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辛昞汝[1](2021)在《JF矿业有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内部控制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必由之路,并且需要与时俱进地完善。而财务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是公司长远发展和战略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保障。通过对公司实施财务内部控制,不仅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同时也可以完善企业基础管理、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最终帮助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加之近年来,我国矿业行业经历起起伏伏,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且矿业企业普遍存在投资高、回报周期长、管理分散、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迫使企业从过去仅对经营效益的追求转变为通过建设及完善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去追求企业更加稳健的发展。本文结合财务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定量定性结合分析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选取JF矿业有限公司进行案例研究。首先,通过实地调查法分析公司内部组织结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关键控制项的现状以及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对JF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简单量化评价,分析得出JF矿业有限公司目前存在决策权过于集中、预算执行效果不理想、资金管理水平较低、企业财务信息化进程缓慢以及内审较为缺乏独立性等问题。其次,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原因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包括有优化组织结构、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体系加强资金控制、加快ERP项目全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以及强化内部监督的要求。最后针对优化方案的实施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员工素质教育以及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两个方面。通过深入企业研究发现,JF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在应对起伏不定的市场环境中存在不足,因此,在企业现有的财务内部控制建设上加以改善,研究出更加匹配企业发展目标及战略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十分有必要,否则企业会阻碍企业的良性发展,并且本文将优化重点放在组织结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信息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个方面。使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的各个控制点的衔接更加紧密,互相作用、互相配合,保障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继而达到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的目的。文章通过对JF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的建设提供优化方案,不仅可以为公司解决财务内控现存问题,又可以探索提升我国矿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途径,为我国其他矿业行业财务内部控制提供借鉴意义。
郭盛[2](2021)在《CF铜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给企业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也带来更高的要求,在此情形下,内部审计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内部审计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给内部审计功能的发挥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内部审计虽然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利润,但是却可以在防范风险,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实现企业增值的目标。本文深入研究了CF铜业集团公司现状,就如何优化其内部审计展开了全面地研究。本文在梳理国内外企业内部审计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对CF铜业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加强CF铜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相关建议。研究结论如下:CF铜业集团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成立了审计机构,已经形成一套固定的审计流程,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程度不高、审计工作范围狭窄、对审计成果的应用较弱、内部审计人员构成不合理及内部审计未运用到完善内控的作用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CF铜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相关建议,一是要加强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二是注重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三是要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结果;四是加强内部审计团队人才培养;五是加强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评价。本文研究对于优化CF铜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具有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也可为其他企业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提供重要的参考。
杨诗琪[3](2021)在《HJ租赁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来,国内出现了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情况,从2020年爆发的上市公司批量暴雷,疫情期间中小企业倒闭,再到2021年出现规模化的债务违约等情况,新兴风险不断出现,迫使企业不得不在日益严峻的经济大环境下求得生存。作为一家企业,要时刻明确企业经营的根本目标就是将企业的价值增值做到最大化,一家企业若要在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屹立不倒,就必须要通过对公司治理的完善、内部控制的优化以及风险管理的加强等途径对企业的损失做到最大程度的减免,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现如今,我国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的构建尚不成熟,与国外的发展程度,我国仍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增值型内部审计既是公司治理机制的一项核心工作内容,也是公司防控各种类风险的有效手段。如何有效运用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服务,并实现企业价值提升的目的,是当今社会中众多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课题。在此背景下,本人结合HJ租赁公司的实际情况,对HJ租赁公司的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展开了较为全面的思考。本人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对本文案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不仅针对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实际经营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也对内部审计工作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HJ租赁公司成立于1985年,一直致力于为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为中小企业定制个性化融资租赁解决方案等,本文通过对HJ租赁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当代企业如何有效利用内部审计工作并实现为企业价值增值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的研究对象为HJ租赁公司,采用了案例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按照"引言一理论概述一分析案例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的基本研究思路。全文以受托责任理论、价值链理论和成本收益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对HJ租赁公司现有的内部审计体系情况及后续改建措施进行了系统的描述与论证。