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王雪英[1](2021)在《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研究》文中指出“文明的历史,基本上乃是人类创造能力的记载。”阿斯本(Osborn 1963)用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表明了人类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当前,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要想快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毫无疑问,靠的就是人才,而成为人才最关键的因素即要具备创造性思维。时代的发展召唤创造性人才,加强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成为了这个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无疑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语文教育越来越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品质。如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除了要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还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育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和以往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相比,体现出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即非常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及思维品质的发展。如语文核心素养中就包含了“思维发展与提升”。中国当代着名的语文教育家、语文教育改革家、全国着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他非常热爱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几十年来矢志不渝。宁鸿彬老师自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一线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他不仅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十分善于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语文教育思想。宁鸿彬老师的语文教育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未来语文教育观、创造性思维教育观以及高效语文教育观。其中,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在语文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全国各地的许多语文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语文教师等人纷纷学习他的思维理论。他所提出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观是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以及在语文教学中探索、总结出的智慧结晶。他极力主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他也因此被人们誉为“语文思维学研究的先驱”。虽然宁鸿彬老师所提出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观距离现在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对于现在而言,仍旧对于当下的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全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正文分为五个章节。引言主要是论述研究的缘起、研究的意义、相关的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方法等等。第一章主要是对创造性思维观进行基本的概述。简要阐明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的概念,这是本论文的重要理论基础。第二章则探析宁鸿彬老师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形成的原因。笔者将重点从宁鸿彬老师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形成的客观原因以及主观原因这两方面进行探寻。第三章则结合宁鸿彬老师的一些具体教学案例,梳理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的内容,这是正文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宁鸿彬老师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的内容着重从倡导学生独立思考,以求异思维训练作为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突破口,重视联想、想象等能力的培养,强调思维品质的培育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第四章主要分析宁鸿彬老师创造性思维教育观所具有的特点。第五章则分析和总结宁鸿彬老师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对当下语文教学的启示,这是这篇论文的研究意义以及价值所在。通过对宁鸿彬老师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的研究,语文教师应该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努力做好以下几点:其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其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三,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其四,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结语部分主要是强调宁鸿彬老师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对于当下语文教育的重要意义。他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符合社会以及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前瞻性。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应对社会发展、紧跟时代步伐的不二选择。
张露[2](2021)在《面向大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模型建构与效果检验》文中研究指明知识经济时代加剧了科技变革和国际竞争,由此引发各国对21世纪人才核心素质的重新思考。目前,许多国家的人才培养重点已从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本要求,转向处理复杂任务和信息的思维方式训练。而在高等教育中引导学生从记忆、理解知识的低阶思维,转向分析、综合、评价各类信息的高阶思维是新时代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人才素养的重要环节。因此,探讨促进大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发挥高校在国家教学改革研究中的主力军作用。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研究一采用目的性抽样对具有高阶思维教学培养实践经验的12位教师进行面对面访谈,通过NVivo软件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收集的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构建出面向大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模型。