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医结合治疗颌下腺炎37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钢,漆文霞,闫彦峰,王涛,邹芳霞,姜刚刚,李志婷[1](2021)在《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免疫细胞浸润,唾液腺和泪腺的进行性损伤为主要特征,除了影响泪腺和唾液腺,导致眼睛干涩和口干症状外,还会累及人体心、肺、肾和中枢神经等多个系统,严重影响人体身心健康。虽然近年来西医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目前还没有针对潜在病因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在整体观的基础上,能够辨证施治,随证遣方,具有多靶点、多层次、多途径的治疗特点。目前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进展,发现其在治疗本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调节免疫、降低炎症反应及上调水通道蛋白等方面有着姣好的作用,既能缓解临床症状,延缓病情,又能够减轻激素等药物的不良反应。通过回顾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SS)的相关文献,对其发病机制及中医药作用的相关机理做了进一步的总结,本文拟从调节免疫、上调水通道蛋白及抗氧化应激等方面就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相关机制做一研究归纳,以期为相关实验研究及临床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胡学敏[2](2021)在《解毒化瘀生津方治疗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疗效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解毒化瘀生津方对干燥综合征(SS)小鼠IL-17、IL-4、IL-6、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将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硫酸羟氯喹组(羟氯喹组)、解毒化瘀生津方高、中、低剂量组。采用颌下腺免疫诱导法建立干燥综合征小鼠动物模型,以高、中、低剂量解毒化瘀生津方对实验小鼠进行灌胃治疗,以硫酸羟氯喹作为西药阳性对照。观察各组小鼠的毛发情况、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唾液分泌量与颌下腺指数;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17、IL-4、IL-6、TNF-α的表达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颌下腺组织中IL-17、IL-4、IL-6、TNF-α的表达量;用HE染色法观察颌下腺病理学改变。结果:1.小鼠一般情况: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颌下腺指数下降,各个给药组小鼠的颌下腺指数处于模型组和正常组小鼠之间,但是各给药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解毒化瘀生津方可以有效地改善SS小鼠的一般状态,增加体重、进食量,缓解口干状态,增加唾液量,减少饮水量。2.小鼠颌下腺组织HE染色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小鼠颌下腺细胞间隙增大,腺体重度实质损伤,间质内易见多个淋巴细胞浸润灶,部分腺体出现萎缩、化脓,腺泡破坏、不完整等情况,同时可见腺管管腔反应性扩张,血管壁增厚,说明造模成功。低剂量组小鼠颌下腺细胞间隙不均匀增大,腺体中度实质损伤,间质内偶见1-2个淋巴细胞浸润灶形成,腺泡破坏、不完整、大小不等,腺管管腔反应性扩张,血管壁增厚,部分毛细血管充血;中剂量组小鼠颌下腺细胞间隙增大,腺体轻度实质损伤细胞间质内淋巴细胞中度浸润,但未见淋巴灶形成;高剂量组小鼠颌下腺细胞间隙增大,极少淋巴细胞浸润,腺泡破坏不明显,大小接近相等,腺管管腔反应性扩张、萎缩,血管壁增厚,毛细血管充血;羟氯喹组小鼠,颌下腺细胞间隙增大,细胞间质内少量散在淋巴细胞浸润,腺泡破坏不明显,大小接近相等。腺管管腔反应性扩张、萎缩,血管壁增厚。3.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IL-4、IL-6、IL-17、TNF-α含量的结果显示,正常小鼠血清中IL-4、IL-6、IL-17、TNF-α低浓度表达。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4、IL-6、IL-17、TNF-α的浓度最高,解毒化瘀生津方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L-4、IL-6、IL-17、TNF-α浓度最接近正常组。4.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颌下腺IL-4、IL-6、IL-17、TNF-α的表达显示,与正常组小鼠比较,高剂量组、羟氯喹组IL-4、IL-6、IL-17、TNF-α表达差异不明显,其余各组IL-4、IL-6、IL-17、TNF-α表达均明显增高,差异显着;(2)与模型组相比,除低剂量组无差异外,其余各组IL-4、IL-6、IL-17、TNF-α表达均明显降低;(3)与羟氯喹组比较,高剂量组IL-4、IL-6、IL-17、TNF-α表达差异不明显,其余各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显着。结论:1.解毒化瘀生津方和羟氯喹均能显着的改善SS小鼠的一般状态。高剂量组优于中、低剂量组。2.中药解毒化瘀生津方可以通过下调IL-4、IL-6、IL-17、TNF-α,减轻炎症反应。3.中药解毒化瘀生津方能够减轻颌下腺的病理损伤,中药组以中药高剂量、中剂量疗效为佳。