以探讨HJ租赁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问题为主题,分析增值型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然后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本文通过以下六个部分对HJ租赁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将增值型内部审计相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做了描述和总结,梳理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框架结构。第二部分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详细介绍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涵义、特征和应用,阐述了受托责任理论、价值链理论和成本收益理论三大理论,并将其作为全文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结合HJ租赁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际现状,介绍了该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工作流程,并指出了HJ租赁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部分结合了HJ租赁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制度层面、业务层面、人员层面三个方向对公司现存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五部分是全文的核心部分,针对HJ租赁公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主要包括:健全增值型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增值型内部审计业务、加强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与启示,为全文画上句号。论文的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将增值型内部审计理论与HJ租赁公司内部审计应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为HJ租赁公司找出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有助于其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改进完善,同时也有助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积极作用在HJ租赁公司内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二是本文结合企业实例进行论证分析,在理论层面为我国学术界增加了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案例分析研究,丰富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理论体系,为我国租赁企业实施增值型内部审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鼓励了更多的公司或者其他组织机构树立内部审计的增值理念。
王琦[4](2021)在《Y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已连续多年荣获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称号。中国制造业在迎来良好发展商机的同时,也迎来了防范风险的挑战。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环境,给公司发展带来了外部风险的同时,公司内部也出现了治理成本增加,生产、销售、财务等方面高风险区域增多,公司内部风险明显加大。国家在采取必要的推动措施的同时,也加大了对企业监管的力度。对于内部风险的控制,众多公司纷纷采用内部审计来增强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因此,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对公司发展意义重大。Y集团是国内一家发展速度较快并在汽车制造业中具有公司规模和产品质量均有代表性的新型汽车制造业企业。该公司在内部审计应用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Y集团公司必须认真研究内部审计,尽快适应新形势。然而,我国应用内部审计的历史仅仅数十年,内部审计的理论尚不完善,集团公司对内部审计的应用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对此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空间和理论价值。本文选取了同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Y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通过梳理该集团公司在应用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挖掘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对Y集团公司典型案例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能对同类行业其它公司内部审计的应用起到借鉴作用,这使得本文的研究具有了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是以统计学、内部审计、会计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作为基础理论支撑研究,运用理论分析、案例分析、文献分析、图表分析等规范性研究方法,借助相关理论,认真分析Y集团内部审计现状,以发现问题、挖掘原因、提出建议的逻辑顺序进行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促进Y集团对内部审计的应用,为集团发展发挥作用。本文整体内容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这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向、分析方法等。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本部分对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有关理论进行概述,阐述了内部审计的涵义、职能和作用及相关理论。第三部分是问题分析。首先介绍了Y集团的基本情况,然后分析了Y集团的内部审计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为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与探讨。本文试图从几个角度分析Y集团内部审计问题的成因。第五部分是对策建议。针对内部审计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这是本文重要的组成部分。第六部分为结论。对本文的内容进行了总结。通过对Y集团内部审计的研究,总结出同类企业可以借鉴的观点。
戴景[5](2021)在《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探讨》文中指出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家颁布政策规定国内所有保险公司都归国家所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0月20日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第一家大型国有保险公司的诞生。我国保险行业经历了建国初期的起步,到六七十年代的低谷,最后到现在的快速发展的过程,30年的改革开放为我国保险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保险行业逐渐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随着居民健康和财产风险防范意识的逐渐深入,保险产品形态不断创新,保险公司通过承担风险来获利的盈利模式,使得保险公司每时每刻都处在一种风险高度暴露的环境,公司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大。作为风险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保险公司的关注。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理论诞生于国外,相关理论的研究较之国内更加成熟。中国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的审计理论薄弱,在企业中的应用范围狭窄。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传统的审计模式需要进行转变,需要从财务导向向风险导向转变。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审计的服务模式进行了修改,不但可以充分发挥监督职能,而且可以满足传统的审计模式无法满足的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模式中对于风险评估的需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图表分析法对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行研究。总结国内外学者们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各种研究和理论基础,结合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具体情况,指出其存在问题,针对性剖析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的成因,并且依据这些问题的成因,对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给出相应的完善建议。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二、三、四、五部分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内部审计的概念、特征、影响因素和理论,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理论、受托责任理论以及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为后文的案例分析与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介绍了J省Z保险公司相关情况、及常见的风险,其次介绍了公司内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活动现状,包括机构设置、职能定位以及工作流程,并分析了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活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主要有审计地位偏低、审计队伍不稳定、审计项目过多以及审计结果利用不充分四点。