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压实与摊铺 之一 压实技术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何慧[1](2021)在《公路沥青路面振荡压实技术分析》文中认为结合实践,以振荡压实技术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振荡压实技术应用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某工程项目实例,深入性的对该技术在公路沥青路面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对振荡压实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的资料内容探讨,希望论述后可以给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罗永仙[2](2021)在《振压实技术在沥青路面施工中应用探讨》文中认为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路面的应用比较常见,通过将振荡压实技术应用于沥青路面施工中,能够有效提升路面结构稳定性以及坚固性。对此,首先对振荡压实技术原理进行介绍,然后对振荡压实技术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并以某山区公路工程为研究对象,对沥青路面施工中振荡压实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详细探究。
吴奇伦[3](2021)在《基于机器学习的路面压实质量实时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压实是保障路基路面强度与稳定性的重要施工环节。传统的压实质量检测是以灌砂法、钻芯法等得到的压实度指标进行事后点式抽检及评定,难以保证压实质量的均匀性,存在漏压、欠压或过压的现象,而且当压实质量不满足要求时则需要返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鉴于传统压实与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振动轮-压实体”系统模态参数识别的压实质量评价方法,并应用机器学习方式实现该方法对压实质量的实时评价,为智能压实技术发展及工程应用提供另一种可行的技术路径。首先,利用经典的“振动轮-压实体”力学模型,从理论上解析了系统的固有频率与刚度(压实度)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基层现场振动压实试验采集振动轮振动信号,利用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探求系统固有频率与刚度之间的规律,分析振动响应信号的时频域特性。应用模态参数识别法对“振动轮-压实体”系统的固有参数(固有频率)进行了辨识,得到了“振动轮-压实体”系统的一阶固有频率。分析结果表明,系统的固有频率随压实次数的增加呈现先快速增大而后缓慢增长的趋势,这与压实度的增长规律类似。因此,采用基于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变化来评价基层压实质量是可行与合理的。同时,提出了以系统固有频率移动平均差值作为压实质量评价指标,并给出了基于该指标的压实质量评价流程。其次,分别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方法实现路面压实质量的实时评价。首先利用振动信号前处理技术建立了用于机器学习训练的数据样本库;然后通过选取、确定BP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参数,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压实质量分类及识别模型,并使用数据样本库对网络模型的分类识别能力进行了测试,结合ROC曲线及混淆矩阵对神经网络模型的压实质量分类识别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具有相对可靠的识别性能,但由于标注的样本数量有限,网络模型的总体识别正确率为65.3%,94~98%及>98%压实度区间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2.3%、76.0%,辨识结果不理想。随后,通过多分类模型设计、学习模型参数确定、最优参数对寻优,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压实质量评价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对压实质量的总体识别正确率为87.6%,>95%压实度区间的识别正确率为91.2%。两种方法对比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压实质量分类及识别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BP神经网络方法,这主要是由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需要有足量的训练数据才能取得满意的识别性能,相比之下支持向量机在较小量的样本分类识别中更具有突出的性能优势。最后,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压实质量评价方法应用于沥青面层。通过沥青路面现场振动压实试验,采集了沥青路面振动压实过程的振动信号,建立了学习样本库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路面压实质量评价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学习模型用于沥青层压实质量分类及识别同样具有良好的性能,其中对压实中后期,压实度接近或满足要求时的振动信号识别效果尤佳。另外,基于支持向量机学习模型基础上,研发了具有多源数据实时处理功能的沥青路面压实质量实时分析系统,实现了沥青压实过程多维度、多指标、全方位的压实质量实时连续监控,保障了压实质量的稳定性与均匀性。
