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着作权及相关权益的内涵——兼论网络出版及其法律特征

网络着作权及相关权益的内涵——兼论网络出版及其法律特征

一、网络着作权及其相关权益的内涵——兼论网络出版及其法律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刘京京[1](2010)在《关于网络文艺作品保护与规范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地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人们精神娱乐方式也日渐发生变化,网络文艺作品应运而生,远远脱离了传统文艺作品繁琐的一系列创作和传播方式,更易于公众享用文化成果,丰富其文化娱乐生活。但是,网络文艺作品样式多样,内容繁杂,里面有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有仇富仇官情绪,有在传统媒体中无法表现的行侠仗义情绪,有违背伦理道德方面的言论等等。面对日益变幻的网络文化圈,政府有必要对其进行规范与整治。同时,随着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完全渗透到因特网空间,公众可自行随意地免费下载使用及传播电影电视音乐等文艺作品,这必然侵害到了广大网络文艺工作者的权益。因此,政府有必要对网络环境下的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进行规范,对公众享用此种精神文化的成果进行一定的限制,在保障着作人的利益不受到侵害的同时,也确保公众享受到技术革命带来的文化成果。本文尝试总结我国对网络文艺作品进行保护与规范的现状,并选择性的吸收与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给出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从总结网络文艺作品及其保护与规范的内涵入手,网络文艺作品应界定为: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的数字化形式,以及在网络环境下无法归于着作权法第三条列举的作品范围,但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其他智力创作成果;网络文艺作品的保护即对网络着作权的保护;网络文艺作品的规范即对其内容规范以及权益规范,后者主要指的是着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发展;而对网络文艺作品保护与规范的实质是着作权人与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平衡。第二,分析我国保护与规范网络文艺作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重点分析我国网络文艺作品的侵权现状与部分省市保护与规范网络文艺作品的现状,同时指出网络文艺作品存在内容上的问题,着作权人的权利问题,公众享受网络文艺作品的权利问题以及政府部门的管理问题。第三,借鉴国外保护与规范网络文艺作品的措施,提出对我国的启示以及我国对网络文艺作品进行保护与规范的对策。总之,当前我国政府的网络文化管理事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且网络环境下的文艺作品着作权者和公众两者之间的平衡,也是当前我国公共文化管理事业中的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新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郑舜钦[2](2008)在《网络出版中的版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兼论我国传统出版业的转型》文中认为随着作品数字化技术的成熟和社会大众阅读方式的转变,我国传统出版业正面临着一场数字化的冲击波,传统出版业开始转型,与网络出版融合发展成为转型的方向。作品数字化和网络出版快速发展对我国传统版权法律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版权法律制度的一些原则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了重构。版权人权利的扩张引起了网络出版中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不平衡,造成网络出版发展的法律制度困境。本文探讨了网络出版中创作者(版权人)、出版者(传播者)、使用者(消费者)的不同权利内容。认为传统版权法的基本制度在网络出版中还是适用的,但是由于网络出版中版权人权利扩张和法律概念内涵变化,因此,重新界定网络出版中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也势在必行。本文在探讨网络出版中的网络浏览、作品数据库保护、复制权、发行权、技术措施、版权限制等问题时,借鉴了版权国际条约和美国、欧盟等国家网络版权法律制度。分析我国目前网络出版版权保护法律制度上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本文通过四章展开分析和论证:第一章概述了网络出版的概念与内涵,明确本文研究的主题和范围。介绍了我国网络出版版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和行政管理制度,分析提出本文所要探讨的法律问题。第二章介绍了我国传统版权法中的利益平衡理论,以及利益平衡理论在网络出版中的制度安排。第三章通过对WCT、WPPT等“互联网条约”和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网络版权制度的比较分析,重点分析我国目前网络出版中的不同主体的版权权利内容与缺陷,剖析了我国在网络作品版权保护上的不足,努力说明传统版权在网络出版延伸所产生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第四章提出了完善我国网络出版版权保护的法律思考:以利益平衡原则完善我国的制度设计、完善作品保护法律制度、统一行政管理部门与出版监管平台、以完善作品使用许可和集体保护制度。本文希望通过对网络出版中版权冲突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对平衡各方利益、完善我国版权保护制度有所裨益,另一方面也能为传统出版的顺利转型和快速发展提供法律制度参考。

