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湾大桥预应力张拉过程中的伸长控制

三亚湾大桥预应力张拉过程中的伸长控制

一、三亚湾大桥预应力张拉时的伸长量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薛铭乾[1](2019)在《多种条件下预应力理论伸长量的计算方法》文中研究指明预应力张拉质量主要采用伸长量和设计应力双重控制,由于规范中缺少对张拉伸长量公式的详细说明,存在误用的风险。笔者针对预应力筋可能出现的张拉形式及理论伸长量的计算问题做了详细说明,总结了单端张拉和两端张拉的异同点。论述了在两端张拉工况下,对称曲线和非对称曲线的处理方法,同时提出了针对空间异性曲线的解决措施。

彭晋碧[2](2018)在《逐孔施工现浇连续箱梁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桥梁逐孔施工方法施工具有施工流程标准化、工作周期化,支架模板周转率高,工程总造价降等特点,在中等跨径的长中桥越来越多地得到采用。本文以建设中的东莞东平大桥工程的5*40m跨逐孔浇筑连续箱梁为背景,通过以MIDAS CIVIL等有限元软件平台,对逐孔施工现浇连续箱梁的设计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1)逐孔施工采用单向悬臂施工还是双向悬臂施工问题,通过对本工程总工期、支架模板周转等经济性进行分析,单向悬臂施工更合适。(2)逐孔施工的施工缝选择问题,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本桥L/5处更接近于弯矩零点,选择此处作为施工缝,其受力和构造更为合理。(3)逐孔施工桥梁梁高、腹板厚度选择,从结构受力、超载因素、构造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适当增加等高度梁的梁高、腹板厚度,对混凝土和钢束用量增加有限,但对于结构抗力却有较大提高,对于结构安全储备非常有利。根据本桥特点和施工单位施工水平明确了主要施工流程的安排,先选取最不利位置预压后再整体预压加载方法,预应力的安装及张拉,混凝土浇筑及养生等工艺要求。通过本文的研究,确定了本工程项目的合理的截面尺寸和施工流程,为该桥梁的经济、安全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以后类似桥梁的设计及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罗剑均[3](2017)在《混凝土弹性模量对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连续刚构桥具有伸缩缝少,桥面连续性好,施工方便,结构刚度大,抗震性好等优点,因而被广泛采用和修建。但是,在运营中发现此类型桥梁跨中容易发生下挠。研究表明:预应力损失、混凝土徐变、主梁刚度下降是造成跨中持续性下挠的主要原因,而施工阶段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弹性模量是体现混凝土受力与变形的重要参数,连续刚构桥作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是否有效的作用在梁体上,主要看混凝土能否有足够的刚度来抵抗预应力抗张拉过程的变形。本文以在建大桥为工程背景,围绕混凝土弹性模量主要完成了下面的工作:1、随施工进度制作混凝土试件,分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研究混凝土弹性模量。首先,研究混凝土在龄期为3d、4d、7d、14d、28d下的弹性模量。其次,对每个节段分别制作试件,分析后期全桥每节段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发展状况,以及最终的发展数值。2、在施工中,随混凝土龄期分阶段测试每个节段的混凝土强度,得到从悬臂浇筑开始到浇筑完毕不同龄期下混凝土强度的发展规律。3、根据实测箱梁腹板的混凝土强度计算得到其弹性模量,可以看到施工中的弹性模量在3天时候可以达到设计值的69.3%左右,之后发展很缓慢,需要5个月的时间才能满足设计值。4、根据工程情况利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桥梁模型,分析该桥梁在不同混凝土弹性模量和不同荷载组合下的跨中下挠,结果表明弹性模量偏离值较大的情况下,尤其是在0.6E时(E为设计规定的混凝土弹性模量)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明显加剧。5、通过分析混凝土弹性模量和强度组合变化下对跨中下挠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度对跨中下挠的影响小于弹性模量对下挠的影响。6、由于混凝土弹性模量对跨中的影响是通过收缩徐变来体现,而年平均相对湿度是计算收缩徐变重要的因素,通过软件分析桥梁在不同湿度下的跨中下挠,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跨中下挠逐渐减小,从侧面说明在混凝土养生阶段应注重混凝土保湿。7、在施工中通过对每节段混凝土浇筑前、浇筑后、预应力张拉后的变形测量,掌握在施工龄期下混凝土弹性模量引起的下挠,结果表明弹性模量在设计规定值上下波动时对施工过程中的下挠影响不明显。

