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钗石斛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吕露阳,张志锋,王庆颖,李芸[1](2021)在《全草类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保健和养生。全草类药食同源中药大多被人们当野菜食用或作茶饮,以达到养生和防治慢性病的目的。但并非所有药食同源中药都适用于所有人群,一部分药材的潜在毒副作用也随着其被广泛食用或药用而被发现。对药食同源目录中全草类品种的安全性、不良反应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这些品种的食疗、保健应用及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李泓乐[2](2020)在《云南省新型中药饮片现状与发展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随着大健康产品的发展,新型中药饮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然而由于在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上缺乏统一认识,全国各省监管政策、试点方式方法未能统一,严重制约了中药饮片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加强标准和监管政策研究,已成为指导生产、管理实践和促进中药饮片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最重要保障。以云南省为例,分别对直接口服粉末饮片、中药破壁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三种新型中药饮片的现状与发展政策进行探讨,以其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为核心,研究现阶段云南省新型中药饮片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政策需求,探索性地提出发展政策方面的建议。[方法]实地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在云南省内,走访调研企业、医疗机构等相关单位,企业负责人和临床医师等调研对象。内容包括,①新型中药饮片生产目录、销售情况;②各类新型中药饮片在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中遇到的问题,企业需要的技术性和政策性支持,对云南省新型中药饮片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对新型中药饮片临床应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等。文献研究:①查询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②对比、分析传统中药饮片和各类新型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查阅其安全性、有效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文献等。[结论]①新型中药饮片是传统中药饮片的重要补充,具有使用方便、干净卫生的优势,有其实用性和存在价值。其中,直接口服粉末饮片适应了大健康产业发展和群众自我药疗的趋势要求,生产企业多,产品的销量可观,国家应当支持其发展。②与中药配方颗粒、中药破壁饮片情况相似,直接口服粉末饮片易于掺假混杂、监管有难度,但不应成为禁止饮片打粉的理由。对打粉有优势的品种,只要符合安全性的要求,应支持其发展,积极引导。建议国家出台系统性的新型中药饮片标准研究修订指导文件,指导各地方的监督管理和标准研究,加强质量可控性研究,严厉打击弄虚作假、掺杂使假。应当加强新型中药饮片与传统中药饮片的急性毒性、长期毒性等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的对比研究。在标准研究制定中,应结合品种特点,按照中医药规律,加强重金属、农药残留等研究,对其安全性做出系统评价。③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尽快明确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管理办法,早日结束试点工作,放开并指导好各地开展好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和使用管理工作,积极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中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④地方标准的中药饮片依法可以在全国流通,前提是还需要完成国家药监局备案程序、解决各地方的地方标准中药饮片同名异物(或炮制方法不同)或同物异名等问题。⑤新型中药饮片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坚持临床价值导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支持新型中药饮片的守正创新发展。
马荣锋,王升贵,田小军[3](2019)在《霍山石斛口服液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霍山石斛口服液食用的安全性。方法依据GB 15193.1-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对霍山石斛口服液进行急性毒性实验、Ames实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30 d喂养实验。结果小鼠对霍山石斛口服液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 tolerable dose, MTD)大于40mL/kgBW,属无毒级;Ames实验显示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均检测为阴性;当霍山石斛口服液剂量达到10.0 mL/kg BW时,仍未见实验动物出现中毒体征。结论霍山石斛口服液无毒副作用,无遗传毒性,安全性高,可长期食用。
王彬容[4](2019)在《金钗石斛提取物的绿色制备工艺、抗氧化活性及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石斛自古为名贵中药材,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中药石斛来源于兰科Dendrobium Sw.属多种植物,其主要品种的植物学名为:石斛Dendrobium nobileLindl.。此品种即人们常说的“金钗石斛”,李时珍谓“其茎状如金钗之股,故古有金钗石斛之称”,其名早在唐代《道藏》之《太上肘后玉经方》中就已见载,历代中医处方所用石斛主要为此品种,其药用功效已被历代中医临床和现代药理研究所证实,且其关键活性成分为生物碱类成分。金钗石斛生物碱类成分的常规提取方法为有机溶剂回流法,在节能、降耗、减污方面不具优势,开发绿色提取技术很有必要。中药石斛也具有药食两用属性,例如,在金钗石斛的主产地赤水-合江区域有“石斛老鸭汤”的传统菜品,而铁皮石斛D.officinale也将作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管理(据国卫办食品函[2018]278号文件)。但不同植物来源的石斛化学成分差异很大,金钗与铁皮相比,总生物碱含量前者远高于后者,而多糖含量后者远高于前者。化学成分的差异可能意味着活性和安全性存在差异。有关金钗石斛安全性的零星报道显示其毒性很低,但早在1936年医学家经利彬已通过实验表明其浸膏有心脏抑制作用,故进一步进行安全性评价对于认识其药食两用的范畴很有意义。基于以上因素,本论文着眼于金钗石斛生物碱的绿色制备工艺、活性和安全性展开了系列研究。1、优化了酸性染料比色法定量测定金钗石斛总生物碱的方法。