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兰香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美安,林春花,梁雪[1](2021)在《兰香草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兰香草Caryopteris incana(Thunb.) Miq.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兰香草7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吲哚-3-甲酸甲酯(1)、大黄酚(2)、大黄素(3)、5-羟基-7, 4′-二甲氧基黄酮(4)、5,6-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5)、芹菜素(6)、木犀草素(7)、圣草酚(8)、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9)、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异阿魏酸(11)、没食子酸(12)、原儿茶酸(13)。结论化合物1、4~5、8~9、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陈美安,林春花,郭庆,李宗泽,黄星海,梁雪,林群峰[2](2020)在《广西不同产地兰香草总黄酮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认为以兰香草为研究对象,选择提取方式、提取溶剂、料液比和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其总黄酮提取工艺,并测定广西不同产地兰香草总黄酮含量及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回流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5%,料液比1∶43 g/mL,提取时间89 min,1号兰香草总黄酮含量平均值为66.69 mg/g(RSD=0.02%,n=3)。10个不同产地兰香草总黄酮含量有所差异,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宜州区,含量最低是武鸣县。不同产地兰香草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总抗氧化能力,能够有效地清除DPPH自由基,效果弱于同浓度条件下VC。总黄酮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均无显着相关性(P>0.05)。
史小华,马广莹,金亮,邹清成[3](2021)在《温度及赤霉素处理对兰香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文中认为兰香草(Caryopteris incana (Thunb.) Miq.)作为莸属的广布种,是优良的观赏、蜜源和药用植物。本研究在对兰香草种子的长、宽、千粒重及吸水性能测定的基础上,探索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兰香草种子的平均长度、宽度分别为2.43 mm和1.94 mm,千粒重为0.57 g;兰香草种子在吸水4 h后达到饱和;兰香草种子在15℃~30℃均可萌发,在35℃以上基本不萌发,20℃~25℃最适宜种子萌发;赤霉素处理可显着提高兰香草的萌发率,尤其是在低温(15℃)和高温(35℃)的条件下,可用100~200 mg/L的赤霉素处理提高种子萌发率,缩短种子的萌发周期。本研究为兰香草的播种繁殖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也为以后兰香草推广种植和品种改良培育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陈美安,林春花,张欣影[4](2020)在《兰香草化学成分预实验》文中研究表明为初步探讨兰香草的化学成分。采用系统预实验法对兰香草的水提取液、95%乙醇提取液和石油醚提取液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兰香草中可能含有氨基酸、糖、多糖、苷类、皂苷、鞣质、有机酸、黄酮类、蒽醌类、酚类、香豆素类、甾体类、三萜类、生物碱、挥发油等化学成分。本研究初步确定兰香草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类型,为兰香草化学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刘玲玲[5](2019)在《土家药白头婆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文中指出白头婆Eupatorium japonicum Thunb.为菊科泽兰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据记载,白头婆在我国12个少数民族民间都有使用,具有止痛、活血散瘀、消肿之功效,土家族药匠在临床应用中还总结出其具有抗疲劳、壮阳、治疗痛症、上呼吸道感染、牙龈炎症等多种功效。研究表明,其在抗肿瘤、抗炎、抗骨质疏松、抗微生物、抑制昆虫活性等方面具有药理活性。目前,对白头婆化学成分研究报道较少,仅分离得到少量的苯丙素、倍半萜类化合物。因此研究其化学成分,对更深层开发利用白头婆的药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硅胶和凝胶等色谱分离技术,对白头婆地上部分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利用质谱MS、核磁共振(NMR)等波谱学手段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确定了这14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是蒲公英甾醇乙酸酯(1),9-O-angeloyl-8,10-dehydrothymol(2),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3),8-hydroxyl-9-angeloyloxythymol(4),9-acetoxythymol 3-O-tiglate(5),香豆素(6),Eupatobenzofuran(7),豆甾醇(8),9-angeloyloxythymol(9),Euponin(10),邻羟基苯丙酸(11),4-甲基水杨酸(12),7-hydroxy-4-methyl isochroman-1-one(13),2,3-dihydro-3,5-dimethyl benzofuran(14)。其中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化合物11、化合物13为首次从泽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菊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为首次发现的新的天然产物。采用水蒸气蒸馏法、索氏提取法和超声辅助萃取法分别提取白头婆叶挥发油,并用GC-MS结合保留指数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18.35%)、律草烯(5.65%)、大香叶烯D(6.95%)、β-倍半水芹烯(10.30%)、2-异丙基-5-甲基苯基-2-甲基丁烯-2-烯酸酯(13.38%)、香豆素(4.51%)。采用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白头婆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和产量均有差异。