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足叶乙甙眼局部化疗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瑾[1](2013)在《视网膜母细胞瘤36例临床观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分析目前我院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Rb)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所收治的36例45眼R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记录并分析Rb的分期、患者的确诊年龄、性别比例、来源分布、发现症状至诊断的时间、就诊症状、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36例45眼Rb患儿中,单眼患病27例、双眼患病9例,双眼患病占25%。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9例,男:女为1:1.12。按照国内Rb分期:眼内生长期23眼(51.11%),青光眼期20眼(44.44%),眼外期眼2眼(4.44%),无全身转移病例。按照IRC分期:B期6眼(13.95%),C期5眼(11.63%),D期1眼(2.33%),E期31眼(72.09%),2眼不能进行眼内分期。患者的确诊年龄平均为(26.14±18.32)m,单眼患病的确诊年龄(28.85±19.29)m(范围:1-84m),双眼患病的确诊年龄(18.00±12.63)m(范围:6-48m)。发现症状至诊治时间为(3.52±2.90)m,单眼为(3.12±2.38)m(范围:0.33-10m),双眼为(4.72±4.04)m(范围:1HU言#1~12m),单眼与双眼患病组发现症状至就诊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nn-Whitney检验)。白瞳症为最常见的就诊症状,占66.67%。放弃治疗2例4眼,保守治疗11眼,眼球摘除30眼(73.17%)结论本组Rb患者就诊较晚且病情较严重,E期所占比例最大,保守治疗率较低、眼球摘除率高。
郑嵩山,卜战云,王应飞,吴中耀[2](2011)在《兔眼玻璃体内注射足叶乙苷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毒性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兔眼玻璃体内注射足叶乙苷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4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和0.0、1.5、15.0、150.0、375.0、750.0、1500.0μg足叶乙苷组,每组3只兔,每只兔双眼用于实验。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其余各组兔眼玻璃体内分别注射0.0、1.5、15.0、150.0、375.0、750.0、1500.0μg足叶乙苷。注射后12 d,空气栓塞法处死所有兔。取眼球作常规病理检查,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视网膜形态变化、计数视网膜颞侧距视盘颞侧缘1 mm处400倍视野的RGC数量。取距视盘1 mm处颞上方1 mm×1 mm大小视网膜行常规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情况。结果 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正常组兔眼视网膜结构清晰规整,RGC呈球形或类球形;0.0、1.5、15.0、150.0μg足叶乙苷组兔眼视网膜各层结构与正常组相似;375.0、750.0、1500.0μg足叶乙苷组兔眼视网膜明显变薄,层次结构紊乱。正常组、0.0、1.5、15.0、150.0、375.0、750.0、1500.0μg足叶乙苷组兔眼RGC计数分别为(61.66±3.72)、(61.83±4.59)、(60.00±7.07)、(62.00±4.43)、(62.67±3.98)、(7.33±1.37)、0.00、0.00个,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04,P=0.00)。0.0、1.5、15.0、150.0μg足叶乙苷组兔眼RGC计数较正常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44,P>0.05);375.0μg足叶乙苷组兔眼RGC计数较正常组、0.0、1.5、15.0、150.0μg足叶乙苷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04,P<0.05)。结论足叶乙苷对兔眼RGC有一定毒性作用,且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魏为[3](2007)在《榄香烯对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Survivin、NF-κB基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严重危害患者的视力和生命,近年来化学治疗已逐渐成为治疗RB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目前应用于RB化疗的药物多存在副作用大、易导致耐药等缺点,寻找高效、低毒的化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榄香烯(elemene,化学名:1-甲基-1-乙烯基-2,4-二异丙基环已烷)是从中药温莪术挥发油中提取的油状物单体,属于不含氮的倍半烯烃类,为非细胞毒性的国家二类抗癌新药。研究证实榄香烯对体内外多种肿瘤具有较强的抑制和杀伤效应,但它的抗瘤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实验采用榄香烯作用于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探讨其抗癌机理,为临床应用榄香烯治疗RB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第一章榄香烯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目的:观察榄香烯体外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应用台盼蓝拒染及MTT比色法观察榄香烯及足叶乙甙对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通过统计分析确立榄香烯处理HXO-RB44细胞的浓度。