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分析

职业技术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分析

一、职技高师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高晴烨[1](2019)在《“互联网+”背景下职技高师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X大学为例》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互联网已深刻渗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融合不断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互联网+”时代提出了对现代化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职技高师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主力军,通识教育作为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职技高师院校在“互联网+”背景下实施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研究以“互联网+”作为时代背景,以职技高师院校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职技高师院校在信息化环境下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不足及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的思路,主要内容包括:一、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职技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特点和“互联网+”背景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特点的掌握,分析和明确职技高师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目标,及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目标;二、对某职技高师院校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当前学校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实施的教学改革措施,取得的教学改革成效,发现其中存在教学改革意识不强、教学改革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突出以及现代信息化教学资源不足四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三、基于职技高师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教学现状和需求,从六个方面对“互联网+”背景下职技高师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索:(1)强化“互联网+”背景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内容呈现形式;(2)建立适应“互联网+”背景下学习的现代化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资源;(3)创新“互联网+”背景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模式;(4)探索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5)强化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6)构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网络化教学环境。

余梅[2](2017)在《职技高师大学生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解职技高师大学生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及其之间的关系,以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加以适时正确的指导,运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与应对方式问卷对某职技高师院校大一、大二、大三的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性别在心理韧性的目标专注、应对方式的求助因子上存在显着差异;不同年级职技高师大学生在心理韧性的目标专注、积极认知、人际协助因子上存在显着差异,在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上存在显着差异;有无留守经历的职技高师大学生在心理韧性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在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因子上存在显着差异;职技高师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各个因子存在正相关关系。

王旭,赵小玲[3](2015)在《职技高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加,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成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成为社会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职技高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从转变教育理念、深化教育体系改革、发挥政府保障职能、构建社会支持体系方面入手,加快推进职技高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

谢思真[4](2015)在《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及策略建构》文中提出随着国家日益提高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也随之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心理学课程作为职技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涉及到教师知识的完整建构和师范性技能的培养,所以对心理学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开发尤为重要。心理学课程开发需要寻找合理的理论指导,课程开发理论为心理学课程的开发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教师专业化理论则为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素质和技能的提供了现实依据。为了进一步了解在实践中影响心理学课程开发的因素,以实践模式理论中教师、学生、学科内容和环境四个影响因素作为分析的框架,其中教师对心理学的课程以现实需求为主,学生对心理学课程以兴趣为主,而学科内容呈多元化的态势,与教学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心理学课程。在调查分析过程中发现目前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性质和定位欠明确;课程内容体系不合理;职技高师心理学教学模式单一;课程教师直接经验不足;考核方式单一且忽视反馈等。针对这些问题认为在课程开发中首先应当明确职技高师的定位和目标,科学设置课程内容,以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师心理—教学心理—职业心理为内容体系,重点考虑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现实需求,以模块化的形式设置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对教师和学生建立多元化的双向评价和反馈机制。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关乎职教师资培养的质量,还需要在开发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高素红,贠小波,齐慧霞,杨晴,宋士清,吉志新,赵春明[5](2015)在《职技高师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新形势下,职技高师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日益突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就目前职技高师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探讨,并分析提出加强职技高师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和方面,需要全社会形成思想共识与合力,完善和健全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工作体系和保障机制,大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翟希东,齐莉丽[6](2014)在《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实证分析》文中提出针对职技高师教育的特点,对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进行界定,运用调查问卷的手段,构建相应的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分析模型,该模型由关键职业核心技能层、中间职业核心技能层和功能性职业核心技能层等三个层次、12种能力组成。为有效促进这些能力的培养,应在课程体系设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生课余生活等方面进行相应改革。