第四部分根据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现状,从风向导向内部审计部门地位、审计方法、审计队伍建设、以及审计质量评价四个方面存在的不足,对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是对第三、四部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建议。根据研究结论,通过对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案例的分析,可以为其他保险公司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活动提供一定经验。要想更好地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首先需要提高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地位,包括优化组织结构以及建立一个良好的审计文化氛围;其次是改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法,可以通过完善非现场审计、以风险为导向设计审计方案及获取审计证据以及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方面入手;然后是优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的任用机制、加强继续教育以及完善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最后是完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不仅要全面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工作,还应该合理设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以及加强质量评价结构的后续利用。
谢景星[6](2021)在《农业银行XY分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探析》文中认为当前,商业银行业务规模逐年攀升,内部审计制度和体系的逐渐健全对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的提高有着明显的成效。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制度在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应通过重视内部审计、内部监督、风险管理的审计方法来完成银行的增值。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种先进的审计方法,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方向的研究拥有非常关键的意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以风险理论方面为方向,从风险事件中进行研究分析,按照风险影响大小进行分类,完善机构的风险管理制度。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同时具备着重要性及可操作性,重要性表现为银行风险局面严酷,更新换代进度飞速,实行新资本协议深刻影响内部审计,监管机构严格要求内部审计,同时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需要自我更新。可操作性表现为我国商业银行已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拥有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具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银行作为金融经济环境活动的重要主体之一,其业务规模逐年攀升,业务开展的同时风险也在增加,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业务指标的有效实现。因此,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显得尤为必要。商业银行作为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其内部审计的科学性和完善性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健康运转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当前较少研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角度出发,以农业银行XY分行为研究对象,对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运用文献研究、规范分析、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农业银行XY分行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为例进行理论和实务分析。本文第一部分运用战略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对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行理论分析。第二部分主要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概念以及运行程序进行剖析。第三部分,本文选取农业银行XY分行为案例,通过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面的现状进行研究,论述了农业银行XY分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论述了农业银行XY分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包括:考核机制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不匹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技术与工具的更新滞后、审计风险评估体系建设不完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定位不清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风险分析模型未及时更新调整这五个方面第五部分,针对上述问题及原因,通过以下五条相应措施进行完善。(1)增强内部审计考核机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2)加强信息化技术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的应用。(3)加强风险评估体系建设,提高风险评估技术。(4)转变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5)强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风险分析模型的创新运用。本文探讨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弥补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的缺陷,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为农业银行XY分行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夯实基础,同时给更多的商业银行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面提供思路。
马雨[7](2021)在《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燃气管道工程的快速发展需要以工程建设项目为基础。燃气管道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活动涉及到的资金巨大、建设过程复杂。要通过内部审计的手段监测项目资金动态,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确保投资效果。长期以来,T公司工程建设项目内部审计采用的是竣工结算审计模式,属于事后审计范畴。它仅仅能履行审计资金的监控职责,难以满足工程项目全面、综合性审计的要求。本文在广泛阅读国内外全过程跟踪审计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梳理内部审计相关委托代理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和内部审计理论,阐述了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理论。其次,以T公司具体的工程项目案例,对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存在内部审计人员队伍薄弱;内部审计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内部审计模式不够科学;缺乏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价。最后,提出工程项目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模式是一种较为合理有效的审计优化模式,明确T公司实施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的必要性以及开展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的实施原则、组织结构和职能定位,对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程序的四个阶段进行优化,分别是审计的立项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完成阶段。制定工程项目审计实施过程中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结算以及竣工决算等各阶段的具体审计内容和实施程序,同时提出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已成为当前内部审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T公司燃气管道工程项目内部审计方法和体系相对老旧。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需要优化其内部审计模式,运用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模式直接联系企业的具体项目,并嵌入项目的具体各个环节,才能够直接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运行,因此,采用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模式对T公司项目实施内部审计将更具优势。