采用双波长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白头婆叶中蒲公英甾醇乙酸酯的含量,测得在白头婆叶中蒲公英甾醇乙酸酯的含量为0.342%,RSD%为1.62%。结果显示蒲公英甾醇乙酸酯在白头婆叶中的含量相当可观,可能是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本论文的研究使白头婆的化学成分研究范畴更加丰富,可为白头婆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甄丹丹,何柳艳,莫缓恒,唐春丽,张淼,甄汉深[6](2019)在《广西产兰香草HPLC指纹图谱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以兰香草为研究对象,建立兰香草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今后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的兰香草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建立兰香草的HPLC指纹图谱。检测波长为300nm,梯度洗脱,在100min内记录药材的指纹图谱。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8个共有峰。10批兰香草指纹图谱相似度较好,各批药材与对照指纹图谱间的相似度均在0.9以上。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初步为兰香草的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吕红红,周凡,马小琴[7](2018)在《神香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概述》文中指出神香草属于唇形科神香草属植物,中国有硬尖神香草和宽唇神香草两个品种,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北部地区[1]。神香草被维医用于治疗肺部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常以硬尖神香草全草入药,疗效确切显着[2-3]。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神香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认为挥发油是神香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目前,多数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神香草中挥发油的提取,通过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来检测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其中,气质联用技
程敏,杨策,刘晓娇,潘婷婷[8](2016)在《兰香草沐浴盐抑菌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考察兰香草挥发油及其沐浴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牛津杯法,考察兰香草挥发油及沐浴盐对4种菌的抑制效果,同时确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兰香草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325 mg·g-1、37.2 mg·g-1、37.2 mg·g-1和2.325 mg·g-1。兰香草沐浴盐对4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625 mg·g-1、0.1125 mg·g-1、0.0625 mg·g-1和0.1125 mg·g-1。结论:兰香草挥发油及其沐浴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高于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王晓燕[9](2016)在《壮药兰香草的鉴别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兰香草在广西民间常作为解毒药使用,用于疏散风寒、活血散瘀、除湿止痛等。目前,对兰香草的研究主要在化学成分方面;生药学鉴别研究及药材质量分析方法未见报道。药材的真伪优劣研究是中药安全有效的重要保障,也是药材合理开发与应用的基础。本研究以兰香草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药材性状、显微、薄层色谱等方面的研究,水分、灰分、浸出物的检查、兰香草药材的红外特征以及挥发油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建立系统的生药学鉴别方法和质量分析方法,为兰香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对采集的13批药材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并采用TLC法对药材进行定性研究。2、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方法进行药材水分、灰分、浸出物等限量检查。3、采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兰香草的红外光谱特征。4、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测定药材的挥发油含量,研究花期前、盛花期、花期后兰香草中挥发油的含量变化以及不同干燥方法对挥发油含量的影响。5、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兰香草中总黄酮的含量;单因素试验设计结合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兰香草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结果:1、原植物形态、性状特征、显微特征与薄层色谱均具有鉴别意义。2、不同批次药材水分含量在9.24%11.82%的范围内,总灰分含量为2.34%4.99%,酸不溶灰分含量在0.13%1.48%之间,50%乙醇浸出物的含量在14.65%27..08%的范围内。3、兰香草的红外光谱显示出多个特征吸收峰,具有一定的鉴别意义。4、兰香草挥发油得油率在0.05%(m L/g)0.40%(m L/g)之间,平均得油率为0.27%(m L/g)。在盛花期采收的兰香草,其挥发油含量明显高于花期前与花期后,提取率分别为0.40%(m L/g)、0.20%(m L/g)和0.05%(m L/g);不同方法干燥样品挥发油的提取率大小为:阴干>烘干>晒干。5、兰香草药材总黄酮的含量在26.85mg/g102.20mg/g之间。经实验优化筛选超声波提取工艺为:以75%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40,浸泡30min,超声提取2次,每次45min,提取功率为300W。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兰香草质量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可为兰香草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基础与理论参考。
