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谈怎样做好单位的档案编研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王佳佳[1](2020)在《社会记忆理论视阈下浙江段“运河记忆档案”构建研究》文中指出大运河申遗成功以来,许多学科从多个角度对运河的保护、利用和开发进行了研究,尽管档案界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但相对而言,研究显示度较低。运河记忆档案作为运河文化研究、运河记忆构建的重要载体,对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是运河文化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研究围绕浙江段“运河记忆档案”的构建,以社会记忆理论为指导,建立起运河记忆构建“主体-中介-客体”分析框架,以由“证据”到“记忆”转变的档案研究范式作为逻辑起点,以构建运河记忆为目标,探讨运河记忆档案作为运河记忆构建中介的角色,如何连接运河记忆构建主体,完善运河记忆客体,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研究过程中运用了文献调研法、访谈法、分析归纳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详细了解各档案馆运河记忆档案构建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发现,尽管浙江省各形成主体和保管主体拥有数量相对丰富、类型相对齐全的运河记忆档案,但浙江段运河记忆档案构建研究却相对滞后,运河记忆档案鉴定、编研等工作还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运河记忆构建主体多元化不足、交互性不够、缺乏协同性,运河记忆构建中介的全面性、系统性、典型性不够,运河记忆客体碎片化等问题,这些问题背后原因既有运河记忆档案管理分散等历史原因,同时也有理论指导不够、参与意识不强、管理机制及建设能力落后等原因。这些问题表明当前运河记忆档案构建仍然停留在较低层面,没有摆脱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影响,没有实现档案记忆理论下的“记忆自觉”。针对当前运河记忆档案构建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主体-中介-客体”的分析框架出发,提出需要从构建主体(档案馆)与构建中介(运河记忆档案)两个维度出发,加强档案馆运河记忆构建主体意识与能力建设,构建起以运河记忆档案为载体的运河记忆,在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过程中贡献档案的力量。
陈星[2](2020)在《《机关档案管理规定》解读 ——基于三个政策文本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机关档案管理实践和电子政务的发展,机关档案工作原有的法规标准已难以适应当前的管理实际,修改《机关档案业务工作建设规范》和《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的呼声日益高涨,机关档案法规体系的滞后性与机关档案管理的专业性之间的矛盾激增。在社会各界的期许下,《机关档案管理规定》应运而生。《规定》自2018年10月颁布至今,已实施了一年多时间,它对于机关档案工作的科学指导不言而喻,但档案工作者对此可能存在的认识分歧与实践运用中存在的困境也值得我们密切关注。为了全面、深入的解读《规定》,领会其进步之处,文章选取《规定》《条例》《规范》为研究对象,对三个政策文本在机关档案的工作理念与原则、机关档案工作建设与保障、机关档案的管理要求三个模块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对比分析。文章认为,《规定》在内容和结构设置上都有很大的进步,为机关档案工作人员提供了新时期开展机关档案工作的新思路:深化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工作原则;明确了机关档案工作奖励和惩处的情形;完善了机关档案工作组织机构的设置;丰富了机关档案工作的基本任务;系统设定了机关档案工作的基础设施;创新性的搭建了机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框架;强化了机关档案工作的经费支持;详细梳理了机关档案管理的流程及相关要求等。《规定》的颁布和实施,革新了机关档案的工作思路,需要机关档案工作人员认真领会、深入学习,并辩证性的思考其存在的待完善之处,为《规定》今后的修改提供一得之见。通过三个文本的对比研究,笔者发现《规定》仍有值得提升的空间。如《规定》条款内容庞杂,带来的结构上的衔接不当;三个文本并存的局面,给机关档案部门带来操作上的困惑;《规定》中参照标准不全,造成的操作性欠佳;《规定》中名词或标点设置的不当,导致的语义上的偏差等。针对上述问题,文章认为应从优化整体结构、调整文本设置和美化语言表述三个方面,对《规定》予以适当调整,以提升文本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高机关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黄娜[3](2021)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综合档案馆档案管理调查研究 ——以A市为例》文中指出档案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真实记录和原始记忆,是人类文明的知识宝库和历史发展源泉。档案馆作为档案事业的主体,不仅是档案的收藏机构,更是档案直接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窗口。而档案馆档案管理工作就是要解决档案的分散、零乱、质杂、量大、孤本等状况与社会利用中对档案集中、系统、优质、专指、广泛的要求之间的基本矛盾。本文的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兵团综合档案馆档案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引导。本文首先对档案馆档案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工作内容、模式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并根据档案管理的特性,对国内外学者的综合档案馆档案管理研究成果做一阐述。