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辨证论治体会

崩漏辨证论治体会

一、崩漏的辨证治疗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丹[1](2021)在《崩漏中医证型分布及证素特点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崩漏(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以及病位、病性证素特点,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基本信息及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中医证型分布、证素特点。结果:1.共得到证型15种,(1)虚实分类:虚证86例(46.99%);虚实夹杂证66例(36.07%);实证患者31例(16.94%);(2)具体证型:其中患者例数≥10者共7种,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阴虚血热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血瘀证、肾阴虚证、脾肾气虚证、气虚血瘀证。2.从证型中共提取证素10种,其中病位证素3种,由高到低为:肾、脾、肝;病性证素7种,由高到低为:气虚、阴虚、血热、血瘀、气滞、阳虚、湿。3.使用中药汤剂治疗者占93.99%;西药治疗者占60.11%;中成药治疗者39.89%;刮宫术治疗者占23.50%;中医外治法治疗者占13.11%。4.情志刺激、作息紊乱、劳力失度、房劳多产、家族遗传等可影响崩漏的发生。结论:崩漏发生涉及多脏腑多因素,临床以虚证、虚实夹杂证多见。阴虚血热证最多,其次为脾气虚证、肾气虚证、血瘀证,崩漏的病机核心为肾—天癸—冲任轴不稳定,导致冲任失调,胞宫藏泻失常,以肾为主导,与肝、脾关系密切,病机变化以虚、热、瘀为主。

谭亚男[2](2021)在《浙派中医朱古亭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考察朱古亭的生平,整理分析朱古亭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医学笔记遗稿,完善对朱古亭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及应用。研究内容:研究朱古亭中医思想萌芽:包括朱古亭生平及与医学的渊源。研究朱古亭的学术成就:包括朱古亭的学术论文、着作研究,以及对医学理论的新见。研究朱古亭的临床医案:包括朱古亭辨证诊治肺系病、脾胃病、心肝病、肾系病、妇科病的临床经验。整理研究朱古亭医学笔记遗稿。结果: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朱古亭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掌握了朱古亭的学术来源、从医之路和临床经验;通过比较分析法分析了朱古亭对待经典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朱古亭出生于世医之家,医术精湛,遣方稳重;为人低调谦逊,刻苦专研。其教学之余,潜心着述,发表论文30余篇,不乏有对医学思想的传承与新见;出版着作《朱古亭临证录》。朱古亭临床经验丰富,对肺系病、脾胃病、心肝病、肾系病、妇科病等各类病症都分型细致精确,病机治法相宜,制方平稳轻灵。朱古亭医学笔记遗稿所含理论中涉及多种病症,关于肾病的见解补充了《朱古亭临证录》肾病医案的不足,使笔者能更好的研究朱古亭临床经验。结论:朱古亭为浙江名老中医,虽逝世多载,其医术医德仍存于后人心中。本文通过研究朱古亭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有助于完善浙派中医的内容,更是对理论及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陆思敏[3](2021)在《国医大师班秀文论治绝经前后诸证学术经验整理与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文选取班秀文教授临床手稿为研究对象,以期整理、总结班秀文教授论治绝经前后诸证的特色诊疗经验,完善桂派班氏妇科内容,促进名医学术思想传承工作发展,为绝经前后诸证治疗提供一定临床依据,造福广大绝经前后诸证患者。方法:按照分层设计的技术架构设计原则,对医案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架构进行设计,按需搭建医案信息管理系统,运用文献研究法及经验总结法将班秀文临床手稿数字化录入系统中相应模块形成相应数据库,基于该系统界面对医案进行预处理使数据结构化,再通过Apriori算法及频繁项集挖掘对班老医案中各类数据进行运算,根据算法得到的结果再结合文献研究法的内容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在中医古籍中对绝经前后诸证的论述源于秦汉、丰于宋金、成于明清,最终定于现代。(2)班秀文教授临证所见的绝经前后诸证患者多以月经改变为主症,多伴有头晕目眩、乏力、寐差、胃纳不佳等症,证型以肾阴虚为主,次为肝脾两虚,间或夹湿、夹瘀,主要治疗以益气养血为基本大法,多用当归、白芍之类补气生血,方多喜用归芍地黄汤或当归芍药散加减。(3)班秀文教授论治绝经前后诸证的学术思想可概括为:治虚非独治肝肾,调养兼当固护脾;补气养血亦治漏,崩下非仅炭能收;贵用冲和平为顺,峻猛刚燥恐大伤;女病不忘治奇经,药引入经效当安。结论:(1)中医对绝经前后诸证的认识自古已有,且源远流长,未曾间断。(2)班秀文教授在绝经前后诸证的论治上经验丰富,独具个人特色。(3)班秀文教授治病时尤为重视脏腑、经络与气血之间的关系,尤善平调阴阳。

