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一、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秦江南[1](202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对中医证型影响及微观辨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龄对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并观察MHD患者透析龄、中医证型与各化验指标的关系,为中医临床通过辨证施治MHD患者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2月25日至2月28日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纳排标准筛选,共收入136名MHD患者,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中医证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透析龄、身高及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血脂、电解质、钙磷、甲状旁腺素、铁蛋白等检查结果。并参照《慢性肾衰的诊断、辨证分析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中慢性肾衰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由专业的中医医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评定。同时按照既往实验研究依据将MHD患者按透析龄分为A(≤36个月)、B(>36个月)两组。将上述收集信息纳入Excel表格建立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库。利用频数分析的方法挖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总体中医证型分布规律。通过频数分析与卡方检验的方法挖掘MHD患者不同透析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使用Kruskal-Wallis H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中医证型间实验室指标的差异。使用SPSS软件Mann-Whitney U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不同透析龄实验室指标的差异;使用频数分析与卡方检验的方法比较不同透析龄实验室指标达标率的差异。结果:1.此次研究共收集了136例MHD患者,男性76人,女性60人。平均年龄62.86±12.15岁,平均透析龄41.56±28.91月,透析龄≤36个月为67人,透析龄>36个月为69人。原发病糖尿病肾病共55例,慢性肾炎32例,高血压肾损伤16例,多囊肾13例,高尿酸性肾病6例,狼疮肾4例,不明原因10例。血管通路使用AVF为88例,占64.7%;使用TCC为48例,占35.3%。2.常见中医症状有少尿106例(77.9%)、腰膝酸软72例(52.9%)、倦怠乏力70例(51.5%)、口干口渴66例(48.5%)、畏寒肢冷65例(47.8%)、食少纳呆58例(42.6%)。患者中医证型本虚证以肝肾阴虚证最多,为47例(34.6%);最少为阴阳两虚证,为16例(11.8%)。标实证以湿浊证最多,为58例(42.6%);最少为热毒证,为5例(3.7%)。3.A、B两组中医证型虚证分布存在差异(P<0.05),两组在脾肾气虚证与阴阳两虚证占比上存在差异(P<0.005),A组脾肾气虚证占比高于B组,B组阴阳两虚证占比高于A组。A、B两组中医证型实证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4.中医证型虚证间的实验室指标比较,脾肾阳虚证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低于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证(P<0.05)。其它指标在各证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中医证型实证间的实验室指标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5.A、B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B组阴离子间隙、钙磷乘积、甲旁腺激素水平高于A组(P<0.05),其它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6.患者总体血红蛋白达标率47.1%、铁蛋白达标率61.8%、血钙达标率41.9%、磷达标率35.5%、甲状旁腺激素30.1%、钾达标率92.6%、白蛋白达标率45.6%。A、B两组实验室指标达标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虚证以肝肾阴虚证为主,其次为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且阴阳两虚证,随透析龄延长而增加,脾肾气虚证随透析龄延长而减少。而实证以痰浊证为主,且各证型分布不随透析龄增长而变化。2.血液透析治疗对慢性肾衰病人实证有所改善,但对于虚证的疗效并不明显。因此对于MHD患者中医辨证施治可以主要从虚证方面进行干预,来改善患者症状与各实验室指标的达标率。

朱雅东[2](2020)在《血液净化用纳米纤维复合膜和复合微球的构建及其对生物毒素的清除机制》文中研究说明肾脏病是全球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疾病之一。肾移植技术因供体严重缺乏而受到极大限制,血液净化技术成为了目前治疗肾脏疾病患者的主要手段。目前血液净化技术中应用最广的就是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或将二个技术联用。血液透析的核心部件是透析膜,但目前透析膜对毒素尤其对中等分子毒素的去除效率低,不够令人满意。目前临床对中分子毒素清除最高的治疗方式就是血液灌流,其对中分子毒素的清除优于血液透析,多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肾衰竭。因此开发具有更高效清除毒素的高性能血液透析膜和新型高效吸附剂是改善肾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当务之急。近年来,纳米纤维复合膜作为应用于血液透析的一种新型高分子血液透析膜,它是由超薄功能分离层与纳米纤维多孔支撑层复合而成。超薄的亲水分离皮层通过涂覆法制备,由于水凝胶涂覆窗口比较窄,导致其网格尺寸调控困难,限制了纳米纤维复合膜在血液透析效率上的进一步提高。