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74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74例临床观察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74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国嵩[1](2021)在《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基于转录组学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目的:1.1探究辛开苦降法代表方半夏泻心汤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胃功能血清学指标、中医症状、焦虑抑郁状态、睡眠质量、炎症因子的临床疗效;观察半夏泻心汤对于CAG患者应用的安全性。1.2通过高通量转录组学测序技术,筛选半夏泻心汤治疗CAG过程的差异表达基因,探究潜在的靶点与信号通路,揭示其作用的分子机制。2.方法:2.1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制定纳入、排除标准,将116例CAG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AG健康教育。试验组、对照组分别同时接受半夏泻心汤与安慰剂治疗,疗程为8周。以胃功能血清学指标(PGⅠ、PGⅡ、PGR、G-17)、中医症状(胃脘痛、胃脘痞满、胃中嘈杂、神疲乏力、食少纳呆)、焦虑状态(SAS)、抑郁状态(SDS)、睡眠质量(PSQI)、炎症因子(IL-6、IL-17、TNF-α)以及安全性指标为评价指标,评价辛开苦降法代表方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2.2基于转录组学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作用机制研究采集本研究临床部分半夏泻心汤组15例用药前后空腹血以及8例健康志愿者的空腹血,使用TRIzo来提取血液的总RNA。利用Illuminanovaseq 6000平台进行高通量非链特异性RNA测序。测序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组装后,进行了差异基因表达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DEGse软件分析各样本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针对半夏泻心汤组治疗前后显着变化的基因使用了 Cytoscape软件中进行基因相互作用分析,并进行相关基因距离富集并可视化。使用Metacore软件进行差异基因表达的通路富集分析和GO生物过程聚类分析,绘制差异表达基因功能GO生物过程和通路的聚类图,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3、结果:3.1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完成8周的治疗,剔除3例病例,脱落13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样本量为113例。对照患者女性略多于男性,试验组患者平均年龄(54.93±7.85)岁,平均病程(49.00±48.16)月;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6.15±8.78)平均病程(46.29±55.04)月。两组年性别、年龄、病程、胃癌家族史、萎缩情况、肠化生情况、中医证型、BMI指数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基础病情特征均具有可比性。胃功能血清学指标状态治疗后改善情况比较,经秩和检验,半夏泻心汤在改善胃蛋白酶原I(PGI)、胃泌素-17(G-17)状态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评分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半夏泻心汤在改善胃脘痛、胃脘痞满、神疲乏力、食少纳呆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中医证候有效率比较,半夏泻心汤组总有效率达到84.48%,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29.09%,经秩和检验,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状态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半夏泻心汤在改善SAS评分、SDS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质量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辛开苦降法在改善PSQI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剂治疗,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经秩和检验,半夏泻心汤在改善炎症因子(IL-6、IL-17、TNF-α)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月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3例不良事件(头痛、腹泻、肝功异常)。其他患者未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在研究过程中也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3.2基于转录组学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作用机制研究CAG模型组(治疗前试验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228个基因发生高表达,而半夏泻心汤可以逆转其中66个基因的异常表达;同时,CAG模型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554个基因发生低表达,而半夏泻心汤可以逆转其中34个基因的异常表达。根据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的结果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主要涉及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神经调控等方面。根据差异表达基因通路富集分析的结果,辛开苦降法治疗CAG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5条信号通路,分别是MEK/ERK 信号通路、PI3K/AKT 信号通路、WNT/Beta-catenin 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及JAK-STAT信号通路,以发挥多通路、多靶点发挥作用。4、结论:4.1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临床研究连续8周治疗后,半夏泻组心汤较安慰剂组显着改善CAG患者血清学胃功能(PGI、G-17)状态,减轻CAG患者胃脘痛、胃中痞满、神疲乏力、食少纳呆等临床症状,提高CAG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焦虑抑郁状态,改善睡眠质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无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半夏泻心汤是治疗CAG安全有效的中药复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研究为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治疗CAG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4.2基于转录组学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作用机制研究通过转录组学的研究,利用差异基因的表达比较、GO功能富集、通路富集、PPI网络的技术,发现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机制涉及多靶点、多过程、多通路,可能与免疫调节、炎症反应、抗肿瘤、神经调控等生物学过程有关,与调控MEK/ERK 信号通路、PI3K/AKT 信号通路、WNT/Beta-catenin 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及JAK-STAT信号通路等有关。

郭健[2](2021)在《火针治疗Hp阳性肝气犯胃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火针治疗Hp阳性肝气相关犯胃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评价火针治疗Hp阳性肝气犯胃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并与三联疗法比较,探讨火针治疗本病的优势与不足,为火针治疗Hp阳性肝气犯胃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本课题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选穴:至阳、胃俞(双侧)、肝俞(双侧)、上脘、中脘、足三里(双侧)、上巨虚(双侧)、太冲(双侧)。以上腧穴,均使用师氏单头细火针(0.5*50mm),刺法选用速刺法。疗程为3日1次,连续治疗5次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次,一日1次,餐前口服;阿莫西林胶囊0.5g/次,一日3次,餐后口服;克拉霉素0.5g/次,一日2次,餐后口服。2周为1疗程,共1个疗程。治疗结束一个月后进行随访。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C14呼气实验结果、脾胃PRO量表评分、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9.66%和93.10%,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Hp清除率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清除Hp的有效率分别为62.07%和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的清除率进行比较,发现对照组清除Hp优势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差别不存在统计意义(P>0.05)。4.PRO量表评分: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胃肠道疾病PRO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胃肠道疾病PRO量表评分,差别不存在统计意义(P>0.05)。5.对两组成功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提示,对照组复发率高于治疗组。结论:1.火针疗法和西药疗法对Hp阳性肝气犯胃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具备镇痛效果,对消化不良、吞酸、痞满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2.针对Hp感染,口服西药对Hp清除疗效更佳。