熊明祥,李昌元,蒋磊,冯跃坤[4](2017)在《箱梁顶板负弯矩预应力筋的张拉数值计算》文中指出预应力筋的张拉数值计算和测量是预应力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和重点,张拉数值计算是基础、是重中之重。张拉数值计算准确与否对预应力构件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张拉数值计算涉及内容多、步骤复杂、难度大。以某高速公路A2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顶板负弯矩预应力筋(低松弛钢绞线)的张拉数值计算为例,介绍了桥梁工程中箱梁顶板负弯矩预应力筋的张拉数值计算内容、计算方法、计算步骤、要点和注意事项。

崔楠楠[5](2016)在《斜拉桥预应力混凝土索塔锚固区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斜拉桥跨越能力大、外形优美、造价合理,近四十年来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索塔拉索锚固区是斜拉桥结构中的关键部位,其构造复杂、局部受力集中、设计施工难度大,一直是桥梁工程师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国内外对该区域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尚不成熟,现行设计规范也缺乏针对性的规定,导致实际工程中常常需要进行昂贵的模型试验和反复的空间有限元计算来验证设计结果,造成建设资源极大的浪费。本文基于拉-压杆模型理论,以广东江门西江水道桥为背景,对新型单向预应力体系索塔锚固区的受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探讨了混凝土索塔锚固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法,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针对拓扑优化自动生成拉-压杆模型时会出现非优化解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遗传演化结构优化算法(IGESO),通过在染色体中加入惩罚基因降低灵敏度计算误差较大单元的移除概率,避免了非优化解的出现,并编制了MATLAB程序实现算法。通过算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的有效性。(2)采用改进的算法(IGESO)和编制的程序计算得到了不同截面参数下索塔水平方向的最优拓扑形状,提出了索力作用下索塔水平向“3拉杆-2压杆”设计模型(前墙厚宽比λ<0.6)与“3拉杆-3压杆”设计模型(前墙厚宽比λ≥0.6),并推导精确几何参数。该模型可用于索塔预应力定量设计与索塔截面优化,需要的计算参数少,且具有较高的精度。(3)完成了单向预应力体系索塔锚固区节段足尺模型试验,研究了大吨位直向短束预应力钢绞线的预应力损失规律和施工控制;通过总结试验模型在预应力单独作用、设计索力加载以及1.6倍设计索力超载三个工况下的应力、变形以及裂缝发展规律,研究了索塔锚固区的受力性能。单向预应力体系索塔锚固区在各试验工况下表现良好,受力明确合理,结构安全可靠。(4)建立精细化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完成了单向预应力体系索塔锚固节段的极限承载力全过程分析,得到了其极限荷载和破坏形态,以及全过程的变形、应力与混凝土裂缝发展规律。索塔节段在设计索力下的安全系数为2.840,破坏模式是前墙内表面倒角部位首先开裂,随后前墙外表面索孔附近开裂并向周围扩展,最终前墙拐角处和外表面部分钢筋屈服,前墙混凝土大面积开裂。达到极限承载状态时,侧墙未出现明显损伤,尚有-2.0 MPa压应力存在,单向预应力筋未屈服。(5)针对现有的基于渐进结构优化算法(ESO)多工况拓扑优化无法考虑荷载量级的问题,提出了三种改进策略:○1加权全局准则法,○2改进的线性加权法,○3包络法。通过数值试验对比了三种改进策略应用于建立多工况拉-压杆模型的适用性和合理性。(6)提出了一种多工况拉-压杆模型设计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单向预应力体系索塔锚固区进行了普通钢筋设计计算,本文足尺模型试验中观测到的现象反映了所提出设计方法的合理性。最后对单向预应力体系索塔的设计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陈东亮[6](2016)在《鸡鸦水道大桥施工控制关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矮塔斜拉桥是介于传统斜拉桥与连续体系梁桥之间的一种桥型。由于其具有优越的结构性能和良好的经济指标,该桥型在我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本文以中山市鸡鸦水道特大桥为工程背景,研究了矮塔斜拉桥施工控制中的结构几何线形控制和拉索索力控制。桥梁结构几何线形控制分为:主塔偏位控制、主梁轴向偏移控制和主梁竖向变形控制。本文在研究结构几何线形控制时,重点研究了主梁竖向变形控制。本文研究了对主梁竖向变形能够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的因素:混凝土弹性模量、混凝土容重、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损失、温度效应、徐变效应和施工临时荷载。本文通过将理论分析和实测数据分析的结果相对比,发现桥梁施工过程中对主梁竖向变形会产生较大影响的影响因子为:混凝土容重、温度效应、徐变效应和临时施工荷载。在索力控制研究方面,本文采用了频率法来计算拉索索力。为使索力计算结果更接近索力真值,本文依据Hamilton原理使用了有限单元法来计算拉索索力。为了编写索力有限元计算程序,本文详细推导出了拉索振动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对拉索索力计算结果的影响因素有:拉索索长、拉索线质量、拉索边界条件、拉索抗弯刚度。本文利用编制的有限元程序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拉索索力计算结果的影响,发现索力计算结果对索长、拉索线质量很敏感及拉索边界条件和抗弯刚度对索力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索力控制分为拉索施工阶段初张力计算、拉索索力均匀性控制和拉索整索索力控制。在拉索施工阶段初张力计算中,本文采用了差值迭代法。研究发现将正装迭代法用于不需二次调索的桥梁结构的拉索初张力计算,计算过程的收敛速度很快。在拉索索力均匀性控制方面,本文采用了分级张拉法,经实测数据的检验,确认了分级张拉法在索力均匀性控制上的有效性。