从而提出兵团综合档案馆档案管理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其次,以新疆兵团A市三所综合档案馆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从档案利用者、社会大众和档案工作者角度对现行档案管理制度下,A市综合档案馆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点明本地区综合档案馆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理念落后、资源建设不均衡、开发利用薄弱、宣传力度匮乏、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最后,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法,有针对性地分析档案管理水平先进的青岛市智慧档案馆和台州市档案馆,总结其档案事业高速发展的原因及优势。从而结合国内档案管理工作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多层次地提出实用的对策建议,从夯实档案制度保障、优化档案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档案人员素质、增强社会意识等方面改进兵团综合档案馆档案管理工作。促使档案馆能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更好更快地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提供助力、保驾护航。
廖倩文[4](2019)在《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裴桐是我国卓越的档案学家,同时也是我国档案学人的杰出代表,对我国档案工作、档案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档案学界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财富。2018年恰逢裴桐100周年诞辰,在此之际,选择以裴桐的档案工作思想为论文的研究对象,以此表达对裴桐的敬佩之情。裴桐为档案事业奋斗终生,从事档案工作的时间横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时期。无论是作为档案行政领导还是档案工作者,他的思想如实地反映了中国档案工作发展史的轨迹,是中国档案工作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因此,对裴桐档案工作思想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拓展我国档案工作的研究范围,丰富档案学研究的内容,增加档案学人对裴桐档案工作相关思想的关注、继承和学习,而且可以从中获得经验和启示,推动中国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向更好的方向前进。论文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本选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第二章阐述了裴桐的生平、学术成就及其对档案工作的贡献。其中在对裴桐生平进行介绍时,以时间为脉络,全面地分析了裴桐的一生,着重突出裴桐人物经历中重要的时间节点和事件,以引出裴桐与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打下初步基础。第三、四、五、六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分别介绍了裴桐坚持在档案工作中恪守党领导的思想、坚持档案实体管理创新发展的思想、坚持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思想、坚持档案工作人员参与历史研究的思想。这四章中详细地介绍了裴桐关于档案工作的理论及思想,并将裴桐与“档案三老”中的其他二老——曾三和吴宝康以及同时代其他档案研究学者的相关学术思想做对比,以突出裴桐工作思想的特色。第七章总结提炼了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特征、地位及当代启示。该部分是在深入研究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基础上展开的挖掘和评价,展现了裴桐档案工作思想从过去到现在的影响力,以及对中国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发展的积极意义。论文对裴桐档案工作思想内容的研究,采取将微观个体放置于宏观社会历史背景,并结合对比分析的方法,有助于真实反映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内容、地位和价值,提高对我国档案工作发展史的认识,并从中汲取促进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能量和智慧。
张超[5](2019)在《机构改革背景下的地方档案公共服务协同优化策略研究 ——以江西抚州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主要运用政府再造、新公共服务和档案多元论等方面的理论,以地方档案机构改革为背景,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环境中,针对江西省抚州市的档案公共服务情况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协同优化策略的探索性研究。首先,从问题、技术、用户、制度、治理和协同优化等层面归纳了前人在档案公共服务领域的研究成果,初步定位本研究的理论、方法、内容以及研究方向。然后,具体介绍论文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讨论了理论的适用性问题。通过从政府再造的视角宏观回顾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与政党、社会、市场、公民之间以及政府自身的关系优化过程,简要分析中观领域的地方档案机构改革后档案公共领域关系的协同优化趋势,为下文论述微观领域的抚州档案公共服务协同优化策略奠定基础。而后,具体围绕江西省抚州市档案机构改革前的档案公共服务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和问题描述。基于政府再造和新公共服务理论,运用麦肯锡7S模型战略管理工具,有针对性地分析抚州市档案公共服务领域内外部实际问题、薄弱环节和深层原因;借助社会环境分析方法,着重分析抚州社会环境在文化、旅游、生态、农业、教育和人口等方面的特点。