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独本菊的栽培与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康冬茹,李大寨,巫祎飞,刘昱汝,田六胜,王子成[1](2022)在《开封地区菊花品种耐涝品质调查及栽培方式优化》文中研究指明河南省北部地区于2021年7月中下旬经历一轮强降雨过程,造成农作物等大面积的绝收。菊花作为开封市标志性经济作物,受灾情况受到广泛的关注。我们调查了开封地区10个不同规模的菊花种植基地和企业,并就洪涝对不同区域及不同品种菊花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种植基地受灾程度不同,灾情受地势和排水工程影响较大。不同栽培方式以盆景菊、大立菊和造型菊受灾最轻,盆栽多头大菊次之,地栽菊花受涝最严重。同一栽培方式,不同品种间抗涝性有差异,可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抗涝菊花的培育。鉴于菊花不耐涝的物种特性,提出在栽培中通过高畦种植有效减少降雨积水,可保证雨季正常生长,同时可在菊花苗圃周边做好排水沟或者排水井,主动排出园区内积水,防止内涝。除此以外,在雨季应当增加抗真菌药物的使用,雨后还应增加促生根药物的喷施,最好在涝后对菊花平一次头,降低蒸腾量,对盆栽和地栽菊花尽快松土透气,为新根生成创造更好的条件,尽可能的实现菊花快速恢复生长,以减少涝后的影响。基于本次调查结果,为菊花栽培种对抗涝情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实现降低夏季涝后对菊花生产的不良影响。
王亚磊[2](2019)在《传统菊品种资源调查与整理分析》文中认为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原产中国,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具有观赏、食用及药用等多种利用价值,文化底蕴丰厚,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菊花品种资源丰富多样,但由于长期的人工杂交和选择,使其遗传背景复杂,品种间亲缘关系不明确,再加上不同地区菊花品种形态分类方法不一致,造成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异常严重,给菊花品种资源管理带来困难。加之菊花种质资源保存和栽培管理上的不完善,也导致部分古老和名优品种资源逐渐流失。因此,为保护传统菊品种资源的多样性和对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本研究连续两年对传统菊主要分布区域及菊花展参展的传统菊品种资源进行调查和整理分析,采用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传统菊的主要观赏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经实地调查统计,整理出832个传统菊品种,并对其瓣型、花型、花色、茎色、叶形、株高、花径、叶长、叶宽、茎粗等10个形态指标进行性状记录与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在5类瓣型中,管瓣类和匙瓣类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数的36.30%和33.17%,桂瓣类最为稀少,仅占2.64%。在28个花型中,匙球型、钩环型和叠球型品种数量较多,分别为25.24%、12.98%和10.82%,缺少蜂窝型和全桂型品种。在8个色系中,黄色、白色和粉色品种居多,占比23.20%、18.39%和15.63%,绿色品种最为稀少,占比2.40%。茎色以绿色为主,占比74.04%。叶形主要为长叶和正叶,占比分别为47.00%和33.53%。数量性状中,株高变异系数最大,为31.11%,叶长与叶宽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710。花型、叶宽和叶长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别为 2.666、2.156 和 2.097。2.对中国现代7本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菊品种谱录进行了品种数量统计,整理出传统菊品种名录及其品种的瓣型、花型和花色性状,并对中国品种群和日本品种群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现有菊谱品种共计5230个,各瓣型的分布顺序为管瓣类>匙瓣类>平瓣类>畸瓣类>桂瓣类;匙球型和钩环型是品种数量最多的花型,全桂型、单管型、蜂窝型和剪绒型属于珍稀花型;黄色、白色和粉色是传统菊品种常见花色,绿色品种数量最为稀少。日本品种群在瓣型上只有平瓣类、匙瓣类和管瓣类,缺少桂瓣类和畸瓣类,花型只涵盖19种且多数为匙球型,占比超过1/2,中国品种群包含5类瓣型和30种花型,两个品种群均有丰富的花色多样性。
