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操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健美操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健美操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何睿[1](2021)在《常德市市直初级中学健美操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杜婷[2](2021)在《大众健美操教学对高中生灵敏素质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逐步提高,但是身体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是生理发展的持续发展阶段,对此阶段学生进行运动干预,对高中生的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条件下,精确而协调地完成动作的能力,亦指快速的应变能力。灵敏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是速度、力量、柔韧等素质的综合反映。大众健美操是一项不断变换动作的技术,对学生的灵敏素质和协调能力有较高要求。为有效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和响应国家号召,寻找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锻炼方法和活动形式,创编了一套大众健美操,探索此自编大众健美操是否能够影响高中女生灵敏素质的发展。研究以60名高一女生为实验对象。实验法以自编大众健美操为教学内容,以T实验、反复横跨跳、立卧撑、十字跳作为灵敏素质的评价指标。分析通过大众健美操技术的学习,实验对象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指标方面的变化,其变化是否影响实验对象灵敏素质的发展及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运动训练理论进行分析。经过为期15周的实验干预,研究结果发现:(1)研究所设计的自编大众健美操符合高中女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实验对象能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自编大众健美操的学习;(2)实验班高中女生在T实验、反复横跨跳、立卧撑和十字跳的测试成绩上同对照班高中女生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实验班高中女生在体脂率、肺活量、立定跳远、50米跑和坐位体前屈测试成绩上同对照班高中女生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为:(1)研究设计的自编大众健美操符合高中女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实验对象能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顺利成自编大众健美操的学习;(2)自编大众健美操教学对于高中女生灵敏素质方面具有显着性的提升作用;实验后实验组在T实验、反复横跨跳、立卧撑、十字跳测试的成绩上均有显着的提高。(3)自编大众健美操教学对于高中女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其他身体素质方面都有显着性的提升作用,且力量素质、速度素质、柔韧素质的提升对灵敏素质有促进作用。

刘静[3](2021)在《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务院印发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休闲体育产业及服务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期,国家和社会对休闲体育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有氧健身操作为大众喜欢的健身方式,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载体,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又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有氧健身操教学、训练和指导。而现阶段,休闲体育专业传统的有氧健身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很难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要推进高等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运用信息技术媒介提升教学水平。因此,本研究将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相结合,全面、有效地提高有氧健身操教学效率和质量,并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促进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技能与方法,提升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等综合能力,具备休闲体育项目指导和有氧健身操教学组织能力,增强其就业能力,培养适应时代需求,能够在休闲健身俱乐部、行业协会、教育机构从事有关有氧健身操技术指导和参与休闲体育市场服务工作的“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教学实践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结合超星学习通APP平台,进行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设计和实践,并对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互联网+”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进行有氧健身操教学方法的更新,在教学中师生互动参与实践练习的积极学习体验是有氧健身操课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2、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融合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式、项目式、探究式、讨论式与互动式等教学方式成为有氧健身操教法的主体。3、利用超星学习通APP平台,对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通过18周的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实践,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的方式,在超星学习通APP、微信交流群、课堂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评价,得出混合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对实现教学目标有促进作用。对比2017级和2018级本课程学生的期末成绩,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存在显着性差异。4、问卷调查得出2018级学生对本学期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较高,对提高学生学习态度有积极影响,促使学生期望在其它体育术科教学中也运用混合式教学方式。5、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使教师在课堂上会有更多的纠错、指导与交流时间,学生有更多练习时间,对重难点的突破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更为有利。此外,学生通过线上平台进行问题讨论与作业提交,使教学反馈变得及时,交流方式更加便捷。建议:1、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是复杂而系统的工作,设计时要优化教学内容,适当调整和控制教学内容难度与课后作业量。并且还要从有氧健身操的运动生理性、科学健身性等多维度、多视角进行综合考虑,整合优势资源,创新和改进相应的评价体系,使实施效果最大化。2、鼓励教师深入探究,采用多样化的课堂研讨与成果验收方式,以此督促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课后任务,选择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制作优质的教学视频,满足学生的探究和好奇心。3、给学生提供表现机会和及时的反馈,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推动学生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获得成就感,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4、根据术科教学的实践性和实操性特点,建议对术科教师进行相关运动项目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混合式教学实践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并在后续研究中逐渐完善,增强可操作性和推广性。

