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早熟优质葡萄新品种(论文文献综述)
王勇,李玉玲,孙锋,伍国红,骆强伟[1](2021)在《2010年以来中国葡萄育种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通过在中国知网检索近十年有关葡萄新品种育成报道的相关文献,汇总品种数据,对育种机构、育种材料、育种方式、育成品种主要性状及用途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共汇总葡萄品种124个,包括鲜食品种104个,鲜食与制干兼用品种4个,酿酒品种17个,砧木品种6个,且以有核和香味品种居多;涉及育种机构51个,主要以国有科研院校为主;利用育种材料96份,育种方式有杂交育种、无性系选种、实生选种、自交育种、野生资源收集筛选5种,且以常规杂交为主。调查发现,近十年推出的品种在实际生产中还未得到有效利用,扩繁和配套栽培技术正处于研发之中,推广面积还较少,有待进一步加强。
郑妮[2](2021)在《‘红美人’柑橘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及早熟优株的筛选》文中研究指明柑橘育种的根本任务是选育优良新品种,杂交育种可以定向培育出亲本性状互补或超亲遗传的优良品种。柑橘杂交育种始终把果实品质作为第一育种目标,优良的果实品质应同时具备好吃、好看、方便等特点,成熟期也是杂交育种的极为重要的育种目标,尤其是早熟品种的选育。本试验以中熟品种‘红美人’为母本,分别和早熟父本‘金秋砂糖橘’杂交的308株F1代、和中熟父本‘城固冰糖橘’杂交的88株F1代、和晚熟父本‘春见’杂交的202株F1代为试验材料,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观测这三个杂交组合的果实主要性状。以正态分布图体现杂交后代果实主要性状分布变异情况,分析其遗传规律,联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各杂交组合的早熟后代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名。旨在探明以‘红美人’为母本的三个组合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规律,筛选出早熟优异株系或杂交亲本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杂交后代果实主要性状分布情况在所有杂交后代的10个数量性状中,单果质量、果皮厚度、可滴定酸、固酸比和种子数这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0.30以上,后代出现了较大的性状分离。三个杂交组合杂交后代成熟期均分离了早熟、中熟、晚熟三种成熟期的后代,整体成熟期呈趋中亲特点。‘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的杂交后代主要为早熟单株(146~190 d),占比53.25%;‘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的杂交后代成熟期主要为中熟单株(191~250 d),占61.36%;‘红美人’ב春见’的杂交后代中熟单株占68.81%。三个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果实单果质量、纵径、横径及果形指数呈连续变异,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单果质量性状相较果实纵横径和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为最大,范围为0.39~0.51,其中‘红美人’ב春见’F1代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均为最大。‘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的杂交后代主要为中等和小果型,果形主要为高扁圆形;‘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的杂交后代主要为中等果型,果形主要为高扁圆形和圆形或近圆形。‘红美人’ב春见’组合的杂交后代主要为大至极大果型,果形主要为圆形或近圆形和椭圆形。‘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杂交后代黄色:橙黄色:橙红色:深红色=10:63:29:1;‘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杂交后代黄色:橙黄色:橙红色=1:16:12;‘红美人’ב春见’杂交后代黄色:橙黄色:橙红色:深红色=4:62:35:1,三个杂交组合均以橙黄色后代占据大多数。三个杂交组合F1代主要为中等果皮厚度。三个杂交组合TSS多在12%以下,高于12%的后代有一部分但较少;TA多分布在0.41~0.80%;TSS/TA多呈两峰或三峰分布,18.01~30.00分布相对较多。三个组合杂交后代的果肉风味变异非常广泛,从酸、偏酸、酸甜、偏甜、甜均有分布,‘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和‘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组合杂交后代主要为酸和偏酸风味,酸甜风味略次之;‘红美人’ב春见’组合主要为酸甜风味,酸和偏酸风味略次之。各组合后代以较化渣占绝大部分,不化渣次之,极化渣的最少。‘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F1代无核株系占17.86%,少核株系占33.77%,中等数量株系占28.57%,多核株系占19.81%。‘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F1代无核株系占6.82%,少核株系占18.18%,中等数量株系占43.18%,多核株系占31.82%。‘红美人’ב春见’F1代无核株系占26.73%,少核株系占37.62%,中等数量株系占22.77%,多核株系占12.87%。2杂交后代果实主要性状遗传三个杂交组合成熟天数F1均值均接近中亲值,且成熟天数时间段为中熟,说明大多杂交后代的成熟期呈趋中趋势,各组合的遗传力均在0.80以上,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影响较大。三个组合后代的低于低亲率高于其超高亲率,成熟天数小于低亲的比例较多,更偏向于成熟期早的亲本遗传。要想得到更多比例的早熟后代,双亲之一要为早熟株系或者选择两亲本成熟期相差较大的组合杂交。各组合果实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F1均值都小于中亲值,且其低于低亲率较高,有减小趋势。同样,杂交后代的TSS、TA、TSS/TA也有显着的劣变趋势,以‘金秋砂糖橘’和‘城固冰糖橘’为父本的两组合TSS、TSS/TA含量平均值小于中亲值,低于低亲率也远高于其超高亲率,TA含量平均值高于中亲值,超高亲率较高。