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乡镇煤矿通风系统管理的有效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李梦瑶[1](2021)在《分析煤矿通风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提升,煤矿行业显着进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煤矿开采作业中,通风系统的作用显着,当通风系统不稳定时,容易影响风量的供应,从而引发瓦斯爆炸事故。本文讨论煤矿通风系统的问题。
王志辉[2](2020)在《强化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的途径》文中研究表明矿井通风系统安全作为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对强化矿井通风安全的途径进行研究,以促进煤矿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性提升。本文将通过对影响煤矿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对强化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的有效途径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朱琰,赖勋,徐方琪[3](2019)在《丰城市乡镇煤矿通风安全现状和对策探讨》文中研究说明以江西省丰城市乡镇煤矿为例,通过分析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现状,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对策建议:加强技术基础工作,健全完善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加强通风系统管理,确保系统合理、稳定、可靠;加强局部通风机管理;按要求设置通风设施,加强通风设施检查维护,确保通风系统完善安全可靠;加强对密闭的管理;重新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1次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对矿井风量进行合理调节与分配;矿井通风等积孔偏小,应采取措施降低通风阻力措施;规范主要通风机的管理。
薛嗣圣[4](2019)在《基于概率推理的煤矿瓦斯事故致因分析及其管控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煤炭开采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煤矿事故灾害严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煤矿各类事故中,瓦斯事故危害最为严重,一直被认为是煤矿生产的“头号杀手”。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导致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的各类影响因素众多,事故致因及条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对瓦斯事故的管控带来了困难。本文从概率推理角度对导致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因素、条件以及概率变化进行分析,运用概率图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深入挖掘煤矿瓦斯事故潜在规律,研究新形势下煤矿瓦斯事故的管控对策。研究内容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1)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对我国煤矿事故总体概况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自建国以来各阶段煤矿事故的发生特点、变化趋势及原因,重点从多维度对瓦斯事故特征进行了统计剖析,指出瓦斯事故在事故类型、矿井类型、发生地域、发生时间等属性中所表现的特点及原因;结合当前煤矿安全形势和趋势,指出瓦斯事故在环境、人员、装备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分析结果来看,瓦斯事故具有灾害后果的严重性、地域分布的广泛性、发生时间的随机性等不确定性特点。致因要素的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给煤矿安全管理带来了难度。在煤矿安全投入和管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研究瓦斯事故致因及条件的不确定性,从而改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提高事故管控的针对性。(2)论文以煤矿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瓦斯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瓦斯事故发生的物理机理,结合事故致因分类模型进行研究。首先,运用事故树方法从大量最新瓦斯事故案例中探究人员、机器、环境、管理等方面导致事故发生的内外部因素及其之间的逻辑条件,建立瓦斯事故致因条件依赖模型,明确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其次,运用收集的案例数据采用机器学习和专家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具有煤矿瓦斯事故特征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并进行模型有效性的验证;最后,基于瓦斯事故概率图模型进行事故推理,找到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的最大致因链和敏感性因素排序。通过确定不同因素影响下的事故节点的后验概率,进而有效地确定瓦斯事故发生的概率;根据瓦斯事故发生的最大致因链,可以快速找到导致瓦斯事故的因果链;对事故因果链上的敏感性因素进行分级管控,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分析结果表明:瓦斯事故发生的随机性规律可以从概率角度进行认知。贝叶斯网络较传统事故分析方法,在复杂不确定性问题的表达和推理方面具有优势,将贝叶斯网络运用到瓦斯事故不确定性研究中,构建瓦斯事故特征的贝叶斯网络模型,能够有效融合瓦斯事故先验知识和当前信息,实现基于概率推理的瓦斯事故风险预判和致因分析,为事故的有效防治与管控明确重点和途径。(3)为了将构建的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模型应用到事故分析和预防中,本文依据条件变化和煤矿生产可能出现的情况建立情景。结合瓦斯事故特征,本文提出了基于“煤矿特性-影响因素-因素状态-事件”的瓦斯事故情景网络模型(CFSE),并进行概率情景分析,以此确定了区别于传统方式的瓦斯事故管控流程,并从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提出了融合贝叶斯思想的瓦斯事故管控策略。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构建瓦斯事故情景网络模型,可以确定事故预防中所对应的每个情景,在任何一个情景下,借助贝叶斯网络研究在不同情景条件下事故发生的概率。在瓦斯管控策略中,本文提出基于概率推理和情景分析的瓦斯事故管控模式。充分利用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的推理和信息更新机制,建立瓦斯事故概率推理预警平台,细化瓦斯事故危险源的可能性度量,充分感知系统致因要素及条件的变化,从全局的角度进行决策和判断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管控效果。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以数据为驱动,基于贝叶斯网络和情景分析等理论,通过概率推理方法定量研究瓦斯事故的不确定性,系统提出不同情景条件下瓦斯事故的管控策略,以提高我国瓦斯事故管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上遏制我国瓦斯事故的发生。该论文有图63幅,表32个,参考文献201篇。
