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寿山石有关问题的探讨——兼谈田黄石的命名、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施加辛,施文晶,王敏[1](2018)在《“田黄石”工艺品染色做皮的检测研究》文中认为田黄石,其原料分布于山坡、田地、溪沟的独石(次生砾石),一般用于雕刻图章、雕件等工艺品。摩氏硬度(Hm)一般小于3。薄艺田黄石工艺品多保留自然石皮。在仿田黄石工艺品中,经常出现做假石皮。本文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染色做皮的检测识别特征。
上官灿丁[2](2015)在《寿山田黄石雕刻的美学意义和文化内涵略考》文中提出寿山田黄石色泽温润可爱,肌理细密,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具有细、结、润、腻、温、凝等六德,适宜制作印石和各种工艺品。寿山田黄石雕刻望之欣然,抚之怡然,"天人合一"的特殊艺术,不仅蕴含着极高的美学意义,还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因此,被列入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得了艺术、文化、收藏界的普遍关注,本文着重探讨寿山田黄石雕刻的美学意义和文化内涵。
钱雪雯[3](2013)在《印章石的历史文化及价值》文中提出本文对我国印章石的主要种类和产地进行了综述,并论述了印章石的开采利用历史,总结了印章石价值的影响因素。"中国四大名石"主要包括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和巴林石,分别产于福建省福州市、浙江省青田县、浙江省临安市和内蒙古省巴林县。这"四大名石"历经远古的洗礼,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繁华蜕变,承载了几千年的开采和使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价值不凡。由此总结了印章石价值的影响因素:印章石的材质、印章石的文化底蕴、印章石的工艺和印章石资源的不可再生。
施加辛[4](2010)在《寿山石-田黄石基本问题及斜绿泥石型似“田黄石”工艺品的再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据大量民间收藏的"田黄石"工艺品的检测,按主要组成矿物,其可被分为迪开石型、叶蜡石型、伊利石型、斜绿泥石型等。"萝卜纹"、"格"和"皮"不是确定田黄石的必要条件。对寿山石、田黄石的命名需要与国际接轨,建议使用矿物名称与传统名称相结合的双重命名法。田黄石不只由迪开石和/或珍珠石组成,建议做进一步的相关地质调查和测试研究。
钱雪雯[5](2009)在《昌化田黄石的宝石矿物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昌化田黄石(尤其是昌化田黄鸡血石)是昌化石中的名贵产品,石质温润、细腻。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扫描电镜、X射线粉晶衍射、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能谱以及拉曼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昌化田黄石进行了宝石矿物学特征分析,同时与寿山田黄石进行对比,旨在为昌化田黄石的鉴别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田黄石的定义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昌化田黄石主要以隐晶质、显微粒状和鳞片变晶结构出现,样品主要有块状、斑状和脉状构造。在扫描电镜下呈不定型、假六方片状或板状,其中辰砂和色皮主要呈鳞片状。部分样品中可见高岭石族矿物自形程度较高,见(001)晶面,且对边平行,对角相等。由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差热分析等表明其主要成分为地开石,含有高岭石、高岭石-地开石的过渡物和辰砂,同时含微量石英、绢云母和褐铁矿,通过对结晶指数(HI)的计算表明其地开石为较无序-有序,水主要以OHˉ的形式存在,含有少量吸附水,通过对OI的计算,说明石皮的有序度高于肌理。红外光谱和X射线能谱显示,石皮与肌理的成分均为地开石,且石皮中Fe的含量高于肌理中Fe的含量,黄色和黑色石皮中Fe的含量高于白色石皮中Fe的含量。由激光拉曼图谱可知透明“萝卜纹”的主要成分为地开石;白色“萝卜纹”除了地开石还含有水铝石;棕色“萝卜纹”为地开石和褐铁矿;黄色“萝卜纹”含地开石、褐铁矿和黄铁矿。通过对比昌化田黄石和寿山田黄石,发现二者在物理性质、结构构造和成分等方面基本相同或相似;不同点是寿山田黄石中含有珍珠石,而昌化田黄石含有明矾石,偶见辰砂相伴;同时寿山田黄石的石皮主要为不规则板状紧密堆积在一起,而昌化田黄石中石皮与“鸡血”主要呈现鳞片状结构;昌化田黄冻有别于寿山田黄冻中的团粒状结构而呈现假六方片状或板状。通过对比,本文对田黄石的定义提出了建议性意见,即:凡产于坡积层或田坑中,具有“细、洁、润、腻、温、凝”之“六德标准”且主要由地开石等高岭石族矿物组成的透有黄色调的块状独石,均可称为“田黄石”。田黄石的仿制品主要有掘性高山石、掘性都成坑石、鲎箕田、掘性坑头石、斜绿泥石、滑石、叶蜡石、石膏、善伯洞、连江黄、鹿目格等。优化处理方法主要有染色处理、造皮处理及雕琢处理等。本文还进一步总结了昌化田黄石的质量评价,并分析了昌化田黄石的现状,同时预测了其应用前景。