苑文露[8](2021)在《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中的应用研究 ——以A企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经营业务的复杂化,大数据的价值和战略意义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合理运用大数据促进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是提升内部审计质量与效率、推动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也是新形势下企业必须应对的现实挑战。目前我国企业在大数据应用于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方面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实践中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学术界对于大数据应用于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方面的研究尚未形成权威性的理论体系与制度规范,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完善的大数据审计理论指导,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研究与解决。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基于既有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案例,探索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中应用的实务框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大数据应用于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系统梳理相关文献与学术成果。其次,对大数据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探讨,总结大数据应用对内部审计的优化以及大数据应用下内部审计的特点,阐述了委托代理理论、价值链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平衡记分卡理论等理论基础。再次,尝试从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目标、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思维方式、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模式、内部审计组织管理体系和内部审计战略管理机制的角度构建大数据应用于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实务框架。最后,基于已构建的实务框架,结合A企业大数据应用于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实务案例,从内部审计思维方式创新、业务模式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创新和企业战略传递机制创新的角度进行分析,深入挖掘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重视数字化内部审计环境建设;通过审前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审中优化权限与流程管理、审后健全循环整改跟踪机制实现对大数据应用于内部审计全过程的控制;持续推进大数据审计系统建设;关注对大数据系统本身的审计;培养内部审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本文创新点体现于概念内涵创新、实务框架创新和案例分析创新,基于新的时代背景对大数据应用下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内涵进行扩展;由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目标、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思维方式、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模式、内部审计组织管理体系和内部审计战略管理机制五个方面构建的大数据应用于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实务框架创新能够发挥理论对实践的先导作用;从内部审计思维方式创新、业务模式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创新和企业战略传递机制创新方面开展的大数据应用于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案例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学术界在案例方面的研究。
郭旭[9](2021)在《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研究》文中指出审计全覆盖是党和国家对我国审计监督体系提出的时代要求,也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高效权威的重要保障。随着小康社会的深入建设,我国审计机关审计领域不断扩展、任务不断增加,国家审计资源与审计全覆盖要求的差距日益显现。为了弥补与审计全覆盖要求的差距,审计机关开始探索利用内部审计资源,但由于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在实际利用过程中仍存在利用不足或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开展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研究既能丰富现有研究,又能提高国家审计工作效能,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案例研究方法探索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的利用。首先,系统阐述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准确定义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概念。其次,分析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理论基础。再次,从审计全覆盖背景及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现状出发,提出实务框架搭建依据和原则,从目标设定、利用体系、流程体系、监督方式与问责机制五方面构建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实务框架,具体阐述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后续审计四个阶段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路径。最后,结合XX经济责任审计具体案例,考量了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现状,发掘了其中存在的内部审计报送资料不全面、评价体系建设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完善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制度基础、多渠道强化内部审计资源质量管理、全面提升国家审计人员资源整合能力等提升措施。本文创新点表现为:(1)分析审计全覆盖背景以及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现状,基于一定原则,从目标设定、利用体系、流程体系、监督方式与问责机制五方面构建较为完整的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实务框架,对全周期阶段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路径进行探索。(2)总结我国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具体案例,探索阻碍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现实问题,对国家审计机关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相关制度的建立与运行提供可行思路。
管淑慧[10](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认为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JF矿业有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 |
2.1.2 财务内部控制的原则 |
2.1.3 财务内部控制的内容 |
2.1.4 财务内部控制的方法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管理控制论 |
2.2.3 系统理论 |
第三章 JF矿业有限公司现状分析 |
3.1 矿业行业概况 |
3.1.1 行业简介 |
3.1.2 行业特征 |
3.2 JF矿业有限公司概况 |
3.2.1 公司情况简介 |
3.2.2 公司组织结构 |
3.2.3 公司财务状况 |
3.3 JF矿业有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现状 |
3.3.1 财务组织结构的控制现状 |
3.3.2 预算管理的控制现状 |
3.3.3 资金管理的控制现状 |
3.3.4 信息与沟通控制现状 |
3.3.5 内部监督的控制现状 |
3.4 JF矿业有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现状总体评价 |
3.4.1 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模型构建思路 |
3.4.2 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模型指标选取 |
3.4.3 AHP法确定财务内部控制指标权重 |
3.4.4 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评价 |
第四章 JF矿业有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4.1.1 决策权过于集中 |
4.1.2 预算执行效果不理想 |
4.1.3 资金管理水平较低 |
4.1.4 企业财务信息化进程缓慢 |
4.1.5 内部审计较为缺乏独立性 |
4.2 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组织结构不完善 |
4.2.2 全面预算体系不合理 |
4.2.3 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
4.2.4 信息化建设意识淡薄 |
4.2.5 内部审计受公司发展制约 |
