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种伪品重楼的鉴别(论文文献综述)
杨青淑,王婧,江媛,杨燕,严靖婷,段宝忠[1](2021)在《重楼属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重楼属植物是重要的药用类群,其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开展重楼属植物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科学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从分子标记、分子鉴定、系统进化与谱系地理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等方面对重楼属植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就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加快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重楼属植物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孙杰,吴章桥,何昌杰,叶媛丽,卓蕾[2](2021)在《药用植物重楼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重楼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药材,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开发前景。近年来,重楼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涉及重楼分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组及转录组学等方面并取得一定成果。为促进重楼的推广应用,就重楼分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基因组、转录组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周豆豆[3](2021)在《降香及其混伪品的资源调查及DNA条形码鉴定研究》文中指出中药材降香为豆科(Ligum)植物(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主产于我国广西、海南、云南等地,具有化瘀止血,理气止痛等功效。除药用价值外,也是我国珍贵红木品种之一。由于降香的药用价值和木材价值高,市场需求极大,资源短缺、药材市场混伪品较多,且药材的形态特征有限,传统鉴定方法难于进行准确鉴别,严重影响了降香药材的质量及临床用药安全。因此,本研究采用DNA条形码鉴定技术,明晰药典收载的药材降香及其混伪品的基源关系,以期为今后中药材市场降香药材使用的准确性和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并为扩大寻找降香资源替代奠定科学的基础。目的:降香药材市场较复杂,混伪品繁多,导致用药情况混乱,严重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本研究通过本草考证和CVH馆藏标本整理摸清黄檀属药用资源的蕴藏量、分布情况等;通过野外实地调查采集降香及其混伪品的实验样品;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基于PCR扩增原理实现降香及其同属植物的鉴定、降香药材及其混伪品的准确鉴定。方法:1.本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参考文献和本草着作对黄檀属药用资源、品种、药用部位、功效及蕴藏量、民族用药等情况进行总结,通过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hinese Virtual Herbarium,CVH)(http://www.cvh.ac.cn/)馆藏标本对黄檀属药用植物的空间分布进行归纳,以期为黄檀属药用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及提供实验基础。2.本研究通过对云南、海南、广西、广东、重庆、陕西、贵州等地黄檀属植物样本进行采集,采集过程中记录样品的采集日期、采集地点、经纬度等信息,并结合《中国植物志》检索表准确鉴定。采集的样品选取新鲜的植物嫩叶及时置于硅胶中干燥保存。3.采集289份降香及其同属植物的样本,提取样品基因组DNA,以ITS、ITS2、rbc L、psb A-trn H、mat K为引物扩增序列并测序,计算各序列扩增成功率和测序成功率,利用MEGA7.0分析比对序列特征;分析5种序列的序列饱和度,基于Kimura-2-Parameter(K2P)双参数模型计算种内种间的遗传距离,利用MEGA7.0软件构建NJ树及Phylosuite软件构建BI系统发育树。4.提取62份黄檀属植物叶片及11份心材共73份样品基因组DNA,PCR扩增其rbc L序列并进行双向测序,获得rbc L序列,另从Gen Bank下载36条rbc L序列。PCR扩增42份ITS2序列并测序,利用软件MEGA7.0对rbc L、ITS2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变异位点,计算GC含量等。基于Kimura-2-Parameter(K2P)双参数模型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采用贝叶斯法(BI)、邻接建树法(NJ)构建rbc L系统进化树比较分析rbc L序列间的差异。基于相似性搜索法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对降香及其同属植物进行鉴定。结果:1.从CVH馆藏标本中整理出16种黄檀属药用植物8096号标本,馆藏标本中发现采自我国广西、云南、四川、西藏、贵州等地区标本较多,黄檀属植物在广西、云南、广州、海南等地空间分布较广。本次采集包括降香、交趾黄檀、象鼻藤、滇黔黄檀等20种共289份样品。2.对ITS、ITS2、rbc L、psb A-trn H、mat K 5组DNA条形码序列进行评估,其中psb A-trn H的扩增成功率最高,均为100%,ITS和rbc L、matk的成功率亦有90%以上,而rbc L和ITS2测序成功率较高,为别为93%和89%。共获得269条rbc L序列,252条ITS2序列、179条psb A-trn H序列及169条mat K序列,通过MEGA7.0软件分析比对获得降香及同属植物各样品ITS、ITS2、rbc L、psb A-trn H和mat KDNA条形码序列的变异位点信息。