施加辛[6](2008)在《黄龙玉、黄蜡石的科学与市场》文中提出近年来,云南省龙陵县产出的一种黄色二氧化硅质玉石,大量出现于云南的珠宝市场,被称为"黄龙玉","龙黄玉"、"黄蜡石"、"硬质田黄"等。"黄"指此玉石的主色调,"龙"既指产地龙陵县,又指中华龙文化的深湛内函。一些原石本身具有的纹理外形,似人、似物,有较强的观赏性,被奇石爱好者作为精品收藏。由其加工成的各种工艺品,如摆件、挂件、手镯、珠链等,具有翡翠般的硬度、光泽、又有田黄石般的温润,很受欢迎。
董晋琨[7](2008)在《福建寿山石矿床的矿物学研究和成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寿山石是一种以粘土矿物为主要成分的用于工艺美术雕刻、印章篆刻的玉石,因主要产于福建省寿山而得名。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肉眼、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以及现代先进仪器分析,对寿山石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矿床的成因,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寿山石矿床的含矿围岩以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和流纹质晶屑凝灰岩为主。(2)寿山石原生矿石可分为迪开石型、高岭石型、叶蜡石型和伊利石型四种主要类型。(3)寿山石矿石的结构主要有显微隐晶结构、显微微晶结构、显微板片状结构;矿物颗粒形态主要为假六方板状、不规则片板状及叠瓦状;后期形成的褐铁矿沿矿物粒间、微裂隙呈斑点状、浸染状分布,使玉石局部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色或褐紫色团块状或斑块状,提高了玉石的经济和美学价值。(4)样品中的高岭石和迪开石有序度较高,表明它们是由低温热液结晶形成的。(5)四种矿石类型寿山石在矿石热失重值、脱羟基吸热谷温度值及峰形、放热峰温度值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分别显示出迪开石、高岭石、叶蜡石和伊利石的特点。(6)寿山石的矿化硅质来源于矿区热液蚀变的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和流纹质晶屑凝灰岩;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矿床形成于低温(100~150℃)和还原环境。(7)寿山石的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火山热液型矿床,也有部分外生风化沉积型矿床(如田黄石),成矿作用具有多阶段的特点。
王小慧[8](2007)在《巴林石的矿物学与宝石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巴林石是中国四大名石之一,石质细润、质地光洁、色彩绚丽、种类众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本文通过现代测试方法对巴林石的矿物学特征、宝石学性质、岩石化学特点、矿床成因等进行了研究,使巴林石的研究进一步系统、科学、完善。 主要矿物组成的研究表明:巴林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族矿物,具体为较有序高岭石、较有序地开石、高岭石—地开石过渡矿物。通过计算X射线衍射分析中的结晶指数和红外吸收光谱中的A/B值,认为从高岭石~高岭石—地开石过渡矿物~地开石,结晶指数由高~低~高(即有序度由高~低~高),A/B值逐渐降低。研究中发现,当地俗称的“刚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为明矾石和石英,硬度较高不适做雕刻石。 鱼子冻、水草冻、鸡血石是巴林石中的珍贵品种,经研究发现鱼子冻中的“鱼子”为硬水铝石,水草冻中的“水草”为赤铁矿和黑辰砂,鸡血石中的“血”为辰砂,巴林石中常见的黑色不透明矿物主要是黄铁矿。 