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会计确认初探

期权会计确认初探

一、期权的会计确认问题试探(论文文献综述)

沈溪涓[1](2012)在《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此带来了“委托—代理”问题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为解决这一问题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应运而生,它将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尽可能的整合到一起,构建起两者目标利益一致的正相关关系。最早的股票期权起源于美国,在实施过程中人们发现它是一个能促使企业高层经理人积极创造业绩的激励办法,又几乎不会造成公司的现金流出,因此得到广泛的认可并盛行起来。我国的股票期权制度起步比较晚,实施股票期权的企业不太普遍也不尽规范。直至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与国际趋同。然而随着股票期权的进一步发展,在实务中涌现出许多新的问题,这对股票期权会计准则提出了新的要求,应不断修订和完善相关方面的规定,加强股票期权的理论研究。本文在现有的会计模式下,采用规范研究方法,结合理论分析与比较分析兼收并蓄,提出股票期权发展实务中的问题,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股票期权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并对国内外股票期权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述。第二章,介绍了股票期权的理论依据。从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分析股票期权,得出“费用观”更能体现其经济实质,现行会计准则把股票期权确认为一项薪酬费用,在授予日用公允价值计量不失为最佳的方法,奠定了本文的研究基础。第三章,对国际股票期权会计制度进行横向对比。分别介绍了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PB.25、SFAS No.123、SFAS No.123R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FRS2以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通过对比可以为发现我国会计准则的不足之处做出铺垫,为借鉴国际经验提供依据。第四章,分析并论证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本文重心所在。新准则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只给出了一般性指导意见,一些具体的环节未做详细规定,体现在股票期权的确认不规范、计量模型和参数选择不统一、信息披露比较简单。第五章,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为了促进股票期权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要对会计准则本身做改进和补充,具体包括规范股票期权成本的摊销及数量估计、明确计量模型和参数的选择、加强相关的信息披露;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

牛丽云[2](2012)在《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管理制度中的委托—代理问题非常严重,股票期权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产生的。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20世纪中期的时候起源于美国,它的产生有效地解决了股东与经理人的矛盾,使其两者的目标相互一致。因此,股票期权制度越来越盛行。尤其是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既能留住人才又不会引起现金的支出,这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股票期权这种激励机制被引入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积极开展股权激励制度创新的实践。但是股票期权制度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合理性、科学性直接影响着股票期权制度的实施效果,其会计处理是股票期权制度的核心内容。然而我国关于股票期权制度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的股票期权会计处理体系并不是十分完善,与国际惯例存在着一些差距。因此,在我国股票期权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关于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理论研究就显得更加迫切,以便能够更好地推动其在我国的发展。本文通过比较美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于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进行了一些理论研究,并且针对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本文研究的宗旨在于加强并规范国内的股票期权会计处理问题,以此一定程度上完善我国的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全文共有八个章节,具体内容可以归纳为四部分。在第一部分引言中,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参考的文献综述,并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基本理论部分,这部分首先对于股票期权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包括股票期权的定义、特征、基本分类以及相关理论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股票期权的相关会计准则进行了分析探讨。第三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在基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目前关于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不同观点,相互比较借鉴后阐明了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确认、计量、信息披露的相关问题并进行了相关的案例分析。为今后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研究略尽微薄之力。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基于前几部分的研究,得出了本文的结论并针对我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现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规范我国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的同时使其能够发挥更好的激励效应。经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于股票期权会计确认的几种观点的分析,对于员工服务的消耗符合“瞬间资产”的定义,应该确认为一项费用,并且股票期权的确认时间应该为授予日。2.文章对股票期权的三种计量属性进行比较,认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最能体现股票期权的真实价值。3.为了能够全面反映股票期权这项激励制度,能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所以笔者认为股票期权的信息披露形式应该将表内披露与表外披露进行有效的结合。