以‘春见’为父本的组合的TSS含量平均值小于中亲值,TA、TSS/TA接近中亲值。相应的,杂交后代整体风味和化渣性也弱于双亲,各组合F1评分均值都小于中亲值,且低于低亲率较高。各组合F1代果皮颜色评分接近中亲值,三个杂交组合均以橙黄色后代占据大多数,更偏母本遗传,想要培育果皮红色的品种最好选择红色品种作为母本。三个组合果皮颜色评分遗传力较低,为0.28~0.34,说明果皮颜色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影响较少,可能受基因的显性和上位效应的影响较大。三个杂交后代种子数F1均值皆大于中亲值,超高亲率远高于其低于低亲率,种子数有增多的趋势。种子数性状更偏向于父本遗传,要想选育更多数量的无核建议选择无核的双亲进行杂交,尤其是父本的无核性更为重要。3早熟优株的筛选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将果实性状简化为4个核心评价指标,联用层次分析法和优劣解距离法计算三个组合早熟杂交后代的综合得分,选取各组合前两名的株系作为优株,最终筛选出中10-4-5、南12-6-12、南29-1-4、南29-1-2、1中20-7-5和2中21-4-8共6个优株,综合品质优良与实际观测结果相符。
彭涛[3](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湖南澧县葡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进一步推动“三农”工作全面发展,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补齐农村发展短板,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为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中,“产业兴旺”被放在了首位。澧县是湖南省的农业大县,葡萄产业是其确定的农业“六大特色”产业之一,同时“澧县葡萄”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澧县在葡萄产业的发展上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仍然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葡萄产业的发展也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更好的支持澧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澧县葡萄产业健康发展,本文在大量阅读国内外葡萄产业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参加农业部门座谈等方式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归纳总结,结合农业产业化、特色农业、农业区位等理论,从区域分布、品种结构、从业人员、市场销售、产值效益和产业延伸六个方面分析了澧县葡萄产业的发展现状。并以澧县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利用SWOT模型对澧县葡萄产业进行了分析,得出澧县葡萄产业发展的优势是产业基础扎实、政府层面重视和有技术支撑,且果农积极性比较高;劣势主要表现在葡萄的采后处理能力不足、交通区位条件不明显、品牌建设力度不够以及葡萄品种结构不优和标准不高等问题;但同时发现澧县葡萄产业发展的机遇也非常明显,主要是有乡村振兴战略作支撑以及人们消费观念转变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挑战在于周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自然灾害风险影响及果农的盲目竞争。最后在借鉴国内外葡萄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澧县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要求和澧县葡萄产业发展的实际,针对性提出了提升葡萄品质、强化品牌建设、优化品种结构、完善流通体系、推动融合发展和培育产业人才六个方面的对策建议。通过本文研究,希望能促进澧县葡萄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带动澧县的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张顺成[4](2020)在《不同葡萄品种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的引种表现及适应性分析》文中提出葡萄作为全世界广泛栽培的落叶果树,其产量和栽培面积在落叶果树中长期处于首位。作为适合葡萄生长、栽培的地区,河南省平顶山市拥有较好的自然气候条件,长期以来葡萄种植面积逐年稳步增长,但从目前的生产中发现,品种种植过于单一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通过对阳光玫瑰、巨玫瑰、金手指、夏黑、新星无核等5个品种的物候期、生长结果特性、丰产性、果实品质等,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挑选出适宜平顶山市栽培的优良葡萄品种并提供理论支撑。试验发现选取的5个品种都比较适宜平顶山市栽培,可逐步推广种植,从而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从果实经济性状上看,单穗重介于300615g,最大的是巨玫瑰为615g,最小的为夏黑300g;夏黑为早中熟品种,巨玫瑰、金手指、阳光玫瑰为中熟品种,新星无核为中晚熟品种;风味有甘甜、酸甜、清甜和淡甜4种。香味有牛奶香、玫瑰香、草莓香3种类型。在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植株霜霉病、黑痘病、灰霉病和炭疽病发病率较低,但在盛花期要注意灰霉病、穗轴褐枯病,葡萄坐果后普遍采用套袋方式进行处理。各品种在平顶山市生长势中庸偏强,萌芽率、结果枝率高,抗病性强,易于管理,果粒整齐,大小均匀,品质较好。特别是夏黑和阳光玫瑰,果穗较大,糖度高,丰产性好,适合在平顶山市及周边地区进行推广栽培,金手指、巨玫瑰和新星无核3个品种花芽分化好,可进行促早到培,实现提早上市,弥补现在早熟品种数量少、品种结构单一的问题,提高经济效益。(2)通过对不同葡萄品种的栽培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对在平顶山市拥有少量种植规模但仍需要推广种植的夏黑葡萄的扦插育苗进行了研究,详细了解了不同基质的土培硬枝扦插和不同水溶液的水培硬枝扦插对葡萄的影响,得到了夏黑葡萄硬枝扦插选择在基质速效生根粉800倍液进行扦插效果最好的结论,在此基质影响下生根率和萌芽率最为理想达到97.61%和95.23%,平均根长达到220.53mm,平均根粗达到3.81mm。