罗丽佳[4](2021)在《PBL教学法在高中健美操教学应用中对学习兴趣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高中体育课在组织形式、课程实施以及教学方式中的一些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近几年来,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逐渐成为了学校体育圈里的热点话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单单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重要教学目标,更是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运动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本研究结合了大连市第十二中学的体育教学特点,将高中健美操教学方法应用为PBL教学法,对比学生在实验前后使用PBL教学法和常规教学法学习兴趣变化,验证PBL教学方法对高中健美操学习兴趣是否有所影响。本文以PBL教学法对健美操学习兴趣作为研究方向,对大连市第十二中高一两个班共50名学生进行研究。将一班和三班的学生分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16周的教学。本研究采用了由汪晓赞教授设计的《高中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测量,实验前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1.在实验前,常规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的学生学习兴趣总分分别为143.63分和141.88分,两者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学生在进行常规教学实验前后的学习兴趣总分分别为143.63分和146.13分,两者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但是实验前后对学生学习健美操兴趣也有小幅度的影响,常规教学同样也可以提高学习兴趣。3.学生在进行PBL健美操教学前后的学习兴趣总分分别为141.88分和155.35分,两者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PBL教学法对于学生学习健美操兴趣的提高有积极作用。4.运用常规健美操教学和PBL健美操教学的学生学习兴趣总分分别为146.13分和155.35分,两者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相比而言,PBL教学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研究结论:1.常规教学方法在健美操中的应用对于降低学生的消极情绪来说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的消极情绪。在分维度上,消极情绪和关注健美操运动上有显着性差异。2.PBL教学方法在健美操中的应用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说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分维度上,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自主与探究、运动参与都有着极显着性差异。3.常规教学方法和PBL教学方法在健美操中的应用对于降低学生学习健美操的消极情绪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相比而言,PBL教学方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要比常规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分维度上,消极情绪有极显着性差异。

唐丹[5](2021)在《成都市田家炳中学初中部开展排舞教学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社会要求学校要多元化的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都市田家炳中学初中部(以下简称“田中初中”)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在初2019级所有教学班的体育活动中设置了排舞教学内容?本文主要以排舞在田中初中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找出适时适宜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为学校体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排舞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学生进行排舞课程教学实践,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排舞教学的兴趣,达到辐射其他年级开展排舞的目的,也为本地区其他学校排舞教学的开展提供借鉴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田中初中的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开展排舞教学实践能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促进学生美育的发展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丰富学校体育课程、大课间体育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因此很有必要。依据排舞形式丰富和能够改善身体形态等特点功能,结合相关政策的支持,学校以生为本的宗旨和师资和场地器材能够满足排舞教学开展的需要,以及学校领导层和学生对排舞教学积极支持的态度表明在田中初中开展排舞教学实践是可行的。经过分析,明确了排舞教学目标,制定了教学实施计划,确定了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以及课时量,制定了教学实施过程,明确了适宜的教学策略、教法和学法,再根据全国排舞评分办法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个人考试、班级比赛的评分标准,通过对期末、班级比赛成绩分析表明教学达到了较好的实施效果。排舞教学实践在田中初中虽然已顺利实施,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应试教育”下排舞教学开展形式较少,现有排舞曲目不能满足中学生的实际需要,排舞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等方面。有必要进一步宣传推广排舞,同时创编具有本校特色的排舞教材,完善专业师资培养体系,使其成为中学体育活动的可选内容之一。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罗丹阳[7](2020)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中应用及效果评价》文中认为健美操是融合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一项体育项目,随社会的发展,对健美操的需求日益增加,必然增加对健美操教练、教师的需求,开设健美操专选班是培养健美操相关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健美操专选课都延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是一套全新的教学辅助工具,本研究以将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应用于四川师范大学健美操专选班为研究对象,以四川师范大学2017级健美操专选班为实验对象;并运用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等为研究方法,以其他学科的教学应用研究和健美操相关教学实验为研究基础进行教学实验,根据测量指标在实验后进行测试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周期为16周的教学实验,最后得出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表明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实验班学生与采用常规教学的对照班的学生在对健美操专选课学习态度测量中行为态度和意向有P值为0.047、0.048和0.046均小于0.05,情感体验有P值为0.039、0.028、0.040小于0.05,表示两个班学生有显着性差异。