张曼玲[3](2021)在《基于TLR4通路探讨健脾活血方治疗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方治疗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索其疗效机制;建立恶性转化胃上皮细胞模型,观察健脾活血方含药血清对其的影响,并探索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挖掘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新方法,为本病的临证用药提供参考及理论支撑。方法:1.搜索CNKI、WAN FANG、Sino Med、VIP、Cochrane、Pubmed、Embase数据库中近20年关于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临床文献并进行文献筛选,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录入方药证治数据,建立数据集。利用“数据统计”、“统计报表”等模块,运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统计手段,分别对所有胃癌前病变,注明肠上皮化生,注明不典型增生,注明异型增生的方药进行分析,包括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统计、频次统计、治法统计、组方分析、新方分析。2.搜索CNKI、WAN FANG、Sino Med、VIP、Cochrane、Pubmed、Embase数据库中近20年关于健脾活血法依据治疗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并进行文献筛选,利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Revman5.3软件对干预方法的临床总有效率、胃镜改善率、病理缓解率、Hp根除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并记录不良反应。3.搜索GEO数据库(https://www.ncbi.nlm.nih.gov/geo/)中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慢性胃炎差异基因的相关芯片,提取基因数据集,利用PERL软件,R语言中的程辑包,提取差异基因及其交集,并绘制热图、火山图、韦恩图,利用R语言,对筛选出的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运用string数据库(https://www.string-db.org/),构建差异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PPI),并筛选出核心基因。4.临床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62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予以健脾活血方(摩罗丹配伍三七粉),对照组给予叶酸片,疗程均为24周。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主症/次症评分,症状总评分)、胃镜评分、病理评分,同时进行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安全性评估;免疫荧光法检测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中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P53、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分子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5.体外实验。利用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MNNG)刺激人胃上皮细胞(GES-1细胞),诱导其恶性转化,构建恶性转化的胃上皮细胞(T-GES-1)模型。以健脾活血方含药血清、叶酸片含药血清为干预药物,分六组:A组:GES-1细胞+正常大鼠含药血清;B组:GES-1细胞+MNNG+正常大鼠含药血清;C组:GES-1细胞+MNNG+叶酸片含药血清;D组:GES-1细胞+MNNG+健脾活血含药血清;E组:GES-1细胞+MNNG+健脾活血含药血清+TLR4激动剂;F组:GES-1细胞+MNNG+正常大鼠含药血清+TLR4激动剂。观察细胞形态,利用CCK-8检测经MNNG/含药血清干预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后细胞的活力;利用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率;流式凋亡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中Vimentin、N-cadherin、E-cadherin m RNA的表达;WB检测各组细胞中TLR4、My D88、NF-κB、p-NF-κB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53、Ki67、Muc2的表达,并对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经筛选,共纳入232篇文献,包括252首方剂,233味药。药性总体偏平,药味以多归于脾、胃、肝经,健脾活血治法运用最多;使用频次最高的治法为健脾活血法、化浊解毒法、滋养胃阴法、疏肝和胃法,不同病理类型各有侧重;治疗PLGC频次最高的药物是甘草、白术、莪术、黄芪、白花蛇舌草等,治疗PLGC的组方常用的是“白术、甘草”,“黄芪、甘草”,“黄芪、白术”,“莪术、黄芪”,“甘草、白芍”、“丹参、甘草”等,不同病理类型各有侧重,并形成常用组合网络图;提取治疗PLGC的核心组合16个,新方8个,提取治疗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的核心组合各8个,新方各4个,并形成新方网络图。2.最终纳入39篇RCT文献,共有3786名受试者,其中健脾活血法治疗组1994名,对照组1792名。文献质量评价显示:有21篇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18篇提及随机分组,但未阐述随机方法。2篇为双盲双模拟,1篇采用模拟药物单盲。有6篇在结局观测指标描述中的例数与原始例数不符,且未说明失访原因;meta分析显示:健脾活血法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25,95%CI(1.21,1.30)];胃镜改善率优于对照组[RR=1.39,95%CI(1.28,1.52)];病理改善率优于对照组[RR=1.48,95%CI(1.38,1.60)];中医症状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25,95%CI(1.13,1.38)];Hp根除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25,95%CI(1.14,1.37)],39篇文献中,有14篇文献描述了研究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其中12篇描述未出现不良反应,2篇中有出现不良反应,包括便秘6例(对照组2/60,观察组4/60)、腹痛1例(对照组1/60)、口干3例(对照组1/60,观察组2/60)、腹泻1例(对照组1/90)、头痛1例(对照组1/90)、皮疹1例(对照组1/90)。3.选取GSE55696、GS87666E数据集,筛选出差异基因121个,其中上调基因42个,下调基因79个。差异基因主要分布于细胞颗粒腔、细胞内小泡、高密度脂蛋白颗粒等中;差异基因参与的生物过程主要是激素代谢过程,白细胞趋化过程,c GMP的信号途径等;主要作用涉及有钾离子通道运转、氧化还原、模式识别受体活动等。差异基因参与的通路包括白介素17(IL17)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 RH)分泌通路。4.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经卡方检验分析,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卡方值=6.613,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主要症状胃脘疼痛、饱胀、痞满、嗳气、纳差评分均降低(P<0.01),其中饱胀、痞满、嗳气、纳差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次要症状疲乏、睡眠差、嘈杂、反酸评分降低(P<0.01),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镜评分中胃镜下黏膜色泽评分、血管透见度评分、黏膜隆起评分、红斑评分、胃镜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中粘膜色泽评分、红斑评分、胃镜总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观察组治疗后病理评分中肠上皮化生评分、异型增生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其中异型增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经安全性监测,摩罗丹配伍三七粉安全性良好。观察组治疗后胃黏膜中TLR4、P53、Vimentin表达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胃黏膜中E-cadherin表达增高(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1)。5.体外研究结果显示:正常的GES-1贴壁生长,细胞呈梭形,形态规则,经MNNG处理后细胞形态逐渐不规则,呈现多边形。CCK-8检测显示,MNNG对GES-1细胞有一定细胞毒性,呈浓度依赖性,时间对其影响甚微,至MNNG浓度为40μmol/L时GES-1活性呈断崖式下降,20μmol/L时抑制率为30%左右,选择20μmol/L,24h造模,含药血清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呈浓度依赖型,无明显时间依赖,选择15%,24h干预。经MNNG处理后GES-1细胞的迁移率升高、凋亡率下降、EMT上升(P<0.05),P53、Ki67、Muc2表达上升(P<0.05),TLR4、My D88、NF-κB、p-NF-κB蛋白表达上升(P<0.05);给予健脾活血含药血清后,上诉情况缓解(P<0.05),且优于加入叶酸片含药血清组(P<0.05);在MNNG诱导的GES-1细胞中加入TLR4激活剂后,上述情况加重(P<0.05),同时加入TLR4激动剂及健脾活血含药血清,情况优于前者(P<0.05)。结论:1.健脾活血方治疗脾虚血瘀型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临床疗效显着,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2.健脾活血方可改善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患者胃黏膜P53、TLR4的表达,且可缓解EMT,这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3.健脾活血方含药血清可抑制恶性转化胃上皮细胞的恶性特征,优于叶酸片含药血清,其机制为通过调控TLR4/My D88/NF-κB,抑制EMT而发挥疗效。

