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砂围堰的施工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陈渊泉[1](2020)在《浅谈砂围堰施工常见难点及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围堰工程广泛运用于水利工程涉水项目,是非常重要的临时挡水建筑物,可以说围堰施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主体建筑物施工的进展。文章从感潮河段砂围堰施工的应用入手,对于施工中常见的施工问题及施工难点进行分析,结合现场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进行总结,旨在指导类似项目砂围堰的应用。
孙刚,李超,尤东京,钱飞飞[2](2020)在《九乡河口闸站工程围堰设计方案比选与施工》文中研究表明根据九乡河口闸站工程概况和设计要求,拟设计了钢板桩围堰、膜袋砂围堰和均质土围堰三种围堰方案,从技术、经济和工程现状等多个方面进行比选分析,最终选择均质土围堰作为本工程的围堰方案;对均质土围堰的施工进行详细概述,可为同类水利工程的围堰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王晓亮[3](2020)在《软土地基膜袋砂堤坡破坏模式与设计计算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膜袋砂堤坡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整体稳定性好、适应能力强的优点,在近海和水利工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对于这种堤坡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关于堤坡的破坏模式和设计计算方法,目前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成熟的理论。软土上的膜袋砂堤坡工程有很多失稳的案例。本文利用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手段,针对软土地基膜袋砂堤坡的破坏模式及设计计算方法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及取得的认识如下:(1)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软土地基膜袋砂堤坡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如堤坡尺寸、膜袋强度、地基强度的不同)存在两种不同的堤坡地基破坏模式,分别为“整体破坏”和“分侧破坏”。堤坡地基“整体破坏”表现为地基承载力不足,堤坡整体下陷,地基中的破坏面基本对称,相交于堤坡中心下方。堤坡地基“分侧破坏”表现为堤坡两侧边坡坡脚位置的地基局部破坏。对于地基分侧破坏模式,当堤坡强度不充分大时,则将进一步导致堤坡-地基的联合滑动破坏。(2)设计制作了一套试验装置,对软土地基膜袋砂堤坡缩尺模型进行试验研究,考察膜袋砂堤坡-地基的变形形态和破坏模式。研究发现地基在膜袋砂堤坡作用下破坏时,由于堤坡是柔性基础,可以适应地基的变形,使得地基的变形破坏形态与刚性基础下的地基有显着差异。变形与破坏形态与数值模拟的结果相符。据此,借鉴刚性基础下地基破坏分区(主动区),提出了膜袋砂堤坡下地基的破坏分区,并展示了与刚性基础下破坏分区的区别。(3)针对堤坡下(柔性基础下)地基的整体破坏模式,通过极限平衡法推导了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经过计算对比发现,相同地基条件下的膜袋砂堤坡地基具有比刚性基础地基更高的极限承载力,但是前者变形大很多。(4)利用数值模拟对影响堤坡地基变形破坏的七个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堤坡底部宽度、土工膜袋抗拉刚度和软土地基强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堤坡坡度、砂袋充填厚度、充填砂强度和筋-土界面抗剪强度是次要影响因素。