于占国[3](2018)在《观赏菊的栽培管理》文中研究表明观赏菊有婀娜多姿的悬崖菊,有充满诗意的盆景菊,有一茎多干多花的多头菊,还有一茎一花的案头菊或独本菊。现在园艺栽培中最多的是独本菊,独本菊一般花朵大,色彩丰富,更适宜观赏。独本菊一般选用秋菊品种培养,一般在每年10~12月开放。1生长环境观赏菊最适宜生长温度在18~25℃,较耐寒,在
刘迪[4](2014)在《三个独本菊品种的氮、磷、钾营养研究》文中认为本试验以三个独本菊品种‘紫如意’、‘黄河’、‘金缕流霞’为试验材料,分别研究了氮浓度对‘紫如意’,铵态氮和硝态氮配比对‘黄河’,氮、磷、钾浓度对‘金缕流霞’生长开花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处理的生长指标(株高、展叶数)变化规律、采收期各指标(花瓣数、花径、茎粗、节间长、叶长、叶宽、叶片叶绿素含量、干物质质量)以及统计得出的花期和测得的各器官养分含量等数据,结合独本菊观赏的品评标准,确定最适宜三个独本菊品种各自生长和开花的养分施用浓度,为生产过程中的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探索了独本菊体内养分吸收和元素间相互作用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氮质量浓度为210mg/L时‘紫如意’的株高、展叶数、花径、茎粗、叶面积最大,花期最长,因此认为使‘紫如意’生长发育良好并达到较高观赏效果的氮质量浓度为210mg/L。氮浓度的增加促进花对氮的吸收。2.总氮质量浓度200mg/L条件下,NH4+-N:NO3--N浓度比1:2时‘黄河’的株高、展叶数、花径、茎粗、叶面积、干物质质量最大,花期最长,因此认为使‘黄河’生长发育良好并达到较高观赏效果的NH4+-N:NO3--N浓度比为1:2。硝态氮比例的增加促进花对钾,根对磷的吸收。3.氮质量浓度为180mg/L时‘金缕流霞’的株高、展叶数、花径最大,140mg/L时茎粗、叶长、叶宽最大。认为使‘金缕流霞’生长发育良好并达到较高观赏效果的氮施肥质量浓度为140~180mg/L。氮浓度的增加促进茎对钙的吸收。4.磷质量浓度为90mg/L时‘金缕流霞’的株高、展叶数最大,磷质量浓度为40mg/L时花径、茎粗、叶面积最大,花期最长。因此认为使‘金缕流霞’生长发育良好的磷质量浓度为90mg/L,使其达到开花品质最好的磷质量浓度为40mg/L。磷浓度的增加促进花、茎、叶对磷的吸收,叶对氮的吸收,茎对钙的吸收。5.钾质量浓度为80mg/L时‘金缕流霞’的株高、展叶数、茎粗、叶面积最大;钾质量浓度为320mg/L时花径最大,节间长最短,花期最长。因此认为使‘金缕流霞’生长发育良好的钾质量浓度为80mg/L,使其达到较高观赏效果的钾质量浓度为320mg/L。钾浓度的增加促进花、根对钾的吸收,抑制器官对钙、镁的吸收。
王敬丽[5](2013)在《两个独本菊品种氮磷钾营养研究》文中认为本试验以两个独本菊品种‘嫩竹玉笋’、‘紫如意’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磷、钾元素及氮钾配比对以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1∶1∶1为基质栽培的独本菊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处理下植株生长指标(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茎粗、节间长)、开花指标(花径、花高、梗长、梗粗、舌状花数、花发育进程)、叶片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等的反应,结合独本菊的鉴赏标准,确定独本菊生长发育的最佳施肥用量及肥料配比,为生产中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如下:1.施氮量为240mg·L-1时独本菊植株株高、叶片数、叶大小、茎粗等指标最大,施氮量为120mg·L-1时花径、花高、梗粗、舌状花数等指标最大,因此认为独本菊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40mg·L-1和120mg·L-1。氮抑制对磷元素的吸收。2.缺磷不利于植株的高生长和叶片发育,降低开花品质。施磷量为60mg·L-1是独本菊生长开花的最佳施肥量。磷抑制氮吸收,促进对钙、镁元素的吸收。3.缺钾植株生长及开花状况较差,施钾量大于160mg·L-1后各项指标不再随施钾量发生显着变化。施钾量为160~300mg·L-1是独本菊生长发育的最佳施肥范围。钾抑制对钙、镁元素的吸收。4.氮钾配比对独本菊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氮对植株叶大小、节间长、梗粗、各部位干重的作用比钾明显,氮钾交互作用对叶大小、节间长、舌状花数、茎干重有显着影响。氮钾施用比例为1∶1.1或1∶1.6对独本菊的生长发育最佳。