此外,目前应用于血液灌流的吸附材料比较单一,寻求对尿毒症毒素具有特异性吸附的新型纳米材料,将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二者协同运作,构筑新型透析/吸附双功能血液净化用便携式人工肾器件对延长肾衰竭患者的寿命至关重要,同时也是血液净化领域目前比较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探索。在此,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聚丙烯腈(PAN)膜作为多孔基膜,亲水性聚乙烯醇(PVA)作为超薄功能分离层主体材料,通过涂覆法在PAN纳米纤维多孔基膜表面制备超薄功能分离层。通过对PVA本体改性和在功能皮层上自组装来调节水凝胶皮层网格尺寸大小,以及在水凝胶功能皮层中构建更多的纳米传输通道,系统研究了水凝胶功能皮层改性前后亲水性的变化以及抗污性能,同时还研究了作为血液接触材料的复合膜的生物相容性。深入分析研究了具有不同网格尺寸的水凝胶皮层对尿毒症毒素清除效率的影响,从而获取了最优化的血液净化用纳米纤维复合膜,实现了通过对水凝胶皮层的调控来优化透析效率的方案。此外,为了将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二者协同运作,通过冷冻铸造的技术制备明胶/金属有机框架复合微球作为血液灌流的吸附材料,研究其对生物毒素的吸附性能,为便携式“人工肾”的构建打下基础。研究内容包括:(1)选用共混磺化聚乙烯醇(s-PVA)和纯PVA作为水凝胶涂覆溶液,通过涂覆技术将其涂覆在由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PAN纳米纤维支撑层上。通过改变s-PVA与PVA的共混质量比来调节s-PVA/PVA水凝胶功能皮层的网格尺寸大小。优化后的s-PVA/PVA TFNC超滤膜(S-P-TFNC-1-3)的网格尺寸为7.5 nm,其在0.1 MPa压力下具有380 L m-22 h-1的纯水通量,同时能截留超过90%的牛血清蛋白(BSA)。此外,s-PVA引入到水凝胶阻隔层提高了s-PVA/PVA TFNC膜的亲水性,从而使其具有很好的抗污能力。同时由于s-PVA的结构类似于肝素,因此改性后的复合膜的生物相容性也得到明显改善,具体表现为蛋白质吸附的减少、凝血时间的延长、血小板粘附的抑制、溶血率的降低以及细胞在膜表面生长繁殖良好。优化后的S-P-TFNC-1-3膜在4 h透析后能清除84.2%的尿素和60.9%的溶菌酶,尤其对中分子尿毒症毒素的去除效果(60.9%)明显优于目前报道的常规血液透析膜,同时对人体有益的大分子蛋白的保留率能达到95%以上。(2)结合静电纺丝技术和涂覆技术制备纯PVA薄层纳米纤维复合(TFNC)膜,在PVA TFNC膜上通过层层自组装(LBL)技术交替自组装丹宁酸(TA)和聚磺酸甜菜碱(PSBMA),最外层为两性离子的PSBMA层。自组装后的膜的表面化学结构和形貌表征证实了膜表面两性离子自组装改性的成功。由于在水凝胶皮层上的自组装,导致PVA水凝胶的网格尺寸变小。通过调控自组装TA/PSBMA双层的数目来调节水凝胶的网格尺寸,使得LBL膜既能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又能用于更小尺寸染料分子的分离。特别是当TA/PSBMA双分子层数为6时,PVA-6BL-M在0.6 MPa时过滤0.1 g/L的直接红80溶液渗透通量可达311.7 L m-22 h-1,同时对直接红的截留能达到99.9%。此外,由于两性离子的PSBMA能与水形成超亲水的水化层,使得LBL膜具有优秀的抗生物污染性能,如:BSA吸附少、水通量恢复率高、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黏附减少等。同时LBL膜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具体表现在血小板粘附的减少、凝血时间的延长和溶血率的降低。最后,LBL膜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对中小分子的毒素清除效率与目前报道的血液透析膜的清除效率相当,但LBL膜在透析过程中几乎没有损失人体有益的蛋白,这是明显优于目前透析膜的。(3)受生物大分子及其组装体在仿生构建新型纳米通道的启发,首次将硫化丝素蛋白分子通过自组装技术制备了硫化丝素蛋白纳米线(SSNFs),并将其与PVA水凝胶相结合,涂覆在静电纺丝制备的PAN纳米纤维支撑层上,制备了新型血液透析用PVA/SSNFs/PAN TFNC膜。SSNFs引入到PVA水凝胶皮层后,PVA基质和SSNFs之间纳米间隙的形成为水和尿毒症毒素快速通过功能皮层提供了更多的纳米传输通道,从而使PVA/SSNFs TFNC血液透析滤膜具有较高的中分子毒素清除效率,如PVA/SSNFs-5可清除65.7%的溶菌酶,对尿素的清除率可达85.0%,同时可保留94.7%的人体有益蛋白。此外,仿生SSNFs的引入也增强了PVA/SSNFs TFNC膜的血液相容性,这是由于硫酸化丝素蛋白具有类似肝素的结构。该仿生组装路线为水凝胶中纳米通道的构建提供了一条绿色且高效的途径。(4)相比于单一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对中分子毒素的清除优于血液透析,且多与血液透析联合应用治疗肾衰竭。我们成功合成了八面体结构的金属有机框架UiO-66和UiO-66-NH2粒子,其直径范围在200至300 nm,然后将其与明胶溶液共混后通过注射器一滴一滴地滴入液氮中,立即将其真空冷冻干燥,干燥好的微球浸泡于多巴胺水溶液中进行交联,从而形成稳定的水凝胶复合微球。此微球内部具有类似“蜂巢”的结构,含有大量的微孔且孔的大小很均匀,同时蜂巢壁的厚度也较均匀。以明胶为主体的复合微球具有很好的抗凝血能力,同时对肾衰竭患者体内的中、小分子毒素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同时对肝功能衰竭患者体内过多的胆红素也具有优秀的吸附能力。以上说明此多孔吸附微球在血液灌流上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为便携式人工肾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吸附材料。以上系列研究表明,对血液净化用复合膜功能皮层的调控和改性,制备出抗污且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膜,同时对水凝胶皮层网格尺寸的优化,设计出高透析效率的血液透析膜,再构筑对毒素高吸附的水凝胶微球,有望将透析和吸附联用,制备出双功能透析/吸附用的可穿戴便携式“人工肾”器件。