基于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堤坡地基“整体破坏”模式和“分侧破坏”模式的判别方法,提出了不同破坏模式下的堤坡极限填高计算方法和堤坡安全系数计算方法。整合上述计算公式,提出了软土地基膜袋砂堤坡设计计算方法,并利用现有工程案例对该设计计算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5)堤坡地基失稳过程中堤坡底层的土工膜袋受拉力最大,容易首先被拉断,此时上部的膜袋受力还很小。现今常规的设计通常采用等厚度砂袋和均匀强度土工膜袋的设计方法,未对堤坡底部进行加强。本文从加强堤坡底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两种优化设计方法,分别为“非等厚度设计方法”和“船型设计法”。非等厚度设计方法是调整砂袋充填厚度,利用上疏下密的膜袋布置对堤坡底部进行加固。船型设计方法则是在堤坡底层砂袋使用高强度的土工材料对堤坡底部进行加固,使底层砂袋成为一个强度很高的载体,承托堤坡上部膜袋砂荷载,使整个堤坡像一艘“船”一样放置于软土地基上,即便地基沉降很大,堤坡也能保持自身不出现破坏。
容畅[4](2020)在《双层地基上砂袋围堰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近海工程的快速发展,围堰的建造在各个方面要求更高。砂袋围堰具备施工方便、整体性好等优势,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相关研究滞后于实践,工程中仍会出现围堰失稳的情况。砂袋围堰的稳定性关乎整个围海造陆工程的顺利进行,现有的研究大多将地基视为均质软土考虑,但实际工程中地质条件复杂,地基形式对围堰的整体稳定性有较大影响。鉴于此,本文对上软下硬地基上砂袋围堰的失稳工程案例进行了介绍,并通过数值模拟,对双层地基(上软下硬、上硬下软)上砂袋围堰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展开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及成果总结如下:(1)通过对比单层软土地基与上软下硬双层地基上砂袋围堰的极限填筑高度与破坏模式,发现当软土层下方存在抗剪强度较高的硬土层时,砂袋围堰能够达到更大的极限填土高度,其破坏模式也有较大的区别。(2)对比砂袋围堰的两种破坏模式(地基整体剪切破坏与边坡-地基滑动破坏)在塑性区发展、特征点位移、滑弧出现位置等方面的差异。发现当围堰的破坏模式为地基整体剪切破坏时,围堰中心沉降和坡脚水平位移均发生突变,而当破坏模式为边坡-地基滑动破坏时,仅坡脚水平位移发生突变。(3)针对上软下硬双层地基形式,讨论围堰与地基的相关参数对围堰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上软下硬双层地基上,砂袋围堰可能发生地基整体剪切破坏或边坡-地基滑动破坏。底部宽度越大,围堰越容易发生边坡-地基滑动破坏,软土层的厚度和抗剪强度、土工布抗拉强度越大,围堰越容易发生地基整体剪切破坏。根据主要影响因素拟合出判别破坏模式的临界围堰底宽公式、围堰的极限填土高度计算公式以及安全系数的计算公式。(4)针对上硬下软双层地基形式,对影响砂袋围堰破坏模式和极限填土高度的不同参数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当地基中软土层上方覆盖有硬土层时,围堰的破坏模式为地基整体剪切破坏。根据主要影响因素拟合得到上硬下软地基上砂袋围堰极限填土高度与安全系数的计算公式。(5)为弥补传统的各层砂袋等厚的布置方式无法充分发挥上层土工布强度这一不足,探讨新型的砂袋围堰布置形式,即从下至上各层砂袋厚度逐渐增大,使围堰底部有更大的强度与刚度。通过与传统方式对比,证明采用新型布置方法能够使得各层土工布受力更均匀,从而提高围堰的整体稳定性。
蔡丛海[5](2020)在《膜袋砂围堰施工技术在沿海淤泥地质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膜袋砂围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一项施工技术,该方法施工过程简单、工期短、造价低、取材方便,固结好之后的膜袋砂围堰堰体比较稳定,密实度高,沉降小,防浪效果好。该技术比较适合沿海淤泥地质差的地区。该文根据膜袋砂围堰在广州市南沙区水利工程实际施工实例做简要概述,提出相关建议,可为膜袋砂围堰在沿海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应用提供借鉴。
