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窒息减少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窒息减少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一、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窒息减少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冯凯泉[1](2019)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近两年于河北省人民医院NICU住院治疗的6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和70例非HIE新生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HIE的产前、产时及产后相关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降低HIE的发病率及改善预后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NICU住院治疗的64例诊断为HIE的新生儿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非HIE新生儿70例为对照组,利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对可能引起HIE的产前、产时及产后相关危险因素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Q)表示,应用X2检验比较病例组及对照组两组在相关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筛选出有统计学差异的单因素。探讨各因素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性,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6年11月-2018年11月同期暴露的新生儿数为5258例,64例诊断为HIE,罹患率为1.21%。产前危险因素中,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孕母妊娠期合并高血压、胎盘异常、孕期未规律产检方面有显着差异(P<0.05),而在孕母年龄、孕母流产史、孕母妊娠期合并糖尿病、胎膜早破、孕期合并感染、孕期保胎史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产时危险因素中,病例组与对照组在脐带异常、产程异常、羊水异常、胎心异常方面有显着差异(P<0.05),而在分娩方式、胎儿出生体重等因素无显着差异(P>0.05)。产后危险因素中,病例组与对照组在生后1分钟Apgar评分<7分、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性酸中毒方面有显着差异(P<0.05),而在新生儿呼吸暂停、新生儿呼吸衰竭等因素中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本文统计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罹患率为1.21%。2.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密切相关的产前危险因素包括:孕母妊娠期合并高血压、胎盘异常、孕期未规律产检。产时危险因素包括:脐带异常、产程异常、羊水异常、胎心异常。产后危险因素包括:生后1分钟Apgar评分<7分、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性酸中毒。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与胎儿产前、产时、产后及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要提高社会对胎儿及孕母健康的重视程度,普及孕妇规律产前检查,同时在临床工作中应该避免以上与HIE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发生。对存在HIE高危因素的患儿需积极治疗,阻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并做好定期随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后遗症的发生。

李兆杭[2](2021)在《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分联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及无脑损伤新生儿生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在其生后第1天进行a EEG监测,计算a EEG评分,探讨血清NSE、a EEG评分在HIE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1)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67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0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和临床分级标准进行诊断,将入选患儿筛选分组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所有患儿均为足月儿且生后24小时之内入院,排除严重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机体电解质紊乱、妊娠期宫内感染、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其它疾病所致的脑损伤的患儿。选取在同一时期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但没有出现窒息的新生儿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2)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例如性别、入院日龄、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孕次及产次等。(3)所有入选对象生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分别采集静脉血2ml送检血清NSE;入院后第1天自然安静状态下进行a EEG检查,检测时间不少于6h,1周内完善头颅MRI检查。(4)根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殊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根据曲线下面积对比检测指标的诊断能力,并计算出最佳诊断阈值以及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来评价检测指标对疾病诊断价值。结果:(1)共纳入67例研究对象,其中轻度HIE组35例(男19例,女16例)、中度HIE组21例(男11例,女10例)、重度HIE组11例(男8例,女3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男23例,女7例)。四组新生儿性别、入院时日龄、分娩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孕次及产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2)生后1d、3d、7d,4组患儿血清NSE水平均呈单峰趋势,生后1d达到峰值,随后开始逐渐出现下降趋势。3个不同时间点四组新生儿血清NSE水平都存在显着差异(P<0.05),且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的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分别将轻度HIE组、中度HIE组、重度HIE组与对照组a EEG评分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新生儿的改良a EEG评分都存在显着差异(P<0.05),改良a EEG评分重度组评分最低,对照组最高。(4)绘制血清NSE、a EEG评分、血清NSE联合a EEG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三者AUC分别为0.995、0.987、0.998;NSE、a EEG评分预测HIE的最佳值分别为28.11μg/L、9.5分,说明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HIE的早期预测价值较单一血清NSE水平或改良a EEG评分的预测价值更高。