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析框架(下)(论文文献综述)
吴宇玲[1](2021)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文化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传统文化是在我国五四运动以前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反映民族特质、具有稳定形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语言文字、传统文学、传统民俗、传统艺术、传统道德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悠久历史积淀下来的灿烂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人文土壤,是树立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学校是培养时代人才的教育场所,语文学科承担着理解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颁布之后,教育部还组织编写了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新的语文教材愈加注重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与书写,彰显着文化经典与时代精神的特色。本研究以新一轮课改后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选择性必修教材为依托,通过统计和分析教材中书写传统文化内容的具体篇目,从语言文字、传统文学、传统民俗、传统艺术、传统道德五个维度对教材书写的传统文化展开阐述,总结出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三个特点:凸显国家主流意识、选文内容丰富而广博、呈现形式多样化。同时结合当下优秀语文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经验和自己的思考,提出符合教改实际的具体教学策略,对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使用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刘营春[2](2020)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初中的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至关重要,始终占有重要位置。而教学设计在阅读教学中更是重中之重,要中之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教学进度等外在压力及教师教学观念等内在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仍然有不少的初中语文教师为此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进而在阅读教学设计上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如何改善阅读教学设计,攻克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师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进行同侪共商策略是很有必要的。由此可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研究无疑不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与现实借鉴价值。论文一共有四部分:文章的绪论部分主要陈述了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分析了选题所处领域的研究现状;阐明了笔者的研究思路、理论及方法;并确定了本研究的研究范围。第一章主要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的概念、理论依据、必要性以及可行性来进行具体阐述,这一章的重点是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的理论依据进行分析。第二章主要提出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的途径与方式。第一部分阐述了与备课组的同僚共商,以备课、听评课的方式探讨阅读教学设计;第二部分阐述了与学科组的同事共商,以师徒结对、三人行的方式探讨阅读教学设计;第三部分阐述了与语文界的同辈共商,以加入名师工作室、课题研究组的方式探讨阅读教学设计。第三章主要阐述了初中语文阅读在教学设计上的同侪共商策略。第一部分探讨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同侪共商策略,第二部分探讨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的同侪共商策略,第三部分探讨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的同侪共商策略,第四部分主要探索了教学设计的具体案例。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精心、有效地设计,不仅满足了新课改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
鲍昌韵[3](2020)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问题与对策 ——以上饶市第十一小学高段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也走向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教育界也把目光转向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上。不过现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依然不够理想,所以针对当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三点具体可行的对策:一是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与推荐;二是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三是完善课外阅读的评价体系。本研究遵循调查现状、分析原因、找到依据、提出对策的研究思路对上饶市第十一小学五至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的情况展开调研,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本课题的选题缘由、研究价值、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研究的亮点和创新之处;界定了课外阅读的相关概念。第二部分是对上饶市第十一小学高段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问题研究。结合调查问卷和访谈,对研究样本展开调研,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第三部分是寻求课外阅读指导的理论依据,主要从语文核心素养和统编教材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性进行界定,明确教师课外阅读指导的方向。第四部分是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针对课外阅读指导存在的种种问题,从理论和实际出发,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第五部分是结语。本研究重视对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希望语文教师在实践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爱上阅读并学会选择有益的课外读物,灵活运用各种课外阅读的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并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检测,完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曾珍兰[4](2019)在《高中生物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基于IRF话语分析理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师生对话是教学中最常见的对话形式,影响着教育目标的达成、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改革的推进。