第五章 JF矿业有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优化方案设计 |
5.1 JF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优化目标及思路 |
5.1.1 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优化目标 |
5.1.2 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优化思路 |
5.2 JF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优化方案设计 |
5.2.1 优化组织结构 |
5.2.2 完善全面预算管理 |
5.2.3 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体系 |
5.2.4 加快ERP项目建设 |
5.2.5 强化对内部监督的要求 |
第六章 JF矿业有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加强员工素质教育 |
6.1.1 提高财务人员职业技能 |
6.1.2 培养员工风险意识 |
6.2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
6.2.1 完善员工考评机制 |
6.2.2 加快企业财务转型升级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CF铜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审计质量的概念界定 |
三、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
四、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
五、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
六、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内部审计理论 |
第二节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论 |
第三节 受托责任理论 |
第四节 公司治理理论 |
第三章 案例情况 |
第一节 案例背景 |
第二节 选择本案例的原因 |
第三节 CF铜业的基本情况 |
一、组织架构 |
二、内审机构现状 |
三、内部审计流程 |
第四章 CF铜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内部审计信息化 |
第二节 内部审计内容 |
第三节 审计成果的应用 |
第四节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
第五节 关于内部控制审计 |
第六节 内部审计独立性 |
第五章 相关建议与研究结论 |
第一节 相关建议 |
一、加强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 |
二、注重效益审计 |
三、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结果 |
四、加强内部审计团队人才培养 |
五、加强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评价 |
六、完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增强内部审计组织独立性 |
第二节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HJ租赁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增值型内部审计作用的研究 |
1.2.2 关于增值型内部审计增值途径的研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 本文的框架 |
2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 |
2.1 增值型内部审计概述 |
2.1.1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涵义 |
2.1.2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特征 |
2.1.3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应用 |
2.2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
2.2.1 受托责任理论 |
2.2.2 价值链理论 |
2.2.3 成本收益理论 |
3 HJ租赁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现状 |
3.1 HJ租赁公司内部审计概况 |
3.1.1 HJ租赁公司简介 |
3.1.2 HJ租赁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
3.1.3 HJ租赁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流程 |
3.2 HJ租赁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
3.2.1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缺失 |
3.2.2 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规范性 |
3.2.3 内部审计成果未被有效利用 |
4.HJ租赁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制度层面 |
4.1.1 内部审计机构职级较低 |
4.1.2 现有内审制度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 |
4.2 业务层面 |
4.2.1 未对企业重点项目进行跟踪审计 |
4.2.2 内部审计增值服务范围较窄 |
4.2.3 内部审计工作未得到充分的技术支持 |
4.3 人员层面 |
4.3.1 公司员工对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认识不足 |
4.3.2 复合型内审人员缺失 |
4.3.3 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较少 |
5 完善HJ租赁公司内部审计的相关建议 |
5.1 健全增值型内部审计制度 |
5.1.1 提高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 |
5.1.2 制定适用于HJ租赁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 |
5.2 规范增值型内部审计业务 |
5.2.1 加强对HJ租赁重点项目事前、事中及事后审计 |
5.2.2 拓展增值服务领域,提升增值效用 |
5.2.3 开发适用于HJ租赁公司的专用内部审计软件 |
5.3 加强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
5.3.1 加强内部审计增值型理念 |
5.3.2 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
5.3.3 加强对内审人员的专业培训 |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1.1 审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对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有较大影响 |
6.1.2 企业专用审计软件能够切实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
6.1.3 拓展内部审计增值服务范围能够提升HJ租赁公司的企业价值 |
6.2 启示 |
6.2.1 培养增值理念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施前提 |
6.2.2 提升企业价值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践目标 |
6.2.3 完善企业制度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重要保证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Y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概念的研究 |
1.2.2 关于集团公司内部审计职能的研究 |
1.2.3 关于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2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概述 |
2.1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涵义 |
2.1.1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定义 |
2.1.2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内容和范围 |
2.2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
2.2.1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职能 |
2.2.2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作用 |
2.3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
2.3.1 内部控制理论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2.3.3 受托责任理论 |
3 Y集团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Y集团概况 |
3.1.1 Y集团背景简介 |
3.1.2 Y集团组织结构 |
3.2 Y集团内部审计现状 |
3.2.1 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
3.2.2 内部审计职能发挥情况 |
3.2.3 内部审计基本工作流程 |
3.2.4 内部审计活动开展及工作特色 |
3.2.5 内部审计制度系统建设 |
3.3 Y集团内部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内部审计流程不够完善 |
3.3.2 内部审计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不科学 |
3.3.3 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偏低 |
3.3.4 内部审计结果未能有效利用 |
4 Y集团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Y集团特性制约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
4.1.1 管理层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存在问题 |