结论:(1)生后1d、3d、7d,4组患儿血清NSE水平均呈单峰趋势,生后1d达到峰值,随后开始逐渐出现下降趋势,血清NSE水平越高,HIE程度越重。(2)a EEG评分可作为HIE早期诊断的指标;a EEG评分越低,HIE程度越重。(3)与单一使用血清NSE、a EEG评分对新生儿HIE早期诊断相比,生后1d血清血清NSE联合a EEG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生后1d血清血清NSE联合a EEG评分联合检测对HIE的早期预测较前两者更有价值,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张铭珠[3](2021)在《窒息新生儿发生HIE的高危因素分析及血清Apelin-13和BDNF在窒息后脑损伤中的价值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危急情况,窒息后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目前仍是危及新生儿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针对HIE,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因此如何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早期检测与窒息后脑损伤有关的生物学标志物也至关重要,有利于对脑损伤做出早期的判断。爱帕琳肽(Apelin)在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脑损伤中具备神经保护作用,其中Apelin-13的生物活性最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由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泌,能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分化等,对缺血神经元起保护作用,改善脑功能。本研究通过分析窒息新生儿发生HIE的高危因素,相关辅助检查如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在HIE中的诊断价值,及血清Apelin-13、BDNF与窒息后脑损伤之间有无相关性,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改善预后提供新的思路和临床依据。方法1.收集2018年09月至2021年01月于苏北人民医院产科出生、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新生儿,纳入对象均符合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将其根据HIE的诊断标准分为HIE组、非HIE组,对两组患儿及孕母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aEEG、GMs、NBNA评分在HIE诊断中的预测价值。2.选取2020年06月至2021年01月在苏北人民医院产科出生、NICU住院的新生儿(足月儿及胎龄≥32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符合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的患儿纳入窒息组,根据临床表现、头颅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脑损伤组和非脑损伤组;将随机选取的无窒息缺氧、无脑损伤的一般患儿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Apelin-13、BDNF水平,收集窒息组患儿的aEEG、NBNA评分结果,对窒息组和对照组、脑损伤组和非脑损伤组的数据进行有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纳入符合窒息标准的患儿131例,其中发生HIE者30例,未发生HIE者101例。两组在有无羊水污染、脐带异常、宫内窘迫、孕母有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妊娠期糖尿病(GDM)、胎盘早剥、胎膜早破、1min及5min Apgar评分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是否双胎、有无胎位异常、孕母年龄是否≥35岁、有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脐带异常、宫内窘迫、HDCP、GDM、羊水污染、胎盘早剥、胎膜早破、1min Apgar评分为HIE的独立影响因素,1min Apgar评分为保护因素(B值<0),其余为危险因素(B值>0)。两组患儿在aEEG、GMs、NBNA评分方面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aEEG、GMs、NBN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1、0.629、0.710,约登指数分别为0.303、0.257、0.420,灵敏度分别为0.600、0.633、0.767,特异度分别为 0.703、0.624、0.653;aEEG、GMs、NBNA 评分三者联合的AUC值为0.744,约登指数为0.456,灵敏度0.733,特异度0.723。2.对纳入的58例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轻度窒息组15例,重度窒息组13例,三组研究对象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窒息组的血清Apelin-1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BDNF水平比较存在差异,且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血清Apelin-13、BDNF水平及aEEG结果、NBNA评分在脑损伤组和非脑损伤组组间存在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Apelin-13与BDNF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826,P<0.05),血清Apelin-13、BDNF水平与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r=-0.623,P<0.05;r=-0.436,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Apelin-13、BDNF的AUC值分别为0.872、0.813,约登指数分别为0.688、0.583,灵敏度分别为0.938、1.00,特异度分别为0.750、0.583,对应的临界值分别为3602.00pg/ml、1138.53 pg/ml。结论1.脐带异常、宫内窘迫、HDCP、GDM、羊水污染、胎盘早剥、胎膜早破、1min Apgar评分为HIE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1min Apgar评分为保护因素,其余为高危因素。2.aEEG、GMs、NBNA检查对HIE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三项检查联合评估较单一检查的诊断价值要高。3.血清Apelin-13、BDNF水平在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窒息后有无脑损伤的判断中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Apelin-13、BDNF水平与NBNA评分之间呈负相关,进一步说明Apelin-13、BDNF能较好的反映神经行为功能受损情况,对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邹仙[4](2020)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评估预后、早期积极干预治疗、降低脑损伤程度,改善HIE患儿短期预后提供帮助。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NICU住院治疗,进行亚低温治疗的HIE患儿临床资料,并对患儿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截止到生后14天,未出院患儿住院评估,已出院患儿专人电话通知家长携患儿门诊随访、完善相关检查、全面评估或电话随访患儿出院后就诊、疾病进展、检查资料等。