高中生物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研究,既是当前教育研究的潮流,也是我国高中课程展开有效教学的需求。本研究在构建师生对话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从实际课堂教学层面出发,诊断高中生物学课堂师生对话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策略,为一线生物学教师提供实践参考。本研究以IRF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结合课堂教学实例,构建了高中生物学课堂师生对话分析框架,包括:对话结构要素、对话单元及对话模式三个层面。在此分析框架下,利用课堂观察法对高中生物学三类教师:新手型教师、熟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课堂实例进行转录和分析,发现高中生物学课堂师生对话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师生对话的引发主体失衡;(2)教师的引发方式单一;(3)教师反馈方式不当;(4)单一三元对话结构和权威式对话单元使用率高;(5)新手型教师和熟手型教师的对话模式较简单。为了探明影响高中生物学课堂师生对话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对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1)学生:对话意识薄弱,倾听素养、提问能力和表达能力较低;(2)教师:对对话理论的认识不足,缺乏一定的对话意识和敏锐的对话机智;(3)对话环境:课堂氛围紧张,课堂时空环境有限。基于以上研究,结合相关教育理论和一线生物学教师的实践经验,本研究从教师、学生、对话环境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包括:(1)教师: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师的知识观、制定对话策略、建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2)学生: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倾听素养、提问能力、表达能力;(3)对话环境:创造充足的时空环境、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王思艳[5](2019)在《初中语文科幻小说教学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科幻小说是近年的热点话题,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之后,更是掀起了一股科幻浪潮。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入选统编本七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本文重在分析科幻小说会有哪些教学价值,如何更好的去开发这些教学价值。研究科幻小说的教学价值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话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这样的教学价值是值得深究的。研究科幻小说的教学价值是语文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强有力的回应。本研究结合前人关于教学价值的研究,构建科幻小说教学价值分析的四个维度。在此维度下,从三个系统的角度分析科幻小说的教学价值,并提出如何实施该教学价值的参考性建议。本文一共分八章,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背景,分析研究现状,界定核心概念;第二章阐明科幻小说教学价值分析框架的依据,主要从理论基础和原生价值两个方面分析其依据;第三章主要将科幻小说教学价值分析框架下所属的几个价值取向列出来,阐明这样划分的原因并解释什么是知识价值?能力价值?方法价值?精神情感价值?第四章从选文系统、导读系统、练习系统的角度分析科幻小说的教学价值,并且将这些教学价值纳入到科幻小说教学价值框架中的各个价值取向。以前几个章节作为研究基础,得出科幻小说的核心教学价值是能力价值,而能力价值中,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又是最为关键的,这便是第五章的内容。第六章以《带上她的眼睛》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落实科幻小说的教学价值;第七章针对目前科幻小说的教学,以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开发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以学期为单位,建立科幻阅读系统,运用PBL、STEAM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以跨学科教育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一章是总结、展望以及指明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从研究科幻小说的教学价值、原生价值入手,剖析科幻小说在课堂中的教学价值,建立教学价值分析框架,挖掘科幻小说的教学价值,最终把把想象力、创新思维这样的能力价值作为科幻小说教学价值的核心,接着以统编本新选入的课文《带上她的眼睛》为例,说明科幻小说的教学价值如何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实现。最终提出相关的可行性建议:创建一个科幻小说阅读体系,结合PBL和STEAM教学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王思瑶[6](2018)在《初中小说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研究 ——以语文版初中教材为例》文中提出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价值。然而在真正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并未实现小说的文学价值。在小说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方式等方面起着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本文仅就小说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展开探讨,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研究初中小说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下为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通过梳理国内的研究现状,确定了本研究的出发点;另一方面介绍了研究思路和方法等,并对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为问题总结,分析了初中小说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总结了初中小说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第三部分是原因分析,结合初中小说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做出了相应的原因分析。第四部分通过文献分析,提出了初中小说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及原则。第五部分为设计策略探究,依据小说课堂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为初中小说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提出依据。