4.1.2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存在问题 |
4.2 Y集团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滞后 |
4.2.1 内部审计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 |
4.2.2 内部审计人员后续培训力度不到位 |
4.2.3 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机制不合理 |
4.3 Y集团内部审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
4.3.1 内部审计未得到相应的技术支持 |
4.3.2 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与实际要求差别较大 |
4.4 Y集团内部审计软环境对审计发展不利 |
4.4.1 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存在偏差 |
4.4.2 内部审计跟踪整改问责机制不到位 |
5 完善Y集团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
5.1 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实现价值增值 |
5.1.1 明确内部审计职能定位 |
5.1.2 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 |
5.2 加强集团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
5.2.1 优化内部审计队伍结构 |
5.2.2 加大内部审计队伍后续培训力度 |
5.2.3 完善内部审计人员考核激励机制 |
5.3 改进集团内部审计技术手段 |
5.3.1 加强技术应用,改进审计方法 |
5.3.2 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
5.4 建立健全集团内部审计整改制度 |
5.4.1 加大审计改进宣传力度 |
5.4.2 建立内部审计信息公开机制 |
5.4.3 建立审计整改问责机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发展的研究 |
1.2.2 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研究 |
1.2.3 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的研究 |
1.2.4 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法的研究 |
1.2.5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概述 |
2.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概念 |
2.1.1 内部审计 |
2.1.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
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征 |
2.2.1 审计目标的转换 |
2.2.2 审计范围的扩大 |
2.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影响因素 |
2.3.1 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
2.3.2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
2.3.3 内部审计的技术方法 |
2.4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基础 |
2.4.1 受托责任理论 |
2.4.2 战略管理理论 |
2.4.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3 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概况及存在问题 |
3.1 J省Z保险公司情况简介 |
3.1.1 公司简介 |
3.1.2 组织结构 |
3.1.3 常见风险 |
3.2 J省Z保险公司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和职能分析 |
3.2.1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
3.2.2 内部审计职能定位 |
3.3 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
3.3.1 审计立项阶段 |
3.3.2 审计阶段 |
3.3.3 审计报告阶段 |
3.3.4 审计评估整改阶段 |
3.4 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1 审计地位偏低 |
3.4.2 审计队伍不稳定 |
3.4.3 审计效率偏低 |
3.4.4 审计成果利用不充分 |
4 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
4.1 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
4.1.1 审计独立性缺失 |
4.1.2 管理层干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
4.2 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手段存在不足 |
4.2.1 审计方法单一 |
4.2.2 审计信息化水平较低 |
4.2.3 审计方案制定及证据获取未以风险为导向 |
4.3 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存在缺陷 |
4.3.1 审计人员审计经验不足、知识结构单一 |
4.3.2 审计队伍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 |
4.3.3 审计人员继续教育模式不健全 |
4.4 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不合理 |
4.4.1 质量评价部分指标设置不科学 |
4.4.2 质量评价结果应用不到位 |
4.4.3 质量评价存在冲突 |
5 提高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质量的建议 |
5.1 提高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部门地位 |
5.1.1 优化组织结构 |
5.1.2 建立良好的审计文化氛围 |
5.2 改进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式方法 |
5.2.1 完善非现场审计,及时更新风险评估模型 |
5.2.2 以风险为导向设计审计方案及获取审计证据 |
5.2.3 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
5.3 优化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
5.3.1 改善内部审计人员任用机制 |
5.3.2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继续教育 |
5.3.3 完善内部审计人员考核激励机制 |
5.4 完善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质量评价 |
5.4.1 全面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工作 |
5.4.2 合理设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指标 |
5.4.3 加强质量评价结果的后续利用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农业银行XY分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内部审计相关研究 |
1.2.2 关于风险导向审计相关研究 |
1.2.3 关于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相关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基本框架 |
2 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 |
2.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与特征 |
2.1.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 |
2.1.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征 |
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和职能 |
2.2.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 |
2.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职能 |
2.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运行程序 |
2.3.1 编制内部审计计划 |
2.3.2 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
2.3.3 审计报告阶段 |
2.3.4 后续审计阶段 |
2.4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
2.4.1 战略管理理论 |
2.4.2 风险管理理论 |
2.4.3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3 农业银行XY分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
3.1 农业银行XY分行背景介绍 |
3.1.1 农业银行XY分行基本情况 |
3.1.2 农业银行XY分行面临的金融风险点 |
3.1.3 农业银行XY分行内部控制体系 |
3.2 农业银行XY分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现状 |
3.2.1 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及管理模式 |
3.2.2 内部审计工作报告路线 |
3.2.3 内部审计职能、权限 |
3.2.4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程序 |
3.3 农业银行XY分行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3.3.1 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考核体系与银行现状不契合 |
3.3.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信息化技术不完备 |
3.3.3 审计集中关注风险加权资产,风险评估体系待完善 |