陈丽红[6](2013)在《宁夏独本菊栽培技术》文中认为文章详细介绍了2010年银川市园林局引进的晚菊品种—独本菊的原本栽培及嫁接栽培管理技术。
王敬丽,杨美燕,杨秀珍,戴思兰[7](2012)在《磷营养对独本菊生长及开花的影响》文中认为为研究磷营养液浓度对独本菊生长、开花的影响,以独本菊品种嫩竹玉笋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测定0、10、30、60、120 mg/L 5个磷浓度珍珠岩基质栽培的独本菊的株高、叶片数、茎粗、节间长、叶长、叶宽、叶片SPAD值、花发育进程、花径、舌状花数、干物质重等,结果:施磷浓度为0~10 mg/L时独本菊植株的生长缓慢,开花品质差;施磷浓度为30~60 mg/L时,株高、茎粗、叶大小、花径、舌状花数、花期长度等指标最好;施磷浓度为120 mg/L时,株高、花径、舌状花数、花期长度降低,出现磷过量症状。综合考虑施磷对独本菊各项指标的影响,施磷浓度30~60 mg/L对独本菊生长及开花最适宜。
林正其[8](2012)在《浅析独本菊的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三明菊花栽培工作,历经20多年,获得几次较大的技术改进。本文特别介绍独本菊的栽培技术,包括品种的选择与培育,扦插与育苗,换盆与定植,浇水与施肥、株芽与疏蕾、遮雨与绑扎、株高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在继承传统的栽培方法上,汇集成功经验,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总结出一套菊花栽培的优良管理方法。
张俊红[9](2011)在《浅谈独本菊的栽培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主要介绍独本菊的品种选择、繁殖方法,以及独本菊的养护管理措施,包括分栽上盆,摘心、翻芽、定枝,倒盆填土与水肥管理,拔蕾、定蕾、裱扎,矮化处理等。
吕鹏雁[10](2011)在《盆栽多头大菊的品种选育和栽培试验》文中研究表明菊花(Chrysanthemum xmorifolium Ramat.)是世界着名花卉,也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其品种繁多,其中大菊类品种群最具中国传统特色,在中国常以独本方式栽培,以欣赏其变化万千的姿态。盆栽多头大菊是传统独本菊的株型改良类型,每株常具多个分枝,每枝一花或多花,分枝数目不一,或者将多株植于同一盆中起同样的观赏效果,具体的花头数目可依据市场需求及用途而定,无严格要求。盆栽多头大菊的应用形式多样,不仅可以单盆观赏用来装饰布置室内,也可在景观设计布置中形成较大的色块,在大规模的花卉布置中能得到广泛应用,是节日花卉装饰的极好材料。目前,国内的盆栽多头大菊的供应还较少见,但是在国外,盆栽多头大菊已经被作为一种时尚和创新点提上销售日程,这必将成为花卉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新的增长点。我国拥有丰富的传统大菊品种资源,可以从中筛选合适的品种进行株型改良直接进行规模化生产;在选种的同时还需不断培育新品种,这样才能保证花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针对盆栽多头大菊最佳观赏性状建立适宜的栽培技术,才能真正将其产业化。基于上述三点,本文作者对盆栽多头大菊进行了品种选育和产业化栽培技术研究。目前主要取得如下结果:(1)使用设计问卷,对调查收回的1477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盆栽多头大菊的育种目标为:分枝力强,茎秆强劲。其最佳观赏性状为:高度在50cm以下,分枝力强,具有适宜的花头数目,花期一致,花朵饱满整齐,花色纯正,花型丰满,花朵覆盖力大,有香气,强壮,不易感病。(2)综合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菊花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测试指南》、《盆栽独本菊百分制评价方法》和《北京市菊花协会对菊花的评分标准》,建立了盆栽多头大菊品种选择的标准。(3)经过对800余个传统栽培品种进行踏查,初选获得34个品种,根据上述品种选择标准,经复选获得5个优良品种,再经决选获得3个适宜进行产业化栽培的优良品种,分别为‘墨兰霜’、‘鸳鸯荷’和‘金背大红’。(4)对决选出的三个品种进行栽培试验,建立了适宜的栽培技术。这一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土地和人力成本;试验得出了适宜产业化生产的盆栽菊花最佳的花头数应该为3-5头。栽培试验中还发现对主要观赏性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摘心的次数。(5)根据问卷调查确定的育种目标,从800余个品种中选择出64个传统大菊品种作为杂交亲本,设计了79对杂交组合,通过自然花期的杂交试验和人工催花(“十一”期间开花)杂交试验,获得79粒杂交种子;在杂交试验中发现,折瓣技术适宜传统大菊品种有性杂交。这些研究结果为中国传统菊花品种的产业化开发提供了有效依据。