韩宝华[5](2019)在《常村煤矿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评价及仿真预测》文中研究指明矿井通风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是预防煤矿“一通三防”事故最有效、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在矿井生产中,矿井通风系统是否稳定对于矿井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提高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途径,首先通过对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其次是增加安全投入改善通风系统。而为了实现安全投入收益最大化,需要对安全投入后的通风系统进行预测分析,进而合理调整资源投入比例,有针对性的提升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水平,避免资源不合理利用。本文根据山西潞安环能股份公司常村煤矿的实际情况,结合常村煤矿多风井、大风量、高瓦斯和大阻力等特点,从技术、安全、经济角度建立一套完整的常村煤矿通风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了矿井通风环境、通风设备设施、通风安全管理、通风抗灾能力及职工情况五大影响稳定性的因素,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并结合属性数学理论形成最终的通风系统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构建的通风系统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对常村煤矿通风系统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良好,属于较稳定水平。以通风系统综合评价为基础,从系统动力学角度,应用VensimPLE软件对常村煤矿未来2年的通风系统稳定性水平进行仿真预测,总结其动态变化规律。通过不同安全投入对比仿真分析,常村煤矿应着重加强通风安全管理方面投入力度。此仿真方法能够有效得出提升常村煤矿通风系统稳定性的路径,从而实现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对常村煤矿长久安全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该论文有图18幅,表41个,参考文献64篇。
赵子琪[6](2019)在《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个人行为原因及其关联关系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依然是煤矿安全生产中最严重的事故类型,预防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方法之一,是对已发生事故进行事故致因分析,通过对历年相关文献阅读发现,以往的学者通过对井下不同工种类型的不安全操作制定了针对一线员工不安全动作的预防方案,重点提出了管理层对一线员工不安全动作的决策性影响等。大多数研究虽然方法多,但是却缺乏深入研究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某一层面原因,比如组织层面原因,或者个人层面原因。本文将重点深入研究导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个人层面原因分析,追溯每条一次性行为背后更深层次的习惯性不安全行为,运用统计学方法结合计算机软件找出企业员工安全作业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与相互影响关系,最后对其结果提出假设并进行科学验证,为预防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提供针对性的参考。(1)得到了建国以来我国发生的584起事故样本的宏观规律趋势图。依据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官方事故点评集与事故报告建立了我国建国以来煤矿发生的重大以及特别重大(死亡10人以上)瓦斯爆炸事故完整数据库,通过分析其信息可知:从时间上来看,每年的12月、2月、3月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高发期;从空间上来看,事故集中发生在山西省,发生了 117起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占总事故起数的20%;乡镇煤矿发生了 350起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占总事故起数的60.3%;从煤矿合法运营性来看,非法经营的矿井有209个,占总事故矿井的35.79%,等相关结果;在584起事故样本中,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30人以上)共发生129起,占所有事故起数的22.09%。(2)构建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原因分析流程图。以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为样本,运用事故致因“2-4”模型分析了样本的所有事故致因,以此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基于此构建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原因分析流程图并以此为理论基础与分析工具。(3)识别出了个人层面原因中出现的不安全动作,找出了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不安全动作。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的定义,研究分析了 2007年至2016年间我国煤矿发生的63起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识别出了 76类不安全动作,追溯不安全动作的特征将其细化为了四级指标;并列出了违反的具体《煤矿安全规程》条目;根据统计不安全动作的发生频次,76类不安全动作共累计出现了 494次,并得到了关键不安全动作分别是违章操作的未检查瓦斯(32次)、违章行动的违规或未安置通风设施(23次)、违章指挥的超层越界开采(28次)。(4)分析了不安全动作间的相关性与影响关系。所选用的Pearson与Spearman相关系数法结合STATA 15.0软件分析的结果表明,违章放炮与安检作业不到位、通风系统管理混乱、人员的配备与管理均呈显着正相关;违规放顶与安检作业不到位、未检查设备设施、未完善建井生产系统与违法生产呈显着正相关等其他相关关系,并以此绘制了各类不安全动作间的影响关系图。(5)分析出了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原因与发生频次并对其进行了指标细分。基于“2-4”模型中对个人层面行为习惯性不安全行为的定义,结合第4章的四级指标下的所有不安全动作,共识别出了 178类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其中,安全意识不高在所有不安全动作中出现了 71次,安全心理不佳出现了 44次,安全知识不足出现了 34次,安全习惯不佳出现了 29次;最后根据员工应具备的安全作业能力把习惯性不安全行为细分为了 14类表现形式。(6)分析了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因素间的相关性并得出了相关性图谱。运用Pearson与Spearman相关系数法结合STATA 15.0软件算出了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因素间的相关性,例如,混沌型与省能心理、自负心理、侥幸心理均呈现显着正相关;自恃型与侥幸心理、省能心理、专业知识呈显着正相关等其他相关性分析,并以此绘制了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总结图谱。(7)提出假设并检验了一次性不安全行为与习惯性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关联度,总结出了相应预防措施。基于识别出的不安全动作与习惯性不安全行为指标,利用卡方检验与SPSS分析软件对不安全动作指标A中每个指标与所有习惯性不安全行为指标B均建立了假设检验,10组指标间均证明了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可以影响不安全动作的发出状态,并且有可能是不安全动作的危险因素;根据所得结果提出了相应预防措施检查表,为预防同类事故发生的安全培训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魏震[7](2019)在《焦家寨矿多风井复杂通风系统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对煤矿企业的生产至关重要,然而,随着矿井开采规模的增大,开采深度的增加以及复杂的地质条件影响,矿井的通风系统需要及时进行调节与改造以保证安全生产。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优化和改造,主要通风巷道贯通等方案的确定等问题,可以利用计算机及通风网络解算软件快捷、准确地解算,避免了繁琐的人工解算,保证了准确性。本文首先对大同煤业集团焦家寨煤矿现有的通风系统进行了阻力测定,获得了井下主要通风巷道的摩擦阻力系数,建立了通风参数数据库,掌握了矿井的整体通风情况。分析了该矿目前的通风系统,找出其中现存的问题,包括局部阻力较大、矿井通风总阻力大、通风线路长、局部巷道对拉通风等问题。其次,利用ANSYS Fluent软件对回风井联巷中的风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不同断面的巷道中风流速度变化情况,并提出改造方案。随后运用专门编制的解算软件对目前及改造后的通风系统进行网络解算,研究发现新增并联回风联巷能够降低521采区所在通风系统的总回风段阻力所占的比重;同时,分析了影响对拉通风巷道风流稳定性的因素。最后,得出应更换1#和2#风机,使新风机工况处于稳定的工作区域,同时应保证巷道有足够的有效通风断面,特别是是总进风巷道和总回风巷道,避免巷道内存放物品,加强矿井总回风巷道的维护和管理。加强通风系统管理,保证通风设施的安装质量,定期维护,尽量减少内部漏风,简化通风系统,提高矿井通风抗灾能力。