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选课利用丰富教学内容、新颖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实验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提高教学的质量;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实验班和常规教学的对照班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量中学习动机有P值为0.049、0.036小于0.05,学习方法选用有P为0.037<0.05,学习结果评价三项P值均小于0.05,学习环境营造有P值0.036、0.049、0.033小于0.05,两个班存在显着性差异,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过程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实验班和常规教学的对照班在健美操能力成绩呈现显着性差异,其中大众健美操P为0.499>0.05没有显着性差异,在自编健美操P为0.001<0.01和带操能力P为0.003<0.01极具显着性的差异,表明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中丰富的教学素材和互联网共享的优质健美操课程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对提高学生的创新创编能力有显着的影响;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实验班和传统教学的对照班教学效果的测量中课堂效果有P值为0.044、0.004、0.012均小于0.05,情感体验有P为0.016、0.009均小于0.05呈现显着性差异,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丰富的教学内容,其中每个教学视频都有不同风格的教练进行教学,学生不仅能学习动作套路,更重要的是学习优质课程的编排方法和带操方式,不断地模仿和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风格,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孟旭旭[8](2020)在《乐感培养对公共体育健美操课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健美操是由音乐与动作构成,在音乐的构成中,乐感是音乐的灵魂,但在目前的教学研究中对健美操音乐乐感的教学研究相对匮乏,本论文将通过教学实验的方法探究乐感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本论文的研究目的:通过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学生音乐乐感的培养,得出能否提高学生健美操学习效果的研究结果,以期为健美操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提供合理有效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研究思路是在实验前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两种音乐乐感能力、健美操基本技术水平五个方面和对健美操的主观认知进行测试,并进一步分析测试得到的相关数据。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组加入培养学生乐感的教学方法,对照组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实验前,对两组学生进行两项乐感能力和健美操基本技术水平五个方面的测试,将得出的数据分别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p>0.05,证实了两组学生在各项指标测试上没有显着性差异,说明了实验的有效性。2.实验后,测得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乐感水平均值分别为72.15分,60.54分且p=0.00<0.01;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节奏感水平均值分别为15.25±s,16.38±s,且p=0.00<0.01。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基本技术水平的均值分别为80.07分,69.90分,且基本技术水平五个方面的平均值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学生在两项乐感测试和基本技术测试成绩中存在显着性差异。3.对两组学生进行主观认知方面问卷调查显示,实验前后,学生在健美操音乐乐感的作用效果认知表现中,实验组在实验前后两项选择标准的变化幅度之和为46.66%,对照组在实验前后两项选择标准的变化幅度之和为13.33%;学生在学习健美操的兴趣表现中,实验组在实验前后两项选择标准的变化幅度之和为26.67%,对照组在实验前后两项选择标准的变化幅度之和为10.01%;学生在学习健美操的态度中,实验组在实验前后两项选择标准的变化幅度之和为30%,对照组在实验前后两项选择标准的变化幅度之和为13.34%;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健美操活动情况表现中,实验组在实验前后两项选择标准的变化幅度之和为39.99%,对照组在实验前后两项选择标准的变化幅度之和为13.33%。综上可知,实验组学生在实验前后对健美操音乐乐感的作用主观认知明显提高,对照组学生在实验前后对健美操音乐乐感主观认知方面也有提高,但相较于对照组学生而言,实验组学生提高幅度较大。

张庭[9](2020)在《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引入运动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历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辉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大学生,推进了“健康中国”建设的前进步伐。但随着时间的积淀,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传统的传习式教学模式已逐渐显露出许多问题与诟病,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等。所以,本文将运动教育模式引入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教学中,旨在探索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引入运动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及其对比传统教育模式与运动教育模式对大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的影响。从而为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引入运动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实验研究,研究认为:(1)运动教育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都能够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但传统的传习式教学模式与运动教育模式对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提升均无明显帮助,且两种教学模式之间也不存在显着性差异。(2)在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教学中,运动教育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提升大学生运动技能的水平。研究发现实验后班级A(对照班)和班级B(实验班)60名同学的健美操技能成绩均得到了大幅提升,成绩结果分别为70.5±2.1和85.3±2.5*,而且班级B(实验班)的健美操技能水平高于班级A(对照班),运用统计学方法检验结果显示p<0.05,存在显着性的差异。(3)在大学生运动参与方面,实验后班级A(对照班)的体育学习兴趣的总体均值得分为78.9566,班级B(实验班)的体育学习兴趣的总体均值得分为86.4307,班级B(实验班)的均值得分高于班级A(对照班)的得分,且存在显着性的差异,也就是说,在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教学中,运动教育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提升大学生运动参与兴趣的水平。