二、独本菊的栽培与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独本菊的栽培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开封地区菊花品种耐涝品质调查及栽培方式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区域和调查方法 |
1.1 开封市10个菊花生产基地的基本情况 |
1.2 菊花不同菊花品种耐涝等级的评定方法和不同栽培方式涝后成活率的统计方式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开封地区菊花基地受涝情况概述 |
2.2 扦插苗和盆栽苗受灾情况 |
2.3 不同菊花品种耐涝情况评价 |
2.4 不同菊花栽培方式受涝情况 |
3 建议 |
(2)传统菊品种资源调查与整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菊花品种分类研究进展 |
1.1 中国古代菊花品种分类 |
1.2 菊花品种分类的主要依据 |
1.3 基于形态学的菊花品种分类系统 |
1.4 基于聚类统计分析的菊花品种分类研究 |
2 菊花品种资源调查与整理研究进展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传统菊品种资源的调查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基于花器官性状的分析 |
2.2 基于营养器官性状的分析 |
2.3 遗传多样性分析 |
2.4 传统菊部分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第三章 中国现代主要传统菊菊谱品种的整理分析 |
1 研究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菊谱品种花器官性状的分析 |
2.2 调查品种与菊谱品种的对比分析 |
2.3 中日两国传统菊品种花器官性状的对比分析 |
3 讨论 |
全文结论与创新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传统菊品种分类体系中瓣型和花型的描述 |
附录二 30个花型图版 |
附录三 传统菊调查品种性状登记表 |
附录四 菊谱品种性状统计表 |
致谢 |
(3)观赏菊的栽培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生长环境 |
2栽培技术 |
2.1扦插 |
2.1.1选择扦穗 |
2.1.2扦插基质 |
2.1.3扦插 |
2.2移栽 |
2.3营养生长期管理 |
2.3.1移栽后水肥管理 |
2.3.2抹芽 |
2.3.3立支柱 |
2.3.4喷矮壮素 |
2.4生殖生长阶段管理 |
2.4.1喷肥水和叶面肥 |
2.4.2梳蕾 |
3短日照管理方法 |
(4)三个独本菊品种的氮、磷、钾营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独本菊概述 |
1.1.1 菊花的历史 |
1.1.2 独本菊概述 |
1.1.3 盆栽菊花现状 |
1.2 菊花的栽培管理方式 |
1.2.1 菊花的生态习性 |
1.2.2 菊花主要的栽培管理方法 |
1.2.3 打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2.4 菊花常见病虫害防治 |
1.3 元素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
1.3.1 氮素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
1.3.2 磷素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
1.3.3 钾素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
1.3.4 花卉的缺氮症状 |
1.4 本研究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意义 |
1.4.2 技术路线 |
2 氮浓度对独本菊‘紫如意’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及场地 |
2.1.2 试验方法 |