王冰月[3](2020)在《剪切力对动静脉内瘘静脉内皮细胞KLF2、Cav-1及其信号通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障尿毒症患者长期维持透析的必备条件。动静脉内瘘作为首选的血管通路具有优势。然而,AVF的通畅性又被众多因素影响,导致动静脉内瘘功能障碍。随着内瘘失功机制的不断研究,发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细胞内生物学环境的变化,可能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内膜增厚、血管管腔狭窄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剪切力导致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机制,为临床降低动静脉内瘘的失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通过平行板的建立,模拟动静脉内瘘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产生不同形式及强度的剪切力,再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数字模拟技术分析,奠定体外实验的研究基础。(2)在平行板流动腔内置入内皮细胞,采用恒流泵模拟层流剪切力时,模拟低剪切力,强度4dyn/cm2;生理剪切力,强度12dyn/cm2;高剪切力,强度20dyn/cm2;注射泵作用产生周期性的流体运动,模拟震荡剪切力,强度0±4dyn/cm2。不同剪切力作用0小时、4小时、12小时及24小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KLF2、CAV-1、ERK、e NOS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给予CAV-1结构破坏剂检测上述细胞因子及蛋白的表达情况。(3)将尿毒症血清加入培养基中,作用于内皮细胞,模拟尿毒症环境下不同剪切力作用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及实时q PCR技术,检测KLF2、CAV-1、ERK、e NOS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1)平行板流动腔内的压力为驱动流,在流场内的压强分布沿着z、y方向没有明显变化,压强沿着液体流动方向逐渐减少。在定常流动条件下,分布趋势上的壁面剪切力大体无变化,且剪切力大小与流量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在非定常流动条件下,流量与壁面剪切力随时间的变化发生正弦周期性变化,流量与壁面剪切力有线性关系。(2)生理环境下,在高强度及生理强度层流剪切力作用下,KLF2、Cav-1、e NOS表达增加,ERK表达减低;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KLF2及e NOS的表达逐渐增强,而Cav-1的表达有所下降,ERK表达逐渐减低。在震荡剪切力及低强度层流剪切力作用下,KLF2、Cav-1、e NOS表达减低,ERK表达增强;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KLF2表达逐渐增加,但仍明显低于高强度层流剪切力组,Cav-1、e NOS的表达逐渐减低,而ERK表达逐渐增强。(3)尿毒症环境下,与生理状态相比,KLF2、Cav-1、e NOS表达明显降低,ERK表达增强。给予高强度层流剪切力作用下,KLF2、Cav-1、e NOS表达仍会有改善,但仍不及生理状态下的表达强度;给予震荡剪切力作用下,KLF2、Cav-1、e NOS表达进一步被降低,ERK表达逐渐增强。(4)在震荡剪切力作用下,应用Cav-1结构破坏剂甲基-β-环糊精作用,Cav-1表达减弱,e NOS表达减弱,KLF2、ERK表达增强。结论:平行板流动腔及CFD技术可以用于模拟AVF的血流模式。生理条件下,高强度层流剪切力作用使KLF2、Cav-1、e NOS表达增加,而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减低,低强度层流剪切力和震荡剪切力作用使KLF2、Cav-1、e NOS表达减低,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增强;在尿毒症环境下,KLF2、Cav-1、e NOS表达明显减弱,高强度层流剪切力作用可改善表达,震荡剪切力会使表达进一步下降;ER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增加,高强度剪切力降低其表达,而震荡剪切力使ER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加。在MβCD作用下,Cav-1、e NOS表达降低,KLF2、ERK表达增强。推测震荡剪切力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KLF2,以及Cav-1/e NOS/ERK信号通路导致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进而出现内膜增生,AVF失功。

乐华文,顾超,张珏[4](2016)在《血小板参数在3种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肝硬化、脑梗死、尿毒症3种疾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38例不同疾病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4项参数测定,并与96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PLT、PC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MPV、PDW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硬化出血组PLT、MPV、PCT低于无出血组(P<0.05),PDW无明显变化。脑梗死组PLT低于健康对照组,而MPV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PDW无明显变化。脑梗死组治疗后MPV比治疗前降低(P<0.05)。尿毒症组PL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DW、MPV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CT变化不明显。结论血小板参数的联合监测对3种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观察有重要临床价值。