孙蓬远,于静,高明利[3](2021)在《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羟氯喹改善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颌下腺分泌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羟氯喹对干燥综合征(SS)模型小鼠自发性颌下腺炎改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SS模型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羟氯喹组、中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各10只,另选10支雌性正常ICR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羟氯喹组给予硫酸羟氯喹灌胃,中药组给予益气养阴通络方颗粒灌胃,联合用药组给予益气养阴通络方颗粒和硫酸羟氯喹灌胃;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分别于实验4、8、12周,采用湿重法测量小鼠唾液分泌量;实验12周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各组小鼠外周血Toll样受体9(TLR-9) mRNA、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 mRNA表达差异,比较各组颌下腺质量与指标,并观察各组小鼠颌下腺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实验4、8、12周模型组唾液分泌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均P <0.05)。实验12周,羟氯喹组、中药组、联合用药组唾液分泌量、颌下腺质量及颌下腺指数均高于模型组,且联合用药组均高于羟氯喹组[(26.4±3.8) g比(18.4±4.2) g、(88±11) mg比(80±10) mg、(3.4±0.7)比(2.9±0.8)](均P <0.05)。模型组TLR-9 mRNA、BAFF mRNA表达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但羟氯喹组、中药组及联合用药组均低于模型组,且联合用药组均低于羟氯喹组[(3.4±0.2)比(4.4±0.2)、(3.2±0.3)比(3.7±0.4)](均P <0.05)。联合用药组颌下腺腺泡边界明显、无萎缩、无淋巴细胞浸润,与空白对照组相近。结论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羟氯喹能够增加SS模型NOD小鼠唾液分泌量,可能通过影响TLR-9/干扰素/BAFF信号通路,下调BAFF的阳性表达,减轻颌下腺炎性浸润,延缓颌下腺萎缩。
李厚钢[4](2020)在《鳖甲抗肝纤维化的物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药材鳖甲(Trionycis Carapax)是传统动物类中药,其基原为鳖科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应用历史悠久。该传统中药收载于历版《中国药典》,具有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的功效;主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虚风内动、手足瘛疭等症。基于鳖甲的功效主治,科学实验研究表明,鳖甲提取物具有显着抗肝纤维化的药效作用。现代药理学认为,肝纤维化疾患的形成是由于肝脏受损后,机体在修复过程中肝纤维组织过度沉积的可逆性病理现象,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各种慢性肝病,是肝硬化和肝癌的病理学基础。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鳖甲为君药组方研制的鳖甲抗纤方、鳖甲软肝片、鳖甲煎丸等中成药制剂,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肝纤维化疾病,疗效显着,受到广大患者赞誉。为了探讨鳖甲抗肝纤维化什么物质有效和为什么有效,本学位论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中药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鳖甲抗肝纤维化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了较系统研究。采用超声水提法从醋鳖甲粗粉提取多肽类物质,通过膜透析法将鳖甲多肽分离为分子量大于6000 Da和小于6000 Da两大类肽类物质部位,以对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的抑制率为检测指标,对鳖甲抗肝纤维化的活性多肽部位进行了筛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分子量小于6000 Da的肽为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部位。在确定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部位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膜透析法将分子量小于6000有效肽部位分离为分子量0-3000 Da和3000-6000Da两个肽段,将两个肽段对肝星状细胞的抑制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个肽段均能有效抑制肝星状细胞中TGF-β1的转化力,从而减轻肝纤维化。其中,分子量0-3000 Da肽段抗肝纤维化的药效作用更优。本论文构建了肝纤维化小鼠动物模型,对鳖甲分子量0-3000 Da和3000-6000 Da有效肽段进行了抗肝纤维化的药效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肉眼观察肝脏外观,给药鳖甲有效肽段组小鼠与模型组小鼠比较,前者小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低于后者;比较给药组小鼠与模型组小鼠的脏器系数测定结果,给药组小鼠的心脏、肝脏、肾脏等脏器系数显着减小(P<0.05);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给药鳖甲有效肽组小鼠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给药鳖甲有效肽组与阳性药物(愈肝龙和秋水仙碱)组动物比较,两者治疗肝纤维化的药效作用相近似。因此,表明鳖甲有效肽抗肝纤维化的药效作用显着。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对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类物质进行了作用机理研究。