王思懿[6](2020)在《陆海域复杂基坑施工对邻近桩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市快速道路的改造常会在既有高架桥邻近进行并行隧道基坑施工,基坑施工可能影响邻近高架桥的安全。本文以深圳海滨大道隧道基坑作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解决两个陆域海域明挖基坑的工程问题:考虑基坑和邻近桥桩的安全、施工方便和经济性,对双排钢板桩围堰与膜袋砂结合钢板桩防渗心墙围堰两种形式的优选;陆域复杂基坑大规模开挖对邻近既有桥梁桩基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解决的数值模拟技术难点有:引入膜袋间接触单元的膜袋砂模拟方法;基坑开挖对邻近多跨桥梁桩基影响的大规模数值模型的必要性。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第一,在海域基坑的数值模拟过程中,改进以往对于膜袋砂围堰进行数值模拟的方式。本文中膜袋采用弹性本构,以土工格栅进行数值模拟;膜袋与膜袋、膜袋砂与膜袋砂界面间的接触采用无厚度的Goodman单元进行模拟,经过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对比之后验证了此种方法模拟的可行性。第二,进行双排钢板桩围堰形式与膜袋砂结合钢板桩防渗心墙围堰形式的优选。两种围堰结构型式下的围堰自身稳定性都在规范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在基坑开挖完成后地下连续墙的侧向位移相差无几,对于既有桩基稳定性与围堰施工费用而言,膜袋砂围堰结构要优于双排钢板桩围堰结构。第三,通过对多跨度桩基数值模型与单跨度桩基数值模型的分析求解,隧道基坑开挖施工引起的扰动是桥梁结构变形的主要原因。多跨度桩基数值模拟表明多跨度桩基上部桥梁结构的存在使得桩基变形协调,上部桥梁结构并未发生破坏。由于上部桥梁结构使得多跨度桩基建模方式下的桩基变形量小于单跨度桩基建模方式下的桩基变形量。多跨度桩基建模方式的桩基变形量可以为今后工程中采用单跨桩基建模桩基变形量超过规范值的情况提供参考。
黄舜祥[7](2020)在《膜袋砂围堰施工在鲤鱼岛水闸改造工程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膜袋砂围堰方法施工过程简单、工期短、造价低、取材方便,固结好之后的膜袋砂围堰堰体比较稳定、密实度高、沉降小、防浪效果好。比较适合沿海低海拔低水头、粉细砂资源丰富、容易开采运输的地区。文章根据膜袋砂围堰在外走马埭海堤鲤鱼岛水闸改造工程实际施工做简要概述,提出相关建议,可为膜袋砂围堰在沿海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应用提供借鉴。
刘福贵,何玉虎,周科成[8](2019)在《感潮河段水利工程施工围堰及导流技术》文中研究说明沿海一带,由于离海较近,受海水涨落潮的影响,出现大量内涌河水位随海水涨落潮进行变化的感潮河段,在感潮河段进行水利设施施工具有地质条件复杂、河水位受潮水位的影响变化频繁、导流难度大等特点[1]。以黄埔区西滘涌墩头涌水闸和东滘涌水闸施工为例,从导流规划,导流方案选择,围堰设计,钢板桩围堰施工,膜袋砂围堰施工,围堰监测等方面进行阐述,介绍了在感潮河段水闸施工导流及围堰的综合施工方法和技术。
唐爱学[9](2018)在《膜袋充砂围堰+钢板桩防渗心墙围堰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总江水闸除险加固工程的基本情况。对"膜袋充砂围堰+钢板桩防渗心墙"和"土石围堰+高压旋喷灌浆防渗心墙"全断面围堰施工导流方案进行了综合比较。结合总江水闸挡河闸坝施工导流实践,论述了膜袋充砂围堰+钢板桩防渗心墙全断面围堰施工导流的施工方法。
丁晖东[10](2018)在《明挖隧道过河段模袋砂围堰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温州市软土地区隧道开挖过程中遇到过河段的工况,隧道开挖施工存在难点,施工过程中采取明挖隧道过河段模袋砂围堰施工技术。重点介绍了明挖隧道过河段模袋砂围堰施工技术的围堰设计、材料选择和施工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技术改进。