确定了以柠檬酸缓冲液、溴甲酚绿、三氯甲烷和未碱化络合物作为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实验条件,来定量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通过均匀设计法优化得到最佳条件为:pH为3的柠檬酸缓冲液1ml,溴甲酚绿酸性染料1.5ml,三氯甲烷3ml。该方法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加标回收率高。2、探讨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金钗石斛总生物碱的绿色工艺。利用正交方法确定了其最佳条件为:90%乙醇、萃取温度70℃、萃取压力30MPa,萃取时间1.5h,该方法提取总生物碱的收率为0.313%。与乙醇索式抽提方法相比,超临界法收率是后者两倍。3、探讨了天然低共熔溶剂(NADESs)法提取金钗石斛总生物碱的绿色工艺,并对大孔树脂法初步纯化总生物碱和回收利用天然低共熔溶液(NADES)进行了研究。利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NADES为氯化胆碱与甘油以1:2合成的共熔物、超声提取方式及各因素的最佳值,并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实验,经RSM分析优化得到NADES对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方法,其各条件为:水比例20%、料液比20ml/g、提取温度35℃、提取时间30min。将该方法与文献报道的方法进行比较,发现氯化胆碱和甘油组成的NADES溶液提取收率为0.440%,其收率高于试验比较方法的两倍左右。另外,通过斑马鱼鱼类急性毒性试验考察了该NADES毒性,发现该NADES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58.80g/L,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化学品毒性标准。此外,对大孔树脂法初步纯化总生物碱和回收NADES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四种大孔树脂对总生物碱的吸附和解析能力,发现D101大孔树脂最佳,并确定了初步纯化总生物碱的方法,得到总生物碱收率为84.12%及NADES第二次重复收率可达98.66%。4、对超临界法提取物、NADES法提取物、NADES联合大孔树脂法纯化物三种样品进行了LC-MS分析。发现各样品中主要都含dendramine、石斛碱两种生物碱和β-sitosterol,石斛碱居多。因此,通过GC定量测定三种样品石斛碱的收率分别为:超临界法提取物0.229%、NADES法提取物0.404%、NADES联合大孔树脂法纯化物0.402%,表明得到的生物碱样品主要成分为石斛碱。5、利用DPPH法、ABTS法及铁氰化钾法测定了超临界法提取物、NADES法提取物、NADES联合大孔树脂法纯化物样品的抗氧化能力。NADES联合大孔树脂法纯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907 mg/ml,NADES法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清除效果最好,其IC50为1.023 mg/ml。NADES联合大孔树脂法纯化物的还原能力最强。表明三种总生物碱样品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但都低于Vc。6、研究了金钗石斛醇提物的不同萃取部位对斑马鱼的胚胎毒性,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毒性最大,经LC-MS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为石斛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了石斛碱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主要通过观察各形态学指标,测定细胞凋亡情况,以及测定发生氧化应激时SOD酶活性和MDA含量来说明石斛碱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石斛碱与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作用一致(LC50分别为0.207mg/ml、0.504mg/ml),主要表现为心包肿大、心率下降,说明乙酸乙酯萃取物的主要毒性成分为石斛碱。试验表明,随着石斛碱的浓度增加,其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增强(在140mg/L浓度时开始出现死亡);斑马鱼死亡率与石斛碱浓度和处理时间都具有一定相关性;石斛碱80mg/L对斑马鱼胚胎具有明显的致畸作用。试验中还发现,石斛碱浓度与细胞凋亡情况呈正相关,表明石斛碱诱导了斑马鱼胚胎的细胞凋亡;并且,SOD酶活性增加、MDA量减少,表明石斛碱引起了斑马鱼胚胎的氧化应激,发生致畸作用;同时,随着石斛碱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对斑马鱼胚胎毒性越大,细胞凋亡、氧化应激越明显。
陈婧超[5](2019)在《石斛中生物碱分离纯化及神经保护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生物碱是石斛属植物中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石斛生物碱具有改善大脑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活性。霍山石斛是安徽省道地药材、石斛类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对霍山石斛生物碱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总生物碱含量检测层面,开展霍山石斛生物碱组成分析及其神经保护作用研究对于其保健功效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以霍山石斛鲜条为原料,采用加热浸提、液液萃取、固相萃取纯化得到三种霍山石斛生物碱(分别命名为DHALE、DHALSE-2和DHALSE-3),借助HPLC-DAD、GC-MS及LC-QTOF-MS/MS对霍山石斛生物碱样品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最后研究其对氧化损伤神经细胞的预保护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霍山石斛总生物碱提取的最佳溶剂为酸性乙醇(70%EtOH,pH=3)。当石斛冻干粉与酸性乙醇料液比1:25,80℃水浴浸提3次,每次2 h,提取得到的总生物碱含量为0.0371%(以冻干粉计),比95%乙醇提取者增加41.06%,相对三氯甲烷提取则提高了508.19%。(2)酸水碱化液液萃取方法可对霍山石斛酸性乙醇提取液中生物碱进行有效富集及初步纯化,且三种提取溶剂所得霍山石斛总生物碱组成成分类似。HPLC-DAD分析表明:经过液液萃取后,石斛生物碱提取物液相色谱图中0-7min中的基质干扰峰可显着减弱;GC-MS分析表明:液液萃取可除去石斛提取液中糖类、醚类和醇类等物质;HPLC-DAD及GC-MS分析证实三种溶剂(酸性乙醇、95%乙醇和三氯甲烷)提取的霍山石斛生物碱组成成分类似。(3)与铁皮石斛或金钗石斛生物碱组成相比,霍山石斛生物碱组成具有特异性。使用HPLC-DAD对霍山石斛总生物碱提取物(DHALE)、金钗石斛总生物碱提取物(DNALE)和铁皮石斛总生物碱提取物(DOALE)进行检测,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其高效液相色谱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钗石斛、铁皮石斛与霍山石斛的生物碱组成相似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64和0.435,此结果说明霍山石斛生物碱组成成分与金钗石斛和铁皮石斛相似度较低,霍山石斛具有自己的特有生物碱组成体系使用GC-MS对DHALE、DNALE和DOALE的检测表明:霍山石斛生物碱有一种特征型生物碱为6-羟基石斛次碱,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含量为58.15%。