刘兵[3](2007)在《关于中国互联网内容管制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文明的辉煌成果。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它已经从一个学术和军事的专用网络演变为全球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渗透到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媒体、教育等各个社会领域,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互联网提高了社会的运转效率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2007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为1.37亿,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5940万。其中,24岁以下的网民数量占网民总数的52.4%。新技术往往就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在促使信息最大化给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传播淫秽材料、侵犯隐私权和知识产权、计算机欺骗以及“文化侵略”等创造了条件,对国家的安全和公民的权利造成了新的威胁。如何对互联网上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管制,在充分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消除其负面影响,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十分紧迫而又非常棘手的问题。但是,当前国内外关于互联网内容管制问题的研究多数集中于某一方面的问题,如对网络隐私权的侵权保护(2000,汤啸天;2004,张新宝),互联网犯罪的控制和立法(1998,尼尔·巴雷特),网上知识产权的保护(1998,Alban Kang;1996,Inge Govaere)等等,并没有人将互联网内容管制作为一个专题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因此,本文将互联网内容管制作为一个专题,从以下四方面入手进行研究:(1)国外互联网内容管制现状研究;(2)我国互联网内容管制现状研究;(3)互联网内容管制框架的建立;(4)我国互联网内容管制建议。重点是互联网内容管制框架建立以及对我国互联网内容管制体制完善的建议。总之,希望通过本文在对国内外互联网内容管制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能够捋清和完善互联网内容管制理论,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互联网内容管制框架,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政策体系;然后在该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互联网内容管制现状对我国互联网内容管制的方式方法提出建议。

姚芳[4](2006)在《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连网技术的日趋成熟和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当今经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诸多电子商务活动都会涉及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的知识产权,而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与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架构,以及各类权利人之间产生了种种利益冲突,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正确理解电子商务活动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发展电子商务活动中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已是知识经济时代刻不容缓的问题。 本文以电子商务与知识产权理论为基础,以知识产权几大领域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产生的一些热点法律问题为主线,全面、系统地研究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对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面对电子商务环境,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应对策略。 文章导论阐述了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及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给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带来的巨大的影响。 文章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电子商务与知识产权。介绍了电子商务及知识产权的概念、特征、类型及发展概况,重点分析了电子商务与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以及电子商务给知识产权几大方面带来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部分:电子商务与着作权及相关权利。是全文重点阐述的部分,具体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着作权侵权行为,并对网络传播权、技术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网络邻接权及数据库等4个与电子商务密