王薇[4](2021)在《铁路路基连续压实技术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连续压实质量控制是一项较新的路基压实质量控制理论,是基于北斗星定位系统和BIM的优势提出的新型压实方法,通过北斗星定位系统和BIM系统实现路基施工的实时碾压和检测的技术施工模式。本文通过对连续压实质量控制理论分析,结合现场试验段的压实与质量控制全过程的方案制定和流程设计,验证了连续压实施工技术的优越性和质量的可控性,为今后的连续压实技术施工提供了依据。
潘元乐[5](2021)在《垂直振动压实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控制研究》文中提出对于水稳层路基压实施工而言,达到压实强度标准和理想均匀度一直是多年来质量控制和验收的标准。一方面,无论是钻芯试验还是弯沉值试验,都是在施工后有限点进行的,其结果被用来判断整个碾压层是否到达了压实标准是说服力不足的;另一方面,压实质量检测手段复杂,耗时耗力,补救措施在施工已经结束的情况下要么无法完成,要么费用昂贵,因此水稳层路基施工整个过程质量控制尤为重要。通过水泥稳定碎石性能试验分析材料粒径级配、水泥剂量、养护龄期、养护温度等因素对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干燥收缩、温度收缩的影响。研究4种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抗压性能、抗冻性能、干燥收缩性能和温度收缩性能,表明细集料含量越多,材料抗冻性能越差、干燥收缩越大、抗温度收缩性能越差;关键粒径比RC(Ratio of critical particle size)为50%~62%时,其大小与水泥稳定碎石的长期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水泥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增速逐渐减缓,水泥剂量在10%以内,水泥剂量每增加1%,强度增加2.0MPa左右;20℃养护温度范围内,材料强度的上升得益于养护温度的升高;低水泥用量(3%、4%)集料7d养护龄期的试件在养护温度10℃即可满足混合料基本强度的形成。基于节点荷载施加法计算压路机对碾压层的作用力;通过振弦式传感器对不同碾压遍数下碾压层内部不同深度的动力响应进行研究,试验中强振第三遍后,压实度不再增加,三号、四号传感器应变减小,强振第五遍时沉降量“反弹上移”,土压力和应变均减小,碾压层表面部分被振松散,表明LSV220型单钢轮全液压双驱垂直振动压路机在水稳层碾压施工中采用“一静压、一弱振、三强振、一静压”碾压组合模式可有效提高碾压质量;试验中通过高强度透明钢化玻璃观察到距表层大约53cm处呈现一条碾压作用线,表明53cm范围内水稳层压实效果较好,松铺厚度不宜超过53cm。以雄安新区建材运输通道容城至易县公路建设工程为依托,运用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定位系统对压路机施工位置、压实轨迹、压实遍数、行进速度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拌合站和试验段的含水率测定,发现拌合站混合料含水率变异系数比现场混合料含水率变异系数小,试验段碾压材料含水率变异系数越大,压实度平均值越小,含水率变异系数对压实度的决定系数R2=0.9413,将含水率变异系数控制在9%以下时,可达到压实度规范值98%。通过密实度传感器测量圆的相切与相交关系研究其测量方法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表明5个圆相交时测量效果较好,并对两个断面的12个点进行压实度检测,与灌砂法检测差值不超过0.6%。
赵彬[6](2021)在《沥青路面施工的振荡压实技术运用》文中提出以某城市公路工程为例,对振荡压实技术在沥青路面上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路面振荡压实、接缝振荡压实以及主要事项,重点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振荡压实技术压实效果良好,路面的压实度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戚玉华,黄颖[7](2020)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振荡压实技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振荡压实技术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推广,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弥补了传统沥青压路机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振荡压实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振荡压实技术的原理、技术施工要点以及振荡压实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此得出振荡压实技术不仅可以使各种材料间的受力合理且连续,还可以达到较好的振荡压实效果,大大提升公路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因此该技术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于华洋,马涛,王大为,王朝辉,吕松涛,朱兴一,刘鹏飞,李峰,肖月,张久鹏,罗雪,金娇,郑健龙,侯越,徐慧宁,郭猛,蒋玮[8](2020)在《中国路面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0》文中提出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地支撑了国家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与路面工程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等不断涌现。