙江贸易条件变化趋势分析 |
第一节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二节 浙江总体贸易条件分析 |
一、价格贸易条件分析 |
二、收入贸易条件分析 |
三、单要素贸易条件分析 |
四、双要素贸易条件分析 |
五、基本结论 |
第三节 浙江分类贸易条件分析 |
一、分类价格贸易条件 |
二、分类收入贸易条件 |
三、工业制成品要素贸易条件 |
第四节 浙江贸易条件波动性分析 |
一、价格贸易条件波动性分解 |
二、价格贸易条件波动与经济增长关系 |
第五节 本章结论 |
一、浙江总体贸易条件变动趋势 |
二、浙江分类价格贸易条件变动趋势 |
三、浙江分类收入贸易条件变动趋势 |
四、浙江分类单要素贸易条件变动趋势 |
五、贸易条件波动性 |
第四章 浙江贸易条件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研究方法和数据 |
一、研究方法的选取 |
二、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
第二节 浙江贸易条件的主成分分析 |
第三节 本章结论 |
一、名义汇率对浙江收入贸易条件的影响 |
二、外商投资对浙江收入贸易条件的影响 |
三、研发投入对浙江收入贸易条件的影响 |
第五章 浙江“贫困化增长”问题分析 |
第一节 “贫困化增长”相关理论 |
第二节 “贫困化增长”四个前提条件的考察 |
第三节 从贸易条件看浙江“贫困化增长”倾向 |
第四节 从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看浙江“贫困化增长”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一、从“贫困化增长”的前提考察 |
二、从贸易条件的角度考察 |
三、从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角度考察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二节 改善浙江贸易条件的政策建议 |
一、扩大贸易规模,发挥已有优势,提高总体贸易条件 |
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注重科技研发,改善分类贸易条件 |
三、提高抵御危机能力,建立预警机制,减小贸易条件波动 |
四、规避汇率风险,拓展海外市场,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规模结构与经济贡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框架 |
1.2.1 研究目标 |
1.2.2 内容框架 |
1.2.3 范围界定 |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数据来源 |
1.4 研究的可取与不足之处 |
2 理论回顾与研究综述 |
2.1 理论回顾 |
2.1.1 对外贸易理论回顾 |
2.1.2 经济增长理论回顾 |
2.1.3 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理论回顾 |
2.2 研究综述 |
2.2.1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 |
2.2.2 农产品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 |
2.2.3 相关研究的简要评述 |
3 浙江经济发展与农产品出口贸易状况分析 |
3.1 浙江经济与农业发展状况 |
3.1.1 浙江经济发展状况 |
3.1.2 浙江农业发展状况 |
3.2 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规模结构分析 |
3.2.1 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规模增长 |
3.2.2 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结构变化 |
3.3 浙江农产品出口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
4 农产品出口对农业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贡献效应分析 |
4.1 农产品出口依存度及相对规模的比较分析 |
4.2 农产品出口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分析 |
4.2.1 模型构建 |
4.2.2 数据说明 |
4.2.3 贡献测算 |
4.3 农产品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 |
4.3.1 模型说明 |
4.3.2 农产品出口的产出贡献 |
4.3.3 农产品出口的就业贡献 |
4.3.4 农产品出口的增收贡献 |
4.3.5 农产品出口的外汇贡献 |
5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
5.1 主要结论 |
5.2 政策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目标 |
1.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2 研究的目标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2.3 关于研究进展情况的评价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1 基本内容与结构框架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影响的理论分析 |
2.1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理 |
2.1.1 TBT对出口贸易的限制效应 |
2.1.2 TBT对出口贸易的促进效应 |
2.1.3 TBT对出口贸易的双重影响效应 |
2.2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影响的局部均衡分析 |
2.2.1 小国假设条件下的局部均衡分析 |
2.2.2 大国假设条件下的局部均衡分析 |
2.2.3 局部均衡分析的结论及含义 |
第3章 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分析 |
3.1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总体影响 |
3.1.1 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商品、贸易结构和海外市场结构 |
3.1.2 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 |
3.1.3 浙江纺织服装行业的主要出口受阻产品及威胁国家 |
3.1.4 浙江纺织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事件 |
3.2 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
3.2.1 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遭受TBT的国外原因分析 |
3.2.2 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遭受TBT的国内原因分析 |
第4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为左织品服装出口影响的实证检验 |
4.1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影响的测定方法 |
4.1.1 引力模型分析法及其主要方程形式 |
4.1.2 引力模型在衡量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出口方面的应用 |
4.2 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中的影响作用分析 |