研究二以“翻译基础”课程为例,将上述研究中所构建的理论模型应用于课程教学,并通过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检验教学策略模型对于高阶思维培养的实践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包括:1.面向大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模型主要有五种:支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构建协作学习和多元评价反馈;2.在文科教学中,将上述五种教学策略在课程不同阶段融入于三次教学活动设计中,整合思维倾向问卷得分、学生自评数据与个人翻译日志、期末成绩与访谈内容等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干预,大学生的高阶思维得到有效培养。3.在文科教学中,将上述教学策略融入于课程内容设计高阶思维培养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宋举贤[3](2021)在《面向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具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教育行业涌现出一批旨在培养中小学生创造能力的校外教育机构。大多是照搬国外现成的机器人产品,再或是将国外已有的理论成果引进国内市场。优点是在国内传统教育模式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但大多理论薄弱,内容浅显,盈利至上。不难发现,现有关注中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相关文献甚少。并且在有限的相关文献中,大部分是基于教育学理论的角度着手,探讨如何通过提升教师能力或教育氛围的方法来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真切实际的探讨一种可行方法的文献更是寥若星辰。结合设计相关专业知识的文献也不多。由此可见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探讨空间很大。近年国家出台多方面政策,鼓励青少年全面发展,国家对于综合能力优秀的人才可谓求贤若渴,故着眼于青少年综合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要之举。本文意在将教育学与设计理论结合,以激发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为切入点,尝试交叉学科专业知识后,设计出一类可实际操作的、用以培养和激发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具。以中学生的教具为设计主体,通过研究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心理、学习日常,了解创造性思维激发的过程以及需求;同时通过调研、访谈等方式对目标群体进行研究,根据真实课堂中师生双方的需求,评估产品核心功能,对市场现有创客教具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出课堂中落地产品需要遵循的设计原则。最终设计出一款针对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发展的教具,并对其所内涵到的教育学理论以及设计理论和最终成果进行阐述。
张可心[4](2020)在《批判性英语阅读教学对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该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建树性的设想和意见。与一般性思维相比,其特点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之一。创造性思维作为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学校英语学科思维品质培养的重点之一。批判性阅读教学是获得语言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批判性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依据加涅信息加工理论和吉尔福德智力结构理论,建构符合高中生水平的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将创造性思维划分为能力(独创力、流畅力、变通力)和个性倾向(好奇心、求知欲、挑战性)两个维度。借助创造性思维调查问卷,并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证研究,调查分析了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现有水平,探讨了批判性英语阅读教学对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创造性思维调查问卷数据来看,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现状不够理想,整体水平较低(34.13%)。平均分显示,学生创造性思维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求知欲(10.4)>挑战性(9.7)>变通力(9.5)>流畅力(9.1)>好奇心(8.5)>独创力(8.4)。另外,创造性思维还存在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从两个维度的总分来看,创造性思维个性倾向优于创造性思维能力;(2)从平均分来看,男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水平略高于女生,但是性别差异不显着(P>0.05);(3)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试卷(TTCT)得分结果看出,批判性阅读教学试验结束后,实验班平均分明显高于实验前的平均分,同时高于对照班实验后的平均分,且差异显着(P<0.05),说明批判性阅读教学总体上可以较好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4)从课堂观察结果可见,随着教学实验的进行,批判性阅读教学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效果日渐显现。一方面,该阅读教学模式尤其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力和变通力,并促进了学生思维好奇心和挑战性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思维的独创力和求知欲的提升效果不如其他四个方面显着。本研究为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发展了提供合理的建议,也希望为以后的批判性英语阅读教学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冯子晴[6](2020)在《高中生物理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以必修教材为例》文中认为基础教育阶段作为培养学生思维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和物理教学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更是将“科学思维”确立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要素之一。可见,无论是从教育教学观念还是教育改革观念来看,“科学思维教学”都是物理学科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更是培养人类生存与发展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高中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和意义。本研究首先通过查阅书籍和文献,对当前该领域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同时对与该研究有关的“思维”、“科学思维”、“科学思维能力”、“物理学科科学思维”等概念进行了界定。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理论对物理学科科学思维教学的理论支撑作用,旨在对科学思维及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系统性概述。接下来,研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云南省部分高中物理学科科学思维“教”与“学”的现状。调查分别从教师对于核心素养下科学思维教育的认识与开展情况以及学生当前的物理学科科学思维能力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发现教师对新课标中科学思维素养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较浅,实际教学中也没有系统科学的培养方法与评价体系。同时,学生整体科学思维品质处于不良水平,科学思维能力较低,且相对缺乏创造性思维。最后,在前期文献综述以及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教师自身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提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与教学建议。并且针对必修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一节概念课和一节习题课进行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以期为一线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供借鉴与参考。
