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84例(论文文献综述)
孙文菊[1](2010)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及护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07例胫腓骨骨折应用单侧多功能固定器患者给予术前、术后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观察、单侧多功能固定器准备、皮肤护理;术后观察、防止针道感染、固定针护理、观察固定效果、功能锻炼。结果:本组发生针道感染5例,均通过处理后痊愈。本组患者全部愈合,随访无一例关节僵直、功能受限、愈合畸形,手术及固定无一例血管、神经损伤,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操作方便、并发症少、创伤小、复位固定可靠、易推广使用等特点,将其应用于胫腓骨骨折中,可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李洪强,肖永杰[2](2009)在《单侧外固定器结合CPM机治疗下肢骨折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单侧外固定器结合CPM机对下肢骨折治疗作用。方法:对本院2006年9月2008年9月的64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效果评价分析,随访时间415个月,平均9个月,每个患者均在医师指导下进行CPM练习,每周一次进行X光复查。结果:优良率达92.2%,平均卧床时间、下肢消肿时间、住院时间都有所缩短。结论:单侧外固定器结合CPM机治疗下肢骨折可缩短治疗周期。
赵忠萍[3](2008)在《多功能单侧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的护理体会》文中研究表明
王晓,张淞,张永乐,张世清,曹鸿恩,邓钧[4](2003)在《下肢外固定器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文中研究指明 外固定器治疗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有利于开放性创面的处理等优点,随着使用技术的推广和适应证范围的扩大,应用日趋广泛,但其产生的并发症也日益增多,影响治疗和预后。本文就使用单臂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产生的各种并发症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我们从1994年11月~2002年10月应用多功能单臂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129例,其中5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赵宏普[5](2002)在《《中国骨伤》2002年第15卷关键词索引》文中指出
张爱平[6](2002)在《力臂式单侧液压调控粘弹性骨折外固定系统对骨干骨折愈合全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揭示骨折愈合过程动静矛盾的辩证关系,从生物学、力学、工程学、人体生理学、仿生学、运动学、材料科学及计算机应用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创新研究,建立中国骨伤科学动静结合治疗原则实验基础,用现代计算机分析手段论证中医治疗骨折现代模式在科技哲学领域存在的合理性,并具体地结合到研制治疗骨干骨折新型单侧液压调控粘弹性外固定系统的实践上,从实验研究、临床验证到哲学概括,阐明骨折愈合过程动静结合调控的反向作用(反馈与负反馈作用)规律,研制新型外固定支架供临床实践,并期待在否定之否定的科技哲学发展进程中,为中国骨伤科学动静结合治疗原则的基础研究开创科学的发展方向。 [方法] 应用现代科技“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系统方法及系统科学的三大基本思维(系统论与系统方法、信息论与信息方法、控制论与控制方法)为指导,针对中国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骨科学)理论体系临床治疗四大原则的核心内容——骨折外固定治疗的动静结合理论的实验基础论证及其内容的系统完善与创新,设计力臂式单侧液压调控粘弹性骨折外固定系统,对胫腓骨骨折愈合全过程(骨折早期、血肿形成,中期纤维连接,晚期临床愈合及后期结构塑形)的三维模型进行加载实验。采用8节点6面体单元的有限元方法对模型进行离散建模,通过论证采用胫骨、腓骨、胫腓上下关节、骨折端、支架(钉、杆)、支架弹性端等不同材料模拟(E弹性模量、μ泊松比、G剪切模量),达到对小腿骨折的外固定系统再现,具有整体活动、稳定重复、无限加载、全程应力显示及微机分析的优势,是信息时代的前沿工具。 运用SUPER-SAP V(超级空间有限元电算程序)将活体小腿全程CT平扫断层(n=28,h=5mm)胫腓骨及关节韧带组织和外固定架各节点的三维坐标测量值,按空间有限离散原则划分为386个单元,962个节点。