周晨[7](2013)在《职技高师院校学生激励机制研究与实践 ——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文中指出高校学生激励机制是激发大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激励机制在高校中的育人与成才两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职技高师的办学理念观与培养目标与普通高校有一定的区别,构建和优化符合职技高师大学生特点的激励机制,将职技高师大学生的个人需求与实现学校培养目标有机相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有别于普通高校的职技高师大学生激励机制研究实践,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职技高师大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并挖掘他们的潜能,充分地利用职技高师的资源,提高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效能。本文以激励和激励机制作为切入点,阐述了国内外主要的激励理论并分析激励理论对高校激励活动中给予的启示;并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明晰了职技高师学生激励机制的内涵,通过文献分析、调查访问等方式以奖励和处罚两方面论述了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了职技高师学生激励机制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最后在对职技高师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和成因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激励机制的相关理论,提出了职技高师激励机制的构建要以办学理念为主线,要掌握权变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并从内部激励机制和外部激励机制两个方面对职技高师激励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和策略优化。

郝新新,徐大真[8](2012)在《职技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运用《国际大学调查量表》,对天津市335名职技高师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职技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M=3.26);职技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存在性别差异(t=-4.865,p<0.001),女大学生体验更多的主观幸福感;职技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不存在城乡差异(t=1.90,p>0.05)。

俞亚萍[9](2009)在《职技高师学生社团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围绕职技高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详细阐述了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学生素质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会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曾红卒,胡剑,董新军[10](2008)在《职技高师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特点与职业能力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职技高师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和制约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体质健康特点及因素,提出相应对策,为提高职技高师大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提供参考。

二、职技高师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职技高师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背景下职技高师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X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互联网+”时代对职技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1.1.2 现代化人才综合素质需求变化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1.1.3 “互联网+”时代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及框架
第2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研究的相关概念
        2.1.1 “互联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2.1.2 职技高师院校
        2.1.3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
        2.2.3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3章 “互联网+”背景下职技高师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现状——以X大学为例
    3.1 “互联网+”背景下X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基本情况
        3.1.1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3.1.2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初步成效
        3.1.3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2 “互联网+”背景下X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问卷调查与访谈
        3.2.1 问卷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3.2.2 访谈内容与结果分析
    3.3 存在的问题
        3.3.1 教学改革意识不强
        3.3.2 教学改革效果不理想
        3.3.3 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突出
        3.3.4 现代信息化教学资源不足
    3.4 归因分析
        3.4.1 传统教育观念固化
        3.4.2 教学水平与能力的限制
        3.4.3 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3.4.4 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改革投入不足
第4章 “互联网+”背景下职技高师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途径
    4.1 改革“互联网+”背景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内容呈现形式
        4.1.1 从章节式课程走向项目式课程
        4.1.2 从课程理论化走向课程活动化
        4.1.3 从分散式课程走向模块式课程
    4.2 建立适应“互联网+”背景下学习的现代化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资源
        4.2.1 从传统教材走向在线课程
        4.2.2 从预习复习走向延伸学习
        4.2.3 从资源叠加走向资源重组
    4.3 创新“互联网+”背景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模式
        4.3.1 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
        4.3.2 从面向大众化走向面向差异化
        4.3.3 从传统教学方法走向多样化教学方法
        4.3.4 从单一教学评价机制走向多元教学评价机制
    4.4 探索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4.4.1 从他主学习走向自主学习
        4.4.2 从个体学习走向合作学习
        4.4.3 从知识学习走向实践性学习
        4.4.4 从接受式学习走向探究式学习
    4.5 加强教师队伍信息化能力建设
        4.5.1 从传统教学思维走向互联网教学思维
        4.5.2 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
        4.5.3 从多媒体运用走向综合化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4.6 构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网络化教学环境
        4.6.1 从静态课程资源走向在线课程资源整合
        4.6.2 从教学工具走向教学辅助系统
        4.6.3 从理论教学走向实践教学平台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2 职技高师院校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3 职技高师院校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2)职技高师大学生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方案
    (一) 相关概念
    (二) 研究对象
    (三) 研究工具
        1.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
        2. 应对方式问卷
    (四) 实施过程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 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各因子的总体得分情况
    (二) 心理韧性的差异
        1. 不同性别职技高师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差异
        2. 不同年级职技高师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差异
        3. 有无留守经历职技高师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差异
    (三) 应对方式的差异
        1. 不同性别职技高师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差异
        2. 不同年级职技高师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差异
        3. 有无留守经历职技高师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差异
    (四) 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相关分析
三、讨论
四、结论
    (一) 职技高师不同大学生群体心理韧性研究的结论
        1. 不同性别职技高师大学生心理韧性存在一定差异
        2. 不同年级职技高师大学生心理韧性存在较大差异
        3. 有无留守经历对职技高师大学生心理韧性有一定负面影响
    (二) 职技高师不同大学生群体应对方式研究的结论
        1. 不同性别职技高师大学生应对方式存在一定差异
        2. 不同年级职技高师大学生应对方式存在较大差异
        3. 有无留守经历对职技高师大学生应对方式有一定负面影响
    (三) 职技高师大学生的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关系