王柏山,刘珊珊[5](2015)在《尿毒症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及钙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及钙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了解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功能障碍的产生原因。方法选择108例临床确认尿毒症患者作为病例组,100健康体检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甲状旁腺激素(PTH),比色法检测血清钙离子(Ca2+)浓度,Bayer AVDIA2120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MPV、MPC、MPM以及L-Pt。将病例组以PTH300(pg/ml)为界,分为PTH>300(pg/ml)组和PTH≤300(pg/ml)组。再将病例组以Ca2+浓度水平2.1mmol/L为界分为Ca2+>2.1mmol/L组和Ca2+≤2.1mmol/L组。不同组间血小板的参数检测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尿毒症组血液中具有高水平的PTH和低钙血症,PLT、MPV、MPC、MPM检测结果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病例组以PTH300(pg/ml)为界分组检测血小板参数显示,PTH>300(pg/ml)组的MPC、MPM显着低于PTH≤300(pg/ml)组的结果(P<0.05)。病例组以Ca2+浓度水平2.1mmol/L为界分组检测血小板参数显示,Ca2+>2.1mmol/L组的PLT明显高于Ca2+≤2.1mmol/L组的结果(P<0.05)。MPV、MPC、MPM以及L-Pt检测结果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高PTH水平可能是影响血小板功能的原因之一,Ca2+浓度水平可能对血小板数量的产生有一定影响。

李明[6](2014)在《终末期肾脏病的血小板凋亡及多囊肾病DNA损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终末期肾脏病血小板凋亡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目的:探究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临床出血风险、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与相互关系;探讨尿毒症患者的血小板凋亡及其机制。方法:分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两部分。在临床研究中,通过回顾性分析278例ESRD患者的出血情况、治疗方法及血清肌酐(SCr)、甲状旁腺激素(PTH)、血小板(PLT)及其参数的改变,分别探究肾功能分期、原发疾病、替代治疗方法等因素对出血、血小板参数的影响。在实验研究中,首先对16例已进入ESRD阶段的尿毒症患者分血液透析组(HD)、腹膜透析组(PD)及非透析治疗组(ND)进行血小板凋亡和活化检测。制备患者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RP),以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的去极化、磷脂酰丝氨酸(PS)的外翻表达、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P-Selectin)的表达;在此基础上以尿毒症患者少血小板血浆(PPP)与正常人洗涤血小板孵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ΔΨm、PS及P-Selectin,用Western Blot检测血小板Caspase-3及抗凋亡蛋白Bcl-2家族的表达变化。最后,分别以尿毒症毒素肌酐、尿素与甲状旁腺激素的不同浓度梯度刺激正常血小板并检测血小板凋亡。结果:临床研究发现ESRD患者出血发生率为25%,其中狼疮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占出血患者总数92.86%,各原发病种间Hb、PLT、MPV、HCT有显着性差异。慢性肾脏病(CKD)4期及CKD5期出血率高(26.47%、28.85%),CKD3期-5期Hb、PLT、PDW、HCT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LT与SCr呈负相关关系。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案间比较,出血率分别为HD32.61%、PD30.95%、ND15.09%,HD及PD组PLT明显低于ND组。实验研究发现16例尿毒症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尿毒症患者血小板ΔΨm降低(43.48±9.58,52.76±15.36, P=0.005),PS外翻表达增加(1.36±0.51,0.99±0.27, P<0.001),P-Selectin表达无差异(P=0.14);三组间上述检测指标无差异。尿毒症PPP与正常血小板孵育后检测发现,血小板ΔΨm明显降低(P=0.0001),PS外翻显着增加(P=0.002),P-Selectin无明显增加(P=0.14);Western-Blot检测到Caspase-3活化裂解的17Kd片段,抗凋亡蛋白Bcl-2、Bcl-xL低表达,促凋亡蛋白Bax高表达。毒素刺激实验发现随着浓度升高,肌酐、尿素、甲状旁腺激素均未能导致血小板ΔΨm去极化。结论: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具有较高出血倾向,出血风险与原发疾病有关并随着肾功能的进展而增加,患者血小板数量随着肾功能进展而减少。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患者较高的出血风险与血小板减低有关。尿毒症患者存在增强的血小板凋亡,这种凋亡趋势是多种毒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被透析纠正且与透析方式无关。血小板凋亡可能导致尿毒症血小板减少及血小板功能障碍。第二部分多囊肾病DNA损伤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DPKD)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及其基因稳定性。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研究10例ADPKD患者(A组)、1个ADPKD家系中3例无症状者(B组)、20例健康对照者(C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及在0.5Gy照射后的DNA损伤情况。采用彗星分析软件(CASP)进行图像分析,以尾DNA含量(TDNA%)评价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程度。结果: A组照射前、后TDNA%(8.85%±0.14%,14.84±0.77%)及照射后TDNA%的增加值(5.99%±0.77%)均显着高于C组(7.50%±0.37%,12.46%±0.26%,4.96%±0.44%);B组均无临床症状,但其中2例照射前、后TDNA%均与C组相似,1例照射前、后TDNA%均值均接近A组。结论:ADPK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具有基因不稳定性,在环境因素刺激下,有可能通过基因突变启动多脏器囊肿形成。