在抚州市档案机构组织再造的基础上,提出供给侧主体协同优化和跨领域协同优化策略,通过供需协同、跨界协同提升地方档案公共服务效能、效率和效益。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供进一步深化档案公共领域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管先海,李兴利[6](2018)在《编研选题的策划与实施》文中提出李兴利:党的十九大召开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事记》通过《人民日报》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广泛传播,引起极大反响。相对于党史研究室等专门机构的编研产品,档案部门特别是基层档案部门的编研成果往往时效性不强,大多只能当配角起点锦上添花的作用。欢迎大家就策划档案编研选题和组织实施等问题谈谈意见和建议。郭东升:我认为档案部门编研成果时效性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编研选题时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
张卓群[7](2017)在《广西综合档案馆的档案编研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广西综合档案馆的档案编研工作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和网络调研,对广西综合档案馆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出档案编研工作取得了档案编研选材社会化;加工自动化;逐步采取联合编研的成就,分析了档案编研工作中存在档案编研人员资源严重紧缺且综合素质较低;反映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馆藏特色、时代特色的选题少;编研方式以单独编研为主,单调乏味;档案编研服务质量不高;档案编研成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难以兼顾;档案编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够等问题,并在分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领导对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视,加强业务培训;丰富馆藏档案资源,优化检索工具;转变传统档案编研思路,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高档案编研成果服务质量;兼顾档案编研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加大档案编研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
林斯平[8](2016)在《以数字化为主要引擎的区县档案管理水平提升问题研究 ——以漳州市各区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档案是国家和社会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它本身具有的文化价值和凭证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档案更是经济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公共信息,是公共组织在公共事务过程中形成的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的政治信息、经济信息、文化信息、科技信息、教育信息、军事信息、宗教信息。它具有公共性、服务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区县档案馆作为文化的基石,在我国档案事业中发挥着中坚力量的作用。为了适应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国各地区县档案馆开展了新一轮档案馆建设。如何在服务中实现档案工作的价值,在服务中努力提升档案事业的水平,找准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开辟档案工作的新领域,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化封闭服务为开放服务,这些问题成为摆在档案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档案馆数字化无疑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数字化有利于提高档案的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急切要求和增强社会建设能力的需要。从适应数字化建设的要求来看,区县档案馆管理存在新问题、新矛盾,需要归纳、分析和解决。要求档案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档案资源建设的力度和开发利用的力度,努力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和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珍贵历史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千方百计丰富馆藏,为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高品质的馆藏资源,努力保存具有地方特色的民生档案资源。这方面工作需要地方档案馆加大馆藏数字化的力度,努力做到档案“走出去”与公众交流和“引进来”档案信息资源相结合,真正把档案资源活化为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地方传统文化荟萃中心,全方位、多角度地满足公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为广大群众服务。本文总结了地方档案数字化碰到的具体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以数字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为建设现代化的区县档案馆提供高水平的管理服务。