陈启伟[3](2011)在《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股票期权作为公司治理的一种重要的激励机制,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激励效果,曾被誉为美国激励机制的创举,许多公司治理专家认为它是有效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利器。目前,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不断增多,激励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需要从制度上进行更完善的规定来满足实施股票期权带来的良好效果。但是,我国股份支付准则实施时间尚短,对准则实施的进展程度和效果还缺乏足够资料进行分析。因此,股票期权会计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世界上许多会计学者对股票期权会计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国在这方面起步稍晚,与国际惯例尚存差距。虽然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规范了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使股份支付业务会计处理有了操作指南,在会计准则上为股票期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然而随着股票期权业务的发展,将对准则提出新的要求,准则应随着实务的发展作出补充。本文拟站在这些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对股票期权的会计问题包括会计确认、会计计量、税收等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讨论,同时结合我国国情,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股票期权会计实施的现状并对完善股票期权会计提出建议和对策,旨在加强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研究,进而推动我国股票期权的健康发展。

王雪慧[4](2011)在《股权激励会计处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股权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激励经营者、增强企业效益,在西方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随着人力资本价值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地位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如何留住人才排在企业议事日程的首要位置,其中股权激励这一形式目前已为众多企业采用。继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会计准则已在2007年1月1日开始实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股权激励费用化的处理引起了不少争论,股权激励的本身特殊性和会计制度“漏洞”,以及股权激励会计处理带来的经济后果使得人们不得不关注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问题。有必要对股权激励会计准则的恰当性及其经济后果引起重视。论文作者在第二章对股权激励的概念以及分类进行了介绍,同时指出股权激励本质上是衍生金融工具发展演变的结果。通过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委托一代理理论和双因素激励理论阐述了股权激励的意义和必要性。第三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首先从会计信息质量视角下对股权激励会计属性进行了探讨,接着又对股权激励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以及披露进行了专门探讨。第四章以具有代表性的中创信测股权激励为例,对中创信测的股权激励会计处理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从股权激励费用化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股权激励会计处理对企业决策以及对股东决策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角度探讨了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经济后果。第五章在对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完善企业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建议和关于制定符合公司发展的激励制度建议。

徐慧玲[5](2011)在《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股票期权制度是二十世纪中叶出现的一种激励制度,这一制度将经理人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为了协调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的矛盾,让经营者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以此来激励经营者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而努力工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股票期权激励制度被逐渐引入我国,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进行了试点。在市场经济中,随着各项法律制度的完善必然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采用这一制度。随之,关于股票期权的会计问题将显得日益重要,并且这一问题将成为财务领域中富有争议的一大难题。关于股票期权会计问题,世界上的许多学者对此进行的大量的研究,美国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资料最为齐全、各方面的研究也很深入。我国的股票期权计划起步比较晚,与国际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进行规范的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 1号一股份支付》,使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问题有了操作指南。当然,随着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不断发展,其对准则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因此,股票期权的会计准则应随着实务的发展而被修改和补充。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主要涉及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三个方面)及相关的税收政策问题进行全面的讨论,并在规范我国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的问题上提出自己的建议。全文由五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股票期权的基础知识。首先,对股票期权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再次,介绍了股票期权概念、分类情况和理论基础。这些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掌握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对股票期权有了直观详细的了解。第二部分结合国际研究成果和我国会计准则的基础上,从确认、计量和披露等方面探讨经理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介绍了股票期权会计准则的国际发展现状,并对国外股票期权相关会计处理进行了比较。第三部分,是对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探讨。首先,概述我国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接着,指出我国新准则中股票期权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立足国情,结合新会计准则,对股票期权会计确认、计量、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在公允价值的确定、估值模型的选择、管理费用的摊销、信息披露等方面应进一步细化《股份支付准则》,不断完善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使股票期权这一经济事项对企业财务的影响能够得到客观准确地反映。在股票期权税收问题上,借鉴美国在实施股票期权过程中总结的税收方面的经验,提出几条建议,完善税法,实行有利于企业发展和股票期权实施的税收政策。最后一部分为结论。