SCGE为进一步阐明ADPKD发病机制及其预后判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黄振华[7](2013)在《咖啡酸对尿毒症出血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咖啡酸片对尿毒症出血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引起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观察组患者口服咖啡酸片,0.2 g/次,3次/d,不予常规止血药;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止血药治疗,如维生素K、止血凝酶等,疗程4周。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每周进行1次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功能检测,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咖啡酸片可改善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参数,可提高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对尿毒症出血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谢长英,朱广斌,马培龙,王锐艳,张洪波,马艳杰[8](2010)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参数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功能、血小板参数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应用血小板聚集仪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血液透析前,尿毒症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血液透析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无明显增加,但其血小板参数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液透析不能改善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功能。

韦芳宁[9](2010)在《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慢性肾衰竭(CRF)为内科常见病之一,是各种肾脏疾病导致肾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西医非透析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慢性肾衰症状和延缓病程进展,主要措施包括消除CRF进展的可逆因素;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等;抗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等;优质低蛋白饮食,加必需氨基酸或酮酸;保护肾脏功能、减轻蛋白尿的血管紧张素Ⅱ酶转化酶抑制剂的应用;调节脂质代谢和改善肾小球局部存在高凝状态。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衰以中药的单味药、单方、复方制剂及综合疗法,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途径综合治疗措施而达到缓解慢性肾衰症状,保护肾功能,延缓病程进展的目的。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表明,慢性肾衰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特别是中药介入治疗后,在缓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症状,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早中期肾功能进展、推迟进入透析和肾移植时间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疗效,提高了CRF患者的生存质量。益气活血中药三芪口服液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以及改善慢性肾衰的症状,延缓慢性肾衰的病程进展,保护肾功能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研究从细胞黏附因子、炎症因子、细胞凋亡和T淋巴细胞亚群上,多角度、多靶点研究三芪口服液的影响,旨在探讨中药介入慢性肾衰治疗的肾功能保护作用以及三芪口服液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机理。目的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观察益气活血中药三芪口服液对慢性肾衰病人及对5/6肾切除慢性肾衰大鼠模型肾脏病理形态和功能的保护作用,从分子生物学、细胞凋亡以及淋巴细胞免疫方面,探讨益气活血中药三芪口服液延缓CRF进展的机理。方法临床研究:选择纳入标准的病例95例,分为3组,三芪口服液组34例,尿毒清组30例,三芪口服液+尿毒清组31例,每组患者均按就诊顺序随机进入治疗组及对照组。12周后观察慢性肾衰的症状积分、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尿素、肌酐、血钾、血小板膜α颗粒蛋白(PS)的变化。实验研究:选用SPF雄性SD大鼠102只。使用随机软件包PEMS3.1产生随机数字,按随机数字大小排序,等分为6组,每组17只,造模过程死亡24只,实际78只,空白组13只,模型对照组13只、三芪口服液高剂量组(TMH组)13只、三芪口服液中剂量组(TMM组)13只,三芪口服液低剂量组(TML组)13只、包醛氧淀粉组13只。建立大鼠5/6肾切除慢性肾衰的模型,造模成功后用三芪口服液口服进行干预治疗,12周后分别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肾功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膜α颗粒蛋白的变化,以及光镜下肾小球组织的改变,细胞凋亡的分析,TNF-α、TGFβ1、PGDFBB以及CD4、CD8和CD68的变化。结果临床实验研究方面:治疗前后三芪口服液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芪口服液有改善慢性肾衰症状的作用。