二、浅谈砂围堰的施工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砂围堰的施工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砂围堰施工常见难点及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前 言 |
1 工程简介 |
2 围堰方案选定 |
3 独特难点分析 |
4 砂围堰分段施工难点及措施 |
5 砂围堰季节施工难点及措施 |
6 结 语 |
(2)九乡河口闸站工程围堰设计方案比选与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0工程概况 |
1 施工围堰布置及设计 |
1.1 围堰的平面布置 |
1.2 围堰的设计 |
2 围堰的方案比选分析 |
2.1 九乡河工程围堰的方案设计 |
2.2 方案比选 |
3 围堰施工 |
3.1 围堰施工 |
3.2 围堰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4 结论 |
(3)软土地基膜袋砂堤坡破坏模式与设计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土工膜袋的应用及发展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膜袋砂堤坡失稳案例 |
1.4 膜袋砂堤坡常用设计方法及加筋布置方式 |
1.5 国内外研究概述 |
1.5.1 地基承载力研究 |
1.5.2 堤坡填土高度研究 |
1.5.3 土工膜袋及堆叠体力学特性研究 |
1.5.4 膜袋砂堤坡稳定性研究 |
1.5.5 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之处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二章 膜袋砂堤坡物理模型试验及地基承载力理论研究 |
2.1 前言 |
2.2 试验设计 |
2.2.1 试验模型箱 |
2.2.2 试验材料制备 |
2.2.3 膜袋砂堤坡模型断面 |
2.2.4 试验装置 |
2.2.5 试验方案 |
2.3 试验过程 |
2.3.1 模型填筑 |
2.3.2 膜袋砂充填堆载 |
2.4 试验结果分析 |
2.5 堤坡下地基极限承载力研究 |
2.5.1 传统刚性基础下地基承载力理论 |
2.5.2 现有堤坡荷载下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 |
2.5.3 堤坡下地基破坏分区假设 |
2.5.4 堤坡下地基I区存在性的讨论 |
2.5.5 本文提出的堤坡下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软土地基膜袋砂堤坡数值模拟 |
3.1 前言 |
3.2 数值模型 |
3.2.1 有限元模型及边界条件 |
3.2.2 本构模型及参数取值 |
3.2.3 数值模型验证 |
3.3 参数影响分析 |
3.3.1 堤坡底部宽度(W)的影响 |
3.3.2 土工膜袋抗拉刚度(J)的影响 |
3.3.3 膜袋砂充填厚度(t)的影响 |
3.3.4 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su)的影响 |
3.3.5 堤坡坡度(k)的影响 |
3.3.6 膜袋充填砂内摩擦角(φ)的影响 |
3.3.7 土工膜袋-软土界面抗剪强度(τmax)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软土地基膜袋砂堤坡破坏模式及稳定性计算方法 |
4.1 前言 |
4.2 堤坡地基破坏模式 |
4.3 膜袋砂堤坡地基破坏模式 |
4.3.1 整体破坏模式 |
4.3.2 分侧破坏模式 |
4.3.3 破坏模式判别方法 |
4.4 软土地基膜袋砂堤坡稳定性计算方法 |
4.4.1 极限填高计算方法 |
4.4.2 安全系数计算方法 |
4.5 软土地基膜袋砂堤坡设计计算方法及验证 |
4.5.1 软土地基膜袋砂堤坡设计计算方法 |
4.5.2 设计计算方法验证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软土地基膜袋砂堤坡优化设计方法 |
5.1 前言 |
5.2 非等厚度优化设计 |
5.2.1 非等厚度设计方法 |
5.2.2 非等厚度设计方法数值模拟分析 |
5.3 船型优化设计 |
5.3.1 船型设计方法 |