吴旭君[5](2004)在《网络着作权及其相关权益的内涵——兼论网络出版及其法律特征》文中提出

二、网络着作权及其相关权益的内涵——兼论网络出版及其法律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着作权及其相关权益的内涵——兼论网络出版及其法律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网络文艺作品保护与规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网络文艺作品概述
    (一) 网络文艺作品的内涵
        1. 网络文艺作品的内涵
        2. 网络文艺作品的分类
        3. 网络文艺作品的特征
    (二) 网络文艺作品保护与规范的内涵
        1. 网络文艺作品保护的内涵
        2. 网络文艺作品规范的内涵
    (三) 网络文艺作品保护与规范的实质
        1. 从着作权法与合理使用制度的博弈看利益平衡
        2. 从公共信托原理认识利益平衡
        3. 从文化资本理论和文化政策理论认识利益平衡
二、国内网络文艺作品保护与规范的现状分析
    (一) 现状分析
        1. 网络文艺作品的侵权现状
        2. 我国部分省市保护与规范网络文艺作品的现状
    (二) 所存在问题及原因
        1. 网络文艺作品的内容问题
        2. 着作权人的权利问题
        3. 公众享受网络文艺作品的权利问题
        4. 政府部门的管理问题
三、网络文艺作品保护与规范的对策
    (一) 国外网络文艺作品保护与规范的措施
        1. 对网络文艺作品内容的规范
        2. 对着作权人权利的保护
        3. 对公众享受网络文艺作品权利的保护
    (二) 国外网络文艺作品保护与规范的启示
    (三) 我国网络文艺作品保护与规范的对策
        1. 规范网络文艺作品的内容
        2. 保护着作权人的权利
        3. 保护公众享受网络文艺作品的权利
        4. 加强政府部门的管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2)网络出版中的版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兼论我国传统出版业的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网络出版与版权保护法律制度概述
    第一节 网络出版的概念与内涵
        一、传统意义上的出版
        二、网络出版、数字出版、电子出版的概念
        三、网络出版的形式与特点
    第二节 我国网络出版版权保护法律制度的现状
        一、版权保护法律制度的渊源
        二、网络出版行政管理制度初步构建
    第三节 网络出版中的版权保护法律问题
        一、版权的法律内涵
        二、网络出版中版权保护法律问题的产生
第二章 版权利益平衡理论和网络出版版权利益平衡制度
    第一节 版权利益平衡理论及在网络出版中的延伸
        一、利益平衡理论
        二、利益平衡理论在网络出版中的体现
    第二节 我国网络出版中的版权利益平衡制度
        一、合理使用制度
        二、合理使用的发展趋势——法定许可
第三章 我国网络出版版权保护法律问题分析
    第一节 网络出版者的版权保护问题
        一、相关概念的比较
        二、网络出版者版权保护的主体与内容
    第二节 网络浏览的界定与法律保护
        一、网络浏览的界定
        二、网络浏览与合理使用
        三、网络浏览与默示许可
        四、区别不同的浏览内容进行法律保护
    第三节 网络作品的版权保护
        一、网络出版中作品的版权性
        二、网络出版中的作品类型与版权保护
    第四节 网络出版中版权人权利扩张与法律保护的复杂化
        一、版权人身权保护的复杂化
        二、版权财产权的扩张与保护
第四章 完善我国网络出版版权保护制度的法律思考
    第一节 以利益平衡原则完善我国的制度设计
        一、完善公共利益保护制度,平衡社会公众利益
        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平衡出版者的利益
        三、完善版权权利限制制度,平衡使用者的利益
    第二节 健全作品保护的法律制度
        一、对多媒体作品提供独立的法律保护
        二、建立作品数据库保护法律制度
        三、完善作品登记和付酬制度
    第三节 统一行政管理部门和出版监管平台
    第四节 完善作品使用许可和集体保护制度
        一、建立完善的版权授权模式
        二、充分发挥着作权集体组织的功能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3)关于中国互联网内容管制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互联网内容管制的背景
    1.2 互联网内容管制概述
        1.2.1 互联网的定义
        1.2.2 互联网“管制”与“治理”的区别
        1.2.3 互联网内容管制含义
        1.2.4 互联网内容管制界定范围
        1.2.5 需要说明的几个关系
    1.3 选题的原因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1.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6 论文的主要结构
第二章 国外互联网内容管制现状研究
    2.1 国外互联网内容管制现状
        2.1.1 对互联网内容进行严格管制的国家
        2.1.2 对互联网内容管制以自律为主的国家
    2.2 国际组织对互联网内容管制采取的行动
        2.2.1 联合国(WSIS/ WGIG)
        2.2.2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
        2.2.3 G8西方八国首脑组织
        2.2.4 互联网内容分级协会(ICRA)
        2.2.5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2.2.6 小结
    2.3 国外互联网内容管制经验小结
        2.3.1 国家政治法律制度、文化背景、社会风俗等是政策制定直接影响因素
        2.3.2 从ISP、ICP出发加强对信息源和传输通道的控制
        2.3.3 管制主体多样化,但主要为控制内容传播发布的广播电视管制机构
        2.3.4 普遍采用的一些管制方法
    2.4 我国应采取的管制模式
        2.4.1 自律与管制的定位
        2.4.2 我国采取严格管制的原因
第三章 我国互联网内容管制现状研究
    3.1 我国互联网上内容管制参与方分析
    3.2 我国互联网内容管制的主体
        3.2.1 政府层面对互联网内容管制的概况
        3.2.2 行业协会方面的内容管制概况
    3.3 我国互联网内容管制的客体
        3.3.1 违法和不良信息问题
        3.3.2 网络着作权问题
        3.3.3 网络隐私权问题
    3.4 我国互联网内容管制的对象及现状
    3.5 我国互联网内容管制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我国互联网内容管制的经济学分析
    4.1 我国互联网内容管制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4.1.1 理论介绍
        4.1.2 理论分析
    4.2 我国互联网内容管制的经济学推导
        4.2.1 相关符号定义及前提假设
        4.2.2 模式1: 纯的“自下而上”管制模式博弈分析
        4.2.3 模式2:“自下而上”+第三方机构(TPI)的管制模式博弈分析
        4.2.4 模式3: 纯的“自上而下”管制模式的博弈分析
        4.2.5 模式4:“自上而下”+第三方机构的管制模式博弈分析
        4.2.6 四种模式各方收益分析
第五章 我国互联网内容管制机制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5.1 我国现有互联网内容管制框架评述
        5.1.1 网络违法和不良问题的现行管制框架
        5.1.2 网络着作权的现行管制框架
        5.1.3 网络隐私权的现行管制框架
    5.2 对现有互联网内容管制框架改进研究
    5.3 改进后的互联网内容管制流程
        5.3.1 改进后的违法信息和侵犯隐私权管制流程
        5.3.2 改进后的不良信息管制流程
        5.3.3 改进后的侵犯着作权信息管制流程
第六章 对完善我国互联网内容管制方式的建议
    6.1 在立法方面对互联网内容管制的建议
    6.2 在技术方面对互联网内容管制建议
    6.3 在行业自律方面对互联网内容管制建议
    6.4 在民众道德教育方面对互联网内容管制建议
    6.5 我国互联网内容管制的系统模型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的学术论文