刘瑟辉[7](2015)在《宽幅矮塔斜拉桥悬臂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斜拉桥设计和施工技术的飞速发展,矮塔斜拉桥作为连续桥梁和斜拉桥之间的一种新桥型,逐步进入桥梁研究人员的视野,其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日渐成熟和完善。正是由于矮塔斜拉桥的经济性和美学景观等特点,得到了广大桥梁设计人员的青睐,国内桥梁建设中采用这种桥型的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城市市政桥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陈村大桥为工程背景,重点研究了宽幅矮塔斜拉桥箱梁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关键技术。首先,根据本工程具体特点设计了悬臂施工三角形挂篮,介绍了三角形挂篮的工作原理,利用midas软件对整个结构进行了受力验算,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三个方面验证了矮塔斜拉桥三角形挂篮悬臂浇筑的适应性;其次,对矮塔斜拉桥主梁挂篮悬臂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结合矮塔斜拉桥主梁挂篮悬臂浇筑工程实例,对三角形挂篮安装及试验、主梁悬臂浇筑施工工艺、主梁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和养护、预应力的施加与孔道压浆等关键施工技术进行了仔细研究,解决了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难题。第三,对主梁在施工中的线型和内力进行了适时监控,指导挂篮前移就位,并确定箱梁模板安装标高,确保桥梁施工安全和成桥后主梁的线形和内力满足设计要求。

杨剑锋[8](2015)在《同江峪斜拉桥施工监控分析与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桥梁事业发展速度与水平均为世界第一。为了确保桥梁施工安全,在大跨桥梁施工过程中对桥梁进行施工监控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在斜拉桥的施工监控中索力调整是计算中的重点内容。本文以同江峪斜拉桥工程为背景,对其进行施工监控。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该桥梁进行施工监控仿真计算,模拟过程采用正装和倒装结合法,对施工阶段的参数和状态进行调整,使模拟结果更加精确和具有保证。施工监控内容主要包括:变形监测、应力检测、索力监测和温度监测四个部分,在监测过程中除了控制实测值在允许值之内以外,还对实测数据进行了误差分析,总结计算索力边界条件的试用范围,以及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进行分析。大跨桥梁施工监控市场前景巨大,施工监控技术应用广泛,本文研究目的是为斜拉桥施工监控的计算方法、监控参数、影响因素、结构安全控制提供思路,为今后大跨桥梁的施工监控工作提供可借鉴资料。

周莹[9](2013)在《矮塔斜拉桥施工关键项目的控制分析研究》文中指出矮塔斜拉桥是介于斜拉桥和连续梁桥之间的新型桥型,造型美观,在国内外得到迅速发展。在阐述了斜拉桥施工控制理论及方法的基础上,依托南屏矮塔斜拉桥的施工过程,制定了施工监控方案并实施了施工监控,同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分析,最终实现了应力和线形双控目标,得到了以下结论:(1)斜拉桥的施工控制是“预告→量测→识别→修正→预告”的循环过程。采用自适应控制方法,即通过测量斜拉桥实际变形和应力,不断循环修正设计参数,从而保证了计算与实际施工吻合,最终可以实现线形与内力状态双控的目的。(2)拟定了南屏大桥施工监控方案,确立了明确的监控目标:高程控制、应力控制、索力控制,监测控制的目的是使施工过程中结构处于最优状态,保证施工安全,确保成桥阶段的内力状态和线形状态达到设计要求。(3)建立了南屏大桥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整个施工阶段中主梁和索塔的最大应力,分析结果表明主梁上缘、下缘最大拉应力及主梁最大压应力均不超过规范限值;索塔最大拉应力小于规范限值;施工阶段斜拉索最大拉应力在安全储备要求内。(4)实施了对斜拉桥悬臂施工阶段的线形监测,悬臂端监控结果表明底板实测标高值与理论标高值吻合度较好,偏差在规定的控制范围内;索塔偏位监测结果表明实测偏位值与理论计算值比较接近,均在控制范围内。(5)南屏大桥施工阶段及成桥阶段的应力、索力、线形实测值与理论值基本吻合,满足控制规定要求。