提示三芪口服液与尿毒清合用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率96.8%。三芪口服液能降低血尿素水平,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并可以下调PS的表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三芪口服液,患者依从性较好,未发生出血及不良事件。基础实验研究:血生化方面,三芪口服液各剂量组均可降低造模大鼠的血尿素和血肌酐水平,中剂量可以提高造模大鼠的血红蛋白压积,高、中剂量可以降低造模大鼠的血小板,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黏附因子方面,三芪口服液中、低剂量可以下调PS的表达。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残肾病理组织学方面,三芪口服液可以使增大的肾小球面积明显缩小,可以减轻肾小管损伤程度。与包醛氧淀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研究方面,经三芪口服液治疗后,无论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FPDGBB以及残肾组织的TGFβ1、FPDGBB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方面,经三芪口服液治疗后,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与包醛氧淀粉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免疫方面,三芪口服液中、低剂量组可以显着上调CD4水平,使CD4/CD8比值明显上升,CD68水平下调,与包醛氧淀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三芪口服液能改善慢性肾衰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2.三芪口服液能提高慢性肾衰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营养状态。3.三芪口服液能够通过下调慢性肾衰患者血浆PS的表达,改善患者的瘀血状态,从而改善患者肾小球微循环,此可能是保护肾功能的机制之一。4.三芪口服液能够降低5/6肾切除CRF模型大鼠的Scr水平,提高红细胞压积,改善机体整体状态。5.三芪口服液能减轻5/6肾切除大鼠的肾脏病理损害,使增大的肾小球面积明显减小,肾小管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对残肾组织的形态有保护作用,此可能是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6.三芪口服液能抑制TNF-α、PDGFBB和TGFβ1的表达,减少肾小管损害,减少细胞增生,以此达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7.肾脏实质细胞的凋亡参与肾脏疾病的进展过程,可能是促进慢性肾硬化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三芪口服液能使5/6肾切除CRF模型大鼠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参与的肾脏损伤,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8.三芪口服液保护肾功能的机制可能与调整CD4和CD8的比例失调,调整异常的机体免疫紊乱和状态,减少了各种免疫受损的诱因有关,可能是其延缓CRF进展的机制之一。

刘合国[10](2010)在《终末期肾病患者出凝血功能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存在着出血和高凝两种倾向,出、凝血机理的复杂变化常同时存在。由于红细胞压积减少、血小板(platelet, PLT)粘附、聚集功能下降或血管壁的异常,使患者出血时间延长,易出现各种出血风险。而同时由于部分凝血因子活性增高,纤溶系统功能低下等原因,也极易形成微血栓。本实验旨在通过对ESRD患者检测可证实存在高凝状态和出血倾向的一些常用的凝血指标和PLT参数,探讨正常人群、ESRD未透析患者与血液透析患者出血与凝血功能的变化,以及不同年龄和性别对其有无影响,探讨为临床提供判断ESRD患者有无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的实验室参考指标。方法对60例ESRD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记录年龄和性别,分别测定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块退缩试验。全部受试者均做血管彩超检查。所有病例年龄不大于75岁(19-74岁,平均48.7岁)且没有明显感染和(或)急性血管炎。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肝损害,排除原有血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者和不愿意参与者。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完成。各组计量资料数据均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One-Way ANOVA分析,相关关系应用简单线性相关,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1.实验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出凝血指标进行t检验,两组PLT、PT、FIB两两比较,t值分别为3.44、6.63、3.25,P均<0.01,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见表1。2.正常对照组无D-D阳性者,实验组D-D阳性者36人,占60%。提示ESRD患者体内同时存在出血倾向和高凝状态。3.所有受试者24小时血块退缩试验均完全退缩。显示血块退缩试验用于反映血小板功能障碍不够敏感。4.正常对照组静脉超声均无异常,实验组均未发现静脉血栓的存在,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6例,占10%。二.血液透析组与未透析组以及与对照组之间比较:1. ESRD未透析组较正常对照组PLT、APTT、PT、TT明显下降,FIB明显升高,透析组PLT、PT较对照组明显下降,FIB明显升高;透析组APTT较未透析组显着缩短。见表2。提示血透不能有效改善其高凝状态。2.血液透析及未透析组PLT、PT有明显缩短,FIB明显升高。见表2。3. ESRD患者FIB无论是否透析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4.