5.3.2 船型设计方法数值模拟分析 |
5.4 优化设计膜袋砂堤坡数值模拟参数分析 |
5.4.1 参数分析工况设定 |
5.4.2 堤坡底部宽度(W)的影响 |
5.4.3 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su)的影响 |
5.4.4 土工膜袋抗拉刚度(J)的影响 |
5.4.5 堤坡坡度(k)的影响 |
5.4.6 膜袋充填砂内摩擦角(φ)的影响 |
5.5 优化设计膜袋砂堤坡破坏模式判别及稳定性计算方法 |
5.5.1 优化设计膜袋砂堤坡地基破坏模式判别方法 |
5.5.2 优化设计膜袋砂堤坡稳定性计算方法 |
5.6 优化设计膜袋砂堤坡设计计算方法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双层地基上砂袋围堰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砂袋围堰的工程应用 |
1.2.1 砂袋围堰成功应用举例 |
1.2.2 砂袋围堰工程事故举例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试验研究 |
1.3.2 数值分析研究 |
1.3.3 理论研究 |
1.3.4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的创新点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上软下硬地基上砂袋围堰失稳案例分析 |
2.1 工程概况 |
2.2 水文及气象条件 |
2.2.1 水文条件 |
2.2.2 气象条件 |
2.3 地质条件 |
2.4 围堰设计及施工情况 |
2.4.1 围堰设计 |
2.4.2 围堰施工情况 |
2.5 工程监测 |
2.5.1 监测项目与控制指标 |
2.5.2 监测仪器布设 |
2.5.3 监测频率 |
2.6 围堰失稳情况 |
2.6.1 现场塌陷情况 |
2.6.2 险情处理情况 |
2.7 险情原因分析 |
2.7.1 施工过程分析 |
2.7.2 监测数据分析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软土地基砂袋围堰数值模拟方法及有效性检验 |
3.1 物理模型试验及结果 |
3.1.1 模型制作 |
3.1.2 试验方法 |
3.1.3 试验结果 |
3.2 数值计算模型 |
3.2.1 模型建立 |
3.2.2 材料模拟与单元设置 |
3.2.3 材料参数与网格划分 |
3.3 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单层与双层地基砂袋围堰的数值模拟分析 |
4.1 计算模型 |
4.1.1 模型尺寸 |
4.1.2 参数取值 |
4.2 失稳判据与安全系数 |
4.2.1 失稳判据 |
4.2.2 安全系数 |
4.3 计算结果分析 |
4.3.1 极限填土高度对比 |
4.3.2 安全系数对比 |
4.3.3 破坏模式对比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上软下硬地基上砂袋围堰的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
5.1 底部宽度W对砂袋围堰稳定性的影响 |
5.1.1 参数设置 |
5.1.2 破坏模式对比 |
5.1.3 极限填土高度对比 |
5.2 软土层厚度t对砂袋围堰稳定性的影响 |
5.2.1 参数设置 |
5.2.2 破坏模式对比 |
5.2.3 极限填土高度对比 |
5.3 软土层抗剪强度Su_1对砂袋围堰稳定性的影响 |
5.3.1 参数设置 |
5.3.2 破坏模式对比 |
5.3.3 极限填土高度对比 |
5.4 土工布抗拉强度J对砂袋围堰稳定性的影响 |
5.4.1 参数设置 |
5.4.2 破坏模式对比 |
5.4.3 极限填土高度对比 |
5.5 硬土层抗剪强度Su_2对砂袋围堰稳定性的影响 |
5.5.1 参数设置 |
5.5.2 破坏模式对比 |
5.5.3 极限填土高度对比 |
5.6 围堰坡度k对砂袋围堰稳定性的影响 |
5.6.1 参数设置 |
5.6.2 破坏模式对比 |
5.6.3 极限填土高度对比 |
5.7 上软下硬地基砂袋围堰特性关键判别指标 |
5.7.1 硬土层的影响深度t_(cr) |
5.7.2 区分两种破坏模式的临界围堰底宽W_(cr) |
5.7.3 极限填土高度H_(max)与安全系数F_s计算公式 |