(4)运动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运动教育模式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加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与同学之间的沟通配合增加,并在沟通交流之间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体现出了体育锻炼对于改善心理健康的问题和提高人际交流的积极影响,不断增进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5)在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教学中,运动教育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研究发现,实验之后班级A(对照班)的社会适应能力均值得分为28,班级B(实验班)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均值得分为31,二者相差3分,且卡方检验值P值<0.05,存在显着性差异。

李萍[10](2020)在《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我国的竞技性体操项目一直保持着世界先进水平。大众性体操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猛,备受人们的青睐。竞技性体操和大众性体操自诞生之日起就交织在一起,时分时合,相互依撑,协同发展。大众性体操抓普及,为竞技性体操项目的发展输送人才;竞技性体操项目抓提高,为国争光。如何保证竞技性体操项目的持续优势,扩大其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又充分发挥大众性体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实现竞技性体操与大众性体操的更有效地协同发展,对我国的奥运争光、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研究以体操类项目的协同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案例研究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分析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本体基础、存在样态、动因机理与理论构想,考察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实践案例,提出了推进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现实策略,主要结论如下。1.体操内涵的源于竞技性,宽于大众性,形成了竞技性体操与大众性体操双轨共同发展与相互促进的新局面,表现了“强身心、悦身心、美身心”的内涵属性与价值效应。体操类项目的协同发展是以内涵属性表达的身心协同,外延结构表达的发展协同,价值理性表达的效益协同为本质基础;以转变体操的主体认知系统,延展体操的客体对象系统为实践旨归。2.我国体操类项目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竞技性项目与大众性项目从分离到并行,到促进融合。我国体操类项目的协同发展表现为组织主体的协同、联动性的赛事活动平台,互助式的推广普及模式与合作性的组织管理体制。其发展动因机理表现为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战略的宏观推动,体操人才培养与体操普及的微观诉求,体操管理制度与资源配置的结构转变,体操治理主体与参与主体的利益驱动。其面临困境包括竞技性体操发展的时代冲突,大众性体操与竞技性体操发展的失衡,以及管理主体的角色双重与冲突。3.体操类项目的协同发展是以项目间的兴强扶弱、项目互动与主体互支为基本原则;体操类项目动作内容属性表现的同质性与管理主体关系表现的同构性,以及解决其发展面临的现实困惑是促动其协同发展的主要现实依据;管理机构、发展方式、运行过程的协同发展是其整体构想;项间协同、内外协同、纵横协同、竞赛协同与校社协同是其主要的呈现方式。4.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的组织管理表现为政府、协会、学校协同管理的模式;总体特征表现为协同项目的大众性与多样性,协同主体的多元性;运行机制表现为运动项目间的协同、组织主体间的协同与裁判的协同。5.体操类项目的协同发展要在更新理念、创新制度、强化治理、优化资源、赛事建构与目标融入等方面形成合力,才能更好的促进体操类项目的协同发展。体操类项目的协同发展需要不断明晰其管理主体职能与责权利益,促进其项目结构优化与均衡,以及管理制度的科学与规范,形成同时代与社会发展相应的运行机制。

二、健美操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健美操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2)大众健美操教学对高中生灵敏素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假设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健美操的分类
        2.1.2 大众健美操
        2.1.3 灵敏素质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我国高中生身体素质现状
        2.2.2 大众健美操的健身价值
        2.2.3 大众健美操创编的研究
        2.2.4 国内大众健美操对高中生身体素质的相关研究
        2.2.5 国外大众健美操对高中生身体素质的相关研究
    2.3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教学实验法
        3.2.4 逻辑分析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成套操的创编
    4.1 高中阶段女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4.2 创编原则
        4.2.1 目的性原则
        4.2.2 合理性原则
        4.2.3 针对性原则
        4.2.4 全面发展原则
        4.2.5 创新性原则
    4.3 创编特色
        4.3.1 音乐的选取
        4.3.2 特色动作的设计
    4.4 创编过程
    4.5 成套动作内容
        4.5.1 动作元素来源
        4.5.2 成套动作结构
        4.5.3 成套自编操运动负荷评定
    4.6 成套创编注意事项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自编大众健美操应用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各项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5.1.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各项指标的组间比较
        5.1.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各项指标的组间比较
        5.1.3 实验班实验前后各项指标的组内比较
        5.1.4 对照班实验前后各项指标的组内比较
    5.2 自编大众健美操应用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灵敏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5.2.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各项灵敏素质的组间比较
        5.2.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灵敏素质的组间比较
        5.2.3 实验班实验前后灵敏素质的组内比较
        5.2.4 对照班实验前后灵敏素质的组内比较
    5.3 身体素质的发展对灵敏素质影响的分析
        5.3.1 力量素质发展对灵敏素质的影响
        5.3.2 速度素质发展对灵敏素质的影响
        5.3.3 柔韧素质发展对灵敏素质的影响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B 《自编大众健美操专家评价表》
附录C 实验测试内容
附录D 测试指标登记表
附录E 大众健美操创编成套动作内容
附录F 实验班课时教案(部分)