李筱玲,李稳宏[10](2013)在《响应面法优化兰香草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文中研究表明采用NaNO2-Al(NO3)3-NaOH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比较不同条件下兰香草总黄酮提取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设计;通过Plackett-Burman软件对试验因素进行筛选;应用Design Expert 7.0软件对试验因素进行中心组合设计,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为影响兰香草总黄酮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试验所得模型与试验数据拟合度较高,可用来预测不同提取条件下的兰香草总黄酮得率;由回归方程求得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在40℃温度下,用73%乙醇为溶剂,控制液料比为45 mL·g-1,提取32 min。
二、兰香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兰香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兰香草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2 提取与分离 |
3 结构鉴定 |
4 讨论 |
(2)广西不同产地兰香草总黄酮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1.2.2 样品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1.2.3 单因素实验 |
1.2.3.1 提取方式对兰香草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1.2.3.2 提取溶剂对兰香草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1.2.3.3 料液比对兰香草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1.2.3.4 提取时间对兰香草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1.2.4 响应面试验设计 |
1.2.5 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
1.2.5.1 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测定[13,16] |
1.2.5.2 清除氮自由基(DPPH)能力的测定[13-15,17] |
1.2.6 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分析[17]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单因素考察 |
2.1.1 提取方式的确定 |
2.1.2 提取溶剂的确定 |
2.1.3 料液比的确定 |
2.1.4 提取时间的确定 |
2.2 响应面试验设计 |
2.2.1 响应面试验设计结果 |
2.2.2 回归模型建立及分析 |
2.2.3 响应面分析 |
2.2.4 响应面优化及验证实验 |
2.3 不同产地兰香草药材总黄酮含量测定 |
2.4 抗氧化活性测定 |
2.4.1 总抗氧化能力(T-AOC)测定结果与分析 |
2.4.2 清除氮自由基(DPPH)能力测定结果与分析 |
2.5 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分析 |
3 结论 |
(3)温度及赤霉素处理对兰香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
1.1 种子形态变异分析 |
1.2 种子吸水特性 |
1.3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1.4 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2 讨论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种子表型特征和千粒重 |
3.3 种子吸水性能测定 |
3.4 不同温度与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 |
3.5 数据处理 |
作者贡献 |
(4)兰香草化学成分预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仪器 |
1.1 药 材 |
1.2 试 剂 |
1.3 主要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样品溶液的制备 |
2.1.1 水提取液的制备 |
2.1.2 乙醇提取液的制备 |
2.1.3 石油醚提取液的制备 |
2.2 化学成分预实验[7-10] |
2.2.1 兰香草水提取液预实验结果 |
2.2.2 兰香草乙醇提取液预实验结果 |
2.2.3 兰香草石油醚提取液预实验结果 |
3 结 论 |
(5)土家药白头婆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泽兰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
1.1 泽兰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
1.1.1 黄酮类成分 |
1.1.2 萜类化合物 |
1.1.3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 |
1.1.4 苯丙素类 |
1.1.5 醌类 |
1.1.6 挥发油 |
1.1.7 其它类 |
1.2 泽兰属植物的生物活性 |
1.2.1 细胞毒活性 |
1.2.2 抗真菌、杀虫和抗菌活性 |
1.2.3 抗炎活性 |
1.2.4 镇痛活性 |
1.2.5 其它生物活性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章 白头婆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
2.1 实验材料 |
2.1.1 药材来源 |
2.1.2 实验仪器 |
2.1.3 试剂与耗材 |
2.2 方法与结果 |
2.2.1 提取与分离 |
2.2.2 结构鉴定 |
2.3 讨论 |
第3章 白头婆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蒲公英甾醇乙酸酯含量分析 |
3.1 实验材料 |
3.1.1 材料来源 |
3.1.2 实验仪器 |
3.1.3 试剂与耗材 |
3.2 实验方法 |
3.2.1 GC-MS结合保留指数分析白头婆叶挥发性成分 |
3.2.2 薄层扫描法测白头婆叶中蒲公英甾醇乙酸酯的含量 |
3.3 实验结果 |
3.3.1 白头婆叶挥发性成分 |
3.3.2 薄层扫描实验结果 |
3.4 讨论 |
第4章 总结及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 部分化合物的~1H谱/~(13)C谱/HMBC谱/HSQC谱 |
(6)广西产兰香草HPLC指纹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2.1 色谱柱的选择 |
1.2.2 流动相系统的选择 |
1.2.3 检测波长的选择 |
1.2.4 柱温的选择 |
1.2.5 流速的选择 |
1.2.6 测定方法的确定 |
1.2.7 延长冲洗时间确定 |
1.3 方法学考察 |
1.3.1 考察提取溶剂 |
1.3.2 考察提取方法 |
1.3.3 供试品溶液制备 |
1.3.4 参照物的选择与配制 |
1.3.5 精密度试验 |
1.3.6 重复性试验 |
1.3.7 稳定性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兰香草的指纹图谱和共有峰 |