根据随访结局分成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亚低温治疗HIE的短期神经结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患儿109例,成功随访100例,失访9例(失访率8.25%)。在成功随访100例患儿中,预后良好42例(42%),预后不良58例(58%)。预后不良组包括死亡10例(17.24%),NBNA评分低于30分者30例(51.72%),中重度aEEG异常者36例(62.06%),其中最常见为电惊厥发作30例(51.72%),爆发抑制有6例(10.34%),电静止1例(1.72%);中重度头颅影像学异常者24例(41.38%),其中基底节、丘脑异常占14例(24.18%),弥漫性脑损伤8例(13.80%),脑出血16例(27.59%)(出血部位以蛛网膜下腔及顶枕叶多见),脑水肿20例(34.48%)。绝大部分患儿有两种异常,其中NBNA+aEEG有18例(31.03%),NBNA+头颅影像学异常17例(29.31%),aEEG+头颅影像学异常13例(22.41%)。通过对两组患儿短期神经发育预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表明Apgar评分(1min、5min、10min)、生后气管插管、生后有惊厥、生后使用抗癫痫药物、胎膜早破、BE值降低、高血糖(血糖≧7.0mmol/L)、低血糖(血糖≦2.2mmol/L)等对HIE患儿短期预后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但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未能发现亚低温治疗HIE患儿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亚低温治疗HIE短期预后不良发率为58%,最常见为aEEG中重度异常,占36%,死亡率约10%。Apgar评分(1min、5min、10min)、生后气管插管、生后有惊厥、生后使用抗癫痫药物、胎膜早破、BE值降低、高血糖(血糖≧7.0mmol/L)、低血糖(血糖≦2.2mmol/L)均为影响新生儿HIE短期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应予高度重视,给予早期干预。新生儿HIE不良预后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临床应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规范治疗、定期随访。

张琦[5](2020)在《血清GFAP、UCH-L1和Tau蛋白在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特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l 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Tau蛋白水平的改变,探讨血清GFAP、UCH-L1和Tau蛋白在足月儿HIE早期诊断、病情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月1日至2020年2月1日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监护室住院的46例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其中轻度13例、中度21例,重度12例。选择同时期在本院出生且无窒息及神经系统症状的足月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HIE组和对照组患儿均于生后第1、3、7天采集外周静脉血1.52 ml,于干燥促凝管中,凝血后以3200 r/min离心5 min,取血清上清液于-70℃保存备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HIE组和对照组患儿生后第1、3、7天血清GFAP、UCH-L1及Tau蛋白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血清GFAP水平在足月儿HIE中的变化特征1.1血清GFAP水平在同一时相点不同程度HIE中的变化特征足月新生儿生后第1天血清GFAP水平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5,P<0.05),表现为中度HIE患儿血清GFAP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HIE组血清GFAP水平显着高于轻度、中度HIE和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5、P<0.05);第3天血清GFAP水平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7,P<0.05),表现为轻度HIE组、中度HIE组、重度HIE组血清GFAP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5、P<0.05),重度HIE组血清GFAP水平显着高于轻度HIE组和中度HIE组(分别为P<0.05、P<0.05);第7天血清GFAP水平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22,P<0.05),表现为中度HIE组、重度HIE组血清GFAP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5),中度HIE组、重度HIE组血清GFAP水平均显着高于轻度HIE组(分别为P<0.05、P<0.05),重度HIE组血清GFAP水平显着高于中度HIE组(P<0.05)。1.2血清GFAP水平在不同严重程度HIE中的变化特征对照组生后第1、3、7天血清GF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6,P>0.05);轻度HIE组生后第1、3、7天血清GF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86,P>0.05);中度HIE组生后第1、3、7天血清GF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1,P<0.05),表现为生后第1天和第7天血清GFAP水平均显着高于生后第3天(分别P<0.05、P<0.05);重度HIE组生后第1、3、7天血清GF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13,P<0.05),表现为生后第1天和第7天血清GFAP水平显着高于生后第3天(分别P<0.05、P<0.05)。2血清UCH-L1水平在足月儿HIE中的变化特征2.1血清UCH-L1水平在同一时相点不同程度HIE中的变化特征足月新生儿生后第1天血清UCH-L1水平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5,P<0.05),表现为中度HIE组、重度HIE组血清UCH-L1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5),中度HIE组、重度HIE组血清UCH-L1水平均显着高于轻度HIE组(分别为P<0.05、P<0.05),重度HIE组血清UCH-L1水平显着高于中度HIE组(P<0.05);第3天血清UCH-L1水平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6,P<0.05),表现为中度HIE组、重度HIE组血清UCH-L1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5),中度HIE组、重度HIE组血清UCH-L1水平均显着高于轻度HIE组(分别为P<0.05、P<0.05);第7天血清UCH-L1水平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5,P<0.05),表现为中度HIE组、重度HIE组血清UCH-L1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5),中度HIE组、重度HIE组血清UCH-L1水平均显着高于轻度HIE组(分别为P<0.05、P<0.05),重度HIE组血清UCH-L1水平显着高于中度HIE组(P<0.05)。2.2血清UCH-L1水平在不同严重程度HIE中的变化特征对照组生后第1、3、7天血清UCH-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2,P>0.05);轻度HIE组生后第1、3、7天血清UCH-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1,P>0.05);中度HIE组生后第1、3、7天血清UCH-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3,P>0.05);重度HIE组生后第1、3、7天血清UCH-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78,P>0.05)。