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式管理的文化力(论文文献综述)
林新奇[1](2021)在《中国式管理与管理的HHP模式比较》文中指出本文探讨"中国式管理"和"管理的HHP模式",认为"中国式管理"是指一种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管理实践及其理论总结,对应于以欧美管理理论和实践为基础的"现代管理科学",比拟于所谓的"日本式管理"。理解"中国式管理"可以有两个视角:一个是对现实的总结和归纳,属于"过去时"和"承认式";另一个是对应有状态的设计和探索,属于"未来时"和"实践式"。本文主张应该结合其过去和现实,采取一种"未来时"和"实践式"的视角。基于此,本文比较了中美日管理模式,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和模型,即"管理的HHP模式",以此来重新审视和定义中美日管理,并为中国未来的本土管理创新提供一种理论指导。
刘祖云,王太文[2](2020)在《“中国式管理”的认知进路:一个文献学的考察》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式管理已形成了六大代表性理论,它们分别是:中道管理、和谐管理、东方管理、和合管理、道本管理及C管理。中国式管理是基于东方文化、具有东方管理特色的一种管理文化与模式;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表征主要是讲"面子"与重"关系"。与西方管理偏重理性因素相对而言,中国式管理更加强调情感的价值。因为,情感本身就具有一种特殊的管理逻辑。
周可真[3](2020)在《管理文化哲学应当探求和揭示价值创新思维规律——基于对中国管理哲学的反思性研究》文中指出当代中国管理哲学的实然形态有两种基本类型:中国管理文化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管理哲学——前者旨在探求和阐明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管理原理,后者旨在探求和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管理应用原理,而以实用思维为其共同特征。运用实用思维来开展管理哲学研究,是与管理哲学的"哲学"品格不相称的,它有可能导致管理哲学"降格"为一种实用学术,使管理哲学丧失其哲学本性。按照实证科学时代哲学理性活动的特点,以霍金森为代表的现代西方管理文化哲学,以其探求和阐明"应然广普性"原理,代表着管理哲学发展方向。但霍金森和沙因等西方学者对组织文化建设中领导在价值观创新方面所担当的角色及其作用的研究,在严格意义上还不是对管理文化的哲学研究。管理文化哲学——对管理文化的哲学研究,理应关注和聚焦于作为管理文化核心的价值观的创新规律,为谋求对价值观创新的有效管理,努力探求和揭示创造性思维规律。
刘楚怡[4](2020)在《儒家管理哲学视域下的民营企业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经历了四十年的快速成长之后,当代民营企业管理正面临提质升级的挑战。一方面,当代民营企业正处于代际传承、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当口;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民营企业“出海”发展势所必然,对民营企业管理提出了由经验管理变革为价值观管理的要求,而且民营企业自主品牌的缺乏,将使民营企业失去未来。建构什么样的管理哲学和企业价值观,如何创立自主品牌,以适应企业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成为当今民营企业面临的根本问题。儒家管理哲学以“君子”这一“全面发展的人”为标识性概念,其总体性思想内容包括:“君子”“修己”的自我管理;“通经达变”的变化之道和“中道而行”的实践智慧;以义为上的价值观管理和“君子品牌”的经营战略;“成己”“成人”“成物”的管理目标。据此,可将儒家管理哲学称为“君子治道”。儒家管理哲学与当代民营企业管理升级的客观要求和价值追求高度契合,“君子之品”也为民营企业的品牌培育树立了典范,为民营企业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说,儒家管理哲学对于民营企业现在和未来具有根本的意义。“君子治道”所包含的“君子豹变”、“君子喻于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管理思想,在许多民营企业的管理实践中获得了验证。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树立了“君子品牌”,成为“君子企业”,超越了“效率至上论”的西方管理模式,正在塑造“中国式管理模式”。华为的创生达变之道、福耀集团“义利相济”的价值观管理、方太集团“因爱伟大”的品牌主张与消费者对方太“家庭幸福观”品牌价值的高度认同,证明了儒家管理哲学“君子治道”在企业管理中的现代价值。儒家管理哲学——“君子治道”不仅卓越有效,而且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对于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赋能企业员工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妙用儒家管理哲学于民营企业管理,将会创生出更多的“君子企业”“君子品牌”。同时,以民营企业作为儒学新开展的根本场域,对于儒学走出“游魂”的现代命运,也意义深远。