2.1.3 测定指标及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氮质量浓度对‘紫如意’株高、展叶数的影响 |
2.2.2 氮质量浓度对‘紫如意’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2.3 氮质量浓度对‘紫如意’开花品质的影响 |
2.2.4 氮质量浓度对‘紫如意’干物质质量的影响 |
2.2.5 氮质量浓度对‘紫如意’养分吸收的影响 |
2.3 小结与讨论 |
2.3.1 小结 |
2.3.2 讨论 |
3 氮形态对独本菊‘黄河’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及场地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测定指标及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铵态氮和硝态氮比对‘黄河’株高、展叶数的影响 |
3.2.2 铵态氮和硝态氮比对‘黄河’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2.3 铵态氮和硝态氮比对‘黄河’开花品质的影响 |
3.2.4 铵态氮和硝态氮比对‘黄河’干物质质量的影响 |
3.2.5 铵态氮和硝态氮比对‘黄河’养分吸收的影响 |
3.3 小结与讨论 |
3.3.1 小结 |
3.3.2 讨论 |
4 氮浓度对独本菊‘金缕流霞’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及场地 |
4.1.2 试验方法 |
4.1.3 测定指标及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氮质量浓度对‘金缕流霞’株高、展叶数的影响 |
4.2.2 氮质量浓度对‘金缕流霞’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2.3 氮质量浓度对‘金缕流霞’开花品质的影响 |
4.2.4 氮质量浓度对‘金缕流霞’干物质质量的影响 |
4.2.5 氮质量浓度对‘金缕流霞’养分吸收的影响 |
4.3 小结与讨论 |
4.3.1 小结 |
4.3.2 讨论 |
5 磷浓度对独本菊‘金缕流霞’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及场地 |
5.1.2 试验方法 |
5.1.3 测定指标及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磷质量浓度对‘金缕流霞’株高、展叶数的影响 |
5.2.2 磷质量浓度对‘金缕流霞’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5.2.3 磷质量浓度对‘金缕流霞’开花品质的影响 |
5.2.4 磷质量浓度对‘金缕流霞’干物质质量的影响 |
5.2.5 磷质量浓度对‘金缕流霞’养分吸收的影响 |
5.3 小结与讨论 |
5.3.1 小结 |
5.3.2 讨论 |
6 钾浓度对独本菊‘金缕流霞’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及场地 |
6.1.2 试验方法 |
6.1.3 测定指标及数据处理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钾质量浓度对‘金缕流霞’株高、展叶数的影响 |
6.2.2 钾质量浓度对‘金缕流霞’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6.2.3 钾质量浓度对‘金缕流霞’开花品质的影响 |
6.2.4 钾质量浓度对‘金缕流霞’干物质质量的影响 |
6.2.5 钾质量浓度对‘金缕流霞’养分吸收的影响 |
6.3 小结与讨论 |
6.3.1 小结 |
6.3.2 讨论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图版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5)两个独本菊品种氮磷钾营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独本菊概述 |
1.1.1 菊花的历史 |
1.1.2 独本菊概述 |
1.1.3 独本菊的栽培管理 |
1.2 菊花市场分析 |
1.2.1 国际菊花市场分析 |
1.2.2 国内菊花市场分析 |
1.3 主要营养元素对花卉品质的作用 |
1.3.1 氮 |
1.3.2 磷 |
1.3.3 钾 |
1.4 菊花营养研究进展 |
1.4.1 施肥量 |
1.4.2 肥料形态 |
1.4.3 需肥规律 |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意义 |
1.5.2 技术路线 |
2. 施氮量对独本菊生长发育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及场地概况 |