郭妍男[4](2021)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中医病机演变思路探讨及用药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的病机演变思路进行论述,并基于现代文献研究探索其用药规律及差异,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的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以期对临床辨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三大数据库(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中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的相关文献,按照纳排标准进行筛选,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系统对三个病理阶段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脾胃虚弱为三个病理阶段的发病之本。萎缩阶段以气滞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的重要环节,热毒为病进之助,胃络瘀阻贯穿始终。肠上皮化生阶段为热毒是推进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气滞与瘀血次之。上皮内瘤变阶段以热毒与瘀血为重,气滞次之。2.文献研究:(1)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要求的的文献有99篇,涉及中药134味,累计频次1116次;按功效划分可分为17类,排在前6位的为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活血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20,置信度设置为0.8,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得到33个常用药对,聚类分析挖掘出6个核心处方。(2)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符合要求的文献有57篇,涉及中药141味,累计频次705次;按功效划分可分为18类,排在前6位的为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活血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14,置信度设置为0.5,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得到28个常用药对,聚类分析挖掘出3个核心处方。(3)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上皮内瘤变符合要求的的文献有32篇,涉及中药108味,累计频次436次,排在前5位的为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药>理气药>化痰药;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10,置信度设置为0.8,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得到33个常用药对,聚类分析挖掘出3个核心处方。结论:1.慢性萎缩性胃炎三个病理阶段均以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本。2.气滞、热毒、瘀血等病理因素对疾病的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3.三个阶段的治疗主要以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活血药、化湿药、化痰药为主,每个阶段的用药各有侧重。萎缩阶段以补虚药为主,配伍以理气药、清热药、活血药;肠上皮化生阶段以补虚药为主,配伍以清热药、理气药、活血药;上皮内瘤变阶段以补虚药为主,配伍以清热药、活血药。

钟岢屹[5](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桂枝类方组方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总结导师刘铁军教授运用桂枝类方治疗相关性疾病的理论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桂枝类方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疗效,丰富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学术水平及临床应用。方法:1资料来源:刘铁军教授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运用桂枝类方诊治的患者,其临床诊疗信息拍照留存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计算机中心调取。本研究所选取的某一类方药,其主要组成药物属《伤寒论》、《金匮要略》桂枝类方者,即以本研究所选取的桂枝汤、新加汤、当归四逆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炙甘草汤、桂枝汤合四逆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原书药物组成为主,且一般资料记录(如姓名、性别、年龄等)及四诊信息记录完整者。2资料收集与处理:对本研究所选取的桂枝类方病例的病名、症状、体征、舌脉、药物名称等信息进行规范化,录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如乌贼骨、海螵蛸统一录为海螵蛸。并对录入数据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严密控制,由专人负责,它人未经授权不得进行修改,以保障所需数据库项目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3统计学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分别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果:对500例医案进行数据挖掘统计,统计结果如下:桂枝汤135例,新加汤24例,当归四逆汤144例,枳实薤白桂枝汤68例,炙甘草汤66例,桂枝汤合四逆汤11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10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42例,根据频次分析、黄金分割法可得出导师运用各桂枝类方的适应证及其主症、主药,并通过药物聚类分析得出导师常用的合方用药,以总结导师临床使用该类方诊治疾病过程中的用药思路、处方特点、辨证规律等,丰富导师使用桂枝类方的内涵研究,并将其与中医“治未病”理论相结合论述。1桂枝汤:导师运用桂枝汤主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系统疾病等10类疾病,具体疾病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等,主要证型为风寒袭表,卫强营弱,主要症状:汗出、手足不温、恶风、肢节疼痛、气上冲、心动悸、发热,主要药物:桂枝、大枣、生姜、白芍、炙甘草、大黄,次要药物:黄芪、防风、厚朴、白术、陈皮、川芎、枳实、茯苓、当归、荆芥、黄芩、姜半夏,常用合方:平胃散、保和丸、二陈汤、厚朴温中汤、奔豚汤、柴胡疏肝散、五积散、越鞠丸、当归补血汤、玉屏风散、小承气汤、升阳益胃汤、黄龙汤、枳实消痞丸。2新加汤导师运用新加汤主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关节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5类疾病,具体疾病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便秘等,主要证型为寒入中焦,胃虚津亏,主要症状:心下痞、口干、发热、汗出、手足不温、恶风、肢节疼痛、头痛、不寐、心动悸,主要药物: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党参,次要药物:黄芪、白术、大黄、黄连、干姜,常用合方: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厚朴温中汤、枳实消痞丸、泻心汤、升阳益胃汤、参苓白术散。3当归四逆汤:导师运用当归四逆汤主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传染疾病等9类疾病,具体疾病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等,主要证型为寒伤血脉,血脉凝滞,主要症状:手足凉、肢节疼痛、腹痛、不寐、指尖麻木、头痛、肠鸣,主要药物:桂枝、白芍、通草、当归、大枣、细辛、炙甘草、白术、黄芪,次要药物:大黄、党参、枳实、陈皮、川芎、厚朴、神曲、茯苓、干姜、生姜、柴胡、鸡内金、莱菔子,常用合方:四君子汤、柴胡疏肝散、保和丸、理中汤、升阳益胃汤、吴茱萸汤、温经汤、枳术丸、厚朴温中汤、黄芪建中汤、血府逐瘀汤、暖胃方(自拟)、少腹逐瘀汤、补中益气汤。4枳实薤白桂枝汤:导师运用枳实薤白桂枝汤主要治疗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5类疾病,具体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窦性心动过缓、不稳定性心绞痛等,主要证型为胸阳不振,寒凝胸中,痰气互结,主要症状:心悸、大便干、心下痞、腹胀、痞满、胸闷、气上冲、胁痛,主要药物:厚朴、薤白、瓜蒌、枳实、桂枝、陈皮、甘草、茯苓,次要药物:干姜、大黄、柴胡、姜半夏、桃仁、当归、枳壳、桔梗、川芎,常用合方:逍遥散、血府逐瘀汤、身痛逐瘀汤、复元活血汤、桃核承气汤、癫狂梦醒汤、半夏泻心汤、柴胡桂枝汤、枳实消痞丸、柴胡疏肝汤、血府逐瘀汤、蒿芩清胆汤、大柴胡汤。