梁荣成[5](2018)在《中国式管理从“中体西用”到“中魂西制”》文中提出"中体西用"到"中魂西制"反映了中国式管理的发展特点。其中,"中体"指中国根本的伦常经史之道,"西用"指西方近代的管理科学之术;"中魂"指中国企业运作的价值准则,"西制"指西方组织管理的科学体系。
周可真[6](2018)在《文化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式管理》文中提出"中国式管理"有广狭二义:广义者属于文化范畴,狭义者属于科学文化范畴。在文化哲学中,中国式管理是指通贯于中华民族发展史各个时代的普遍管理模式。探求中国式管理的文化哲学研究,本质上是为了求得符合人类永续发展目标的合理管理模式,是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来进行的一种管理文化创新的过程。在历史意义上,或多或少一贯主张有效地节制社会物质生活需求的儒家管理思想反映出中国式管理的本质特征:为了达到全体组织成员都有合理的物质生活需求所进行的价值管理。
刘巨钦,黄杰[7](2016)在《塑中国式管理道德之魂——“道德人”人性假设的提出》文中研究指明理论上,德性承接中国管理哲学之精髓,开启中国式管理之逻辑,故能够完成中国管理哲学对中国式管理质的规定和升华;现实中,一种符合市场、员工道德诉求的管理模式亟待树立。中国式管理肯定人的道德人性,秉持以道德为核心的内在修持论,从本质上区别于西方管理。"道德人"人性假设认为,道德人性是为个体赋予社会群体意义并影响个体动机的本质属性,并促成人生价值在工作中的实现;个体对道德系统进行学习,实现道德内化,从而产生道德行为、满足道德需要的过程是个体道德自觉的过程,表现为自我完善,提升了个体与组织的互动效率与价值协同。道德—行为作用机制是上述过程的心理学演绎,同时契合了"道之以德,知行合一"的哲学理念。"道德人"人性假设完善了动机的自组织理论,诠释了人性的内在丰富性,超越了西方管理的工具理性,它是对其他人性假设的扬弃,是中国管理哲学和中国管理实践之魂。
黄杰[8](2015)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人”人性假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蕴含内在激励着力点、解放管理职能并客观描述人性内涵的人性假设,以期为中国式管理提供深刻而普适的精神内涵,并据此为中国式管理实践提供依据。经由对中国管理哲学之精髓进行高度概括与提炼,本文找到了德性这一贯穿于中国管理哲学始终亦富于现代意义的经典人性假设。依循管理哲学—管理原理(人性假设)—管理模式的管理体系构建思路,把握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和人性假设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基于中西管理内在原理的对比分析,并结合管理学、伦理学、哲学、经济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等概念与理论,本文在对德性的现代性进行诠释的基础上,亦结合现代西方先进思想对德性进行补充,从而提出了以道德人性为基本概念的“道德人”人性假设。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的德性的管理学意义之发掘何以必要?是因为德性的管理学视角能够为管理学提供一种与西方管理思想截然不同且互为补充的思维范式,这种思维范式生发出中国本土管理特有的气质与性格,是中国管理哲学通过人性假设所给予中国管理的文化基因。当下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的中国式管理研究虽努力构思并描绘着中国式管理应有的气质与性格,却在作为逻辑起点的人性假设方面着墨不多。缺少中国特色人性假设的中国式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终究无法解决由注重现实体验的抽象中国管理哲学对管理实践的落实。人性假设仅是对于人性的一种主观描述,故始终无法保证西方的思维对于人性的描述并未被其初始而固有的价值取向所误导而致使其有失偏颇。何况,西方管理思想中的人性假设亦是在相互的补充和结合的过程中呈现出人性之一体多面的。而现实中市场对于道德回归的呼唤以及组织成员之道德诉求的高涨亦成为这个时代对于道德人性的最直观亦最有力之现实印证。基于以上出发点,本文尝试提出一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德性的现代管理人性观。“道德人”人性假设的基本原理可概括为:德性承接中国管理哲学之精髓,开启中国式管理之逻辑,故能够完成中国管理哲学对中国式管理质的规定和升华。“道德人”人性假设认为道德人性是为个体赋予社会群体意义并影响个体动机的本质属性,并促成人生价值在工作中的实现,具有个体产生道德行为之主体性与能动性两个方面的核心内涵;个体对伦理系统进行学习,实现道德内化,从而产生道德行为、满足道德需要的过程是个体道德自觉的过程,表现为自我完善,提升了个体与组织的互动效率与价值协同。