方媛媛[4](2021)在《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根据文献研究古时AUB-O诊疗理论的发展与演变,结合现代临床资料,重新认识AUB-O的临床特征、病因病机、中医证型及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期能够为临床诊疗AUB-O提供更多的借鉴与辨证的新思路。方法:1.以《中华医典》为主要蓝本并充分收集古代医典,运用现代中医文献科学研究手段和方法,将有关崩漏、月经不调中部分内容、月经先期、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多等中医药文献信息资料全部进行系统性的搜集和总结,将其病名、临床特点、病因、发病机制及辨证论治等内容整理得出了更加清晰的脉络。2.通过临床调查收集符合标准的AUB-O病例,了解AUB-O发病相关影响因素及出血模式等的分布情况。3.通过收集的AUB-O病例临床资料,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归纳AUB-O常见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4.通过调查AUB-O患者临床和病史资料,了解AUB-O中医证型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文献研究:不能排除因条件限制而未能鉴别的器质性病变和其他疾病影响造成的异常出血,但其主流为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1.1对于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不同而又各有侧重,不断地发展完善,病因可以概括为生活起居失度、七情内伤、外感六淫、瘀血及痰饮等病理产物,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虚、热、瘀相关,致气血失调,涉及的还有肝、脾、肾三脏损害而致冲任不固,热迫血妄行,瘀血内阻等,由此延伸出辨证应首先分析虚实,较为完整的辨证主要是肝不藏血、脾虚、气虚及血热与血瘀等,而其治疗的方法则不外乎按照年龄的“塞流、澄源、复旧”之法,并逐步形成了一些治疗理念和观点,如青少年补肾、中年疏肝、老年健脾。1.2至金元年代各地区的医家开始注重分别论述经期延长、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对月经先期论述最为广泛,月经过多则在月经先期中加以论述。宋代对月经先期有比较明确的看法,先期之名于明代开始广泛应用,“不及期”、“经早”散见各书中,逐渐开始单独论述,而月经过多大多被当作一种症状描述于月经病中,刘完素始将其作为单独疾病论述,总结病因为火邪、内伤怒思忧、心火炽盛、劳倦、误服辛热药物以及体质多痰郁,病机表现为血热、气虚、虚热、痰湿等,基于此的辨证可分别为阳盛、阴虚或肝郁导致的血热证、脾气虚及肾气虚证、虚热证、血瘀证以及痰湿证。经期延长的原因一般不外乎人体之所有的外感六淫、饮食及情志导致的内伤、瘀血停于体内。病机则是由于气虚、血热和经脉血瘀所致的机体脏腑气血运行平衡失调,冲任不固,经血运行平衡失制,辨证的一个关键问题也在于气虚、血热和血瘀。2.256例AUB-O患者年龄集中在生育期和绝经过渡期;BMI集中在18.5-24.9;职业例数前三为无业、个体、技术人员;学历集中在本科;出血模式集中在不规律月经出血。3.AUB-O患者临床常见证型分为四类,肾阳虚夹肝郁证人数最多,占比41.4%,其后依次为肾阴虚夹湿热证(20.7%)、脾肾阳虚证(19.5%)、肾气虚血瘀证(18.4%)。4.AUB-O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4.1年龄:脾肾阳虚型年龄最大,肾气虚血瘀型和肾阳虚夹肝郁型次之,肾阴虚夹湿热型年龄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 BMI指数、孕产次、流产次数:不同证型AUB-O患者BMI指数、孕产次、流产次数的不同无统计学意义。4.3体力状况:肾气虚血瘀型整体体力情况较肾阴虚夹湿热型好,肾阳虚夹肝郁型整体体力情况较肾气虚血瘀型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职业体力活动:肾阳虚夹肝郁型整体职业体力活动较肾气虚血瘀型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体育锻炼:肾气虚肝郁型体育锻炼最多,肾阴虚夹湿热型和气虚血瘀型次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熬夜:不同证型AUB-O患者是否熬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母亲异常子宫出血病史:不同证型AUB-O患者母亲异常子宫出血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病程:不同证型AUB-O患者病程的不同没有统计学意义。4.9既往月经周期及经期:不同证型AUB-O患者既往月经周期及经期的不同没有统计学意义。5.AUB-O患者治疗情况:52.3%患者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论:1.古籍文献中有明显的崩漏、月经先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的诊疗理论,并且经历了起源、发展到总结创新的过程,病因不除外外感六淫、七情内伤、生活起居失度及痰瘀等病理产物,病机为气血失调或痰湿瘀血,使脏腑受累,冲任不固,经血妄行,主要是按脏腑(肾、肝、脾为主)、气血、阴阳、寒热虚实来分型,辨证关键在于气虚、血热、血瘀、痰湿。2.256例AUB-O患者的主要临床证型分别为:肾阳虚夹肝郁证、肾阴虚夹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肾气虚血瘀证。3.现代所述AUB-O大致病因病机、临床特征与古籍中相同,辨证均不除外虚、热、瘀,以肝脾肾三脏为主,或在虚证基础上夹有血瘀、痰热等,单纯实证较为少见,现今AUB-O证型较为复杂,肾阳虚兼肝郁证较为常见。4.脾肾阳虚型AUB-O患者年龄较大;肾阴虚夹湿热型AUB-O患者年龄较小、体力情况较差;肾阳虚夹肝郁型AUB-O患者体力工作少、体育锻炼多,临床中可指导诊疗,并有益于对患者的宣教。