该综述以实际路面工程中所面临的典型问题、国家科技奖的技术创新内容、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中文权威期刊的论文、Web of Science中的高被引论文的关键词为依据,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路面工程7大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涵盖了:智能环保路面技术、先进路面材料、先进施工技术、路面养护技术、路面结构与力学性能、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及路面再生技术等。可为路面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与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韦建飞,韦黎,陈文[9](2020)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振荡压实技术的运用》文中研究指明首先介绍了振荡压实技术的工作原理,然后介绍振荡压实技术要点、施工效果和注意事项,最后从碾压施工、接缝处理、质量控制等方面探讨振荡压实技术的运用策略,指出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要合理运用振荡压实技术,充分发挥出其技术特点及优势,妥善处理各个细节,以确保路面压实质量符合要求。
韩军[10](2020)在《公路工程沥青路面压实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文中研究表明公路工程沥青路面压实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的有效实施,对公路工程项目高质量建设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章阐述了公路工程沥青路面压实技术,分析了公路工程沥青路面压实质量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公路工程沥青路面压实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对我国道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压实与摊铺 之一 压实技术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压实与摊铺 之一 压实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公路沥青路面振荡压实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介绍 |
2 振荡压实技术在沥青混合材料接缝碾压中的应用 |
2.1 振荡压实纵向接缝碾压 |
2.2 振荡碾压横向接缝的碾压工作 |
3 振荡压实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
3.1 初压阶段的质量控制 |
3.2 复压阶段的质量控制 |
3.3 终压阶段的质量控制 |
4 结 语 |
(2)振压实技术在沥青路面施工中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沥青路面振压实施工技术要点 |
2.1 沥青路面接缝施工 |
(1)纵向接缝施工 |
(2)横向接缝施工 |
2.2 初压施工 |
2.3 复压施工 |
2.4 终压施工 |
3 沥青路面振压实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3.1 控制温度 |
3.2 控制碾压方向 |
3.3 检查路面压实度 |
4 结 语 |
(3)基于机器学习的路面压实质量实时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智能压实技术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2.3 总结与分析 |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基于参数辨识的路面压实质量评价方法 |
2.1 振动轮-压实体系统的力学分析 |
2.2 现场振动压实试验 |
2.2.1 试验方案及实施 |
2.2.2 信号采集方案及实施 |
2.3 振动信号处理及分析 |
2.3.1 时域振动信号分析 |
2.3.2 频域信号处理及分析 |
2.4 基于模态参数的路面压实质量评价方法 |
2.4.0 基于峰值拾取的振动轮-压实体系统参数识别基本理论 |
2.4.1 “振动轮-压实体”系统参数辨识结果分析 |
2.4.2 基于系统固有频率的路面压实质量评价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压实质量实时评价 |
3.1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
3.1.1 神经网络概述 |
3.1.2 BP神经网络概述 |
3.2 振动信号前处理 |
3.2.1 振动信号分割 |
3.2.2 振动信号归一化 |
3.2.3 压实度标记及数据集分割 |
3.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压实质量评价模型 |
3.3.1 网络结构设计 |
3.3.2 神经网络的训练 |
3.4 神经网络模型评价结果分析 |
3.4.1 性能评估标准 |
3.4.2 分类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压实质量实时评价 |
4.1 支持向量机概述 |
4.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压实质量评价模型 |
4.2.1 压实度标记及数据集分割 |
4.2.2 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建立 |
4.2.3 支持向量机模型训练 |
4.3 支持向量机模型评价结果 |
4.4 两种模型的优选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沥青路面压实质量实时评价技术应用 |
5.1 现场应用工程概况 |
5.2 建立路面压实质量识别模型 |