刘思琪[7](2020)在《STEM教育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调查与培养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基础教育的逐步改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受到重视。创造性思维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多角度思考形成新颖、实用的产品的思维活动,其主要包括创造性倾向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两种成分。STEM教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新途径之一,近年来在科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现状,及STEM教育对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本文首先利用了《威廉斯创造性倾向测验》、《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问卷》、《关于STEM教育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现状调查》分别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学生方面存在如下特点:1)中学生创造性倾向水平良好,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语言、图形任务中表现不一致;2)创造性倾向方面男女生差异不明显,但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女生高于男生;3)接受STEM教育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体水平高于未接受STEM教育的学生,但是在某些方面如创造性倾向、思维的精致性等与未接受STEM教育的学生没有差异。在教师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对STEM教育和创造性思维的认识不够深入;2)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操作方法有待改进;3)自身创新教学能力需要提高等,继而从学生、教师两方面分析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然后,依据调查结果,结合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等,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提出了STEM教育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包含:1)创新STEM学习主题,包括创新学习主题类型、创新学习主题内容;2)优化STEM学习活动,包括巧妙创设问题、革新工程设计、活用训练方法;3)更新学习工具,在不同学习环节中灵活运用各种类型的信息化工具,以营造创造性学习氛围。最后,依据培养策略,设计了三个基于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STEM教学案例,包括米酒的制作STEM活动、利用3D CAD制作会飞的“人”、无壳孵化小鸡STEM学习主题。总的来说,本研究提出的培养策略和教学案例可以为一线教师开展STEM教学提供一定参考,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帮助。
李娜[8](2020)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人才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蒙阶段,而小学科学课程具有它独特的课程性质,该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一定的优势。本研究在有关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文献研究基础上,对小学科学课中创造性思维培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其调查研究主要通过教师访谈和随堂听课的方式进行,最终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有创造性思维培养意识,但行动力不足。(2)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方法和活动单一。(3)消极的课堂氛围。为了进一步解决问题,笔者首先分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出现问题的原因,再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一边构建适合小学科学教学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一边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探索,通过两方面的研究,在近6个月的反复的探索中构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此策略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构建。其中教学准备策略包含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教材整合两个方面。教学实施策略包含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环境、设计型学习策略、思维导图的应用学习策略三个方面。教学评价策略包含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多元化评价主体、及时反馈三个方面。然后,在其策略的基础上进行准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笔者在任教的学校开展实证研究,通过创造性思维量表、科学试卷、学习成果、学生课堂表现四个方面论述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的效果。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本研究构建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对于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有促进作用的。