5.7.4 设计流程新思路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上硬下软地基上砂袋围堰的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
6.1 硬土层厚度t对砂袋围堰稳定性的影响 |
6.1.1 参数设置 |
6.1.2 破坏模式对比 |
6.1.3 极限填土高度对比 |
6.2 围堰底部宽度W对砂袋围堰稳定性的影响 |
6.2.1 参数设置 |
6.2.2 破坏模式对比 |
6.2.3 极限填土高度对比 |
6.3 软土层抗剪强度Su_1对砂袋围堰稳定性的影响 |
6.3.1 参数设置 |
6.3.2 破坏模式对比 |
6.3.3 极限填土高度对比 |
6.4 土工布抗拉强度J对砂袋围堰稳定性的影响 |
6.4.1 参数设置 |
6.4.2 破坏模式对比 |
6.4.3 极限填土高度对比 |
6.5 硬土层抗剪强度Su_2对围堰稳定性的影响 |
6.5.1 参数设置 |
6.5.2 破坏模式对比 |
6.5.3 极限填土高度对比 |
6.6 围堰坡度k对围堰稳定性的影响 |
6.6.1 参数设置 |
6.6.2 破坏模式对比 |
6.6.3 极限填土高度对比 |
6.7 上硬下软双层地基砂袋围堰特性关键判别指标 |
6.7.1 极限填土高度计算公式 |
6.7.2 安全系数计算公式 |
6.8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砂袋围堰非等厚加筋布置方法 |
7.1 传统的砂袋围堰布置方法及受力特点 |
7.2 新型的砂袋围堰布置方法 |
7.2.1 新型布置方法介绍 |
7.2.2 极限填土高度对比 |
7.2.3 破坏模式对比 |
7.2.4 土工布受力分布对比 |
7.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膜袋砂围堰施工技术在沿海淤泥地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围堰设计 |
3 围堰材料 |
4 膜袋砂围堰施工原理 |
5 膜袋砂围堰施工方法 |
5.1 施工准备 |
5.2 基础面处理 |
5.3 土工布软体排铺设 |
5.4 膜袋加工与布设 |
5.5 灌砂 |
5.6 反压 |
5.7 围堰防渗施工 |
6 效益分析 |
7 结语 |
(6)陆海域复杂基坑施工对邻近桩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2 Midas GTS/NX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
2.1 本构模型选取 |
2.1.1 修正莫尔-库伦本构模型简介[57] |
2.1.2 修正莫尔-库伦本构参数选取 |
2.2 单元类型选取 |
2.2.1 岩土体与承台的单元选取 |
2.2.2 地下连续墙、双排钢板桩围堰的单元选取 |
2.2.3 桩基、立柱与内支撑的单元选取 |
2.2.4 膜袋砂围堰的单元选取 |
2.3 数值模拟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3 海域基坑两种围堰的优选 |
3.1 海域基坑工程概况 |
3.1.1 工程地质条件 |
3.1.2 围堰形式 |
3.2 双排钢板桩围堰施工及基坑开挖过程模拟 |
3.2.1 双排钢板桩围堰数值模型建立 |
3.2.2 双排钢板桩围堰施工阶段模拟 |
3.2.3 结果分析 |
3.3 膜袋砂围堰施工及基坑开挖过程模拟 |
3.3.1 膜袋砂围堰数值模型建立 |
3.3.2 膜袋砂围堰施工阶段模拟 |
3.3.3 结果分析 |
3.4 双排钢板桩围堰与膜袋砂围堰的对比分析 |
3.4.1 桩基稳定性对比 |
3.4.2 地下连续墙稳定性对比 |
3.4.3 围堰经济适用性对比 |
3.5 本章小结 |
4 陆域复杂基坑对邻近桩基影响的大规模数值模拟研究 |
4.1 陆域基坑工程概况 |
4.1.1 工程地质条件 |
4.1.2 围护结构施工过程 |
4.1.3 基坑开挖过程 |
4.2 临近多跨度桩基基坑开挖过程模拟 |
4.2.1 多跨度桩基数值模型建立 |
4.2.2 多跨度桩基施工阶段模拟 |
4.2.3 结果分析 |
4.3 与邻近单跨度桩基基坑开挖过程模拟的对比 |
4.3.1 单跨度桩基数值模型建立 |
4.3.2 单跨度桩基施工阶段模拟 |