2.1.2 试验方法 |
2.1.3 项目测定及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施氮量对独本菊生长状况的影响 |
2.2.2 施氮量对独本菊开花状况的影响 |
2.2.3 施氮量对独本菊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2.4 施氮量对独本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2.2.5 施氮量对独本菊养分吸收的影响 |
2.3 小结与讨论 |
2.3.1 小结 |
2.3.2 讨论 |
3.施磷量对独本菊生长发育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及场地概况 |
3.1.2 试验方法 |
3.1.3 项目测定及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施磷量对独本菊生长状况的影响 |
3.2.2 施磷量对独本菊开花状况的影响 |
3.2.3 施磷量对独本菊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2.4 施磷量对独本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3.2.5 施磷量对独本菊养分吸收的影响 |
3.3 小结与讨论 |
3.3.1 小结 |
3.3.2 讨论 |
4.施钾量对独本菊生长发育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及场地概况 |
4.1.2 试验方法 |
4.1.3 项目测定及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施钾量对独本菊生长状况的影响 |
4.2.2 施钾量对独本菊生花状况的影响 |
4.2.3 施钾量对独本菊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2.4 施钾量对独本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4.2.5 施钾量对独本菊养分吸收的影响 |
4.3 小结与讨论 |
4.3.1 小结 |
4.3.2 讨论 |
5.氮钾配比对独本菊生长发育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及场地概况 |
5.1.2 试验方法 |
5.1.3 项目测定及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氮钾配比对独本菊生长状况的影响 |
5.2.2 氮钾配比对独本菊开花状况的影响 |
5.2.3 氮钾配比对独本菊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5.2.4 氮钾配比对独本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5.2.5 氮钾配比对独本菊养分吸收的影响 |
5.3 小结与讨论 |
5.3.1 小结 |
5.3.2 讨论 |
6.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图版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6)宁夏独本菊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母本保存 |
1.1 脚芽母本保存 |
1.2 宿根母本保存 |
2 黄蒿砧木培育 |
3 独本菊菊苗培育 |
3.1 分株繁殖 |
3.2 扦插繁殖 |
3.2.1 基质及容器 |
3.2.2 采条及处理 |
3.2.3 插后管理 |
3.3 脚芽母本菊苗培育 |
3.4 黄蒿嫁接母本菊苗培育 |
3.5 嫁接 |
3.6 定植 |
3.7 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
3.8 短日照处理 |
3.9 矮化处理 |
3.10 抹芽剥蕾 |
3.11 支柱 |
(7)磷营养对独本菊生长及开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测定项目及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施磷浓度对生长的影响 |
2.1.1 施磷浓度对株高、叶片数的影响 |
2.1.2 施磷浓度对茎粗、节间长、叶长、叶宽的影响 |
2.2 施磷浓度对叶片SPAD值的影响 |
2.3 施磷浓度对开花的影响 |
2.4 施磷浓度对干物质重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8)浅析独本菊的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品种的选择与培育 |