ITS2较其他条形码序列分辨率最高,具有明显的Barcoding gap,且种内种间重叠少;系统发育树显示,ITS2、mat K和psb A-trn H单基因序列可将降香及其同属植物明显聚为不同分支,而psb A-trn H、rbc L较难区分降香及其同属植物,因此ITS、ITS2和较mat K更适于降香及其混伪品的鉴定,ITS2的效果最佳,psb A-trn H次之。3.降香rbc L序列长度为494 bp,GC含量为43.12%,种内无变异位点,除越南黄檀和微凹黄檀外,降香及其同属植物的种间最小距离为0.002。降香ITS2序列长度为216,平均GC含量为68.52%,除越南黄檀外,种间最小距离为0.024大于种内最大K2P遗传距离。基于rbc L+ITS2条形码鉴定技术和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可实现对降香及其同属植物的鉴定。结论:降香为沿用多年的传统中药,野生降香资源较少,混伪品繁多,导致用药情况混乱,严重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中国药典》中收载过药材降香的来源主要有豆科降香檀的心材,豆科植物海南黄檀、印度黄檀、印度紫檀、等。本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参考文献和本草着作初步摸清了黄檀属药用资源品种、药用部位、功效及蕴藏量、民族用药等情况。以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成功鉴定出降香及同属植物,并得出以ITS2为主、rbc L序列为辅的鉴定方法作为降香及其混伪品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手段,为降香的种质资源鉴定和保护以及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
刘玉枝[4](2021)在《盘龙七片的质量标准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盘龙七片是由盘龙七、五加皮、杜仲、当归、秦艽等29味中草药组成用于治疗风湿类疾病、腰肌劳损和骨折等的中成药,目前是陕西盘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独家品种。曾被《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收载(1998年版第二十册),现执行的标准是《国家中成药品标准》WS3-B-3998-98-1,因原标准不能全面反映处方药味组成及药品的质量,为了制定一套完整、操作简单的盘龙七片质量标准体系,本课题进行了以下六个方面的研究:1.盘龙七片的显微鉴别研究。本研究以《中国药典》为指导,采用涂片法用水合氯醛试液固定样品粉末,完成了盘龙七片中的丹参、当归、杜仲、红花、木香、牛膝、五加皮和秦艽8种原药材粉末以及15批盘龙七片粉末的显微鉴别,结果显示盘龙七片粉末与8种生粉入药的药材具有相同的显微特征。2.盘龙七片的薄层鉴别研究。本研究弥补了原标准无薄层鉴别的空缺,以秦艽、丹参、当归为研究对象,建立薄层鉴别方法。秦艽的检测波长是254nm,乙酸乙酯-甲醇-水(10:2:1)为展开剂,结果显示15批盘龙七片与龙胆苦苷及秦艽药材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通过对丹参薄层鉴别方法展开剂系统考察,最终确定展开剂为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苯-甲酸-甲醇(6:8:4:4:1)和甲苯-乙酸乙酯(19:1),检测波长为365 nm,对照药材和制剂色谱在同一位置显相同荧光斑点。当归薄层方法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9:1),上述方法和其他的杂质斑点分离度较好,阴性对照不受干扰。3.盘龙七片的性状及检查研究。本研究对盘龙七片的性状进行了考察,与原标准一致,为糖衣片,除去包衣为灰褐色,味苦微甜;然后对其进行了重量差异、崩解时限、硬度进行了考察,结果均符合药典标准项下对片剂的检查。4.盘龙七片的含量测定研究。原标准中无含量测定项,本研究分别建立了龙胆苦苷、藁苯内酯、京尼平苷酸及木香烃内酯的含量检测方法,并通过验证了专属性、精密度、线性、重复性、稳定性、准确性及色谱适应性试验等方法学。就龙胆苦苷而言,通过考察提取溶剂、时间及方式确定最优的提取方法和色谱条件,测得15批盘龙七片的龙胆苦苷含量为0.467 mg/片~0.784 mg/片。通过70%甲醇超声处理30 min,流动相为乙腈和0.01%三氟乙酸水溶液,在324 nm下检测,测得15批盘龙七片的藁本内酯含量范围在0.198 mg/片~0.333 mg/片。而京尼平苷酸和木香烃内酯的含量范围分别为 31.174 μg/片~55.332 μg/片和 34.349 μg/片~57.448 μg/片。5.盘龙七片的指纹图谱研究。本研究使用HPLC技术建立盘龙七片指纹图谱,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分析处理数据,并标定共有峰。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10批次盘龙七片产品的相似度不低于0.936。通过与单味药材、对照品的指纹图谱比对,确定部分药材色谱峰的来源归属,采用液质联用技术进一步准确识别指纹图谱中主要的色谱峰。6.毒性药材的安全性研究。本实验对盘龙七片对川乌、草乌等毒性药材通过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以期控制乌头碱类化合物的含量限度范围,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性。
田娜[5](2020)在《《中国药典》动物药材通用DNA指纹图谱鉴别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动物药材是中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植物药材相比,动物药材常为多基原,多缺乏专属性次生代谢产物。其基原不清、专属性鉴别手段缺乏,一直是动物药材鉴别的难点。近年来,随着分子鉴定技术的发展,多种DNA鉴别手段已用于动物药材的真伪鉴别,特异性PCR技术、DNA条形码技术等先后被《中国药典》收载,成为法定检测依据。然而,这些DNA鉴别方法难以兼顾通用性和特异性,且目前的这些DNA鉴别方法只关注“鉴真”的问题,无法检出是否同时存在混伪品,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及应用。本研究根据动物药材自身特点,基于STR分型原理,建立了一种简单易用,既具通用性又具特异性的通用DNA指纹图谱鉴别方法,用于动物药材正伪鉴别、正伪掺杂品鉴别与正伪掺杂品定量鉴别。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一、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动物药材来源于14个纲78个物种。