程果[6](2011)在《上市公司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股票期权已经开始引入我国。随着股票期权全球化发展的趋势,股票期权在我国上市公司得到广泛的应用。股票期权会计的合理性,科学性与规范性直接影响上市公司财务的多个方面。本文以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为基础,研究股票期权会计规范在上市公司的执行、实施过程过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对上市公司的影响,针对问题提出完善我国股票期权会计的建议,为建立适合我国的股票期权会计提供理论的参考。本文采用以规范研究为主,结合理论分析、比较分析兼收并蓄的研究方法,共分为五章,首先阐述文章的研究背景以及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然后通过对股票期权相关理论及相关准则规范进行介绍,以此为基础对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与总结,并且具体探讨以上这些问题对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股票期权公允价值计量以及信息透明度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完善股票期权会计(包括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披露)的政策性建议、建立有效的公司机制与良好的宏观市场环境,进而推动我国股票期权的健康发展。

苏婉蓓[7](2011)在《我国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及其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逐步引入了股权激励制度,而其中的股票期权计划被上市公司广泛使用。2005年,《公司法》《证券法》的修订与完善,股权分置改革,证监会以及国资委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为我国实施股票期权计划构建了良好的法律环境。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明确了我国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方式是采用以公允价值计量为基础、股份支付交易费用化这一已成为国际潮流的处理方式,成为我国首个规范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准则。但是,即便是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对股票期权会计处理问题的研究也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而且现在也没有停止研究的脚步,更不用说在我国这样一个股票期权尚属新鲜事物,并且对它的会计处理才在准则中刚刚予以规范的发展中国家,所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对我国完善《股份支付》会计准则,使股票期权计划能在我国有效实施有着积极意义。我国新准则统一了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但无论是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还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国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都还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对其进一步的改进工作还任重道远。本文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总结了众多学者对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看法,可以看到费用观为国际主流观点;第三章从会计确认、计量与信息披露的角度对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将股票期权费用化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第四章分析了《股份支付》准则相比以前的进步以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距,从制度层面对股票期权会计费用化问题进行探讨;第五章则以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了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在我国的实施现状与影响,从中找到亟需解决的问题;第六章则结合理论分析、制度分析与案例分析部分,对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提出建议。本文主要贡献为通过对FASB资产定义的剖析,认为我国《股份支付》准则应借鉴FASB作法完善对资产的定义,以增强准则的说服力;从制度与案例两个方面分别对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问题进行探讨,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准则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同时,本文也存在以下不足: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对股票期权会计费用化的有些认识与实际情况难免会出现偏差;同时由于研究对象限于《股份支付》出台后的第一年,所以在年报中披露了对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上市公司较少,研究样本不够充分。