叶青青[9](2016)在《关于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研究 ——以福州市大学城F、S两所高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档案是党和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与高校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息息相关。高校档案利用工作是承接高校档案内外联系的关键环节,关系到高校档案价值能否实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提升高校档案利用工作水平,充分满足利用者的需求,发挥高校档案的作用,必须对高校档案利用工作展开充分的研究。首先,从几种较常利用的高校档案入手,论述其在日常科研、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明确研究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必要性。其次,以福州市大学城的F、S大学为例,通过调研、访问、总结和分析,全面比较二者的档案馆工作状况,重点突出两所高校在档案利用工作中的现状和问题,并从归档利用制度、宣传工作、经费投入、工作人员和档案信息利用的不对称等方面分析了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笔者建议高校档案馆(室)应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强调工作人员的“专兼并举”;在“坐等服务”的基础上探索积极主动的服务方式;全面收集高校档案,建设富有特色的高校档案资源;将档案利用的传统方式和现代方式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利用工作水平。综合以上措施,多管齐下,促进高校档案资源的利用,充分实现高校档案资源的价值。
李倩,符丽萍,王春兰[10](2015)在《公立医院档案编研工作心得之谈》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医院档案工作实际出发,从医院对档案编研工作的需求入手,分析档案编研工作的性质和作用,对如何做好医院的档案编研工作提出积极建议。
二、谈谈怎样做好单位的档案编研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谈怎样做好单位的档案编研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记忆理论视阈下浙江段“运河记忆档案”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4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1.4.1 研究重点 |
1.4.2 研究难点 |
1.4.3 研究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实地调查法 |
1.5.3 访谈法 |
1.5.4 案例分析法 |
1.5.5 分析归纳法 |
1.6 本章小结 |
2 研究综述、案例分析及分析框架构建 |
2.1 研究综述 |
2.1.1 国内研究综述 |
2.1.2 国外研究综述 |
2.1.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2.2 案例分析 |
2.2.1 案例分析 |
2.2.2 经验启示 |
2.3 分析框架构建 |
2.3.1 分析框架理论基础 |
2.3.2 分析框架构建 |
2.4 本章小结 |
3 浙江段运河记忆档案现状 |
3.1 浙江段运河记忆档案数据调查 |
3.1.1 运河概况与浙江段运河概况 |
3.1.2 运河记忆档案调查情况汇总 |
3.2 浙江段运河记忆档案保管现状 |
3.2.1 运河记忆档案总体概况 |
3.2.2 运河记忆档案具体情况 |
3.3 浙江段运河记忆档案利用现状 |
3.3.1 市级档案馆运河记忆档案利用现状 |
3.3.2 区县级档案馆运河记忆档案利用现状 |
3.4 本章小结 |
4 浙江段运河记忆档案构建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问题分析 |
4.1.1 构建主体问题分析 |
4.1.2 构建中介问题分析 |
4.1.3 构建客体问题分析 |
4.2 问题原因分析 |
4.2.1 理论指导与观念意识因素 |
4.2.2 管理机制因素 |
4.2.3 历史因素 |
4.2.4 支撑因素 |
4.3 本章小结 |
5 浙江段运河记忆档案构建对策建议 |
5.1 加强运河记忆档案构建主体多元性建设 |
5.2 加强运河记忆构建主体交互性建设 |
5.2.1 加强纵向交互性建设 |
5.2.2 加强横向交互性建设 |
5.3 加强运河记忆档案构建主体协同性建设 |
5.3.1 加强构建主体顶层设计 |
5.3.2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
5.4 加强档案馆面向运河记忆客体的构建能力建设 |
5.4.1 运河记忆档案管理向“社会模式”转变 |
5.4.2 培育档案工作者“记忆自觉”理念 |
5.4.3 档案馆加强对运河记忆档案管理工作 |
5.5 加强运河记忆档案构建中介建设 |
5.5.1 运河记忆档案全面性建设 |
5.5.2 运河记忆档案系统性建设 |
5.5.3 运河记忆档案真实性建设 |
5.5.4 运河记忆档案典型性建设 |
5.6 加强运河记忆档案构建人才与技术支撑 |
5.6.1 加强复合型档案人才培养 |
5.6.2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 |
5.7 本章小结 |
6 总结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7 参考文献 |
8 附录 |
附录 1:访谈提纲 浙江段运河记忆档案馆藏建设研究访谈提纲 |
附录2:访谈记录表 |
附录3:市级档案馆访谈文本资料(节选) |
附录4:区县级档案馆访谈文本资料(节选) |
(2)《机关档案管理规定》解读 ——基于三个政策文本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1.2.1 文献检索情况 |
1.2.2 研究内容分析 |
1.2.3 国内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机关档案工作理念与原则 |
2.1 关于机关档案的工作理念 |
2.1.1 关于文本的制定依据 |
2.1.2 关于文本的制定目的 |
2.1.3 关于基本概念的释义 |
2.2 关于机关档案工作的原则 |