(4)霍山石斛提取物经过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纯化后,得到样品DHALSE-2和DHALSE-3,LC-QTOF-MS/MS定性分析表明其主要含有6种生物碱类化合物。以PCX为吸附剂的固相萃取柱对霍山石斛生物碱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时,使用含有3%氨水的1:1甲醇/乙腈溶液为洗脱液,即可将霍山石斛生物碱完全洗脱,分别得到DHALSE-2和DHALSE-3。DHALSE-3中生物碱化合物分别为6-羟基石斛次碱(6-hydroxynobiline)、2-羟基石斛碱(2-hydroxydendrobine)、findlayine C、石斛碱(dendrobine)、石斛酮碱(nobilonine)和trans-dendrochrysanine;DHALSE-2中生物碱类分别为6-羟基石斛次碱,石斛酮碱和trans-dendrochrysanine。(5)DHALE、DHALSE-2和DHALSE-3对经H2O2诱导氧化损伤的PC12细胞均有预保护作用,DHALSE-3的预保护效果优于DHALE和DHALSE-2。
唐川,李志,王升贵,戴亚锋[6](2019)在《霍山石斛多糖的制备、功能和产品开发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霍山石斛是我国传统医药中的一种名贵中药材,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和良好的药用价值,现已成为现代医疗、保健食品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石斛多糖为石斛功效发挥的主要物质基础,生物学活性丰富,产业化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霍山石斛多糖的提取纯化、理化性质、结构特征及功能作用等研究进展,并对霍山石斛类保健食品的开发现状和深度开发的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以期为霍山石斛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黎恩立[7](2018)在《金钗石斛抗抑郁活性及超微粉碎对其理化性质影响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抑郁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以显着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每次发作持续至少14天以上,甚至可长达数年,且多数病例伴有高复发率,高自杀率的倾向。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大约有3.5亿以上抑郁症患者,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人类的第二大疾病。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手段。目前已经有多种药物成功用于治疗抑郁症,例如氟西汀、度洛西汀、米氮平等,近年来抗抑郁天然药物的研究成为热点,已经发现多种抗抑郁活性成分。对于我国患者,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患者比较排斥西医西药,更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因此研发抗抑郁天然药物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草药,据古籍记载其具有益胃生津,养阴益精,安神益智的功效。当前对其生物活性研究主要围绕在抗肿瘤、抗衰老、改善记忆等方面,但是对其抗抑郁活性的研究却鲜有文献报道。因此本论文采用动物行为学实验,对金钗石斛的抗抑郁活性进行了初步探究。金钗石斛作为名贵药材,因药效显着需求大,野生资源几乎采挖殆尽,现在依靠人工种植供应,但市场依然供不应求,导致其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充分利用金钗石斛药材、改进其加工工艺显得十分必要。超微粉碎是始于1970年的一项加工技术。该技术由于能够使药材获得95%以上的细胞破壁率、加快药材中活性成分的溶出和提高药材中活性成分的生物利用度,因此在中药材加工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现今尚未见到有关金钗石斛超微粉碎工艺的研究报道。因此本文通过比较金钗石斛普通粉和超微粉的理化性质以及两者在抗氧化能力上的差异,初步探究超微粉碎在金钗石斛加工上的可行性。1.通过动物行为学实验对金钗石斛水提物的抗抑郁活性进行初步探究。在开场实验中,各组之间的动物自主活动性没有显着性差异,可以初步推断金钗石斛水提物不是假阳性药。而在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中,金钗石斛水提物高剂量组能够显着减少动物的不动时间,并且显示出与阳性药物组(氟西汀)一致的抗抑郁活性,说明金钗石斛水提物高剂量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活性。2.超微粉碎技术对金钗石斛物理性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显微鉴别和物理性质检验等方法对金钗石斛普通粉和超微粉进行表征测定和物理特性检验。结果发现,超微粉碎技术能够有效地破坏药材中大量细胞的细胞壁,使细胞碎片增多,而且其水溶性,膨胀力,松密度相对普通粉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这不仅对于药材的生产和加工具有积极性的作用,而且也为接下来分析两者在溶出率上的异同提供理论依据。3.超微粉碎技术对金钗石斛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超微粉和普通粉的多糖溶出率分别为0.2848 g/g和0.1936 g/g,石斛碱溶出率分别为0.0035 g/g和0.0033 g/g。说明超微粉碎技术可有效提高药材中多糖的溶出率。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两者的结构,普通粉和超微粉均表现出相似的红外吸收光谱,这说明其有效成分在超微粉碎过程中并没有被破坏,但是两者特征峰的强度表现却有所不同。4.超微粉碎技术对金钗石斛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中超微粉的半数抑制浓度为3452.31μg/mL,普通粉为4125.36μg/mL;在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中,超微粉的半数抑制浓度为3226.58μg/mL,普通粉为3706.27μg/mL,结果说明超微粉比普通粉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能力。这可能与超微粉碎技术破坏了药材中大量细胞的细胞壁,促进了药材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充分溶出有关。