郭昕曜[8](2019)在《高突矿井瓦斯风险评估方法与管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煤炭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要能源,如何保证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各类煤炭生产灾害中,瓦斯灾害的后果最为严重,其常发生在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中。因此,降低我国百万吨煤死亡率,控制生产过程的瓦斯风险已成为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围绕影响煤矿瓦斯灾害的三类危险源,对高瓦斯突出矿井的瓦斯风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并针对评估结果实施风险应对措施是降低我国矿井瓦斯灾害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制定科学的风险管控方法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以高瓦斯突出矿井沙曲矿为研究背景,围绕瓦斯风险运用工学、管理学、信息理论、计算机科学以及矿山安全理论,研究高瓦斯突出矿井的瓦斯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及风险管控技术,以期降低该类矿井内瓦斯事故发生的概率,全方位地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在本文的第2章,首先根据以往瓦斯事故的典型案例及文献分析,对所研究矿井进行现场调研,为高瓦斯突出矿井的瓦斯综合风险评估获取可靠评估资料。其次,以影响瓦斯事故的三类危险源为划分原则,构建包含50个指标因素的风险评估体系,并通过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了基于物元可拓理论的评估模型。进而,为辨识影响各类瓦斯事故的关键指标因素,通过对灰色预测理论加入弱化算子的方法改进和优化了实测初始数据和最佳权重值的获取方法。以沙曲矿的三个工作面为例,对瓦斯爆炸和煤与瓦斯突出灾害进行了风险等级评估,并基于优化过的灰色预测模型对一系列实测指标因素进行了关联度排序。根据风险等级评估和指标因素的关联排序结果,指出该矿井应对瓦斯爆炸灾害重点监控,同时风量合格率及应急管理措施为影响瓦斯爆炸灾害的关键指标因素,需对该两类指标进行重点应对。基于第2章影响瓦斯爆炸灾害的指标因素关联分析结果,为应对高突矿井巷道内风量过低造成的瓦斯集聚和超限风险,提高风量合格率这一关键指标因素,在本文的第3章,首先提出了基于Ventsim数值模拟的“计算-反馈-调节”机制计算各巷道风阻,通过各主要通风机模拟风量与实测风量对比,验证该机制的误差不超过2.5%。其次,采用Ventsim三维仿真模拟技术从宏观角度研究通风系统的改造方案。预测了隔离改造后通风系统内主要风机及用风点的风量变化,并通过风流短路法的降阻调节使南9集中回风巷中的调节风窗阻力降低了404Pa,所在巷道风量由原来的1458 m3/min增加到3444 m3/min。最后,基于Fluent模拟技术从微观角度拟合了风窗开启面积与风阻间的关系,确定风窗至少应开启3.28m2可使风机恢复至额定功率工作状态。为巷道风阻测定及矿井通风系统的改造方案设计提供了较为方便准确的工程技术支撑。基于第2章影响瓦斯爆炸灾害的指标因素关联分析结果,为防止煤矿瓦斯事故造成群死群伤,完善应急管理措施这一关键指标因素,在本文的第4章,首先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所研究矿井中应急管理措施存在的不足,详细阐明了瓦斯爆炸事故中对作业人员造成伤亡的各类原因,指出了最主要因素是有毒有害气体的侵蚀。其次,基于地铁火灾人群疏散理论,对比作业人员在瓦斯爆炸事故后带上自救器疏散的时间及灾害来临的时间建立了疏散时间模型,设计了安全疏散系数K。最后基于瓦斯爆炸冲击波在巷道内传播规律、人员疏散效率的安全疏散系数K及Floyd算法计算的最短疏散路径,确定了该矿井面临瓦斯爆炸风险时临时避难硐室的选址范围及最优疏散路径。为全面提高煤矿企业日常瓦斯风险管控能力,在本文的第5章,针对上文两类关键指标因素制定的风险应对方法,将前文瓦斯风险评估模型、通风系统管理以及最优应急疏散路径分析进行集成,通过综合对比前人开发的煤矿安全管理系统所使用的数据结构及开发语言,设计了瓦斯风险管理系统平台的框架和数据发送、接收及分析步骤,建立了基于Matlab与Visual Studio混合编程技术的瓦斯风险管理系统平台的共享数据中心。利用多种编程语言、搭载不同设备完成,实现了高瓦斯突出矿井的瓦斯风险动态监测、识别、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置的效果。最后,在本文第6章,根据前文研究结果对高瓦斯突出矿井的瓦斯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及风险管控的体系进行了总结,得出主要结论,提出创新点,并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索晓[9](2018)在《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致因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瓦斯爆炸事故作为五大煤矿井下灾害之一,严重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状况,对其致因进行全面分析,为预防该类事故提供参考依据显得尤为必要。综述发现对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分析研究中,研究方法缺乏系统性,绝大多数研究中采用经验归纳、单个事故案例总结、观察、文献梳理、访谈等方法,表现出主观性较强或以一概全的情况。其次,对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因素分析不全面,在不安全动作致因和物态致因层面分析较多。因此,本文建立系统性的瓦斯爆炸事故致因分析方法,对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人因、物因、组织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为瓦斯爆炸事故的风险评价和事故预防提供更全面的参考。本文使用文献综述法和对比分析法,确定了进行事故案例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致因分类系统。随后选取可公开获取的具有详细事故案例描述的瓦斯爆炸事故案例54起(2013年后各地煤监部门网站开始向社会公布全年发生的较大及以上瓦斯爆炸事故详细事故案例报告,至2016年,共54起),进行了致因因素的统计分析。最后基于统计分析结果对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对比分析了十种事故致因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事故致因模型趋于全面包含人因、物因、组织因素和组织外部因素;所描述事故的发生路径由简单链式向系统网状发展;在选用系统性事故致因模型时,重视充分性,可选用如STAMP(Systems Theoretic Accident Model and Processes)和FRAM(Functional Resonance Analysis Method)此类无致因分类的模型,以保证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但此类方法学习成本较高且在大量事故的统计分析上存在障碍;重视效率,可选用如CREAM(Cognitive Reliability and Error Analysis Method)和24Model此类事故致因分类的模型,且此类方法可进行大量事故的统计分析。