2.2.1 机关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原则 |
2.2.2 机关档案的管理原则 |
2.2.3 机关档案工作的奖励和处罚原则 |
第3章 机关档案工作建设与保障 |
3.1 机关档案工作机构设置 |
3.1.1 机关档案工作机构设置的原则 |
3.1.2 机关档案工作机构的基本任务 |
3.1.2.1 基本任务涵盖内容更加丰富 |
3.1.2.2 基本任务实现方式更加多元 |
3.2 机关档案工作队伍建设 |
3.2.1 机关档案工作岗位的设定原则 |
3.2.2 机关档案工作人员的上岗要求 |
3.2.3 机关档案工作人员的离岗要求 |
3.3 机关档案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 |
3.4 机关档案信息化建设 |
3.5 机关档案工作的经费保障 |
第4章 机关档案管理要求 |
4.1 机关档案的一般规定 |
4.2 机关档案的形成与收集 |
4.3 机关档案的整理与归档 |
4.4 机关档案的保管与保护 |
4.5 机关档案的鉴定与销毁 |
4.6 机关档案的利用与开发 |
4.7 机关档案的统计与移交 |
第5章 关于《规定》修订完善的思考 |
5.1 优化结构,增强《规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
5.2 调整文本,强化《规定》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
5.3 美化语言,提升《规定》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综合档案馆档案管理调查研究 ——以A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 研究目标、方法及思路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 |
2.1 概念界定 |
2.2 基础理论 |
第3章 A市综合档案馆档案管理基本情况 |
3.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综合档案馆档案管理基本情况 |
3.2 A市综合档案馆档案管理基本情况 |
第4章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综合档案馆档案管理调查分析 |
4.1 调查的目的、原则及方法 |
4.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5章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综合档案馆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5.1 存在的问题 |
5.2 成因分析 |
第6章 国内综合档案馆档案管理发展趋势及典型案例分析 |
6.1 国内综合档案馆档案管理发展趋势 |
6.2 国内综合档案馆档案管理典型案例分析 |
6.3 经验借鉴 |
第7章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综合档案馆加强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
7.1 夯实档案制度保障,加大宣传执行力度 |
7.2 全面优化档案管理,提升档案服务水平 |
7.3 提高档案人员素质,加强专业人才储备 |
7.4 增强社会档案意识,巩固社会群众基础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同时代学者的档案工作思想 |
1.2.2 对裴桐的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裴桐与中国档案工作的发展 |
2.1 裴桐生平概述 |
2.1.1 裴桐生平 |
2.1.2 裴桐学术成就 |
2.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档案工作创建的贡献 |
2.2.1 参加中国革命,与图书资料工作结缘 |
2.2.2 入职中央材料科,开创党中央的档案工作 |
2.3 新中国时期对档案工作建设与发展的贡献 |
2.3.1 重视档案人才培养 |
2.3.2 推进档案工作法制建设 |
2.3.3 推动档案馆工作发展 |
2.3.4 开创少数民族档案工作 |
2.3.5 持续关注档案学术研究 |
第三章 坚持档案工作恪守党领导的思想 |
3.1 主张党的领导是档案工作发展的保证 |
3.1.1 认为党的领导是档案工作性质和作用的来源 |
3.1.2 提出党的重视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前提条件 |
3.1.3 强调党的建设是档案工作前途的决定性因素 |
3.2 提出档案工作要以政治为导向 |
3.2.1 重视党在档案工作中的绝对领导地位 |
3.2.2 主张践行以党方针政策为纲的工作方针 |
3.2.3 要求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 |
3.3 倡导档案工作要走群众路线 |
3.3.1 强调树立档案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
3.3.2 主张实行群众路线“四项并重”策略 |
第四章 坚持档案实体管理创新发展的思想 |
4.1 档案收集工作的创新发展思想 |
4.1.1 完善档案接收制度 |
4.1.2 深化档案征集思想 |
4.2 档案整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思想 |
4.2.1 创新档案分类方法 |
4.2.2 重构档案编目体系 |
4.2.3 提出档案鉴定新模式 |
4.3 档案利用工作的创新发展思想 |
4.3.1 持续更新档案利用服务理念 |
4.3.2 要求扩大档案服务主体 |
第五章 坚持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思想 |
5.1 倡导用信息观点研究档案和档案工作 |
5.1.1 认为档案是一种信息源 |
5.1.2 提出档案信息具有“三性”特征 |
5.2 提出从广度和深度上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
5.2.1 重视丰富档案信息资源的来源 |
5.2.2 强调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挖掘 |
5.3 主张为四个现代化建设提供高质量档案信息服务 |
5.3.1 要求档案部门参与国家信息系统建设 |
5.3.2 建议“对症下药”突破影响因素限制 |
5.3.3 主张运用新技术实现档案服务工作现代化 |