李泽生,李桂琳,白燕冰,姚志军,周侯光,罗凯,高燕,张丽萍[8](2017)在《金钗石斛组培苗品质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对云南种植金钗石斛组培苗的品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其茎长、叶片数、分蘖数、茎粗、节间数以及叶片大小与母株的健壮、大小程度有一定的关系,随母株的健壮逐年递增,第4年以后达到顶峰值,收获鲜茎的数量、单茎数量和产量逐年递增,到第4年达到丰产。金钗石斛组培苗不同采收期石斛多糖含量变化差异较大,成熟茎的含量显着高于过熟和未成熟的茎,不同年份抽生的茎多糖含量差异不显着。不同部位石斛碱含量差异较大,茎的石斛碱含量极显着高于花和叶,花的石斛碱含量极显着高于石斛叶;不同采收期石斛碱含量差异较大,成熟未开花茎的石斛碱含量显着高于未成熟茎,极显着高于过熟茎,未成熟茎和过熟茎石斛碱含量差异不显着;不同年份抽生的茎石斛碱含量差异不大。
邓维泽[9](2016)在《保健食品金钗石斛葛杞丸开发与研究》文中认为贵州赤水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出了丰富的道地中药材金钗石斛,它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但主要以初级加工中药材出售,附加价值不高,本课题主要围绕提高贵州赤水道地中药材金钗石斛的附加价值,开发以金钗石斛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本课题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依据古方化载,借鉴现代食品科学及毒理学试验评价方法,以金钗石斛为君药,配伍枸杞子、葛根、五味子,开发具有增强免疫力和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的金钗石斛葛杞丸,主要适用于免疫力低下者和具有化学性肝损伤危险的人群。本论文详细的阐述了金钗石斛葛杞丸的处方依据,较为系统的对其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及安全性进行了研究。依据中医古方及现有的研究报道结果,理论性的确定了金钗石斛葛杞丸的处方(一天服用量)为金钗石斛2.4g、枸杞子3.6g、葛根3.6g、五味子1.2g。根据工艺特点、处方药材有效成分性质及其功效主治,以石斛碱、粗多糖含量和干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并结合综合评分法,对金钗石斛、枸杞子、五味子混合药材的醇提工艺及水提工艺进行了优化,其最佳工艺条件为:95%乙醇浸泡3h至透心后,10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5h,过滤,合并醇提液后减压浓缩(80℃,-0.07Mpa-0.08Mpa)至相对密度为1.15(80℃)的清膏备用;药渣再加10倍量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提取2h,过滤,合并水提液,减压浓缩至(80℃,-0.07Mpa-0.08Mpa)相对密度为1.15(80℃)的清膏,与上述醇提清膏合并,减压干燥(80℃,-0.07Mpa-0.08Mpa),粉碎成120目的浸膏粉。加入120目的葛根细粉,混合均匀,以70%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出条、分粒、搓丸,于温度55℃,真空度-0.08Mpa下干燥12h,即得金钗石斛葛杞丸。中试生产三批样品,其三批样品的平均成品率达96.4%。通过检验检测金钗石斛葛杞丸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标志性成分,并参照GB16740、GB 2763、GB 29921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初步建立了金钗石斛葛杞丸的质量标准,并对金钗石斛丸粗多糖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察,最终根据技术要求起草了金钗石斛葛杞丸质量标准文本。在质量标准中,规定金钗石斛葛杞丸标志性成分粗多糖(以葡萄糖计)≥2.0(g/100g),葛根素≥1.5(g/100g)。金钗石斛葛杞丸质量稳定,在温度37±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贮存3个月,以粗多糖和葛根素为主的功效成份含量及卫生指标基本保持不变,各项指标仍然符合规定,暂定产品保质期为24个月。金钗石斛葛杞丸对大、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MTD值均>15000mg/kg.BW,按急性毒性分级,属无毒级;三项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未见金钗石斛葛杞丸致突变作用;30天喂养试验发现大鼠的每周体重、每周进食量、每周食物利用率、总食物利用率、脏体比值、血液学指标、末期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与对照组比较,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这安全性试验研究结果充分说明金钗石斛丸能够安全食用。
陈莹[10](2014)在《金钗石斛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肝脏及行为学的保护作用》文中认为目的利用大鼠CFS的模型观察金钗石斛的抗疲劳作用,为CFS的防治和金钗石斛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SD大鼠(雄性)77只随机分为7组(n=11)。7组分别是:阴性对照组(N组);阳性对照组1(P1组);阳性对照组2,造模后立刻处死取材并检测相关数据(P2组);金钗石斛花组(DF组)、金钗石斛干预组(低、中、高剂量金钗石斛组,即DL组、DM组、DH组),造模采用力竭游泳+睡眠剥夺法,造模时间为14天。造模成功后,DF组给予0.3g/100g.bw石斛花水煎液灌胃,D组分别给予0.1g/100g.bw、0.3g/100g.bw及0.5g/100g.bw灌胃,N组和P1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灌胃12天。灌胃结束后次日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实验结束后处死、取血及肝组织,检测指标。结果根据大鼠行为学表现,确定模型建立成功。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P1组潜伏期明显高于N组(P<0.05),与P1组相比,DL组、DM组、DH组、DF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P1组较N组穿越平台次数以及有效区域运动距离明显减少(P<0.05),而DL、DM、DH、DF各组较P1组穿越平台的次数和有效运动距离明显增加(P<0.05)。血清SOD活力检测结果显示,与N组相比,P1组血清总SOD活力明显降低(P<0.05),DL组、DM组、DH组、DF组的血清总SOD活力明显高于P1(P<0.05)。MDA检测结果,P1血清MDA含量较N组明显增加(P<0.05),而DL组、DM组、DH组、DF组血清MDA含量明显低于P1(P<0.05)。肝功检测显示,P1组ALT、AST皆高于N组(P<0.05),DL、DM、DH组AST和ALT活性均低于P1组。肝脏病理学检查显示,P1组肝脏细胞水肿、轻度淤血、组织纤维化、间质有炎细胞浸润,DL、DM、DH组和DF组的肝脏炎症则轻于P1组,并随剂量增加有改善趋势,DH和DF组与N组相差不明显。结论金钗石斛能有效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的行为学及体能状态,其抗疲劳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有效清除氧化应激产生的自由基;金钗石斛花提高学习记忆能力的效果优于金钗石斛;金钗石斛及金钗石斛花对疲劳所致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二、金钗石斛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钗石斛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全草类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被“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名单”收录的全草类品种 |