采用ELISA法,检测了给药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的COLⅣ、HPCⅢ、LN、HA、TNF-α、TGF-β1、IL-1β、IL-6等因子的表达,表明鳖甲有效肽能显着抑制上述因子的含量(P<0.05);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给药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组织中CTGF、EGFR、MMP9、p-AKT、p-p38、α-SMA、TGF-β1等因子的表达,表明鳖甲有效肽能显着下调CTGF、EGFR、p-AKT、p-p38、α-SMA、TGF-β1等因子的表达,上调MMP9的表达(P<0.05);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了给药模型小鼠肝组织中p-JNK、p-ERK1/2、Smad7、p-p38、TIMP-1、MMP-1、p-Smad2等因子的表达,鳖甲有效肽能显着下调p-JNK、p-ERK1/2、p-p38、TIMP-1、p-Smad2的表达(P<0.05),上调Smad7和MMP-1的表达(P<0.05),表明鳖甲有效肽通过参与调控MAPK、Smads、TIMPs/MMPs的信号通路的途径,达到治疗肝纤维的药效作用。以上实验研究结果阐释了鳖甲有效肽类物质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采用高效液相和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Triple TOF5600 MS],对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类物质(0-6 KD)中的两个肽段0-3 KD和3-6 KD的化学结构组成进行了分析鉴定。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两个有效肽段分别鉴定出评分20分以上800多个氨基酸序列,其中0-3 KD肽段中评分40分以上有18个氨基酸序列,3-6 KD肽段评分40分以上有7个氨基酸序列。上述研究结果探讨了鳖甲抗肝纤维化活性肽的结构组成,这对进一步诠释了鳖甲抗肝纤维化的药效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后期化学合成抗肝纤维化肽类药物奠定了一定基础。本学位论文通过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较深入探讨了鳖甲抗肝纤维化的什么物质有效和为什么有效,进一步诠释了其药效物质基础,从而为鳖甲及其复方制剂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疾患的临床疗效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并为该传统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开发为抗肝纤维化创新药物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可望为合成抗肝纤维化的肽类新药提供目标化合物。
陈灵,柳芳,张相林[5](2019)在《大柴胡汤的芍药品种选用及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大柴胡汤提供参考。方法:以"大柴胡汤""芍药""赤芍""白芍""本草考证""药理活性""临床应用"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1997年-2018年11月发表的相关文献。通过梳理《伤寒论》《金匮玉函经》《注解伤寒论》《名医别录》《雷公炮炙论》《千金要方》等本草书籍,并结合药理研究,从大柴胡汤中芍药的选用、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55篇,其中有效文献46篇。虽然《伤寒论》中芍药未明确是白芍还是赤芍,但根据赤芍、白芍的炮制方法、功效、药理研究及大柴胡汤的组方配伍来看,大柴胡汤中芍药选用白芍更为合理。临床应用方面,大柴胡汤除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急性胆囊炎、阻塞性黄疸、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脂肪肝、腮腺炎、感冒、中风、高血压、头痛、便秘外,还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跟腱炎、荨麻疹、单纯性肥胖症、失眠等。建议在应用含芍药的经方时,应结合本草考证、功效辨析和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用药的合理性分析,以促进中药应用的有效性。
王丽萍,陈杏,彭燕,宋金春[6](2018)在《2016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热毒宁注射液的使用合理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2016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热毒宁注射液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使用热毒宁注射液的门急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处方科室、不合理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处方738张,使用热毒宁注射液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18∶1;患者年龄以010岁居多;使用科室以儿科居多,有643份。上呼吸道感染例数最多,有572例,占77.51%。适应症不符的处方有4张。结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热毒宁注射液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规范使用现象。建议严格按照热毒宁注射液药品说明书合理使用,加强辨证论治,发挥中成药在医疗中的作用。
李碧霞,陈倩怡,戴振晖,叶景云,王文静,陈珊,张嘉鹏,陈佩仪[7](2017)在《放射性口干症动物模型建立及颌下腺放射性组织损伤的生物学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目前对于唾液腺的放射性损伤机制还未明确,治疗和防护措施也处于探索阶段。目的:建立放射性口干症大鼠模型,并观察18 Gy电子线照射后大鼠颌下腺组织损伤情况及唾液成分变化。方法:通过随机对照实验,将11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照射组和假照射组,假照射组只麻醉不照射,照射组麻醉后使用直线加速器一次性照射18 Gy。将大鼠颌下腺部位暴露于照射区,制备放射性口干症模型。记录造模后21 d内饮水量;分1,3,7,14,21,28,35,42 d 8个时间点收集唾液、摘取颌下腺腺体,测量唾液量、颌下腺指数,对颌下腺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结论:(1)放射后1-21 d照射组大鼠每天平均饮水量为(6.42±1.91)m L,假照射组为(4.82±1.20)m L,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2)在放射后42 d内照射组唾液量均少于假照射组,其中照射组大鼠照射后第7天唾液量降至最低;7,21,28,42 d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3)1 d及21-42 d,照射组颌下腺指数均小于假照射组(P<0.05);(4)苏木精-伊红病理结果显示,照射组大鼠颌下腺炎性浸润、腺体萎缩、核固缩等损伤情况呈渐进性加重,放射后42 d损伤最为严重;(5)综上,Wistar大鼠接受直线加速器电子线18 Gy照射后,放射性口干症模型成功建立,直观表现为饮水量增加,唾液量减少,病理切片显示颌下腺病理损伤程度在42 d内随时间的增加呈进行性加重。