5炙甘草汤:导师运用炙甘草汤主要治疗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4类疾病,具体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室性早搏等,主要证型为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主要症状:心悸、自汗、盗汗、肢节疼痛、少气,主要药物:甘草、生地黄、党参、大枣、麦冬、桂枝、火麻仁、生姜、阿胶,次要药物:当归,茯苓,陈皮,姜半夏,川芎,酸枣仁,桔梗,柴胡,常用合方:奔豚汤、补阳还五汤、大秦艽汤、生化汤、四物汤、温经汤、归脾汤、二陈汤、玉女煎、逐瘀汤、归脾汤、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补中益气汤、左金丸、金铃子散、柴胡疏肝散。6桂枝汤合四逆汤:导师运用桂枝汤合四逆汤主要治疗肿瘤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疾病3类疾病,具体疾病如癌性发热(肝癌)、癌性发热(胃癌)等,主要证型为风寒袭表,营卫不和,心肾阳虚或脾肾阳虚,主要症状:肢节疼痛、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身冷、汗出、倦怠欲寐、精神萎靡,主要药物:桂枝、白芍、大枣、炙甘草、生姜、干姜、附子,次要药物:泽泻、茯苓、土茯苓、山茱萸、熟地黄,常用合方:化症散积Ⅰ方(自拟)、化症散积Ⅱ方(自拟)、七消饮(自拟)、实脾饮。7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导师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要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男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3类疾病,具体疾病如神经衰弱、睡眠障碍等,主要证型为虚劳阴阳两虚,主要症状:自汗、盗汗、胆怯易惊、多梦,主要药物:桂枝、大枣、生姜、白芍、炙甘草、龙骨、牡蛎,次要药物:黄芪、当归、熟地黄,常用合方:六味地黄丸、牡蛎散、当归六黄汤。8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导师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要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耳鼻喉病等3类疾病,具体疾病如睡眠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主要证型为肝胆火实,心阳浮越,主要症状:易惊、脐腹动悸、身重难以转侧、烦躁、不寐、惊狂不安,主要药物:柴胡、黄芩、生姜、半夏、大枣、桂枝、茯苓、大黄、牡蛎、龙骨、党参,次要药物:沉香、炙甘草、陈皮、当归、酸枣仁,常用合方:四磨饮子、二陈汤、归脾汤、礞石滚痰丸、酸枣仁汤、珍珠母丸、天王补心丹。结论:导师运用桂枝类方的特点可归结为1.宗经辨治,谨求古训;2.方证传变,预防为主;3.随证合方,灵活多效;4.因郁致病,因病致郁;5方证相应,不离病机等5个方面。

刘之义[6](2020)在《王氏连朴饮的方证相关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文将梳理王氏连朴饮的方证信息,并且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现代临床所报道的医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来研究隐含在医案中的病、证、舌、脉、药等信息,研究发病区域、发病季节、患者性别、患者年龄等相关因素对王氏连朴饮使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借助网络药理学研究技术,进一步探讨王氏连朴饮方证的特点和临床使用的规律,特别是对连朴饮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对该方的研究提供相关参考,以期提高该方临床运用中的针对性。方法:第一章为王氏连朴饮的方证理论研究,对温病学家王孟英的生平、王氏连朴饮方证出处、王氏连朴饮功用主治、王连朴饮的有关条文进行总结梳理,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第二章为王氏连朴饮的现代医案研究,以“王氏连朴饮”为主题关键词,通过检索CNKI、VIP以及CBM等数据库,搜集所有运用王氏连朴饮治疗各类疾病的临床报道,并通过本文规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研究的病案,使用微软公司软件Microsoft Excel工作表格建立本次研究的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方法与聚类分析法,总结王氏连朴饮方证中、西医疾病谱、症状以及舌象和脉象的诊断标准、原方的药物及所加减药物的用药规律等。第三章为王氏连朴饮的王氏连朴饮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构建“王氏连朴饮-靶点-慢性胃炎”的网络结构,从理论角度诠释连朴饮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机制。结果:(1)一般运用规律:王氏连朴饮使用最多季节为春季、秋季;使用范围包括儿、内、外、妇科等各科。用药年龄段主要为青年、中年,性别比例无较大差异,主要使用地区为华中地区。(2)核心脉症:王氏连朴饮运用的主要症状是口干、小便黄、腹胀、口苦、纳差便溏等,舌象以舌质红,苔黄腻为诊断标准;脉象则以滑脉作为主要诊断标准,复合脉象则以滑数、濡数、弦滑为主要诊断标准。(3)原方用药规律:60例王氏连朴饮在临床使用中黄连、厚朴、半夏栀子为本方使用的必备药,其余药物使用频率较高的有:石菖蒲、芦根、茯苓、枳壳、豆豉。(4)加减药物用药规律:纳入医案中加味药物共计139味药,总共使用次数为417次,出现频次排布前十名的加味药物分别为:茯苓、枳壳、甘草、薏苡仁、黄芩、陈皮、麦芽、藿香、杏仁、滑石。(5)中医疾病谱:王氏连朴饮主治中医病证广泛,医案中共涉及32个病种,以脾胃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为主,主要涉及的疾病有胃痛、痞满、便秘、泄泻、疟疾、反胃、呕吐等。(6)西医疾病谱:在所选病案中西医病种共计28种,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传染性疾病、耳鼻喉科、内分泌系统、妇科疾病、皮肤系统、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骨科、口腔科疾病13类。主要涉及的疾病以急性、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神经官能症为主。(7)王氏连朴饮与慢性胃炎靶点连接度最高的活性成分分别是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黄芩苷(baicalein)、谷固醇(beta-sitosterol)。其治疗慢性胃炎的核心靶点包括IL-1β、IL-2、VEGFA、JUN、RB1、CDKN1A、FOS、HSP90AA1、IL6、TP53、MYC*、MAPK1、MAPK14、CCND1、AKT1等,其作用的信号通路为:NF-κ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上皮细胞信号转导等。结论:(1)王氏连朴饮的中医优势病种为脾胃病证,其中主要为胃痛、痞满。(2)王氏连朴饮西医优势病种为消化系统疾病疾病,其中主要为各类胃炎。(3)王氏连朴饮的临床运用指征为胃痞、胃痛、消化不良等表现,舌质多为红舌,舌苔多为黄腻。(4)王氏连朴饮具有多靶点、多途径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理学特点,从理论上看,该方对慢性胃炎复杂的病理机制有干预作用。

王菀[7](2020)在《基于meta分析对益气化瘀解毒法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基于meta分析对益气化瘀解毒法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客观、科学、系统的评价,为临床应用益气化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循证医学依据。研究方法参照《meta-分析设计与实施方法》与《系统评价指导手册》制定研究方案并严格执行。计算机检索4个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4个英文数据库(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全面获取关于益气化瘀解毒法干预CAG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建库-2019年7月1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OR(二分类资料)和MD(连续型资料)进行合并效应量。采用ROB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GRADE证据质量分级对纳入的所有结局指标进行评级。研究结果本系统评价研究共纳入78篇文献(80项研究,7 888例病人),根据治疗组干预方式不同分为“益气化瘀解毒法组方vs西药”与“益气化瘀解毒法组方联用西药vs西药”两组进行研究,各组按照对照组干预药物差异进行亚组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单一用药组的meta结果显示:益气化瘀解毒法治疗CAG可明显改善患者胃胀(O R=4.43,95%CI[2.37,8.27])、胃痛(OR=3.33,95%CI[1.45,.7.66])、纳呆(OR=8.19,95%CI[3.76,17.85])、嗳气(OR=4.51,95%CI[2.12,9.60])及嘈杂(OR=6.51,95%CI[3.05,13.90])的症状,在综合疗效有效率(OR=3.92,95%CI[3.26,4.72])和治愈率(OR=2.51,95%CI[2.05,3.08])、临床疗效有效率(OR=4.06,95%CI[2.70,6.10])和治愈率(OR=3.85,95%CI[2.24,6.62])、胃镜有效率(OR=5.09,95%CI[3.45,7.53])和治愈率(OR=3.75,95%CI[2.45,5.76])、Hp 根除率(OR=3.05,95%CI[1.44,6.48])、中医证候积分变化(MD=-2.44,95%CI[-2.68,-2.20])方面均明显优于维酶素、抗Hp疗法、胃肠促动药及抑酸护胃剂等西药,在病理病变萎缩(OR=2.47,95%CI[1.70,3.60])、肠化(OR=7.14,95%CI[4.04,12.62])及异型增生(OR=8.37,95%CI[4.02,17.45])的改善及逆转方面也展现出独特优势。