3.3.4 内部审计职能局限于监督检查,未涉及增值领域 |
3.3.5 内部审计风险分析模型单一 |
4 农业银行XY分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考核机制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不匹配 |
4.1.1 考核机制重业绩指标轻道德指标 |
4.1.2 未设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成本及效率等方面考核指标 |
4.1.3 考核机制的设计忽视了内部违规操作风险点 |
4.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技术与工具的更新滞后 |
4.2.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信息库的建设迟滞 |
4.2.2 审计风险评估技术不尽完善 |
4.2.3 非现场IT监控手段的缺失 |
4.3 审计风险评估体系建设不完善 |
4.3.1 审计风险信息收集渠道固化严重 |
4.3.2 审计风险因素关注点视角狭窄 |
4.3.3 对影响审计风险评估的因素考虑不周 |
4.4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定位不清晰 |
4.4.1 银行内部对风险导向内审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 |
4.4.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和精细化不足 |
4.4.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注重“破”,不注重“立” |
4.5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风险分析模型未及时更新调整 |
4.5.1 套用已有的风险审计模型或经验进行评价 |
4.5.2 缺乏审计风险信息系统性与整合性分析 |
4.5.3 缺乏全流程管理的风险审计模型 |
5 完善农业银行XY分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建议 |
5.1 增强内部审计考核机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 |
5.1.1 将内部审计评级与银行管理层绩效考核相挂钩 |
5.1.2 优化内部审计人员风险管理知识结构与考核制度 |
5.1.3 完善内部审计质量的考核机制 |
5.2 加强信息化技术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
5.2.1 完善内部审计信息库的建设 |
5.2.2 借助数据挖掘系统降低审计风险 |
5.2.3 实施不间断的实时非现场监控 |
5.3 加强审计风险评估体系建设,提高风险评估技术 |
5.3.1 提高商业银行风险预警体系指标的灵敏度 |
5.3.2 建立信用风险转嫁制度和缓释制度 |
5.3.3 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
5.4 转变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 |
5.4.1 从“以查错纠偏为主”向“以服务为主”转变 |
5.4.2 从“监督导向型”向“增值导向型”转变 |
5.4.3 由事后监督向事中、事前“评价、咨询”转变 |
5.5 强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风险分析模型的创新运用 |
5.5.1 设计新型适用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分析模型 |
5.5.2 突出热点、重点风险环节的模型覆盖 |
5.5.3 完善模型的全流程管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内部审计相关理论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2.1.2 “免疫系统”理论 |
2.1.3 内部审计理论 |
2.2 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理论 |
2.2.1 工程项目概念 |
2.2.2 工程项目生命周期 |
2.2.3 工程项目建设程序 |
2.3 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相关理论 |
2.3.1 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定义 |
2.3.2 工程项目内部审计作用 |
2.3.3 工程项目内部审计模式 |
2.4 跟踪审计相关理论 |
2.4.1 跟踪审计定义 |
2.4.2 跟踪审计特点 |
2.4.3 跟踪审计目标 |
第三章 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T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3.1.1 T公司简介 |
3.1.2 T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结构 |
3.1.3 T公司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 |
3.1.4 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审减情况 |
3.2 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
3.2.1 内部审计人员配置 |
3.2.2 内部审计工作安排及具体模式 |
3.2.3 工程项目各阶段审计情况 |
3.2.4 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状况 |
3.3 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1 内部审计人员队伍薄弱 |
3.3.2 审计方式方法有待改进 |
3.3.3 内部审计模式不够科学 |
3.3.4 缺乏内部审计监督与评价 |
第四章 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优化方案设计 |
4.1 T公司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必要性 |
4.1.1 传统事后审计的缺陷 |
4.1.2 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的优势 |
4.1.3 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的作用 |
4.2 T公司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可行性及实施原则 |
4.2.1 T公司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可行性 |
4.2.2 T公司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实施原则 |
4.3 T公司工程项目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组织结构及职能定位 |
4.3.1 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的组织结构 |
4.3.2 内部审计组成员的专业素质要求 |
4.3.3 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相关部门职责 |
4.4 T公司工程项目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程序 |
4.4.1 审计立项阶段 |
4.4.2 审计准备阶段 |
4.4.3 审计实施阶段 |
4.4.4 审计完成阶段 |
4.5 T公司工程项目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预期效果 |
第五章 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的保障措施 |
5.1 强化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
5.1.1 广泛吸纳优秀内部审计人才 |
5.1.2 综合考虑内部审计人员的经验能力 |
5.1.3 引入社会审计人员 |
5.1.4 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 |
5.2 着力提升T公司内部审计能力 |
5.2.1 开发适用于燃气工程的内部审计软件 |
5.2.2 健全T公司数据资源共享平台 |
5.2.3 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复核 |
5.3 改进内部审计模式 |
5.3.1 转变内部审计观念 |
5.3.2 改变内部审计模式 |
5.3.3 加强审计工作全过程监督 |
5.4 构建内部审计监督与评价机制 |
5.4.1 加强T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内部监督 |
5.4.2 建立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 |
5.4.3 建立内部审计绩效奖惩机制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8)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中的应用研究 ——以A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大数据的文献综述 |
1.2.2 关于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文献综述 |
1.2.3 关于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中应用的文献综述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 |
2.1 概念及内涵 |
2.1.1 大数据 |
2.1.2 内部审计价值增值 |
2.2 大数据应用对内部审计的优化 |
2.2.1 内部审计数据信息层面 |
2.2.2 内部审计数据分析层面 |
2.2.3 内部审计成本层面 |
2.2.4 信息系统可靠性层面 |
2.3 大数据应用下内部审计的特点 |
2.3.1 全面性 |
2.3.2 及时性 |
2.3.3 科学性 |
2.3.4 适应性 |
2.4 理论基础 |
2.4.1 委托代理理论 |
2.4.2 价值链理论 |
2.4.3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2.4.4 平衡记分卡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中应用实务框架 |
3.1 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目标 |
3.1.1 总体目标 |
3.1.2 一般目标 |
3.2 思维方式 |
3.2.1 数据资产思维 |
3.2.2 关联与多元思维 |
3.2.3 风险与前瞻思维 |
3.3 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模式 |