为满足系统的事故致因分析和统计分析的需求,本文选用了24Model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2)建立了基于24Model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致因分类系统(24Model-Mine Gas Explosion,24Model-MGE)并阐述了事故分析原则和方法。阐述了事故致因、事故的影响对象、事故、事故的后果之间的关系,并将本研究分析的对象界定为事故。确定了事故分析方法步骤为:(1)提取近因致因因素;(2)按照24Model-MGE的分类模块提取导致近因致因因素的致因因素,逐层迭代,至全部致因因素确定完毕;(3)利用反事实检验(counterfactual test,CT)和因果充分性检验(causal sufficiency test,CST)对提取的致因因素进行充分性和必要性检验。通过对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因素的分析,证实了24Model-MGE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通过单起事故的分析验证了24Model-MGE进行瓦斯爆炸事故分析的可行性;通过54起事故的统计分析验证了24Model-MGE进行大量瓦斯爆炸事故统计的可行性。(3)利用24Model-MGE对54起瓦斯爆炸事故的不安全动作致因、个体因素致因、不安全物态致因、安全管理体系致因、安全文化致因和外部因素致因进行了统计分析。a)探究了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不安全动作致因,并分别给出了各功能部门的不安全动作致因因素列表。结果表明管理层发出不安全动作对全部不安全动作的比(以下简称占比)最高,为54.20%,是不安全动作致因中改进的重点。主要生产部门,采煤队、掘进队、通风队和安全科发出不安全动作占比分别为8.29%、3.52%、16.58%、8.60%,合计占比36.99%。其他部门发出的不安全动作占比较低,机电队为1.55%,运输队为0.31%,生产技术科为4.97%,生产调度中心为1.35%,设备中心为0.41%,财务科为0.21%。b)探究了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个体因素致因。结果表明管理层的个体因素纠正重点在安全意识、安全习惯和安全心理上。主要生产部门中采煤队、掘进队、通风队的个体因素纠正重点在安全知识、安全习惯和安全心理上;安全科的个体因素纠正重点在安全习惯和安全心理上。其他部门中机电队的个体因素纠正重点在中安全知识、安全习惯、安全心理上;运输队的个体因素纠正重点在安全意识、安全心理;生产技术科的个体因素纠正重点在安全心理。生产调度中心、设备中心、财务科的个体因素体总体出现频次较低,不具有规律性。c)探究了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不安全物态致因,并给出了不安全物态的致因因素列表。瓦斯爆炸事故中对不安全物态致因预防的重点为,瓦斯积聚中的通风系统不合理、不可靠(27次)、通风机供风不足(19次)、采空区瓦斯涌出(12次);点火源中的电火花(19次)和放炮火花(14);技术设施中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缺欠(30次);环境条件中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7次)。d)探究了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安全管理体系缺欠致因,并给出了安全管理体系缺欠的致因因素列表。结果表明检查(140次)、实施和运行(137次)是预防瓦斯爆炸事故阶段中安全管理体系缺欠致因中改进的重点;其中检查中高频致因因素为事件调查、不符合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98次);合规性评价(38次)。实施和运行中高频致因因素为资源、作用、职责、责任和权限(62次);能力、培训和意识(36);运行控制(23次)。其余安全管理体系致因中,策划共出现34次,高频致因因素为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预防措施的确定(20次)。管理评审和安全方针分别出现25次、1次。e)探究了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安全文化缺欠致因。结果表明安全承诺(201次)、安全责任(171次)、安全管理体系质量(146次)出现频次最高,是预防瓦斯爆炸事故阶段中安全文化提高的关键。安全实践活动认知(103次)、安全机构作用(99次)、安全参与程度(54次)是对企业安全管理中具体某一方面的针对性指导,完善这三类安全文化理念起到巩固预防的作用。f)探究了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外部因素致因,并给出了外部因素的致因因素列表。结果表明监管部门(480次)是在预防瓦斯爆炸事故阶段中外部因素改进的重点,其中高频致因因素为对下级单位履职监管(143次)、安全生产工作监管(79次)、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监管(71次)。上级单位(64次)的高频致因因素为安全生产工作监管不力(15次)、技术管理不到位(10次)。其他(3次)表现为中介机构随意出具矿井安全评价报告(3次)。(4)对不安全动作、个体因素、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和监管部门与事故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瓦斯爆炸事故严重程度与不安全动作、个体因素、安全文化和监管部门四个维度相关。其中不安全动作维度、安全文化维度、监管部门维度、个体因素维度中分别有16项、5项、5项、3项关键致因因素与瓦斯爆炸事故严重程度相关。(5)对个体因素、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监管部门与不安全动作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斯爆炸事故中不安全动作致因因素与安全文化、监管部门、安全管理体系和个体因素四个维度相关。其中安全文化维度、监管部门维度、安全管理体系维度、个体因素维度分别有14项、8项、5项、4项关键致因因素与不安全动作致因因素相关。(6)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建立全方位的措施。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涵盖了人的因素(不安全动作和个体因素)、物的因素(不安全物态)、组织因素(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和安全文化缺欠)、外部因素。因此在对瓦斯爆炸事故进行预防时需要从以上因素全面着手,进行整体控制。
祝楷[10](2017)在《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原因研究》文中指出事故原因分析是事故预防的基础。针对近年来煤矿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占全部煤矿重特大事故的比例不断增大、事故发生起数和造成的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的情况,本文研究了以往学者对煤矿井下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发现以往原因分析主要集中在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物态等直接原因上,较少涉及直接原因背后更深层次的个人习惯性行为原因和管理体系原因之研究,且在研究员工不安全动作原因时,仅考虑一线班组员工的违章动作,较少的考虑管理层员工的不安全动作原因等问题。从事故预防角度来说,尽可能全面分析现阶段事故中人和物的原因、个人和组织等的原因,才能更全面、有效的为现在和将来的事故预防工作提出切入点、思路或是侧重点,以及为员工培训提供指导和参考。为达到上述研究目的,本文以事故致因“2-4”模型为理论依据,研究了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方法,并选取2005-2014年间发生的105起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进行研究分析。首先,从事故发生井下地点、事故发生时间、死亡人数、矿井瓦斯等级、矿井所有制信息等几个方面对2005-2014年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因素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其次,从点火源和瓦斯积聚两个角度分别分析了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动作原因、不安全物态原因、习惯性行为原因和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等各类原因;最后,简单建议了本文所得到的事故原因分析结果在瓦斯爆炸事故预防中的应用方法,得到以下结论:(1)提出一个以员工行为为出发点的事故分析方法。