结果:榄香烯对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体外增殖有显着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榄香烯作用HXO-RB44细胞24h、48h、72h的IC50值分别为127.75μg/mL、85.43μg/mL和52.95μg/mL:榄香烯和足叶乙甙联合用药其对HXO-RB44细胞的抑制率大于单独应用榄香烯或足叶乙甙。结论:榄香烯可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生长,榄香烯及和足叶乙甙联合用药可加强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第二章榄香烯诱导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凋亡及对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NF-κB表达的影响目的:探讨榄香烯对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凋亡及对survivin、NF-κB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药物处理组榄香烯终浓度为40μg/mL、80μg/mL、120μg/mL,作用24h、48h、72h后收集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榄香烯对HXO-RB44细胞的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实验组survivin、NF-κB p65蛋白表达;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榄香烯诱导HXO-RB44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随着榄香烯作用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榄香烯作用时间延长,HXO-RB44细胞出现G2/M期的阻滞。survivin、NF-κB p65在HXO-RB44细胞中均有表达;随着榄香烯作用时间延长,survivin、NF-κB p65表达下降。结论:人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株存在survivin、NF-κBp65的高表达,榄香烯可通过下调survivin、NF-κB p65基因的表达而诱导HXO-RB44细胞凋亡。第三章榄香烯对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端粒酶、端粒酶逆转录酶活性的影响目的:探讨端粒酶和端粒酶逆转录酶在榄香烯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体外培养人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分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药物处理组榄香烯终浓度为80μg/mL,分别作用24h、48h、72h后收集细胞。应用MTT比色法观察榄香烯对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榄香烯对HXO-RB44细胞的凋亡的影响;应用端粒重复扩增(TRAP)法检测各实验组细胞端粒酶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hTERT蛋白表达。结果:随着榄香烯作用时间延长,HXO-RB44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增加。HXO-RB44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和hTERT蛋白表达随着榄香烯作用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结论:HXO-RB44细胞株存在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榄香烯可通过下调hTERT蛋白表达,抑制端粒酶活性从而抑制HXO-RB44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榄香烯有望成为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新的化疗药物。
陈娟[4](2007)在《羟基喜树碱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HCPT)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HXO-RB44增殖的影响及其诱导HXO-RB44细胞凋亡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影响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XO-RB44细胞系,定期传代换液。各实验中HCPT均选取10-5,10-4,10-3,10-2,10-1mg/ml五个药物浓度,并设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羟基喜树碱对HXO-RB4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HCPT处理24h后细胞周期的改变及细胞凋亡的百分率。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技术检测HCPT处理24h后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羟基喜树碱在一定浓度范围内(10-5mg/ml,10-4mg/ml,10-3mg/ml,10-2mg/ml,10-1mg/ml)能够抑制HXO-RB44细胞的生长,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羟基喜树碱10-5mg/ml,10-4mg/ml,10-3mg/ml,10-2mg/ml,10-1mg/ml作用24小时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67±1.65%,10.09±1.03%,12.39±0.82%,48.54±1.27%,18.82±0.96%。