本研究首先对《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动物药材进行全面收集(包括原动物样本、中检院的对照药材),本研究收集到了48味动物药材,59个物种。每个物种至少三个重复,共获得样品174批。样品经形态鉴别,并通过DNA测序佐证,以保证其物种基原的准确性。通过分析Genbank下载的57个动物药材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序列对齐后分析获得同源基因,从同源基因高变异区域两端保守序列设计出16对通用扩增引物,进行扩增成功率和荧光STR分型成功率测试,最终筛选出4对可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动物药材中成功获得STR分型鉴别图谱的通用引物对。用筛选出的引物对动物药材进行荧光STR分型,获得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动物药材物种DNA指纹图谱鉴别数据集,各物种具有不同的鉴别图谱,可相互鉴别。二、以胆粉类药材为例,阐述动物药材通用DNA指纹图谱鉴别方法对真伪及掺杂药材的鉴别应用。收集猪、牛、羊、鸡、鸭、鹅、蛇、熊、鱼原动物或胆粉样本,提取DNA,使用筛选出的荧光素标记的引物对12S-L1091/12S-H1478和16S-L3428/16S-H3667进行PCR扩增、荧光STR分型和数据分析。结果各物种的STR指纹图谱不同,可进行物种鉴别,且DNA指纹图谱上能同时反映正品和伪品的信息,可鉴别正伪掺杂品。混合样品STR图谱迁移峰具共显性,能够同时显示出多个扩增片段信息,且多个样本混合的多元掺杂胆粉样本(猪胆粉、牛胆粉、羊胆粉、鸡胆粉、鸭胆粉、鹅胆粉、蛇胆粉、鱼胆粉、熊胆粉)的鉴别中,DNA指纹图谱可以同时显示出各物种相应的迁移峰。三、以复杂的多基原地龙类药材鉴别为例,探索动物药材通用DNA指纹图谱鉴别方法在复杂近缘物种中的种属鉴别及对正伪掺杂样品的定量(半定量)鉴别潜力。收集地龙类药材(15个物种,175批样品),进行DNA提取后,用筛选出的三对通用DNA指纹图谱鉴别引物(12S-L1739/12S-H2175,12S-L1091/12S-H1478和16S-L3428/16S-H3667)对地龙类动物药材进行荧光STR分型和数据分析,获得DNA指纹图谱。结果4种地龙正品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栉盲环毛蚓使用以上三对引物分别出现389.7,396.2,394.7,391.4 bp(引物12S-L1739/12S-H2175);410.9,416.7,415.9,411.8 bp(引物12S-L1091/12S-H1478);162.8,164.1,164.2,163.7 bp(引物16S-L3428/16S-H3667)的迁移峰,11种伪品均出现与正品迁移位置不同的迁移峰,通过3对通用STR分型结果形成的DNA指纹图谱,可以准确鉴别地龙正品及混伪品的物种基原。按照11种不同的浓度比例将正品地龙与伪品地龙DNA混合,通过筛选出的引物12S-L1739/12S-H2175对其进行STR分型。再按照相同的浓度比例将正品地龙与伪品地龙的扩增产物混合并分型,作为混标结果。比较实际、混标实验DNA指纹图谱正品与伪品地龙峰面积比值与混合DNA浓度比值,结果混标实验比例更接近混合DNA的浓度比值。但总体上三者比例相似,实现了地龙类药材正伪掺杂品的定量鉴别。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建立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动物药材通用DNA指纹图谱鉴别方法,并形成了参考DNA指纹图谱集,该方法可实现对动物药材正品、伪品及正伪掺杂品的DNA鉴别,并对正伪掺杂品定量鉴别进行了研究。该方法为动物药材的鉴定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奠定了良好基础。
陈云[6](2020)在《金钱草及其常见混伪品的鉴别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针对金钱草混伪品众多,临床使用混乱的现状,采用药材的性状、粉末显微、薄层色谱、HPLC指纹图谱、UV测定总黄酮含量、分子鉴定等分析方法,对金钱草及其常见混伪品药材浙金钱草、积雪草、连钱草、马蹄金、广金钱草进行鉴别研究,明确其主要的鉴别特征,建立专属性强、适用广和准确度高的金钱草正伪品鉴别的方法。方法1.通过眼看、手摸等方法分别对金钱草及其混伪品药材进行性状鉴定,比较其在形状、大小、颜色、气味等方面的异同。2.采用粉末显微观察比较金钱草及其混伪品药材在内含物类型、结构、颜色等方面的异同。3.以槲皮素、山柰素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金钱草及其混伪品药材进行鉴别,根据斑点比较其在槲皮素、山柰素位置的差异。4.采用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法对金钱草及其混伪品药材进行研究,对其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比较和聚类分析,以此来区分正伪品。同样对不同产地的金钱草样品进行相似度比较和聚类分析,明确其道地性。5.以芦丁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金钱草及其混伪品药材进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以此来考察其在总黄酮含量上的差异,并对金钱草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评价。6.提取金钱草及混伪品的基因组,通过PCR对其进行ITS2和rbcL序列扩增和测序,计算其碱基组成、长度情况,并对信息位点、变异位点等进行分析,基于K2P模型计算金钱草及混伪品的种内种间遗传距离,构建NJ树对其进行聚类分析,以此来区分正伪品。结果1.在性状上,金钱草及其混伪品药材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茎、叶等方面,金钱草的叶对生,呈心形或宽卵形,全缘,主脉明显突起,用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褐色条纹。2.在粉末显微上,金钱草及其混伪品药材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腺鳞、非腺毛等方面,金钱草内含红棕色腺鳞,薄壁细胞内含有红棕色物质,偶见非腺毛,混伪品的非腺毛、石细胞、方晶、色素块较多。3.在薄层色谱上,金钱草及其混伪品药材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金钱草出现了两个与对照品相同位置、相同颜色的黄绿色荧光斑点,混伪品药材除了浙金钱草并未同时出现两个位置、颜色均相同的斑点,。4.优化了金钱草HPLC的色谱参数,建立了 77批不同来源产地金钱草及其混伪品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确定了 8个共有峰,指认出4号峰为芦丁,7号峰为槲皮素。