事故致因“2-4”模型是理论模型,为实际应用在事故分析中,本文提出了一种7步分析方法,包括(1)切割组织;(2)事故发生经过分析;(3)事故组织内员工不安全动作的识别;(4)不安全物态原因分析;(5)习惯性行为原因讨论;(6)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分析;(7)事故原因的归纳及其对事故的影响过程分析。(2)得到了近年来煤矿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因素规律。通过对2005-2014年间发生的105起煤矿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随着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放炮火焰和电火花、或是人为导致的通风管理问题正逐渐被解决,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物理过程向更难以预防、更隐蔽的密闭空间瓦斯积聚和热辐射、摩擦撞击火花等原因转变。(3)得到了事故中引起点火源和瓦斯积聚的“原因图谱”(见附录C)。通过分析样本事故的各类原因,按原因发生的频次,得到了引起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图谱”。(4)得到了瓦斯爆炸事故中引起点火源的各类原因及其规律:分析产生放炮火焰的原因发现,封孔和炸药及爆破器材的管理是引起放炮火焰最多的两类原因。另外,有36起事故未组织爆破工进行专业培训,37个事故矿井在日常作业中出现违章指挥、忽视、纵容工人违章放炮的行为,38个事故矿井爆破前未建立或未要求执行爆破作业说明书,这些原因共同促使爆破工形成习惯性违章爆破行为。分析产生电火花的原因发现,操作失爆的电气设备(17)、带电检修电气设备(9)是直接引起事故的主要不安全动作原因。17类不安全物态原因中有16类属于电气设备失爆,其中煤电钻电缆线明接头(11)出现最多,41个事故矿井中有36个矿井未安装供电闭锁和超前切断电源控制设备,说明事故矿井普遍缺乏对供电闭锁作用的认识。另外,由于事故矿井缺失有关电气设备和电缆检修(38),防爆电气设备全生命周期的使用和管理(21),电气设备检修台账(19)等相关规定,才导致大量带电检修不安全动作和失爆电气设备的出现。分析产生明火和热辐射的原因发现,大部分事故是因为未定期检查密闭的完好性和漏风情况、没有采取防采空区漏风措施(7)、对于井下长期存在煤自燃预兆或存在火区未采取有针对性的防灭火措施(6)等忽视密闭破损(7)、采空区温度上升、顶板有水珠等自燃发火征兆(6)的不安全动作引起的。另外,在13起事故中只有3个事故矿井未安装采空区温度检测或预警系统和防灭火系统,说明事故矿井并非是工程技术手段未到位,而是管理未落实。分析产生摩擦冲击火花的原因发现,对于预防摩擦冲击火花,需要避免直接操作金属设备时发生的碰撞,注意机电设备的安装位置、方向和维修管理、特别是备用机电设备的完好性,以及重视顶板管理三个方面。同时,应在员工培训中强调摩擦冲击火花发生的可能(8)。(5)得到了瓦斯爆炸事故中引起瓦斯积聚的各类原因及其规律:分析造成矿井供风量不足的原因发现,直接管理层员工甚至是矿级管理层员工是造成矿井供风量不足的主要决策者。矿级管理层员工由于缺乏矿井通风相关知识,导致私自全矿井停电(8),不采用机械通风(7)、超层开采(6)或是超能力开采(3)的频频发生,从而导致矿井供风量不足。分析造成局部通风管理混乱的原因发现,掘进工作面未使用局部通风机(9)、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错误导致拉循环风(8)等是引起工作面有效风量不足的主要不安全动作原因;43起事故中涉及的主要不安全物态有三类,与局部通风机有关的出现30次、与风筒有关15次、另外5次与通风构筑物有关;相应的,反映出事故矿井员工较多缺乏诸如局部通风机拉循环风的原因和危害(15)、随意开停局部通风机的危害(8)等安全知识;同时通风区队普遍存在未能履行其岗位责任的情况,局部通风机安装、使用、管理(16),风筒使用、检查、维护管理(15)等相关规定也存在较多的缺欠。分析造成通风系统不合理的原因发现,采区通风构筑物设置错误引起部分用风地点无风(5)引起了最多的5次事故,反映出员工对于通风知识的缺乏;另外,在7起事故中因没有设计或设计了不合理的通风系统,或因在巷道贯通时没有及时调整风路(2),而导致巷道贯通后通风系统的紊乱。分析造成巷道堵塞的原因发现,员工对巷道堵塞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是导致未制定或未要求执行巷道维护管理相关规定(4),或是在巷道抽排水前未编制安全技术措施(1)的主要原因。分析造成瓦斯排放不当的原因发现,采用“一风吹”排瓦斯(6)和随意开停局部通风机(4)是引起瓦斯积聚的主要不安全动作原因,但究其根源,是未制定或未要求执行瓦斯抽放措施相关规定及局部通风机管理相关规定。分析造成瓦斯异常涌出的原因发现,虽然瓦斯异常涌出是突发事件,但在实际事故中,早于事故之前已有明显征兆,但被员工忽视,如在日常作业中经常发现巷道发生冲击地压或瓦斯涌出异常而未采取措施,或是在高瓦斯矿井(或是低瓦斯矿井的高瓦斯区域)采掘,未进行瓦斯提前抽放。分析造成密闭空间瓦斯积聚的原因发现,预防密闭空间瓦斯积聚的对策应从监控密闭空间的瓦斯浓度情况及当开采接近密闭空间时,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避免密闭空间瓦斯涌出这两个角度入手。在22起事故中,有12起事故矿井未监控密闭空间的瓦斯浓度情况,10起事故矿井在采掘接近密闭空间时,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等是出现较多的不安全动作原因。分析造成爆破瓦斯积聚的原因发现,5起事故放炮前都未制定爆破作业说明书,3起事故放炮后未采取通风措施、未等炮烟消散、未检查瓦斯浓度就回到工作面作业,这说明爆破工和当班管理人员均没有认识到编制爆破作业说明书和炮后检查的重要性。分析瓦斯浓度检查类的原因发现,74%的事故中存在作业流程中缺少检查瓦斯浓度这一环节,从而未能及时发现瓦斯浓度超限的情况。在78起事故中存在“瓦检员当班作业前未检查瓦斯浓度”的情况,63起事故“作业前未检查瓦斯浓度”;从物态上看,43起事故地点附近无瓦斯传感器,32个事故矿井员工未携带便携式瓦检仪,29个矿井瓦斯监控系统损坏,因而影响了瓦斯检查工作。上述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事故矿井员工未能理解按规定检查瓦斯的重要性造成的。反映在安全管理体系缺欠上,有54个事故矿井未配备足够的瓦检员,47个矿井在安全检查制度中未明确要求需要检查井下员工便携式瓦检仪佩戴情况等。(6)给出了瓦斯爆炸事故原因分析结果的应用建议。对于单起事故原因分析结果,可以用于案例教学。对于事故原因统计的应用,由于本文分析统计得到了一段时间内引起瓦斯爆炸事故的各类原因,因而可以通过对各类原因的安全检查,以检验生产矿井是否有效预防以往事故发生的原因;也可以了解事故中高频次的原因类型、或可能被遗漏的原因类型,从而可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二、加强乡镇煤矿通风系统管理的有效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乡镇煤矿通风系统管理的有效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分析煤矿通风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煤矿通风系统概述 |
2 煤矿通风系统安全问题 |
2.1 地区发展差异大 |
2.2 通风系统建设滞后 |
2.3 煤矿通风系统不完善 |
3 煤矿通风系统重要性 |
4 煤矿通风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 |
4.1 煤矿通风系统安全性 |
4.2 煤矿通风系统稳定性 |
5 煤矿通风系统优化设计方案 |
5.1 完善煤矿通风系统体系 |
5.2 提升煤矿通风系统运行效率 |
5.3 提升通风设施建设与管理水平 |
5.4 严格控制煤矿通风系统影响因素 |
第一,人为因素: |
第二,环境因素: |
第三,设备因素: |
5.5 准确核算通风能力、加强供风管理 |
5.6 阶段通风网路优化 |
5.7 选用新型通风设备 |
5.8 局部通风系统优化 |
6 煤矿通风系统发展前景 |
7 结束语 |
(2)强化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的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对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存在影响的主要因素分析 |
2强化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的有效途径 |
3结束语 |
(3)丰城市乡镇煤矿通风安全现状和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
2 常见安全隐患分析 |
3 对策建议 |
(4)基于概率推理的煤矿瓦斯事故致因分析及其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 研究特色 |
1.5 本章小结 |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2.2 理论综述 |