Dunnett-t检验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表明羟基喜树碱作用24小时后,HXO-RB44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细胞明显下调。结论:羟基喜树碱能够抑制HXO-RB44细胞的增殖,其抑制细胞增殖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且羟基喜树碱是通过将细胞阻滞在细胞周期的S期而起到抑制HXO-RB44细胞增殖的作用;羟基喜树碱可以诱导HXO-RB44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作用与下调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有关。
斯韬[5](2007)在《肺癌的微创治疗》文中认为肺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日益严重,在多数发达国家中,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中占首位,在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中占第二位或第三位。肺癌患者就诊时绝大多数已为中晚期,能够手术治疗者仅占20%30%,尽管目前多学科综合治疗取得一定进展,但总的治愈率和5年生存率仍低于15%。近年来,微创治疗技术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热点。这些微创治疗方法的应用对肺癌的治疗产生了哪些变化?是否真的微创、安全?如何合理的评价疗效?如何合理联合应用?就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微创治疗技术主要分为五种:超低温冷冻消融效应,高温消融效应,放射线束损毁效应,光动力效应,介入治疗技术。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临床文献中这五种微创治疗技术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及评价方法。发现这些治疗方法并发症多不严重,且发生率低;在控制局部病灶,提高生活质量等近期疗效上效果显着,但远期疗效如何尚无定论;在评价方法上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且存在很多不严谨之处:例如,在统计生存率的时候未将各TNM分期分开来统计;在筛选病例时没有尽量排除众多干扰因素。本文通过对这些临床报导的分析,希望对今后如何开展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杨新吉,李月月,王毅,李天臣,黑砚,魏红,陈学国,肖利华[6](2007)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化学减容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化学减容作为视网膜母细胞瘤辅助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28眼41个瘤体)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用长春新碱、鬼臼乙叉甙和卡铂治疗6个疗程,间隔3周,根据肿瘤情况,再决定其他局部治疗。结果在化学减容治疗前检查,肿瘤平均基底为12.46mm,高度为8.6mm;继发性视网膜脱离有22眼。化学减容治疗6个疗程后,所有41个肿瘤瘤体缩小,均显示明显钙化斑;肿瘤基底平均6.85mm,高度3.72mm,分别减少43.6%、56.7%;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视网膜平复20眼。化学减容治疗引发的全身毒性反应较少,其他局部治疗得以实行。结论化学减容可使肿瘤减小,可联合冷冻、光凝、温热疗法或巩膜敷贴器等治疗,从而减少眼球摘除和外放射治疗。
毛羽翔,吴中耀,杨华胜,何剑峰,林少芬,黎玮[7](2006)在《结膜下注射卡铂和环孢素联合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结膜下注射卡铂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疗效和环孢素(CsA)对卡铂治疗RB的增效作用。【方法】40只RB成瘤裸鼠分8组(G1~G8),对照组(G1)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全身用药组(G2)腹腔内注射卡铂350μg+环孢素1.0mg,G3~G5组及G6~G8组分别结膜下注射卡铂100、200、350μg及卡铂100、200、350μg+CsA1.0mg,每周2次共3周。每天裂隙灯观察前房肿瘤情况并照相,第6周取眼球及结膜、巩膜作病理及图像处理,计算肿瘤面积及肿瘤抑瘤率。【结果】G2、G3、G6组肿瘤生长较G1组减缓,肿瘤未能控制。G4组肿瘤生长延缓,肿瘤控制率为40%。G5及G7组肿瘤无继续增大,部分肿瘤体积减少,肿瘤控制率和治愈率为60%和20%,G8组肿瘤全部控制,肿瘤控制率和治愈率为20%和80%,肿瘤基本消失。结膜下注射部位结膜和巩膜检查未见异常。图像处理及统计学分析显示,G3、G4、G6肿瘤面积和抑瘤率与G2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G5、G7、G8组肿瘤面积和抑瘤率与G2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结膜下注射卡铂能在较低剂量下抑制RB生长,加用CsA能提高卡铂治疗RB疗效。结膜下联合注射卡铂和Cs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RB化疗方法。