杨景[8](2010)在《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与计量探析》文中研究表明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委托人即股东为实施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方法使经理人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努力,由于股东和经理人各自有着不同的利益函数,经理人可以利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以牺牲股东利益最大化为代价为其自身谋利。但同时其会计确认与计量也最具有争议性。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正确与否对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激励作用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股票期权,许多企业积极地引入了股票期权,但股票期权会计确认与计量的研究相对滞后,与国际发展存在一定差距。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会计准则,从而第一次对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计量进行了规范,使会计确认计量在操作上有了指导方向。然而随着股票期权在企业界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将对准则提出了新的要求,经理人股票期权在实务中的新问题不断地涌现,应随着实务的发展不断地对准则作出了修订补充,以致于需要不断地去完善。首先本文在探析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确认与计量方法时,回顾了我国“股份支付”准则的相关规定,然后针对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接下来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揭示出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又结合财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阐明了经理人股票期权合理发展的动态。本文以规范研究方法从理论上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的两个方面即确认、计量进行深入的探讨,首先对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作了简要论述,从股票期权的涵义、基本要素、理论基础、激励原理等不同方面、各个角度加以阐述,作为本文进一步探讨的基础。然后着重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不足与学术界的争议出发进行分析与探讨。对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确认为什么要素,何时确认以及计量方法和属性等进行深入地分析,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中的不足,对众多专家的意见进行了综合述评。本文从实务角度对经理人股票期权的计量问题进行研究。在经理人股票期权被确认为权益的前提下,本文得出了公允价值法是股票期权的最佳计量方法,授予日是股票期权最佳计量日的结论。在探讨美国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上,认为美国的相关会计准则中对确认员工薪酬费用的摊销方法选用直线法,很好地克服了股票操纵的可能,再结合美国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实务,总结出所使用的方法,以便对规范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确认与计量起到引导作用。针对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存在的现实问题,在结合美国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与思路。在经理人股票期权日益风靡全球的大背景下,期权制度已经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可以预见,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企业的探索、引进和应用将逐步展开。而股票期权会计确认与计量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这一制度激励功能的发挥。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对股票期权的基本理论与理论基础做简洁的介绍,分析了股权期权的含义,以及股票期权激励机理。第二部分通过对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列示了股票期权的实施状况,并进一步提出了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在我国应用所产生的问题。第三部分以美国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与计量为对象,分析股票期权股份支付的会计准则与实务,从中找出适合我国的会计处理经验。第四部分对我国股票期权股份支付的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在应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谢德仁[9](2010)在《再论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文中指出谢德仁和刘文(2002)提出了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的利润分配观。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论证,认为经理人股票期权赠予交易的经济实质是股东为激励经理人而将部分剩余索取权(在财务会计意义上就是利润分配权)让渡给经理人,而不是经理人直接用服务来交换股票期权,经理人股票期权赠予并不以经理人服务的投入为必备前提,经理人股票期权赠予交易内含的价值运动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剩余索取权(所有者权益)从现有股东那里来,流到经理人处去。因此,在经理人股票期权赠予交易的会计确认上,应将经理人股票期权的对应项目确认为企业的利润分配。

刘颖[10](2010)在《股票期权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股票期权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由于其能激励员工,使其与股东目标趋于一致,从而有效地解决企业“委托——代理”问题,已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尤其是对于那些资金相对较少的高科技企业来说,股票期权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不仅可以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出,还能有效地留住人才。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尝试引入股票期权,许多企业(如万科、伊利股份等)也积极进行了实践。目前,股票期权已在我国企业中得到了越来越普遍地推广运用。为了适应股票期权的发展,与国际接轨,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一股份支付》,该准则的发布结束了长期以来股票期权业务缺乏统一会计准则规范的局面,对股票期权的确认、计量和披露都作了相应的规定,规范了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为企业进行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提供了理论和实务的指导,有利于股票期权在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随着我国股票期权业务的发展,准则也应随着实务的发展进行必要的补充。本文拟站在这些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同时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对国内外准则的比较分析、准则应用的实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股票期权的会计问题(包括确认、计量、信息披露)进行分析、讨论,着重分析我国股票期权会计的现状,得到以下结论:在会计确认方面,本文认为对股票期权的确认应坚持费用化处理的原则,建议准则在费用摊销方面做出更明确的规定;在会计计量方面,本文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我国是否应在所有企业中采用还有待考虑,同时对计量模型的选择应予以进一步明确;在会计披露方面,本文建议参照国际上的做法,要求企业对股票期权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都做出详细披露。最后,本文针对股票期权从完善资本市场、加强企业内外部监督方面提出了相关配套的政策性建议,以期从外部环境上更好的落实企业实施股票期权会计准则。

二、期权的会计确认问题试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期权的会计确认问题试探(论文提纲范文)