(3)为有效论证避雨栽培对新引进品种的各方面影响,开展了对新引进品种的避雨栽培研究,分别选取了阳光玫瑰和新星无核两个品种,对其霜霉病和炭疽病的发病率进行了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的对比分析。从炭疽病发病率上看,避雨栽培条件下的新星无核葡萄、阳光玫瑰葡萄比露天栽培降低了17.6%、4.5%;从霜霉病发病率上看,避雨栽培条件下的新星无核葡萄、阳光玫瑰葡萄比露天栽培降低11.5%、40.3%。避雨栽培有效降低了葡萄病害发病率,减少病害侵染和喷药次数;通过观测巨玫瑰和金手指两个试验品种,对避雨栽培与露天栽培模式下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进行了对比。从试验中得到了有针对性结论:在避雨栽培下的巨玫瑰和金手指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要高于露天栽培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约3%,避雨栽培下两个品种葡萄的可滴定酸含量略低于露天栽培下其可滴定酸含量,但两者无明显差异。采取避雨栽培的模式,有效提升了葡萄果实的品质。(4)通过对平顶山市葡萄产业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平顶山市葡萄产业发展存在品种结构不合理、种植户分散经营缺乏合作社、葡萄种植缺少专业技术指导以及市场销售缺考察、设施农业缺标准、农产品缺品牌等问题,并提出了适合平顶山市葡萄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甘文汉[5](2019)在《龙泉驿区都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加快实现小康社会步伐,我国各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研究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能积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力;促进特色农业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建设,丰富市场的农业产品,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但是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导致地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慢、底子差,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地区怎样将自己的特色农产品转化为市场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发展的优势,因此如何推进一个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成为了当前比较紧迫的课题。作为都市农业区域的代表,龙泉驿区坚持以提质增效转方式为主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发展目标,扎实稳步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都市特色优势农业。进入新世纪,随着各种髙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也面临着多元化、多方向的发展。这就要求农业产业的发展要立足于本地的特色,切实进行农业的特色化和规模化发展。综上所述,本文以现阶段龙泉驿区农业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在发展特色的农业经济的背景下,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辅以实证研究。按照龙泉驿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龙泉驿区作为成都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的七个卫星城之一,根据“一城多市”、“独立成市”要求,将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因此,今后10年是龙泉驿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把握这一历史机遇,科学筹划发展,对龙泉驿区发展一三产业融合的现代都市型农业至关重要。本文将龙泉驿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如何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从特色农业产业的概念、特征,以及理论入手,来简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以此为基础,结合龙泉驿区都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仔细研究龙泉驿区都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有利因素,分析得出存在基础硬条件不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差、农业生产条件有限,科学规划布局推进缓慢、农业生产科学化管理薄弱,科技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有限,市场供应不稳定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本文从提高特色农业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强化农业科学管理,加强农业科技的应用、构建完善的农业市场供应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希望这些研究能够为龙泉驿区都市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意见。