郑嵩山[8](2006)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分析及眼内化疗实验研究》文中认为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严重地威胁着患儿的视力、眼球,以及生命安全。Rb治疗方法很多,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然是眼球摘除术。为了提高Rb患儿生活质量,并随着Rb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Rb各种保守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眼科医生的重视。放射治疗是最要的Rb保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确切,但同时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急性期视网膜水肿出血,慢性期眼睑皮下组织及结膜萎缩、放射性干眼病、放射性白内障、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放射性视网膜和视神经病变、眼球萎缩、眼眶发育畸形、骨或软组织肉瘤等第二恶性肿瘤等。局部治疗和化学减容是近几十年来新近发展起来的重要Rb保守治疗方法,效果显着,但同时化疗还存在并发症:白细胞降低、心脏损害(阿霉素)、神经毒性(如长春新碱)、第二恶性肿瘤等等;局部治疗方法适应证较严格,只能用于较小的眼内Rb肿瘤。我国Rb患儿就诊时多为晚期,保守治疗率较低,保守治疗效果相对较差。为了提高Rb治疗效果,有必要寻找更有效更经济的保守治疗方法。眼内化疗可能就是一种较好的Rb保守治疗方法。本研究分析了Rb(本院所收治Rb患儿)临床诊治特点以及保守治疗情况,还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了Rb眼内化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等等。第一部分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诊治特点目的分析和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我院1996年~2005年所收治的317例(362只眼)Rb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b患儿初诊症状最常见是白瞳症,占81.39%,初诊年龄平均为30.18m,主诉时间平均为117.86d,眼内Rb肿瘤厚度平均为10.71mm。有家族病史者占总体的1.89%,单眼为0.37%,双眼为10.42%。眼内有多个瘤体者占总体的8.22%,单眼为3.20%,双眼为21.18%。Rb分期:眼内期占总体的55.33%,青光眼期为10.00%,眼外期为32.67%,远处播散期为1.00%,自发萎缩者1.33%。治疗方法包括传统治疗方法和保守治疗方法,放弃治疗者占总体的9.39%,保守治疗者占治疗患儿的12.50%,眼球摘除者占治疗患儿的91.46%。结论Rb患儿就诊较晚且病情比较严重,眼内Rb肿瘤体积较大,眼外期患儿所占比重较大;我国Rb治疗水平相对较低,和国外相比保守治疗率较低,眼球摘除率较高;提倡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研究更适合我国、经济有效的Rb治疗方法。第二部分视网膜母细胞瘤保守治疗临床分析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保守治疗特点以及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保守治疗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对1996年~2005年所收治双眼Rb患儿中采用保守治疗方法的34例(35只眼)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保守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治疗方法(激光、冷冻等)、化学减容疗法和姑息治疗方法(化疗和或放疗)。结果保守治疗失败率为62.5%;保守治疗成功组初诊年龄、保守治疗时间以及瘤体直径分别为16.33±16.28m、1055±554d及6.92±2.99mm,失败组分别为21.90±12.18m、878±76d及9.54±3.1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成功组瘤体厚度为3.06±1.00mm,失败组为6.11±2.48,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Rb肿瘤位于后极部保守治疗失败率为86%,周边部为44%,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和国外相比,Rb保守治疗失败率较高,成功率较低(37.5%);保守治疗效果与眼内肿瘤大小以及位置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肿物越小、位置越靠近周边部保守成功率越高,肿瘤较大、位置靠后是保守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第三部分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内化疗安全性研究目的研究化疗药物足叶乙苷在兔眼玻璃体内注射后对兔眼局部的毒性作用,评价其在玻璃体内应用的安全性,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4只健康无眼疾新西兰大白兔,根据足叶乙甙玻璃体内注射的量1.5μg、15μg、150μg、375μg、750μg、1500μg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眼,此外再设正常组2只(4只眼)和对照组4只(8只眼,生理盐水代替足叶乙苷),注射后每天进行眼部观察,注射前1d,注射后1d、3d、7d、12d作暗适应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 ERG)检查,12d处死动物,常规病理及透射电镜检查,观察视网膜形态学变化。结果玻璃体内注射足叶乙苷的量为1.5μg、15μg、150μg的3组(包括正常组及对照组),在注射前后,其暗适应ERG、病理及透射电镜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玻璃体内注射量为375μg、750μg、1500μg的3组,注射后其暗适应ERG的b波振幅明显降低或成一平直的线,病理结果示视网膜不同程度的变薄、结构紊乱及神经节细胞数量减少(后极部较重,周边部较轻),电镜结果示视网膜变薄,层次结构紊乱,神经节细胞基本消失,可看内外核层细胞固缩坏死,内外节消失,残存内节内部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结论足叶乙苷对兔眼局部,尤其是视网膜,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并且呈剂量依赖性;对足叶乙苷损伤作用,兔眼视网膜后极部比周边部敏感,相同足叶乙苷剂量,后极损伤较周边部严重;足叶乙苷兔眼玻璃体内注射安全剂量至少高达150μg,此时兔眼玻璃体内足叶乙苷的浓度远高于体外培养时Rb细胞有效抑杀浓度,因此玻璃内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表明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第四部分视网膜母细胞瘤动物模型建立目的建立成熟稳定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的研究作好准备。