第六部分为《孔乙己》教学目标设计的实例及评价、反思。依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以及一般阶段,对《孔乙己》进行了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并作出初步评价,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具体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参考。第七部分为结论展望:对本研究的基本结论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本次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姚宇昕[7](2018)在《记叙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研究 ——以统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文中认为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记叙文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记叙文教学却没有发挥出在语文教学中相应的作用。虽然一线的语文教师也提出了产生其问题的原因,如教学模式的单一与僵化,教学过程的死板,教师对教材所选篇目的教学方法陈旧等。但是这些问题并没有触及到记叙文教学产生各种问题的深层原因。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灵魂,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设计的忽略是造成记叙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起点,不仅在教学前对教师的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并且在教学完成后对教师的教学结果,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科学的测量标准。只有设计出科学的教学目标,才能使记叙文教学发挥出它的重要作用。统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刚刚推广使用,新编的教材以主题划分单元,记叙文教学更是贯穿七年级语文教学的始终。因此,本研究依托统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选取记叙文为研究视角,分析课例的教学目标设计,归纳出当前具有普遍性记叙文教学目标设计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最终提出具有普遍性的设计策略。全文共分5章。在绪论部分主要是表述本研究的研究原因、意义与价值,并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第一章主要论述与记叙文教学目标设计相关的概念与理论依据。在第二章中,提出普遍存在着的记叙文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并举出例子分析说明。在第三章中,将对导致记叙文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的原因逐一进行分析阐述。第四章,本研究将围绕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学情视角以及教学目标的表述规范问题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行之有效的设计策略。在第五章中,将依据提出的策略对课例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以便教师可以在设计记叙文教学目标时有所指导,从而提高记叙文教学的有效性。
韦毅力[8](2018)在《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视角下的历史教学目标研究》文中认为在历史教学工作中,实现凸显现实价值诉求的历史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历史技能的培养。据调查,目前实施历史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存在过于侧重“双基”教学目标的实现等问题。历史教学研究者结合理论与实际情况,针对问题提出了历史教学目标符合历史学科教学的基本价值诉求,以期能够克服上述现存困境。为探求目前历史教学目标是否符合研究者提出的历史教学目标基本价值诉求,首先本研究以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对教学目标的本质界定为研究主线,即能够运用“认知过程(认知动词)+知识类型(知识名词)”的描述形式称之为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学目标本质界定的思想,本研究将教学目标分为两种类型:如果目标的陈述符合“认知过程(认知动词)+知识类型(知识名词)”的描述形式,那么该教学目标是“可分析教学目标”;如果不符合,那么则是“不可分析教学目标”。其次,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后,在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这一理论视角的基础上,本研究试图以沪教版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目标为蓝本,分别构建可分析与不可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框架。最后,运用Kappa系数分别对可分析与不可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框架进行信度检验且检验合格后,再对沪教版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目标展开调查研究。经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总体可分析目标的主要特点表现为:(1)“理解概念性知识”在总体可分析教学目标类型中占比最高;(2)“理解概念性知识”与“基于概念性知识分析”、“运用程序性知识”、“记忆事实性知识”四者构成可分析主要教学目标类型等其他特点。2、总体不可分析教学目标的特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类目标占比最高、无效类教学目标总体分布均衡且特点突出、辅助类教学目标各亚类分布平衡。据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针对总体可分析教学目标,主要建议有:(1)明确各种类型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全面制定教学目标;(2)重视并注意巩固记忆类目标的实施等其他建议。2、针对总体不可分析教学目标,将无效类教学目标修订后改善为有效教学目标,同时加强辅助类教学目标对有效教学目标的辅助作用。
黄莉[9](2017)在《中学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性研究》文中认为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又为广大师生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小说在语文课程中一直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小说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然而,尽管小说本身很受欢迎,小说教学的课堂却比较尴尬。多年来,小说教学一直没能摆脱两大痼疾,一是小说教学内容过于僵化,千篇一律;二是小说教学内容过于随意,不免偏离小说教学的初衷。为此,小说教学教什么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关注。理论上,一堂具体的小说教学课,要有明确的教学内容,与之相应,就要不断强化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性这一概念;实践上,小说教学的课堂归根结底要受多方面因素制约,从课程标准到考试大纲,从教材编订到教师教学,从小说文本理论到小说文本解读,从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到学生学习吸收,各个环节都影响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内容,指向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主要包括教师在教和学两者的相互关系中传递出的主要信息和导向。