龙蔷宇[6](2019)在《台湾早熟蜜桃优质芽变单株‘五月红’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分子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台湾早熟蜜桃、台湾早熟蜜桃芽变单株’B2’为对照品种,研究台湾早熟蜜桃优质芽变单株’五月红’的生物学特性;同时以台湾早熟蜜桃为对照,对’五月红’进行SRAP分子标记,鉴定其基因组是否存在DNA水平上的突变,为新品种登记、审定和推广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五月红’植株树势强,树型为直立型,树干灰褐色,表面粗糙,有裂纹,叶为长椭圆披针形,花呈蔷薇型单瓣,粉红色,为完全花,雌雄蕊发育正常,可自花结果。2、’五月红’初花期在3月2日左右,谢花期在3月11日左右,果实在4月24日左右开始转色,在5月5日左右成熟。’五月红’始花期比台湾早熟蜜桃晚5天,比其芽变单株’B2’晚21天,但果实成熟期比台湾早熟蜜桃提早9天,比其芽变单株’B2’提早16天,果实发育期为59天,表现为特早熟。3、’五月红’单果重约为66.18 g,比台湾早熟蜜桃增加16.75g,但较台湾早熟蜜桃芽变单株’B2’减少17.65g。果面为鲜红色,果肉多汁,可食率高达95.4%,比台湾早熟蜜桃及其芽变单株’B2’分别增加2.1%和1.0%。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62%,较对照增加4.01%和1.44%,可滴定酸含量为0.31%,较对照分别下降0.22%和0.34%。’五月红’是品质优良的早熟品种,适合在南方地区推广种植。4、’五月红’树体N含量较台湾早熟蜜桃下降,比台湾早熟蜜桃芽变单株’B2’高;’五月红’与对照P含量基本一致;’五月红’K和Mg含量比对照高;Ca含量与台湾早熟蜜桃基本一致,比芽变单株’B2’高。5、在’五月红’DNA样品中,以特异性引物me9/em5扩增出1200 bp特异性条带,表明’五月红’基因组在DNA序列上发生了改变,由此可以判定台湾早熟蜜桃优质芽变单株’五月红’属于新的特早熟桃种质资源。综上所述,台湾早熟蜜桃优质芽变单株’五月红’为新的特早熟桃种质资源,果实品质优良,适宜在南方地区推广种植。
曹玥华[7](2019)在《‘夏黑’葡萄早熟芽变株系‘天工墨玉’的生物学特性与分子辅助鉴定》文中研究说明‘夏黑’原产于日本,是以巨峰为母本,无核白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一个三倍体早熟无核葡萄品种,其果实品质优、无核、丰产性好,商品性佳、口感好,种植范围较为广泛,在全国大部分葡萄产区都有种植。2008年在金华市寨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现‘夏黑’早熟芽变株系,芽变株系葡萄穗形美、果粒着色早,成熟时间比‘夏黑’提早7-10天,成熟度高,果实着色均匀呈蓝黑色,品质优良,有更高的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具有更大的推广价值。本试验以‘夏黑’芽变株系(‘天工墨玉’)为材料,与‘夏黑’葡萄进行生物学特性比较、分子辅助鉴定以及探究其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形成规律,并应用高通量RNA-seq技术鉴定‘天工墨玉’与‘夏黑’在转录组水平的差异,为葡萄新品种认定及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植物学性状与生物学性状比较(1)植物学性状方面,‘天工墨玉’与‘夏黑’葡萄区别表现在嫩梢叶片颜色、幼嫩叶片绒毛上,‘天工墨玉’的嫩梢叶淡红褐色(五叶期,‘夏黑’红褐色),幼叶背部绒毛疏(‘夏黑’中等密)。(2)果实经济性状方面,同一时期‘天工墨玉’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夏黑’,完全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8%-23%,两个品种完全成熟时果实品质差异不显着。(3)物候期方面,‘天工墨玉’比‘夏黑’葡萄提早7-10天成熟。(4)生长结果习性方面,芽变株系的花芽分化较好,萌芽率和结果枝率略高于‘夏黑’葡萄,差异不显着。(5)抗病性方面,‘天工墨玉’抗酸腐病、灰霉病、霜霉病、枝干溃疡病能力较‘夏黑’强。2.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形成规律对‘夏黑’早熟芽变和‘夏黑’葡萄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测量了相关指标,包括平均单粒质量、平均纵径、平均横径、果皮花色苷、酸类物质、糖类物质、总糖、可滴定酸、果实中的总酚和黄酮类物质的动态变化。从果实生长发育变化规律来看,两者的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也存在差异。‘天工墨玉’的蔗糖、果糖、葡萄糖、总糖在整个发育期含量基本都高于’夏黑’葡萄,升糖速度快;‘天工墨玉’的苹果酸、酒石酸、可滴定酸含量在果实转色后迅速下降且其含酸量大部分都低于‘夏黑’,可滴定酸含量比‘夏黑’提早一周开始下降,降酸速度快;果实中总酚含量呈下降趋势,‘天工墨玉’的降幅要小于‘夏黑’葡萄,发育初期含量低于‘夏黑’,成熟期略高于‘夏黑’;‘天工墨玉’葡萄转色期比‘夏黑’葡萄提早7-10天,同一时期两者果皮花色苷含量差异极显着。3.分子辅助鉴定ISSR分子标记鉴定方面,利用ISSR引物对‘天工墨玉’和‘夏黑’DNA进行扩增,根据多态性筛选出26条ISSR引物及7对引物组合,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材料扩增出的等位基因带型完全一致,说明‘天工墨玉’与‘夏黑’遗传背景非常相近。SSR分子标记鉴定方面,在19条染色体上筛选出了40对稳定性好且多态性较好的SSR引物,结果表明,引物E10扩增的条带不一致,表明二者存在差异条带,说明二者在基因组DNA水平存在差异。4.RNA-seq鉴定应用高通量测序RNA-seq技术对‘天工墨玉’与‘夏黑’果实5个发育期(花后2周、4周、5周、8周、10周)的RNA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发育期不同,存在一定量的相关差异基因。
吴潇,齐开杰,殷豪,张绍铃[8](2016)在《诱变技术在落叶果树育种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对利用诱变技术开展落叶果树育种的研究进展,包括诱变方法、诱变育种取得的成果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综述,指出目前诱变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诱变技术与杂交、离体培养及基因组学研究结合用于育种进行了展望。