联合用药组的meta结果显示:益气化瘀解毒法联用抗Hp疗法、抑酸护胃剂或胃肠促动药在综合有效率(OR=3.92,95%CI[3.26,4.72])和治愈率(OR=2.05,95%CI[1.67,2.53])、临床症状有效率(OR=3.91,95%CI[2.62,5.86])和治愈率(OR=3.12,95%CI[21.51,6.46])、胃镜有效率(OR=3.89,95%CI[2.89,5.23])和治愈率(OR=1.76,95%CI[1.04,2.98])、Hp 根除率(OR=3.05,95%CI[1.44,6.48])均优于单用西药,其中胃镜治愈率(P=0.03)结果把握度较低;在病理组织学改善及逆转方面仅对萎缩改善(OR=2.42,95%CI[1.27,4.60])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该组有7项研究报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meta分析结果(OR=0.71,95%CI[0.41,1.23])提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学指标的meta结果显示:应用益气化瘀解毒法可下调TNF-α(SMD=-1.15,95%CI[-1.35,-0.94])、IL表达,减轻胃黏膜炎性反应;调节血清GAS水平,改善胃黏膜功能;降低MTL(SMD=-2.84,95%CI[-3.16,-2.53])、ET(SMD=-3.32,95%CI[-4.84,-1.80])水平,增加胃黏膜血供,促进胃肠运动。研究结论益气化瘀解毒法单用或联用西药干预CAG在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萎缩、肠化与异型增生及调节炎症因子(TNF-α、IL)与GAS、MTL、ET水平方面较优于单纯西药组,但在Hp根除方面尚不能认为有一定优势性;在药物安全性方面,考虑无法解释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来源,对结果暂持保留态度。由于纳入研究数量较少,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可能存在多种偏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姚国召[8](2020)在《李志红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证用药研究》文中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为消化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其中伴发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者属于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目前西医治疗有一定局限性,中医中药治疗CAG有一定优势;李志红主任医师诊疗CAG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CAG的常见病因包括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素体虚弱等;诊疗CAG要注重舌象,以扶正为要、从肝论治、辨病用药、既病防变、处方精炼为其特点。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对李志红主任医师运用中医中药治疗CAG的临证用药进行分析处理,总结治疗CAG的用药特点和用药规律;为其学术思想、用药经验传承积累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采集李志红主任医师诊疗CAG的门诊病例信息,整理纳入病例的基本资料、诊断、中医证型、方药,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作为统计分析工具,将原始资料、处方文本转化为可分析的电子数据,从证型、中药、方剂多角度对这些电子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包括用药频数统计,中药关联、聚类及复杂网络分析等;探讨治疗CAG的常用药物、药对、自拟方用药及常用方剂的加减应用;结合跟师学习体会,对治疗CAG用药及临证诊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本次研究纳入患者128人,男性72人、女性56人。采集病例处方600张,其中属PLGC的用药处方404张,占比为67.33%。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如下:1.中医证型频次和所占百分比从高到低分别为:脾胃湿热证(188、31.33%)、肝胃郁热(181、30.17%)、肝胃气滞证(89、14.83%)、肝胃阴虚证(62、10.33%)、气阴两虚证(47、7.83%)、脾胃虚弱证(18、3.00%)、肝郁脾虚证(15、2.50%)。2.通过中药频次分析,频次及所占百分比从高到低的前20味中药统计如下:白花蛇舌草(542,90.33%)、太子参(530,88.33%)、百合(470,78.33%)、紫苏梗(426,71.00%)、蛇莓(426,71.00%)、薏苡仁(402,67.00%)、蒲公英(373,62.17%)、乌药(346,57.67%)、莪术(340,56.67%)、牵牛子(274,45.67%)、海螵蛸(265,44.17%)、石斛(256,42.67%)、青蒿(251,41.83%)、浙贝母(247,41.17%)、连翘(238,39.67%)、柴胡(205,34.17%)、丹参(201,33.50%)、三七粉(189,31.50%)、松花粉(169,28.00%)、白芍(154,25.67%)。通过中药复杂网络分析发现:上述药物中的太子参、白花蛇舌草、百合、紫苏梗、蛇莓、薏苡仁、蒲公英、乌药、海螵蛸、青蒿、石斛及牵牛子共12味药为治疗CAG高频药物;而核心中药包括太子参、白花蛇舌草、百合、紫苏梗、蛇莓、薏苡仁6味药。3.通过中药关联分析得到高频药对(频次>300次)如下:太子参-白花蛇舌草、百合-白花蛇舌草、百合-太子参、白花蛇舌草-蛇莓、白花蛇舌草-紫苏梗、太子参-蛇莓、白花蛇舌草-薏苡仁、太子参-紫苏梗、薏苡仁-太子参、紫苏梗-薏苡仁、紫苏梗-百合、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蛇莓-紫苏梗、百合-乌药、百合-蛇莓、蛇莓-薏苡仁、薏苡仁-百合、蒲公英-太子参、莪术-太子参、莪术-白花蛇舌草、乌药-太子参、乌药-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紫苏梗、蒲公英-百合。4.通过中药聚类分析获得6个中药核心群,分别是:(1)太子参、白花蛇舌草、苏梗、薏苡仁、蛇莓;(2)百合、乌药;(3)连翘、蒲公英、海螵蛸、浙贝母、牵牛子;(4)柴胡、莪术、石斛、三七粉;(5)丹参、松花粉、白芍;(6)青蒿。5.治疗CAG选用自拟方或常用方组合加减统计如下:(1)自拟方:频次在前15味中药频次和所占百分比统计如下:白花蛇舌草(328、97.04%)、紫苏梗(321、94.97%)、薏苡仁(309、91.42%)、太子参(306、90.53%)、百合(289、85.50%)、蛇莓(283、83.73%)、蒲公英(247、73.08%)、莪术(199、58.88%)、青蒿(178、52.66%)、连翘(173、51.18%)、牵牛子(170、50.30%)、石斛(157、46.45%)、柴胡(141、41.72%)、丹参(118、34.91%)、三七粉(107、31.66%)等。(2)常用方:理气消胀方、四逆散、香苏散、化肝煎、蒿芩清胆汤、黄芩滑石汤、逍遥散、参苓白术散、一贯煎及生脉散、乌贝散及百合乌药汤等单方加减或合方治疗。同时也多在选用常用方时依据病情加入白花蛇舌草、紫苏梗、太子参、蛇莓、薏苡仁及百合等高频、核心药物。结论1.本研究中CAG属PLGC的用药处方频次占比为67.33%,中医证型主要以脾胃湿热、肝胃郁热及肝胃气滞为多,而肝胃阴虚、气阴两虚、脾胃虚弱、肝郁脾虚相对较少。2.治疗CAG的核心中药有太子参、白花蛇舌草、百合、紫苏梗、蛇莓、薏苡仁等6味药;加蒲公英、乌药、海螵蛸、青蒿、石斛及牵牛子共12味药形成高频药物;高频药物加莪术、浙贝母、连翘、柴胡、丹参、三七粉、松花粉、白芍则为频次前20味的常用中药。3.频次前20味的常用中药通过不同组合形成常用的24组药对及6个核心群,可根据个体病情选用。4.自拟方多由常用的白花蛇舌草、紫苏梗、薏苡仁、太子参、百合、蛇莓、蒲公英、莪术、青蒿、连翘、牵牛子、石斛、柴胡、丹参、三七粉等高频药物或核心群药物加减而成。5.常用方剂有理气消胀方、四逆散、香苏散、化肝煎、蒿芩清胆汤、黄芩滑石汤、逍遥散、参苓白术散、一贯煎、生脉散、乌贝散及百合乌药汤等,常为上述单方加减或合方治疗。

杨英姿[9](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杨晋翔教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文中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泛酸、暖气等,胃镜及病理则表现为胃黏膜红白相间,而以白相为主,黏膜皱襞变平或消失,可见显露的黏膜血管,或可见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固有腺体减少。CAG属于现代医学范畴,祖国医学根据其主症多表现为脘腹疼痛、胀满不适、触之无形,将本病归为“胃痛”、“痞满”、“胃痞”、“嘈杂”等范围。西医治疗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虽然可获得短期的疗效,但常缺乏明显的逆转性,存在易反复、副作用多等问题。而中医在临床中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不仅能很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还能有效地阻止甚至逆转部分病理变化。杨晋翔教授是董建华院士的学术传承人,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CAG的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四十载,运用纯中药治疗CAG取得良好疗效,随访病理逆转明盟,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值得探讨研究,以期实现其临床经验及主要学术思想的有效传承。研究目的:通过采集杨晋翔教授门诊过程中确诊为CAG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胃镜、病理检查报告及首诊处方,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杨晋翔教授辨治CAG的用药配伍规律,从而总结出其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实现其经验及主要学术思想的有效传承。研究方法:采集的病例来源于杨晋翔教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确诊为CAG的患者,共262例。收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胃镜、病理检查报告及中药首诊处方,随后将数据录入到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及IBM SPSS Modeler 18对录入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同时将使用频率≥1%的35味中药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学》的药物分类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中药物的功效以及杨晋翔教授门诊过程中所授其主要用途进行人工分类,并对用药种类进行频数统计。