附录G 对照班课时教案(部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1.1.2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1.1.3 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1.1.4 有氧健身操教学改革的内在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有氧健身操
        2.1.2 混合式教学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混合式教学理论
        2.2.2 关于混合式教学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研究
        2.2.3 关于混合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2.2.4 关于“互联网+”时代诸多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
        2.2.5 关于有氧健身操及难美项目教学的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教学实践法
        3.2.5 观察法
        3.2.6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混合式教学的学习理论基础
        4.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1.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4.1.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4.2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教学特点分析
        4.2.1 注重实践性教学
        4.2.2 教学内容丰富,练习的可变性强
    4.3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4.3.1 教学手段单一
        4.3.2 课中教师与学生互动与交流少
        4.3.3 忽略学生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差异,学习资源单一
        4.3.4 学生学习评价方式单一
    4.4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分析
        4.4.1 国家政策给予支持与倡导
        4.4.2 网络教学资源丰富
        4.4.3 增加师生互动、交流与练习时间的需要
        4.4.4 满足特殊时期教育教学的需要
    4.5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设计
        4.5.1 混合式教学设计原则
        4.5.2 混合式教学平台设计
        4.5.3 混合式教学目标设计
        4.5.4 混合式教学内容设计
        4.5.5 混合式教学方法手段设计
        4.5.6 混合式教学环境下的交互设计
        4.5.7 混合式教学评价设计
    4.6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分析
        4.6.1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实践对象分析
        4.6.2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准备
        4.6.3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实践流程
        4.6.4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评价
        4.6.5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效果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附件一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学生基础情况调查问卷
    附件二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混合式教学实践效果调查问卷
    附件三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专家信息表
    附件四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专家访谈提纲(一)
    附件五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专家访谈提纲(二)
    附件六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学生基础情况调查问卷效度检验表
    附件七《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混合式教学实践效果调查问卷效度检验表
    附件八 有氧健身操课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附件九

(4)PBL教学法在高中健美操教学应用中对学习兴趣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教育改革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本质要求
        1.1.2 健美操教学中发展学习兴趣的迫切性
        1.1.3 健美操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兴趣的相关研究
        2.1.1 兴趣的概念
        2.1.2 学习兴趣的概念
        2.1.3 学习兴趣的研究现状
    2.2 PBL教学方法相关研究
        2.2.1 教学方法的概念
        2.2.2 PBL教学法的内涵
        2.2.3 PBL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2.2.4 PBL的基本特征与流程
        2.2.5 PBL教学方法理论基础
        2.2.6 PBL教学法在过往研究中的问题和展望
        2.2.7 PBL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法的对比
    2.3 健美操课在高中开展现状分析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测试学生同质性检验
    4.2 实验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分析
        4.2.1 实验组实验前后学习兴趣的变化
        4.2.2 实验组实验前后消极情绪维度的变化
        4.2.3 实验组实验前后积极情绪维度的变化
        4.2.4 实验组实验前后自主与探究维度的变化
        4.2.5 实验组实验前后运动参与维度的变化
        4.2.6 实验组实验前后关注健美操运动维度的变化
    4.3 对照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分析
        4.3.1 对照组实验前后学习兴趣的变化
        4.3.2 对照组实验前后消极情绪维度的变化
        4.3.3 对照组实验前后积极情绪维度的变化
        4.3.4 对照组实验前后自主与探究维度的变化
        4.3.5 对照组实验前后运动参与维度的变化
        4.3.6 对照组实验前后关注健美操运动维度的变化
    4.4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测试结果的差异
5 分析与讨论
    5.1 PBL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5.2 PBL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健美操消极情绪的影响
    5.3 PBL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健美操积极情绪的影响
    5.4 PBL教学法对学生自主与探究的影响
    5.5 PBL教学法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
    5.6 PBL教学法对学生关注健美操运动的影响
    5.7 PBL教学法和常规教学法的比较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专家访谈的问题
附录 B 《高中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
附录 C 对照班第三次课教案
附录 D 实验组第三次课教案
致谢