2.3 本章小结 |
3 中国煤矿瓦斯事故现状及问题剖析 |
3.1 中国煤矿事故概况 |
3.2 中国煤矿瓦斯事故统计分析 |
3.3 中国煤矿安全形势新特点及趋势 |
3.4 当前煤矿瓦斯事故管理存在的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4 煤矿瓦斯事故致因要素及不确定性分析 |
4.1 煤矿瓦斯事故物理机理 |
4.2 煤矿瓦斯事故致因分析 |
4.3 煤矿瓦斯事故不确定性及时空分析 |
4.4 煤矿瓦斯事故不确定性测度及推理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5 煤矿瓦斯事故致因概率推理研究 |
5.1 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
5.2 煤矿瓦斯事故致因要素及网络节点 |
5.3 煤矿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
5.4 煤矿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及模型检验 |
5.5 煤矿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推理 |
5.6 本章小结 |
6 煤矿瓦斯事故概率情景分析 |
6.1 煤矿瓦斯事故情景分析流程 |
6.2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情景表示方法 |
6.3 煤矿瓦斯事故情景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策略 |
7.1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的内涵和原则 |
7.2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的目标和流程 |
7.3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的策略 |
7.4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的建议 |
7.5 本章小结 |
8 研究结论及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常村煤矿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评价及仿真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 基本理论分析 |
2.1 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评价分析 |
2.2 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构建基本原则 |
3.2 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构建流程 |
3.3 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选取 |
3.4 常村煤矿通风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量化及分级标准 |
3.5 本章小结 |
4 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评价模型构建 |
4.1 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评价流程 |
4.2 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评价方法 |
4.3 常村煤矿通风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权重 |
4.4 本章小结 |
5 常村煤矿通风系统稳定性评价 |
5.1 矿井通风系统概况 |
5.2 常村煤矿通风系统稳定性评价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常村煤矿通风系统稳定性水平SD仿真预测 |
6.1 SD建模目的 |
6.2 SD分析流程 |
6.3 常村煤矿通风系统稳定性水平SD预测 |
6.4 SD仿真及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煤矿通风系统稳定性指标专家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个人行为原因及其关联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瓦斯爆炸事故物理致因研究综述 |
1.2.2 瓦斯爆炸事故人因研究综述 |
1.2.3 研究综述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事故样本选取与宏观特性 |
2.1 事故样本选取 |
2.2 事故样本宏观特征分析 |
2.2.1 时间特征分析 |
2.2.2 空间特征分析 |
2.2.3 基本特征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事故分析方法研究 |
3.1 理论基础 |
3.1.1 事故致因模型综述 |
3.1.2 事故致因“2-4”模型 |
3.2 事故原因分析方法 |
3.3 一起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
3.3.1 分析过程 |
3.3.2 分析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4 瓦斯爆炸事故一次性行为原因及特征研究 |
4.1 一次性不安全行为——不安全动作因素划分 |
4.2 样本统计分析结果 |
4.2.1 样本的不安全动作统计分析结果 |
4.2.2 违章操作不安全动作分析结果列举 |
4.2.3 违章行动不安全动作分析结果列举 |
4.2.4 违章指挥不安全动作分析结果列举 |
4.3 不安全动作的原因特征分析 |
4.3.1 违章操作的不安全动作原因特征分析 |
4.3.2 违章行动的不安全动作原因特征分析 |
4.3.3 违章指挥的不安全动作原因特征分析 |
4.4 关键不安全动作统计结果 |
4.4.1 违章操作关键不安全动作原因详述与预防措施 |
4.4.2 违章行动关键不安全动作原因详述与预防措施 |
4.4.3 违章指挥关键不安全动作原因详述与预防措施 |
4.5 不安全动作的指标与对事故重要程度的相关性以及预防措施 |
4.5.1 Pearson与Spearman相关性检验与结果分析 |
4.5.2 不安全动作相关性与对事故影响关系图谱 |
4.6 本章小结 |
5 瓦斯爆炸事故习惯性行为原因及特征研究 |
5.1 习惯性行为原因因素的识别与划分 |
5.1.1 习惯性行为原因因素的识别 |
5.1.2 习惯性行为原因因素的划分 |
5.2 习惯性行为原因具体结果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
5.2.1 安全意识不高分析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
5.2.2 安全心理不佳分析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
5.2.3 安全知识不足分析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
5.2.4 安全习惯不佳分析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
5.2.5 安全生理不佳分析结果 |
5.3 习惯性不安全行为的指标相关性分析 |
5.3.1 Pearson与Spearman相关性检验与结果分析 |
5.3.2 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因素间影响关系图谱 |
5.4 本章小结 |
6 瓦斯爆炸事故个人行为原因因素关联性研究以及预防建议 |
6.1 分析指标对象的选择与确立 |
6.2 卡方检验分析方法与数据准备 |
6.3 指标A与指标B的卡方检验结果具体分析 |
6.3.1 指标A1与指标B的卡方检验结果分析 |
6.3.2 指标A2与指标B的卡方检验结果分析 |
6.3.3 指标A3与指标B的卡方检验结果分析 |
6.3.4 指标A4与指标B的卡方检验结果分析 |
6.3.5 指标A5与指标B的卡方检验结果分析 |
6.3.6 指标A6与指标B的卡方检验结果分析 |
6.3.7 指标A7与指标B的卡方检验结果分析 |
6.3.8 指标A8与指标B的卡方检验结果分析 |
6.3.9 指标A9与指标B的卡方检验结果分析 |
6.3.10 指标A10与指标B的卡方检验结果分析 |
6.4 基于检验结果提出预防措施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
(7)焦家寨矿多风井复杂通风系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矿井通风网络阻力测定及分析 |
2.1 矿井概况 |