许威[10](2013)在《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加固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因其诸多优点,近些年来得以广泛修建。但是国内外建成的连续刚构桥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箱梁开裂和中跨下挠现象。梁体开裂与下挠又相互影响,造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到桥梁的使用性能。体外预应力加固是一种积极有效的主动加固方法,能提高结构承载能力、改善中跨下挠状态和增大主梁压应力储备,是连续刚构桥加固的首选方法之一。体外预应力加固法虽然已有不少应用,但仍还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优化布置、加固计算分析方法以及体外束与原桥协同工作等关键技术,并结合研究依托工程—阿墨江大桥加固需要,对桥梁病害及成因分析、加固方案与结构计算以及加固监测等开展了系统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①体外预应力束的布置原则、主要布置形状以及大跨径箱梁桥体外预应力束布置方法,提出一种结合中跨底板处置的体外束综合布置方法。②病害桥梁承载能力和应力验算方法、加固后桥梁整体有限元计算方法以及转向块、锚固区和肋板等局部构造应力分析方法。③体外预应力与原结构协同工作分析,包括体外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的制定、体外预应力损失估算方法、体外束应力增量问题、体外束二次效应以及体外预应力结构振动等。④结合阿墨江大桥加固工程实际,分析桥梁下挠、箱梁裂缝和跨中底板混凝土崩裂等病害成因,对原桥箱梁主要控制截面承载能力及应力进行验算。提出增设体外预应力、箱梁粘贴钢板和跨中增设横肋的加固方案。根据加固前后结构整体计算,对两种体外束布置方案进行比选;利用有限元软件对体外预应力转向块、锚固构造以及新增的跨中横肋进行了局部应力分析。⑤阿墨江大桥体外预应力张拉施工中的箱梁应力和变形(挠度)监测方法。研究成果在依托工程上得到应用,效果良好。

二、三亚湾大桥预应力张拉时的伸长量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亚湾大桥预应力张拉时的伸长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多种条件下预应力理论伸长量的计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规范[1]简介
2 张拉方式引起张拉力的变化情况
3 张拉伸长量计算
    3.1 单端张拉伸长量计算
    3.2 非对称曲线两端张拉伸长量计算
    3.3 对复杂空间曲线θ的计算
4 结论

(2)逐孔施工现浇连续箱梁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逐孔施工现浇连续梁的应用及发展
    1.2 现有移动支架(模架)造桥机的类型
        1.2.1 PC 梁位于支架梁下方
        1.2.2 PC 梁位于支架梁上方
        1.2.3 PC梁位于支架梁的腹内
    1.3 逐孔施工现浇连续梁结构体系特点
    1.4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5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和内容
第二章 东江东平大桥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2.2 桥位自然、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象
        2.2.3 水文
        2.2.4 冲刷
        2.2.5 地质
        2.2.6 水文地质
        2.2.7 地质构造
        2.2.8 软土
        2.2.9 地震液化
    2.3 东平大桥40m连续梁的结构设计
        2.3.1 上部构造
        2.3.2 箱梁预应力布置
        2.3.3 下部结构
    2.4 40m现浇连续箱梁逐孔施工方向的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逐孔施工现浇连续梁设计关键技术分析
    3.1 逐孔施工现浇连续梁的计算分析
    3.2 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简介
    3.3 桥梁有限元的模拟及离散
        3.3.1 永久作用参数选取
        3.3.2 可变作用参数选取
    3.4 东平大桥40m连续梁力学模型模拟
        3.4.1 40m逐孔施工现浇连续箱梁施工缝选择分析
        3.4.2 40m逐孔施工现浇连续箱梁梁高分析
        3.4.3 40m逐孔施工现浇连续箱梁腹板厚度分析
        3.4.4 40m逐孔施工现浇连续箱梁整体纵向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逐孔施工现浇连续梁施工技术要点
    4.1 东平大桥40m连续梁的施工顺序
    4.2 主要施工技术要点
        4.2.1 施打钢管桩
        4.2.2 碗扣架搭设
        4.2.3 模板安装
        4.2.4 支架预压及监测
        4.2.5 钢筋、预应力安装与张拉
        4.2.6 混凝土浇筑及养生
        4.2.7 支架拆除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表