(3)职技高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职技高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二、职技高师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调查
    ( 一)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知不明晰、态度不积极
    ( 二) 创新创业活动知识含量不高、障碍因素多
    ( 三) 创新创业教育不够深入
    ( 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不理顺
三、职技高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 一)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缺失
    ( 二)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
    ( 三) 未成立专业教育管理机构
    ( 四)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机制缺失
四、完善职技高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策
    ( 一) 转变传统观念,凸显职教特色
    ( 二) 加强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改革
    ( 三) 完善政策保障,拓宽资金来源
    ( 四) 建全社会支持体系

(4)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及策略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综述
        1.5.1 普通高师心理学课程研究
        1.5.2 职技高师心理学教材研究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课程
        2.1.2 课程开发
        2.1.3 职技高师
    2.2 心理学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2.2.1 课程开发理论
        2.2.2 教师专业化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
    3.1 教师因素
        3.1.1 对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教师的调查
        3.1.2 教师对课程开发的影响分析
    3.2 学生因素
        3.2.1 对职技高师学生的调查
        3.2.2 对职业学校教师在职培训学员的调查
        3.2.3 学生对课程开发的影响分析
    3.3 学科内容因素
        3.3.1 对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设置的调查
        3.3.2 对职技高师心理学教材现状的调查
        3.3.3 学科内容对课程开发的影响分析
    3.4 环境因素
        3.4.1 教学环境
        3.4.2 社会环境
        3.4.3 环境对课程开发的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4.1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性质和定位欠明确
    4.2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内容体系亟待提高
        4.2.1 职技高师心理学内容体过于普教化
        4.2.2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内容实用性不强
        4.2.3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缺乏实践指导
    4.3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
    4.4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教师直接经验不足
    4.5 考核方式简单且忽视反馈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合理开发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的策略
    5.1 明确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的定位和目标
        5.1.1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的定位
        5.1.2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目标的初设
    5.2 科学设置职技高师心理学的课程内容
        5.2.1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内容选取的原则
        5.2.2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内容的需求重点
        5.2.3 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内容模块设置
    5.3 优化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的实施
        5.3.1 构建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实施方案
        5.3.2 提高心理学课程教师能力和素质
        5.3.3 综合运用课程教学方法
    5.4 完善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的评价方法
        5.4.1 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内容
        5.4.2 构建综合性的课程评价方法
    5.5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职技高师学生心理学课程学情现状与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2 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学知识应用能力现状与需求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5)职技高师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职技高师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一些与和谐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现象
2.原 因分析
3.对 策思考

(6)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的界定
    (一)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方面
    (二)实践操作技能方面
    (三)师范技能方面
二、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调查问卷设计
三、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体系分析模型
四、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体系结构分析
    (一)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层次计算分析
    (二)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体系结构特点分析
        1.关键职业核心技能层
        2.中间职业核心技能层
        3.功能性职业核心技能层
五、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培养对策
    (一)课程体系设计方面
    (二)理论教学方面
    (三)实践教学方面
    (四)课余生活方面
    (五)其他方面