孙利昆[8](2017)在《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讨及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医药有着数千年发展历史,对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中华文明的结晶。中药是中华民族传统药物的总称,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民族药。中药疗效受品种、药效部位、产地、采收、炮制等多种因素影响,药味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在使用125种药物的患者中,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般为10%~20%,最高达28%。据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报道,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人因出现不良反应而住院,其中19.22万人死亡,病死率为7.69%。据医院统计报道,因用药不当造成医疗事故约40%。为此要保障中药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必须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临床中药师参与医疗团队,提供个体化治疗技术对疾病的诊治、使药物发挥最大效能、最小毒性防治疾病的作用,此即是临床中药学内涵实质。根据临床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应系统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与医院中药学服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是相一致的,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的目标。为能够胜任现代医院中药学服务工作,必须坚持中药学基本理论与医院药学实践结合。探讨医院临床中药学服务模式,尝试性建立以医院药学服务为导向的临床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基于此,本研究从实际出发,临床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结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分为药学实践和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研究两部分。第一部分,药学实践研究。主要有绪论、中日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研究、港、澳、台地区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研究三个章节,绪论部分总结了医院药学发展背景、医院药学服务主要内容、医院药学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由传统的"药品供应"药学服务向以"患者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转变,是医院药学服务现在及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本文以中日医院药学实践基地为依托,对中日医院药学服务结构,服务内容,药事法律法规制度,岗位工作职责,工作设施仪器配置,工作考核标准等方面通过实践轮转进行了解和学习。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三级甲等医院,中日医院药学服务具有一定代表性,同时与港、澳、台地区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对比分析看,药学服务结构较完善,药学部门科室齐全,具备基本药学服务和专科药学服务能力。治疗药物监测作为专科药学服务重要技术,是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手段,治疗药物监测虽已具有一定基础,但发展的还不够成熟,需要加强个体化治疗的研究,药学部作为医院重要组成机构自然也要转变观念和提升药学服务质量,在保障广大患者基本药物可获得性和安全、合理使用药物发挥重要作用。第二部分,小金丸专题研究。在中日医院药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使用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患者人群较多,小金丸方原名为小金丹,出自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版《药典》(1953版)改名小金丹为小金丸,截止现在最新的2015版《药典》记载有小金丸、小金片及小金胶囊等不同剂型。具有散结消肿,化瘀止痛之效;用于痰气凝滞所致的瘰疬、瘿瘤、乳岩、乳癖,症见肌肤或肌肤下肿块一处或数处,推之能动,皮色不变,肿硬作痛。从文献综述研究看,小金丸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抗肿瘤作用;临床应用较广泛:包括妇科疾病(乳腺增生症),外科疾病(胸腺炎性包块),内科疾病(甲状腺病),皮肤疾病(筋膜炎)。其中以治疗乳腺增生病发文量为190篇,占该文献总量的89%,是小金丸临床治疗研究的重点。基于上述,为了进一步全面探究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对收集、整理的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横断面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Meta分析评价,探讨分析单用小金丸和联用其他中成药、西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中国药典》记载的其它中成药、西药治疗比较其疗效差异。