李洋[9](2016)在《几个晚熟鲜食葡萄品种在杨凌设施栽培的引种表现》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以几个新引进的鲜食葡萄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杨凌地区气候条件下的品种适应性。旨在丰富该地区的鲜食葡萄品种,为引种和生产提供依据。试验品种为鲜食葡萄品种WH11-23、WH11-35、WH12-51、WH12-52、WH12-53、秋红宝、意大利、圣诞玫瑰。试验于2015年在杨凌进行,研究内容包括试验品种的物候期、植物学性状、抗病性、成熟度监控、果实品质以及生长结果习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物候期方面来看,试验品种的萌芽期大多集中在3月下旬和4月上旬,温室比避雨早萌芽两周左右。温室栽培的WH11-35萌芽最早,避雨栽培的WH11-35萌芽最晚。4个品种结果,成熟最早的是温室中的WH11-35,最晚的是圣诞玫瑰。2、植物学性状调查结果显示,各品种的嫩梢、新梢、幼叶、成龄叶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4个结果品种中,3个是红色品种,1个是白色品种。3、抗病性方面,温室中仅有霜霉病发生,结果品种中,WH11-35抗霜霉病能力最强;避雨棚有白腐病发生,圣诞玫瑰抗白腐病能力较强。4、从生长结果习性看,短枝修剪的萌芽率高于长枝修剪。萌芽率最高的为WH12-52,最低的为WH11-35。结果品种中,圣诞玫瑰的萌芽率最高。结果枝率均大于50%,其中最高的为WH11-35(69.7%)。结果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圣诞玫瑰(1.5)>WH11-35(1.3)>秋红宝、意大利(1.1)。综合表现较好的是圣诞玫瑰、WH11-35。5、果实品质方面,WH11-35为红色品种,果穗紧密度适中,无副穗,穗重适中,全穗果粒整齐,果粉中,具有草莓和玫瑰香味,果肉脆,果梗与果粒难分离,耐储性好。秋红宝为红色品种,果穗适中,皮薄肉脆,具有玫瑰香味,香气浓郁。意大利果皮为黄绿色,果穗松,全穗果粒成熟不一致,果粉薄,果肉香气淡。圣诞玫瑰为红色品种,果穗为分枝形,松散,果肉较脆,有较浓的玫瑰香味,含糖量高。综上,引进晚熟鲜食葡萄品种在杨凌地区表现存在一定差异。综合各因素考虑,适宜在杨凌地区推广的鲜食葡萄品种为圣诞玫瑰、WH11‐35,秋红宝和意大利表现一般。
亓桂梅,张久慧,张陆阳[10](2015)在《2010-2014年育出的葡萄新品种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收集总结了2010年来全国各地选育审定的葡萄品种74个,并列出了其用途、来源、选育方法、选育单位及主要性状,并进行了分析。认为,近五年来我国新品种的推出速度不断加快,其中野生葡萄资源得到重视,并利用这些资源选育出了特色酿酒葡萄品种14个;另外,无核、大粒、色艳、具香气的优良鲜食品种一直是育种者追求的目标。
二、我国早熟优质葡萄新品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早熟优质葡萄新品种(论文提纲范文)
(1)2010年以来中国葡萄育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育种机构 |
2 育种材料 |
3 育种方式 |
4 育成品种 |
5 主栽品种及结构现状 |
6 讨论与结论 |
(2)‘红美人’柑橘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及早熟优株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我国柑橘生产现状 |
1.2 杂交育种 |
1.2.1 国内外杂交育种现状 |
1.2.2 我国杂交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 |
1.2.3 育种目标 |
1.2.4 亲本选择 |
1.3 柑橘果实主要性状遗传 |
1.3.1 成熟期 |
1.3.2 果实大小 |
1.3.3 果皮性状 |
1.3.4 果实糖酸 |
1.3.5 果肉风味及化渣性 |
1.3.6 种子数 |
1.4 综合评价方法 |
1.4.1 主成分分析法 |
1.4.2 层次分析法 |
1.4.3 优劣解距离法 |
1.4.4 各评价方法联用 |
第2章 绪论 |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2.2 研究主要内容 |
2.2.1 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分布情况 |
2.2.2 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遗传 |
2.2.3 杂交后代早熟优株的筛选 |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地点与材料 |
3.1.1 试验地点 |
3.1.2 实验材料 |
3.1.3 亲本材料概况 |
3.2 果实品质测定 |
3.2.1 成熟期 |
3.2.2 果实大小 |
3.2.3 果皮颜色及果皮厚度 |
3.2.4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及固酸比 |
3.2.5 果肉风味和化渣性 |
3.2.6 种子数 |
3.3 遗传力的计算 |
3.4 综合评价方法 |
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分布情况 |
4.1.1 杂交后代成熟期分布 |
4.1.2 杂交后代果实大小分布 |
4.1.3 杂交后代果皮颜色及果皮厚度的分布 |
4.1.4 杂交后代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固酸比分布 |
4.1.5 杂交后代果肉风味及化渣性分布 |
4.1.6 杂交后代种子数分布 |
4.2 杂交后代的果实性状的遗传 |
4.2.1 杂交后代成熟期遗传 |
4.2.2 杂交后代果实大小遗传 |
4.2.3 杂交后代果皮颜色及果皮厚度的遗传 |
4.2.4 杂交后代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固酸比的遗传 |
4.2.5 杂交后代果肉风味及化渣性的遗传 |
4.2.6 杂交后代种子数遗传 |
4.3 杂交后代早熟优株的筛选 |
4.3.1 核心评价指标的确定 |
4.3.2 核心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4.3.3 早熟株系综合评分 |
4.3.4 早熟优株的各性状值 |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
5.1 讨论 |
5.1.1 杂交后代果实成熟期 |
5.1.2 杂交后代果实大小 |
5.1.3 杂交后代果实果皮颜色及果皮厚度 |
5.1.4 杂交后代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固酸比 |
5.1.5 杂交后代果肉风味及化渣性 |
5.1.6 杂交后代果实种子数 |
5.1.7 优株的筛选 |
5.2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湖南澧县葡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内葡萄产业研究动态 |
1.2.2 国外葡萄产业研究动态 |
1.2.3 综合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1.5 可能存在的创新与不足 |