2 扦插与育苗 |
3 换盆与定植 |
4 浇水与施肥 |
5 抹芽与疏蕾 |
6 遮雨与绑扎 |
7 株高控制 |
8 病虫害防治 |
9 结语 |
(9)浅谈独本菊的栽培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独本菊的品种选择 |
2 繁殖 |
2.1 盆土配制 |
2.2 菊芽扦插 |
2.2.1 冬插 |
2.2.2 春插 |
2.2.3 夏插 |
3 养护管理 |
3.1 分栽上盆 |
3.2 摘心、翻芽、定枝 |
3.3 倒盆填土与水肥管理 |
3.4 拔蕾、定蕾、裱扎 |
3.5 矮化处理 |
(10)盆栽多头大菊的品种选育和栽培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盆栽菊花概述 |
1.1.1 盆栽菊花的定义 |
1.1.2 盆栽菊花的栽培历史 |
1.1.3 盆栽菊花的栽培现状 |
1.2 盆栽多头大菊概述 |
1.2.1 盆栽多头大菊的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
1.2.2 盆栽多头大菊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
1.2.3 小结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盆栽多头大菊市场前景调研 |
2.1 调查概况 |
2.1.1 调查方法及地点 |
2.1.2 调查设置 |
2.1.3 调查人群 |
2.2 调查结果及分析 |
2.2.1 盆栽菊花类型的选择 |
2.2.2 花色的选择 |
2.2.3 花期的选择 |
2.2.4 价格水平 |
2.2.5 用途选择 |
2.2.6 消费者对国产盆栽多头大菊的期望 |
2.2.7 消费者对盆栽多头大菊的花头个数及花型的期望 |
2.2.8 消费者所关心的问题 |
2.3 小结与讨论 |
2.4 育种目标和最佳观赏性状 |
3 盆栽多头大菊品种资源调查及筛选 |
3.1 现有品种调查 |
3.2 盆栽多头大菊百分制评价方法的制定 |
3.2.1 盆栽多头大菊百分制评价方法的制定依据 |
3.2.2 盆栽多头大菊品种百分制评价方法 |
3.3 盆栽多头大菊品种复选 |
3.3.1 调查品种测试数据整理 |
3.3.2 小结与讨论 |
4 盆栽多头大菊栽培技术的探索 |
4.1 盆栽多头大菊的栽培技术流程 |
4.1.1 试验地点 |
4.1.2 试验材料 |
4.1.3 试验方法 |
4.1.4 改良的栽培技术流程 |
4.1.5 结果与分析 |
4.2 主要观赏性状相关性的分析 |
4.2.1 试验材料 |
4.2.2 试验方法 |
4.2.3 试验结果 |
4.2.4 小结 |
4.3 新栽培技术有效性评价 |
4.4 结论 |
5 杂交亲本的选配和杂交试验 |
5.1 试验地点 |
5.2 杂交前的准备 |
5.3 亲本的选配 |
5.4 杂交技术 |
5.4.1 传统杂交技术流程 |
5.4.2 杂交技术的改良 |
5.4.3 不同季节进行杂交试验的差异 |
5.4.5 传统大菊最佳杂交技术方案 |
5.5 杂交结实率 |
5.5.1 杂交结实数统计 |
5.5.2 杂交结实率分析 |
5.5.3 优良杂交亲本的花型和花色分析 |
5.6 小结与讨论 |
6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图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四、独本菊的栽培与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开封地区菊花品种耐涝品质调查及栽培方式优化[J]. 康冬茹,李大寨,巫祎飞,刘昱汝,田六胜,王子成. 山东林业科技, 2022
- [2]传统菊品种资源调查与整理分析[D]. 王亚磊.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3]观赏菊的栽培管理[J]. 于占国.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8(12)
- [4]三个独本菊品种的氮、磷、钾营养研究[D]. 刘迪. 北京林业大学, 2014(11)
- [5]两个独本菊品种氮磷钾营养研究[D]. 王敬丽. 北京林业大学, 2013(11)
- [6]宁夏独本菊栽培技术[J]. 陈丽红. 宁夏农林科技, 2013(04)
- [7]磷营养对独本菊生长及开花的影响[J]. 王敬丽,杨美燕,杨秀珍,戴思兰. 江苏农业科学, 2012(09)
- [8]浅析独本菊的栽培技术[J]. 林正其. 福建建材, 2012(08)
- [9]浅谈独本菊的栽培管理[J]. 张俊红. 中国园艺文摘, 2011(06)
- [10]盆栽多头大菊的品种选育和栽培试验[D]. 吕鹏雁. 北京林业大学,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