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李碧霞[9](2017)在《乌梅喷雾剂对Wistar大鼠颌下腺放射性损伤后功能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建立放射颌下腺损伤的动物模型,使用乌梅喷雾剂干预后测定其唾液流率、唾液成分以及摘取大鼠腺体,用HE染色、PCR等技术方法检测唾液腺及唾液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水通道因子AQP1和AQP5基因的表达,从分子病理层面探究放射性颌下腺损伤的发病机制以及乌梅喷雾对放射颌下腺损伤的修复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一方法:大鼠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实验动物中心统一提供,SCXK(粤)2013-0034,Wistar 种类,6~7 周,180~220g,共115只,SYXK(粤)2013-0085,并通过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复同意。将11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sham-irradiated control group,SIG)、模型组(irradiated group,IG),正常组(n=56)只麻醉不照射,模型组(n=59)麻醉后使用直线加速器一次性照射18Gy(射线类型:电子线,能量为9MV,剂量率为3Gy/min),将大鼠颌下腺部位暴露于照射区(暴露区域:1.5cm*1.5cm),其他部位由2cm铅板遮档,避免受到射线影响。照射结束后,两组分8个时间点观察大鼠饮食量、唾液流率等指标,即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35天、第42天,期间不限制饮食量,每组各个时间段取7~8只大鼠解剖摘取颌下腺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通过对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饮水量、唾液量、病理组织学方法、水通道蛋白的表达观察判断大鼠放射性颌下腺损伤的模型建立与否。实验二方法:通过随机对照实验,将1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35只大鼠,分别为正常组(sham-irradiated control group,SIG)、模型组(irradiated group,IG)、生理盐水组(normal saline group,NSG)、匹罗卡品组(pilocarpine group,PG)、乌梅喷雾组(dark plum spray group,DPSG)。正常组只麻醉不照射,其他4组麻醉后使用直线加速器一次性照射18Gy(具体照射方法同实验一)。造模后,各组分5个时间点收集唾液、摘取颌下腺腺体,即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期间不限制饮食量,每组各个时间点取7只大鼠取样测定唾液流率、唾液成分以及摘取大鼠腺体,用HE染色、PCR等技术方法检测唾液腺组织形态和功能的变化以及水通道蛋白AQP1和AQP5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实验一结果:放射后1~21天模型组大鼠饮水量为(6.42±1.91)ml、正常组饮水量为(4.82±1.20)ml,模型组饮水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放射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35天、第42天模型组唾液量均低于正常组,其中第7天、第21天、第28天、第42天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天、第21天、第28天、第35天、第42天颌下腺指数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HE病理切片显示颌下腺腺体明显萎缩,腺体细胞核固缩明显,体积明显变小,间质中炎性细胞浸润严重,间质明显增宽,间质中胶原有些增生,间质中血管充血明显,病理损伤程度呈渐进性加重,放射后42天损伤最为严重;颌下腺组织通PCR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1~42天的水通道蛋白AQP1和AQP5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5)。实验二结果:第7天、28天的模型组唾液流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7天乌梅喷雾组唾液流率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匹罗卡品组和乌梅喷雾组对放射后唾液成分的改变无明显改变;HE染色结果也显示乌梅喷雾组与匹罗卡品组颌下腺组织的修复情况较好,在第14、28天结果中,乌梅喷雾组的腺体得到修复,腺体组织恢复情况几乎接近于正常组;匹罗卡品组和乌梅喷雾组能促进水通道AQP1和AQP5的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梅喷雾剂干预两周后,乌梅喷雾组的促进水通道AQP1和AQP5表达的作用更为显着。结论Wistar大鼠接受直线加速器电子线18Gy照射后,放射性颌下腺损伤的动物模型成功建立,损伤机制为放射在损伤颌下腺组织细胞的同时,位于颌下腺的水通道因子AQP1和AQP5的表达也受到抑制,由于水通道蛋白AQP1和AQP5是颌下腺调控水分泌和水跨膜运转的主要通道,因此水分泌和水跨膜运转功能受到不良影响,进而唾液分泌减少以及颌下腺损伤进一步加重。乌梅喷雾剂干预2周后,能促进大鼠颌下腺水通道因子AQP1和AQP5基因的高表达,从而促进水跨膜运转,促使颌下腺组织的放射性损伤的得以修复,对放射性损伤颌下腺的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但乌梅喷雾剂没有纠正放射后唾液成分的改变。