1.5.1 可能存在的创新 |
1.5.2 可能存在的不足 |
2 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乡村振兴战略 |
2.1.2 葡萄产业 |
2.1.3 产业发展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农业产业化理论 |
2.2.2 特色农业理论 |
2.2.3 农业区位理论 |
3 澧县葡萄产业发展基础及现状 |
3.1 澧县葡萄产业发展基础 |
3.1.1 自然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市场环境 |
3.2 澧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
3.2.1 区域分布 |
3.2.2 品种结构 |
3.2.3 从业人员 |
3.2.4 市场销售 |
3.2.5 产值效益 |
3.2.6 产业延伸 |
4 澧县葡萄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葡萄品种结构不优 |
4.2 从业人员后继不足 |
4.3 产品流通体系不畅 |
4.4 产业融合发展不够 |
5 乡村振兴背景下澧县葡萄产业SWOT分析研究 |
5.1 澧县乡村振兴战略 |
5.1.1 澧县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 |
5.1.2 澧县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实施意见 |
5.2 澧县葡萄产业发展优势 |
5.2.1 产业基础扎实 |
5.2.2 澧县政府重视 |
5.2.3 栽培技术支撑 |
5.2.4 果农积极性高 |
5.3 澧县葡萄产业发展劣势 |
5.3.1 果品后续处理 |
5.3.2 交通区位条件 |
5.3.3 品牌建设力度 |
5.3.4 葡萄品种品质 |
5.4 澧县葡萄产业发展机遇 |
5.4.1 乡村振兴重要支撑 |
5.4.2 人们消费观念转变 |
5.4.3 “互联网+”快速发展 |
5.5 澧县葡萄产业发展挑战 |
5.5.1 周边市场竞争 |
5.5.2 自然灾害风险 |
5.5.3 果农盲目竞争 |
5.6 小结 |
6 国内外葡萄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
6.1 国外葡萄产业发展经验 |
6.1.1 美国葡萄产业发展经验 |
6.1.2 意大利葡萄产业发展经验 |
6.1.3 日本葡萄产业发展经验 |
6.2 国内葡萄产业发展经验 |
6.2.1 福建省福安市葡萄产业发展经验 |
6.2.2 陕西省鄂邑区(户县)葡萄产业发展经验 |
6.2.3 江苏省丁庄村葡萄产业发展经验 |
7 乡村振兴背景下澧县葡萄产业发展的对策 |
7.1 推动葡萄生产提质 |
7.2 强化葡萄品牌建设 |
7.3 推进品种结构优化 |
7.4 加快流通体系建设 |
7.5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
7.6 强化产业人才支撑 |
8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澧县葡萄产业发展情况调査 |
致谢 |
(4)不同葡萄品种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的引种表现及适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我国及河南省葡萄产业现状 |
1.1.1 我国葡萄产业概况 |
1.1.2 河南省葡萄产业概况 |
1.2 平顶山市林果业发展现状 |
1.2.1 平顶山市特色林果发展现状 |
1.2.2 平顶山市特色林果引种概况 |
1.2.3 平顶山市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
1.3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3.1 选题的意义 |
1.3.2 选题的目的 |
第二章 不同葡萄品种在平顶山市的引种表现和评价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果园概况 |
2.1.2 试验材料 |
2.1.3 观测指标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5个引种葡萄品种植物学特性调查 |
2.2.2 5个引种葡萄品种果实经济性状调查 |
2.2.3 5个引种葡萄品种生长结果习性调查 |
2.2.4 5个引种葡萄品种物候期调查 |
2.2.5 5个引种葡萄品种抗病性调查 |
2.2.6 5个引种葡萄品种果实耐贮运性调查 |
第三章 引种品种不同栽培技术研究 |
3.1 避雨栽培与露天栽培下葡萄的引种表现 |
3.1.1 材料与方法 |
3.1.2 结果与分析 |
3.1.2.1 避雨栽培对不同葡萄品种的病害防治影响 |
3.1.2.2 避雨栽培对不同葡萄品种的果实品质影响 |
3.1.3 讨论 |
3.2 不同基质对葡萄硬枝扦插的影响 |
3.2.1 材料与方法 |
3.2.2 结果与分析 |
3.2.2.1 不同基质对夏黑葡萄土培硬枝扦插的影响 |
3.2.2.2 不同水溶液对夏黑葡萄水培硬枝扦插的影响 |
3.2.3 讨论 |
第四章 平顶山市葡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4.1 平顶山市葡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4.2 平顶山市葡萄产业发展对策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录 |
(5)龙泉驿区都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2 都市特色农业产业概念及理论依据 |
2.1 特色农业产业概念及特征 |
2.1.1 相关概念 |
2.1.2 特色农业产业特点 |
2.2 都市农业 |
2.2.1 基本概念 |
2.2.2 特征 |
2.3 理论依据 |
2.3.1 比较优势理论 |
2.3.2 竞争优势理论 |
2.3.3 技术创新理论 |
3 龙泉驿区都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资源概况与重要性分析 |
3.1 龙泉驿区都市特色农业发展的资源与基本情况 |
3.1.1 龙泉驿区概况 |
3.1.2 自然资源条件 |
3.1.3 社会经济情况 |
3.1.4 基础设施情况 |
3.2 龙泉驿区发展都市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性 |
3.2.1 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 |
3.2.2 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 |
3.2.3 有利于推动农民就业和农村劳动力的有效就业 |