教学内容是教师通过课堂达到其教学目标的关键,因此明确教学内容是一项前提性的工作。关于语文科的教学内容确定,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由于王荣生教授等人的提倡和推广,关于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问题日益成为焦点,具体到小说教学,即为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性问题。小说因其自身特殊的文体特征,无论是创作还是解读,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也是导致小说教学内容难以确定的根本原因。追根溯源,从问题出现的根源入手,寻找小说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尽可能将问题变得具体可解,是本论文的重要目的。本论文是一篇偏向于实践的应用型论文,因此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试图通过具体案例来辅助理论部分的论证。除绪论部分之外,本论文共分为三章,分别包括阐述小说教学内容确定的必要性、分析小说教学内容难以确定的原因,以及探讨如何确定小说教学内容。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性研究,既是小说教学现状的要求,也是初中阶段小说教学本身所处的重要地位的驱使;结合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及笔者的实践,笔者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大层面对小说教学难以确定的原因进行分析,涵盖了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师四方面;最后,笔者将写作重心放在如何确定小说教学内容上,明确小说教学内容的前提之后,引入文学理论,强化小说教学内容确定的理论基础,然后再依据小说的特征、类别和教材以及学生、考试要求等对如何确定小说教学内容进行具体探析。
蔡厚菲[10](2015)在《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愈发密切,交流圈子逐步扩大,我们的交流模式也从传统的书信、面对面的单一模式发展到如今凭借语音、视讯等现代通讯技术支撑下的更广阔、更全方位的互动交流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口语交际作为社会生活交往中的必须工具,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水平,不仅仅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更是实现个人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需求。由于口语交际本身的现实重要性,它将必然作为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部分。初中作为小学和高中的过渡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它是培养与人交往能力的黄金时段,同样是培养学生良好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阶段。现今语文能力的构成包括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三大模块,这已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在现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阅读与写作部分的教学和学习似乎成为教学的主线。不论是从理念或实际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都未得到更多重视。从教材中口语交际课例的选文和编排不够科学合理,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忽视和敷衍现象,到课后交际练习和实践的缺失,这都影响了学生的交际训练,极大阻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对其人际交往能力的构建产生很大影响。本文选题的研究重点除了对所收集到的初中口语交际教学案例分析外,还深入调查了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进而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提出相应的策略。文章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引言的部分,此部分界定了口语交际相关概念,陈述选题的依据及意义,介绍论文前期准备工作,为论文在概念的界定、明确思路方面做了较充分的准备。第一章,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这部分以赣州地区两所具有代表性的中学初中学生作为对象进行抽样调查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初中生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学情状况调查和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调查。笔者依据调查现状,从中发现当前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二章,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案例评析。这部分以听课、访谈、搜集到的初中人教版教材中出现的口语交际课例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案例片段进行全面、彻底的剖析。第三章,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本章基于上述相关口语交际案例片段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适用于当前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一般性策略。以及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建议。本章依据笔者先前的调查及案例分析、策略研究,提出笔者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点建议。结语,本章是对以上的研究进行小结和反思,同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便于后续逐步的完善。
二、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析框架(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析框架(下)(论文提纲范文)
(1)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文化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量化分析法 |
3.文本分析法 |
(四)概念界定 |
1.传统文化 |
2.语文教材 |
3.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
(五)文献综述 |
1.关于“传统文化”的研究 |
2.教育界的“传统文化”研究 |
3.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研究 |
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
(一)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基点 |
(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命脉 |
(三)树立学生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
(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内容 |