2.2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
2.2.1 通风阻力测定路线 |
2.2.2 通风阻力计算方法 |
2.2.3 通风阻力测定精度 |
2.3 矿井阻力分布情况 |
2.4 矿井等积孔与风阻 |
2.5 矿井外部漏风率及有效风量率 |
2.5.1 矿井外部漏风率 |
2.5.2 矿井有效风量率 |
2.6 目前矿井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
3 CFD在矿井局部通风系统降阻中的应用 |
3.1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
3.2 FLUENT求解计算理论基础 |
3.3 几何模型 |
3.4 模拟计算 |
3.5 模拟结果与分析 |
4 通风网络解算 |
4.1 通风网络解算方法 |
4.2 通风系统网络解算软件的简介 |
4.2.1 软件操作步骤 |
4.2.2 数据录入要求 |
4.3 模拟解算 |
4.3.1 通风现状模拟的基础参数 |
4.3.2 通风现状的网络解算与结果分析 |
5 增加并联回风联巷的通风系统的解网分析 |
5.1 解网条件 |
5.2 风网解算与结果分析 |
5.3 对拉巷道稳定性分析 |
5.3.1 对拉巷道分支157 的稳定性分析 |
5.3.2 对拉巷道分支108 的稳定性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附表1 焦家寨煤矿通风现状网络解算之巷道基础参数 |
附表 2 焦家寨煤矿通风现状网络解算之节点基础参数 |
附表 3 焦家寨煤矿通风现状解网结果 |
附表 4 增加并联回风联巷的通风系统的网络解算结果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高突矿井瓦斯风险评估方法与管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煤矿瓦斯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
1.3.2 煤矿瓦斯风险应对措施研究现状 |
1.3.3 煤矿瓦斯风险管控技术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高突矿井瓦斯综合风险评估方法 |
2.1 物元可拓评估与灰色系统理论 |
2.2 瓦斯风险指标体系构建 |
2.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2.2.2 高突矿井瓦斯灾害影响因素分析 |
2.2.3 瓦斯灾害风险指标体系 |
2.2.4 瓦斯风险等级划分 |
2.2.5 指标因素的无量纲化及风险等级划分 |
2.3 风险评估模型构建及关键指标因素判定 |
2.3.1 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权重 |
2.3.2 可拓物元综合评估模型构建 |
2.3.3 灰色模型优化及关键指标因素分析 |
2.4 评估模型应用 |
2.4.1 矿井概况 |
2.4.2 瓦斯爆炸事故应用 |
2.4.3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应用 |
2.5 确定下文风险应对重点工作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面向风险应对的矿井通风系统模拟改造 |
3.1 基于Ventsim模拟的通风阻力调节方法 |
3.1.1 通风阻力测定目的 |
3.1.2 通风阻力测定方法 |
3.2 通风系统现状及仿真模型验证 |
3.3 通风系统改造工程及其仿真模型 |
3.3.1 通风系统改造工程 |
3.3.2 通风系统改造仿真模型 |
3.4 通风系统改造及调节方案 |
3.4.1 改造前后对比分析 |
3.4.2 基于风流短路法的降阻调节 |
3.4.3 基于Fluent模拟的风窗面积确定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面向风险应对的应急避难硐室选址及疏散路径分析 |
4.1 瓦斯爆炸灾害的危害分析 |
4.1.1 有毒有害气体对人的伤害 |
4.1.2 瓦斯爆炸冲击波伤害 |
4.1.3 高温伤害 |
4.1.4 耗氧危害 |
4.2 基于瓦斯爆炸冲击波的避难硐室选址分析 |
4.2.1 瓦斯爆炸冲击波分析 |
4.2.2 瓦斯爆炸冲击波与避难硐室的位置关系 |
4.3 基于人群疏散能力的避难硐室选址分析 |
4.3.1 人群疏散有效时间估算 |
4.3.2 人群疏散模型构建及检验 |
4.4 基于Flody算法的最优疏散路径分析 |
4.4.1 Flody算法思想 |
4.4.2 Flody算法步骤 |
4.5 实证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面向风险管控的瓦斯风险管理系统平台构建 |
5.1 瓦斯风险管理系统平台开发目的 |
5.2 基于多语言开发的瓦斯风险管理系统平台结构 |
5.2.1 系统平台结构 |
5.2.2 数据的处理流程 |
5.2.3 系统平台的技术框架 |
5.3 瓦斯风险管理系统平台开发关键技术 |
5.3.1 系统平台开发工具 |
5.3.2 系统平台的共享数据中心 |
5.3.3 基于Arc GIS软件对生产布局图的设计与集成 |
5.4 瓦斯风险管理系统平台的搭建 |
5.4.1 系统平台的功能框架 |
5.4.2 系统功能应用展示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
(9)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致因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致因研究综述 |
1.2.2 评述 |
1.3 目标、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事故致因模型的确立 |
2.1 事故致因模型的综述 |
2.1.1 多米诺模型 |
2.1.2 轨迹交叉模型 |
2.1.3 瑞士奶酪模型和HFACS |
2.1.4 社会技术系统层次模型和Accimap |
2.1.5 CREAM |
2.1.6 STAMP |
2.1.7 24 Model |
2.1.8 FRAM |
2.2 事故致因模型的对比研究 |
2.2.1 模型的组成比较 |
2.2.2 事故发生的路径比较 |
2.2.3 讨论 |
2.3 本章小结 |
3 用24Model建立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致因分类系统 |
3.1 不安全物态的致因因素子类划分 |
3.2 不安全动作的致因因素子类划分 |
3.3 个体因素的致因因素子类划分 |
3.4 安全管理体系的致因因素子类划分 |
3.5 安全文化的致因因素子类划分 |
3.6 外部因素的致因因素子类划分 |
3.7 分析原则和分析方法 |
3.7.1 事故的界定 |
3.7.2 事故致因的分析范围的界定 |
3.7.3 事故致因因素的提取 |
3.8 案例实证 |
3.8.1 一起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分析 |
3.8.2 致因因素影响关系展示 |
3.9 本章小结 |
4 瓦斯爆炸事故的不安全动作和个体因素致因统计分析 |
4.1 样本来源 |
4.2 不安全动作的统计结果分析 |
4.2.1 不安全动作三级指标频次分析 |
4.2.2 管理层的不安全动作统计结果分析 |
4.2.3 采煤队的不安全动作统计结果分析 |
4.2.4 掘进队的不安全动作统计结果分析 |
4.2.5 通风队的不安全动作统计结果分析 |
4.2.6 安全科的不安全动作统计结果分析 |
4.2.7 其他部门的不安全动作统计结果分析 |
4.3 个体因素的统计结果分析 |
4.3.1 管理层的个体因素统计结果分析 |
4.3.2 采煤队的个体因素统计结果分析 |
4.3.3 掘进队的个体因素统计结果分析 |
4.3.4 通风队的个体因素统计结果分析 |
4.3.5 安全科的个体因素统计结果分析 |
4.3.6 其他部门的个体因素统计结果分析 |
4.4 预防建议 |
4.4.1 对管理层的建议 |
4.4.2 对其他功能部门的建议 |
4.5 本章小结 |
5 瓦斯爆炸事故的物态、组织因素和外部因素致因统计分析 |
5.1 不安全物态的统计结果分析 |
5.1.1 瓦斯积聚 |
5.1.2 点火源 |
5.1.3 技术设施 |
5.1.4 环境条件 |
5.2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的统计结果分析 |
5.2.1 安全方针和策划 |
5.2.2 实施和运行 |
5.2.3 检查和管理评审 |
5.3 安全文化缺欠的统计结果分析 |
5.4 外部因素的统计结果分析 |
5.5 预防建议 |
5.6 本章小结 |
6 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因素相关性分析 |
6.1 基于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相关性分析 |
6.2 事故严重程度致因因素影响作用分析 |
6.2.1 不安全动作与事故严重程度相关性 |
6.2.2 个体因素与事故严重程度相关性 |
6.2.3 安全管理体系与事故严重程度相关性 |
6.2.4 安全文化与事故严重程度相关性 |
6.2.5 监管部门与事故严重程度相关性 |