(5)成都市田家炳中学初中部开展排舞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2 有关排舞引入学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
        1.4.3 排舞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分析研究
        1.4.4 有关我国排舞运动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教学实践法
        2.2.4 访谈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田中初中开展排舞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3.1.1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
        3.1.2 健心价值,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3.1.3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1.4 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丰富学校健美操队的教学内容
        3.1.5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校体育文化建设
        3.1.6 促进体育教师职业发展
    3.2 田中初中开展排舞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3.2.1 排舞自身的特点和功能
        3.2.2 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学校以生为本的宗旨
        3.2.3 师资和场地器材满足排舞教学开展
        3.2.4 学生对排舞教学持积极态度
        3.2.5 学校领导层对开展排舞教学的支持
    3.3 田中初中开展排舞教学的实施方案
        3.3.1 排舞教学指导思想
        3.3.2 排舞教学实施计划
        3.3.3 排舞教学实施内容
        3.3.4 排舞教学实施过程
    3.4 田中初中开展排舞教学的实施效果
        3.4.1 排舞教学期末考核标准和成绩分析
        3.4.2 排舞教学运动会班级赛评分标准和成绩分析
        3.4.3 开展排舞教学后学生在校外取得的成绩
        3.4.4 排舞教学实践后学生对排舞的喜爱情况分析
    3.5 田中初中开展排舞教学实践的不利因素
        3.5.1 “应试教育”下排舞教学开展受限
        3.5.2 现有排舞曲目难以满足中学生的实际需要
        3.5.3 排舞教学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
        3.5.4 开展排舞教学的专项经费、训练时间、宣传不足
    3.6 对田中初中排舞教学未来发展的期望
        3.6.1 多渠道宣传排舞,加强排舞教学工作
        3.6.2 把握发展机遇切合教学实际,创编具有本校特色的排舞教材
        3.6.3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排舞比赛和表演活动
        3.6.4 积极申请排舞专项经费,完善专业师资培养体系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7)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中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政策背景
        1.1.2 实践依据
        1.1.3 研究意义
        1.1.3.1 理论意义
        1.1.3.2 现实意义
2 研究现状
    2.1 健美操教学现状的相关研究
        2.1.1 健美操概念
        2.1.2 健美操教学现状
        2.1.3 健美操专项课教学现状
    2.2 相关健美操教学实验和应用研究
        2.2.1 相关教学模式在健美操教学应用研究
        2.2.2 有关健美操教学的实验研究
    2.3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中的应用研究
        2.3.1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概念
        2.3.2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3.2 问卷调查法
    3.3 教学实验法
        3.3.1 研究方案
        3.3.1.1 研究对象
        3.3.1.2 编写教学计划与教案
        3.3.1.3 教材的选用
        3.3.1.4 教学内容及过程安排
        3.3.2 实施方案(研究方案)
        3.3.2.1 干预方案
        3.3.2.2 实验教学评价(因变量的观测)
        3.3.2.3 实验质量的监控
    3.4 数理统计法
    3.5 逻辑分析法
4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研究设计分析
    4.1 健美操专项课课程教学目标与培养要求分析
    4.2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程中的应用
        4.2.1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设计原理
        4.2.2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设计原则
        4.2.3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目标
        4.2.4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效果预期
5 结果与分析
    5.1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应用于健美操专选课教学实验的前测分析
        5.1.1 学生健美操基础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5.1.2 学生健美操水平前测分析
        5.1.2.1 健美操水平测试指标的选取
        5.1.2.2 健美操水平前测结果分析
    5.2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应用于健美操专项课教学的健美操成绩前后测试结果分析
        5.2.1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健美操水平测试
        5.2.1.1 健美操水平测试内容
        5.2.1.2 健美操水平测试方法
        5.2.1.3 健美操水平测试评价指标
        5.2.2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健美操成绩实验前后测试结果分析
        5.2.2.1 对照班学生实验前后健美操成绩测试结果分析
        5.2.2.2 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健美操成绩测试结果分析
    5.3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应用于健美操专项课教学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5.3.1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学习态度对比分析
        5.3.2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比分析
        5.3.3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5.3.4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健美操水平对比分析
    5.4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与常规健美操专项课的效果分析
        5.4.1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与常规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5.4.1.1 常规健美操专项课教学效果的优势分析
        5.4.1.2 常规健美操专项课教学效果的问题分析