(1)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意义及本文框架
    1.4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
第二章 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的理论依据
    2.1 股票期权的性质
    2.2 股票期权会计核算理论
        2.2.1 股票期权确认理论——费用观
        2.2.2 股票期权计量理论——公允价值
        2.2.3 股票期权报告理论
第三章 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
    3.1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3.2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3.3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
    3.4 新准则与 IFRS2 的对比分析
        3.4.1 会计准则基本框架比较
        3.4.2 会计处理主要规定比较
第四章 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4.1 股票期权确认问题
    4.2 股票期权计量问题
        4.2.1 内在价值法计量模型
        4.2.2 最小价值法计量模型
        4.2.3 二项式定价模型
        4.2.4 布莱克——斯科尔斯定价模型
    4.3 股票期权披露问题
第五章 解决和完善股票期权问题的建议
    5.1 完善股票期权费用的确认方法
    5.2 完善股票期权计量模型的选择
    5.3 完善股票期权信息披露规则
    5.4 完善股票期权实施的外部环境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1.3 本文框架
    1.4 创新及不足之处
2 股票期权与股票期权的理论依据
    2.1 股票期权的概述
        2.1.1 股票期权的定义
        2.1.2 股票期权的特征
        2.1.3 股票期权的分类
    2.2 股票期权的理论依据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人力资本理论
        2.2.3 激励理论
3 股票期权会计准则比较
    3.1 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准则
    3.2 美国股票期权会计准则
        3.2.1 APBNo.25
        3.2.2 SFASNo.123
        3.2.3 SFASNo.123r
    3.3 国际股票期权会计准则
    3.4 相关股票期权会计准则的比较
4 股票期权的确认
    4.1 会计确认的基本理论
        4.1.1 会计确认概述
        4.1.2 会计确认标准
    4.2 股票期权的确认
        4.2.1 股票期权会计确认要素问题
        4.2.2 股票期权的确认时间
5 股票期权会计计量
    5.1 会计计量的基本理论
        5.1.1 会计计量的定义
        5.1.2 会计计量属性
    5.2 股票期权会计计量方法的选择
        5.2.1 内在价值计量法
        5.2.2 最小价值法
        5.2.3 公允价值计量
        5.2.4 本文观点
6 股票期权的信息披露
    6.1 财务信息披露概述
    6.2 股票期权信息披露的现状
        6.2.1 股票期权表内披露
        6.2.2 股票期权表外披露
7 万科股份股票限制性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案例分析
    7.1 万科股份股票期权计划简要说明
    7.2 限制性股票归属的方式及条件
    7.3 万科股份股票激励计划的实施情况
    7.4 万科股份的会计处理方式
8 结论以及相关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基本内容框架与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研究局限与不足
2 股票期权制度概述
    2.1 股票期权的概念和分类
        2.1.1 股票期权的概念
        2.1.2 股票期权的分类
    2.2 股票期权制度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剩余索取权理论
        2.2.4 激励理论
3 股票期权会计确认与计量
    3.1 股票期权会计确认问题研究
        3.1.1 利润分配观
        3.1.2 费用观
        3.1.3 费用观的合理性分析
        3.1.4 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方式
    3.2 股票期权的会计计量研究
        3.2.1 会计计量属性
        3.2.2 若干计量方法
        3.2.3 公允价值法:理性的选择
4 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我国股票期权发展状况
        4.1.1 "20世纪90年代"我国股票期权的发展状况
        4.1.2 2000年以来至今股票期权发展状况
    4.2 新准则出台前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概述
        4.2.1 或有事项法
        4.2.2 三时点法
        4.2.3 内在价值法
    4.3 现行准则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式
        4.3.1 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4.3.2 回购股份进行职工期权激励
    4.4 新准则出台后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案例分析
        4.4.1 中捷股份股权激励计划
        4.4.2 中捷股份股票期权执行情况
        4.4.3 中捷股份股票期权方案会计处理
        4.4.4 中捷股份股票期权激励影响分析
    4.5 现行准则对股票期权会计的规定存在的问题
        4.5.1 股票期权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4.5.2 股票期权的计量问题
        4.5.3 股票期权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足
        4.5.4 与股票期权会计相关的税收征收问题
5 完善我国股票期权会计的建议
    5.1 完善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建议
    5.2 完善股票期权会计计量的建议
    5.3 完善股票期权会计披露的建议
    5.4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国股票期权税收征收政策建议
    5.5 建立和健全相关会计法规
6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4)股权激励会计处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本文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第2章 股权激励概论
    2.1 股权激励的概念
    2.2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双因素激励理论
    2.3 股权激励模式
        2.3.1 股权激励十种常见模式
        2.3.2 股权激励按会计核算分类
    2.4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理论
        2.4.1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特点
        2.4.2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特点
        2.4.3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披露特点
第3章 中国股权激励的相关会计问题
    3.1 会计信息质量视角下的股权激励会计属性
    3.2 股权激励的会计确认问题
        3.2.1 初始确认问题
        3.2.2 股票期权的后续确认
        3.2.3 终止确认
    3.3 股权激励的会计计量问题
        3.3.1 股权激励会计计量方法
        3.3.2 公允价值法下主要定价模型—B-S模型
    3.4 股权激励会计的披露问题
        3.4.1 表内披露
        3.4.2 表外披露
第4章 中创信测股权激励案例研究
    4.1 中创信测股权激励基本情况介绍
    4.2 中创信测股权激励会计处理
    4.3 基于经济后果视角的股权激励分析
        4.3.1 股权激励费用化与公司的业绩