方法40只健康无眼疾新西兰大白兔,根据兔眼前房Rb细胞注入量及免疫抑制因素随机分为对照组(0.01%磷酸缓冲液代替Rb细胞)、8组(注入前房的Rb细胞浓度为4×108个/ml,数字表示细胞浓度为4×10的多少次方个/ml,以下均同)、7组、6组、激素组、结膜下组、CSA组、CTX组和CSA+CTX组共10组,每组4只(8只眼),此外再设一正常组2只(4只眼),兔眼前房注射Rb细胞后每天观察兔眼前房内Rb肿物的生长情况,30d处死动物,作常规病理及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分析其成瘤率,潜伏期及维持时间等。结果8组、7组、激素组、结膜下组、CSA组、CTX组及CSA+CTX组动物前房内均有不同程度的Rb肿物生长,成瘤率均为100%,潜伏期分别为3±0.76d、13.25±2.25d、2.88±0.83d、3.13±0.83d、1.50±0.76d、1.63±0.74d及1.38±0.74d,维持时间分别为9.00±1.51、3.25±1.04d、9.63±1.69d、9.38±1.30、30d、30d及30d,7组与8组、激素组及结膜下组三组和CSA组、CTX组及CSA+CTX组三组之间相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对照组及6组动物前房内均无Rb肿物生长,成瘤率为0%;激素组及结膜下组兔眼前房内Rb肿物在2w内消失;CSA组、CTX组及CSA+CTX组兔眼前房内Rb肿物在观察的30d内不消退。结论兔眼前房内注入Rb细胞的浓度大于4×107个/ml时就有不程度的肿物生长,成瘤率为100%,注入细胞数量与前房肿物潜伏期及维持时间有关,数量越多潜伏期越短、维持时间越长;单独应用CSA滴眼液或环磷酰胺,或联合应用CSA滴眼液和环磷酰胺,均能使兔眼前房内肿物至少在30d内稳定生长。第五部分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内化疗效果的研究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内化疗的效果及影响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内化疗的因素。方法前房内具有Rb肿物(采用CSA+CTX法制备)的88只兔眼,按兔眼前房内Rb肿物大小及眼内化疗剂量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代替足叶乙苷)、Ⅲ150组(Ⅲ表示兔眼前房内Rb肿物高度为3mm,150表示眼内注射足叶乙苷量为150μg,以下均同)、Ⅲ75组、Ⅲ37.5组、Ⅲ结膜下组、Ⅲ全身组、Ⅴ150组(Ⅴ表示兔眼前房内Rb肿物高度为5mm)、Ⅴ75组、Ⅴ37.5组、Ⅴ结膜下组及Ⅴ全身组共11组,每组8只眼,眼内化疗后每天观察兔眼局部及全身情况,30d处死动物,作常规病理及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分析前房内肿物治愈率或控制率及治愈时间等。结果Ⅲ150组、Ⅲ75组、Ⅲ37.5、Ⅴ150组、Ⅴ75组及Ⅴ37.5组兔眼前房内肿物治愈率均为100%,前房内肿物消失时间分别为2.50±0.76d、4.63±1.06d、6.25±1.04d、3.38±0.52d、6.38±1.06d及8.13±1.25d,相同肿物高度不同化疗剂量各组之间及相同化疗剂量不同肿物高度各组之间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Ⅲ结膜下组、Ⅲ全身组、Ⅴ结膜下组及Ⅴ全身组兔眼前房内肿物治愈率均为0%,只有不同程度的前房内肿物控制。结论眼内化疗与结膜下注射化疗及静脉注射化疗相比较治愈率最高,效果最好;眼内化疗的效果与肿物的大小及化疗时所采用的药物浓度有关,肿物越小效果越好、治愈时间越短,化疗浓度越大效果亦越显着;保守治疗采用合适的方法(根据途径、剂量等),并选择合适的病例(根据肿瘤大小、不同的病情等),能极大的提高保守治疗效果。
孙宪丽,李彬[9](2005)在《我国眼科病理学基础与临床研究五年进展》文中指出简要叙述了5年来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病理学组的发展历程,眼病理学组主要成员单位的重要研究课题和科研成果以及人才培养、出版着作等情况;同时对眼病理、眼肿瘤、眼眶病以及相关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行了综合报道,并提出了本学科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应做的工作。
毛羽翔,吴中耀,杨华胜,郑健梁,何剑峰,黎玮[10](2004)在《足叶乙甙眼局部化疗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为避免大剂量、多周期全身化疗治疗RB所带来的严重副作用 ,应用眼结膜下注射足叶乙甙治疗RB裸鼠 ,评价该药物眼局部用药对RB的疗效及对眼局部毒副作用。方法 2 0只RB裸鼠分 4组 (G1~G4) ,每组 5只 ,全身用药组 (G1)腹腔内注药足叶乙甙 15 0ug及环孢霉素A(CSA) 1 0mg。G2~G4组结膜下注射不同剂量的足叶乙甙 ,浓度分别为 5 0、 75、 15 0ug ,每周 2次 ,共 3周。每天裂隙灯观察前房肿瘤情况并作照相。第 6周取眼球作病理切片和图像处理。结果 1 G1:前房RB肿瘤未见控制。病理检查RB细胞广泛侵犯前房、晶体前后部位。G2前房肿瘤继续增大 ,与G1相比无差异。G3前房肿瘤生长延缓。瘤体控制率为 2 0 %。G4前房肿瘤生长明显控制。肿瘤控制率为 40 % ,肿瘤治愈率为 2 0 %。病理检查肿瘤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全身用药组。 2 眼局部注射部位结膜及巩膜大体和病理检查未见异常。 3 图像分析G1~G4组肿瘤面积 (mm2 )分别为 :0 65 9、0 63 4、 0 5 15、 0 2 3 5 ,肿瘤抑瘤率分别为 7 18%、 10 70 %、 2 7 43 %、 66 90 %。统计学分析显示 ,G2、G3肿瘤面积大小和抑瘤率与G1之间无显着性差异。G4肿瘤面积及抑瘤率与G1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结论 1 结膜下局部注射足叶乙甙对眼内RB肿瘤有明显疗效。治疗效果?