3血清Tau蛋白水平在足月儿HIE中的变化特征3.1血清Tau蛋白水平在同一时相点不同程度HIE中的变化特征足月新生儿生后第1天血清Tau蛋白水平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6,P<0.05),表现为中度HIE组、重度HIE组血清Tau蛋白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5),重度HIE组血清Tau蛋白水平显着高于轻度HIE组和中度HIE组(分别为P<0.05、P<0.05);第3天血清Tau蛋白水平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6,P<0.05),表现为中度HIE组、重度HIE组血清Tau蛋白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5),中度HIE组、重度HIE组血清Tau蛋白水平均显着高于轻度HIE组(分别为P<0.05、P<0.05);第7天血清Tau蛋白水平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84,P<0.05),表现为重度HIE组血清Tau蛋白水平显着高于中度HIE组、轻度HIE组和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5、P<0.05)。3.2血清Tau蛋白水平在不同严重程度HIE中的变化特征对照组生后第1、3、7天血清Tau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02,P>0.05);轻度HIE组生后第1、3、7天血清Tau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3,P>0.05);中度HIE组生后第1、3、7天血清Tau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7,P<0.05),表现为生后第3天血清Tau蛋白水平显着高于生后第1天和第7天(分别为P<0.05,P<0.05);重度HIE组生后第1、3、7天血清Tau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00,P<0.05),表现为生后第7天血清Tau蛋白水平显着高于生后第1天和第3天(分别为P<0.05、P<0.05)。4血清GFAP、UCH-L1及Tau蛋白与HIE的相关程度综合分析在生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各时相点,血清GFAP水平与46例HIE均存在相关性(r=0.74,0.53,0.90;P<0.05)。在生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各时相点,血清UCH-L1水平与46例HIE均存在相关性(r=0.73,0.81,0.80;P<0.05)。在生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各时相点,血清Tau蛋白水平与46例HIE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72,0.68,0.94;P<0.05)。结论:1.血清GFAP、UCH-L1及Tau蛋白水平的改变与HIE临床分度、病程的不同时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病情越重,GFAP、UCH-L1及Tau蛋白水平越高。2.血清GFAP、UCH-L1及Tau蛋白可能是足月儿HIE早期诊治、病情监测的指标。

黄莹[6](2020)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婴幼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围产期缺氧窒息可引起缺氧缺血性脑损害,可引起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发育落后、癫痫、智力低下,严重者可发展为脑瘫(cerebral palsy,CP)。脑瘫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和危害。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I)可有效评估患儿的脑损伤情况,然而常规MRI检查仅可显示部分患儿颅内病变或者表现为正常,无法定量评估白质神经纤维束的微观结构及受损情况。因此本研究采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定量评估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的脑损伤程度,寻找预测预后的特异性影像学标志物,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和依据,对降低脑瘫发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目的探讨DTI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的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指导临床早期干预。对象和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磁共振检查且年龄<2岁的患儿40例,所有患儿在围生期均有HIE的病史。根据随访结果,分为脑瘫组及非脑瘫组各20例,两组间患儿年龄均严格配对。记录常规颅脑平扫的征象并进行评分(信号异常记为1,信号正常记为0)。在DTI图像上,勾画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并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测量的白质区域包括:中脑大脑脚(cereburm peduncle)、内囊前肢(anterior limb of internal capsule,ICAL)、内囊膝部(genu of internal capsual,ICG)、内囊后肢(posterior limb of capsual,ICPL)、半卵圆中心(centrum semiovale)、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下纵束(inferior longitudinal fasciculus,ILF)、丘脑后辐射(posterior thalamic radiation,PTR)、视辐射(optic radiation,OR)、听辐射(acoustic radiation,AR)、胼胝体膝部(genu of the corpus callosum,GCC)、胼胝体体部(body of the corpus callosum,BCC)、胼胝体压部(splenium of the corpus callosum,SCC)、额叶白质(frontal lobe white matter,FLWM)、顶叶白质(parietal lobe white matter,PLWM)。灰质区域包括: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um,,ACG)、后扣带回(posterior cingulum,PCG)、豆状核(lenticular nucleus,LN)、尾状核(caudate nucleus,CN)、丘脑(thalamus),同时生成皮质脊髓束及胼胝体的纤维束三维图像进行对比。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平扫征象的差异;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FA值及ADC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脑瘫的独立影响因素,利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的拟合度,ROC曲线评价模型的效能。结果1.两组间年龄、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颅脑平扫显示两组间双侧半卵圆中心区、左侧丘脑、胼胝体体部征象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脑瘫组各部位FA值均小于非脑瘫组,两组间FA值在双侧中脑大脑脚、内囊后肢、半卵圆中心、皮质脊髓束、下纵束、丘脑后辐射、视辐射、听辐射、顶叶白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左侧豆状核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间ADC值在左侧内囊后肢、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皮质脊髓束、左侧丘脑后辐射、胼胝体体部及压部、左侧顶叶、左侧丘脑有统计学差异(P≤0.05)。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左侧皮质脊髓束FA值、左侧内囊后肢FA值、胼胝体压部FA值为脑瘫的独立预测因素,三者联合预测脑瘫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23%、90.49%,准确度为0.772。结论1.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会引起白质纤维束不同程度的损伤,脑瘫组各部位FA值降低,ADC值升高,但FA值更敏感,因此应作为重点关注参数。2.左侧皮质脊髓束FA值、左侧内囊后肢FA值、胼胝体压部FA值为脑瘫的独立预测因素,应该作为重点关注参数及部位。3.扩散张量成像能反映神经纤维束的发育及损伤程度,可为缺氧缺血脑损伤患儿的病情和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指导临床早期干预。