1.1 小蓟 |
1.2 马齿苋 |
1.3 鱼腥草 |
1.4 香薷 |
1.5 菊苣 |
1.6 蒲公英 |
1.7 薄荷 |
1.8 藿香 |
1.9 肉苁蓉 |
1.1 0 铁皮石斛 |
2 被“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收录的全草类品种 |
2.1 大蓟 |
2.2 木贼 |
2.3 车前草 |
2.4 石斛 |
2.5 佩兰 |
2.6 泽兰 |
2.7 绞股蓝 |
2.8 益母草 |
2.9 积雪草 |
2.1 0 墨旱莲 |
3 被“新食品原料(原新资源食品)名单”收录的全草类品种 |
3.1 白子菜 |
3.2 狭基线纹香茶菜 |
3.3 赶黄草 |
4 被“食品原料名单”收录的全草类品种 |
4.1 凉粉草 |
4.2 平卧菊三七 |
4.3 小麦苗 |
4.4 大麦苗 |
5 结语 |
(2)云南省新型中药饮片现状与发展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及名词中英对照表 |
名词及单位注释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目的 |
方法 |
1 实地调查研究 |
1.1 调查方法:访谈式调查方法 |
1.2 调研单位的选择 |
1.3 调研的单位 |
1.4 调研问题及建立 |
2 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文献研究 |
3 原始报告及文献研究结果的处理 |
结果 |
第一章 直接口服粉末饮片现状与发展政策研究 |
一 现状 |
1 定义 |
2 分类 |
3 国内其他省份概况及比较 |
3.1 河北省 |
3.2 四川省 |
3.3 江苏省 |
4 云南省 |
4.1 云南省政策现状 |
4.2 三家被调研企业的生产品种 |
4.3 销售额统计 |
4.4 云南省企业销售渠道 |
4.5 云南省企业的市场分布 |
4.6 调研云南省某大型连锁药店销售的直接口服粉末饮片品种及厂家 |
4.7 云南省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诉求 |
5 省级粉末饮片标准及药典品种分析 |
5.1 《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
5.2 贵州省和四川省新增品种 |
5.3 《云南省中药饮片标准》(2005年版)Ⅰ~Ⅱ册及散页标准 |
5.4 《中国药典》(2015年版)粉末饮片分析 |
5.5 各省标准对比 |
6 安全性研究现状 |
6.1 云南优势、特色品种 |
6.2 药食同源类药材品种 |
6.3 胃肠道刺激性 |
7 用法用量 |
8 稳定性 |
二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1 政策矛盾 |
2 质量控制 |
3 稳定性 |
4 安全性及用法用量 |
5 饮片打粉争议 |
6 标准问题 |
三 讨论 |
1 优势 |
2 不足 |
3 品种适用范围 |
3.1 用于临床的品种 |
3.2 用于大健康的品种 |
4 标准的发展 |
5 建立中药饮片临方炮制中心 |
6 严格控制粒度 |
7 加强用药监管、监测不良反应 |
8 冻干粉末饮片 |
第二章 中药破壁饮片现状与发展政策研究 |
一 现状 |
1 定义 |
2 属性分析 |
3 销售途径(或试用单位) |
4 已发布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级质量标准 |
5 各省质量标准对比 |
6 各省试点研究现状对比 |
7 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现状 |
7.1 安全性 |
7.2 用法 |
7.3 量效关系及用量折算 |
8 稳定性 |
9 云南省试点研究现状 |
9.1 两家企业试点进展对比 |
9.2 云南省某试点企业完成研究和正在研究的品种分析 |
9.3 试点企业标准及研究资料存在的问题 |
二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1 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问题 |
2 安全性研究不够深入,用法用量规定不合理 |
3 稳定性问题 |
三 讨论 |
1 MGP的粉体粒度 |
2 MGP的品种适用范围 |
2.1 以用法划分 |
2.2 以用途划分 |
3 MGP的优势和不足 |
第三章 中药配方颗粒现状与发展政策研究 |
一 现状 |
1 定义 |
2 属性分析 |
3 已发布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级质量标准 |
4 质量标准的研究现状——国内现有质量标准的品种、制法及质量控制方法统计分析 |
4.1 国家试点统一标准 |
4.2 《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一~二册) |
4.3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第五版)(上、下册) |
4.4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一~六) |
4.5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第一卷) |
4.6 《天津市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暂行)》(二~五册) |
4.7 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
4.8 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
5 临床等效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进展 |
5.1 大部分方剂应用配方颗粒时,疗效和安全性与传统饮片接近或疗效优于传统饮片 |
5.2 合煎情况下疗效和安全性更优的“药对”和方剂 |
5.3 用量折算的现状 |
5.4 打粉、制粒品种的安全性研究现状 |
6 药物稳定性研究现状 |
7 云南省试点现状 |
7.1 云南省市场格局 |
7.2 四家企业试点进展对比 |
7.3 企业试点现状(截至2020年1月1日) |
二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1 配方颗粒的临床研究不规范,部分研究忽略了中医药理论 |
2 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欠规范 |
3 用量难以把握 |
4 对于贵细类饮片等品种是否应当研末或研末制粒的争议 |
5 国内现有部分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 |
6 药物稳定性问题 |
7 中药配方颗粒的注册管理存在争议 |
三 讨论 |
1 优势 |
2 不足 |
3 探索建立统一完善的适宜新型中药饮片(中药饮片)的药品管理体系,以中药配方颗粒为例 |
4 中药饮片的守正与创新 |
5 技术及政策需求 |
结论 |
创新性及存在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研的问题汇总) |
表 (调研的问题汇总) |
附录 (第一章) |
表1 河北省“美威药业”直接口服中药粉末饮片品种目录 |
表2 四川省“金岁方药业”直接口服中药粉末饮片品种目录 |
表3 江苏苏轩堂药业有限公司直接口服粉末饮片品种目录 |
表4 《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中直接口服粉末饮片标准统计(44个品种) |
表5 截至2019年10月1日云南省部分粉末饮片标准相关品种在其他省市饮片炮制规范的收载情况 |
表6 截至2020年1月10日,拟停止执行或停止执行部分粉末饮片标准的省市(自治区)及其相关品种汇总 |