区绮琪(Ellena Yee Kee Au)[5](2021)在《基于文献的新安与其他主要流派医家临床诊治经验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梳理新安医学的代表性医家、着述、学说及其核心学术特色;结合代表性医家临证医案,比较新安医学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与其他主要中医学术流派间的异同和关系,进一步明确新安医学的学术成就、历史贡献和当代影响。方法以传统文献学方法为主,结合数理统计学方法开展研究工作。1.选择研究的主要流派:统计各流派的宫廷御医人数与内科主要医着的医家人数为切入点。统计结果提供中医主要地域流派的参考。2.选择研究的临床病种:利用新安医学的特色学科(妇科、儿科及内科)并从每个学科选择两个病种。3.选择流派医家代表及医案:从第一届国医大师名单中根据所需要探讨的地域选择流派代表医家。国医大师代表当今的最高中医水平。再从国医大师的专辑中根据所需要探讨的病种选择医案。为保证每一病种有相关新安医家的医案作对比,所以需要再填补两名新安医家。选择条件:选择的新安医家有相关医案的文献、有一定的专业认可度。4.对选定相关学科及病种,搜集从宋元明清至近代主要医家对病因病机、诊断、遣方用药特点的相关学说或观点,以充实对其后11位医家的23个医案文献研究结果。文献的搜集分两方面,CNKI网下载相关被引次数较高的文献及购买相关医着。5.对选定的23个医案分类整理及纵横联系对比:表格化处理后、分类归纳8位流派医家的医案治验跟新安医家现代医家作同病种的横向对比,并以宋元明清的医家在相关病种上的治则治法或学说纵向对比。6.综合汇总所有研究结果,深入挖掘新安医学有别于其他流派的学术特色和临床价值。结果1.新安医学学术贡献新安医学的主要贡献在以下几方面:一、新安医家学说众多,尤其是“营卫一气”、“卫气营血辨证”、“养阴清肺”、“外损致虚”、“养胃阴”、“虚损理脾阴”等学说,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新安医家的《古今医统大全》、《医宗金鉴》、《医述》被列为十大医学全书。二、临床上,中医的四诊,尤其是脉诊、望诊,新安医家有丰富医案专着,遣方用药平正轻灵、稳准狠猛。三、新安医家徐春甫创立的中国第一个民间医会“一体堂宅仁医会”促进医学进步。这都说明从宋代至今,新安医学对中医学术、临床以及医学发展都有很全面以及巨大贡献,至今方兴未艾。2.与其他主要流派比较与浙派、吴门及孟河医派、燕京医派的宫廷医学、旴江医学、齐鲁医派、岭南医学、川派中医及海派中医相比,在基础理论、病因病机、诊断、治则治法等方面,新安医学均存在有别于其他流派的学术主张及临床特色。新安医家的错简重订说引起的学术争鸣、反思是空前的。临床上,新安固本培元派对附子的应用范围比川派更广。医学普及启蒙方面新安医学比吴门及钱塘显着,新安御医徐春甫、吴谦所撰医着充分体现了“修医书以正医学”的目的。医着方面,《内经》研究方面,新安较吴中、钱塘量多质高;吴中与新安各科齐全,钱塘则重临床理论,而且没有外科、针灸内容。3.新安医学代表性医家与其他主要流派代表性医家临床治验对比分析:新安医家王乐匋提倡并体现在他的治验上的为学特点,“求实”、“学博”、“探幽”及“返约”。李济仁国医大师用药虽少,但疗效显着,充分体现了新安医学辨证精准,药少力宏的特色。孟河医家裘沛然国医大师认为如果“学而不精”、“学而不广”及“学而不化”,就很难像“前辈用药圆机活法”,孟河医家朱良春国医大师“善于挖掘民间验方”,创新虫类药应用。燕京医家路志正国医大师临证主张“用药兼顾,勿持一端”;“圆机活法,轻灵活泼”。齐鲁医家国医大师张灿玾的治验中反映他对《医宗金鉴》的重视。能影响国医大师的新安医学着作《医宗金鉴》的确对后世医家的影响巨大。岭南医家邓铁涛国医大师在众多治验中显示对黄芪的重用,并以河北金元医家李东垣及清代王清任为宗。八桂医家班秀文国医大师与浙派何任国医大师都是妇科专家。班老治妇科病的治则是“治血不忘气,调气须及血”,而何任国医大师推崇清代《傅青主女科》及宋太医陈沂,重视调经。主要结论新安医学医家众多,医着宏丰,传承有序,学术交流活跃,学术特色鲜明。新安医学融汇中医各流派医学精华及创建新的医学理论,确属中医流派中的“首富”。新安医家与其他流派的传承虽然不同,学术思想以及临床治法已经是相互借鉴,但从本研究的范围也突出新安医家与其他主要流派的部分异同:一是岭南医家邓铁涛国医大师的用药风格跟新安医家王乐匋重视脾,但两位医家的学术思想有所不同,邓老在他的治验中经常重用黄芪。新安王老坚持不能独守一法,体现新安医家用药灵巧的特点;二是八桂医家斑秀文国医大师的妇科治则,“治血不忘气,调气须及血”,融合了新安医家汪机的营卫一气学说及吴楚治血补气的理论观点;三是孟河医家朱良春国医大师的治疗风格,单刀直入,药少力专,燕京医家路志正国医大师强调用药“勿持一端”同新安医家“平正轻简”的用药特点对比明显。

牟敬占,张文理,王腾,徐慧军[6](2021)在《中医辨证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8种不同中医辩证干预措施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进行网状Meta分析,探讨对比不同中医辨证干预措施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BM、CNKI、WanFang Data、VIP、The Cochrane Library以及EMbase数据库有关中医辨证治疗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年限均自建库起至2020年2月3日。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按照Cochrane5.1手册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与偏倚风险评估,用R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与概率排序。结果共纳入43个研究,共包含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4606名。网状Meta分析结果提示,各中医辨证干预措施组疗效均优于西药干预组,其中养肝补肾组[OR=6.9,95%CI(3.5,14.0)]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疗效最佳,其次分别为清热凉血组[OR=6.1,95%CI(3.1,14.0)]、养血补气组[OR=5.5,95%CI(2.6,13.0)]、健脾组[OR=3.7,95%CI(1.7,9.0)]、补气组[OR=2.9,95%CI(1.3,6.8)]、补肾组[OR=2.7,95%CI(1.7,4.4)]、活血化瘀组[OR=2.6,95%CI(1.5,4.7)]和健脾补肾组[OR=2.4,95%CI(1.5,3.8)]。结论不同中医辨证干预措施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均优于西药干预措施,其中又以养肝补肾法疗效最优。由于受所纳入文献的数量及质量限制,上述结论仍需更多大样本、高水平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更高质量验证。