金钱草与其混伪品药材的相似度不高,59批金钱草混伪品相似度均低于0.60,其中浙金钱草的相似度最高,其共有峰相对峰面积的RSD值在60.52%-129.02%之间。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7批金钱草及其混伪品样品可分为五大类,J1-J7聚为第一类,该类为金钱草与浙金钱草样品,L1-L7聚为第二类,该类为连钱草样品,M1-M7聚为第三类,该类为马蹄金样品,X1-X7聚为第四类,该类为积雪草样品,G1-G7聚为第五类,该类为广金钱草样品。18批不同产地金钱草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在0.837-0.955之间,其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的RSD值在2.78%-20.24%之间,四川产区的样品相似度较高,均在0.9以上,贵州产地样品的相似度为0.837。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8批不同产地金钱草样品可分为两类,J1-J5聚为第一类,该类为四川地区金钱草样品,J6为第二类,该类为贵州产地金钱草样品。5.在UV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上,优化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金钱草的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混伪品药材,平均含量分别为:金钱草>广金钱草>浙金钱草>积雪草>马蹄金>连钱草,同一产地不同批次的样品在总黄酮含量上差异不大,但不同产地的金钱草总黄酮含量有显着的差异,在1.084%-2.621%不等,四川产地的金钱草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金钱草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其清除能力与浓度呈量效关系。6.金钱草ITS2和rbcL序列的长度为444 bp、553 bp,GC平均含量为56.34%、42.70%,种内变异率分别为2.48%、0.90%,分别有10种和4种单倍型序列,且金钱草与其混伪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间隔,基于ITS2的浙金钱草种内遗传距离明显小于其他产区;NJ树可将金钱草及其混伪品明显区分开,浙江产区的6个金钱草样品形成一个单独分支。结论以上六种方法均能鉴别金钱草及其常见混伪品药材。其中,植物性状、粉末显微、薄层色谱操作最为方便,具有简单、快捷的特点,但存在分离效果差、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UV测定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但也存在分离效果不明显的缺点;HPLC指纹图谱法能够反映出具体的化学成分信息和特征峰谱信息,但存在着提取、分析复杂,实验耗时、试剂消耗较多,对应软件设备要求高等缺点;分子鉴定技术是目前最为准确的物种鉴别方法,能够实现金钱草灵敏方便、快速准确的批量鉴定,但存在对应软件设备要求高、费用较多等缺点。综上所述,可以针对不同的实验条件及各自的需求,选取较合适的分析方法,达到有效鉴别的目的。
于叶霞[7](2020)在《川东獐牙菜与4种同属植物的定性鉴别及其有效成分对生态因子的响应》文中认为川东獐牙菜(Swertia davidii Franch.)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在土家族地区,当地医生常用其清肺热,治疗黄疸、急性肠炎、菌痢等病症。川东獐牙菜与同属近缘种外观极其相似,仅从形态难以正确鉴别。川东獐牙菜在我国湖南、湖北、四川等很多地区均有分布,不同产地的川东獐牙菜品质优劣不一。因此,构建川东獐牙菜与近似种鉴别体系,探究引起川东獐牙菜质量差异的环境因素对保证川东獐牙菜用药准确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超高效液相色谱等分析技术手段,结合化学计量学与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对川东獐牙菜及同属近似种进行定性鉴别,明确川东獐牙菜化学成分积累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发现3种方法均可用于川东獐牙菜与同属4种植物的定性鉴别;不同产地川东獐牙菜品质有明显差异,其中重庆地区的川东獐牙菜品质最佳。具体结果如下:(1)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5种獐牙菜属植物(川东獐牙菜、青叶胆、紫红獐牙菜、狭叶獐牙菜和西南獐牙菜),采集种獐牙菜属植物不同部位(根、茎、叶)543份样品红外光谱信息,原始数据经标准正态变量、多元散射校正、平滑、一阶导数、二阶导数、三阶导数等预处理后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支持向量机模型。5种獐牙菜属植物根、茎和叶3个部位PLS-DA和SVM模型均能准确鉴别5种獐牙菜属植物,以MSC+SG+2D预处理效果最佳。(2)采用红外光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数据融合鉴别5种獐牙菜属植物,比较原始光谱图,进行聚类分析和随机森林分析。HCA反映了5种獐牙菜属植物样品分类情况与亲缘关系,除紫红獐牙菜外,其余4种獐牙菜植物均分类正确,准确率为93.1%,青叶胆、川东獐牙菜、紫红獐牙菜与西南獐牙菜亲缘关系较近;基于FTIR、UPLC、低级和中级数据融合策略建立RF判别模型,样品错判总数分别为1、5、1、0,中级数据融合效果最佳,所有样品均正确分类,所建模型性能良好。(3)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对5种獐牙菜属植物进行鉴别和差异性代谢物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成功区分了獐牙菜属5个种,并鉴定出7个物种标志物。结果表明代谢组学方法可以用于獐牙菜属植物鉴别以及全组分鉴定。(4)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区川东獐牙菜中3种主要环烯醚萜类(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苷)及1种口山酮类(芒果苷)化学成分的含量,结合从世界气候数据库获得的生态因子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不同产地川东獐牙菜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着,重庆市产地川东獐牙菜中的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和芒果苷含量最高。4种化学成分在川东獐牙菜中含量表现为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芒果苷>獐牙菜苷,其中獐牙菜苦苷与芒果苷含量之间具有显着正相关关系。川东獐牙菜獐牙菜苦苷、芒果苷和龙胆苦苷与生态因子具有显着的相关性,对3种化学成分影响最大的生态因子是最干月降水。