4 龙泉驿区都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 |
4.1 龙泉驿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
4.2 特色水果产业发展情况 |
4.2.1 水果产业区域布局情况 |
4.2.2 技术保障现状 |
4.2.3 组织管理现状 |
4.3 特色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
4.3.1 蔬菜产业区域布局状况 |
4.3.2 技术保障状况 |
4.3.3 组织管理状况 |
4.4 龙泉驿区都市特色农业总体功能分区 |
4.4.1 优质水蜜桃优势产业区 |
4.4.2 其他精品水果标准化产业区 |
4.4.3 有机蔬菜生产区 |
4.4.4 高科技示范带动功能区 |
4.4.5 水产养殖功能区 |
4.4.6 都市观光农业产业区 |
4.4.7 现代林业产业建设区 |
5 龙泉驿区都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机遇 |
5.1 有利因素 |
5.1.1 政府高度重视 |
5.1.2 规模化经营程度较好 |
5.1.3 突出的区位优势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
5.1.4 独特的自然条件有利于龙泉驿区都市特色农业的种植 |
5.1.5 外销、深加工企业优势显着 |
5.1.6 技术支撑强劲 |
5.2 发展机遇 |
5.2.1 区位重构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
5.2.2 产业变革创造产业新的增长点 |
5.2.3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
5.2.4 特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增加 |
6 龙泉驿区都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6.1 基础硬条件不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差 |
6.2 农业生产条件有限,科学规划布局有待推进 |
6.3 农业科学化管理薄弱,科技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
6.4 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有限,市场供应不稳定 |
7 龙泉驿区都市特色农业产业的对策建议 |
7.1 提高特色农业产业综合生产能力 |
7.2 有效推进科学规划特色农业产业布局 |
7.3 强化农业科学管理,加强农业科技的应用 |
7.4 构建完善的农业供应市场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台湾早熟蜜桃优质芽变单株‘五月红’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分子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桃简介及产业现状 |
1.2 桃生物学性状 |
1.2.1 桃植物学特性 |
1.2.2 桃物候期观察 |
1.2.3 桃树生长结果习性 |
1.2.4 果实品质研究 |
1.3 树体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研究 |
1.4 桃树芽变及芽变育种 |
1.4.1 果树芽变的概念及意义 |
1.4.2 桃芽变育种研究进展 |
1.5 桃DNA分子鉴定 |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7 主要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与时间、地点 |
2.2 DNA分子鉴定 |
2.2.1 样品采集与材料 |
2.2.2 基因组DNA提取 |
2.2.3 SRAP分子标记技术 |
2.3 生物学特性研究内容与方法 |
2.3.1 植物学特性研究 |
2.3.2 开花结果生长动态比较研究 |
2.3.3 果实品质 |
2.3.4 树体营养变化研究 |
2.4 数据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五月红'分子标记鉴定 |
3.2 '五月红'植物学特性研究 |
3.3 '五月红'开花结果生长动态研究 |
3.3.1 花器官特性观察 |
3.3.2 物候期观察 |
3.3.3 果实生长发育观察 |
3.4 果实品质比较 |
3.4.1 果实外在品质比较 |
3.4.2 果实内在品质比较 |
3.5 树体营养变化研究 |
3.5.1 桃树体全氮含量变化 |
3.5.2 桃树体全磷含量变化 |
3.5.3 桃树体全钾含量变化 |
3.5.4 桃树体全钙含量变化 |
3.5.5 桃树体全镁含量变化 |
4 讨论与结论 |
4.1 SRAP分子标记鉴定分析 |
4.2 '五月红'生物学特性分析 |
4.3 '五月红'生长结果动态分析 |
4.4 '五月红'树体营养元素变化 |
4.5 总结 |
5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7)‘夏黑’葡萄早熟芽变株系‘天工墨玉’的生物学特性与分子辅助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章综述 |
1 葡萄果实营养成分的研究 |
2 研究进展 |
2.1 我国葡萄芽变育种研究进展 |
2.2 葡萄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
2.2.1 形态学鉴定 |
2.2.2 孢粉学鉴定 |
2.2.3 同工酶鉴定 |
2.2.4 分子标记鉴定法 |
2.3 葡萄芽变机制的研究 |
2.3.1 果皮和果实颜色的变异 |
2.3.2 成熟期变异 |
2.3.3 果型变异 |
2.4 RNA-seq技术 |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植物学性状与生物学性状比较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 |
1.2 试验材料 |
1.3 方法 |
1.3.1 植物学性状的观察 |
1.3.2 果实经济性状的测定 |
1.3.3 物候期的调查 |
1.3.4 生长结果习性调查 |
1.3.5 抗病性调查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天工墨玉’植物学性状描述 |
2.2 ‘天工墨玉’和‘夏黑’的生物学特征比较 |
2.2.1 物候期比较 |
2.2.2 果实经济性状比较 |
2.2.3 生长结果习性比较 |
2.2.4 抗病性比较 |
3 讨论 |
第三章 ‘天工墨玉’和‘夏黑’葡萄的果实发育期动态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果实经济性状测定 |