测定了巴林石的宝石学基本性质,对巴林石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与命名,建议以“类别+题材”的方式对巴林石艺术品进行命名。对巴林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图案石分别进行了质量评价,提出了评价要素,并进行等级划分。 颜色成因的研究,认为白色系列的巴林石,矿物成分为较纯净的高岭石族矿物,几乎不含致色元素;红色系列的巴林石为矿物颗粒间分布的赤铁矿呈色,若是较淡的粉红色,则是由于Fe和Mn类质同象替代高岭石中的Al而致色;黄色系列的巴林石,由颗粒间浸染的大量褐铁矿呈色,Fe3+进入高岭石矿物的晶格中,由于电子跃迁和电荷转移,也可以产生黄色;黑色系列的巴林石是由于含有黄铁矿而致色。 运用透光率测试、扫描电镜分析和粒度统计等测试方法对巴林石透明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无色或浅色巴林石,其颗粒度和主要矿物组成是透明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如冻石类平均颗粒度小,矿物组成纯净单一,透明度较高。而彩色巴林石,内部含有的暗色次要矿物对透明度起主要作用,暗色矿物越多,透明度越差。 区域岩石化学分析表明,区域火山岩为亚碱性系列的钙碱性岩系,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区域岩浆活动经过了分异结晶或同化混染作用。巴林石及围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分析及稀土配分曲线大致相似,表明巴林石的成矿物质来源于流纹岩。 测得了巴林石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认为巴林石矿床为热液蚀变型矿床,估算其成矿温度约在200℃~230℃,成矿热液来源于大气降水。巴林石的成矿与火山期后热液作用密切相关,热液活动具有多期多阶段的特点。强烈的硅化以及明矾石化、高岭石化、黄铁矿化是巴林石的重要找矿标志,辰砂化和黄铁矿化是巴林鸡血石的找矿标志。 在巴林石矿区东部的白音沙那地区新发现了一种艳蓝色、蓝紫色的石料,经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吸收光谱等分析,确定其主要矿物组成为蓝线石、石英和叶腊石,新发现的蓝线石岩属巴林石的一个新品种。
施加辛[9](2001)在《寿山石有关问题的探讨——兼谈田黄石的命名、评价》文中认为
二、寿山石有关问题的探讨——兼谈田黄石的命名、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寿山石有关问题的探讨——兼谈田黄石的命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田黄石”工艺品染色做皮的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红田黄石”样品特征及测试 |
1.1 样品描述 |
1.2 矿物成分测试 |
2“田黄石”方章样品特征及测试 |
2.1 样品描述 |
2.2 矿物成分测试 |
3“田黄石”扁方章样品特征及测试 |
3.1 样品描述 |
3.2 矿物成分测试 |
4 探讨及结论 |
(4)寿山石-田黄石基本问题及斜绿泥石型似“田黄石”工艺品的再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寿山石、田黄石文化历史悠久 |
2 寿山石、田黄石的主要组成矿物及其检测鉴定 |
3 “萝卜纹"、“格" 和“皮" 不是确定田黄石的必要条件 |
4 对寿山石、田黄石的命名需要与国际接轨 |
5 寿山石、田黄石的评价 |
6 斜绿泥石型似“田黄石"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急待查明产地及产出开发状况 |
7 结语 |
(5)昌化田黄石的宝石矿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昌化田黄石概述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与进展 |
1.4 研究内容及预期成果 |
2 昌化田黄石的成矿地质特征 |
2.1 矿区自然地理条件 |
2.2 区域地质概况 |
2.3 矿床地质特征 |
2.3.1 矿床分布 |
2.3.2 地层 |
2.3.3 构造 |
2.3.4 岩浆岩 |
2.3.5 围岩蚀变 |
2.3.6 矿床成因 |
2.4 小结 |
3 昌化田黄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 |
3.1 样品采集 |
3.2 样品概况 |
3.2.1 样品物理性质 |
3.2.2 样品结构与构造 |
3.3 样品显微特征分析 |
3.3.1 显微镜下特征 |
3.3.2 扫描电镜特征 |
3.4 样品成分分析 |
3.4.1 电子探针分析 |