5.2.1 建立学习样本库 |
5.2.2 训练学习模型 |
5.2.3 压实质量分类及识别结果分析 |
5.3 路面压实质量实时识别系统开发及应用 |
5.3.1 实时识别系统开发 |
5.3.2 系统实时识别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铁路路基连续压实技术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 连续压实技术 |
1.1 铁路工程连续压实技术的研究背景 |
1.2 连续压实技术的原理 |
1.3 连续压实质量控制技术的优点 |
2 连续压实技术的施工 |
2.1 压实设备组成 |
2.2 施工准备 |
2.2.1 工作准备 |
2.2.2 人员配置及相关职责 |
2.2.3 施工机械设备准备 |
2.3 制定试验段压实区域 |
2.4 碾压施工流程 |
2.4.1 确定碾压区段 |
2.4.2 上料整平 |
2.4.3 常规检测 |
2.5 常规检测和连续压实质量控制的相关性 |
2.5.1 相关性校验流程 |
2.5.2 相关性确定的步骤 |
1)数据处理。 |
2)相关性系数确定。 |
3)确定压实合格目标值。 |
2.6 压实质量过程控制 |
2.6.1 压实质量控制 |
2.6.2 质量检测 |
3 压实质量报告 |
4 结语 |
(5)垂直振动压实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垂直振动压实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3.1 主要研究工作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水泥稳定碎石性能试验研究 |
2.1 原材料技术要求 |
2.2 粒径级配对水泥稳定碎石质量的影响 |
2.2.1 水泥稳定碎石级配设计 |
2.2.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2.2.3 冻融循环试验 |
2.2.4 干燥收缩试验 |
2.2.5 温度收缩试验 |
2.2.6 回弹模量试验 |
2.3 水泥剂量对水泥稳定碎石质量的影响 |
2.4 养护龄期对水泥稳定碎石质量的影响 |
2.5 养护温度对水泥稳定碎石质量的影响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稳层在垂直振动压实下的动力响应研究 |
3.1 振弦式传感器介绍 |
3.1.1 振弦式传感器基本原理 |
3.1.2 振弦式传感器出厂参数 |
3.2 垂直振动压实原理 |
3.2.1 垂直振动压路机原理 |
3.2.2 垂直振动压路机参数 |
3.2.3 水稳层压实过程及强度形成原理 |
3.3 基于节点荷载施加法计算压路机对碾压层的作用力 |
3.4 碾压层内部动力响应试验 |
3.4.1 试验材料 |
3.4.2 试验过程 |
3.5 试验结果分析 |
3.5.1 土压力计数值变化 |
3.5.2 应变计数值变化 |
3.5.3 压实遍数与沉降量、压实度的关系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密实度传感器对水稳层压实质量的控制研究 |
4.1 密实度传感器测试原理 |
4.2 密实度传感器的标定 |
4.3 密实度传感器测量方法与测量精度研究 |
4.3.1 密实度传感器推荐测量方法 |
4.3.2 测量方法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分析 |
4.4 灌砂法与密实度传感器组合式测量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
5.1 工程介绍 |
5.2 原材料质量标准及项目技术标准 |
5.2.1 原材料质量标准 |
5.2.2 .项目主要技术标准 |
5.3 基于GNSS系统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
5.3.1 GNSS定位系统工作原理 |
5.3.2 GNSS定位系统参数说明 |
5.3.3 GNSS定位系统APP操作 |
5.4 碾压材料供给与运输的控制 |
5.4.1 混合料拌合供给量 |
5.4.2 混合料的运输 |
5.5 碾压中水稳层含水率的控制 |
5.5.1 试验段含水率测试分析 |
5.5.2 含水率与压实度的关系 |
5.6 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
5.7 压实度检测与评价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6)沥青路面施工的振荡压实技术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振荡压实技术原理 |
2 工程概况 |
3 沥青路面施工的振荡压实技术运用 |
3.1 路面振荡压实 |
3.1.1 初压阶段 |
3.1.2 复压阶段 |
3.1.3 终压阶段 |
3.2 接缝振荡压实 |
3.2.1 横接缝振荡压实 |
3.2.2 纵接缝振荡压实 |
3.3 注意事项 |
3.3.1 注意振荡频率 |
3.3.2 注意施工准备 |
3.3.3 注意施工过程 |
3.3.4 加强核验力度 |
3.4 应用效果 |
4 结语 |
(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振荡压实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振荡压实技术的原理 |
3 振荡压实技术施工要点 |
3.1 纵接缝中的振荡压实技术 |
3.2 横接缝中的振荡压实技术 |
3.3 振荡压路机的选择 |
4 振荡压实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4.1 初压阶段的工作 |
4.2 复压阶段的工作 |
4.3 终压阶段的工作 |
5 结语 |
(8)中国路面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0(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
0 引言(长沙理工大学郑健龙院士提供初稿) |
1智能环保路面技术 |
1.1 自净化路面技术(长沙理工大学金娇老师提供初稿) |
1.1.1 光催化技术 |
1.1.2 自清洁技术 |
1.1.3 其他自净化技术 |