二、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容 |
(一)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的内容统计 |
(二)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容分析 |
1.语言文字 |
2.传统文学 |
3.传统民俗 |
4.传统艺术 |
5.传统道德 |
三、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容特色 |
(一)凸显国家主流意识 |
(二)选文内容丰富而广博 |
(三)呈现形式多样化 |
四、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 |
(一)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
(二)任务设计带动课堂教学 |
(三)创造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 |
(四)建立渗透文化教育的教学目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由及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目的与内容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的概说 |
第一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的概念界定 |
一、阅读教学 |
二、教学设计 |
三、同侪共商 |
第二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的理论依据 |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
二、语文教师同侪共商策略的理论依据 |
第三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的必要性 |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不合理 |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的不合理 |
三、教学板书与评价设计的不合理 |
第四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的可行性 |
一、政策环境的可行性 |
二、具体操作和实践上的可行性 |
三、经济的可行性 |
第二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的途径与方式 |
第一节 与备课组的同僚共商,以备课、听评课的方式探讨阅读教学设计 |
一、备课下的探讨 |
二、听评课下的探讨 |
第二节 与学科组的同事共商,以师徒结对、三人行的方式探讨阅读教学设计 |
一、“师徒结对”下的探讨 |
二、“三人行”下的探讨 |
第三节 与语文界的同辈共商,以加入名师工作室、课题研究组的方式探讨阅读教学设计 |
一、语文名师工作室下的探讨 |
二、课题研究组下的探讨 |
第三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研究 |
第一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 |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文本的特点 |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契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特征 |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符合学情 |
第二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 |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 |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 |
第三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 |
一、评价语言要明确,要发挥出反馈的作用 |
二、评价方式要清楚,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
三、评价结果要明了,要注重理论的运用 |
第四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具体案例分析 |
一、初中语文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商定目标 |
二、初中语文教师在上课、听课中碰撞 |
三、初中语文教师“在碰撞共商中反思” |
四、初中语文教师“在同侪共商反思中不断进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问题与对策 ——以上饶市第十一小学高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价值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价值 |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核心概念 |
一、文献综述 |
二、核心概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的亮点和创新之处 |
一、研究亮点 |
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上饶市第十一小学高段课外阅读指导的问题研究 |
第一节 上饶市第十一小学高段课外阅读指导的现状调查 |
一、确立调查对象 |
二、设计调查工具 |
三、基本调查情况 |
第二节 上饶市第十一小学高段课外阅读指导的问题描述 |
一、小学高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与动机 |
二、小学高段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与内容 |
三、小学高段学生课外阅读方式与习惯 |
四、老师和家长对小学高段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
五、小学高段学生课外阅读反馈 |
第三节 上饶市第十一小学高段课外阅读指导的原因分析 |
一、小学生存在的局限 |
二、教师课外阅读指导的困境 |
三、家庭原因 |
四、其他外部原因 |
第二章 有效指导小学高段课外阅读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语文核心素养与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 |
一、核心素养指向下的课外阅读指导的定位 |
二、核心素养对课外阅读指导有效性的要求 |
第二节 统编版语文教材与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 |
一、统编教材中对课外阅读指导的定位 |
二、统编教材编写理念对课外阅读指导有效性的要求 |
第三章 上饶市第十一小学高段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
第一节 书目推荐与选择的策略 |
一、策略一:依据理念推荐书目 |
二、策略二:教会学生选择方法 |
三、策略三:课内外阅读联动激趣 |
第二节 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 |
一、策略一:改进课内阅读教学 |
二、策略二:加强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
第三节 评价检测的策略 |
一、策略一:及时跟踪课外阅读指导效果 |
二、策略二:优化课外阅读的评价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上饶市第十一小学五至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的问卷 |
附录二 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高中生物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基于IRF话语分析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案例分析法 |
1.3.3 课堂观察法 |
