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治疗结石病近况(论文文献综述)
周星[1](2019)在《尿石清合剂联合ESWL治疗气血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尿石清合剂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气血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并为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拓宽思路。方法:本研究所有病例均来自2017.4-2018.4在中山市中医院住院部就诊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我们纳入了 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尿石清合剂组及对照组,其中尿石清合剂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术后1周患者的临床症状(疼痛及血尿)、结石排出有效率来评价临床疗效,并记录4周内不良反应,最后通过SPSS16.0统计和分析收集的数据。结果:1.两组病例的基本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性别、年龄、结石位置及C T值等方面。2.在结石排出有效率情况方面,尿石清合剂组结石排出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尿情况方面,尿石清合剂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情况方面,尿石清合剂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周后是否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方面,尿石清合剂组行体外碎石的比例低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研究方面,尿石清合剂组是安全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结论:尿石清合剂是安全有效的,无副作用,能有效促进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结石排出,提高结石排出率,并能减少疼痛及血尿,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甘双敏,胡大春,朱学凤[2](2018)在《中频脉冲联合耳穴埋豆促进泌尿系结石排石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中频脉冲联合耳穴埋豆促进泌尿系结石排石、缓解排石反应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泌尿系结石病患者20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排石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频脉冲联合耳穴埋豆治疗。结果试验组排石反应总有效率78.0%,对照组62.0%,2组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排石情况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运用中频脉冲联合耳穴埋豆对促进泌尿系结石排石、缓解排石反应疗效较好。
王浩强,刘国敏,秦韶东,高春明,张武,黄文彬[3](2013)在《自拟三金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280例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自拟三金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80例予自拟三金排石汤治疗,对照组280例予五淋化石丹口服,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8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三金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肯定。
杨赵峰[4](2012)在《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研究近况》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由于环境的污染和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泌尿结石病的发病率逐步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学习。泌尿系结石包括尿道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泌尿系结石属于中医"淋证"的"血淋"、"砂淋"、"石淋"和"腰胀"、"腹痛"的范围[1~3]。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中医治疗泌尿系结石取得了较大的
罗超[5](2011)在《利胆抑石汤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成分的影响》文中认为胆道系统的结石病是我国,尤其是南方部分地区的一种高发病,其中,胆总管结石又占胆系结石病人的10%-15%。过去治疗胆总管结石病的主要方式以外科手术为主,但此类病人在手术后易发生出血、胆瘘、腹腔感染、胆管狭窄等并发症,疗效不甚理想。现今,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治疗已经成为胆总管结石病治疗的首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治疗方式当属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因其创伤小,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等原因,目前在临床得到广泛开展。虽然目前胆总管结石病的临床治疗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究其根本,还只是停留在“治标不治本”的阶段,尤其对结石的病因治疗尚缺乏有效手段。中医中药是中华之“瑰宝”,在其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其对结石病的治疗,尤其是对结石的病因治疗有其独到之处,笔者通过使用导师自创的“利胆抑石汤”,研究其对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胆汁成分的影响,以期发挥中医中药“标本兼治”的特色,从而在胆总管结石病的治疗中取得更优的效果。研究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利胆抑石汤”对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胆汁中总胆红素(TBIL),游离胆红素(UCB),Ca2+,磷脂(PL),总胆固醇(TC),总胆汁酸(TBA),胆汁引流量及胆固醇饱和指数(CSI)等指标的影响,来讨论该中药是否能够抑制胆总管结石形成的趋势,从而验证“利胆抑石汤”对胆总管结石的防治作用,以期在胆总管结石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研究方法:(1)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优思弗组和对照组。