李丽沙[10](2017)在《增液汤治疗皮肤科疾病中伴发干眼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干眼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的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在皮肤科临床中,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常常合并眼干症状。其中部分患者不足以诊断为干燥综合征。某些红斑鳞屑性疾病、无菌性脓疱病等长期系统应用维甲酸类药物的患者,常会出现眼、口、阴道等不同程度的黏膜干燥症状。临床上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多给予局部对症治疗,如人工泪液、非甾体抗炎药,保湿润滑剂等。但效果欠佳。干眼在中医中属于“神水将枯”、“白涩病”、“燥证”的范畴。病机为肝肾不足,津液亏损,目窍失养。中药汤剂增液汤出自《温病条辨》,主治阴液亏虚之证。目的:本研究以异病同治为理论依据,利用增液汤,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施治,治疗皮肤科临床上常见的干眼。方法:将2014-2016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病房中伴发干眼症状,并符合干眼诊断标准的54例(108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56眼),治疗组26例(52眼)。对照组予玻璃酸钠滴眼液规律点眼治疗,治疗组予增液汤加减规律口服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规律点眼治疗,疗程为1个月。于用药前1天及停药后1天,分别记录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主观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分泌量。结果:1.治疗前后各组内平均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量(SIT)的变化情况:治疗后,对照组平均症状评分有所下降(P<0.0001),平均左右眼BUT和平均左右眼SIT有所上升(左眼SIT,P=0.001,其余P均<0.0001),说明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有了好转;治疗后,治疗组平均症状评分显着下降(P<0.0001),平均左右眼BUT和平均左右眼SIT显着上升(P均<0.0001),说明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有了明显好转,情况明显改善。2.组间平均症状评分、BUT、SIT变化量的比较及总有效率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症状评分平均降低了2.92分,显着高于对照组降低的1.39分;治疗组在治疗后左眼BUT平均增加了3.50s,显着高于对照组增加的1.43s,右眼BUT平均增加了3.19秒,显着高于对照组增加的1.43s(P<0.0001);治疗组在治疗后左眼SIT平均增加了5.92mm,显着高于对照组增加的1.57mm,右眼SIT平均增加了5.46mm,显着高于对照组增加的1.74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说明治疗组在三个观察指标上的改善都要显着优于对照组。增液汤加减联合玻璃酸钠点眼治疗在这些观察指标上的改变效果高于单纯玻璃酸钠点眼治疗。治疗组的研究对象治疗有效率为100.0%,显着高于对照组(57.1%)(P<0.0001)。结论:增液汤加减联合人工泪液的疗效优于单纯人工泪液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干眼,肺阴不足证患者的泪液分泌,改善其症状和体征。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颌下腺炎37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颌下腺炎37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调节免疫 |
1.1 调控B细胞的异常活化 |
1.2 调控T细胞的异常活化 |
2 上调水通道蛋白 |
3 抗氧化应激(OS) |
4 干燥综合征常见动物模型 |
4.1 诱导性SS动物模型 |
4.2 NOD小鼠 |
5 小结及展望 |
(2)解毒化瘀生津方治疗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疗效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干燥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3)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羟氯喹改善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颌下腺分泌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物及干预方法 |
1.3 试剂与仪器 |
1.4 检测指标与方法 |
1.4.1 小鼠唾液分泌量 |
1.4.2 小鼠外周血TLR-9、BAFF基因表达 |
1.4.3 颌下腺质量与指数 |
1.4.4 颌下腺病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小鼠唾液分泌量及颌下腺质量、颌下腺指数比较 |
2.2 各组小鼠TLR-9 mRNA、BAFF mRNA表达比较 |
2.3 各组小鼠颌下腺病理组织形态比较 |
3 讨论 |
(4)鳖甲抗肝纤维化的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二章 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类物质的活性筛选研究 |
1 鳖甲多肽类物质部位的提取分离 |
2 提取分离方法 |
3 鳖甲多肽类物质抗肝纤维化活性筛选 |
4 讨论 |
第三章 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段的活性比较研究 |
1 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不同分子量段的分离 |
2 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不同分子量段的活性研究 |
2.1 仪器与试药 |
2.2 实验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四章 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段的药效学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第五章 鳖甲有效肽段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2 试药配制 |
3 实验方法 |
4 统计学分析 |
5 实验结果 |
6 讨论 |
第六章 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的结构分析 |
1 仪器与试药 |
2 实验方法 |
3 数据库检索和多肽鉴定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结语与创新 |
附录 |