3.4.2 X 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
3.4.3 差热与热重分析 |
3.4.4 红外光谱分析 |
3.4.5 X 射线能谱分析 |
3.4.6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
3.5 小结 |
4 昌化田黄石与寿山田黄石对比及鉴别 |
4.1 成因对比 |
4.2 结构构造对比 |
4.3 石形、石皮和石质对比 |
4.3.1 石形对比 |
4.3.2 石皮对比 |
4.3.3 石质对比 |
4.4 成分对比 |
4.5 “萝卜纹”及“红格”对比 |
4.5.1 “萝卜纹”对比 |
4.5.2 “红格”对比 |
4.6 物理性质对比 |
4.7 昌化田黄石与寿山田黄石的异同点 |
4.8 田黄石定名建议 |
4.9 田黄石仿制品的鉴别 |
4.10 田黄石的优化处理及其鉴别 |
5 昌化田黄石的质量评价及前景 |
5.1 昌化田黄石的质量评价 |
5.1.1 形状 |
5.1.2 质地 |
5.1.3 颜色 |
5.1.4 石皮 |
5.1.5 净度 |
5.1.6 块度 |
5.1.7 工艺 |
5.1.8 血色 |
5.1.9 血量 |
5.1.10 血形 |
5.2 昌化田黄石的前景 |
5.2.1 现状 |
5.2.2 改进措施 |
5.2.3 前景预测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福建寿山石矿床的矿物学研究和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工作 |
1.3.1 研究方法 |
1.3.2 主要工作 |
1.4 主要成果和认识 |
2 矿区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 |
2.1 成矿地质特征 |
2.1.1 地层 |
2.1.2 火山机构与矿田构造 |
2.2 矿床地质特征 |
2.2.1 寿山地区 |
2.2.2 峨嵋地区 |
2.3 主要矿床特征 |
2.3.1 旗降矿床 |
2.3.2 高山矿床 |
2.3.3 月尾矿床 |
2.3.4 峨嵋矿床 |
2.4 小结 |
3 矿物学研究 |
3.1 主要矿石类型及特征 |
3.1.1 高岭石型-旗降矿床 |
3.1.2 迪开石型-高山矿床 |
3.1.3 叶蜡石型-峨嵋矿床 |
3.1.4 伊利石型-月尾矿床 |
3.1.5 混合型 |
3.2 X 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
3.2.1 X 射线粉晶衍射矿物物相分析 |
3.2.2 高岭石族矿物的结晶度计算 |
3.3 红外光谱分析 |
3.4 差热分析 |
3.5 扫描电镜(SEM)分析 |
3.5.1 高岭石型-旗降矿床 |
3.5.2 迪开石型-高山矿床 |
3.5.3 叶蜡石型-峨嵋矿床 |
3.5.4 伊利石型-月尾矿床 |
3.6 电子探针成分分析 |
3.7 小结 |
4 矿床成因分析 |
4.1 矿床成因类型 |
4.2 成矿条件 |
4.3 成矿物质来源 |
4.4 成矿温度和成矿环境 |
4.4.1 氢氧同位素特征 |
4.4.2 粘土矿物-水的氢氧同位素分馏 |
4.4.3 成矿温度计算 |
4.5 成矿热液性质 |
4.6 成矿机理探讨 |
4.6.1 火山热液成矿作用 |
4.6.2 物理、化学风化成矿作用 |
4.6.3 成矿模式 |
4.7 小结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巴林石的矿物学与宝石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巴林石概述 |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1 选题依据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巴林石的研究现状 |
1.3.2 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 主要研究成果 |
1.6 论文的主要工作量 |
2 成矿地质特征 |
2.1 矿区自然、地理、交通概况 |
2.2 区域地质背景 |
2.2.1 区域构造位置 |
2.2.2 区域地层 |
2.2.3 区域岩浆岩 |
2.3 矿区地质特征 |
2.3.1 矿区地层及岩性特征 |
2.3.2 次火山岩 |
2.3.3 矿区构造特征 |
2.3.4 围岩蚀变特征 |
2.4 矿床地质 |
2.4.1 矿脉特征 |
2.4.2 矿石成分、结构构造 |
2.4.3 矿石物理性质 |
2.4.4 成矿期次 |
2.4.5 矿床成因 |
3 矿物学研究 |
3.1 主要矿物组成 |
3.1.1 高岭石族矿物 |
3.1.2 明矾石 |
3.2 次要矿物成分 |
3.2.1 鱼子冻中的“鱼子” |
3.2.2 水草冻中的“水草” |
3.2.3 鸡血石中的“血” |
3.2.4 黑辰砂与辰砂 |
3.2.5 巴林石中的黑色不透明矿物 |