对完成全程观察的66例病例进行数据统计。(2)从术后第二天开始给予中药组服用利胆抑石汤,共服用7天;给予优思弗组服用熊去氧胆酸(优思弗),共服用7天;对照组不服用任何中药和西药,仅给予术后常规输液治疗。(3)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7天、第10天抽取三组患者空腹血清及术后第1天、治疗开始后第3天、第5天、第7天胆汁做生化检测。(4)将检测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中药组、优思弗组及对照组服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②服药前后三组胆汁色质有明显改变,三组胆汁色质均较服药前清澈透明;③术后第1天及服药后第3天三组间胆汁各生化指标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1;④服药后第5、7天中药组TBA、胆汁引流量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UCB与对照组相比显着降低(p<0.05);⑤服药后第5、7天优思弗组TC与对照组相比显着降低(p<0.05),其余指标无显着性差异,p>0.1;⑥术后第1天及服药后三组间Ca2+含量及PL含量相比无显着差异,p>0.1。⑦服药后第7天及第10天中药组ALP、GGT与对照组相比显着降低(p<0.05)。⑧服药后第3,5,7天,中药组UCB%和CSI值与对照组相比显着降低,(p<0.05)。结论:“利胆抑石汤”通过对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血清生化及胆汁各成分中TBA、UCB、胆汁引流量的影响,可以显着降低胆汁中UCB比值和CSI,对胆总管结石病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朱伟宁[6](2010)在《软坚排石汤治疗胃结石(食滞胃肠型)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软坚排石汤治疗胃结石(bezoar),中医辨证为食滞胃肠型的临床疗效,并从理论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探讨软坚排石汤治疗食滞胃肠型胃结石的机制。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胃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软坚排石汤,对照组(30例)给予5%碳酸氢钠注射液,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两组均以2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研究显示,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胃镜疗效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能明显改善上腹部胀满、腹痛、恶心、呕吐、纳呆、食少、嗳气等症状,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软坚排石汤是治疗食滞胃肠型胃结石的有效方剂,其机理可能与抑酸、促进胃肠运动、保护胃黏膜等有关。
石小举[7](2010)在《肝胆管结石病的综合治疗》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通过对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普外科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间收治的145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73例,规则性肝叶(或段)切除60例(其中3例同时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2例,服用中药59例,未服用中药76例。通过比较不同术式的残余结石率、结石复发率,以及服用中药组与未服用中药组的胆道镜取石次数、结石复发率,来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发现肝叶(段)切除组残余结石率低于胆道切开取石组(P<0.05),两组结石复发率无显着差异(P>0.05);胆道切开取石术中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之间术后残余结石率无显着差异(P>0.05);残余结石患者中胆道镜取石次数,口服中药者与未服用中药者有统计学差异(P <0.05)。无残留结石患者中,不论胆道切开取石术还是肝叶(段)切除术,口服中药组结石复发率较未服中药组低(P<0.05)。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中,应选择手术治疗结合术中、术后胆道镜以及中药排石的综合治疗方法。
张静喆[8](2006)在《肝胆管结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文中研究指明
白洁,邓彩云,史美媛,闫素珍,孟素荣,白云驰[9](2005)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汤剂组(Ⅰ组)、中药汤剂加熊去氧胆酸组(Ⅱ组)和护肝片组(Ⅲ组)。Ⅰ组予自拟中药方剂“保肝降脂汤”口服,Ⅱ组予同样方剂加熊去氧胆酸口服,Ⅲ组予护肝片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肝功能、血脂,并行肝脏B超、CT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后,Ⅱ组肝功能血清酶水平明显低于另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与Ⅲ组比较,各血清酶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Ⅰ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下降较Ⅰ组更为显着,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像学的改善为Ⅱ组优于Ⅰ组,Ⅰ组优于Ⅲ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方法的综合疗效显示,Ⅱ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最高,Ⅰ组次之,Ⅲ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保肝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能有效地消除或减轻脂肪肝;如与熊去氧胆酸合用,则更能显着地降低肝功能血清酶和血脂水平,肝脏的影像学改变也更加明显减轻,从而能进一步提高综合疗效。