第六章 坚持档案工作人员参与历史研究的思想 |
6.1 强调档案工作人员参与历史研究的必要性 |
6.2 认为参与历史研究有助于促进档案工作发展 |
6.2.1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工作水平 |
6.2.2 解决档案“古为今用”问题 |
6.3 建议采用多元路径参与历史研究 |
6.3.1 主张建立健全档案馆工作为编史工作提供服务条件 |
6.3.2 要求打破档案工作人员“只管不研”的旧观念 |
6.3.3 倡导实行内外合作参与历史研究的思路 |
6.3.4 提出结合档案管理环节参与历史研究的理念 |
第七章 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特征、地位及当代启示 |
7.1 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特征 |
7.1.1 政治导向 |
7.1.2 求实创新 |
7.1.3 利用为本 |
7.1.4 多元融合 |
7.2 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地位 |
7.2.1 党中央档案工作理论形成的重要标志 |
7.2.2 新中国档案工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7.3 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当代启示 |
7.3.1 对档案工作发展的启示 |
7.3.2 对档案工作者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裴桐大事年表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机构改革背景下的地方档案公共服务协同优化策略研究 ——以江西抚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地方档案机构改革 |
1.1.2 服务型政府建设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档案公共服务领域的主要问题 |
1.3.2 技术层面档案公共服务研究 |
1.3.3 制度层面档案公共服务研究 |
1.3.4 用户层面档案公共服务研究 |
1.3.5 治理层面档案公共服务研究 |
1.3.6 档案公共服务协同优化研究 |
1.3.7 以往研究值得借鉴和深入之处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档案公共资源 |
2.1.2 档案机构 |
2.1.3 档案公共服务 |
2.1.4 协同优化 |
2.2 理论基础 |
2.2.1 政府再造理论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3 档案多元论 |
第3章 政府再造视阈下档案公共领域关系的协同优化 |
3.1 政府再造视阈下的政府公共关系协同优化 |
3.1.1 优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3.1.2 优化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
3.1.3 优化服务型执政党、服务型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
3.1.4 优化政府的内部关系 |
3.2 机构改革后档案公共领域关系的协同优化 |
第4章 机构改革背景下的抚州市档案公共服务战略分析 |
4.1 机构改革前的抚州市档案公共服务情况概述 |
4.2 机构改革前的抚州市档案公共服务问题分析 |
4.3 抚州市档案公共服务的麦肯锡7S模型分析 |
4.4 抚州市社会环境情况特点分析 |
第5章 机构改革后的抚州市档案公共服务协同优化策略 |
5.1 档案公共服务供给侧主体协同优化策略 |
5.1.1 党委政府和档案局层面 |
5.1.2 档案馆层面 |
5.1.3 档案类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层面 |
5.2 档案公共服务跨领域协同优化策略 |
5.2.1 档案与文化、旅游等领域协同 |
5.2.2 档案与社科、教育等领域协同 |
5.2.3 档案与生态文明、农业农村等领域协同 |
5.2.4 档案与党建领域协同 |
5.2.5 档案与养老领域协同 |
第6章 结语和建议 |
6.1 结语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广西综合档案馆的档案编研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来源及意义 |
一、选题来源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点 |
第二章 广西综合档案馆档案编研工作现状 |
第一节 广西综合档案馆档案编研工作概述 |
一、广西综合档案馆档案编研工作的发展历史 |
二、综合档案馆档案编研工作的定义 |
三、综合档案馆档案编研工作的意义 |
第二节 广西档案编研工作的调研 |
一、基于广西综合档案馆的实地调研 |
二、基于广西综合档案馆的网络调研 |
第三节 广西综合档案馆档案编研工作取得的成就 |
一、档案编研成果选材广泛 |
二、档案编研加工自动化 |
三、档案编研方式逐步采取联合编研 |
第四节 广西综合档案馆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档案编研人员资源紧缺且综合素质不高 |
二、反映广西少数民族文化、馆藏和时代特色的选题少 |
三、编研方式以单独编研为主,单调乏味 |
四、档案编研成果服务质量有所欠缺 |
五、档案编研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难以兼顾 |
六、档案编研成果知识产权保护不够 |
第三章 广西综合档案馆档案编研工作的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对档案编研工作重视不够且缺少业务培训 |
一、领导对档案编研工作重视不够 |
二、缺少业务培训 |
第二节 馆藏结构不合理且检索工具体系不完善 |
一、馆藏结构不合理 |
二、馆藏检索工具体系不完善 |
第三节 编研工作理念陈旧且不重视档案资源的开发 |
一、档案编研工作者的理念陈旧 |
二、不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 |
第四节 重编轻研、网络编研不完善且服务意识欠缺 |
一、重编轻研 |
二、网络编研不完善 |
三、服务意识欠缺 |
第五节 没有树立市场意识且编研成果传播渠道较窄 |
一、没有树立市场意识 |
二、编研成果推广渠道较窄 |
第六节 档案编研知识产权不完善且风险防范机制低效 |