王伊娜[7](2020)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的临床症治特点及理论探源》文中研究表明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具有高度异质性,涉及多个系统的复杂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主要治疗目的在于纠正患者的内分泌紊乱,解决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从中医角度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涉及多个脏腑,临床辨证较为复杂。我是在澳大利亚悉尼执业的中医师,诊所规模较小,所见证型杂而散,有幸在广州跟师临证中,认识到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是临床的一个重要证型。当归四逆汤和温经汤为导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的常用方药。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以及导师的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对使用当归四逆汤和温经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的有效病例,进行症治特点的分析。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与方当归四逆汤和温经汤的症治关系,为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方法:一、文献研究通过计算机以《中华医典》、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数据库为检索源,以“厥阴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当归四逆汤”、“温经汤”、“妇科”为关键词,对中医古籍及近二十年来的文献进行检索,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以中医病名、症状、体征、证、方等作为字段,利用EXCEL及SPSS 26.0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库资分析,并借用黄金分割方法,从辨证思路和方证方面进行理论梳理。二、临床研究本研究共收集杨洪艳教授门诊病案416例患者,合计2798诊次。按照纳入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使用温经汤的为365诊次,使用当归四逆汤的有120诊次,故门诊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的合计诊次为485诊次,约占整体诊次的17%。因数据仅仅保留初诊特征,故删除复诊信息,按照厥阴寒证治疗方剂分为温经汤证组及当归四逆汤证组,最后数据困存温经汤(加减)108条以及当归四逆汤(加减)65条。本次总计173诊次的分析中,使用SPSS 2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知识图谱分析、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用Logist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数据173诊次,均有明确中西医诊断描述,均为使用方药的有效人群,按所使用方剂分为两组,其中温经汤证组108诊次,当归四逆汤证组65诊次。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利用卡方检验在两组间分别两两比较,痤疮粉刺、手足不温、怕冷、便秘4项症状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痤疮粉刺、手足不温、怕冷3项的P=0,提示此3项在两组之间可能有非常显着性的差异,而紧张焦虑情绪、口干口苦、睡眠障碍、便溏4项症状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方组间是否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舌象及脉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研究的PCOS患者中,痤疮粉刺在温经汤证中的发生率较当归四逆汤证高,而手足不温、怕冷、便秘则在当归四逆汤证中的发生率较温经汤证高。两组患者均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伴有胰岛素抵抗高于伴有胰岛素抵抗。两组中均为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出现的频率较高。此次分析提示我们,当归四逆汤证患者的怕冷、手足不温此2项代表寒证的症状较温经汤证患者重,而痤疮粉刺此项代表有热象的症状则更显着的出现在温经汤证组中,从而可以推论寒象程度为当归四逆汤证>温经汤证,而温经汤证兼夹较多热象。结论:适合使用当归四逆汤的人群特征较温经汤的人群,寒证的症状较重;而适合使用温经汤的人群特征较当归四逆汤的人群,寒象中兼夹较多热象。

赵晓,陈莹[8](2021)在《近五年中医药治疗血瘀型崩漏的诊疗进展》文中认为崩漏是妇女非周期性的不规则性的阴道下血现象,或量大如注,或淋漓不断,是妇科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的疾病之一。中医药治疗此病独具特色,取得显着的成果,通过对血瘀型崩漏的诊疗手段进行收集和归纳,希望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经验和诊治思路。