王伟,原野,南蓬[8](2020)在《黄芪Astragali Radix与其伪品饮片的分子鉴别》文中研究指明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病毒、抗衰老、强心等重要的药用价值.然而,随着黄芪的需求不断提升,市面上逐渐涌现出一批黄芪的伪品.许多中药材一般以干燥根部的切片入药,传统形态鉴别法及理化鉴别法无法准确有效地进行区分,而黄芪正品与伪品的分子鉴别手段鲜见报道.本研究以正品膜荚黄芪、蒙古黄芪及伪品多序岩黄芪、紫苜蓿、锦鸡儿、大野豌豆、背扁黄芪和梭果黄芪为材料,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选取ITS、rbcL、psbA-trnH 3种通用DNA条形码来探究其在黄芪正品与伪品鉴别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单一DNA条形码的鉴别效率较低,无法将所有的正品与伪品区分,组合DNA条形码明显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聚类树支持率更高,结果更可靠.因此,建议将rbcL+psbA-trnH,rbcL+ITS+psbA-trnH或ITS+psbAtrnH组合作为准确有效的黄芪正品与伪品的鉴别标准.
高妍,李德旺,过立农,马双成,刘杰,郑健,昝珂[9](2019)在《云南重楼UPLC特征图谱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建立云南重楼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特征图谱,计算云南重楼、华重楼和伪品与特征图谱的相似度,为评价重楼药材和饮片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柱(2.1 mm×100 mm,1.8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40℃,检测波长203 nm,获得的数据采用ChemPattern化学计量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UPLC特征图谱的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要求,共标定云南重楼UPLC特征图谱中的8个特征峰;10批云南重楼样品与特征图谱的相似度为0.70~0.83,华重楼与特征图谱的相似度为0.26~0.37,伪品相似度均小于0.22;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能使云南重楼、华重楼和伪品得以区分。结论 :所建立的云南重楼特征图谱专属性强,可以为规范重楼药材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高妍,李德旺,过立农,刘杰,马双成,郑健,昝珂[10](2019)在《基于国家药品评价性抽验的全国重楼饮片质量情况分析与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全国中药材饮片专项抽验工作,了解重楼饮片市场整体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完善重楼检验标准,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方法:从全国19个省级行政区抽取重楼饮片样品,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重楼项下规定开展检验工作,出具检验报告,分析检验数据以评价重楼饮片市场情况。针对检验中发现的问题,采用实地调研等方法开展探索性研究。结果与结论:本次抽验的重楼样品共计55批次,部分批次样品存在薄层色谱鉴别不合格和含量不合格问题,经探索性研究发现部分批次存在混伪品问题以及疑似为被提取后的重楼饮片问题。现行重楼标准存在薄层鉴别与含量测定指标不合理等问题。
二、一种伪品重楼的鉴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伪品重楼的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重楼属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子标记 |
1.1 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
1.2 种质资源和种群研究 |
2 分子鉴定 |
2.1 基于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的分子鉴定 |
2.2 DNA条形码鉴定 |
3 系统进化与谱系地理学 |
3.1 基于全叶绿体基因组的系统进化 |
3.2 基于DNA条形码的系统进化 |
3.3 谱系地理学研究 |
4 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
4.1 转录组学研究 |
4.2 蛋白组学研究 |
4.3 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 |
4.3.1 次生代谢产物相关基因 |
4.3.2 参与休眠解除和菌根互作相关的基因 |
4.3.3 其他基因 |
5 结语与展望 |
(2)药用植物重楼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子标记技术用于重楼鉴定的研究进展 |
1.1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 |
1.2 基于其他分子标记技术 |
2 分子标记技术用于重楼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
3 重楼基因组及转录组学的研究进展 |
4 总结与展望 |
(3)降香及其混伪品的资源调查及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黄檀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
1.1 方法 |
1.1.1 文献查阅 |
1.1.2 数据收集 |
1.1.3 野外样品采集 |
1.2 结果 |
1.2.1 黄檀属用植物种类及药用概况 |
1.3 黄檀属药用资源蕴藏量及分布 |
1.3.1 蕴藏量 |
1.3.2 分布情况 |
1.3.3 样本采集 |