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262例CAG患者中,女性为154例,占58.78%;男性为108例,占41.22%。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处于29~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75±10.31岁。胃黏膜损伤程度内镜分级中,属于轻度CAG的有63例,中度CAG的有97例,重度CAG的有102例,各分级患者所占比例依次为24.05%、37.02%、38.93%;有Hp感染的有78例,无Hp感染的有184例,所占比例分别为29.77%、70.23%。2.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分析:四气分析结果得出,温性药及寒性药使用频次较多,依次为2055、1985;五味分析结果得出,苦味、辛味及甘味药物使用频次较多,依次为3286、2672、1777;归经分析结果得出,所用药物中归肝、脾、胃经的频次较高,依次为 2961、2682、2629。3.频数分析:262首方剂中共有205味药物,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对各药物对所有药物进行频次及频率统计,结果显示,药物使用总频次为5196次,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徐长卿,频次为195次,频率为3.753%,其次为青蒿,使用频次为181次,使用频率为3.483%;前35味药物使用频率均超过1%,且累计使用频率为60.681%。将使用频率≥1%的35味中药作为高频药物,进行标准化分类及频次分析,结果按使用总频次由高到低排列,可分为为理气药、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祛风湿药、化湿药、止血药、消食药、平肝息风药、收涩药、驱虫药、温里药、解表药十五类。4.关联规则分析: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对处方用药进行基于Aprior算法的关联规则分析,在本次研究中,设置最低支持度为10%,最小置信度为80%,最大前项为10,分别对药物进行二阶、三阶及四阶关联规则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所得药对、角药及药组中,排在前6位的分别是“徐长卿、预知子”,“青蒿、茵陈”,“佛手、香橼”“徐长卿、预知子、青蒿”,“青蒿、茯苓、预知子”,“徐长卿、预知子、茯苓、青蒿”;关联规则分析所得核心处方为:预知子、茯苓、青蒿、茵陈、徐长卿。5.聚类分析: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对出现频次≥40次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分别聚类为5-10类。从聚类树状图及聚类分析结果表可以看出,当药物聚为6类时,各类药物基本稳定,结合专业知识考虑聚为6类比较合理,结果:(1)徐长卿、刘寄奴、石见穿、藤梨根、半夏;(2)青蒿、茵陈、瓦楞子、旋覆花、赭石、黄连、浙贝母、海螵蛸、吴茱萸、车前子、栀子;(3)预知子、茯苓、延胡索、蒲黄、三七、六月雪、丹参、川楝子;(4)白芍、芦根、桔梗、诃子、莲子、防风;(5)白术、功劳叶、黄芪、仙鹤草、厚朴;(6)大腹皮、香橼、佛手、枳实、豆蔻、郁金、紫苏梗、莱菔子、槟榔、苍术、牛蒡子、鸡内金。研究结论:杨晋翔教授辨治CAG时用药以温性药及寒性药为多,药味以苦味、辛味及甘味药物为多;药物多归于肝、脾、胃三经;治疗时以重疏肝气、健脾和胃、“平”治中焦及化瘀解毒为主,同时注重辨证与辨症相结合,标本兼治,从而使肝气条达、脾气健运、胃气和降,中州得安,临床疗效满意。

李琪,吴梦蝶,吴焕淦,马喆,何婧,蒋文杰,郑雪,黄艳,顾沐恩,李璟[10](2019)在《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综述》文中提出目的评述近20年来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现状。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7年1月1日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纳入以针灸疗法为主要干预手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改良的Jadad质量评分、数据信息提取与数据库的建立,提取的数据信息主要包括文献的发表数量、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与结果、腧穴选择与归经、治疗时间与疗程、疗效判定标准、结局指标等。结果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章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的使用缺乏统一和规范。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为针灸疗法配合药物治疗,一类为各种针灸疗法的单独或组合运用。单独作为干预措施使用的针灸疗法以针刺配合灸法最多见。取穴组方具有远近配穴、俞募配穴及循经配穴的特点,使用频率高的腧穴依次为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内关等。选取的经脉以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及足太阳膀胱经居多;治疗疗程的各临床试验差异较大,结局指标以有效率为最多。临床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普遍偏低。结论目前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着,但临床方案设计的诸多环节尚有欠缺,影响临床研究的可重复性和临床结论的准确性,有待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74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74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基于转录组学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综述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CAG与胃癌前疾病的定义
        2. CAG的临床研究进展
        3. CAG的基础研究进展
        4. 小结
    综述二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1. 辨证治疗
        2. 成方治疗
        3. 自拟方治疗
        4. 中西医药联合治疗
        5. 中成药治疗
        6. 外治法
    综述三 转录组学技术及其在中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1. 转录组学研究的相关技术
        2. 转录组学在中医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3. 展望
    综述四 魏玮教授治疗CAG相关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
        1. 辛开苦降,善用经方
        2. 益气活血,消症化瘕
        3. 调畅情志,和解少阳
        4. 调枢通胃,总揽全局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样本量估算与数据管理
        2.3 研究对象
        2.4 干预措施
        2.5 疗效评价指标
        2.6 安全性指标
        2.7 统计方法
        2.8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疗效结果分析
        3.3 安全性评价
    4、讨论
        4.1 半夏泻心汤可以减轻CAG患者中医症状
        4.2 半夏泻心汤可以调节CAG患者胃功能血清学水平
        4.3 半夏泻心汤可以改善CAG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4.4 半夏泻心汤可以提高CAG患者睡眠质量
        4.5 半夏泻心汤可以降低CAG患者炎症因子水平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转录组学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作用机制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来源
        1.2 受试者与血样采集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1.4 软件及数据库
        1.5 样本准备
        1.6 生物信息学分析
    2、结果
        2.1 测序基本情况
        2.2 差异表达筛选结果
        2.3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2.4 差异表达基因通路富集分析
        2.5 PPI网络分析
    3、讨论
        3.1 半夏泻心汤治疗CAG与抑制炎症
        3.2 半夏泻心汤治疗CAG与免疫调节
        3.3 半夏泻心汤治疗CAG与抗肿瘤
        3.4 半夏泻心汤治疗CAG与神经调控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总结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2. 创新点
    3. 存在问题与不足
    4. 展望
致谢
附件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件
个人简历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2)火针治疗Hp阳性肝气犯胃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缩略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本次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综述近五年针灸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B CNAG 主要症状评分量化分级表
    附录 C 慢性胃肠疾病 PRO 测量量表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TLR4通路探讨健脾活血方治疗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现代医学研究
    2.TLR4 通路在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中医理论研究