(3)混凝土弹性模量对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的研究状况
    1.3 混凝土弹性模量对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的影响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连续刚构桥的发展及病害分析
    2.1 T型刚构桥的发展
    2.2 连续梁桥的发展
    2.3 连续刚构桥的发展
    2.4 连续刚构桥特点
        2.4.1 连续刚构桥优点
        2.4.2 连续刚构桥缺点
    2.5 连续刚构桥病害分析
        2.5.1 结构裂缝问题
        2.5.2 跨中下挠问题
        2.5.3 改善下挠的应对方法
    2.6 小结
第三章 混凝土弹性模量的试验研究
    3.1 混凝土弹性模量
        3.1.1 研究混凝土弹性模量的重要意义
        3.1.2 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因素
    3.2 混凝土弹性模量的试验
        3.2.1 试验标准及设备
        3.2.2 试验步骤
        3.2.3 试验理论公式
        3.2.4 原材料情况
    3.3 混凝土试件弹性模量数据测量
        3.3.1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3.3.2 混凝土弹性模量
    3.4 施工中的混凝土强度
    3.5 施工中的混凝土弹性模量
    3.6 混凝土弹性模量及强度分析
    3.7 小结
第四章 混凝土弹性模量对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的影响分析
    4.1 工程概况
        4.1.1 技术指标
        4.1.2 主要结构尺寸
        4.1.3 主要施工过程
    4.2 桥梁计算参数设定
        4.2.1 计算假定
        4.2.2 几何参数
        4.2.3 材料参数
    4.3 理论基础
        4.3.1 收缩徐变计算
        4.3.2 温度作用计算
    4.4 结构计算参数
        4.4.1 施工阶段划分
        4.4.2 边界条件
    4.5 混凝土弹性模量对下挠的分析
    4.6 混凝土弹性模量与强度变化下的下挠分析
    4.7 混凝土弹性模量与相对湿度对跨中下挠的影响
    4.8 施工中的下挠情况
    4.9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箱梁顶板负弯矩预应力筋的张拉数值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概况
2 计算准备工作
    2.1 预应力筋取样检测
    2.2 张拉设备标定校验
    2.3 测定影响预应力筋计算长度的结构尺寸
3 张拉力计算
    3.1 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бcon)
    3.2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P)
    3.3 张拉压力表读数计算
4 预应力筋计算长度(L)
5 理论伸长值(ΔL)计算
    5.1 计算依据
    5.2 伸长值计算
    5.3 伸长值控制范围
6 张拉实际伸长值计算
7 结论