王彦彦[9](2020)在《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中医学术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网络文献检索系统、广州市各大图书馆、访谈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或后人、跟名老中医出诊学习等四种途径,对岭南中医名家治疗月经病学术思想、诊疗特色及临床经验等进行大规模的收集整理,发掘岭南地区月经病的发病特点和名家调治月经病的诊治规律,初步呈现岭南中医妇科医家治疗月经病的学术思想源流及特色经验集成,为临床继承应用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用参与性研究方法初步验证其中一位名医的经验方的临床疗效,为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思想的临床疗效提供循证依据。为中医妇科后辈学习岭南中医妇科提供指引,为发挥岭南中医妇科优势,继承与发扬岭南中医妇科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本研究工作主要通过广泛收集历代岭南中医妇科名家相关历史记载、发表论文、医案医着、名医弟子的跟师记录、心得、经验总结及其他途径关于名医的一些记录等,搜集其中各岭南名医关于月经病诊治的学术背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有效病案等,通过比较研究的科研方法,归纳整理出岭南名医对于月经病诊治的特色和规律,形成“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同时对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诊疗特色进行整理研究,采用文献收集、名老中医自身总结、名家访谈、弟子访谈、跟诊学习等形式,采用传统及现代的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当代岭南妇科名医的学术思想、思辨特点、临床经验、方药特色、典型医案,总结其共性规律和特点,总结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学术思想。在基于上述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临证经验特色总结下,选择岭南妇科名家李丽芸的一个经验方药,采用参与性临床研究,从方药、治法入手,凝练形成代表性研究方案,评价临床疗效,为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思想的临床疗效提供循证依据。结果:在岭南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岭南地区中医妇科流派的发展受岭南文化的历史沉淀影响深刻。岭南中医妇科形成因素包括地域、经济文化、体质因素等。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构成代表有罗氏妇科、蔡氏妇科两支妇科派系,还包括以妇科病为专科的岭南医家及兼治妇科病的名家。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特点:(1)传承发扬中医,创新中医理论,培养数代岭南名医;(2)百病生于气,重视调理气机;(3)因地制宜,注重湿热致病,顾护气阴;(4)四诊合参,重视望诊、脉诊;(5)心身同治,调畅情志,重视情志治病;(6)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7)用药轻灵,善用南药花药;(8)结合岭南饮食文化,药食同源,重视药膳。本研究选择岭南妇科名家李丽芸教授经验方之补肾健脾法中药复方,治疗脾肾两虚型经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运用随机对照方法,与地屈孕酮片作为对照,结果如下:两组患者治疗后经行时间延长的主证积分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疗效相当;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组在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方面更为有效。经过三个月经周期的治疗两组H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两组间治疗后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的疗效相当。两组基础体温高温相持续时间经治疗后延长,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延长黄体期时间方面疗效相当。两组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BBT上升6-8天)经治疗后较前显着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均有可能提高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而改善黄体功能。但因两组治疗前后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不具可比性,尚不能证明中药组对提高黄体中期血清孕酮水平的有效性。结论:岭南气候地理的独特性造成了岭南地区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的疾病特点及居民体质,如外邪常夹湿邪入侵人体,月经病患者也多气虚、阴虚及痰湿体质等;岭南地区还有采用当地中草药煲凉茶和煲汤的饮食文化习惯,因此药膳调经也成为岭南中医妇科的一大特色。岭南妇科流派传承特点:以代表性南海罗氏妇科为例,其调经特色在于:(1)崇尚景岳,调经首重阴阳;(2)脾肾为本,气血为用;(3)养阴保津,驱邪扶正,攻补有度;(4)治疗重视地域气候的差异;(5)善用南药,药性平和;(6)重视情志治病。罗元恺教授继承发扬,衷中参西,提出女性肾气—天癸—冲任—子宫轴的概念,这是岭南中医妇科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罗氏的传人欧阳惠卿、李丽芸、罗颂平、王小云等传承罗氏的学术思想,又各有发展创新。欧阳惠卿致力于补肾活血法在妇科领域常见病、难治病的应用研究,其科研成果硕果累累。李丽芸充实了补肾法,提出经典的补肾八法,丰富了补肾调周法的经验。罗颂平立足天人合一,提出月经周期与太阴月节律同步的创新观点。王小云经多年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形成特色明显的中医“心身同治”学术思想,创新以情胜情的情志疗法。同时岭南妇科流派传承人为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研究开创流派工作室,培养人才,为岭南妇科流派作出贡献。潮汕蔡氏妇科其传承以家传为主,兴盛至今的除了其百年不衰的疗效。近现代名医蔡仰高、蔡纯臣刻苦努力传承良好的家风医德,崇仲景学说,重脾肾,博采众长,重视祖方、偏方,又有创新。至现代蔡妙珊教授继承先辈经验,又结合吸收院校中医教学,将蔡氏妇科发扬壮大。临床验证方面,李丽芸教授经验方之8号健脾补肾方对脾肾不足型经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患者是有效的,其疗效与地屈孕酮片改善黄体功能不全型经期延长的疗效相当,而对改善患者脾肾不足型中医症状方面更优于地屈孕酮。此经验方具有临床可行性及可重复性。