通过CT扫描图像准确定位建立三维空问坐标系,模拟腔脐骨骨折外固定实验模型 112个,模拟临床工况 35个,分祈主要参数 3项(Von Mises.Translation.X=0,Y二0,Z=1)完成实验组合系统11760个,经过大量的对比筛选预试验分析,最后确定采用切合临床实验的常用工况12项,标准模型14个,分析参数3项(Mises应力、位移量、Z灿应力)完成504个系统的实验数掂成果分析。应用SPSS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材料分析数掂,模型及支架固定加载的破坏应力分布规律、应变位移量及Z轴应力的动态变化结果,仿照骨折愈合的一般过程(旱、中、晚、后期模式)研制可调液压单侧粘弹性骨折外固定系统,应用于临床实例,验证治疗效果,采用反馈与负反馈理论,确定支架的最佳组合及应用方案。【结果】腥骨单侧lmnl骨折无支架固定模型实验结果是小的拉压应力负佝时骨折端应力集中不明显,肌骨平骨折处出现应力遮挡。弯曲、剪切负荷加载时,骨折端应力集中明显,并呈不均匀分布,在与W骨对应线位置的节点实验测量绝对值均较其它节点(前外侧、后内侧)明显为小,P<0.of。胜骨单侧2。m骨折无支架固定模型实验结果显示,自然下垂承载自重时,应力集中不明显,而承载压应力时,既伎很小的重量(F=1.skg)亦出现明显的破坏应力,并呈现折端各点Z轴应力的规律性应力集中,前外侧及后内侧高应力,而前内侧及后外侧低应力,弯曲加载时,甚至出现方向相反的应力分布状况,此时,统计处理计算分析已失去意义,采用力学,践用直接观测对比史能说明应力集中及损伤应力分析规律问题。胚脓骨1mm、Zmm双侧骨折无支架同定模型实验均显示,骨折端台阶状应力集中,在骨干连续体中,出现应力值跳跃性集中,方向丛本一致,但位移最方向出现离敞,腥脓骨旱分离状向不同方向移位并旋转(外旋)。胶肌骨 Zllllll双骨折支架同定模川文验可分为三种类川的纠果:采用逆向固定时(即旱期骨折用坚强同定,中期骨折用次强固定,晚期骨折用微动固定,后期骨折用滑动固定)可减少应力遮挡作用,并保证折端Von Mises应力处于极限值以下,位移量较小,并且较平均,并保持一定量的Z轴应力(有压应力、也有拉应力),并且呈现各向不同,但胜肺骨的骨折端承受的应力分布呈互相一致性变化,P>0.05。其二,是采用错位固定时(即早期骨折用次强固定,中期骨折用微动固定,晚期骨折用滑动固定,后期骨折用坚强固定),出现较逆向同定叫巳放大的应力改变,加载结果在骨折端出现偏心受力(自然下乖,承受微小轴位牵拉应力时除外〕,什移景也较大,P<O.05。但Z灿应力则保持较稳定的数值,变化不显着,P>0.05。其三,是采用正向固定时(即早期骨折用滑动固定,中期骨折用微动固定,晚期骨折用次强固定,)GyR骨折用坚强固定),结果旱朋骨折出现强大的Von Mises应力在 7骨折端及弹性端集中,而且相反地,在后期骨折固定中发生明显的应力遮挡,脖腕骨只承受无架时应力的一半不到,P<0.of。同时
侍明宏,成瑞生,赵科峰,白志刚,张旭光[7](2001)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84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总结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疗效。以我院 1 995~ 1 999年收治 1 6 6例下肢骨折患者为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采用外固定器治疗 ,共 84例 ;另一组为对照组 ,采用安达氏钉、加压钢板内固定 ,共 82例 ,分别在术后下地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肢体康复时间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 ,关节功能障碍、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认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 ,是可供临床选择的方法之一
陆光飞[8](2001)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的护理》文中研究表明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固定骨折牢固 ,兼顾骨折固定和复位 ,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恢复功能 ;愈合后不需再次手术取出固定物 ,痛苦少 ,容易被患者接受。本文介绍了 2 0例下肢骨折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的护理 ,总结了该项手术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等要点。
吴毅,岑孟雄,邓建希,王孔步[9](2001)在《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38例报告》文中认为
乔巨峰,梁志敏,陈军民,谢道远,许勐宇,何燕[10](2000)在《单侧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观察单侧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 :采用上海医疗器械厂设计生产的单侧骨外固定器无选择治疗 12 6例。结果 :本组治疗 12 6例 ,10 9例一期愈合 ,17例延迟愈合 ,2 6例 37个钉孔发生不同程度感染 ,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 :单侧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理想