2.2 不同药材来源的兰香草指纹图谱比较 |
3 结论 |
(7)神香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的GC-MS分析 |
1.1 欧神香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
1.2 不同产地神香草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
1.3 新疆神香草全草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
1.4 新疆神香草全草水提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
1.5 维药神香草全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的分析 |
2 超临界流体萃取物的GC-MS分析 |
3 有机溶剂提取硬尖神香草花的GC-MS分析 |
4 亚临界萃取物的GC-MS分析 |
5 结语 |
(8)兰香草沐浴盐抑菌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样品 |
1.1.2试剂与菌种 |
1.2 方法 |
1.2.1 兰香草挥发油的制备 |
1.2.2 兰香草沐浴盐的制备 |
1.2.3 菌悬液的制备 |
1.2.4 药物稀释与制备 |
1.2.5 牛津杯法测定抑菌圈及MIC值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牛津杯法测定兰香草挥发油抑菌效果和MIC值 |
2.1.1 兰香草挥发油抑菌圈的大小 |
2.1.2 兰香草挥发油MIC的测定 |
2.2 牛津杯法测定兰香草沐浴盐抑菌效果 |
3 讨论与结论 |
(9)壮药兰香草的鉴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本草考证 |
第二章 兰香草的定性鉴别研究 |
1 实验药材、仪器与试剂 |
1.1 药材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试剂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1 原植物鉴别 |
2.2 性状鉴别 |
2.3 显微鉴别 |
2.4 薄层鉴别 |
3 小结 |
3.1 原植物特征 |
3.2 性状特征 |
3.3 显微特征 |
3.4 薄层色谱特征 |
第三章 水分、灰分、浸出物检查 |
1 水分测定 |
1.1 实验药材、仪器与试剂 |
1.2 测定方法与结果 |
2 总灰分及酸不溶灰分的测定 |
2.1 仪器与试剂 |
2.2 测定方法与结果 |
3 浸出物测定 |
3.1 仪器与试剂 |
3.2 浸出物预试验 |
3.3 浸出物测定 |
4 小结 |
第四章 兰香草的红外光谱鉴别 |
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兰香草样品处理 |
2.2 样品的测定 |
2.3 方法学考察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 |
第五章 兰香草中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
1 实验药材、仪器及试剂 |
1.1 实验药材 |
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1 兰香草药材化学鉴别预实验 |
2.2 兰香草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
3 小结 |
第六章 兰香草总黄酮的研究 |
1 试验药材、仪器与试剂 |
1.1 实验药材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试剂 |
2 兰香草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
2.1 样品前处理方法 |
2.2 标准溶液的制备 |
2.3 供试样品溶液的制备 |
2.4 检测波长的选定 |
2.5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6 精密度试验 |
2.7 稳定性试验 |
2.8 重复性试验 |
2.9 加样回收试验 |
3 兰香草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
3.1 兰香草总黄酮提取工艺单因素考察 |
3.2 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 |
4 不同批次兰香草药材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图 |
综述 我国莸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项目 |
附件 |
(10)响应面法优化兰香草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方法 |
1.3.1 提取流程 |
1.3.2 提取率计算方法 |
1.3.3 单因素试验方案 |
1.3.4 Plackett-Burman试验与响应面设计 |
1.3.5 验证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
2.1.1 乙醇浓度试验 |
2.1.2 液料比试验 |
2.1.3 提取温度的影响 |
2.1.4 提取时间的影响 |
2.2 Plackett-Burman设计结果与分析 |
2.3 响应面分析结果 |
2.3.1 响应面设计 |
2.3.2 回归曲线模型及检验 |
2.3.3 三个因素的响应面分析及优化 |
2.3.4 最佳条件的确定及验证实验 |
3 结论与讨论 |
四、兰香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兰香草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J]. 陈美安,林春花,梁雪. 中成药, 2021(04)
- [2]广西不同产地兰香草总黄酮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 陈美安,林春花,郭庆,李宗泽,黄星海,梁雪,林群峰. 化学试剂, 2020(12)
- [3]温度及赤霉素处理对兰香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J]. 史小华,马广莹,金亮,邹清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16)
- [4]兰香草化学成分预实验[J]. 陈美安,林春花,张欣影. 广州化工, 2020(01)
- [5]土家药白头婆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D]. 刘玲玲. 吉首大学, 2019(02)
- [6]广西产兰香草HPLC指纹图谱分析[J]. 甄丹丹,何柳艳,莫缓恒,唐春丽,张淼,甄汉深. 广西科学, 2019(05)
- [7]神香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概述[J]. 吕红红,周凡,马小琴.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8(04)
- [8]兰香草沐浴盐抑菌作用研究[J]. 程敏,杨策,刘晓娇,潘婷婷. 陕西农业科学, 2016(11)
- [9]壮药兰香草的鉴别研究[D]. 王晓燕.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6(05)
- [10]响应面法优化兰香草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J]. 李筱玲,李稳宏. 商洛学院学报,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