        4.3.2 股权激励会计处理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4.3.3 对股东决策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关于制定符合公司发展的激励制度建议
        5.2.2 关于完善企业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建议
    5.3 本文的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5)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综述
        2.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的方法
    (四) 本文的贡献与不足
        1. 本文所希望的贡献
        2. 本文不足之处
一、股票期权基本理论
    (一) 股票期权的概述
        1. 期权和股票期权相关概念界定
        2. 股票期权的分类
        3. 股票期权的特点
    (二) 股票期权的理论基础
        1. 代理理论
        2. 剩余索取权理论
        3. 人力资本理论
        4. 激励理论
二、股票期权会计规范的国际发展现状
    (一) 美国与股票期权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
        1. APB 第25 号意见书(APB.25)
        2. FASB 第123 号公告(SFAS No.123)
        3. FASB 第123 号公告(修订)(SFAS No.123R)
    (二)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与股票期权相关的规定
    (三) 其他国家与股票期权相关的会计准则的规定
        1. 英国关于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相关规范
        2. 德国关于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相关规范
        3. 加拿大关于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相关规范
        4. 澳大利亚关于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相关规范
        5. 韩国关于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相关规范
        6. G4+1 组织关于股票期权的会计研究成果
三、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新会计准则出台前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概述
        1. 或有事项法
        2. 三时点法
        3. 内在价值法
    (二)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关于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规定
    (三) 新会计准则对股票期权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1. 股票期权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2. 股票期权会计计量模型存在的问题
        3. 股票期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
        4. 股票期权会计相关税收征收存在的问题
四、对我国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的建议
    (一) 完善股票期权会计制度的建议
        1. 完善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建议
        2. 对我国股票期权会计计量的建议
        3. 完善我国股票期权会计披露的建议
    (二) 完善我国股票期权税收征收政策的建议
        1. 关于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建议
        2. 关于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6)上市公司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股票期权的相关理论及相关准则规范
    2.1 股票期权的概念
        2.1.1 股票期权的定义
        2.1.2 股票期权的实现流程
        2.1.3 股票期权的特点
    2.2 委托-代理理论
        2.2.1 委托-代理论的发展
        2.2.2 委托-代理理论下股票期权的作用
    2.3 国际上关于股票期权会计准则的相关规范
        2.3.1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FASB)第12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
        2.3.2 国际财务报告第2号准则
第三章 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存在的问题
    3.1 股票期权会计确认不规范
        3.1.1 股票期权会计费用化观念选择的研究
        3.1.2 股票期权确认期间与初始确认时点问题的分析
    3.2 股票期权会计计量不准确
        3.2.1 股票期权计量方法选择的分析
        3.2.2 股票期权计量模型运用的分析
    3.3 股票期权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3.3.1 信息披露缺乏深度
        3.3.2 信息披露不完整
        3.3.3 信息披露缺乏规范性
第四章 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存在问题对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影响的分析
    4.1 股票期权"费用观"对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影响
    4.2 计量模型中股票波动率对股票期权公允价值的影响
    4.3 会计信息披露不足对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的影响
第五章 完善我国股票期权会计的建议
    5.1 优化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准则的建议
        5.1.1 进一步完善期权会计确认
        5.1.2 进一步完善期权会计计量
        5.1.3 进一步完善期权会计披露的信息
    5.2 建立完善有效的市场环境
    5.3 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5.4 构建严格的外部监管机制
    5.5 发展和壮大机构投资者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我国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及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贡献与不足
        1.4.1 研究主要贡献
        1.4.2 研究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2 国内研究综述
3. 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理论分析
    3.1 股票期权的性质
        3.1.1 股票期权定义
        3.1.2 股票期权的分类
    3.2 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的确认
        3.2.1 会计确认原则
        3.2.2 股票期权会计确认要素
        3.2.3 股票期权会计确认时点
    3.3 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的计量
        3.3.1 会计计量原则
        3.3.2 股票期权会计计量方法
    3.4 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的信息披露
        3.4.1 会计信息披露原则
        3.4.2 股票期权会计信息披露
4. 我国股票期权费用化现实处理
    4.1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主要内容
    4.2 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式的变化
        4.2.1 新准则出台前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式