白洁,史美嫒,白云驰,闫素珍,赵利[10](2005)在《中药汤剂联合UDCA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观察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10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每日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中药汤剂组(C组)、中药汤剂加熊去氧胆酸组(C+U组)和护肝片组(H组).C组以清热利湿、活血解郁为治则,予自拟中药方剂“保肝降脂汤”口服,C+U 组予同样中药方剂加熊去氧胆酸口服,H组予护肝片口服,疗程均为3 mo.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肝功能、血脂,并行肝脏的B超、CT影像学检查,分析、比较三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后,C+U组肝功能血清酶水平明显低于另两组(ALT:622.29±13.17nkat/L vs 728.98±15.17nkat/L和622.29±13.17 nkat/L vs 693.97±15.17 nkat/L;AST:511.77±12.00nkat/L vs 650.13±11.50 nkat/L和511.77±12.00 nkat/L vs 667.80±12.34 nkat/L;ALP:777.99±11.84 nkat/L vs 1563.31±16.00 nkat/L 和777.99±1 1.84 nkat/L vs 1605.32±20.1 nkat/L;γ-GGT: 1605.32±20.17 nkat/L vs 731.81±15.00 nkat/L和1605.32±20.17 nkat/L vs 756.32±14.17 nkat/L;P<0.011,C组与H组比较,各血清酶水平相近(ALT:728.98±15.17 nkat/L vs 693.97±15.17 nkat/L;AST:650.13±11.50 nkat/L vs 667.80±12.34 nkat/L;ALP:1563.31±16.00 nkat/L vs 1605.32±20.17; γ-GGT:731.81±15.00 nkat/L vs 756.32±14.17 nkat/L; P>0.05);C+U组、C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C+U组治疗前后TC:7.85±0.08 mmol/L vs 2.47±0.06 mmol/L,TG:4.47±0.05 mmol/L vs 0.79±0.02 mmol/L;C组治疗前后TC:7.92±0.06 mmol/L vs 4.37±0.07 mmol/L,TG:4.34±0.05 mmol/L vs 2.46±0.05 mmol/L; P<0.01),C+U组下降较C组更为显着(2.47±0.06 mmol/L vs 4.37±0.07 mmol/L和0.79±0.02 mmol/L vs 2.46±0.05 mmol/L,P<0.01);影像学的改善为C+U组优于C组, C组优于H组,三组脂肪肝消除率分别为41.7%、27.5% 和6.67%(P<0.05);三组治疗方法的综合疗效显示,C+U 组、C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H组,(治愈率:30.6% vs 3.3%和20.0% vs 3.3%;总有效率:94.4% vs 56.7%和82.5%vs 56.7%:P<0.01);C+U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保肝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在改善肝功能的同时,能有效地降低血脂,消除或减轻脂肪肝:该方剂与熊去氧胆酸合用,则更能显着地降低肝功能血清酶和血脂水平,肝脏的影像学改变也更加明显减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疗效.
二、中药治疗结石病近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治疗结石病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尿石清合剂联合ESWL治疗气血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西医学对尿石症的认识 |
1、西医病因 |
2、临床表现 |
3、体征 |
4、泌尿系结石分型 |
5、西医治疗 |
第二节 中医学对石淋的认识 |
1、中医病因病机 |
2、中医辨证分型 |
3、中医治疗方法 |
第三节 文献总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1、病例来源 |
2、诊断标准 |
3、纳入标准 |
4、排除标准 |
5、病例脱落标准 |
6、观察指标 |
7、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8、治疗方法 |
9、观察方法 |
10、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
第二节 观察结果及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1、尿石清合剂联合ESWL治疗气血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立法基础 |
2、尿石清合剂联合ESWL治疗气血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选方基础 |
3、尿石清合剂联合ESWL治疗气血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机理探讨 |
4、尿石清合剂的临床应用体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2)中频脉冲联合耳穴埋豆促进泌尿系结石排石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治疗方法 |
1.4.1对照组 |
1.4.2试验组 |
1.5 疗效标准 |
1.6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自拟三金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280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例选择 |
1.3 治疗方法 |
1.3.1 治疗组 |
1.3.2 对照组 |
1.4 疗效标准[2]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5)利胆抑石汤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成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中医理论研究 |
1.中医对胆总管结石病的总体认识 |
2.对于病因病机认识 |
3.辨证论治进展 |
3.1 辨证论治类 |
3.2 自拟方类 |
3.3 其他类 |
4.小结 |
第二章 西医理论研究 |
1.流行病学 |
2.病因学特点 |
2.1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
2.2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 |
2.3 胆石成因 |
2.3.1 胆固醇结石 |
2.3.2 胆色素结石 |
3.胆总管结石的诊断进展 |
4.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进展 |
4.1 关于标准治疗 |
4.2 特殊情况的处理 |
4.3 关于胆囊切除 |
4.4 治疗的结果 |
第三章 临床研究 |
1.研究设计 |
2.病例选择 |