4.3.3 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膜袋砂围堰施工在鲤鱼岛水闸改造工程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围堰设计 |
2.1 围堰断面设计 |
2.2 围堰稳定性验算 |
3 围堰施工 |
3.1 充填膜袋砂 |
3.1.1 膜袋材料要求 |
3.1.2 膜袋充填主要施工程序 |
3.2 石渣填筑及垫层施工 |
3.3 膜袋混凝土 |
3.3.1 施工流程 |
3.3.2 施工要点 |
3.3.3 质量控制措施 |
3.4 膜袋砂围堰质量要求 |
3.4.1 水泥砂浆防渗技术要求 |
3.4.2 钢板桩临时支护技术要求 |
4 膜袋砂围堰优点 |
5 结语 |
(8)感潮河段水利工程施工围堰及导流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导流规划 |
3 导流建筑物设计 |
3.1 围堰总体设计 |
3.2 钢板桩围堰设计 |
3.3 膜袋砂围堰设计 |
3.4 围堰设计计算 |
4 围堰施工 |
4.1 钢板桩围堰施工 |
4.2 膜袋砂围堰施工 |
5 围堰运行及监测 |
6 结论与建议 |
(9)膜袋充砂围堰+钢板桩防渗心墙围堰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述 |
2 膜袋充砂围堰+钢板桩防渗心墙施工程序 |
2.1 上游膜袋充砂围堰施工程序 |
2.2 下游膜袋充填砂围堰施工程序 |
3 膜袋充砂围堰+钢板桩防渗心墙施工方法 |
3.1 热轧钢板桩防渗心墙施工 |
3.1.1 施工工序 |
3.1.2 钢板桩扣打施工工艺 |
3.1.3 施工注意事项 |
3.1.4 局部问题处理 |
3.2 膜袋充砂围堰施工 |
3.2.1 施工工序 |
3.2.2 施工工艺 |
3.2.3 施工难点 |
3.2.4 主要防渗措施 |
3.3 C25钢筋砼防渗面板施工 |
4 膜袋充砂围堰+钢板桩防渗心墙导流运行情况 |
5 结语 |
(10)明挖隧道过河段模袋砂围堰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
1.1 工程概况 |
1.2 工程地质条件 |
2 围堰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
2.1 围堰设计 |
2.2 围堰材料选择与施工关键技术 |
2.2.1 围堰材料选择 |
2.2.2 关键性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
3 改进型围堰施工技术研究 |
4 结论 |
四、浅谈砂围堰的施工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砂围堰施工常见难点及措施[J]. 陈渊泉.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10)
- [2]九乡河口闸站工程围堰设计方案比选与施工[J]. 孙刚,李超,尤东京,钱飞飞. 吉林水利, 2020(10)
- [3]软土地基膜袋砂堤坡破坏模式与设计计算方法研究[D]. 王晓亮.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4]双层地基上砂袋围堰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D]. 容畅.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膜袋砂围堰施工技术在沿海淤泥地质中的应用[J]. 蔡丛海. 陕西水利, 2020(06)
- [6]陆海域复杂基坑施工对邻近桩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 王思懿.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7]膜袋砂围堰施工在鲤鱼岛水闸改造工程的应用[J]. 黄舜祥. 湖南水利水电, 2020(02)
- [8]感潮河段水利工程施工围堰及导流技术[J]. 刘福贵,何玉虎,周科成. 云南水力发电, 2019(06)
- [9]膜袋充砂围堰+钢板桩防渗心墙围堰的应用[J]. 唐爱学. 广西水利水电, 2018(05)
- [10]明挖隧道过河段模袋砂围堰施工技术研究[J]. 丁晖东. 四川建材,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