鲁周南[10](2020)在《产后出血中医古籍文献及知识获取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后出血为产褥期发生的异常阴道出血性疾病,影响产后恢复,严重者甚至影响到产妇的生命。近年来剖宫产手术普及、二胎政策开放,产妇生活环境、个人生活观念、生活习性也发生了改变,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产后出血在中医古籍中以“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血崩”“产后下血不止”等病名呈现,内容丰富,有深厚的文献积累。如何从中医的角度认识产后出血,发掘中医临床治疗优势?首先离不开对其源流以及学术思想的梳理总结;此外,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高效获取产后出血专科知识,亦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之一。论文的第一部分首先确定产后出血病名的中医内涵与外延,以朝代为序,研究纳入文献的病名演变、病因病机、诊断以及理法方药的流变脉络。第二部分针对导师团队研究提出的古籍、医家、知识“三维一体”获取思路,笔者采取专家访谈方法对“三维一体”进行专家意见征集,进一步补充完善了“三维一体”数据模型,论证并确定了各知识要素层级,使其更符合中医古籍知识的特性并具有可操作性。论文最后以产后出血文献为例,对产后出血古籍文献知识基于不同获取方案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古籍阅读选择建议,对中医古籍知识的学习利用提出方法学借鉴。先秦至秦汉时期,产后病统称为“乳余疾”,出现产后疾病之萌芽。《黄帝内经》首次记载产后疾病“乳子病热”,创造性地提出了通过望诊、问诊、切诊综合进行妇人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开创了产孕奇经理论之先河。《金匮要略》根据产后亡血伤津的生理特点,将产后常见疾病归纳为痉病、郁冒、大便难。魏晋南北朝时期,晋·王叔和编撰的《脉经》首次系统提出从产妇脉象的表里、寒热、大小、缓急进行预后预判,奠定了产科脉诊的基础。该时期文献至少记载了近20余种用于产后疾病治疗的药物。此期尚无“产后出血”的专篇记载,但在实践方法上却形成“产后出血”专病诊断及治疗的萌芽,该时期,产后出血疾病相关记载多以某方适应症形式提出。隋唐时期,《经效产宝》《诸病源候论》开始对产后出血相关病名有相对集中论述。《诸病源候论》记载恶露不尽、血崩病因病机为外感寒邪、虚损、瘀血。《备急千金要方》第一次提出恶露不尽与产后时间密切相关,且强调腹痛与恶寒两大伴随症状,明确了恶露不绝部分内涵,具有开创性意义。该时期产后出血相关治疗方剂数量较前丰富,共计30余首,有论有方,但未见专篇论述。宋金元时期,产后出血病名数量较前明显增加。此时期记载产后恶露不绝病因有虚损、瘀血、寒邪互结。产后血崩病因病机较前增加饮食不节、情志、药物因素。《妇科秘兰全书》能够较好的反映妇科产后出血诊疗思路。提出以产后7日为节点,结合腹痛情况辨虚实用药,记载成方当归建中汤、独圣散、泽兰汤、瑞莲散4首。并顺从产前、临产、产后生理状态加以调护,及时纠正产妇气血运行异常状态,预防产后出血。《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提出崩漏一定程度上是产后恶露不尽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的临床表现,认为两者之间存在转化关系。郑氏女科提倡产后应大补气血。推出产后出血四物汤通治方,形成以四物汤为主要治疗思路与手段的完整治疗方案。梳理金元大家张元素、李东垣、罗天益、刘河间等着作,整理出产后辨治思路三条。产后需扶持荣卫,调养血气;属邪气实者需攻之;产后宜大补气血为先。并整理产后处方用药30余条。该时期产后出血文献得到长足发展,疾病概念已内含“审因论治”理念;将产后出血引入急症观念,纳入到急症治疗体系中,能够清晰地根据缓急予以分化治疗;此时期着作开始出现明显学派特色,学术思想承前启后。明代,产后出血进一步发展到以出血量、势进行区分。命名呈多样化,命名称谓中明确其危重症的含义。此阶段发展了恶露不绝、血崩冲任、脏腑病因病机学说,并从病因病机层面认识到胎前、临产、产后调护的失当与产后疾病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学术思想主要继承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体系与朱丹溪“产后大补气血”说。创新主要表现在张景岳的辨证思维与体质辨识相结合的理论创新、赵献可从阴阳真假辨治血证思路的创新、薛己的产后出血脏腑辨证理论创新。明代产后出血常用成方为四物汤与生化汤及加减体系。产后用药禁忌较前人增加活血破气药物,如三棱、莪术、红花、苏木、牛膝等14种;清热药物黄芩、黄连、栀子、黄柏4种;慎用方剂为大承气汤、五苓散,丰富了产后出血用药禁忌内涵。清代《妇科冰鉴》首次较为准确的概括产后恶露不绝定义,认为恶露超过七天,日久不断,为恶露不绝。较前增加了“产后一月恶露重来”“产后崩淋带下”病名。恶露不绝、血崩较前代增加了冲任瘀血以及虚实夹杂病因病机。脏腑理论方面,补充产后气血、营卫概念以及肝疏泄无度、肾闭藏无权病因病机。《胎产新书》完整地提出了饮食、情志、房事损伤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病因病机。清代古籍,针对出血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瘀血理论之创新;气、血、水、火的理论创新;奇经学说在产后的创新应用;中西医结合运用于临床的创新及大量原创新方出现。四物汤与生化汤辨治产后出血的体系进一步丰富发展,生化汤发展至清代,已经成为产科常用方,也是产后出血常选方剂之一。第二部分主要着重于对中医知识获取方法与思维的研究。基于本次产后出血文献研究,首先提炼出“医家个人经验”“官方医学教育”两种常见的知识获取方法;同时,对导师团队提出的“三维一体”获取方法进行了专家访谈论证研究。为有序快速获取古籍知识,寻求中医知识获取普适性的方法,导师团队参考人脑获取知识的思维模式,针对计算机对古籍知识的获取特点,提出“三维一体”数据模型。基于知识元、知识体概念,笔者设计出针对方法学专家、临床专家、文献专家深度访谈的问卷,对“三维一体”知识体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性、权重关系以及三个知识体所包含的23个知识元在知识体构成中的角色与重要性等进行问卷调研与深度访谈;通过深入研究,系统地对“三维一体”数据模型进行了全面补充与完善;与此同时,整理元数据赋权及知识推送专家深度访谈意见,为数据模型建立提供专家意见基础。深度访谈意见包含模型中知识体、知识元的权重建议;关于不同历史时间与不同学科古籍在数据模型中的时间、空间建议;用户意见量化建议等。“以史为鉴,知往鉴来”是中医临床文献研究的重要目的。如何将古代医家丰富的治疗经验与当今临床实际问题相结合,为中医产科临床提供理论思维与治疗依据,寻求中医妇产科的进一步发展是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论文最后结合本次产后出血古籍文献研究,综合三种不同途径的知识获取方法,整理出4种产后出血知识获取临床思维路径与69种推荐书目,为产后出血古籍知识获取提供了方法学借鉴。