未透析组D-D阳性者22人,占57.89%;透析组D-D阳性者12人,占54.55%,χ2=10.29,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显示D-二聚体在反映ESRD患者出凝血障碍方面有一定价值。三.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三组之间两两比较PLT、MPV、PDW、APTT、PT、TT、FIB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见表3。提示年龄对ESRD患者的出凝血异常无明显影响。四.根据性别分组:1.男、女两组间PLT、MPV、PDW、APTT、PT、FIB比较,t值分别为0.0274、0.0084、0.1286、0.1002、0.7704、0.0551,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显示性别对ESRD患者的出凝血异常无明显影响。2.男性D-D阳性28人,占60.87%;女性D-D阳性者8人,占57.14%,χ2=8.06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五.所有入选实验组患者24小时血块退缩均完全,显示血块退缩试验用于反映血小板功能异常不够敏感。六.未发现双下肢静脉血栓的存在,提示ESRD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即使患者存在出凝血障碍。本项研究结果显示:1. ESRD患者体内同时存在出血倾向和高凝状态。2.维持性血透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3.年龄对ESRD患者的出凝血异常无明显影响。4.性别对ESRD患者的出凝血异常无明显影响。5.D-二聚体在反映ESRD患者出凝血障碍方面有一定价值。6.血块退缩试验在反映ESRD患者出凝血障碍方面不够敏感。7. ESRD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即使患者存在出凝血障碍。

二、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对中医证型影响及微观辨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4 研究资料
    1.5 统计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MHD中医证型
    2.3 MHD透析龄与中医证型
    2.4 本虚证与实验室指标
    2.5 标实证与实验室指标
    2.6 MHD透析龄与实验室指标
    2.7 MHD透析龄与各指标达标率
讨论
    1 中医对于慢性肾衰的认识
    2 一般资料分析
    3 MHD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4 MHD不同透析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5 MHD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6 MHD透析龄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7 透析龄与各实验指标达标率
研究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2)血液净化用纳米纤维复合膜和复合微球的构建及其对生物毒素的清除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血液净化技术及其原理
        1.1.1 血液透析的简介及其原理
        1.1.2 血液灌流的简介及其原理
    1.2 血液透析膜发展简介
    1.3 血液透析膜材料要求
    1.4 目前血液透析膜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透析膜改善透析效率的方法
        1.5.1 调节透析膜孔径以及膜孔结构
        1.5.2 构建尿毒症毒素传输通道
    1.6 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和抗污性能
        1.6.1 本体改性
        1.6.2 共混改性
        1.6.3 表面修饰改性
    1.7 便携式“人工肾”
    1.8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9 本论文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纳米纤维复合透析膜水凝胶功能皮层的调控及其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3 磺化PVA (s-PVA)的合成
        2.2.4 s-PVA/PVA/ PAN薄层纳米纤维复合膜的制备
        2.2.5 表征
        2.2.6 生物相容性
        2.2.7 过滤性能和抗污性能
        2.2.8 血液透析滤过模拟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磺化改性的聚乙烯醇纳米纤维复合膜的制备
        2.3.2 亲水性和血液相容性
        2.3.3 细胞相容性
        2.3.4 膜的传输和抗污染能力
        2.3.5 透析性能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纳米纤维复合膜水凝胶皮层表面构筑两性离子涂层及其多功能性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3.2.3 纯聚乙烯醇纳米纤维复合膜的制备
        3.2.4 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构建两性离子涂层
        3.2.5 膜表面表征
        3.2.6 复合膜的过滤性能
        3.2.7 抗生物污染实验
        3.2.8 血液相容性
        3.2.9 血液透析滤过模拟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膜表面改性机理和化学组分
        3.3.2 复合膜的过滤性能
        3.3.3 水接触角分析
        3.3.4 膜抗生物污染性能
        3.3.5 LBL膜的血液相容性
        3.3.6 LBL膜的血液透析性能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硫化丝素蛋白纳米线为水凝胶皮层构筑中分子毒素快速去除通道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4.2.3 硫化丝素蛋白和硫化丝素蛋白纳米线的制备过程
        4.2.4 PVA/SSNFs/PAN TFNC膜的制备