表7 《云南省中药饮片标准》(2005年版) (Ⅰ~Ⅱ册)粉末饮片的起草说明分析 |
表8 直接口服粉末饮片具体品种存在的问题 |
表9 被调研生产企业反映,传统饮片存在的问题 |
附录 (第二章) |
表1 《广东省中药破壁饮片质量标准》分析(共62个法定标准/品种) |
表2 《贵州省中药、民族药饮片标准》(2013年版)20个品种破壁饮片分析 |
附录 (第三章) |
表1 《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第一册)品种统计 |
表2 《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第二册)品种统计由于该册标准未纳入“规格”,故未统计规格 |
表3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第五版)上册—备案资料品种、工艺等统计 |
表4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第五版)下册—备案资料统计 |
表5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一)》品种及工艺统计 |
表6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二)》品种及工艺统计 |
表7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三)》品种及工艺统计 |
表8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四)》品种及工艺统计 |
表9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五)》品种及工艺统计 |
表10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六)》品种及工艺统计 |
科研社会调查研究证明及原始调研记录 |
部分网页参考文献的截图 |
综述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等效性研究现状浅析 |
1 临床等效性研究现状 |
1.1 支持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等效的证据 |
1.2 不支持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等效的证据 |
2 存在问题 |
2.1 配方颗粒的临床研究不规范,部分研究忽略了中医药理论 |
2.2 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欠规范 |
3 讨论 |
3.1 规范配方颗粒临床研究,贯彻中医药理论,建立适合配方颗粒(中药饮片)的临床评价体系 |
3.2 研究《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确定配方颗粒适用范围 |
参考文献(综述)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霍山石斛口服液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样品 |
2.1.2 实验动物 |
2.1.3 实验菌株 |
2.1.4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小鼠急性经口毒性实验 |
2.2.2 Ames实验 |
2.2.3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
2.2.4 小鼠精子畸形实验 |
2.2.5 30 d喂养实验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
3.2 Ames试验 |
3.3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
3.4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
3.5 30 d喂养实验 |
3.5.1 霍山石斛口服液对实验大鼠体重的影响 |
3.5.2 对实验大鼠进食量、食物利用率的影响 |
3.5.3 对实验大鼠血象的影响 |
3.5.4 对实验大鼠生化的影响 |
3.5.5 对实验大鼠脏器重及其脏体比的影响 |
3.5.6 对实验大鼠大体解剖结果影响 |
3.5.7 对实验大鼠组织学检查结果影响 |
4 结论 |
(4)金钗石斛提取物的绿色制备工艺、抗氧化活性及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金钗石斛简介 |
1.2 金钗石斛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 |
1.2.1 化学成分 |
1.2.2 金钗石斛的药理活性 |
1.3 金钗石斛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
1.3.1 金钗石斛提取方法 |
1.3.2 金钗石斛分离纯化方法 |
1.3.4 金钗石斛安全性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2 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优化 |
2.1 试验器材 |
2.1.1 试验仪器 |
2.1.2 药品与试剂 |
2.2 方法及结果 |
2.2.1 试验溶液的制备 |
2.2.2 测定种类条件的选择 |
2.2.3 酸性染料和测定波长的确定 |
2.2.4 均匀设计试验的建立 |
2.2.5 均匀设计试验的结果及分析 |
2.2.6 方法学验证 |
2.3 本章小结 |
3 超临界流体法制备金钗石斛总生物碱提取物 |
3.1 试验器材及实验装置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试验仪器 |
3.1.3 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 |
3.2 方法及结果 |
3.2.1 装置操作步骤 |
3.2.2 样品预处理及超临界CO_2萃取 |
3.2.3 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
3.2.4 单因素实验 |
3.2.5 正交试验 |
3.2.6 验证及方法对比试验 |
3.3 本章小结 |
4 低共熔溶剂法制备金钗石斛总生物碱提取物 |
4.1 试验器材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实验仪器 |
4.2 方法与结果 |
4.2.1 NADESs制备 |
4.2.2 NADESs提取方法 |
4.2.3 总生物碱的测定 |
4.2.4 NADESs类型及提取方法考察 |
4.2.5 单因素对总生物碱提取的影响 |
4.2.6 响应面优化提取条件 |
4.2.7 验证及方法对比实验 |
4.2.8 金钗石斛总生物碱纯化及NADESs重复利用工艺流程 |
4.2.9 大孔树脂的物理参数及处理 |
4.2.10 大孔树脂型号筛选 |
4.2.11 大孔树脂静态吸附与解析试验 |
4.2.12 大孔树脂动态吸附与解析试验 |
4.2.13 NADESs溶剂的重复利用 |
4.2.14 NADES毒性考察 |
4.3 小结及讨论 |
5 金钗石斛总生物碱提取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
5.1 试验器材 |
5.1.1 试验仪器 |
5.1.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5.2 LC-MS法对提取物定性分析 |
5.2.1 实验方法 |
5.2.2 主要成分的鉴定 |
5.3 气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石斛碱的含量 |
5.3.1 气相色谱条件 |
5.3.2 溶液的制备 |
5.3.3 校正因子测定 |
5.3.4 线性考察 |
5.3.5 方法学考察 |
5.3.6 提取物样品测定 |
5.4 小结及讨论 |