道德—行为作用机制是上述过程的心理学演绎,同时契合了“道之以德,知行合一”的哲学理念。“道德人”人性假设完善了动机的自组织理论,诠释了人性的内在丰富性,超越了西方管理的工具理性,它是对其他人性假设的扬弃,是中国管理哲学的管理学提炼,是中国管理实践的道德之魂。同时,“道德人”人性假设塑造了中国管理的理想蓝图,勾勒出卓越领导的模范形象,推演出人之管理的激励方程式:中国式管理肯定人的道德人性,秉持以道德为核心的内在修持论,从本质上区别于西方管理。“道德人”人性假设以人性的视角明确了道德对个体与外界互动效率及人生价值自我升华的核心作用,并通过道德—行为作用机制模型发掘出道德人性对于中国式管理得天独厚之优势及其基于心理学基本原理之普适价值。同时,“道德人”人性假设通过对工作进行人生价值之承载、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相辅相成的描述回答了“人的工作动力的性质和来源是什么”这一人性假设的核心命题。进而,“道德人”人性假设作为逻辑起点作出了基于人性可塑论的管理之定义,从而为中国式管理赋予质的规定,并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性和原理性内涵,丰富了管理的职能,描述了中国式管理的应有轮廓。
王琴[9](2012)在《中国式管理模式下的企业文化力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力在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中国式管理模式下的企业文化力进行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文化力的阐述分析中国式管理模式下企业文化力的内涵,分析中国式管理模式下企业文化力的形成,并提出其培育途径和对策,以期为提高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力和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吕成,杨明[10](2011)在《再议“中国式管理”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问题——一个研究方法体系的建构》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学界针对"中国式管理"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并掀起了相关问题的大讨论。本文首先提出了当前该领域存在的四大基本研究维度,并据此对该领域研究方法进行划分。然后,通过对各类研究方法特点的详尽剖析,理清各类研究方法间的内在逻辑线索,从而最终完成了对"管理学在中国"领域中研究方法体系的建构。
二、中国式管理的文化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式管理的文化力(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式管理与管理的HHP模式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式管理 |
(一)“过去时”和“承认式”的中国式管理 |
1. 管理目标的相互渗透性 |
2. 管理方式的灵活权变性 |
3.“面子主义”的委婉暧昧性 |
(二)“未来时”和“实践式”的中国式管理 |
二、中、美、欧、日管理发展特点: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 |
(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
1. 以感性型家长制管理为特征的传统管理模式 |
2. 基于现代企业制度和先进管理理念的科学管理模式 |
(二)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
(三)欧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
(四)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
三、HHP管理模式 |
(一)重新理解管理模式 |
(二)HHP管理模式的提出及比较 |
四、结论与启示 |
(一)强调“未来时”和“实践式”的中国式管理 |
(二)批判性地吸收借鉴美欧日管理模式 |
(三)在重新理解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推进中国本土管理创新 |
(4)儒家管理哲学视域下的民营企业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意义 |
第二章 儒家管理哲学新识: 企业管理中的君子之治道 |
2.1 儒家管理哲学与民营企业管理 |
2.2 民营企业管理者——君子的自我管理 |
2.3 民营企业管理者——君子的实践品格 |
2.4 民营企业管理者——君子是“全面发展的人” |
第三章 当代民营企业管理面临的重大挑战与出路 |
3.1 民营企业管理面临转型升级 |
3.2 民营企业“出海”经略面临挑战 |
3.3 民营企业走向未来方向感缺失 |
3.4 民营企业管理创新与出路 |
第四章 “君子豹变”——民营企业管理的变革之道 |
4.1 自强·通变·创生 |
4.2 案例分析——华为的自强通变创生之路 |