二、足叶乙甙眼局部化疗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足叶乙甙眼局部化疗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视网膜母细胞瘤36例临床观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致谢 |
(3)榄香烯对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Survivin、NF-κB基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第一章 榄香烯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_(44)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榄香烯诱导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_(44)细胞及对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NF-kB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榄香烯对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_(44)细胞端粒酶、端粒酶逆转录酶活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进展 |
综述二 Survivin与眼科疾病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4)羟基喜树碱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说明 |
前言 |
第一章 羟基喜树碱对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_(44)细胞增殖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一、实验材料 |
二、主要仪器 |
三、实验方法 |
结果 |
1.HCPT对HXO-RB_(44)细胞增殖的影响 |
2.HCPT对HXO-RB_(44)细胞周期的影响 |
讨论 |
第二章 羟基喜树碱对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_(44)细胞凋亡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一、实验材料 |
二、主要仪器 |
三、实验方法 |
结果 |
1.HCPT对HXO-RB_(44)细胞凋亡的影响 |
2.HCPT对HXO-RB_(44)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5)肺癌的微创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超低温冷冻消融效应 |
1.1 治疗原理研究 |
1.2 血管对氩氦刀的影响 |
1.3 氩氦刀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
1.4 氩氦刀冷冻治疗的优势及局限性 |
1.5 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
1.6 氩氦刀形成冰球大小、时间的研究 |
1.7 氩氦刀术后并发症、副反应及处理 |
1.8 氩氦刀的疗效 |
1.8.1 临床评价 |
1.8.2 影像学评价 |
1.8.3 实验室指标 |
1.8.4 远期疗效 |
1.9 小结 |
2. 高温消融效应 |
2.1 激光疗法 |
2.1.1 激光的种类 |
2.1.2 适应症及禁忌症 |
2.1.3 硬质支气管镜与纤维支气管镜的选择 |
2.1.4 操作方法 |
2.1.5 并发症 |
2.1.6 疗效评价 |
2.1.7 疗效影响因素 |
2.1.8 小结 |
2.2 微波治疗 |
2.2.1 经内镜微波治疗 |
2.2.2 经皮穿刺微波治疗 |
2.2.3 小结 |
2.3 射频消融 |
2.3.1 基础研究 |
2.3.2 适应症及禁忌症 |
2.3.3 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 |
2.3.4 评价标准 |
2.3.5 临床疗效 |
2.3.6 并发症 |
2.3.7 小结 |
2.4 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 |
3. 放射线束损毁效应(放射性粒子植入) |
3.1 ~(125)I的生物物理学特性 |
3.2 治疗机理 |
3.3 适应症 |
3.4 剂量的选择 |
3.5 疗效的影响因素 |
3.6 治疗方法的选择 |
3.7 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 |
3.8 临床应用 |
3.9 并发症 |
3.10 小结 |
4. 光动力治疗 |
4.1 历史沿革 |
4.1.1 光敏剂 |
4.1.2 激光器 |
4.2 治疗原理 |
4.3 光动力治疗的优点 |
4.4 毒副作用 |
4.5 实验研究 |
4.6 注意事项 |
4.7 临床应用 |
4.8 小结 |
5. 介入治疗技术 |
5.1 肺癌的血液供应 |
5.2 肺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种类 |
5.3 临床疗效 |
5.4 小结 |
6. 微创治疗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化学减容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眼部检查方法及治疗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治疗前后结果 |
2.2 并发症 |
3 讨论 |
(8)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分析及眼内化疗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一 Rb 保守治疗 |
二 Rb 眼内化疗 |
三 Rb 眼内化疗的安全性 |