(5)斜拉桥预应力混凝土索塔锚固区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斜拉桥锚固区的结构形式与设计方法
        1.2.2 斜拉桥预应力混凝土索塔锚固区受力性能研究
        1.2.3 拉-压杆模型设计方法
        1.2.4 结构拓扑优化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改进的遗传演化结构优化算法
    2.1 引言
    2.2 渐进结构优化算法(ESO)
        2.2.1 基本步骤
        2.2.2 应变能灵敏度
        2.2.3 ESO数学理论背景的讨论
        2.2.4 关于ESO合理性及求解失败的讨论
    2.3 遗传演化结构优化算法(GESO)
        2.3.1 基本概念
        2.3.2 基本步骤
        2.3.3 关于GESO优缺点的讨论
    2.4 改进的遗传演化结构优化算法(IGESO)
        2.4.1 改进方法
        2.4.2 基本步骤
        2.4.3 算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凝土索塔锚固区水平向拉-压杆模型研究
    3.1 引言
    3.2 拉-压杆模型(STM)基本理论与建模方法
        3.2.1 拉-压杆模型的构成
        3.2.2 拉-压杆模型的建模方法
    3.3 各国规范拉-压杆模型的细部设计
        3.3.1 拉杆
        3.3.2 压杆
        3.3.3 节点
    3.4 索塔锚固区水平向拉-压杆模型基本构形
        3.4.1 荷载与边界条件的简化
        3.4.2 索塔截面尺寸统计
        3.4.3 索塔平面模型的拓扑优化
    3.5 索塔锚固区水平向拉-压杆模型的参数确定
        3.5.1 小厚宽比锚固区的拉-压杆模型
        3.5.2 大厚宽比锚固区的拉-压杆模型
        3.5.3 索塔锚固区拉-压杆模型拉杆内力的分析
    3.6 基于拉-压杆模型的塔壁预应力配筋设计
        3.6.1 塔壁预应力筋布置与配筋面积的确定
        3.6.2 算例 1(小厚宽比锚固区)
        3.6.3 算例 2(大厚宽比锚固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向预应力体系索塔锚固区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依托工程概况
    4.3 单向预应力索塔锚固区足尺模型试验方案
        4.3.1 试验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4.3.2 加载系统
        4.3.3 预应力损失与施工控制试验方案
        4.3.4 索塔锚固区静力性能试验方案
    4.4 预应力损失与施工控制试验结果分析
        4.4.1 孔道摩阻损失
        4.4.2 锚圈口摩阻损失
        4.4.3 锚固回缩损失
        4.4.4 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4.4.5 预应力钢筋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4.4.6 预应力钢束总损失
        4.4.7 短束预应力筋的伸长量控制
    4.5 单向预应力体系索塔锚固区静力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4.5.1 有限元数值模型
        4.5.2 工况一(单向预应力束张拉之后)
        4.5.3 工况二(正常使用状态)
        4.5.4 工况三(1.6 倍超载状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单向预应力体系索塔锚固区极限承载力分析
    5.1 引言
    5.2 ABAQUS软件动力学显式有限元方法
    5.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3.1 概述
        5.3.2 边界条件与荷载
        5.3.3 材料特性与本构模型
        5.3.4 计算结果稳定性的验证
        5.3.5 稳定时间极限与计算效率相关参数的选择
    5.4 单向预应力体系索塔锚固区加载全过程分析
        5.4.1 位移变化全过程分析
        5.4.2 应力变化全过程分析
        5.4.3 混凝土开裂全过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荷载工况拉-压杆模型设计方法研究
    6.1 引言
    6.2 基于ESO算法的多荷载工况拓扑优化研究
        6.2.1 多目标优化的数学模型与解的类型
        6.2.2 基于ESO算法的多目标拓扑优化方法
        6.2.3 考虑荷载量级的多工况拓扑优化方法改进策略
    6.3 三种改进的多荷载工况拓扑优化方法的对比研究
        6.3.1 算例一(简支深梁)
        6.3.2 算例二(枕梁)
    6.4 多荷载工况拉-压杆模型设计流程
        6.4.1 拉-压杆模型建立
        6.4.2 拉杆、压杆与节点的设计与校核
        6.4.3 设计流程
    6.5 设计示例(单向预应力体系索塔锚固区)
        6.5.1 多工况拉-压杆模型的建立
        6.5.2 配筋设计
        6.5.3 单向预应力体系索塔锚固区设计建议
    6.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本文创新之处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鸡鸦水道大桥施工控制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矮塔斜拉桥桥的结构特点与受力特性
    1.3 矮塔斜拉桥的发展
        1.3.1 矮塔斜拉桥在国外的发展
        1.3.2 矮塔斜拉桥在国内的发展
    1.4 桥梁施工控制概述
        1.4.1 桥梁施工控制的重要性
        1.4.2 桥梁施工监控的发展
    1.5 工程背景
    1.6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矮塔斜拉桥施工控制理论与系统
    2.1 现代控制理论简介
    2.2 桥梁施工控制方法
    2.3 桥梁施工控制内容和目标
    2.4 桥梁施工控制系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鸡鸦水道特大桥线形和应力控制
    3.1 施工控制目标和任务
    3.2 结构建模
        3.2.1 结构主要计算参数取值
        3.2.2 有限元建模
    3.3 结构几何线形控制
        3.3.1 主梁竖向变形控制
        3.3.2 主梁轴线偏移控制
        3.3.3 主塔偏位控制
        3.3.4 鸡鸦水道特大桥合龙线形控制
    3.4 应力控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有限单元法计算索力及影响参数分析
    4.0 斜拉桥索力测量方法
    4.1 频率法测量原理
    4.2 有限单元法计算索力
        4.2.1 斜拉索线形的计算
        4.2.2 有限元法计算索力
    4.3 影响参数分析
        4.3.1 边界条件不同对拉索频率的影响
        4.3.2 抗弯刚度的影响
        4.3.3 拉索线质量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鸡鸦水道大桥索力控制
    5.1 拉索施工阶段初张力计算
    5.2 拉索索力均匀性的控制
        5.2.1 索力均匀性控制方法
        5.2.2 鸡鸦水道大桥索力均匀性的控制
    5.3 考虑修正的有限元法计算索力的工程实例
        5.3.1 各项输入参数的确定
        5.3.2 鸡鸦水道特大桥拉索整索索力控制结果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宽幅矮塔斜拉桥悬臂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矮塔斜拉桥发展状况