3.3.1 大数据应用于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定位 |
3.3.2 大数据内部审计场景的综合应用 |
3.3.3 以流程为主线的内部审计业务模式 |
3.4 内部审计组织管理体系 |
3.4.1 大数据对内部审计组织管理体系的影响 |
3.4.2 大数据下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工作主体 |
3.5 内部审计战略管理机制 |
3.5.1 内部审计战略监督反馈机制 |
3.5.2 内部审计战略传递机制 |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中应用案例分析 |
4.1 A企业内部审计情况概述 |
4.2 A企业大数据创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情况 |
4.2.1 内部审计思维方式创新 |
4.2.2 内部审计业务模式创新 |
4.2.3 内部审计组织管理方式创新 |
4.2.4 企业战略传递机制创新 |
4.3 A企业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中的应用效果 |
4.3.1 管理决策层面的价值增值 |
4.3.2 发展战略层面的价值增值 |
4.4 A企业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4.4.1 数字化内部审计环境建设问题 |
4.4.2 大数据应用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 |
4.4.3 大数据系统建设难度与成本问题 |
4.4.4 对大数据系统本身的审计不足 |
4.4.5 内部审计人员能力与人才需求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中应用的建议 |
5.1 重视数字化内部审计环境建设 |
5.1.1 认知环境建设 |
5.1.2 应用环境建设 |
5.1.3 制度环境建设 |
5.2 加强大数据的全过程控制 |
5.2.1 审前:加强数据质量控制 |
5.2.2 审中:优化权限与流程管理 |
5.2.3 审后:健全循环整改跟踪机制 |
5.3 持续推进大数据审计系统建设 |
5.4 关注对大数据系统本身的审计 |
5.5 培养内部审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 |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局限和不足 |
6.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审计全覆盖 |
1.2.2 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1.2.3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开展 |
1.2.4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过程存在的问题 |
1.2.5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建议 |
1.2.6 总体评价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基础理论 |
2.1 概念界定 |
2.1.1 审计全覆盖的概念 |
2.1.2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概念 |
2.1.3 内部审计资源利用与内部审计成果利用的差异性 |
2.2 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2.2.1 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必要性 |
2.2.2 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可行性 |
2.3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理论基础 |
2.3.1 协同理论 |
2.3.2 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
2.3.3 管理耗散结构理论 |
章末小结 |
第3章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实务框架 |
3.1 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实务框架构建依据 |
3.1.1 法律与政策依据 |
3.1.2 国内现状与实践经验 |
3.2 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实务框架构建原则 |
3.2.1 独立性原则 |
3.2.2 重点性原则 |
3.2.3 目标导向原则 |
3.2.4 效率性原则 |
3.2.5 质量管理原则 |
3.3 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实务框架构建 |
3.3.1 目标设定 |
3.3.2 利用体系 |
3.3.3 流程体系 |
3.3.4 监督方式 |
3.3.5 问责机制 |
章末小结 |
第4章 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案例分析 |
4.1 案例背景 |
4.1.1 L市审计工作概况 |
4.1.2 L市审计局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概况 |
4.1.3 L市审计局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原则 |
4.1.4 XX经济责任审计概况 |
4.2 XX经济责任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工作模式 |
4.2.1 利用体系 |
4.2.2 利用流程 |
4.2.3 监督过程 |
4.2.4 问责情况 |
4.2.5 利用效益评估 |
4.3 XX经济责任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效果 |
4.3.1 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提升内部审计增值价值 |
4.3.2 推动审计全覆盖,延伸审计深度 |
4.3.3 提出针对性建议,促进国有企业高效运营 |
4.4 L市审计局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存在的问题 |
4.4.1 内部审计报送资料不全面 |
4.4.2 内部审计资源评价体系建设不足 |
4.4.3 利用内部审计资源时点滞后 |
4.4.4 审计人员大数据挖掘能力不足 |
4.4.5 检查机制针对性不强 |
4.4.6 问责机制未建立 |
4.5 问题原因分析 |
4.5.1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
4.5.2 审计机关与外部沟通不足 |
4.5.3 未建立持续作用的审计人才库 |
4.5.4 未实现内部审计数据化管理 |
4.5.5 被审计单位未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 |
章末小结 |
第5章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提升策略 |
5.1 完善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制度基础 |
5.1.1 建立内部审计成果报送机制 |
5.1.2 加快国有企业总审计师制度推进 |
5.1.3 对接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整改制度 |
5.1.4 建立健全审计人员职称制度 |
5.2 多渠道强化内部审计资源质量管理 |
5.2.1 搭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大数据协同平台 |
5.2.2 加强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与监督 |
5.2.3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资源利用决策机制 |
5.2.4 建立内部审计人员工作“培训+考评”机制 |
5.3 全面提升国家审计人员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整合能力 |
5.3.1 开展多种形式的审计人员资源整合能力培训 |
5.3.2 建立审计人员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监督奖惩体系 |
章末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局限和不足 |
6.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四、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JF矿业有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研究[D]. 辛昞汝.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2]CF铜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分析[D]. 郭盛.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3]HJ租赁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探讨[D]. 杨诗琪.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4]Y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D]. 王琦.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5]J省Z保险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探讨[D]. 戴景.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6]农业银行XY分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探析[D]. 谢景星. 江西财经大学, 2021(09)
- [7]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优化研究[D]. 马雨.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8]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中的应用研究 ——以A企业为例[D]. 苑文露.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9]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研究[D]. 郭旭.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10]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