卢艳辉[7](2020)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IGF-1、IL-17、IL-23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测定不同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的水平,及评估不同程度HIE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比较不同程度HIE的IGF-1、IL-17、IL-23表达水平、及不同程度HIE急性期和恢复期IGF-1、IL-17、IL-23表达水平、以及IGF-1、IL-17、IL-23表达水平与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IGF-1、IL-17、IL-23在新生儿HIE的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为临床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2005年制定的《HIE的诊断和临床分度标准》[1]采用随机数字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HIE患儿作为HIE组,其中轻度23例、中度21例、重度16例。随机选择同期该院出生的正常新生儿32例作为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新生儿于出生后24h采取桡动脉血2m L,HIE组患儿于出生后24h和出生后第7天分别采取桡动脉血2m 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IE组和正常对照组新生儿的血清IGF-1、IL-17、IL-23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含量。比较HIE组和正常对照组新生儿的血清IGF-1、IL-17、IL-23水平变化;HIE各组之间及每组急性期和恢复期新生儿的血清IGF-1、IL-17、IL-23水平变化;HIE组与对照组Th17细胞频数变化及HIE各组之间Th17细胞频数变化。且分别对HIE患儿血清IGF-1、IL-17、IL-23水平与神经测定评分量表(NBNA)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HIE组患儿血清IGF-1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7、IL-23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与轻度HIE组相比,中度、重度HIE组血清IGF-1水平较低(P<0.05),IL-17、IL-23水平则较高(P<0.05);3.急性期HIE患儿的IGF-1水平随着HIE程度的加重而逐渐降低(P<0.05),IL-17和IL-23水平随着HIE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P<0.05);4.在HIE患儿恢复期,轻、中、重度HIE患儿的血清IGF-1水平均比急性期明显升高(P<0.05),IL-17和IL-23水平均比急性期明显降低(P<0.05);5.HIE组出生后24h的外周血中Th17细胞频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HIE疾病程度的增加,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频数逐渐增加(P<0.05);6.HIE患儿血清IGF-1水平与NBNA评分呈显着正相关(r=0.84,P<0.05),IL-17、IL-23水平与NBNA评分均呈显着负相关(r=-0.77,P<0.05;r=-0.62,P<0.05)。结论:1.HIE组患儿急性期血清IGF-1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L-23、IL-17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提示IGF-1、IL-23、IL-17参与了HIE的病理生理过程。2.IGF-1、IL-23、IL-17血清浓度随HIE的病情程度加重而进行性改变,表现病情越重患儿的IGF-1浓度越低,而IL-23、IL-17浓度越高,提示动态监测IGF-1、IL-23、IL-17水平变化,可作为判断HIE病情程度演变的指标。3.HIE恢复期IGF-1浓度比急性期增加,IL-23、IL-17浓度比急性期降低,显示HIE不同时期的IGF-1、IL-23、IL-17水平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监测IGF-1、IL-23、IL-17水平变化可判断HIE恢复情况。4.HIE患儿血清IGF-1水平与NBNA评分均呈显着正相关(r=0.84,P<0.05),IL-17、IL-23水平与NBNA评分均呈显着负相关(r=-0.77,P<0.05;r=-0.62,P<0.05),提示IGF-1、IL-23、IL-17水平测定可作为判断HIE预后的指标。5.HIE各组患儿出生后24h外周血Th17细胞频数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392,P<0.05),且Th17细胞频数随疾病程度加重呈逐渐升高,显示Th17细胞频数与HIE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测定Th17细胞频数对判断HIE患儿的临床分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俞赟[8](2019)在《睡眠觉醒周期在足月窒息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在预后预测中的价值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窒息缺氧缺血引起的脑损伤可导致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结局。本研究目的是研究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中睡眠觉醒周期(sleep wake cycle,SWC)在足月窒息新生儿的表现,并评估其在窒息脑损伤程度判断的价值和对神经行为发育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治疗的107名足月窒息新生儿于生后7天内进行24小时脑功能监护。入选患儿满足胎龄≥37周,且<42周,Apgar评分1分钟评分≤7分,并排除顽固性低血糖、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其他可能导致脑损害的疾病。107例患儿均于外院产科进行窒息复苏,入我院后心电监护,并给予相应支持和对症治疗。根据其SWC分为正常SWC组(成熟SWC)和异常SWC组(包括不成熟SWC和无SWC)。(1)对两组患儿进行基本临床资料的比较;(2)分析SWC在不同窒息程度、检查时间的异常率;(3)分析SWC的异常与头颅MRI、神经发育的相关性;(4)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比较 SWC、头颅MRI对HIE的预测功能。(5)分析SWC异常对预测HIE、预测异常发育商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6)采用logistic回归验证多因素和SWC的关系。结果:(1)两组患儿在胎龄、体重、性别、分娩方式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论窒息程度如何,SWC异常检出率与时间相关,χ2=17.869,P=0.000,P<0.05,SWC异常与aEEG检查时间有统计学意义,检查时间越早,SWC异常的检出率越高,36小时后SWC的异常率明显下降。(3)窒息程度与SWC异常有统计学意义(χ2=18.295,P<0.001,相关系数r=0.414,P<0.001),窒息程度越重,SWC异常率越高。