(4)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电子商务与知识产权
    第一节 电子商务概述
        一、电子商务的定义、特征及基本类型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二、电子商务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电子商务活动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
        一、电子商务对知识产权法的影响
        二、电子商务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
第二章 电子商务与着作权及相关权利
    第一节 电子商务环境下对着作权的保护
    第二节 电子商务中侵犯着作权的行为
        一、侵犯复制权的行为
        二、侵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
        三、破坏技术措施和消除权利管理信息的侵权行为
        四、网络邻接权侵权行为
        五、侵犯数据库作品着作权的行为
        六、其他侵犯着作权的行为
    第三节 网络传播权
        一、《伯尔尼公约》和“WCT”、“WPPT”的相关规定
        二、各国对网络传播权的保护模式
        三、我国的应对措施
    第四节 技术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
        一、技术措施的保护
        二、权利管理信息的保护
    第五节 网络邻接权
        一、网络邻接权概述
        二、网络邻接权保护的立法现状
        三、网络邻接权保护涉及的主要问题
    第六节 数据库的特殊保护
        一、数据库的定义与特征
        二、数据库的着作权保护
        三、数据库的特别保护
第三章 电子商务与商标权和域名
    第一节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标权和域名问题
        一、电子商务对商标法及商标(权)的影响
        二、电子商务中商标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
        三、电子商务中商标侵权的新特点
    第二节 域名及其知识产权问题
        一、域名的概念及其特点
        二、利用域名侵权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域名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第三节 电子商务中驰名商标的保护
        一、对驰名商标的界定
        二、对驰名商标的保护
第四章 电子商务与专利权
    第一节 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专利权概述
        一、专利的国内与国际法律制度
        二、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专利权
    第二节 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
        一、计算机软件的概念与特征
        二、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的演变
        三、目前各国对软件可专利性的争议
        四、我国对软件可专利性的做法
    第三节 商业方法的专利保护
        一、对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的争议
        二、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对我国的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5)网络着作权及其相关权益的内涵——兼论网络出版及其法律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印刷着作权”和“网络着作权”
二、网络着作权及其有关权益的法律环境
    1.网络着作权和有关权益的法律规范及其来源
    2.网络传播行为的法律特征
三、网络出版的界定及其法律特征
    1.网络出版的界定
    2.网络出版商的权利特征

四、网络着作权及其相关权益的内涵——兼论网络出版及其法律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网络文艺作品保护与规范问题研究[D]. 刘京京. 长春工业大学, 2010(03)
  • [2]网络出版中的版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兼论我国传统出版业的转型[D]. 郑舜钦. 复旦大学, 2008(08)
  • [3]关于中国互联网内容管制理论研究[D]. 刘兵. 北京邮电大学, 2007(06)
  • [4]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D]. 姚芳. 中国政法大学, 2006(05)
  • [5]网络着作权及其相关权益的内涵——兼论网络出版及其法律特征[J]. 吴旭君. 出版与印刷, 2004(04)

标签:;  ;  ;  ;  ;  

网络着作权及相关权益的内涵——兼论网络出版及其法律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