四 本研究的任务与创新点 |
第一部分 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诊治特点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视网膜母细胞瘤保守治疗临床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内化疗的安全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四部分 视网膜母细胞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五部分 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内化疗效果的观察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
附图 |
致谢 |
(9)我国眼科病理学基础与临床研究五年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眼部肿瘤的研究进展 |
(一) RB (占眼内肿瘤第一位) |
1.临床研究方面: |
2.基础研究方面: |
(二) 脉络膜黑色素瘤 (choroid melanoma, CM) |
1.临床研究:包括3个方面。 |
2.脉络膜黑色素瘤发病机制研究:涉及3个方面的研究。 |
3.葡萄膜黑色素瘤多药耐药性研究:涉及3个方面。 |
(三) 泪腺肿瘤研究进展 |
1.临床病例总结分析: |
2.预后指标研究: |
3.影像学诊断: |
4.治疗: |
5.分子生物学诊断: |
(四) 眼眶炎性假瘤 |
1.临床影像学研究: |
2.临床组织病理学研究: |
3.治疗研究: |
4.基础研究: |
(五) 眼眶淋巴增生性病变 |
二、眼眶病研究 (甲状腺相关眼眶病) |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 |
(二) 诊断研究 |
1.实验室诊断: |
2.影像学检查: |
(三) 治疗研究 |
1.免疫抑制疗法: |
2.放疗: |
3.手术: |
三、视网膜病变 |
四、今后的工作方向 |
(一) 健全眼病理专业技术队伍 |
(二)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病理学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67] |
(三) 引进新技术[68] |
1.病理组织的分子诊断: |
2.基因检测在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
(四) 眼肿瘤治疗研究动向[69, 70] |
1.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治疗: |
2.研究肿瘤的多药耐药性及检测相关耐药基因: |
3.端粒酶活性抑制剂: |
4.基因治疗: |
5.免疫治疗: |
(10)足叶乙甙眼局部化疗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实验方法及步骤 |
一、RB裸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
二、RB成瘤裸鼠分组及注药试验 |
1.化疗用药: |
2.裸鼠分组及注药方法: |
三、病理图像处理: |
四、统计方法: |
结 果 |
一、大体观察 |
1.全身注药组 (G1) : |
2.结膜下注射50μg足叶乙甙 (G2) : |
3.结膜下注射75μg足叶乙甙 (G3) : |
4.结膜下注射足叶乙甙150μg (G4) : |
二、病理检查 |
三、裸鼠前房肿瘤面积测量与肿瘤抑瘤率计算 |
1.G2、G3组与G1组间肿瘤面积差异无显着性意义 (t=2.021, 1.866;P=0.13, 0.17) 。 |
讨 论 |
四、足叶乙甙眼局部化疗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视网膜母细胞瘤36例临床观察分析[D]. 刘瑾. 郑州大学, 2013(11)
- [2]兔眼玻璃体内注射足叶乙苷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毒性作用[J]. 郑嵩山,卜战云,王应飞,吴中耀.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1(04)
- [3]榄香烯对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Survivin、NF-κB基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D]. 魏为. 中南大学, 2007(01)
- [4]羟基喜树碱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研究[D]. 陈娟. 中南大学, 2007(06)
- [5]肺癌的微创治疗[D]. 斯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6]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化学减容治疗[J]. 杨新吉,李月月,王毅,李天臣,黑砚,魏红,陈学国,肖利华. 眼科新进展, 2007(02)
- [7]结膜下注射卡铂和环孢素联合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实验研究[J]. 毛羽翔,吴中耀,杨华胜,何剑峰,林少芬,黎玮.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6(05)
- [8]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分析及眼内化疗实验研究[D]. 郑嵩山. 中山大学, 2006(04)
- [9]我国眼科病理学基础与临床研究五年进展[J]. 孙宪丽,李彬. 中华眼科杂志, 2005(08)
- [10]足叶乙甙眼局部化疗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实验研究[J]. 毛羽翔,吴中耀,杨华胜,郑健梁,何剑峰,黎玮.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