6 金钗石斛总生物碱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考察 |
6.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6.2 样品和Vc溶液的制备 |
6.3 方法及结果 |
6.3.1 对DPPH清除能力的测定 |
6.3.2 对ABTS清除能力测定 |
6.3.3 总还原能力测定 |
6.4 小结及讨论 |
7 金钗石斛醇提取物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研究 |
7.1 试验器材 |
7.1.1 材料及试剂 |
7.1.2 实验仪器 |
7.2 方法及结果 |
7.2.1 样品的制备 |
7.2.2 胚胎收集 |
7.2.3 给药处理 |
7.2.4 观察和测定毒性指标 |
7.2.5 金钗石斛不同提取部位对斑马鱼胚胎的影响 |
7.2.6 乙酸乙酯萃取物主要成分确定 |
7.2.7 石斛碱对斑马鱼胚胎的影响 |
7.3 小节及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5)石斛中生物碱分离纯化及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石斛简介 |
1.2 石斛中生物碱的研究现状 |
1.2.1 石斛中生物碱的结构分类 |
1.2.2 石斛中生物碱提取 |
1.2.3 石斛中生物碱分离 |
1.2.4 石斛中生物碱检测方法 |
1.2.5 石斛中生物碱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研究现状 |
1.3 课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1.3.1 课题来源 |
1.3.2 课题意义 |
1.3.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霍山石斛总生物碱提取及组成成分分析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主要原料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2 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 |
2.2.1 试验方案设计 |
2.2.2 霍山石斛中总生物碱提取工艺 |
2.2.3 酸水碱化液液萃取纯化石斛生物碱 |
2.2.4 霍山石斛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
2.2.5 霍山石斛中生物碱组成成分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溶剂对霍山石斛中总生物碱提取量的影响 |
2.3.2 不同提取溶剂对霍山石斛生物碱组成影响 |
2.3.3 HPLC-DAD分析霍山石斛生物碱组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霍山石斛生物碱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主要仪器 |
3.2 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 |
3.2.1 分离纯化方案设计 |
3.2.2 SPE纯化流程 |
3.2.3 LC-QTOF-MS/MS检测条件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SPE洗脱条件的确定 |
3.3.2 霍山石斛中生物碱DHALSE-3 的质谱裂解分析 |
3.3.3 LC-QTOF-MS/MS定性分析不同组分霍山石斛生物碱组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霍山石斛生物碱对氧化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细胞株 |
4.1.2 材料与试剂 |
4.1.3 主要仪器 |
4.2 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 |
4.2.1 试验方案设计 |
4.2.2 PC12 细胞培养 |
4.2.3 CCK-8 检测细胞存活率 |
4.3 结果和讨论 |
4.3.1 细胞形态学变化 |
4.3.2 霍山石斛生物碱对PC12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4.3.3 H_2O_2对PC12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4.3.4 霍山石斛生物碱对氧化损伤PC12 细胞的存活率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6)霍山石斛多糖的制备、功能和产品开发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霍山石斛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 |
1.1 霍山石斛原材料对多糖含量的影响 |
1.2 霍山石斛多糖的提取 |
1.3 霍山石斛多糖的分离纯化 |
2 霍山石斛多糖的理化性质及结构特征 |
3 霍山石斛多糖的生物活性 |
3.1 促进细胞健康 |
3.1.1 抗肿瘤 |
3.1.2 增强免疫力 |
3.1.3 抗氧化 |
3.2 降血糖及抗白内障 |
3.3 保护肝脏 |
3.4 其他功能活性 |
4 霍山石斛多糖消化、代谢研究进展 |
5 霍山石斛产品开发 |
5.1 霍山石斛保健食品开发利用现状 |
5.2 产品安全性和功能评价 |
6 结论与展望 |
(7)金钗石斛抗抑郁活性及超微粉碎对其理化性质影响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抑郁症概述 |
1.1.1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
1.1.2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 |
1.2 天然药物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1.3 金钗石斛概述 |
1.3.1 金钗石斛中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
1.4 超微粉碎技术研究进展 |
1.4.1 超微粉碎技术作为制药工艺在中药现代化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
1.4.2 超微粉碎对粉体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
1.4.3 超微粉碎对粉体生物活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
1.5 本论文的意义 |
第二章 行为学实验初步探究金钗石斛水提物的抗抑郁活性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1.2 实验器材 |
2.1.3 实验动物 |
2.1.4 实验装置 |
2.1.5 金钗石斛水提物的制备 |
2.1.6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
2.1.7 动物饲养 |
2.1.8 小鼠开场实验 |
2.1.9 小鼠悬尾实验 |
2.1.10 小鼠强迫游泳实验 |
2.1.11 统计学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小鼠开场实验结果 |
2.2.2 小鼠悬尾实验结果 |
2.2.3 小鼠强迫游泳实验结果 |
2.3 小结 |
第三章 超微粉碎对金钗石斛物理性质的影响 |
3.1 材料 |
3.1.1 原料 |
3.1.2 主要仪器 |
3.2 试验方法 |
3.2.1 金钗石斛超微粉的制备 |
3.2.2 粉体的细胞壁结构观察 |
3.2.3 休止角的测定 |
3.2.4 吸湿性的测定 |
3.2.5 膨胀力的测定 |
3.2.6 持水性的测定 |
3.2.7 水溶性的测定 |