    4.健脾活血法治疗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1.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当代医家治疗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用药规律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2.健脾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癌前病变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小结
        参考文献
    3.基于GEO数据库的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一健脾活血方治疗脾虚血瘀型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结论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临床研究二健脾活血方治疗对脾虚血瘀型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胃黏膜P53、TLR4、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结论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体外研究健脾活血含药血清对恶性转化胃上皮细胞的机制研究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结论
    5.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
附录 综述 胃癌前病变信号通路及相关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致谢

(4)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中医病机演变思路探讨及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中医病机演变思路的探讨
    1 萎缩阶段
    2 肠上皮化生阶段
    3 上皮内瘤变阶段
第二部分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的用药规律研究
    1 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桂枝类方组方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试验研究
    第一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桂枝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2 数据库的建立
        3 数据挖掘
        二、研究结果
        1 桂枝汤证治规律
        2 桂枝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桂枝汤一般情况分析
        2 桂枝汤适应证
        3 桂枝汤症状规律
        4 桂枝汤药物规律
        5 桂枝汤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第二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新加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新加汤证治规律
        三、讨论
        1 新加汤一般情况分析
        2 新加汤适应证
        3 新加汤症状规律
        4 新加汤药物规律
        四、小结
    第三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当归四逆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当归四逆汤证治规律
        2 当归四逆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当归四逆汤一般情况分析
        2 当归四逆汤适应证
        3 当归四逆汤症状规律
        4 当归四逆汤药物规律
        5 当归四逆汤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第四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枳实薤白桂枝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枳实薤白桂枝汤证治规律
        2 枳实薤白桂枝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枳实薤白桂枝汤一般情况分析
        2 枳实薤白桂枝汤适应证
        3 枳实薤白桂枝汤症状规律
        4 枳实薤白桂枝汤药物规律
        5 枳实薤白桂枝汤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第五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炙甘草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炙甘草汤证治规律
        2 炙甘草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炙甘草汤一般情况分析
        2 炙甘草汤适应证
        3 炙甘草汤症状规律
        4 炙甘草汤药物规律
        5 炙甘草汤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第六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桂枝汤合四逆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桂枝汤合四逆汤证治规律
        三、讨论
        1 桂枝汤合四逆汤一般情况分析
        2 桂枝汤合四逆汤适应证
        3 桂枝汤合四逆汤症状规律
        4 桂枝汤合四逆汤药物规律
        四、小结
    第七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治规律
        三、讨论
        1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一般情况分析
        2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适应证
        3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症状规律
        4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药物规律
        四、小结
    第八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治规律
        三、讨论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一般情况分析
        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适应证
        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症状规律
        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药物规律
        四、小结
总体讨论
    1 导师运用桂枝类方比较分析
    2 桂枝类方方证对比
    3 导师运用桂枝类方病证关系
    4 导师运用桂枝类方证治规律比较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6)王氏连朴饮的方证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汇表
前言
第一章 王氏连朴饮的方证理论研究
    1 温病学家王孟英与王氏连朴饮
        1.1 王孟英简介
        1.2 王氏连朴饮方证出处
        1.3 《霍乱论》所载王氏连朴饮条文
    2 王氏连朴饮方证理论研究
        2.1 王氏连朴饮的组成
        2.2 王氏连朴饮的古今临床应用
第二章 王氏连朴饮现代医案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资料收集标准
        2.3 资料整理规范
        2.4 医案录入
        2.5 数据统计方法
    3 统计分析与研究结果
        3.1 病名统计分析
        3.2 症状统计分析
        3.3 舌象与脉象统计分析
        3.4 方药统计分析
        3.5 加味药物统计分析
        3.6 合方统计分析
        3.7 发病所在地区统计分析
        3.8 病例采集时间统计分析
        3.9 性别统计分析
        3.10 年龄统计分析
    4 研究结论及分析
第三章 王氏连朴饮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药物活性成分筛选
        1.2 药物及慢性胃炎靶点筛选
        1.3 中药-化合物-靶点、PPI网络构建
        1.4 基因本体生物论(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2 结果
        2.1 连朴饮活性成分筛选
        2.2 连朴饮活性成分对应靶点筛选
        2.3 核心组方-疾病网络构建
        2.4 GO富集
        2.5 KEGG富集通路分析
    3 讨论
        3.1 主要活性成分
        3.2 核心靶点分析
        3.3 通路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1 王氏连朴饮临床应用概述
        参考文献
    综述2 慢性胃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meta分析对益气化瘀解毒法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CAG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1 CAG发病因素和机制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
        1.2 胆汁反流
        1.3 药物
        1.4 自身免疫