1.3.4 问卷调查法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2 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对话 |
2.1.2 师生对话 |
2.1.3 生物学课堂师生对话 |
2.2 国内外关于师生对话的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3 高中生物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现状调查 |
3.1 高中生物学课堂师生对话分析框架的构建与分析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过程 |
3.3.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3.3.2 评分者信效度分析 |
3.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4.1 高中生物学课堂对话结构要素分析 |
3.4.2 高中生物学课堂对话单元分析 |
3.4.3 高中生物学课堂对话模式分析 |
3.5 研究结论 |
4 高中生物学课堂师生对话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学生 |
4.2 教师 |
4.3 对话环境 |
5 关于改进高中生物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策略探讨 |
5.1 提升教师素养,提高师生对话质量 |
5.1.1 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 |
5.1.2 教师知识观的更新 |
5.1.3 迎合学生需要,制定对话策略 |
5.1.4 建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
5.2 关注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对话能力 |
5.2.1 培养学生对话意识 |
5.2.2 培养学生倾听素养 |
5.2.3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
5.2.4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
5.3 优化开展课堂师生对话的教学环境 |
5.3.1 给予充足的时空环境 |
5.3.2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
6 结语 |
6.1 结论 |
6.2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初中语文科幻小说教学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
1.2 研究方法、思路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价值 |
1.3.2 原生价值 |
1.3.3 教学价值 |
1.3.4 科幻小说 |
1.4 研究现状 |
1.4.1 关于教学价值的研究 |
(1)教学价值 |
(2)文学作品教学价值 |
1.4.2 关于科幻小说的研究 |
(1)科幻小说的发展研究 |
(2)科幻小说的个人创作研究 |
(3)关于科幻小说的教学价值研究 |
(4)科幻小说与创造力的培养 |
2 初中语文科幻小说教学价值分析框架的建构依据 |
2.1 初中语文科幻小说教学价值分析的理论基础 |
2.1.1 皮亚杰建构主义认识论 |
2.1.2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2.1.3 布鲁纳的“发现”教学论 |
2.2 科幻小说的原生价值 |
2.2.1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
2.2.2 科学素养价值 |
2.2.3 文学价值 |
3 初中语文科幻小说教学价值分析框架的建构 |
3.1 初中语文科幻小说教学价值分析的四个维度 |
3.2 知识价值 |
3.3 能力价值 |
3.4 方法价值 |
3.5 精神情感价值 |
4 初中语文呈现的科幻小说教学价值分析 |
4.1 对选文系统的分析 |
4.2 对导读系统的分析 |
4.3 对练习系统的分析 |
5 科幻小说的核心教学价值....想象力、创新思维的开发 |
5.1 影响想象力、创新思维的因素 |
5.2 想象力、创新思维与能力价值的关系 |
5.3 科幻小说教学与学生想象力、创新思维的联系 |
5.4 如何从教学设计开发科幻小说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教学价值 |
6 科幻小说教学价值在教学中的落实——以《带上她的眼睛》为例 |
6.1 《带上她的眼睛》选文分析 |
6.2 《带上她的眼睛》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确定 |
6.3 《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 |
6.4 科幻小说的教学价值如何在本节课中体现 |
7.初中语文科幻小说教学实施建议 |
7.1 以学期为时间单位,构建科幻小说阅读系统 |
7.1.1 科幻小说阅读系统的基本定位 |
7.1.2 科幻小说阅读系统的构建原则 |
7.1.3 科幻小说阅读系统的构建范例 |
7.2 跨学科教育:PBL、STEAM教学法 |
7.2.1 PBL、STEAM教学法在科幻小说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
7.2.2 PBL教学法 |
7.2.3 STEAM教学法 |
8 结论:总结、展望及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初中小说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研究 ——以语文版初中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相关概念 |
(一)教学目标 |
(二)小说 |
第一章 初中小说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初中小说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现状调查 |
二、初中小说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
(一)小说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内容选择偏差 |
(二)小说课堂教学目标设计陈述较不规范 |
(三)小说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可操作性欠缺 |
三、小结 |
第二章 初中小说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初中小说课堂教学目标设计”问卷调查的结果呈现 |
(一)问卷调查情况概述 |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二、基于结果呈现的原因分析 |
(一)部分教师对目标的设计认识不足 |
(二)部分教师缺乏对目标内容选择的分析 |
(三)部分教师缺少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
三、小结 |
第三章 初中小说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及原则 |
一、初中小说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
(一)理论依据 |
(二)现实依据 |
二、初中小说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
(一)整体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 |
(二)系统性与具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
(三)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的原则 |
三、小结 |
第四章 初中小说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
一、“目标设计的认识”方面的策略 |
(一)更新课程观念,提升思想认识 |
(二)语文教师应加深对教学目标的认识、理解与把握 |
二、“目标设计的内容选择”方面的策略 |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
(二)语文教材的相关要求 |
三、“目标内容的陈述”方面的策略 |
(一)教学目标设计以学生为主体 |
(二)教学目标的语言清晰、明确 |