3.2.8 松密度的测定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粉体的细胞壁结构观察 |
3.3.2 粉体的流动性观察 |
3.3.3 粉体的吸湿性观察 |
3.3.4 粉体的膨胀力观察 |
3.3.5 粉体的持水性观察 |
3.3.6 粉体的水溶性观察 |
3.3.7 粉体的松密度观察 |
3.4 小结 |
第四章 超微粉碎对金钗石斛化学性质的影响 |
4.1 材料 |
4.1.1 原料 |
4.1.2 试剂 |
4.1.3 主要仪器 |
4.2 试验方法 |
4.2.1 化学性质的测定 |
4.2.2 成分结构的测定 |
4.3 结果与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超微粉碎对金钗石斛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5.1 材料 |
5.1.1 原料 |
5.1.2 试剂 |
5.1.3 主要仪器 |
5.2 试验方法 |
5.2.1 提取液的制备 |
5.2.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试 |
5.2.3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金钗石斛普通粉与超微粉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比较 |
5.3.2 金钗石斛普通粉与超微粉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的比较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金钗石斛水提物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活性 |
6.2 超微粉碎对金钗石斛物理性质的影响 |
6.3 超微粉碎对金钗石斛化学性质的影响 |
6.4 超微粉碎对金钗石斛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6.5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金钗石斛组培苗品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生长数据收集 |
1.2.2 产量数据收集 |
1.2.3 营养成分分析 |
1.2.4 石斛多糖分析 |
1.2.5 石斛碱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组培苗生长习性 |
2.2 组培苗产量 |
2.3 组培苗的营养成分 |
2.4 组培苗的石斛多糖含量 |
2.5 金钗石斛组培苗的石斛碱含量 |
3 讨论 |
(9)保健食品金钗石斛葛杞丸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保健食品开发研究现状 |
1.1.1 保健食品的起源与发展 |
1.1.2 保健食品的定义 |
1.1.3 国内保健食品审批及开发情况 |
1.2 金钗石斛丸开发的意义 |
1.3 金钗石斛丸开发的意义 |
2 金钗石斛葛杞丸处方及依据 |
2.1 金钗石斛丸处方 |
2.1.1 金钗石斛 |
2.1.2 葛根 |
2.1.3 枸杞子 |
2.1.4 五味子 |
2.2 处方依据 |
2.3 剂型选择依据 |
3 制备工艺研究 |
3.1 材料、仪器和试剂 |
3.1.1 材料 |
3.1.2 主要仪器 |
3.1.3 主要试剂 |
3.2 工艺路线初步确定 |
3.3 指标性成分的测定 |
3.3.1 干浸膏得率测定 |
3.3.2 石斛碱的测定 |
3.3.3 粗多糖的测定 |
3.4 提取工艺研究 |
3.4.1 吸醇率的测定 |
3.4.2 正交试验优化醇提工艺 |
3.4.3 正交试验优化水提工艺 |
3.5 浓缩与干燥 |
3.6 丸剂的制备 |
3.6.1 软材制备 |
3.6.2 制条 |
3.6.3 分粒、搓丸 |
3.6.4 干燥、选丸 |
3.7 制备工艺流程图 |
3.8 中试研究 |
4 质量标准及稳定性研究 |
4.1 材料、仪器和试剂 |
4.1.1 材料 |
4.1.2 主要仪器 |
4.1.3 主要试剂 |
4.2 金钗石斛葛杞丸质量标准初步建立 |
4.2.1 性状 |
4.2.2 检查 |
4.2.3 粗多糖的测定 |
4.2.4 粗多糖测定方法学考察 |
4.2.5 质量标准文本编制 |
4.3 金钗石斛葛杞丸稳定性研究 |
5 金钗石斛葛杞丸安全性研究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试验样品 |
5.1.2 实验动物 |
5.1.3 剂量选择与受试物给予方式 |
5.1.4 主要仪器与试剂 |
5.1.5 试验方法 |
5.1.6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5.1.7 结果判定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
5.2.2 Ames试验 |
5.2.3 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
5.2.4 精子畸形试验 |
5.2.5 30天的喂养试验 |
5.3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A.1 保健食品与其他食品、药品的区别 |
附录A.2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物品名单 |
附录A.3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 |
附录A.4 金钗石斛葛杞丸质量标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10)金钗石斛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肝脏及行为学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金钗石斛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全草类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J]. 吕露阳,张志锋,王庆颖,李芸. 中草药, 2021(15)
- [2]云南省新型中药饮片现状与发展政策研究[D]. 李泓乐.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3]霍山石斛口服液安全性研究[J]. 马荣锋,王升贵,田小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24)
- [4]金钗石斛提取物的绿色制备工艺、抗氧化活性及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研究[D]. 王彬容. 西华大学, 2019(02)
- [5]石斛中生物碱分离纯化及神经保护作用研究[D]. 陈婧超.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6]霍山石斛多糖的制备、功能和产品开发的研究进展[J]. 唐川,李志,王升贵,戴亚锋. 食品工业科技, 2019(03)
- [7]金钗石斛抗抑郁活性及超微粉碎对其理化性质影响的初步研究[D]. 黎恩立. 广东药科大学, 2018(01)
- [8]金钗石斛组培苗品质评价研究[J]. 李泽生,李桂琳,白燕冰,姚志军,周侯光,罗凯,高燕,张丽萍. 热带农业科技, 2017(03)
- [9]保健食品金钗石斛葛杞丸开发与研究[D]. 邓维泽. 西华大学, 2016(12)
- [10]金钗石斛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肝脏及行为学的保护作用[D]. 陈莹. 遵义医学院, 2014(08)
标签:金钗石斛论文; 霍山论文; 石斛的功效与作用论文; 霍山石斛论文; 成分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