        1.1.1 矮塔斜拉桥国外发展状况
        1.1.2 矮塔斜拉桥国内发展状况
    1.2 矮塔斜拉桥的概念和结构特点
        1.2.1 矮塔斜拉桥概念
        1.2.2 矮塔斜拉桥结构特点
        1.2.3 矮塔斜拉桥的发展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第二章 工程背景及悬臂施工法
    2.1 工程背景
        2.1.1 工程概况
        2.1.2 地形地貌
    2.2 悬臂施工概况
        2.2.1 悬臂施工方法
        2.2.2 悬臂施工工艺
        2.2.3 悬臂施工的发展趋势
    2.3 悬臂浇筑常用挂篮特点及比较
        2.3.1 挂篮施工特点
        2.3.2 常用挂篮比较
        2.3.3 挂篮的发展趋势
        2.3.4 矮塔斜拉桥主梁施工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角形挂篮设计
    3.1 三角形挂篮的设计及特点
        3.1.1 三角形挂篮设计结构组成
        3.1.2 三角形挂篮结构计算与分析
        3.1.3 建模计算
        3.1.4 结构验算
    3.2 三角形挂篮的试拼装
    3.3 三角形挂篮的试验和验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悬臂浇筑施工
    4.1 施工工艺
        4.1.1 主要施工方法
        4.1.2 总体施工顺序
        4.1.3 悬臂浇筑施工工艺
    4.2 挂篮的安装及试验
        4.2.1 挂篮安装
        4.2.2 挂篮安装质量要求
        4.2.3 挂篮预压试验
        4.2.4 挂篮走行
    4.3 主梁施工
        4.3.1 模板安装
        4.3.2 钢筋安装
        4.3.3 混凝土浇筑
        4.3.4 混凝土振捣
        4.3.5 混凝土养护
    4.4 主梁预应力施工
        4.4.1 预应力设计
        4.4.2 钢绞线制作和安装
        4.4.3 施加预应力
        4.4.4 预应力管道压浆
        4.4.5 预应力施工注意事项
    4.5 合龙段施工
        4.5.1 边跨合龙段施工
        4.5.2 中跨合龙段施工
        4.5.3 合龙施工要点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梁施工监控
    5.1 施工监控的目的和任务
    5.2 桥梁施工监控的主要方法
        5.2.1 开环控制
        5.2.2 反馈控制
        5.2.3 自适应控制
    5.3 施工监控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5.3.1 内部结构因素
        5.3.2 外部环境因素
        5.3.3 施工控制因素
    5.4 陈村大桥主桥施工控制
        5.4.1 施工监控的原则
        5.4.2 施工监控的方法
        5.4.3 施工监控的内容
        5.4.4 主梁线形控制的注意事项
        5.4.5 施工监控的要求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同江峪斜拉桥施工监控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混凝土斜拉桥施工监控概况
    1.2 施工监控方法
        1.2.1 技术路线
        1.2.2 工作目标
        1.2.3 实施流程
    1.3 同江峪斜拉桥概况
    1.4 本文主要工作
2 施工监控仿真计算
    2.1 有限元建模计算
    2.2 主要计算工况
    2.3 主要计算内容
    2.4 施工过程控制精度
    2.5 成桥状态的计算复合
    2.6 几何非线性影响分析
        2.6.1 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影响的主要因素
        2.6.2 几何非线性分析的基本方法
3 斜拉桥初始张拉力确定计算分析
    3.1 斜拉桥拉索初始张拉力的确定方法
    3.2 “正序”张拉索力一次张拉到位法
    3.3 “正序”张拉索力二次张拉到位法
    3.4 “逆序”张拉索力一次张拉到位法
4 施工监控内容
    4.1 变形监测
        4.1.1 主梁线形监测
        4.1.2 主塔变位监测
    4.2 应力监测
        4.2.1 测试仪器
        4.2.2 测点布置
        4.2.3 测试时间
        4.2.3 主梁应力测定结果分析
    4.3 索力监测
        4.3.1 压力表测定法
        4.3.2 压力传感器测定法
        4.3.3 磁通量法
        4.3.4 频率法
    4.4 温度监测
        4.4.1 斜拉桥主梁与拉索的温度监测
        4.4.2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监测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矮塔斜拉桥施工关键项目的控制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斜拉桥的发展现况
        1.2.1 国外斜拉桥的发展现况
        1.2.2 国内斜拉桥的发展现况
        1.2.3 矮塔斜拉桥的起源与发展
    1.3 斜拉桥的优点及发展趋势
    1.4 矮塔斜拉桥施工控制现状及控制方法
        1.4.1 施工控制现状
        1.4.2 施工控制方法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矮塔斜拉桥施工控制理论及方法
    2.1 自适应施工控制理论
        2.1.1 自适应理论的基本算法原理
        2.1.2 自适应理论施工控制总体思路
    2.2 施工控制系统的确定
        2.2.1 施工控制的原则
        2.2.2 施工控制基本方法
    2.3 矮塔斜拉桥的施工计算方法及主要控制内容
        2.3.1 矮塔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必要性
        2.3.2 矮塔斜拉桥施工过程仿真分析方法
        2.3.3 矮塔斜拉桥监控主要内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屏大桥施工监测关键项目及方案
    3.1 依托工程概况
    3.2 监测依据及目标
        3.2.1 监控依据
        3.2.2 监控目标
    3.3 关键控制项目
        3.3.1 线形监测
        3.3.2 索力监测
        3.3.3 应力监测
        3.3.4 温度监测
        3.3.5 塔顶偏位监测
    3.4 拉索张拉控制方案
    3.5 监测控制的影响因素
    3.6 监测误差分析及参数调整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屏大桥有限元计算与监测结果分析
    4.1 南屏大桥有限元模型
    4.2 主桥施工阶段分析计算
        4.2.1 拉索初张力的确定
        4.2.2 主梁应力分析
        4.2.3 索塔应力分析
    4.3 应力监测结果分析
        4.3.1 索塔应力监测结果分析
        4.3.2 主梁应力监测结果分析
    4.4 线形监测结果分析
        4.4.1 悬臂线形监测
        4.4.2 成桥后主梁线形监测
    4.5 成桥索力分析
    4.6 南屏大桥施工监控结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一、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攻读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及工程项目