何文萍[9](2020)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作为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重点。在语文学科中,语言文字的运用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写作能力。议论文作为高中生主要训练的写作文体,因特殊的文体特点——说理性强,成为思维训练的重要载体。然而笔者在实习期间发现,高中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许多由思维能力薄弱而引起的写作问题,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笔者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向——探究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策略。具体的研究内容由以下三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为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与思维训练的相关概述。首先从“议论文”“主要环节”“思维训练”的概念界定出发,寻找议论文与学生思维之间的本质联系,然后结合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语文思维培育学以及写作思维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探寻议论文写作与思维训练之间的关系,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笔者发现,学生在议论文写作的审题立意、选材剪材、谋篇布局等准备环节中有着大量的思维活动。第二部分,为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师进行访谈,来了解掌握当前教师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的具体情况,发现现状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为本研究打好坚实的现实基础。笔者发现,一部分教师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但还是存在思维训练观念化、孤立化、无序化和模式化的问题,由此导致训练的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第三部分,为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基本策略的探究。首先,针对当前思维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思维训练目标明晰化、内容“微型化”以及方法过程化的训练策略要领。然后,结合典型的教学案例,具体说明在议论文写作的审题立意、选材剪材、谋篇布局这三个准备环节中分别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以及独创性、批判性、深刻性思维品质的基本策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教师的教学任务艰巨,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高效的教学成果成为教师们的期待。本研究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从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准备环节——审题立意、选材剪材和谋篇布局入手,探究进行思维训练的基本策略。依托于学生写议论文的具体过程,不仅能够将思维知识与议论文写作知识密切联系,让先前无序、随意的思维训练依附于有计划的议论文教学而变得有序,还能使思维训练变得简明具体、容易操作。此外,本研究既重视学生思维知识的学习,也注重学生对思维方法的掌握,强调以策略学习带动能力的迁移。
黄玉[10](2020)在《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策略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教育是培养人的主导力量。由此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创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造性思维。小说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部分。独创的艺术形式,语言、结构、选材独具匠心;独特的人物形象,塑造符合时代特点的典型的具有个性和共性的人物;虚构的内容情节,以生活为原型创造超越生活的情节,这些都是小说本身富含创造力的表现。但是在当下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却往往忽略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论文立足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探讨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以期望在具体的实践中具有一点借鉴作用。本论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与文献综述,对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方法等进行阐释并分析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相关文献以了解前人的研究状况。第二部分是关于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理论概述。首先对小说、思维、创造性思维进行概念界定,其次从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创新发展、知识学习、智能开发三方面论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最后从教师、学生、教育三方面论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可行性。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了解当下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四部分探究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具体策略。根据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详细提出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具体策略。提升教师创新意识,增强教学能力;改变课堂传统模式,遵循有效路径;利用小说文体特点,培养创造思维;巧用小说教学方法,提高创造能力。第五部分根据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分析并设计《狼》和《变色龙》的创新案例再进行教学反思。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1)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的缘起 |
1.践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 |
2.适应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要求 |
3.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现实需要 |
4.符合当下时代发展的潮流 |
(二)研究的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1.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
2.关于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的研究 |
(四)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教育观 |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
(二)创造性思维教育观概念的理解 |
二、宁鸿彬创造性思维观形成的原因 |
(一)宁鸿彬创造性思维观形成的客观原因 |
1.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推动 |
2.相关理论对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形成的影响 |
3.传统语文教育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不足 |
(二)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形成的主观原因 |
1.个人的成长经历与实践经验 |
2.受到他人的影响 |
三、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的基本内容 |
(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
1.“三不迷信” |
2.“三个欢迎” |
3.“三个允许” |
(二)以求异思维训练作为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突破口 |
1.多端性训练 |
2.变通性训练 |
3.独特性训练 |
(三)重视想象、联想等能力的训练 |
1.联想能力的训练 |
2.想象能力的训练 |
(四)强调思维品质的培育 |
1.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
2.培育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