(4)SWC异常与HIE临床分度有统计学意义(χ2=15.234,P<0.001,r=0.669,P<0.001,),脑损伤程度越重,SWC率越高。(5)MRI分度与SWC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65,P<0.001,相关系数r=0.545,P<0.001)。MRI重度异常和正常、轻度、中度异常在SWC上均存在显着差异。(6)SWC在窒息患儿中早期预测HIE患儿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7,P<0.001,提示异常SWC对预测HIE准确性中等。(7)aEEG和头颅MRI均完成的82例患儿中,早期预测 HIE 的 ROC 曲线面积:SWC:AUC 为0.754,P<0.001;MRI:AUC 为 0.876,P<0.001,头颅MRI的预测准确性较SWC为高。(8)SWC异常预测HIE的敏感性67.6%、特异性为91.7%,阳性预测值为79.3%、阴性预测值为85.9%。(9)SWC成熟程度与神经行为发育预后有统计学意义(χ2=20.967,P<0.001),SWC越异常发育商越低,预后越差。(10)SWC异常预测发育商异常的敏感性为62.5%,特异性87.5%,阳性预测值为58.8%,阴性预测值为89.1%。(11)aEEG检测的时间、窒息程度、HIE的分度、头颅MRI结果的分度和SWC异常均有关,且存在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验证发现,HIE的分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WC的存在与否反映了新生儿暴露于缺氧缺血性损伤的严重程度。SWC的异常程度对预测HIE、异常神经行为发育的特异性较高,阴性预测值较高。

刘建慧[9](2019)在《脐动脉血气分析与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各个指标与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在评估新生儿窒息的意义和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本研究进行前瞻性分析,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Apgar评分<7分的新生儿160例作为窒息组,另外随机选取Apgar评分810分160例新生儿作为非窒息组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新生儿分娩出后5分钟内切断脐带,以近新生儿端脐带15 cm处应用止血钳夹闭,抽取脐动脉血1ml测血气分析,同时对新生儿进行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若需窒息复苏,评分至20分钟。记录羊水性状,新生儿窒息情况及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情况。结果:1.两组新生儿的基本资料比较窒息组新生儿男婴94例,女婴66例,非窒息组新生儿男婴88例,女婴7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顺产26例,产钳助产54例,剖宫产80例,非窒息组新生儿顺产98例,产钳助产26例,剖宫产3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出生体重(3.27±0.77)kg,非窒息组新生儿出生体重(3.43±1.16)k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单胎138例,二胎及以上22例,非窒息组新生儿单胎146例,二胎及以上1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头胎116例,二胎及以上44例,非窒息组新生儿头胎102例,二胎及以上5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脐动脉血气分析与Apgar的数值比较轻度窒息组pH、PCO2、HCO3-值高于重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PO2值低于重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pH、PCO2、HCO3-值高于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PO2值低于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脐动脉血pH值与新生儿出生状况的比较分析320例新生儿中,pH<7.20为122例,为38.13%。pH﹥7.20中为198例,为61.87%。pH<7.20组羊水浑浊(96.72%)、脏器功能损伤(91.80%)、窒息发生率(86.89%)明显高于pH﹥7.20组(9.09%、3.03%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pgar评分与新生儿出生状况的比较分析Apgar03分的新生儿羊水浑浊(100%)、脏器功能损伤(93.55%)、窒息发生率(72.58%)明显高于Apgar47分(81.63%、53.06、51.02%)及Apgar﹥8分组(20%、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gar47分羊水浑浊、脏器功能损伤、窒息发生率高于Apgar﹥8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脐动脉血pH值与Apgar评分对于新生儿窒息的评估对本研究诊断方法进行诊断一致性分析,结果提示pH值的Kappa值是0.56,Apgar评分的Kappa值是0.625,Apgar+pH值的Kappa值是1,由此可见Apgar+pH值诊断新生儿窒息的准确性更高。6.脐动脉血pH值与Apgar评分对于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的评估pH值对于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评估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4.92%和95.05%,Apgar评分对于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评估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3.22%和75.25%,两者联合对于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评估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8.39%和99.24%。联合评估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明显高于单项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脐动脉血的血气分析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新生儿窒息的严重程度,可作为临床辅助新生儿窒息及其预后诊断的客观指标之一,对于评估新生儿窒息及其预后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脐动脉血pH和Apgar评分对于新生儿窒息和其不良结局均有诊断价值,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窒息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王燕[10](2019)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清S100β在脑损伤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提供早期诊断和预防的临床依据。