1.4 讨论与小结 |
第2章 降香叶片及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 |
2.1 材料、试剂和仪器 |
2.1.1 材料 |
2.1.2 试剂 |
2.1.3 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植物组织叶片DNA提取及提取方法优化[13] |
2.2.2 PCR扩增、测序 |
2.3 数据处理 |
2.4 结果分析 |
2.4.1 DNA提取、PCR扩增及测序增效率 |
2.4.2 序列特征分析 |
2.4.3 种内、种间变异分析与遗传距离分析 |
2.4.4 降香及其同属植物叶片的系统发育树构建 |
2.5 BLAST鉴定分析 |
2.6 讨论与小结 |
2.6.1 DNA提取及PCR扩增 |
2.6.2 DNA条形码鉴定对中药材替代方面的作用 |
第3章 基于rbcL+ITS2条形码的降香药材及其同属植物的分子鉴定研究 |
3.1 材料、试剂和仪器 |
3.1.1 材料 |
3.1.2 试剂 |
3.1.3 仪器 |
3.2 方法 |
3.2.1 植物组织(叶片、心材)DNA提取及提取方法优化[15] |
3.2.2 PCR扩增、测序 |
3.2.3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DNA提取、PCR扩增及测序效率 |
3.3.2 降香及其同属植物rbcL及ITS2序列特征分析 |
3.3.3 种内、种间变异分析与遗传距离分析 |
3.4 降香与其同属植物的鉴别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3.5 BLAST鉴定分析 |
3.6 讨论与小结 |
3.6.1 DNA提取及PCR扩增 |
3.6.2 DNA条形码对降香中药材的鉴定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研究总结 |
4.2 创新点 |
4.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4)盘龙七片的质量标准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盘龙七片的研究概述 |
1.1.1 处方及制备工艺 |
1.1.2 盘龙七片及各药材标准现状 |
1.1.3 盘龙七片的临床研究进展 |
1.2 本课题的研究基础 |
1.3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2 显微特征鉴别研究 |
2.1 仪器与材料 |
2.1.1 实验仪器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其他材料 |
2.2 丹参、当归、杜仲等八种原药材的显微鉴别 |
2.2.1 实验方法 |
2.2.2 实验结果 |
2.3 盘龙七片粉末显微鉴别 |
2.3.1 实验方法 |
2.3.2 实验结果 |
2.4 小结与讨论 |
3. 薄层色谱鉴别标准提升研究 |
3.1 仪器与材料 |
3.1.1 实验仪器 |
3.1.2 实验试剂 |
3.1.3 实验其他材料 |
3.2 盘龙七片中秦艽的薄层鉴别 |
3.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3.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3.2.3 展开系统 |
3.2.4 薄层鉴别结果 |
3.3 盘龙七片中丹参的薄层鉴别 |
3.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3.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3.3.3 展开系统 |
3.3.4 薄层鉴别结果 |
3.4 盘龙七片中当归的薄层鉴别 |
3.4.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3.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3.4.3 展开系统 |
3.4.4 薄层鉴别结果 |
3.5 小结与讨论 |
4 性状及检查 |
4.1 仪器与材料 |
4.1.1 实验仪器 |
4.1.2 实验材料 |
4.2 性状研究 |
4.3 检查研究 |
4.3.1 重量差异 |
4.3.2 崩解时限 |
4.3.3 硬度 |
4.4 小结与讨论 |
5 含量测定标准提升研究 |
5.1 仪器与材料 |
5.1.1 实验仪器 |
5.1.2 实验试剂 |
5.1.3 实验其他材料 |
5.2 龙胆苦苷含量测定 |
5.2.1 色谱条件的建立 |
5.2.2 色谱条件 |
5.2.3 提取方法的建立 |
5.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
5.2.5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5.2.6 方法学考察 |
5.2.7 盘龙七片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 |
5.2.8 龙胆苦的苷含量限度 |
5.3 藁本内酯含量测定 |
5.3.1 色谱条件的建立 |
5.3.2 色谱条件 |
5.3.3 提取方法的建立 |
5.3.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
5.3.5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5.3.6 方法学考察 |
5.3.7 盘龙七片中藁本内酯的含量测定 |
5.3.8 藁本内酯含量限度 |
5.4 京尼平苷酸含量测定 |
5.4.1 色谱条件的建立 |
5.4.2 色谱条件 |
5.4.3 提取方法的建立 |
5.4.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
5.4.5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5.4.6 方法学考察 |
5.4.7 盘龙七片中京尼平苷酸的含量测定 |
5.4.8 京尼平苷酸含量限度 |
5.5 木香烃内酯含量测定 |
5.5.1 色谱条件的建立 |
5.5.2 色谱条件 |
5.5.3 提取方法的建立 |
5.5.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
5.5.5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5.5.6 方法学考察 |
5.5.7 盘龙七片中木香烃内酯的含量测定 |
5.5.8 木香烃内酯含量限度 |
5.6 小结与讨论 |
6 盘龙七片的指纹图谱研究 |
6.1 仪器与材料 |
6.1.1 实验仪器 |
6.1.2 实验试剂 |
6.1.3 实验其他材料 |
6.2 指纹图谱色谱条件的建立 |
6.3 色谱条件 |
6.4 提取方法的建立 |