(10)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加固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连续刚构桥概述
        1.1.1 连续刚构桥特点
        1.1.2 连续刚构桥发展情况
        1.1.3 连续刚构桥主要病害问题
        1.1.4 国内外部分连续刚构桥病害及加固处置实例
    1.2 连续刚构桥加固技术概述
        1.2.1 桥梁主要加固方法
        1.2.2 桥梁体外预应力技术发展情况
        1.2.3 体外预应力在桥梁加固中的应用
        1.2.4 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特点
        1.2.5 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适用性
        1.2.6 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与设计分析方法
    2.1 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
        2.1.1 体外束及其防腐保护系统
        2.1.2 体外束转向构造及转向器
        2.1.3 体外束锚固系统
        2.1.4 体外束减振装置以及索力测量装置
    2.2 体外预应力束布置
        2.2.1 体外预应力束布置的原则
        2.2.2 体外预应力束的偏心距
        2.2.3 体外预应力束束形布置
        2.2.4 大跨径箱梁桥体外预应力布束方法
        2.2.5 结合跨中底板病害处置的体外束布置方法
    2.3 体外预应力加固计算内容
    2.4 体外预应力加固整体设计计算方法
    2.5 体外预应力加固局部构造有限元分析处理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体外预应力与原结构协同工作研究
    3.1 体外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及预应力损失
        3.1.1 体外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
        3.1.2 体外预应力损失
    3.2 体外预应力张拉时梁体裂缝闭合引起的体外束伸长量
    3.3 体外预应力二次效应及应力增量问题
        3.3.1 体外预应力二次效应
        3.3.2 体外预应力应力增量问题
    3.4 体外预应力结构与体外束振动
        3.4.1 体外预应力梁的振动
        3.4.2 体外预应力筋的振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阿墨江大桥体外预应力加固分析
    4.1 原桥设计概况
    4.2 桥梁主要病害情况
        4.2.1 箱梁开裂病害
        4.2.2 桥梁下挠问题
    4.3 桥梁主要病害成因分析
        4.3.1 主跨跨中下挠
        4.3.2 主桥箱梁合龙段底板混凝土崩裂、分层
        4.3.3 主桥箱梁裂缝
    4.4 旧桥验算结果
    4.5 加固设计思路及目标
    4.6 主桥加固内容及要点
        4.6.1 增设体外预应力
        4.6.2 中跨跨中增设横肋
        4.6.3 主桥箱梁粘贴钢板
    4.7 加固整体计算分析及体外束布置方案比选
    4.8 加固后局部应力分析
        4.8.1 新增转向块及锚固齿板应力分析
        4.8.2 跨中增设横肋局部应力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阿墨江大桥体外预应力张拉监测及结果分析
    5.1 张拉施工方案
    5.2 现场观测内容及方法
    5.3 现场观测结果
    5.4 体外预应力张拉监测结论
    5.5 体外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三亚湾大桥预应力张拉时的伸长量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多种条件下预应力理论伸长量的计算方法[J]. 薛铭乾. 市政技术, 2019(02)
  • [2]逐孔施工现浇连续箱梁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D]. 彭晋碧.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3]混凝土弹性模量对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影响的研究[D]. 罗剑均. 重庆交通大学, 2017(03)
  • [4]箱梁顶板负弯矩预应力筋的张拉数值计算[J]. 熊明祥,李昌元,蒋磊,冯跃坤. 价值工程, 2017(14)
  • [5]斜拉桥预应力混凝土索塔锚固区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 崔楠楠.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7)
  • [6]鸡鸦水道大桥施工控制关键问题研究[D]. 陈东亮.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7]宽幅矮塔斜拉桥悬臂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 刘瑟辉.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5(04)
  • [8]同江峪斜拉桥施工监控分析与研究[D]. 杨剑锋.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
  • [9]矮塔斜拉桥施工关键项目的控制分析研究[D]. 周莹. 重庆交通大学, 2013(04)
  • [10]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加固关键技术研究[D]. 许威. 重庆交通大学, 2013(04)

标签:;  ;  ;  ;  ;  

三亚湾大桥预应力张拉过程中的伸长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