        1.5 其他危险因素
        2 CAG药物治疗
        2.1 根除Hp治疗
        2.2 抗胆汁反流治疗
        2.3 抗氧化治疗
        2.4 对症治疗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CAG中医病机认识及治疗研究进展
        1 中医病机认识
        1.1 脾虚肝乘为本
        1.2 滞、湿、瘀、毒为标
        2 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2.1 临床疗效研究
        2.2 作用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系统评价
    前言
    研究方案
        1 资料
        1.1 检索策略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筛选
        2.2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
        2.3 数据提取
        2.4 统计分析
        3 用药规律分析
        4 结果报告
    研究结果
        1 资料
        1.1 文献检索结果
        1.2 文献筛选流程
        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1 一般情况
        2.2 研究设计
        3 Meta分析结果
        3.1 益气化瘀解毒法组方vs西药
        3.1.1 有效率
        3.1.2 治愈率
        3.1.3 主要症状缓解率
        3.1.4 中医证候积分变化
        3.1.5 Hp根除率
        3.1.6 发表偏倚检测
        3.1.7 敏感性分析
        3.2 益气化瘀解毒法组方联合西药vs西药
        3.2.1 有效率
        3.2.2 治愈率
        3.2.3 Hp根除率
        3.2.4 血清GAS水平
        3.2.5 血清MTL水平
        3.2.6 血清ET水平
        3.2.7 不良事件发生率
        3.2.8 发表偏倚检测
        3.2.9 敏感性分析
        3.3 复发率
        3.4 血清TNF-α水平
        3.5 血清IL水平
        3.6 敏感性分析
        4 证据质量分级
        4.1 评级方法
        4.2 评级结果
        5 纳入文献组方的药物关联规则
    讨论
        1 方法学特征
        1.1 研究设计与实施
        1.2 纳入文献质量
        2 结果分析
        2.1 异质性分析
        2.2 Meta结果分析
        2.3 结局指标
        3 用药规律
        3.1 频数分析结果
        3.2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3.3 规律总结
        4 小结
        4.1 益气化瘀解毒法为干预CAG的有效治法
        4.2 本研究与类似研究的异同点
        4.3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文献检索策略
    附录2 益气化瘀解毒法干预CAG资料评价表
    附录3 诊断、疗效标准参考文献
    附录4 纳入文献的中医组方及频数分布
    附录5 敏感性分析结果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李志红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证用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西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现状
        1. 流行病学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
        4. 诊断
        5. 治疗
        6. 预后和转归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现状
        1. 历史沿革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中医治疗
        5. 导师经验
        6.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处方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1.4 疗效判定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采集
        2.2 质量控制与核查
        2.3 数据提取及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资料
        3.2 证型分布
        3.3 各证型方药分布
        3.4 整体方药分析
    4. 讨论
        4.1 导师对CAG的认识
        4.2 导师诊疗特点
        4.3 导师用药分析
        4.4 导师组方特点
    5. 验案举隅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杨晋翔教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现代医学研究
        1. 流行病学调查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4. 治疗
        5.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
        1. 病名
        2. 病因病机
        3. 证侯研究
        4. 治疗
        5.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资料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病例采集
        6. 数据预处理
        7. 数据录入与核对
        8. 数据的统计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性别构成
        1.2 年龄构成
        1.3 西医疾病
        2. 处方分析
        2.1 四气分析结果
        2.2 五味分析结果
        2.3 归经分析结果
        2.4 所有药物频数分析结果
        2.5 高频药物分类及频数分析结果
        2.6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2.7 聚类分析结果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杨晋翔教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
        2.1 四气五味归经分析
        2.2 频数分析
        2.3 关联规则分析
        2.4 聚类分析
        3. 杨晋翔教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学术思想
        3.1 重疏肝气
        3.2 健脾和胃
        3.3 “平”治中焦
        3.4 化瘀解毒
        3.5 辨证与辨症相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数据的提取
2 结果
    2.1 诊断标准
    2.2 辨证分型
    2.3 针灸疗法的使用
    2.4 经脉及腧穴的选用
    2.5 疗效评定标准
    2.6 结局指标
    2.7 临床试验设计
3 讨论
    3.1 针灸治疗CAC临床研究的诊断标准
    3.2 CAG的针灸治疗方案
    3.3 针灸治疗CAG临床研究的疗效标准及结局指标
    3.4 针灸治疗CAG临床试验的方法学质量
    3.5 针灸治疗CAG临床研究相关建议
4 展望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74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基于转录组学的作用机制研究[D]. 国嵩.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火针治疗Hp阳性肝气犯胃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D]. 郭健.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基于TLR4通路探讨健脾活血方治疗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 张曼玲.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中医病机演变思路探讨及用药规律研究[D]. 郭妍男.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桂枝类方组方规律研究[D]. 钟岢屹.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王氏连朴饮的方证相关研究[D]. 刘之义.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7]基于meta分析对益气化瘀解毒法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D]. 王菀.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李志红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证用药研究[D]. 姚国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杨晋翔教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D]. 杨英姿.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综述[J]. 李琪,吴梦蝶,吴焕淦,马喆,何婧,蒋文杰,郑雪,黄艳,顾沐恩,李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08)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74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