3.培育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
4.培育学生思维的周密性 |
5.培育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
四、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的特点 |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 |
(二)凸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
(三)把思维训练放在核心地位 |
五、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对当下语文教学启示 |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
1.给予学生赞赏和表扬 |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3.努力提升语文教师素养 |
(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1.创设问题情境 |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
(三)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
1.充实语文教学内容 |
2.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
(四)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
1.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
2.授予学生思维方法 |
3.提高教师思维培育的理论修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面向大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模型建构与效果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高阶思维研究 |
1.2.1 高阶思维的内涵 |
1.2.2 高阶思维能力的构成 |
1.2.3 高阶思维培养的理论基础 |
1.3 教学策略研究 |
1.3.1 教学策略的内涵与研究视角 |
1.3.2 促进高阶思维的教学策略研究 |
1.4 高阶思维的评价方式 |
第2章 问题提出 |
2.1 已有研究不足与问题提出 |
2.1.1 已有研究不足 |
2.1.2 研究问题提出 |
2.2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
2.2.1 研究目标 |
2.2.2 研究内容 |
2.2.3 研究方法 |
2.3 研究意义 |
2.3.1 理论层面 |
2.3.2 实践意义 |
第3章 研究一:面向高阶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模型构建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4 研究过程 |
3.4.1 访谈 |
3.4.2 资料编码 |
3.5 研究结果 |
3.5.1 支架式教学 |
3.5.2 启发式教学 |
3.5.3 项目式教学 |
3.5.4 构建协作学习 |
3.5.5 多元评价反馈 |
3.6 小结 |
第4章 研究二:教学策略应用的效果检验 |
4.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工具 |
4.3.1 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倾向量表 |
4.3.2 学生访谈提纲 |
4.3.3 过程性评估工具与材料 |
4.4 研究设计 |
4.4.1 课程活动设计 |
4.4.2 评价体系设计 |
4.5 结果与分析 |
4.5.1 学生自评分析 |
4.5.2 学生翻译日志及作品展示 |
4.5.3 两种思维前后测变化 |
4.5.4 学生期末课程成绩 |
4.5.5 学生访谈内容分析 |
4.6 小结 |
第5章 总讨论 |
5.1 质性研究中教学策略模型的构建 |
5.2 课程实证研究中高阶思维的培养与评价 |
第6章 结论 |
第7章 思考与建议 |
7.1 研究结果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
7.2 研究创新之处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致谢 |
(3)面向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具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与研究背景 |
1.1.1 研究选题 |
1.1.2 研究意义 |
1.1.3 国内研究现状 |
1.1.4 国外研究现状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创客教育 |
1.2.2 教育学专业知识 |
1.2.3 教具及教学设计 |
1.3 研究综述 |
1.3.1 创新能力培养 |
1.3.2 中学生创造力培养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中学阶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 |
2.1 青少年创新能力发展的快速上升期 |
2.2 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 |
2.2.1 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健康发展 |
2.2.2 维护创新人格的健康发展 |
第三章 教育理论依据 |
3.1 建构主义理论及对本研究的启示 |
3.2 学习动机理论及对本研究的启示 |
3.3 学习动机理论对让学生自制教具的启示 |
3.4 生成性教学对本研究的启示 |
3.5 用生成性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
3.6 参与式学习 |
第四章 创客教育课堂当中实际情况调研及教学模式探索 |
4.1 目前创客教育的检视 |
4.1.1 学科范围过于单一 |
4.1.2 价值预期被无限放大 |
4.2 创客教育机构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梳理 |
4.2.1 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实际发挥空间不足 |
4.2.2 “交差式”心理普遍存在 |
4.2.3 多学科知识交叉实践机会不足 |
4.3 创客教学模式的探索 |
4.4 深度访谈 |
4.4.1 访谈情况概要 |
4.4.2 访谈内容记录及总结 |
第五章 创客教具设计原则与需求 |
5.1 创客教具的需求 |
5.1.1 可建构性 |
5.1.2 可生成性 |
5.1.3 可拆卸性 |
5.2 模块化设计的运用 |
5.3 通感设计的运用 |
第六章 设计实践 |
6.1 设计方案展示 |
6.1.1 教具外观效果图 |
6.1.2 模块化部件展示图 |
6.2 创客教具应用 |
6.2.1 创客教具原则体现 |
6.2.2 教育学理论的指导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后续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中学生创客教育课堂问卷调查 |
附录二:深度访谈提纲设计 |
附录三: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批判性英语阅读教学对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创造性思维 |
2.1.2 批判性阅读教学 |
2.2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国内外研究 |
2.3 批判性阅读教学的国内外研究 |
2.4 创造性思维研究简评 |
2.5 理论基础 |
2.5.1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2.5.2 吉尔福德智力结构理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数据收集与整理 |
3.5 批判性阅读教学实验 |
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4.1 数据分析 |
4.1.1 创造性思维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4.1.2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试(TTCT)数据分析 |
4.1.3 课堂观察数据分析 |
4.2 结果讨论 |
4.2.1 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现状研究 |