1.2.2 果实糖与有机酸的测定 |
1.2.3 酚类物质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果实发育期生长发育的变化 |
2.2 果实发育期糖组分的变化 |
2.3 果实发育期有机酸的变化 |
2.4 果实发育期总酚、黄酮类、花色苷含量的变化 |
2.5 果实发育期总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
3 讨论 |
3.1 果实生长 |
3.2 果实糖 |
3.3 果实有机酸 |
3.4 果皮花色苷 |
第四章 ‘天工墨玉’与‘夏黑’的分子辅助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基因组DNA提取 |
1.2.2 PCR扩增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1.2.3 ISSR引物扩增与琼脂糖凝胶 |
2 结果与分析 |
2.1 ISSR分析 |
2.2 SSR分析 |
3 讨论 |
第五章 ‘天工墨玉’和‘夏黑’果实发育的转录组对比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RNA提取与RNA-seq测序 |
1.3 实时定量PCR |
2 结果与分析 |
2.1 RNA-seq数据评价 |
2.2 差异基因分析 |
2.3 GO功能注释和KEGG分析 |
2.4 实时定量PCR |
3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诱变技术在落叶果树育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诱变方法的完善 |
2 诱变育种成果 |
3 诱变机理研究 |
4 落叶果树诱变育种中存在的问题 |
4.1 研究应用范围小 |
4.2 鉴定方法不完善 |
4.3 突变方向和性质尚难掌握 |
5 落叶果树诱变育种的展望 |
5.1 诱变和杂交育种结合 |
5.2 诱变与离体培养技术结合 |
5.3 诱变为基因组学开拓新思路 |
(9)几个晚熟鲜食葡萄品种在杨凌设施栽培的引种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我国鲜食葡萄栽培概况 |
1.1.1 我国鲜食葡萄栽培历史 |
1.1.2 我国葡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1.1.3 葡萄产业发展前景 |
1.2 鲜食葡萄品种选育概况 |
1.2.1 我国鲜食葡萄品种选育现状 |
1.2.2 葡萄品种育种方法 |
1.2.3 我国鲜食葡萄引种概况 |
1.3 鲜食葡萄果实品质评价 |
1.3.1 鲜食葡萄果实品质评价 |
1.3.2 影响果实品质的因素 |
1.4 鲜食葡萄栽培模式及关键技术 |
1.4.1 设施栽培及关键技术 |
1.4.2 露地栽培及关键技术 |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材料与试剂 |
2.2.1 供试品种 |
2.2.2 仪器与试剂 |
2.3 试验方法 |
2.3.1 物候期调查 |
2.3.2 植物学性状调查 |
2.3.3 生长结果习性调查 |
2.3.4 成熟度监控 |
2.3.5 果实品质评价 |
2.3.6 抗病性调查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引种品种的物候期调查结果 |
3.2 植物学性状描述 |
3.2.1 嫩梢性状 |
3.2.2 新梢性状 |
3.2.3 幼叶性状 |
3.2.4 成龄叶性状 |
3.3 生长结果习性 |
3.3.1 不同修剪方式对萌芽率的影响 |
3.3.2 生长结果习性 |
3.4 试验品种的成熟度监控 |
3.4.1 WH11-35 成熟度监控 |
3.4.2 秋红宝成熟度监控 |
3.4.3 意大利成熟度监控 |
3.4.4 圣诞玫瑰成熟度监控 |
3.5 果实品质评价 |
3.5.1 果穗、果粒性状 |
3.5.2 果实感官特性 |
3.6 抗病性 |
第四章 讨论 |
4.1 杨凌气候条件下各新品种的适应性 |
4.2 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栽培管理措施 |
4.3 不同物候期栽培管理工作历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2010-2014年育出的葡萄新品种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按用途和种类分析 |
2 亲本及获得途径 |
3 审定时间和单位性质 |
4 主要特性分析 |
5 小结 |
四、我国早熟优质葡萄新品种(论文参考文献)
- [1]2010年以来中国葡萄育种研究进展[J]. 王勇,李玉玲,孙锋,伍国红,骆强伟.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1(06)
- [2]‘红美人’柑橘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及早熟优株的筛选[D]. 郑妮. 西南大学, 2021(01)
- [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湖南澧县葡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彭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4]不同葡萄品种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的引种表现及适应性分析[D]. 张顺成. 河南科技学院, 2020(10)
- [5]龙泉驿区都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D]. 甘文汉.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6)
- [6]台湾早熟蜜桃优质芽变单株‘五月红’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分子鉴定[D]. 龙蔷宇. 广西大学, 2019(01)
- [7]‘夏黑’葡萄早熟芽变株系‘天工墨玉’的生物学特性与分子辅助鉴定[D]. 曹玥华.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8]诱变技术在落叶果树育种中的应用[J]. 吴潇,齐开杰,殷豪,张绍铃. 园艺学报, 2016(09)
- [9]几个晚熟鲜食葡萄品种在杨凌设施栽培的引种表现[D]. 李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9)
- [10]2010-2014年育出的葡萄新品种及特征分析[J]. 亓桂梅,张久慧,张陆阳.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