        5.4.1.3 健美操专项课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教学效果的优势分析
        5.4.1.4 健美操专项课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教学效果的问题分析
        5.4.1.5 两种教学方式的健美操专项课教学的对比
        5.4.2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效果评价
        5.4.2.1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课堂效果评价
        5.4.2.2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课程设计评价
        5.4.2.3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课程效果评价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附录 4
附录 5
附录 6
致谢

(8)乐感培养对公共体育健美操课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2 关于健美操乐感培养的研究现状
        1.4.3 健美操乐感培养的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实验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两组学生音乐乐感掌握情况的对比与分析
        3.1.1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乐感测试结果与分析
        3.1.2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音乐节奏感测试结果与分析
    3.2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健美操基本技术成绩情况
        3.2.1 实验前两组学生健美操基本技术成绩
        3.2.2 实验后两组学生健美操基本技术成绩
    3.3 乐感培养对健美操学习效果各项评核标准的影响与分析
        3.3.1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对动作技术正确性的影响与分析
        3.3.2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对动作的规范性的影响与分析
        3.3.3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对动作与音乐的配合的影响与分析
        3.3.4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对动作的熟练性的影响与分析
        3.3.5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对动作的表现力的影响与分析
    3.4 乐感培养对学生主观认知方面的影响与分析
        3.4.1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对音乐乐感在健美操中作用效果的认知情况
        3.4.2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学习健美操兴趣的影响与分析
        3.4.3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对健美操学习态度的影响与分析
        3.4.4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对课余时间参与健美操练习的影响与分析
4 结论和建议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附件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9)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引入运动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缘由
        1.1.1 是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步伐的需要
        1.1.2 是顺应大学生对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现实需要
        1.1.3 是对国际视域下运动教育模式盛行的思考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
第2章 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回顾
    2.1 对已有研究文献的脉络梳理
    2.2 相关概念的研究
        2.2.1 教学模式
        2.2.2 体育教学模式
        2.2.3 运动教育模式
    2.3 国外有关运动教育模式的研究
        2.3.1 国外有关运动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
        2.3.2 国外有关运动教育模式的应用研究
    2.4 国内有关运动教育模式的研究
        2.4.1 国内有关运动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
        2.4.2 国内有关运动教育模式的应用研究
    2.5 文献述评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运动教育模式的相关理论探讨
        4.1.1 运动教育模式的目标、内容及特征
        4.1.2 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引入运动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4.1.3 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引入运动教育模式的作用与价值
    4.2 实验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4.2.1 大学生身体素质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4.2.2 大学生运动技能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4.2.3 大学生运动参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4.2.4 大学生心理健康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4.2.5 大学生社会适应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4.3 将运动教育模式引入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的举措
        4.3.1 基于高校层面的引入举措
        4.3.2 基于教师层面的引入举措
        4.3.3 基于学生层面的引入举措
    4.4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4.4.1 运动教育模式实验项目的局限性
        4.4.2 运动教育模式实验样本量的局限性
        4.4.3 运动教育模式实验过程数据收集的局限性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 B 《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分标准》
附录 C 《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二级规定动作成绩评价表
附录 D 《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评价量表》
附录 E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附录 F 《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10)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意义与综述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文献综述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方法
    1.3 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
        1.3.1 理论基础
        1.3.2 研究思路