四、小结 |
第五章 以《孔乙己》为例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评价分析 |
一、《孔乙己》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分析 |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对小说教学的要求 |
(二)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教材中小说的教学要求 |
(三)九年级学生的基本学情分析 |
(四)《孔乙己》的教学目标设计 |
二、评价及反思 |
(一)评价 |
(二)反思 |
结语 |
一、基本结论 |
二、存在的不足 |
三、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研究成果 |
(7)记叙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研究 ——以统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意义及价值 |
第一章 记叙文教学目标设计概述 |
第一节 记叙文的分类与教学要求 |
一、写人类记叙文 |
二、叙事类记叙文 |
三、写景类记叙文 |
四、状物类记叙文 |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相关概念 |
一、课程目标 |
二、教学目标 |
三、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
四、记叙文的教学目标 |
第二章 记叙文教学目标设计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贪多求全,教学目标设计相对空泛 |
一、教学目标设计较多 |
二、教学目标设计相对空泛 |
第二节 脱离实际,教学目标设计趋向异化 |
一、教学目标设计偏离单元教学目标 |
二、教学目标设计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差较大 |
第三节 含糊笼统,教学目标表述相对模糊 |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主体不明确 |
二、教学目标设计形式相对固化 |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不准确 |
第三章 记叙文教学目标设计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偏离文本,欠缺整体观念 |
一、教学目标设计偏离文本 |
二、教学目标设计相对欠缺整体观念 |
第二节 忽视学生,缺乏学情意识 |
一、教师学情意识相对匮乏 |
第三节 概念不清,缺乏理论指引 |
一、部分教师对设计教学目标的重视不够 |
二、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概念界定不清 |
三、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掌握不足 |
第四章 记叙文教学目标设计的维度 |
第一节 从课标出发,定位记叙文教学目标 |
一、基本阅读方法 |
二、基本阅读能力 |
三、情感体验 |
第二节 从单元出发,分解记叙文教学目标 |
一、统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记叙文的单元分布 |
二、统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记叙文的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
第三节 从学情出发,定位记叙文教学目标 |
一、学情视角的概念 |
二、利用学情视角,设计教学目标 |
第四节 从表述出发,规范记叙文教学目标 |
一、记叙文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依据 |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 |
第五章 统编本七年级记叙文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 |
第一节 《邓稼先》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分析 |
一、基本阅读能力 |
二、基本阅读方法 |
三、情感体验 |
第二节 《邓稼先》教学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
一、《邓稼先》所在单元整体概况分析 |
二、《邓稼先》教学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的关系分析 |
第三节 《邓稼先》教学目标与七年级学生的学情分析 |
第四节 《邓稼先》教学目标与表述规范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视角下的历史教学目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 侧重“双基”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知识本位、机械记忆倾向严重 |
(二) 机械使用“行为主义”或“三维目标”的目标表述模式,缺乏对学生历史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
(三) 忽视历史学科程序性知识特别是策略性知识的传授 |
(四) 不重视已学知识基础上形成的自我认知知识的传授 |
(五)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在教学领域的使用日渐成熟. |
二、研究问题 |
三、概念界定 |
(一)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
(二) 历史教学目标 |
(三) 教学参考书 |
四、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思路 |
第一章 历史教学目标的研究综述 |
一、历史教学目标的研究成果与现实困境 |
(一) 历史教学目标的研究成果 |
(二) 历史教学目标面临的现实困境 |
二、运用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对历史教学目标的研究 |
(一) 国内运用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的文献综述 |
(二) 国外运用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的文献综述 |
第二章 基于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的教学目标分析框架的构建与信度检验 |
一、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的介绍 |
(一) 1956年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 |
(二) 2001年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
(三) 1956年与2001年目标分类学的比较 |
二、基于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的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分析框架的构建 |
(一)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对教学目标本质的界定 |
(二) 知识类型与认知过程的词汇归类 |
(三) 可分析与不可分析教学目标的相关说明 |
(四) 可分析与不可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框架的构建 |
三、基于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的教学目标分析框架的信度检验 |
(一) 分析框架的信度检验指标——Kappa统计量 |
(二) 分析框架的信度检验过程及结果 |
第三章 沪教版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教学目标的分析 |
一、沪教版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分析对象的确立及分析过程 |
(一) 沪教版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分析对象的确立 |