1.1.4 自净化路面技术发展展望 |
1.2 凉爽路面技术(长沙理工大学金娇老师提供初稿) |
1.2.1 路面热反射技术 |
1.2.2 相变调温技术 |
1.2.3 其他路面调温技术 |
1.2.4 凉爽路面技术发展前景 |
1.3 自感知路面技术(长安大学蒋玮老师提供初稿) |
1.3.1 基于外部手段的感知技术 |
1.3.2 基于感知元件的感知技术 |
1.3.3 基于自感知功能材料的感知技术 |
1.3.4 自感知技术发展前景 |
1.4 主动除冰雪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徐慧宁老师提供初稿) |
1.4.1 自应力弹性铺装路面 |
1.4.2 低冰点路面 |
1.4.3 能量转化型路面 |
1.4.4 相变材料融冰雪路面 |
1.4.5 主动融冰雪路面研究前景 |
1.5 自供能路面技术(长安大学王朝辉老师提供初稿) |
1.5.1 道路压电能量采集技术 |
1.5.2 道路热电能量采集技术 |
1.5.3 光伏路面能量采集技术 |
1.5.4 路域能量采集技术发展前景 |
1.6 透水降噪路面技术(长安大学蒋玮老师提供初稿) |
1.6.1 透水降噪路面材料组成设计 |
1.6.2 路面材料性能与功能 |
1.6.3 路面功能衰变与恢复 |
1.6.4 透水降噪路面发展前景 |
2先进路面材料 |
2.1 自愈合路面材料(由长沙理工大学金娇老师提供初稿) |
2.1.1 基于诱导加热技术的自愈合路面材料 |
2.1.2 基于微胶囊技术的自愈合路面材料 |
2.1.3 其他自愈合路面材料 |
2.1.4 自愈合路面材料发展展望 |
2.2 聚氨酯混合料(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刘鹏飞老师提供初稿) |
2.2.1 聚氨酯硬质混合料 |
2.2.2 聚氨酯弹性混合料 |
2.2.3 多孔聚氨酯混合料 |
2.2.4 聚氨酯桥面铺装材料 |
2.2.5 聚氨酯混合料的服役性能 |
2.2.6 聚氨酯混合料发展前景 |
2.3 纤维改性沥青(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大为老师提供初稿) |
2.3.1 碳纤维 |
2.3.2 玻璃纤维 |
2.3.3 玄武岩纤维 |
2.3.4 合成纤维和木质纤维 |
2.3.5 纤维改性沥青发展前景 |
2.4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大为老师提供初稿) |
2.4.1 多聚磷酸改性剂的制备与生产 |
2.4.2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性能 |
2.4.3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 |
2.4.4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改性机理 |
2.4.5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与传统聚合物改性沥青对比分析 |
2.4.6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技术发展展望 |
2.5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长安大学王朝辉老师、长沙理工大学吕松涛老师提供初稿) |
2.5.1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制备 |
2.5.2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性能 |
2.5.3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相关规范 |
2.5.4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发展前景 |
2.6 桥面铺装材料(长安大学王朝辉老师提供初稿) |
2.6.1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 |
2.6.2 环氧沥青混凝土 |
2.6.3 桥面铺装材料发展前景 |
3先进施工技术 |
3.1 装配式路面(同济大学朱兴一老师提供初稿) |
3.1.1 装配式水泥混凝土铺面 |
3.1.2 地毯式柔性铺面 |
3.1.3 装配式路面发展前景 |
3.2 智能压实技术(东南大学马涛老师提供初稿) |
3.3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技术(同济大学朱兴一老师提供初稿) |
3.3.1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理念 |
3.3.2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要点 |
3.3.3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技术发展前景 |
3.4 大温差路面修筑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徐慧宁老师提供初稿) |
3.4.1 大温差作用下沥青路面性能劣化行为 |
3.4.2 大温差地区路面修筑技术要点 |
3.4.3 大温差地区路面设计控制 |
3.4.4 大温差地区路面修筑技术发展前景 |
4路面养护技术 |
4.1 路面三维检测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峰老师提供初稿) |
4.1.1 路面三维检测用于病害识别 |
4.1.2 路面三维检测用于表面构造分析 |
4.1.3 路面三维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
4.2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智能养护(北京工业大学侯越老师提供初稿) |
4.3 功能性/高性能预防性养护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峰老师提供初稿) |
4.3.1 裂缝处治 |
4.3.2 雾封层 |
4.3.3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 |