(7)职技高师院校学生激励机制研究与实践 ——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激励与激励机制的相关理论
    2.1 激励的含义、过程和基础
        2.1.1 激励的含义
        2.1.2 激励过程
        2.1.3 激励的基础
    2.2 国外主要的经典激励理论及其对大学生激励的启示
        2.2.1 内容型激励理论
        2.2.2 过程型激励理论
        2.2.3 行为主义型激励理论
        2.2.4 综合型激励理论
    2.3 国内激励理论和对大学生激励的启示
        2.3.1 同步激励理论
        2.3.2 C 型激励理论
        2.3.3 全面激励理论
第三章 职技高师院校学生激励机制的现状分析
    3.1 大学生激励机制内涵
        3.1.1 激励机制的含义
        3.1.2 大学生激励机制的内涵
    3.2 职技高师学生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
        3.2.1 职技高师学生奖励激励机制
        3.2.2 职技高师学生处罚激励机制
    3.3 职技高师学生激励机制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职技高师大学生激励机制优化的对策与实践
    4.1 以办学理念贯通机制始终,培养职技高师特色人才
    4.2 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变化,坚持激励的权变性与灵活性
    4.3 内部激励机制优化的对策与实践
        4.3.1 综合素质测评及奖学金的优化
        4.3.2 处罚激励机制的优化
    4.4 外部激励机制优化的对策与实践
        4.4.1 加强校园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育人环境
        4.4.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塑造校园灵魂
        4.4.3 加强就业指导教育与服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职技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过程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统计过程
2 研究结果
    2.1 职技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状况
    2.2 生活满意度的基本状况
    2.3 职技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不同人口学特征分析
        2.3.1 职技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性别的关系
        2.3.2 职技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居住地的关系
3 讨论与分析讨论
    3.1 职技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
    3.2 职技高师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基本状况
    3.3 职技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
    3.4 职技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不存在城乡差异
4 结论

(9)职技高师学生社团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职技高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二、职技高师人才培养目标素质结构分析
    1. 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 良好的科学文化、专业技术素养和操作技能。
    3. 良好的职业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教学的素质。
    4. 良好的组织协调与社会活动素质。
    5. 健康的身心素质。
三、学生社团的作用
    1.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经。
    2. 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
    3. 学生素质拓展的主要载体。
    4. 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5. 学生社会化发展的有力推手。

(10)职技高师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特点与职业能力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问卷调查法
        1.2.3 访谈法
        1.2.4 数理统计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职技高师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特点
        2.1.1 职技高师院校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
        (1) 身高标准体重。
        (2) 胸围。
        2.1.2 身体机能指标
        (1) 肺活量。
        (2) 视力。
        2.1.3 身体素质指标
        (1) 握力。
        (2) 50m跑。
        (3) 1 000m/800m跑。
        (4) 立定跳远。
        (5) 女生仰卧起坐。
    2.2 职技高师院校大学生体质状况与职业能力发展的关系
        2.2.1 体质状况与职业能力形成的关系
        2.2.2 职技高师院校大学生对促进自身职业能力的认识
        2.2.3 职技高师院校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干预
3 结论与建议
    3.1 重视职技高师院校学生专业学习与体质健康的关系的研究
    3.2 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意识
    3.3 加强体育锻炼, 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四、职技高师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背景下职技高师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X大学为例[D]. 高晴烨.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02)
  • [2]职技高师大学生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J]. 余梅.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12)
  • [3]职技高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J]. 王旭,赵小玲.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5(12)
  • [4]职技高师心理学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及策略建构[D]. 谢思真. 湖南农业大学, 2015(12)
  • [5]职技高师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与对策[J]. 高素红,贠小波,齐慧霞,杨晴,宋士清,吉志新,赵春明. 考试周刊, 2015(22)
  • [6]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实证分析[J]. 翟希东,齐莉丽. 职业技术教育, 2014(01)
  • [7]职技高师院校学生激励机制研究与实践 ——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D]. 周晨. 天津大学, 2013(01)
  • [8]职技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 郝新新,徐大真.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2(02)
  • [9]职技高师学生社团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作用研究[J]. 俞亚萍. 文教资料, 2009(36)
  • [10]职技高师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特点与职业能力发展研究[J]. 曾红卒,胡剑,董新军.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8(05)

标签:;  ;  ;  ;  ;  

职业技术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