二、崩漏的辨证治疗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崩漏的辨证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崩漏中医证型分布及证素特点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资料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
        (三)中医辨证标准
        (四)纳入标准
        (五)排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表设计及内容
        (二)调查方法
        (三)质量控制
        (四)统计分析
结果
    一、一般情况
        (一)年龄分布
        (二)职业分布及职业体力劳动程度统计
        (三)情志因素及不良生活习惯统计
        (四)BMI指数
        (五)初潮年龄
        (六)孕产史情况统计
        (七)家族史情况统计
    二、治疗情况
        (一)治疗方式
        (二)常用药物
    三、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四、中医证素分布情况
        (一)病位证素分布
        (二)病性证素分布
讨论
    一、崩漏病因病机的发展
    二、一般情况及治疗分析
    三、中医证型分布分析
    四、中医证素特征分析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崩漏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2)浙派中医朱古亭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朱古亭生平简介
    (二) 研究意义与目的
一、朱古亭中医萌芽
    (一) 朱古亭生平概览
    (二) 朱古亭中医结缘
二、朱古亭学术成就
    (一) 朱古亭医学新见
    (二) 朱古亭学术硕果
三、朱古亭临床经验探析
    (一) 治肺系病经验
    (二) 治脾胃病经验
    (三) 治心肝病经验
    (四) 治肾系病经验
    (五) 治妇科病经验
四、朱古亭医学笔记遗稿整理
    (一) 高血压
    (二) 心脏病
    (三) 肝炎
    (四) 溃疡病
    (五) 结石
讨论
    (一) 朱古亭学术思想的传承
    (二) 朱古亭临床经验的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浙江中医临床名家--朱古亭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3)国医大师班秀文论治绝经前后诸证学术经验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绝经前后诸证源流镜考
    1.1 源于秦汉
    1.2 丰于宋金
    1.3 成于明清
    1.4 定于现代
2 医案研究
    2.1 研究背景
    2.2 临床资料
        2.2.1 医案来源
        2.2.2 纳入标准
        2.2.3 排除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平台搭建
        2.3.2 数据预处理
        2.3.3 数据挖掘方法介绍
    2.4 研究结果
        2.4.1 频繁项集统计结果与分析
        2.4.2 关联规则结果与分析
3 学术经验
    3.1 学术思想
        3.1.1 治虚非独治肝肾调养兼当固护脾
        3.1.2 补气养血亦治漏崩下非仅炭能收
        3.1.3 贵用冲和平为顺峻猛刚燥恐大伤
        3.1.4 女病不忘治奇经药引入经效当安
    3.2 论治经验
        3.2.1 病因病机
        3.2.2 辨证施治
    3.3 验案举隅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班秀文学术思想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的古籍研究概况
    1 崩漏的古籍研究
        1.1 春秋战国
        1.2 秦汉
        1.3 隋唐
        1.4 两宋
        1.5 金元
        1.6 明代
        1.7 清代
    2 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的古籍研究
        2.1 先秦两汉
        2.2 魏晋
        2.3 宋金元
        2.4 明清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文献调研及制定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四诊信息采集表
        2.2 临床调查
        2.3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分布
        3.2 聚类分析AUB-O患者中医证型
        3.3 AUB-O中医证型相关因素分析
        3.4 治疗情况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调查表
综述 古代医家对于崩漏的概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文献的新安与其他主要流派医家临床诊治经验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3 课题的目标
    1.4 课题方法概述
    1.5 课题的重要性及对中医学的贡献
    1.6 论文结构概述
第二章 上篇 新安医学学术贡献研究
    2.1 引言
    2.2 新安医学概述
    2.3 宋明清新安医学学术成就
        2.3.1 主要代表医家
        2.3.2 新安主要医着
        2.3.3 新安医学主要学说
    2.4 近代新安医学领军人物及其学术思想
    2.5 新安医学临床特色
    2.6 小结
第三章 中篇 其他主要中医流派概述
    3.1 引言
    3.2 浙派(永嘉、钱塘)
    3.3 江苏(吴门、孟河、山阳)
    3.4 海派
    3.5 齐鲁
    3.6 河北(燕京医学、宫廷医学)
    3.7 川蜀
    3.8 旴江
    3.9 岭南
    3.10 对中医流派研究的总结及思考
        3.10.1 形成发展的时期
        3.10.2 学术成就的异同
        3.10.3 思考
第四章 下篇 新安及主要流派医家的临床治验比较分析
    4.1 引言
    4.2 妇科
        4.2.1 崩漏
        4.2.1.1 临床治验比较分析
        4.2.2 不孕症
        4.2.2.1 临床治验比较分析
        4.2.3 妇科小结
    4.3 儿科
        4.3.1 小儿泄泻
        4.3.1.1 临床治验比较分析
        4.3.2 小儿惊风
        4.3.2.1 临床治验比较分析
        4.3.3 儿科小结
    4.4 内科
        4.4.1 中风
        4.4.1.1 临床治验比较分析
        4.4.2 痿证(重症肌无力)
        4.4.2.1 临床治验分析
        4.4.3 内科小结
    4.5 临床比较分析总结
第五章 结论
    5.1 课题的主要结论
    5.2 课题对中医学的贡献
    5.3 课题的创新性与特色
    5.4 课题的不足之处
    5.5 课题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各流派临床治验对比文献参考
综述 中医流派传承研究 – 近十年文献回顾
    综述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中医辨证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结局指标
        1.1.5 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流程及结果
    2.2 网状证据图
    2.3 贡献图
    2. 4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2.6 网状Meta分析结果
    2.7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2.8 发表偏倚
3 讨论

(7)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的临床症治特点及理论探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西医文献综述
        一、背景介绍
        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现代医学研究
        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中医研究
        四、小结
    第二节 厥阴病文献综述
        一、从提纲证看厥阴病
        二、从病因病机看厥阴病
        三、从“厥阴”看厥阴病
        四、从厥阴病的实质看厥阴病
        五、从主症看厥阴病
        六、从主方看厥阴病
        七、小结
第二章
    第一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的临床症治特点
        一、选题背景简介
        二、杨洪艳教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的认识
        三、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病例特点分析
    第二节 厥阴证古籍及现代文献研究
        一、古籍文献研究
        二、现代文献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纳入本研究 60 篇文献一览
致谢

(8)近五年中医药治疗血瘀型崩漏的诊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祖国医学对于瘀血导致崩漏的认识
2 辨证论治
3 专方治疗
    3.1 名方治疗
    3.2 验方治疗
4 分期论治
5 其他疗法
    5.1 中药联合耳豆压穴
    5.2 针刺联合刺络放血
    5.3 宫腔靶向用药
6 小结与展望