4.2.2 批判性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
4.2.3 批判性阅读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个性倾向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 |
5.2 对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建议 |
5.3 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调查问卷 |
附录Ⅱ.课堂观察问题反馈 |
附录Ⅲ.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试 |
(6)高中生物理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以必修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当代社会对人才教育的要求 |
1.1.2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 |
1.2 科学思维教学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科学思维教学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科学思维教学研究概况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物理科学思维能力教学理论探讨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思维 |
2.1.2 科学思维 |
2.1.3 物理学科科学思维 |
2.2 理论基础 |
2.2.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高中物理科学思维教与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高中生科学思维能力调查分析 |
3.1.1 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 |
3.1.2 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
3.2 高中教师物理科学思维教学开展情况调查分析 |
3.2.1 教师调查问卷设计 |
3.2.2 教师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
3.3 高中物理科学思维教与学现状的调查结论 |
第4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
4.1 教师前期准备策略 |
4.1.1 加深对科学思维内涵的深刻理解 |
4.1.2 制订科学思维能力培养计划 |
4.1.3 基于学业质量水平,建立科学思维评价体系 |
4.2 教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
4.2.1 重视非智力因素,促发学生学习动机 |
4.2.2 注重科学表象教学,丰富感性认识 |
4.2.3 优化课堂教学,训练学生科学思维品质 |
4.2.4 树立正确教学观,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
第5章 高中物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案例分析 |
5.1 “静摩擦力”概念建构教学案例 |
5.1.1 教师前期准备策略 |
5.1.2 教学过程 |
5.1.3 教学案例总结与评价 |
5.2 “地球同步卫星问题”习题课教学案例 |
5.2.1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
5.2.2 教学过程 |
5.2.3 案例总结 |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
6.1 研究总结 |
6.2 反思与展望 |
6.2.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6.2.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6.2.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高中生物理科学思维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 B: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科学思维素养培养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STEM教育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调查与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创造性思维是适应未来社会的一个必备条件 |
1.1.2 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各国的一个重要教育目标 |
1.1.3 当前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有待改进 |
1.1.4 STEM教育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条新途径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案例分析法 |
1.5 研究思路 |
2 概念界定和研究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创造性思维的定义 |
2.1.2 创造性思维的组成要素 |
2.1.3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辨析 |
2.2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
2.2.1 创造性思维的评价 |
2.2.2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2.3 关于STEM教育的研究 |
2.3.1 起源与发展 |
2.3.2 内涵解析 |
2.3.3 STEM教育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关系 |
3 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现状调查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 |
3.3 调查工具 |
3.4 调查过程 |
3.5 调查结果分析 |
3.5.1 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现状 |
3.5.1.1 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整体情况 |
3.5.1.2 男女生创造性思维的差异性检验 |
3.5.1.3 STEM教育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对比研究 |
3.5.2 教师对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调查现状 |
3.5.2.1 教师对STEM教育和创造性思维的认识 |
3.5.2.2 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操作方法 |
3.5.2.3 教师自身创新教学能力 |
3.5.3 影响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分析 |
3.5.3.1 学生层面 |
3.5.3.2 教师层面 |
4 STEM教育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
4.1 创新STEM学习主题 |
4.1.1 创新学习主题的类型 |
4.1.2 创新学习主题的内容 |
4.2 优化STEM学习活动 |
4.2.1 巧妙创设问题 |
4.2.2 革新工程设计 |
4.2.3 活用技能训练方法 |
4.3 更新STEM学习工具 |
5 基于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STEM教学案例 |
5.1 案例一米酒的制作STEM活动 |
5.2 案例二利用3DCAD制作会飞的“人” |
5.3 案例三无壳孵化小鸡STEM学习主题 |
6 结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
附录 Ⅱ |
附录 Ⅲ |
致谢 |
(8)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 |
1.6 理论基础 |
1.7 研究综述 |
第二章 科学课程教学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现状调查 |