方法:统计收集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产科分娩并收治新生儿监护室的新生儿,其中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52例为HIE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本院产科分娩收治新生儿监护室的在胎龄、体重、性别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的78例非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除外其他脑部疾病)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两组相关信息,其中包括患儿的一般情况(性别、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羊水污染、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分析其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率有无影响,是否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与对照组比较,单因素分析HIE组中患儿母亲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率、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率、羊水污染率、宫内窘迫率、胎膜早破率、Apgar评分(生后1min、生后5min)异常率较高,各组间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羊水污染、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均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危险因素(P<0.05),Apgar评分(生后1min)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患儿母亲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羊水污染、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均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危险因素,Apgar评分(生后1min)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保护因素,即评分越高患儿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概率越低。第二部分血清S100β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应用目的:研究血清S100β蛋白在早期评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产科分娩收治新生儿监护室的30例存在窒息缺氧等危险因素、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脑电图检查确诊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内本院产科分娩收治新生儿监护室的一般患儿(注:无窒息缺氧史、无宫内感染、无神经系统疾病)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胎龄(周)、体重(g)、性别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在患儿生后72h内采集2ml股静脉血,采用免疫层析法对其进行检测,测得的血清S100β蛋白数值进行组间比较,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S100β蛋白数值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观察组在生后72h内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S100β蛋白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早期评估价值。

二、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窒息减少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窒息减少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分联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研究方法
2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四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对比
    3.2 四组新生儿血清NSE水平变化
    3.3 四组新生儿a EEG评分比较
    3.4 轻度HIE组、中度HIE组及重度HIE组新生儿血清NSE、aEEG评分、aEEG评分联合第1天血清NSE的预测价值评价
4 讨论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3)窒息新生儿发生HIE的高危因素分析及血清Apelin-13和BDNF在窒息后脑损伤中的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窒息新生儿发生HIE的高危因素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1.1.2 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
        1.1.3 HIE诊断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临床资料收集
        1.2.2 头颅MRI检查
        1.2.3 aEEG检查
        1.2.4 NBNA检查
        1.2.5 GMs检查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2.2 孕母因素比较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 辅助检查结果的比较及在HIE诊断中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第三章 血清Apelin-13和BDNF在窒息新生儿脑损伤中的价值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一般资料采集
        1.3 标本收集
        1.4 实验试剂及检测
        1.4.1 Apelin-13浓度检测
        1.4.2 BDNF浓度检测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2.2 三组新生儿血清Apelin-13、BDNF水平比较
        2.3 脑损伤组与非脑损伤组血清Apelin-13、BDNF水平及NBNA评分、aEEG结果比较
        2.4 血清Apelin-13、BDNF水平及NBNA评分间的相关性
        2.5 血清Apelin-13、BDNF水平在窒息脑损伤中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室息后脑损伤监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对象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资料收集
        2.2 结局随访及预后评估分组
    3 统计分析
第二部分 结果
    1 随访情况
        1.1 一般资料
        1.2 转归情况
    2 短期预后影响因素
        2.1 一般情况
        2.2 母亲孕期情况
        2.3 患儿内环境特点
        2.4 不同亚低温治疗开始时间对预后的影响
        2.5 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短期预后不良发生情况
    2 短期预后不良相关影响因素
        2.1 一般情况
        2.2 母孕期情况
        2.3 患儿内环境特点
        2.4 亚低温参数
第四部分 不足与展望
第五部分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科研情况

(5)血清GFAP、UCH-L1和Tau蛋白在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Abbreviations)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HIE 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血清GFAP水平在足月儿HIE中的变化特征
    2.3 血清UCH-L1 水平在足月儿HIE中的变化特征
    2.4 血清Tau蛋白水平在足月儿HIE中的变化特征
    2.5 血清 GFAP、UCH-L1 及 Tau 蛋白与 46 例 HIE 的相关程度综合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GFAP与新生儿HIE
    3.2 UCH-L1 与新生儿HIE
    3.3 Tau蛋白与新生儿HIE