4.3.4 碎石封层和纤维封层 |
4.3.5 薄层罩面和超薄罩面 |
4.3.6 预防性养护技术发展趋势 |
4.4 超薄磨耗层技术(华南理工大学于华洋老师提供初稿) |
4.4.1 国内外超薄磨耗层发展历史 |
4.4.2 国内外常见超薄磨耗层技术简介 |
4.4.3 超薄磨耗层材料与级配设计 |
4.4.4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5路面结构与力学性能 |
5.1 基于数值仿真方法的路面结构力学分析(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刘鹏飞老师提供初稿) |
5.1.1 基于有限元法的路面结构分析研究现状 |
5.1.2 基于离散元法的路面结构分析研究现状 |
5.1.3 未来展望 |
5.2 路面多尺度力学试验与仿真(浙江大学罗雪老师提供初稿) |
5.2.1 基于纳微观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多尺度试验与仿真研究 |
5.2.2 基于细微观结构观测的多尺度试验与仿真研究 |
5.2.3 未来展望 |
5.3 微观力学分析(浙江大学罗雪老师提供初稿) |
5.3.1 分析微观力学模型 |
5.3.2 数值微观力学模型 |
5.3.3 未来展望 |
5.4 长寿命路面结构(长沙理工大学吕松涛老师提供初稿) |
6固废综合利用技术 |
6.1 工业废渣(武汉理工大学肖月老师提供初稿) |
6.1.1 钢渣再利用 |
6.1.2 其他工业废渣 |
6.1.3 粉煤灰再利用 |
6.2 建筑垃圾(武汉理工大学肖月老师提供初稿) |
6.2.1 建筑固废再生骨料 |
6.2.2 建筑固废再生微粉 |
6.3 生物油沥青(长安大学张久鹏老师提供初稿) |
6.3.1 生物沥青制备工艺 |
6.3.2 生物沥青改性机理 |
6.3.3 生物沥青抗老化性能 |
6.3.4 生物沥青再生性能 |
6.3.5 生物沥青其他应用 |
6.3.6 生物沥青发展前景 |
6.4 废轮胎 |
6.4.1 大掺量胶粉改性技术(东南大学马涛老师提供初稿) |
6.4.2 SBS/胶粉复合高黏高弹改性技术(华南理工大学于华洋老师提供初稿) |
6.4.3 温拌橡胶沥青(华南理工大学于华洋老师提供初稿) |
7路面再生技术 |
7.1 热再生技术(北京工业大学郭猛老师提供初稿) |
7.1.1 高RAP掺量再生沥青混合料 |
7.1.2 温拌再生技术 |
7.1.3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洁净化技术 |
7.1.4 热再生技术未来展望 |
7.2 高性能冷再生技术(东南大学马涛老师提供初稿) |
7.2.1 强度机理研究 |
7.2.2 路用性能研究 |
7.2.3 微细观结构研究 |
7.2.4 发展前景 |
(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振荡压实技术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振荡压实技术的原理 |
2 振荡压实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
2.1 技术要点 |
2.2 施工效果 |
2.3 注意事项 |
3 振荡压实技术的运用策略 |
3.1 碾压施工 |
3.2 接缝处理 |
3.3 质量控制 |
4 结语 |
(10)公路工程沥青路面压实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公路工程路面压实概述 |
2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压实质量影响因素 |
2.1 材料性能 |
2.2 混合料温度 |
2.3 施工 |
3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压实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 |
3.1 压实机械选型组合 |
3.2 碾压作业程序控制 |
3.3 合理确定碾压温度 |
3.4 控制碾压次数、速度 |
3.5 科学选择振频振幅 |
3.6 防治常见压实问题 |
4 结束语 |
四、压实与摊铺 之一 压实技术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公路沥青路面振荡压实技术分析[J]. 何慧.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1(11)
- [2]振压实技术在沥青路面施工中应用探讨[J]. 罗永仙.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1(09)
- [3]基于机器学习的路面压实质量实时评价研究[D]. 吴奇伦. 山东大学, 2021(12)
- [4]铁路路基连续压实技术质量控制研究[J]. 王薇. 铁路工程技术与经济, 2021(03)
- [5]垂直振动压实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控制研究[D]. 潘元乐. 河北大学, 2021(09)
- [6]沥青路面施工的振荡压实技术运用[J]. 赵彬. 交通世界, 2021(09)
- [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振荡压实技术分析[J]. 戚玉华,黄颖. 运输经理世界, 2020(14)
- [8]中国路面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0[J]. 于华洋,马涛,王大为,王朝辉,吕松涛,朱兴一,刘鹏飞,李峰,肖月,张久鹏,罗雪,金娇,郑健龙,侯越,徐慧宁,郭猛,蒋玮. 中国公路学报, 2020(10)
- [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振荡压实技术的运用[J]. 韦建飞,韦黎,陈文. 交通世界, 2020(26)
- [10]公路工程沥青路面压实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J]. 韩军. 工程技术研究, 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