2.1 病例入选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标准 |
3.材料方法 |
3.1 治疗方案 |
3.1.1 服药方法 |
3.1.2 疗程 |
3.1.3 胆汁的收集 |
3.2 观察指标 |
3.3 检测用主要仪器、方法及场地 |
3.4 统计处理 |
3.5 结果 |
4.一般情况分析 |
5.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检测情况 |
5.1 术后第一天检测情况 |
5.2 治疗后第七天检测情况 |
5.3 治疗后第十天检测情况 |
6.治疗前后胆汁成分分析 |
6.1 治疗前后胆汁引流量 |
6.2 治疗前后TBIL和UCB的检测情况 |
6.3 治疗前后TC的检测情况 |
6.4 治疗前后PL检测情况 |
6.5 治疗前后TBA检测情况 |
6.6 治疗前后Ca2+检测情况 |
7.治疗前后相关综合指数检测情况 |
第四章 讨论 |
1.从胆汁成分探讨胆总管结石的成因 |
1.1 发病机制 |
1.2 关于胆固醇结石的成因分析 |
1.3 关于胆色素结石的成因分析 |
1.4 胆汁中各成分的影响 |
2.利胆抑石汤方解及相关中药药理 |
2.1 利胆抑石汤方解 |
3.利胆抑石汤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作用及抑制结石形成的作用分析 |
4.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软坚排石汤治疗胃结石(食滞胃肠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 西医诊断标准 |
(二) 中医诊断标准 |
(三) 病例纳入标准 |
(四) 病例排除标准 |
(五) 病例一般资料 |
二、治疗方法 |
三、观察指标 |
四、疗效评定标准 |
(一)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二) 主要症状的疗效评价 |
(三) 胃镜疗效判定标准 |
五、统计学处理方法 |
六、治疗结果 |
(一) 治疗后症状的变化 |
(二) 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
(三)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 |
(四) 治疗前后胃镜下胃石的变化 |
(五) 不良反应及心肝肾功能观察 |
讨论 |
一、现代医学对胃结石的认识 |
(一) 胃结石的发病原因及机制 |
(二) 胃结石的治疗 |
二、中医学对胃结石的认识 |
(一) 中医归属及发展沿革 |
(二) 病机述要 |
(三) 病理因素 |
(四) 治则治法 |
三、软坚排石汤方药分析 |
(一) 方解 |
(二) 现代药理研究 |
四、软坚排石汤治疗胃结石作用机制探讨 |
(一) 制酸 |
(二) 促进胃肠运动 |
(三) 溶石 |
(四) 保护胃黏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中文详细摘要 |
(7)肝胆管结石病的综合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综述 |
2.1 肝胆管结石的分类及分型 |
2.2 肝内胆管结石的病因及病理改变 |
2.3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 |
2.4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 |
2.5 结语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3.2 患者资料 |
3.3 器械设备(配图) |
3.4 治疗方法 |
3.5 疗效评价方法 |
3.6 数据统计学处理 |
第4章 结果 |
4.1 治疗方法统计 |
4.2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转归 |
4.3 术后结石残余情况 |
4.4 术后结石复发情况 |
4.5 随访 |
第5章 讨论 |
5.1 合理选择术式 |
5.2 充分发挥胆道镜及液电碎石术作用 |
5.3 中药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的突出作用 |
5.4 综合治疗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8)肝胆管结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肝胆管结石的治疗现状 |
2 中医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主要方法 |
3 正确评估中医在肝胆管结石防治中的地位,充分发挥中医的潜能和优势 |
4 中医药应用在肝胆管结石中的注重点 |
(10)中药汤剂联合UDCA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血清学检测 |
1.2.2 影像学检查 |
1.2.3 疗效判定标准 |
2 结果 |
2.1 肝功能变化 |
2.2 血脂变化 |
2.3 影像学变化 |
2.4 综合疗效 |
3 讨论 |
四、中药治疗结石病近况(论文参考文献)
- [1]尿石清合剂联合ESWL治疗气血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观察[D]. 周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2]中频脉冲联合耳穴埋豆促进泌尿系结石排石临床研究[J]. 甘双敏,胡大春,朱学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08)
- [3]自拟三金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280例疗效分析[J]. 王浩强,刘国敏,秦韶东,高春明,张武,黄文彬. 中国医药科学, 2013(08)
- [4]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研究近况[J]. 杨赵峰.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32)
- [5]利胆抑石汤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成分的影响[D]. 罗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4)
- [6]软坚排石汤治疗胃结石(食滞胃肠型)的临床研究[D]. 朱伟宁.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3)
- [7]肝胆管结石病的综合治疗[D]. 石小举. 吉林大学, 2010(09)
- [8]肝胆管结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 张静喆.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6(03)
- [9]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J]. 白洁,邓彩云,史美媛,闫素珍,孟素荣,白云驰.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08)
- [10]中药汤剂联合UDCA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J]. 白洁,史美嫒,白云驰,闫素珍,赵利.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