        4.2.2 新准则出台后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式变化
    4.3 我国《股份支付》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比较
        4.3.1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2号-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的主要内容
        4.3.2 我国《股份支付》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2号-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的比较
5. 我国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现状及影响
    5.1 我国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总体概况
        5.1.1 我国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情况
        5.1.2 激励模式的选择
        5.1.3 激励股票来源
        5.1.4 可行权条件
    5.2 我国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现状
        5.2.1 我国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的确认
        5.2.2 我国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的计量
        5.2.3 我国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的信息披露
    5.3 我国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的影响
        5.3.1 对上市公司当期净利润的影响
        5.3.2 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5.3.3 股票期权对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稀释性
    5.4 我国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5.4.1 股票期权计划可行权条件的制定问题
        5.4.2 授予日与可行权股票期权数量最佳估计数的确定问题
        5.4.3 股票期权费用的摊销问题
        5.4.4 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计量的问题
        5.4.5 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信息披露的问题
6. 我国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的建议
    6.1 《股份支付》准则中完善资产的定义
    6.2 《股份支付》准则中规定股票期权费用的摊销方法
    6.3 完善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
    6.4 加强对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信息披露的力度
    6.5 加强对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监管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8)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与计量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本选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0.1.1 研究的背景
        0.1.2 研究的意义
    0.2 研究文献综述
        0.2.1 国外文献综述
    0.3 研究方法与思路
    0.4 研究的基本框架
1 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与计量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1.1 经理人股票期权的含义及特点
        1.1.1 期权、股票期权与经理股票期权的含义
        1.1.2 经理股票期权的特点
    1.2 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理论基础及激励机制
        1.2.1 委托代理理论及激励机制
        1.2.2 人力资本理论及激励机制
    1.3 相关理论基础
        1.3.1 会计确认的定义及标准
        1.3.2 会计计量的定义及属性
2 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的确认与计量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与计量现状
        2.1.1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现状
        2.1.2 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的现状分析
        2.1.3 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计量的现状
    2.2 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存在的问题
        2.2.1 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初始确认不够明确
        2.2.2 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要素不够清晰
        2.2.3 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时点不太统一
        2.2.4 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后续会计确认、终止确认尚有争议
    2.3 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计量存在的问题
        2.3.1 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计量方法不够明确
        2.3.2 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计量模型不太统一
3 美国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与计量的经验借鉴
    3.1 美国股票期权会计确认与计量准则发展概况
    3.2 美国股票期权会计准则中规定的确认与计量方法
        3.2.1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的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
        3.2.2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23号公告(S「ASNo.12)3的会 计确认与计量方法
        3.2.3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修订的第132号公告(S「ASoN.132) 的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
    3.3 美国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实务
    3.4 经验借鉴
4 完善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建议
    4.1 完善我国经理股票期权会计确认的建议
        4.1.1 明确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初始会计确认
        4.1.2 明晰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要素
        4.1.3 统一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时点
        4.1.4 规范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后续会计确认、终止确认
    4.2 完善我国经理股票期权会计计量的建议
        4.2.1 明确我国经理股票期权会计计量方法
        4.2.2 统一我国经理股票期权会计计量模型
5 结语
    5.1 基本结论
    5.2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后记