第五章 “君子喻于义”——民营企业的价值观管理 |
5.1 儒家“义利观”的演化与当代阐释 |
5.2 案例分析——福耀集团“义利相济”的价值观管理 |
第六章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民营企业管理的品牌战略 |
6.1 “君子”之品——“文质彬彬” |
6.2 案例分析——方太集团的品牌管理战略 |
结论:儒学的新开展与民营企业的未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中国式管理从“中体西用”到“中魂西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式管理的研究目的 |
1. 丰富管理内涵 |
2. 反映企业现实 |
3. 指导企业实践 |
二、中国式管理的研究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实践意义 |
三、中国式管理的争议 |
1. 实虚之争 |
2. 派别之争 |
3. 概念之争 |
4. 体系之争 |
(6)文化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式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式管理”在何种意义上可以成立 |
二、文化哲学范畴的管理模式 |
三、中国式管理的文化哲学意义及研究方法 |
四、儒家思想与中国式管理 |
(7)塑中国式管理道德之魂——“道德人”人性假设的提出(论文提纲范文)
一、“道德人”人性假设的前置性逻辑 |
(一) 管理哲学为管理赋予质的规定 |
(二) 中西管理思想互动回归于中国管理哲学 |
(三) 德性是衔接中国管理哲学与管理实践的中心环节 |
(四) 德性合人性假设发展之逻辑 |
(五) 市场与员工对道德回归的诉求高涨 |
二、“道德人”人性假设的提出依据:基于道德与契约的中西管理要素对比分析 |
(一) 道德人性的肯定与否定:道德精神与契约精神 |
(二) 道德育化与契约约束:德治与法治 |
(三) 道德激励与契约激励: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 |
三、“道德人”人性假设的内涵与主张 |
(一) 道德人性是人的社会属性, 赋予个体社会意义与群体价值 |
(二) 道德需要是人的道德自觉, 表现为自我提升与超越 |
(三) 道德内化是人的心理功能, 提升了个体的互动效率与外部适应性 |
(四) 道德系统是组织文化体系的核心内涵和集中体现, 它促进个体与组织协同发展 |
(五) 道德行为是个体的主动适应与人生价值追求, 表现为利他行为与自律行为 |
四、“道德人”人性假设关于道德—行为的心理学作用机制 |
(一) 道德-行为作用机制:从道德人性到道德行为的心理学演绎 |
(二) 道之以德与知行合一:道德—行为作用机制与中国管理哲学的内在契合 |
五、“道德人”人性假设与道德行为 |
六、“道德人”人性假设与中国式管理实践 |
七、“道德人”人性假设的管理学意义 |
(一) “道德人”人性假设是对动机的自组织理论[3]52的补充和完善 |
(二) “道德人”人性假设是对个体非经济理性的内在丰富性之原理性诠释 |
(三) “道德人”人性假设是对工具理性的超越与对中国式管理哲学性和人文性的挖掘 |
(四) “道德人”人性假设是对其他人性假设理论的综合与发展 |
(五) “道德人”人性假设是中国管理哲学和中国式管理实践之魂 |
(8)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人”人性假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框架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道德人”人性假设的文献基础及提出依据 |
2.1 中国式管理理论及相应人性假设述评 |
2.2 中西人性假设述评 |
2.2.1 以 “道德人”命名的几个概念间的辨析 |
2.2.2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性假设述评 |
2.2.3 西方管理理论中的人性假设述评 |
2.2.4 德性合人性假设发展之逻辑 |
2.3 中国管理的道德渊源:人性假设衍生的中西管理对比分析 |
2.3.1 道德人性的肯定与否定:道德精神与契约精神 |
2.3.2 道德育化与契约约束:德治与法治 |
2.3.3 道德激励与契约激励: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 |
2.4 中国管理哲学的道德意蕴 |
2.4.1 中国管理哲学对德性之诠释 |
2.4.2 德性是衔接中国管理哲学与管理实践的中心环节 |
2.5 道德的管理内涵 |
2.5.1 道德的管理学科性研究:管理伦理学 |
2.5.2 道德的领导学领域研究:道德型领导 |
2.5.3 道德的经济学领域研究:道德资本 |
第3章 “道德人”人性假设的内涵及其作用机制 |
3.1 “道德人”人性假设的内涵与主张 |
3.1.1 推己及人:道德人性作为社会属性赋予个体社会意义与群体价值 |
3.1.2 修持工夫:道德需要促成道德自觉并实现自我提升与超越 |
3.1.3 道—德互通:道德内化作为心理功能提升互动效率与外部适应性 |
3.1.4 以文化之:伦理系统作为组织文化之核心促进个体与组织协同发展 |
3.1.5 知行合一:道德行为是道德引领下的主动适应与人生价值追求 |