3.3 小结 |
4 宝石学研究 |
4.1 宝石学基本性质 |
4.1.1 颜色 |
4.1.2 透明度 |
4.1.3 光泽 |
4.1.4 折射率 |
4.1.5 硬度 |
4.1.6 密度 |
4.2 巴林石分类与命名 |
4.2.1 巴林鸡血石 |
4.2.2 巴林福黄石 |
4.2.3 巴林冻石 |
4.2.4 巴林彩石 |
4.2.5 巴林图案石 |
4.2.6 建议 |
4.3 质量评价及鉴定特征 |
4.3.1 巴林鸡血石 |
4.3.2 巴林福黄石 |
4.3.3 巴林冻石 |
4.3.4 巴林彩石 |
4.3.5 巴林图案石 |
4.4 颜色成因探讨 |
4.4.1 镜下观察 |
4.4.2 化学分析 |
4.4.3 巴林石颜色成因机理 |
4.5 巴林石透明度的影响因素 |
4.5.1 结构对透明度的影响 |
4.5.2 矿物组成对透明度的影响 |
4.5.3 巴林石透明度的影响因素 |
4.6 小结 |
5 岩石化学特征 |
5.1 区域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特征 |
5.1.1 区域火山岩岩系 |
5.1.2 构造环境分析 |
5.1.3 岩石化学成分特征 |
5.2 蚀变围岩及巴林石的岩石化学特征 |
5.2.1 蚀变围岩的岩石化学特征 |
5.2.2 矿石的岩石化学特征 |
5.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
5.3.1 稀土元素特征 |
5.3.2 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 |
5.4 微量元素 |
5.4.1 微量元素特征 |
5.4.2 微量元素原始地慢标准化曲线 |
5.5 小结 |
6 氢氧稳定同位素 |
6.1 高岭石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
6.2 巴林石的氢氧同位素组成 |
6.3 高岭石─水的氢氧同位素分馏 |
6.4 成矿温度 |
6.5 巴林石成矿热液的来源 |
6.6 小结 |
7 矿床成因机制 |
7.1 成矿条件 |
7.1.1 成矿构造背景 |
7.1.2 控矿构造 |
7.1.3 岩性条件 |
7.1.4 热液活动及其性质 |
7.1.5 成矿物质来源 |
7.2 成矿机理 |
7.2.1 矿床成因类型 |
7.2.2 巴林石成矿的多期次性 |
7.2.3 成矿机制 |
7.3 成矿预测 |
7.4 小结 |
8 蓝线石的发现与研究 |
8.1 蓝线石岩的产状特征 |
8.2 蓝线石的矿物学研究 |
8.2.1 蓝线石的结晶学与光性特征 |
8.2.2 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
8.2.3 蓝线石的化学组成 |
8.2.4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
8.3 蓝线石岩的工艺性能探讨 |
8.4 小结 |
9 主要结论和建议 |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版 |
图版Ⅰ |
图版Ⅱ |
图版Ⅲ |
图版Ⅳ |
图版Ⅴ |
个人简历 |
四、寿山石有关问题的探讨——兼谈田黄石的命名、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田黄石”工艺品染色做皮的检测研究[J]. 施加辛,施文晶,王敏.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8(S1)
- [2]寿山田黄石雕刻的美学意义和文化内涵略考[J]. 上官灿丁. 艺术科技, 2015(07)
- [3]印章石的历史文化及价值[A]. 钱雪雯. 2013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3
- [4]寿山石-田黄石基本问题及斜绿泥石型似“田黄石”工艺品的再探讨[J]. 施加辛.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0(S1)
- [5]昌化田黄石的宝石矿物学研究[D]. 钱雪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08)
- [6]黄龙玉、黄蜡石的科学与市场[J]. 施加辛. 中国宝玉石, 2008(06)
- [7]福建寿山石矿床的矿物学研究和成因分析[D]. 董晋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08)
- [8]巴林石的矿物学与宝石学研究[D]. 王小慧.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02)
- [9]寿山石有关问题的探讨——兼谈田黄石的命名、评价[J]. 施加辛. 珠宝科技, 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