        1.3.3 技术路线
2.本体诉求: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属性基础
    2.1 体操类项目的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2.1.1 体操类项目的内涵与外延
        2.1.2 体操类项目的特点与分类
        2.1.3 体操类运动的价值与功能
    2.2 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本质
        2.2.1 内涵属性表达的身心协同
        2.2.2 外延结构表达的发展协同
        2.2.3 价值理性表达的效益协同
    2.3 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实践旨归
        2.3.1 转变体操的主体认知系统
        2.3.2 延展体操的客体对象系统
    2.4 小结
3.存在样态: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表现形态
    3.1 我国体操类项目发展的现状分析
        3.1.1 体操类项目竞赛发展现状
        3.1.2 体操类项目推广普及现状
    3.2 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方式呈现
        3.2.1 组织主体的协同助推大众体操发展
        3.2.2 联动性的体操类项目赛事活动平台
        3.2.3 互助式的体操类项目推广普及模式
        3.2.4 主体合作性的体操类项目管理体制
    3.3 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动因机理
        3.3.1 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战略的宏观推动
        3.3.2 体操人才培养与体操普及的微观诉求
        3.3.3 体操管理制度与资源配置的结构转变
        3.3.4 体操治理主体与参与主体的利益驱动
    3.4 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现实困境
        3.4.1 竞技性体操发展的时代冲突
        3.4.2 竞技体操与大众体操的失衡
        3.4.3 管理主体的角色双重与冲突
    3.5 小结
4.理论构想: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理性思考
    4.1 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基本原则
        4.1.1 兴强扶弱——促进均衡发展
        4.1.2 项目互动——优化资源利用
        4.1.3 主体互支——保障高效发展
    4.2 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主要依据
        4.2.1 体操类项目动作内容属性的同质性
        4.2.2 体操类项目管理主体关系的同构性
        4.2.3 解决体操类项目发展的现实困惑
    4.3 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整体构想
        4.3.1 管理机构的协同
        4.3.2 发展方式的协同
        4.3.3 运行过程的协同
    4.4 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具象规划
        4.4.1 项间协同——体操类项目间的协同
        4.4.2 内外协同——体操与其它项目的协同
        4.4.3 纵横协同——管理主体间的协同发展
        4.4.4 竞赛协同——基层比赛的裁判协同
        4.4.5 校社协同——学校与社会的协同
    4.5 小结
5.实例呈现: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个案探析
    5.1 案例选择与分析方法
        5.1.1 研究案例的基本情况
        5.1.2 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5.2 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
        5.2.1 社会变迁与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的协同发展
        5.2.2 学校体育与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的协同发展
        5.2.3 体育文化与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的协同发展
    5.3 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协同发展的总体特征
        5.3.1 协同项目的大众性
        5.3.2 协同项目的多样性
        5.3.3 协同主体的多元性
    5.4 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的协同机制
        5.4.1 运动项目间的协同
        5.4.2 组织主体间的协同
        5.4.3 裁判间的协同
    5.5 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
        5.5.1 参赛对象来源与类型存在不平衡
        5.5.2 制度要求与现实需求存在一定矛盾
        5.5.3 赛事组织管理还存在提高的空间
        5.5.4 赛事资金渠道还有待进一步拓宽
    5.6 小结
6.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实现策略
    6.1 更新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理念
    6.2 创新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制度
    6.3 强化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治理
    6.4 优化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资源
    6.5 构建体操类项目的四级竞赛体系
    6.6 融入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的目标
    6.7 小结
7.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四、健美操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常德市市直初级中学健美操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D]. 何睿.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2]大众健美操教学对高中生灵敏素质的影响研究[D]. 杜婷.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 刘静.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4]PBL教学法在高中健美操教学应用中对学习兴趣影响的实证研究[D]. 罗丽佳.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5]成都市田家炳中学初中部开展排舞教学实践研究[D]. 唐丹.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中应用及效果评价[D]. 罗丹阳.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8]乐感培养对公共体育健美操课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 孟旭旭.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9]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引入运动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D]. 张庭.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10]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研究[D]. 李萍.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健美操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