4.2.1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作用假设 |
4.2.2 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中的影响因素设计 |
4.2.3 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引力模型构建及数据处理 |
4.2.4 Beta系数计算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权重分析 |
4.2.5 欧美日TBT对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差异分析 |
4.2.6 欧美日模型中各TBT因素影响作用的地区差异比较 |
4.3 实证检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4.3.1 实证检验的主要结论 |
4.3.2 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结果的综合比较 |
第5章 浙江纺织品服装行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
5.1 基于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
5.1.1 基本思路 |
5.1.2 具体措施建议 |
5.2 基于行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
5.2.1 基本思路 |
5.2.2 具体措施建议 |
5.3 基于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
5.3.1 基本思路 |
5.3.2 具体措施建议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的基本结论与贡献 |
6.1.1 本文的基本结论 |
6.1.2 本文的贡献 |
6.2 本文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方向建议 |
6.2.1 本文的不足 |
6.2.2 进一步研究方向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面板数据模型的选定 |
附录2 实证研究中的数据统计表格 |
附录3 Stata9.0部分程序设计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10)粮食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浙江农业结构变化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2 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基本思路 |
1.4 主要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数据来源 |
1.6 主要结论 |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政策的历史变迁 |
2.1 市场化改革起步阶段(1979-1984年) |
2.2 “双轨制”阶段(1985-2000年) |
2.2.1 “双轨制”建立和调整阶段(1985-1990年) |
2.2.2 粮食市场三放开阶段(1991-1997年) |
2.2.3 以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重点的新阶段(1998年-2000年) |
2.3 以浙江为代表的新一轮粮改及其实施情况(2001年-至今) |
3 粮食政策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浙江农业结构变化及其特征 |
3.1 我国农业结构的变迁 |
3.1.1 农业结构的界定 |
3.1.2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阶段 |
3.1.3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诱因分析 |
3.1.4 粮食卖难成为历次结构调整的主要诱因 |
3.2 浙江省农业结构变化及其主要特征 |
3.2.1 浙江省农业结构调整概述 |
3.2.2 浙江省的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特征 |
3.2.3 浙江省农业结构调整与粮改的关联性 |
3.3 小结 |
4 粮改政策对浙江粮食生产影响:理论与实证分析 |
4.1 粮改政策对浙江粮食生产影响的理论分析和假设 |
4.1.1 粮改政策对浙江粮食生产影响的理论分析 |
4.1.2 粮改政策对浙江粮食生产影响的相关假设 |
4.2 实证分析 |
4.2.1 线性回归模型的变量设置 |
4.2.2 线性回归模型结构 |
4.2.3 数据来源和计算说明 |
4.2.4 参数估计结果和说明 |
4.3 小结 |
5 浙江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及其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
5.1 研究农产品比较优势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
5.1.1 农产品比较优势理论与研究方法 |
5.1.2 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的测定方法 |
5.2 基于国内资源成本法的浙江省主要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
5.2.1 区域和农产品的选择 |
5.2.2 数据处理 |
5.2.3 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分析结果 |
5.3 小结 |
6 新形势下优化浙江农业结构的有关政策建议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入世”对浙江农业发展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及其贡献[J]. 周益如,黄水灵. 农业展望, 2019(01)
- [2]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分析——以浙江为例[J]. 丁珏. 对外经贸实务, 2013(01)
- [3]打拼前十年 考验后十年 才见浙江真正功夫[J]. 汪勇. 金融管理与研究, 2012(01)
- [4]浙江现代农业模式、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资源利用效率的视角[D]. 林本喜. 浙江大学, 2010(12)
- [5]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测度与分析[J]. 丁珏.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03)
- [6]浙江贸易条件实证研究[D]. 姚晶晶. 浙江工商大学, 2008(02)
- [7]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规模结构与经济贡献分析[D]. 聂宣勇. 浙江大学, 2007(05)
- [8]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 付宝印. 中南大学, 2006(06)
- [9]浙江省劳务输出与就业[A]. 陈诗达,陈凌.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 2004
- [10]粮食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浙江农业结构变化与政策研究[D]. 沈国强. 浙江大学, 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