(二) 沪教版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具体分析过程 |
二、沪教版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分析结果 |
(一) 沪教版初中历史可分析教学目标的分布情况 |
1、可分析教学目标的总体分布 |
2、“记忆类”目标的分布情况 |
3、“高阶思维”目标的分布情况 |
4、“程序性知识类”目标的分布情况 |
5、“元认知类”目标的分布情况 |
(二) 沪教版初中历史不可分析教学目标的分布情况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一、关于沪教版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研究结论 |
(一) 针对沪教版初中历史可分析教学目标的结论 |
1、“理解概念性知识”在总体可分析教学目标类型中占比最高 |
2、“理解概念性知识”与“基于概念性知识分析”、“运用程序性知识”、“记忆事实性知识”四者构成可分析教学目标的主要类型 |
3、“记忆类”目标占总体比例较小,其中“记忆事实性知识”类型突出 |
4、“高阶思维”目标类型表述形式多元化 |
5、“程序性知识类”目标在总体可分析教学目标中占据一定比例 |
6、“元认知类”目标占总体可分析教学目标比例微小 |
(二) 针对沪教版初中历史不可分析教学目标的结论 |
1、“情感态度价值观类”目标占比最高、“无效类”教学目标各亚类分布均衡且特点突出、“辅助类”教学目标各亚类分布平衡 |
二、关于沪教版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编写建议 |
(一) 针对沪教版初中历史可分析教学目标的建议 |
1、明确各种类型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全面制定教学目标 |
2、重视并注意巩固“记忆类”目标的实施 |
3、适当增加“高阶思维”目标的数量,促使其类型更多元化 |
4、理解“程序性知识类”目标,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方式 |
5、加强对“元认知类”目标的比例,通过“辅助类”教学目标的实施促进“元认知类”目标的实现 |
(二) 针对沪教版初中历史不可分析教学目标的建议 |
1、将“无效类”教学目标改善为有效教学目标 |
2、加强“辅助类”教学目标对有效教学目标的作用 |
三、论文小结及展望 |
(一) 关于沪教版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结论与建议 |
(二)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9)中学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现状 |
(一)关于小说阅读教学的研究 |
(二)关于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研究 |
四、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小说教学内容确定的现实需要 |
第一节 小说的教学现状 |
一、小说教学内容的应试化和程式化 |
二、小说教学内容的泛化和非语文化 |
三、小说教学内容的非文学化和模式化 |
第二节 小说教学的重要性 |
一、小说的价值和课标的要求 |
二、教材中小说的地位 |
三、语文能力和高考的必然要求 |
第二章 小说教学内容难以确定的原因 |
第一节 课程标准层面 |
一、课程标准对小说教学内容界定的模糊性 |
二、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变革 |
三、教学目标不当 |
第二节 教师层面 |
一、教师学科教学观的迷失 |
二、教师教学传统的守旧 |
三、教师教学知识的贫乏 |
第三节 教材层面 |
一、组元方式的文体杂糅 |
二、语文教材的纷繁复杂 |
三、课后习题的错误导向 |
第三章 小说教学内容确定的路径 |
第一节 明确小说教学内容的前提 |
一、明确“这一篇”小说和“那一篇”小说的区别 |
二、语文教材的原生价值和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 |
第二节 文学理论与文本体式 |
一、文学理论 |
二、文本体式 |
第三节 对教材、学生和考试的关注 |
一、教材 |
二、学情 |
三、考试的引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 语文教师小说阅读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B 中学生小说阅读和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10)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基本概念的阐释 |
第三节 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四节 研究综述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六节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的教育价值 |
第一章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现状调查 |
第一节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学情情况调查 |
第二节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 |
第三节 调查结果分析 |
第二章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案例评析 |
第一节 口语交际教学课程内容 |
第二节 口语交际教学课程设计 |
第三节 案例评析小结 |
第三章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及建议 |
第一节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实施的理论依据 |
第二节 情境教学策略的运用 |
第三节 教学训练策略 |
第四节 教学评价策略 |
第五节 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
结语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析框架(下)(论文参考文献)
- [1]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文化及教学策略研究[D]. 吴宇玲.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研究[D]. 刘营春.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问题与对策 ——以上饶市第十一小学高段为例[D]. 鲍昌韵.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高中生物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基于IRF话语分析理论[D]. 曾珍兰.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5]初中语文科幻小说教学价值研究[D]. 王思艳.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6]初中小说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研究 ——以语文版初中教材为例[D]. 王思瑶. 沈阳师范大学, 2018(11)
- [7]记叙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研究 ——以统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D]. 姚宇昕. 沈阳师范大学, 2018(11)
- [8]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视角下的历史教学目标研究[D]. 韦毅力.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1)
- [9]中学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性研究[D]. 黄莉. 河南大学, 2017(06)
- [10]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D]. 蔡厚菲. 赣南师范学院,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