    3.4 GFAP、UCH-L1及Tau蛋白与HIE的相关性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6)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婴幼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磁共振在缺氧缺血脑损伤患儿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7)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IGF-1、IL-17、IL-23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白细胞介素的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睡眠觉醒周期在足月窒息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在预后预测中的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AEEG监测方法和分类标准
    2.4 MRI的记录和分度标准
    2.5 神经行为学评估
    2.6 分组
    2.7 研究内容
    2.8 统计学处理
结果
    3.1 两组患儿基本资料的比较
    3.2 SWC异常与检查时间
    3.3 SWC与窒息程度
    3.4 SWC与HIE
    3.5 SWC与MR1分度
    3.6 SWC对预测HIE的ROC曲线分析
    3.7 SWC、MRI对窒息患儿预测HIE的ROC曲线比较
    3.8 SWC异常对预测HIE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3.9 SWC与神经行为发育的相关性
    3.10 SWC异常对预测发育商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3.11 检查时间、窒息程度、HIE的分度和MRI分度多因素对SWC的影响
讨论
    4.1 睡眠觉醒周期与脑损伤的关系
    4.2 SWC异常检查时间的关系
    4.3 SWC异常与窒息程度的关系
    4.4 SWC异常与HIE的关系
    4.5 SWC异常与MRI分度的关系
    4.6. SWC、MRIROC曲线对窒息患儿预测HIE价值分析
    4.7. SWC与神经行为发育的关系
    4.8.检查时间、窒息程度、HIE的分度和MRI分度多因素对SWC的影响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睡眠觉醒周期、痫样活动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缩写词 ABBREVIATION
致谢

(9)脐动脉血气分析与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与研究分组
    3 新生儿窒息评估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2 脐动脉血气分析与Apgar的数值比较
    3 脐动脉血pH值与新生儿出生时状况的比较分析
    4 Apgar评分与新生儿出生时状况的比较分析
    5 脐动脉血pH值与Apgar评分对新生儿窒息的评估
    6 脐动脉血pH值与Apgar评分对于新生儿器官功能损伤的评估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中英文缩略词
致谢

(10)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清S100β在脑损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危险因素分析
    引言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分析
        1.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第2章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响
        2.2 多因素分析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响
    第3章 讨论
        3.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机制
        3.2 危险因素分析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血清S100β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应用
    引言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分析
        1.2 样本采集及检测方法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第2章 结果
    第3章 讨论
        3.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
        3.2 S100β蛋白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宫内感染与新生儿脑损伤研究进展
    1.宫内感染致脑损伤病原学及感染途径
    2.宫内感染临床表现
    3.宫内感染与脑损伤的发病机制
    4.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评价
    5.新生儿脑损伤的治疗与干预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参加学术会议
    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四、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窒息减少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冯凯泉.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2]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分联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D]. 李兆杭.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3]窒息新生儿发生HIE的高危因素分析及血清Apelin-13和BDNF在窒息后脑损伤中的价值评估[D]. 张铭珠. 扬州大学, 2021(02)
  • [4]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D]. 邹仙.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5]血清GFAP、UCH-L1和Tau蛋白在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特征[D]. 张琦. 延安大学, 2020(12)
  • [6]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婴幼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 黄莹.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7]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IGF-1、IL-17、IL-23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D]. 卢艳辉.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8]睡眠觉醒周期在足月窒息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在预后预测中的价值分析[D]. 俞赟. 苏州大学, 2019(02)
  • [9]脐动脉血气分析与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研究[D]. 刘建慧. 青岛大学, 2019(02)
  • [10]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清S100β在脑损伤中的应用[D]. 王燕. 青岛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窒息减少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