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大柴胡汤的芍药品种选用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大柴胡汤中芍药的选用 |
1.1《伤寒论》中芍药品种尚不明确 |
1.2 赤芍和白芍的功效及药理作用的区别 |
1.3 大柴胡汤的组方配伍 |
2 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
2.1 消化系统疾病 |
2.2 呼吸系统疾病 |
2.3 心脑血管疾病 |
2.4 口腔疾病 |
2.5 妇科疾病 |
2.6 皮肤疾病 |
2.7 其他 |
3 结语 |
(6)2016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热毒宁注射液的使用合理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 |
2.2 开具热毒宁注射液处方的科室分布 |
2.3 开具热毒宁注射液的处方医师分布 |
2.4 处方诊断情况 |
2.5 合理性 |
3 讨论 |
3.1 热毒宁注射液的使用情况 |
3.2 热毒宁注射液的使用合理性 |
3.2.1 适应症 |
3.2.2 给药剂量 |
3.2.3 给药途径 |
(7)放射性口干症动物模型建立及颌下腺放射性组织损伤的生物学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
文题释义: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
1.1 设计 |
1.2 时间及地点 |
1.3 材料 |
1.3.1 实验动物 |
1.3.2 仪器及试剂 |
1.4 方法 |
1.4.1 分组与造模 |
1.4.2 取样方法 |
1.4.3 样本的保存与检测 |
1.5 主要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Results |
2.1 实验动物数量分析 |
2.2两组1-21 d的饮水量比较 |
2.3 两组唾液量比较 |
2.4 两组颌下腺指数比较 |
2.5 唾液成分分析 |
2.6 两组颌下腺苏木精-伊红染色对比 |
3讨论Discussion |
(8)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讨及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一部分 药学实践——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讨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研究 |
1 医院药学服务评价标准 |
1.1 药学服务评价标准 |
1.2 药学服务相关依据 |
2 医院药学组织机构 |
3 基本药学服务分析 |
3.1 药品调剂 |
3.2 医院制剂 |
3.3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
3.4 医院代煎药服务 |
3.5 药品供应 |
4 专科药学服务分析 |
4.1 临床药学服务 |
4.2 药品质量检验 |
4.3 治疗药物监测服务 |
5 医院药事管理分析 |
5.1 医院药事管理概念 |
5.2 医院药事管理内容 |
第三章 港、澳、台地区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研究 |
1 香港地区医院药学服务分析 |
2 澳门地区医院药学服务分析 |
3 台湾地区医院药学服务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1 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现况分析 |
2 香港地区医院药学现况分析 |
3 澳门地区医院药学现况分析 |
4 台湾地区医院药学现况分析 |
5 中日医院与港、澳、台地区医院药学服务比较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专题研究——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 |
第六章 文献综述 |
1 小金丸的现代研究概况 |
1.1 小金丸临床应用研究 |
1.2 小金丸实验研究 |
1.3 小金丸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
1.4 小金丸不良反应 |
1.5 小结 |
参考文献 |
2 乳腺增生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2.1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 |
2.2 西医治疗乳腺增生病 |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 |
2.4 物理疗法 |
2.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七章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技术路线图 |
2 文献选择标准 |
3 文献检索 |
4 文献筛选 |
5 资料提取 |
6 质量评价 |
7 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评估 |
8 统计分析 |
9 统计软件 |
第八章 结果 |
1 文献检索结果 |
2 纳入研究基本情况 |
3 诊疗、纳入和排除标准 |
4 随访情况 |
5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
6 横断面研究Meta分析 |
6.1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总疗效Meta分析 |
6.2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最佳疗效Meta分析 |
6.3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疼痛缓解率Meta分析 |
6.4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肿块缩小1/2及以上Meta分析 |
6.5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亚组分析 |
6.6 敏感性分析 |
6.7 发表偏倚评价 |
6.8 漏斗图对称性的Egger's法检验 |
6.9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累积Meta分析 |
6.10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结局指标的GRADE系统证据评级 |
7 随机对照试验(RCTs) Meta分析 |