二、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84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84例(论文提纲范文)
(2)单侧外固定器结合CPM机治疗下肢骨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外固定器治疗 |
1.2.2 CPM治疗 |
1.2.3 疗效评价[2] |
2 结果 |
3 讨论 |
(3)多功能单侧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
2 护理要点 |
2.1 心理护理 |
2.1.1 消除精神恐惧。 |
2.1.2 取得患者信赖。 |
2.1.3 消除患者对日后致残的担心。 |
2.2 一般护理 |
2.2.1 术前护理 |
2.2.1.1 术前检查: |
2.2.1.2 术前常规准备: |
2.2.1.3 皮肤准备: |
2.2.2 术后护理 |
2.3 功能锻炼 |
2.3.1 第一步 |
2.3.2 第二步 |
2.3.3 第三步 |
(6)力臂式单侧液压调控粘弹性骨折外固定系统对骨干骨折愈合全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正文 |
第一部分 序言 |
1.1 外固定器沿革与进展 |
1.2 外固定器种类与存在问题 |
1.3 粘弹性系统的建立与实验基础 |
1.4 实验手段的选择与设计 |
第二部分 骨折愈合力学假说 |
2.1 中医骨科治疗方式 |
2.2 西医骨科治疗方式 |
2.3 Wolff Law理论学说 |
2.4 中西医结合骨科“动静结合”新疗法 |
2.5 骨折愈合过程的外固定“反向作用”实验基础的建立 |
第三部分 实验方法与模型的建立 |
3.1 实验方法 |
3.1.1 实验基础(课题与成果、工作基础、博士点研究方向) |
3.1.2 实验方法 |
3.2 实验模型的建立 |
3.3 支架的确定 |
3.4 实验的流程控制与反馈图 |
第四部分 实验成果 |
4.1 实验模型论证与预试验 |
4.2 工况模拟与论证 |
4.3 实验模型、工况组合加载的确定 |
4.4 实验结果 |
4.4.1 胫骨骨折早期无支架固定模型实验结果 |
4.4.2 胫骨骨折晚期无支架固定模型实验结果 |
4.4.3 胫腓骨双骨折早期无支架固定模型实验结果 |
4.4.4 胫腓骨双骨折晚期无支架固定模型实验结果 |
4.4.5 胫腓骨双骨折早期支架坚强固定模型实验结果 |
4.4.6 胫腓骨双骨折早期支架弹性固定模型实验结果 |
4.4.7 胫腓骨双骨折早期支架微动固定模型实验结果 |
4.4.8 胫腓骨双骨折中期支架坚强固定模型实验结果 |
4.4.9 胫腓骨双骨折中期支架弹性固定模型实验结果 |
4.4.10 胫腓骨双骨折中期支架微动固定模型实验结果 |
4.4.11 胫腓骨双骨折晚期支架坚强固定模型实验结果 |
4.4.12 胫腓骨双骨折晚期支架弹性固定模型实验结果 |
4.4.13 胫腓骨双骨折晚期支架微动固定模型实验结果 |
4.4.14 胫腓骨双骨折后期支架坚强固定模型实验结果 |
第五部分 实验分析与临床应用 |
5.1 成果分析与讨论 |
5.2 临床应用有关问题与对策 |
第六部分 结论 |
6.1 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结论 |
6.2 支架研制与试用结论 |
6.3 总结 |
第七部分 本项目研究的参与者与鸣谢 |
7.1 项目参与者 |
7.2 鸣谢对象 |
第八部分 主要参考文献 |
第九部分 实验数据、图表与照片 |
9.1 实验数据摘录 |
9.2 实验图表 |
表4.1.1 模型材料参数(无支架固定模型) |
表4.1.2 模型材料参数(有无支架固定模型) |
表4.2.1 35种工况的模型节点加载参数(Z=27.0) |
表4.3.1 筛选出12种典型工况为A(拉)~E(剪) |
表4.4.1.1 P2A10 XXm(AAm~EBm) |
表4.4.1.2 P2A10 XXv(AAv~EBv) |
表4.4.1.3 P2A10 XXz(AAz~EBz) |
表4.4.2.1 P2A30 XXm(AAm~EBm) |
表4.4.2.2 P2A30 XXv(AAv~EBv) |
表4.4.2.3 P2A30 XXz(AAz~EBz) |
表4.4.3.1 P2S10 XXm(AAm~EBm) |
表4.4.3.2 P2S10 XXV(AAv~EBv) |
表4.4.3.3 P2S10 XXZ(AAz~EBz) |
表4.4.4.1 P2S30 XXm(AAm~EBm) |
表4.4.4.2 P2S30 XXv(AAv~EBv) |
表4.4.4.3 P2S30 XXz(AAz~EBz) |
表4.4.5.1 P2S11 XXm(AAm~EBm) |
表4.4.5.2 P2S11 XXv(AAv~EBv) |
表4.4.5.3 P2S11 XXz(AAz~Ebz) |
表4.4.6.1 P2S13 XXm(AAm~EBm) |
表4.4.6.2 P2S13 XXv(AAv~EBv) |
表4.4.6.3 P2S13 XXz(AAz~EBz) |
表4.4.7.1 P2S16 XXm(AAm~EBm) |
表4.4.7.2 P2S16 XXv(AAv~EBv) |