6.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6.6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6.7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
6.8 方法学验证 |
6.8.1 精密度实验 |
6.8.2 重复性实验 |
6.8.3 稳定性实验 |
6.9 盘龙七片指纹图谱的测定 |
6.9.1 相似度分析 |
6.9.2 特征峰的标定 |
6.9.3 特征峰的确证 |
6.10 小结与讨论 |
7 毒性药材的安全性研究 |
7.1 仪器与材料 |
7.1.1 实验仪器 |
7.1.2 实验试剂 |
7.1.3 实验其他材料 |
7.2 盘龙七片中乌头碱类成分的理论含量 |
7.3 乌头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
7.3.1 色谱条件确定 |
7.3.2 色谱条件 |
7.3.3 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制备 |
7.3.4 原药材中乌头碱成分的含量测定 |
7.3.5 盘龙七片中乌头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
7.4 小结与讨论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不同批次盘龙七片粉末显微鉴别图 |
附录B: 方法学考察色谱图(秦艽) |
附录C: 方法学考察色谱图(当归) |
附录D: 各药材与对照品指纹图谱 |
附录E: 英文缩略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5)《中国药典》动物药材通用DNA指纹图谱鉴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动物药材鉴别研究现状 |
1.2 STR分型技术及其在中药材方面的应用展望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二章 《中国药典》动物药材DNA指纹图谱鉴定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样品信息 |
2.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引物设计及筛选 |
2.2.2 动物药材DNA提取及测序验证 |
2.2.3 动物药材PCR扩增及STR分型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动物药材DNA指纹图谱鉴别引物设计及筛选 |
2.3.2 动物药材物种验证结果 |
2.3.3 动物药材STR分型鉴别结果 |
2.4 讨论与小结 |
第三章 胆粉(汁)类药材的DNA指纹图谱鉴别方法研究 |
3.1 胆粉(汁)类药材正伪DNA指纹图谱鉴别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结果与分析 |
3.2 胆粉(汁)类药材正伪掺杂DNA指纹图谱鉴别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方法 |
3.2.3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与小结 |
第四章 地龙药材及其混伪品的DNA指纹图谱鉴别方法研究 |
4.1 地龙药材正伪DNA指纹图谱鉴别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方法 |
4.1.3 结果与分析 |
4.2 地龙药材正伪掺杂DNA指纹图谱浓度比例鉴别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2.3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与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及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金钱草及其常见混伪品的鉴别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生药学鉴别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实验材料 |
1. 药材 |
2. 试剂 |
3. 仪器 |
(二) 实验方法 |
1. 性状鉴别 |
2. 粉末鉴别 |
3. 薄层色谱鉴别 |
二、结果 |
(一) 性状鉴别 |
(二) 显微鉴别 |
(三) 薄层色谱鉴别 |
三、小结 |
第二部分 HPLC指纹图谱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实验材料 |
1. 药材 |
2. 实验试剂 |
3. 实验器材 |
(二) 实验方法 |
1. 色谱条件的考察 |
2. 参照色谱峰的选择 |
3. 方法学考察 |
二、结果 |
(一) 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
(二) 相似度评价 |
(三) 聚类分析 |
三、小结 |
第三部分 UV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实验材料 |
1. 药材 |
2. 试剂 |
3. 仪器 |
(二) 实验方法 |
1. 提取工艺的考察研究 |
2.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3. 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
二、结果 |
(一) 总黄酮含量差异比较 |
(二) 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
三、小结 |
第四部分 分子鉴定技术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实验材料 |
1. 药材 |
2. 试剂 |
3. 仪器 |
(二) 实验方法 |
1. DNA提取 |
2. PCR扩增以及测序 |
3. 数据处理 |
二、结果 |
(一) 条形码序列分析 |
(二) 遗传距离分析 |
(三) NJ系统发育树分析 |
三、小结 |
第五部分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献综述 DNA条形码技术在药用植物鉴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7)川东獐牙菜与4种同属植物的定性鉴别及其有效成分对生态因子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现代鉴别方法在药用植物评价中的应用 |
1.1.1 分子鉴别 |
1.1.2 光谱鉴别 |
1.1.3 色谱鉴别 |