2.1 调查目的与方法 |
2.2 调查设计与实施 |
2.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2.4 启示 |
第三章 构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
3.1 影响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制定的因素 |
3.2 构建策略的过程及依据 |
3.3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的构建 |
第四章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准实验研究 |
4.1 实验设计 |
4.2 实施过程 |
4.3 实施效果分析 |
4.4 实验结论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致谢 |
(9)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与思维训练的相关概述 |
1.1 核心概念界定 |
1.1.1 议论文 |
1.1.2 思维训练 |
1.1.3 主要环节 |
1.2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 |
1.2.1 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
1.2.2 语文思维培育学理论 |
1.2.3 写作思维学理论 |
1.3 议论文写作与思维训练的关系 |
1.3.1 议论文写作与思维训练的关系总说 |
1.3.2 审题立意与思维训练 |
1.3.3 选材剪材与思维训练 |
1.3.4 谋篇布局与思维训练 |
第二章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2.1 调查方法与实施 |
2.1.1 调查方法 |
2.1.2 调查实施 |
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2.2.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2.2.2 教师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
2.3 调查结论与反思 |
2.3.1 思维训练观念化 |
2.3.2 思维训练孤立化 |
2.3.3 思维训练无序化 |
2.3.4 思维训练模式化 |
第三章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基本策略 |
3.1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策略要领 |
3.1.1 思维训练的目标明晰化 |
3.1.2 思维训练的内容“微型化” |
3.1.3 思维训练的方法过程化 |
3.2 审题立意环节中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策略 |
3.2.1 审题立意与创造性思维 |
3.2.2 运用头脑风暴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
3.2.3 小结与反思 |
3.3 选材剪材环节中辩证思维的训练策略 |
3.3.1 选材剪材与辩证思维 |
3.3.2 运用例文比较法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
3.3.3 小结与反思 |
3.4 谋篇布局环节中逻辑思维的训练策略 |
3.4.1 谋篇布局与逻辑思维 |
3.4.2 运用提纲指示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
3.4.3 小结与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作者简介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10)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目标 |
第一章 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理论概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小说 |
二、思维 |
三、创造性思维 |
第二节 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 |
一、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创新发展 |
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知识学习 |
三、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智能开发 |
第三节 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可行性 |
一、小说文本具有丰富的创造性 |
二、教师具有基础的创新素养 |
三、初中生创造性思维逐渐发展 |
四、时代呼唤创造教育 |
第二章 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初中小说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现状调查 |
第二节 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现状原因 |
一、考试功利语境异化,小说教学目标偏移 |
二、传统教学模式固化,小说课堂难以创新 |
三、小说文本特点淹没,入普通记叙文大流 |
四、小说教学方法单一,注重传授缺乏引导 |
第三章 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
第一节 提升教师创新素质,增强教学能力 |
一、树立小说教学创新意识,提升创新思维理论修养 |
二、明确小说阅读教学目标,勇敢践行小说创新教学 |
第二节 改变课堂传统模式,遵循有效路径 |
一、灵活转变小说阅读教学课堂模式 |
二、有效问题引导贯穿小说阅读教学 |
三、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 |
第三节 利用小说文体特点,培养创造思维 |
一、挖掘艺术形式的独特性,培养发散思维 |
二、探究人物形象的独创性,培养形象思维 |
三、利用故事情节的虚拟性,培养想象思维 |
第四节 巧用小说教学方法,提高创造能力 |
一、小说评点感悟法 |
二、读写有机结合法 |
三、比较鉴赏分析法 |
第四章 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案例分析 |
第一节 《狼》创新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
第二节 《变色龙》创新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 [1]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研究[D]. 王雪英.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面向大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模型建构与效果检验[D]. 张露.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面向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具设计与应用研究[D]. 宋举贤.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4]批判性英语阅读教学对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影响的实证研究[D]. 张可心.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高中生物理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以必修教材为例[D]. 冯子晴.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7]STEM教育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调查与培养研究[D]. 刘思琪.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研究[D]. 李娜. 广州大学, 2020(07)
- [9]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策略研究[D]. 何文萍. 伊犁师范大学, 2020(12)
- [10]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策略探析[D]. 黄玉.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