(9)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源流
    第一节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形成的背景
        一、岭南中医妇科的形成因素
        二、岭南中医妇科的源流
    第二节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特点
        一、传承发扬中医,创新中医理论
        二、百病生于气,重视调理气机
        三、因地制宜,注重湿热致病,顾护气阴
        四、四诊合参,重视望诊、脉诊
        五、心身同治,调畅情志,重视情志治病
        六、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
        七、用药轻灵,善用南药花药
        八、结合岭南饮食文化,药食同源,重视药膳
    第三节 岭南中医妇科与国内其他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特色比较
第二章 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经验
    第一节 研究纳入标准
        一、岭南中医妇科名家研究的纳入标准
        二、流派研究的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纳入结果
    第二节 清代岭南中医妇科名家
        一、何梦瑶
        二、刘渊
        三、何守愚
        四、潘名熊
    第三节 民国时期中医妇科名家
        一、吕楚白
        二、吕安卿
        三、谢泽霖
        四、郭梅峰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岭南妇科医家
        一、罗氏妇科
        二、蔡氏妇科名家
        三、其他妇科名家
第三章 名家及传承人的访谈
    第一节 访谈法研究概述
        一、访谈方式
        二、访谈的研究步骤
    第二节 访谈名家
        一、访谈中医名家李丽芸教授
        二、访谈中医名家王小云教授
        三、访谈中医名家蔡妙珊教授
    第三节 访谈中医名家传承人
        一、采访题目
        二、采访时间地点
        三、采访目的
        四、访谈概要
    第四节 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传承主线
        一、罗氏妇科的主要学术传承思想
        二、蔡氏妇科学术思想传承
        三、本研究的创新性
第四章 李丽芸教授经验方治疗黄体功能不全致经期延长的临床疗效观察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实验方案
        四、观察指标
        五、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临床资料观察
        二、疗效标准及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10)产后出血中医古籍文献及知识获取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辨证论治研究
    2 方药研究
        2.1 生化汤临床研究
        2.2 专家经验方研究
    3 针灸外治法研究
    4 名老中医治验
前言
第一部分 产后出血古籍文献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古籍选择原则
        1.2 产后出血中医概念范围界定
        1.3 古籍选择结果
    2 先秦至秦汉时期对产后疾病的早期认识
        2.1 早期病名之萌芽
        2.2 产孕诊断思想之发端
        2.3 创奇经为产孕生理病理之先河
        2.4 产孕疾病早期治疗方法
        2.5 小结
    3 魏晋南北朝开创产后出血论述之先河
        3.1 病名认识的积累
        3.2 产后诊断的早期探索
        3.3 产后出血治疗的开端
        3.4 小结
    4 隋唐时期产后出血论述积累期
        4.1 病名积累与发展
        4.2 病因病机的探索
        4.3 产后出血治疗的积累
        4.4 产后调护观念的萌芽
        4.5 小结
    5 宋金元时期产后出血理论初步形成
        5.1 宋金元时期产后出血性古医籍
        5.2 病名逐步完善
        5.3 病因病机理论逐渐丰富
        5.4 产科调护的逐步积累
        5.5 产后出血治疗的发展
        5.6 小结
    6 明时期产后出血理论发展时期
        6.1 明代产后出血性古医籍
        6.2 病名沿革
        6.3 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
        6.4 产科调护的理论进步
        6.5 诊断理论的发展
        6.6 治疗理论系统基本形成
        6.7 小结
    7 清时期产后出血理论成熟时期
        7.1 清代产后出血性古医籍
        7.2 清代产后出血病名
        7.3 病因病机逐步丰富完善
        7.4 产后出血诊断发展
        7.5 产后出血治疗理论的完善
        7.6 调护理论的发展
        7.7 小结
第二部分 古籍文献知识获取方案研究
    1 现有古籍文献知识获取
        1.1 医家个人经验
        1.2 以官方教育、考试制度为准的知识获取
    2 研究方法
        2.1 归纳法
        2.2 元数据研究方法
        2.2.1 元数据概念
        2.2.2 元数据制定原则
        2.2.3 元数据模板组成
        2.3 专家访谈法
        2.3.1 访谈对象
        2.3.2 访谈方法
        2.3.3 访谈资料的整理、存档
        2.3.4 访谈提纲
        2.4 名中医推荐法
    3 研究结果
        3.1 元数据研究结果
        3.2 深度专家访谈结果
        3.2.1 选择古籍经验
        3.2.2 选择医家经验
        3.2.3 中西医病名统一经验
        3.3 妇科名中医阅读经验研究结果
        3.4 产后出血相关知识示范性研究结果
        3.5 产后出血相关书目推荐
    4 结论
讨论
    产后出血文献给予临床的启示
    古籍文献知识获取对学习与教学的启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产后出血相关古籍内容提要

四、崩漏的辨证治疗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崩漏中医证型分布及证素特点的临床研究[D]. 李丹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浙派中医朱古亭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及应用[D]. 谭亚男.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国医大师班秀文论治绝经前后诸证学术经验整理与研究[D]. 陆思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D]. 方媛媛.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文献的新安与其他主要流派医家临床诊治经验比较分析[D]. 区绮琪(Ellena Yee Kee Au).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中医辨证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J]. 牟敬占,张文理,王腾,徐慧军.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1)
  • [7]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的临床症治特点及理论探源[D]. 王伊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8]近五年中医药治疗血瘀型崩漏的诊疗进展[J]. 赵晓,陈莹.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03)
  • [9]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D]. 王彦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10]产后出血中医古籍文献及知识获取方案研究[D]. 鲁周南.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标签:;  ;  ;  ;  ;  

崩漏辨证论治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