1.1.4 代谢组学鉴别 |
1.2 药用植物品质与生态因子相关性 |
1.2.1 光照 |
1.2.2 温度 |
1.2.3 水分 |
1.3 川东獐牙菜研究现状 |
1.3.1 几种獐牙菜属植物的选择 |
1.3.2 鉴别 |
1.3.3 存在问题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獐牙菜属植物的鉴别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与仪器 |
2.1.2 样品制备 |
2.1.3 数据采集 |
2.1.4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5种獐牙菜属植物红外光谱分析 |
2.2.2 PLS-DA |
2.2.3 SVM分析 |
2.3 讨论与结论 |
第3章 基于光谱与色谱数据融合策略的獐牙菜属植物鉴别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仪器与试剂 |
3.1.3 红外光谱采集 |
3.1.4 超高效液相色谱采集 |
3.1.5 数据融合 |
3.1.6 评价标准 |
3.1.7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红外光谱分析 |
3.2.2 红外光谱预处理筛选 |
3.2.3 HCA |
3.2.4 RF分析 |
3.3 讨论与结论 |
第4章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獐牙菜属植物鉴别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仪器与试剂 |
4.1.3 样品制备 |
4.1.4 色谱条件 |
4.1.5 质谱条件 |
4.1.6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基于PCA的代谢组学鉴别分析 |
4.2.2 基于OPLS-DA的代谢组学分析 |
4.2.3 差异代谢产物的筛选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5章 川东獐牙菜化学成分对生态因子的响应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仪器与试剂 |
5.1.3 对照溶液配制及样品前处理 |
5.1.4 色谱条件 |
5.1.5 线性关系考察 |
5.1.6 方法学考察 |
5.1.7 气候数据获取 |
5.1.8 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同产区川东獐牙菜化学成分含量 |
5.2.2 川东獐牙菜化学成分间的相关性分析 |
5.2.3 川东獐牙菜产地生态因子主成分分析 |
5.2.4 川东獐牙菜化学成分含量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 |
5.3 讨论与结论 |
5.3.1 讨论 |
5.3.2 结论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8)黄芪Astragali Radix与其伪品饮片的分子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植物总DNA的提取、通用引物设计及测序 |
1.2.2 序列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通用DNA条形码序列结果分析 |
2.2 DNA Barcoding gap检验 |
2.3 单一DNA条形码构建聚类树 |
2.4 组合DNA条形码构建聚类树 |
3 讨论 |
(9)云南重楼UPLC特征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溶液的制备 |
2.1.1 对照品溶液 |
2.1.2 供试品溶液 |
2.2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 |
2.3 方法学考察 |
2.3.1 精密度试验 |
2.3.2 稳定性试验 |
2.3.3 重复性试验 |
2.4 特征图谱 |
2.4.1 云南重楼特征图谱的建立 |
2.4.2 特征峰的标定 |
2.4.3 华重楼与云南重楼特征图谱比较 |
2.4.4 伪品与云南重楼特征图谱比较 |
2.4.5 化学计量学分析 |
3. 讨论 |
3.1 色谱条件的选择 |
3.2 特征图谱 |
(10)基于国家药品评价性抽验的全国重楼饮片质量情况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抽验情况及质量问题 |
1.1 性状 |
1.2 薄层色谱鉴别及含量测定 |
1.3 标准评价 |
1.3.1 基原植物学名问题 |
1.3.2 薄层鉴别项和含量测定项中重楼皂苷Ⅵ鉴别指标规定不合理 |
2 探索性研究 |
2.1 七叶一枝花检测指标问题 |
2.2 疑似掺伪问题分析 |
2.3 重楼饮片抽验中含量不合格样品成因探究 |
3 总结与建议 |
四、一种伪品重楼的鉴别(论文参考文献)
- [1]重楼属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杨青淑,王婧,江媛,杨燕,严靖婷,段宝忠. 中草药, 2021(15)
- [2]药用植物重楼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孙杰,吴章桥,何昌杰,叶媛丽,卓蕾. 现代园艺, 2021(13)
- [3]降香及其混伪品的资源调查及DNA条形码鉴定研究[D]. 周豆豆.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盘龙七片的质量标准提升研究[D]. 刘玉枝. 陕西科技大学, 2021(09)
- [5]《中国药典》动物药材通用DNA指纹图谱鉴别方法研究[D]. 田娜.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 [6]金钱草及其常见混伪品的鉴别技术研究[D]. 陈云.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川东獐牙菜与4种同属植物的定性鉴别及其有效成分对生态因子的响应[D]. 于叶霞. 吉首大学, 2020(02)
- [8]黄芪Astragali Radix与其伪品饮片的分子鉴别[J]. 王伟,原野,南蓬.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9]云南重楼UPLC特征图谱研究[J]. 高妍,李德旺,过立农,马双成,刘杰,郑健,昝珂.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19(09)
- [10]基于国家药品评价性抽验的全国重楼饮片质量情况分析与研究[J]. 高妍,李德旺,过立农,刘杰,马双成,郑健,昝珂. 中国药事,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