(10)股票期权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一) 会计确认问题研究
        (二) 会计计量问题研究
        (三) 会计披露问题研究
    第三节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股票期权基本理论及研究发展
    第一节 股票期权的基本理论
        一.股票期权的概念
        二.股票期权的理论基础
        (一) 委托—代理理论
        (二) 人力资本理论
        (三) 激励理论
        三.股票期权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股票期权会计在国外的发展
        一.美国研究的演进
        APB第25号意见书
        FASB第123号公告
        FASB第123号公告(修订)
        二.IASB的研究——IFRS第2号的内容
        三.其他国家的研究
        四.股票期权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一) 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准则出台背景
        (二) 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准则的具体规定
第三章 股票期权会计处理问题
    第一节 股票期权会计准则在实务中的应用
        一.伊利股份股票期权计划概述
        二.伊利股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式
        (一) 授予日
        (二) 等待期
        (三) 可行权日
        三.伊利股份股票期权激励影响分析
        (一) 对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的影响
        (二) 伊利股份的费用摊销期限对业绩的影响
        (三) 伊利股份对股票期权的会计计量
        (四) 伊利股份对股票期权的信息披露
    第二节 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相关问题
        一.股票期权会计确认问题
        (一) 股票期权会计确认要素问题
        1.表外披露、表内不确认的观点——非会计对象观
        2.表内确认的观点
        3.本文观点
        (二) 股票期权确认的时点问题
        1.授予日观点
        2.行权日观点
        (三) 费用摊销的问题
        (四) 对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建议
        二.股票期权会计计量问题
        (一) 计量类型的分析比较
        1.内在价值法
        2.最小价值法
        3.公允价值法
        4.本文观点
        (二) 我国股票期权会计计量方面的问题
        (三) 对我国股票期权会计计量的建议
        三.股票期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一) 会计信息披露理论
        1.表内揭示
        2.表外披露
        (二) 我国股票期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三) 对我国股票期权会计披露的补充和完善
        1.股票期权计划授予前的基本情况
        2.授予股票期权当期的情况
        3.行权后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四.股票期权相关配套的政策性建议
        (一) 建立有效的资本市场
        (二) 强化企业的内部监督
        (三) 完善企业的外部监管
第四章 研究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期权的会计确认问题试探(论文参考文献)

  • [1]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D]. 沈溪涓. 长安大学, 2012(S2)
  • [2]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研究[D]. 牛丽云. 山西财经大学, 2012(01)
  • [3]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D]. 陈启伟. 兰州商学院, 2011(05)
  • [4]股权激励会计处理问题研究[D]. 王雪慧. 天津财经大学, 2011(10)
  • [5]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D]. 徐慧玲. 吉林财经大学, 2011(05)
  • [6]上市公司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D]. 程果. 兰州大学, 2011(10)
  • [7]我国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及其影响研究[D]. 苏婉蓓. 西南财经大学, 2011(05)
  • [8]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与计量探析[D]. 杨景. 江西财经大学, 2010(06)
  • [9]再论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J]. 谢德仁. 会计研究, 2010(07)
  • [10]股票期权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研究[D]. 刘颖.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0(04)

标签:;  ;  ;  ;  ;  

期权会计确认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