一、档案编研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不完善 |
二、档案编研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机制低效 |
第四章 广西综合档案馆档案编研工作的优化策略 |
第一节 提高对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视并加强业务培训 |
一、提高领导对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视 |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养 |
第二节 丰富馆藏档案资源并优化检索工具 |
一、丰富馆藏档案资源 |
二、建立并优化馆藏检索工具 |
第三节 转变传统档案编研思路并充分开发档案资源 |
一、转变传统档案编研思路 |
二、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
第四节 提高档案编研成果服务质量 |
一、编研结合,打造档案精品 |
二、树立为公众服务的意识 |
三、完善网络档案编研 |
第五节 兼顾档案编研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
一、采用档案编研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
二、创作档案编研文化产品 |
三、运用营销手段多渠道推广档案编研文化产品 |
第六节 加大档案编研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
一、加大国内档案编研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
二、加大国际档案编研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以数字化为主要引擎的区县档案管理水平提升问题研究 ——以漳州市各区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节 区县档案数字化的研究背景、现状与意义 |
第二节 区县档案数字化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 |
第三节 区县档案数字化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区县档案数字化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区县档案馆藏结构与鉴定工作的不合理 |
第二节 人才与风险管控机制的缺失 |
第二章 区县档案馆数字化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档案数字化建设内部机制的滞后 |
第二节 档案数字化建设外部环境的掣肘 |
第三章 区县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举措 |
第一节 切实加强理念层面的建设 |
第二节 深入加强档案工作创新机制的构建 |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关于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研究 ——以福州市大学城F、S两所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第二章 高校档案利用工作概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二节 高校档案的主要种类和利用价值 |
第三节 加强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必要性 |
第三章 F、S两所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个案的选取和调查设计 |
第二节 F、S两所高校档案工作的现状 |
第三节 F、S两所高校档案利用工作中的问题 |
第四节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四章 关于改善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建议 |
第一节 加强高校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
第二节 强化高校档案主动服务意识 |
第三节 建设富有特色的高校档案资源 |
第四节 提升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水平 |
第五章 结论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谈谈怎样做好单位的档案编研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记忆理论视阈下浙江段“运河记忆档案”构建研究[D]. 王佳佳. 浙江大学, 2020(02)
- [2]《机关档案管理规定》解读 ——基于三个政策文本的比较[D]. 陈星. 湘潭大学, 2020(02)
- [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综合档案馆档案管理调查研究 ——以A市为例[D]. 黄娜. 新疆农业大学, 2021(03)
- [4]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研究[D]. 廖倩文. 上海大学, 2019(02)
- [5]机构改革背景下的地方档案公共服务协同优化策略研究 ——以江西抚州为例[D]. 张超. 南昌大学, 2019(02)
- [6]编研选题的策划与实施[J]. 管先海,李兴利. 档案管理, 2018(02)
- [7]广西综合档案馆的档案编研工作研究[D]. 张卓群. 广西民族大学, 2017(02)
- [8]以数字化为主要引擎的区县档案管理水平提升问题研究 ——以漳州市各区县为例[D]. 林斯平.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5)
- [9]关于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研究 ——以福州市大学城F、S两所高校为例[D]. 叶青青.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5)
- [10]公立医院档案编研工作心得之谈[J]. 李倩,符丽萍,王春兰. 办公室业务, 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