6.3 不安全动作影响因素分析 |
6.3.1 个体因素与不安全动作相关性 |
6.3.2 安全管理体系与不安全动作相关性 |
6.3.3 安全文化与不安全动作相关性 |
6.3.4 监管部门与不安全动作相关性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
主要获奖 |
附录 |
附表 2013年-2016年54起较大及以上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基础数据 |
关于安全学科特性、研究方法、成果评价的说明 |
(10)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原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事故致因“2-4”模型及其应用研究综述 |
1.2.2 瓦斯爆炸事故的行为原因研究综述 |
1.2.3 现状评述及问题提出 |
1.3 研究目标、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事故原因分析方法研究 |
2.1 以事故致因“2-4”模型为理论依据的事故原因分析方法提出 |
2.1.1 分析思路 |
2.1.2 分析步骤 |
2.2 分析方法的案例实证及效果验证 |
2.2.1 一起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 |
2.2.2 效果验证 |
2.3 本章小结 |
3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因素及其规律研究 |
3.1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因素 |
3.1.1 井下点火源原因分类 |
3.1.2 瓦斯积聚原因分类 |
3.2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样本来源及选取 |
3.3 2005-2014 年我国重特大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因素规律分析 |
3.3.1 点火源原因规律分析 |
3.3.2 瓦斯积聚原因规律分析 |
3.3.3 物理过程规律的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4 瓦斯爆炸事故的点火源原因研究 |
4.1 放炮火焰原因分析 |
4.1.1 不安全动作原因 |
4.1.2 不安全物态原因 |
4.1.3 习惯性行为原因 |
4.1.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 |
4.2 电火花原因分析 |
4.2.1 不安全动作原因 |
4.2.2 不安全物态原因 |
4.2.3 习惯性行为原因 |
4.2.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 |
4.3 明火和热辐射原因分析 |
4.3.1 不安全动作原因 |
4.3.2 不安全物态原因 |
4.3.3 习惯性行为原因 |
4.3.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 |
4.4 摩擦冲击火花原因分析 |
4.4.1 不安全动作原因 |
4.4.2 不安全物态原因 |
4.4.3 习惯性行为原因 |
4.4.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 |
4.5 本章小结 |
5 瓦斯爆炸事故的瓦斯积聚原因研究 |
5.1 矿井供风量不足原因分析 |
5.1.1 不安全动作原因 |
5.1.2 不安全物态原因 |
5.1.3 习惯性行为原因 |
5.1.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 |
5.2 局部通风管理混乱原因分析 |
5.2.1 不安全动作原因 |
5.2.2 不安全物态原因 |
5.2.3 习惯性行为原因 |
5.2.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 |
5.3 通风系统不合理原因分析 |
5.3.1 不安全动作原因 |
5.3.2 不安全物态原因 |
5.3.3 习惯性行为原因 |
5.3.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 |
5.4 巷道堵塞原因分析 |
5.4.1 不安全动作原因 |
5.4.2 不安全物态原因 |
5.4.3 习惯性行为原因 |
5.4.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 |
5.5 瓦斯排放不当原因分析 |
5.5.1 不安全动作原因 |
5.5.2 不安全物态原因 |
5.5.3 习惯性行为原因 |
5.5.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 |
5.6 瓦斯异常涌出原因分析 |
5.6.1 不安全动作原因 |
5.6.2 不安全物态原因 |
5.6.3 习惯性行为原因 |
5.6.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 |
5.7 密闭空间瓦斯积聚原因分析 |
5.7.1 不安全动作原因 |
5.7.2 不安全物态原因 |
5.7.3 习惯性行为原因 |
5.7.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 |
5.8 爆破瓦斯积聚原因分析 |
5.8.1 不安全动作原因 |
5.8.2 不安全物态原因 |
5.8.3 习惯性行为原因 |
5.8.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 |
5.9 瓦斯浓度检查原因分析 |
5.9.1 不安全动作原因 |
5.9.2 不安全物态原因 |
5.9.3 习惯性行为原因 |
5.9.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 |
5.10 本章小结 |
6 瓦斯爆炸事故原因分析结果的应用 |
6.1 单起事故原因分析结果的应用 |
6.2 事故原因的统计应用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
附表A 2005-2014 年我国重特大煤矿事故统计 |
附表B 2005-2014 年105起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基础数据 |
附表C 2005-2014 年105起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原因图谱 |
四、加强乡镇煤矿通风系统管理的有效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分析煤矿通风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J]. 李梦瑶.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1(18)
- [2]强化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的途径[J]. 王志辉.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0(07)
- [3]丰城市乡镇煤矿通风安全现状和对策探讨[J]. 朱琰,赖勋,徐方琪. 江西煤炭科技, 2019(04)
- [4]基于概率推理的煤矿瓦斯事故致因分析及其管控研究[D]. 薛嗣圣.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5]常村煤矿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评价及仿真预测[D]. 韩宝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
- [6]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个人行为原因及其关联关系研究[D]. 赵子琪.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12)
- [7]焦家寨矿多风井复杂通风系统优化研究[D]. 魏震. 河南理工大学, 2019(07)
- [8]高突矿井瓦斯风险评估方法与管控技术研究[D]. 郭昕曜.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9]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致因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D]. 索晓.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8(01)
- [10]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原因研究[D]. 祝楷.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