3.2 “道德人”人性假设关于道德—行为的心理学作用机制 |
3.2.1 道德—行为作用机制:从道德人性到道德行为的心理学演绎 |
3.2.2 道之以德与知行合一:道德—行为作用机制与中国管理哲学的内在契合 |
3.3 “道德人”人性假设与道德行为 |
3.3.1 “道德人”人性作用下的道德功能:引导激励与约束督促 |
3.3.2 不同动机下由道德人性统领的道德行为 |
第4章 “道德人”人性假设与中国式管理实践 |
4.1 “道德人”人性与管理实践 |
4.2 “道德人”人性与工作 |
4.3 “道德人”人性与激励 |
4.4 “道德人”人性假设与个体—组织管理互动 |
第5章 “道德人”人性假设的管理学意义及结论 |
5.1 “道德人”人性假设的管理学意义 |
5.1.1 “道德人”人性假设的管理学理论意义 |
5.1.2 “道德人”人性假设的管理学现实意义 |
5.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与学术成果 |
(9)中国式管理模式下的企业文化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式管理模式及其企业文化力理论分析 |
(一) 中国式管理模式的概念及其特点 |
(二) 中国式管理模式下企业文化力的内容 |
(1) 家族的亲和力。 |
(2) 情理的凝聚力。 |
(3) 入世的感召力。 |
(4) 道德的导向力。 |
(三) 中国式管理模式下企业文化力向执行力的转化 |
(1) 企业文化力的战略决策力 |
(2) 企业文化力的人员执行力 |
(3) 企业文化力的产品营销力 |
二、中国式管理模式下企业文化力的形成 |
(一) 从中国式管理的管理原则分析中国企业文化力 |
(二) 从中国式管理模式的管理理念分析中国企业文化力 |
(三) 从中国式管理模式的思维范式分析中国企业文化力 |
三、中国式管理模式下企业文化力培育的途径和对策 |
(一) 中国式管理模式下企业文化力培育的途径 |
(1)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力培育的领导力量 |
(2) 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力培育的群众基础 |
(3) 团队文化是企业文化力培育的支柱 |
(二) 中国式管理模式下企业文化力培育的对策 |
(1) 培养员工的企业文化力意识 |
(2) 营造充满人情味的健康的文化氛围 |
(3) 建立创新体制打破安于和谐的文化 |
四、总结 |
(10)再议“中国式管理”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问题——一个研究方法体系的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讨论前的三点说明 |
三、微观层面的解构 |
1. 四类研究维度的划分 |
2.“基于西方管理科学”的维度 |
3.“基于现实实践”的维度 |
4.“基于文本文献”的维度 |
5.“基于哲学思辨”的维度 |
四、宏观层面的建构 |
1. 两组分析视角的阐释 |
2.“研究方法其自身”的视角 |
3.“研究者”的视角 |
五、各研究方法间的内在逻辑 |
1. 两条逻辑线索 |
2.“内在作用性”的逻辑线索 |
3.“内在时间性”的逻辑线索 |
六、研究方法体系的整体性构建 |
1.“中国式管理”领域的研究方法体系 |
2. 相关核心问题与说明 |
七、结语 |
八、致谢 |
四、中国式管理的文化力(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式管理与管理的HHP模式比较[J]. 林新奇. 企业经济, 2021(07)
- [2]“中国式管理”的认知进路:一个文献学的考察[J]. 刘祖云,王太文.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0(02)
- [3]管理文化哲学应当探求和揭示价值创新思维规律——基于对中国管理哲学的反思性研究[J]. 周可真.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0(02)
- [4]儒家管理哲学视域下的民营企业管理问题研究[D]. 刘楚怡.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5]中国式管理从“中体西用”到“中魂西制”[J]. 梁荣成. 企业管理, 2018(08)
- [6]文化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式管理[J]. 周可真. 学术界, 2018(03)
- [7]塑中国式管理道德之魂——“道德人”人性假设的提出[J]. 刘巨钦,黄杰. 城市学刊, 2016(05)
- [8]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人”人性假设研究[D]. 黄杰. 湘潭大学, 2015(05)
- [9]中国式管理模式下的企业文化力研究[J]. 王琴. 商品与质量, 2012(S2)
- [10]再议“中国式管理”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问题——一个研究方法体系的建构[J]. 吕成,杨明. 比较管理,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