7.1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总有效率Meta分析 |
7.2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最佳疗效Meta分析 |
7.3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疼痛缓解率Meta分析 |
7.4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肿块缩小1/2及以上Meta分析 |
7.5 不同疗效标准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有效率Meta分析 |
7.6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总疗效亚组分析 |
7.7 敏感性分析 |
7.8 发表偏倚分析 |
7.9 漏斗图对称性的Egger's法检验 |
7.10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RCTs研究累积Meta分析 |
7.11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RCTs研究结局指标的GRADE系统证据评级 |
8 网状Meta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 |
8.1 纳入NMA分析RCTs情况 |
8.2 网状关系图(Network Plot) |
8.3 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 |
8.4 最佳疗效的Meta分析 |
8.5 直接比较、间接比较和网状分析比较 |
8.6 疼痛缓解率的Meta分析 |
8.7 肿块缩小1/2及以上的Meta分析 |
8.8 诊断收敛图 |
8.9 轨迹图和后验分布密度图 |
8.10 16种治疗措施疗效排序概率图 |
8.11 敏感性分析 |
8.12 一致性分析 |
8.13 网状Meta分析应用GRADE系统证据评级 |
9 Meta分析森林图解读 |
10 不良反应 |
第九章 讨论 |
1 纳入研究文献质量分析 |
2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效果 |
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第十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9)乌梅喷雾剂对Wistar大鼠颌下腺放射性损伤后功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唾液腺损伤机制 |
一、概念 |
二、目前关于唾液腺损伤机制的学说 |
第二节 放射性口干防治现状 |
一、现代医学防治措施 |
二、中医药防治措施 |
三、护理措施 |
第三节 乌梅喷雾剂的应用研究与浓度的选择 |
一、乌梅喷雾剂的应用研究 |
二、乌梅喷雾剂应用浓度的选择 |
三、文献总结 |
第二章 放射性颌下腺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一节 实验方法与材料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第二节 结果 |
一、基线资料 |
二、模型组与正常组饮水量、唾液量、颌下腺情况的比较 |
三、放射性颌下腺组织损伤情况的比较 |
四、大鼠唾液腺AQP1和AQP5 mRNA的表达 |
第三节 讨论与分析 |
第三章 乌梅喷雾剂对Wistar大鼠颌下腺放射性损伤后功能影响的研究 |
第一节 实验方法与材料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第二节 结果 |
一、基线资料 |
二、各组大鼠唾液流率、唾液成分的比较 |
三、HE染色病理切片结果 |
四、大鼠颌下腺AQP1和AQP5 mRNA的表达 |
第三节 讨论与分析 |
结语 |
一、结论 |
二、创新性 |
三、局限性与应对 |
四、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10)增液汤治疗皮肤科疾病中伴发干眼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二)资料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颌下腺炎37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王钢,漆文霞,闫彦峰,王涛,邹芳霞,姜刚刚,李志婷.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20)
- [2]解毒化瘀生津方治疗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疗效机制的研究[D]. 胡学敏.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羟氯喹改善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颌下腺分泌的实验研究[J]. 孙蓬远,于静,高明利. 中国医药, 2021(01)
- [4]鳖甲抗肝纤维化的物质基础研究[D]. 李厚钢.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大柴胡汤的芍药品种选用及临床应用[J]. 陈灵,柳芳,张相林. 中国药房, 2019(08)
- [6]2016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热毒宁注射液的使用合理性分析[J]. 王丽萍,陈杏,彭燕,宋金春.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8(02)
- [7]放射性口干症动物模型建立及颌下腺放射性组织损伤的生物学效应[J]. 李碧霞,陈倩怡,戴振晖,叶景云,王文静,陈珊,张嘉鹏,陈佩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7(32)
- [8]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讨及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D]. 孙利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9]乌梅喷雾剂对Wistar大鼠颌下腺放射性损伤后功能影响的研究[D]. 李碧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2)
- [10]增液汤治疗皮肤科疾病中伴发干眼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丽沙. 大连医科大学,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