表4.4.7.3 P2S16 XXz(AAz~EBz) |
表4.4.8.1 P2S21 XXm(AAm~EBm) |
表4.4.8.2 P2S21 XXv(AAv~EBv) |
表4.4.8.3 P2S21 XXz(AAz~EBz) |
表4.4.9.1 P2S23 XXm(AAm~EBm) |
表4.4.9.2 P2S23 XXv(AAv~EBv) |
表4.4.9.3 P2S23 XXz(AAz~EBz) |
表4.4.10.1 P2S26 XXm(AAm~EBm) |
表4.4.10.2 P2S26 XXv(AAv~EBv) |
表4.4.10.3 P2S26 XXz(AAz~EBz) |
表4.4.11.1 P2S31 XXm(AAm~EBm) |
表4.4.11.2 P2S31 XXv(AAv~EBv) |
表4.4.11.3 P2S31 XXz(AAz~EBz) |
表4.4.12.1 P2S33 XXm(AAm~EBm) |
表4.4.12.2 P2S33 XXv(AAv~EBv) |
表4.4.12.3 P2S33 XXz(AAz~EBz) |
表4.4.13.1 P2S36 XXm(AAm~EBm) |
表4.4.13.2 P2S36 XXv(AAv~EBv) |
表4.4.13.3 P2S36 XXz(AAz~EBz) |
表4.4.14.1 P2S41 XXm(AAm~EBm) |
表4.4.14.2 P2S41 XXv(AAv~EBv) |
表4.4.14.3 P2S41 XXz(AAz~EBz) |
表5.1.1 人体各环节相对重量 |
表5.1.2 人与动物湿润骨的机械性质 |
表5.1.3 人胫骨与其它材料比较 |
表5.1.4 人体骨密质的弹性性质 |
表5.1.5 骨骼最大载荷重及最大弯矩 |
图3.4 实验的流程控制与反馈图 |
图5.1 人体胫骨弹性系数 |
图5.2 步相分期 |
图5.3 步相杆状图 |
图5.4 步态周期关节活动图 |
9.3 实验照片 |
照片P2S11xxx |
照片P2S11aax |
照片P2S11bax |
照片CT |
照片支架图解 |
照片X片 |
第十部分 课题综述 |
附录: |
1. 个人简介(联络地址、成果与奖项) |
2. 工作经历 |
3. 已取得资格 |
(7)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84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方 法 |
3 结 果 |
4 护 理 |
4.1 术前护理 |
4.1.1 心理护理: |
4.1.2 术前准备: |
4.2 术后护理 |
(9)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38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
一、一般资料 |
二、治疗方法 |
三、结果 |
讨 论 |
四、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84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及护理[J]. 孙文菊. 齐鲁护理杂志, 2010(02)
- [2]单侧外固定器结合CPM机治疗下肢骨折的临床观察[J]. 李洪强,肖永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9(01)
- [3]多功能单侧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的护理体会[J]. 赵忠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08)
- [4]下肢外固定器的并发症及其防治[J]. 王晓,张淞,张永乐,张世清,曹鸿恩,邓钧.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3(04)
- [5]《中国骨伤》2002年第15卷关键词索引[J]. 赵宏普. 中国骨伤, 2002(12)
- [6]力臂式单侧液压调控粘弹性骨折外固定系统对骨干骨折愈合全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实验研究[D]. 张爱平. 福建中医学院, 2002(02)
- [7]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84例[J]. 侍明宏,成瑞生,赵科峰,白志刚,张旭光.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1(06)
- [8]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的护理[J]. 陆光飞.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1(S1)
- [9]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38例报告[J]. 吴毅,岑孟雄,邓建希,王孔步. 实用骨科杂志, 2001(05)
- [10]单侧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J]. 乔巨峰,梁志敏,陈军民,谢道远,许勐宇,何燕. 山西临床医药, 2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