        4.2.5 表征
        4.2.6 复合膜的传输性能
        4.2.7 血液相容性
        4.2.8 血液透析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硫化丝素蛋白的表征
        4.3.2 硫化丝素蛋白纳米线的组装过程和结构
        4.3.3 PVA/SSNFs TFNC膜的表征
        4.3.4 膜的传输特性
        4.3.5 血液相容性
        4.3.6 血液透析滤过性能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新型人工肾用水凝胶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5.2.3 金属有机框架UiO-66和UiO-66-NH_2的制备
        5.2.4 明胶/金属有机框架复合微球的制备
        5.2.5 表征
        5.2.6 明胶/金属有机框架复合微球的抗凝血实验
        5.2.7 金属有机框架以及复合微球对尿毒症毒素的吸附实验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金属有机框架UiO-66和UiO-66-NH_2的化学结构以及形貌
        5.3.2 水凝胶微球微球的化学结构和断面形貌图
        5.3.3 水凝胶微球的抗凝血性能
        5.3.4 水凝胶微球对毒素的吸附
        5.3.5 吸附/透析双功能便携式“人工肾”器件的设计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博士期间已发表论文与专利和获奖荣誉
致谢

(3)剪切力对动静脉内瘘静脉内皮细胞KLF2、Cav-1及其信号通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平行板流动腔的建立及流体动力学模拟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平行板流动腔的模型建立
        1.1.2 模型建立方法
    1.2 平行板流动腔的流体力学分析及数据模拟研究
        1.2.1 建立三维模型
        1.2.2 流场边界条件的设置
        1.2.3 流场计算模型的设置
        1.2.4 流场模型计算结果与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二、生理状况下剪切力对内皮细胞 KLF-2、CAV-1 及其信号通路的影响
    2.1 对象和方法
        2.1.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
        2.1.2 剪切力模型的建立
        2.1.3 免疫荧光法检测
        2.1.4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PCR)
        2.1.5 统计学处理
    2.2 结果
        2.2.1 生理状态下剪切力对内皮细胞KLF2表达的影响
        2.2.2 生理状态下剪切力对内皮细胞Cav-1表达的影响
        2.2.3 生理状态下剪切力对内皮细胞eNOS表达的影响
        2.2.4 生理状态下剪切力对内皮细胞ERK表达的影响
        2.2.5 生理状态下Cav-1对KLF2 表达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三、尿毒症状况下剪切力对内皮细胞 KLF-2、CAV-1 及其信号通路的影响
    3.1 对象和方法
        3.1.1 模拟体外尿毒症环境
        3.1.2 内皮细胞的培养
        3.1.3 剪切力模型的建立
        3.1.4 免疫荧光法检测
        3.1.5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PCR)
    3.2 结果
        3.2.1 尿毒症状态下剪切力对内皮细胞KLF2表达的影响
        3.2.2 尿毒症状态下剪切力对内皮细胞Cav-1表达的影响
        3.2.3 尿毒症状态下剪切力对内皮细胞eNOS表达的影响
        3.2.4 尿毒症状态下剪切力对内皮细胞ERK表达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动静脉内瘘患者剪切力与内皮细胞间相互作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尿毒症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及钙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2.1病例组和对照组PTH、Ca2+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结果比较
    2.2病例组不同PTH水平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结果比较
    2.3病例组不同Ca2+浓度水平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结果比较
3讨论

(6)终末期肾脏病的血小板凋亡及多囊肾病DNA损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终末期肾脏病血小板凋亡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多囊肾病 DNA 损伤的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咖啡酸对尿毒症出血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检测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比较
3 讨论

(9)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一、慢性肾衰溯源——历代医家对慢性肾衰的认识
        (一) 古代医家对慢性肾衰病名的共识
        (二) 古代医家对慢性肾衰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 近代医家对慢性肾衰治则的认识
        (四) 中医药治疗近况
    二、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的认识
        (一) 西医研究进展
        (二) 瘀血与CRF
        (三)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PS)与慢性肾衰
        (四) TNF-α、TGFβ1、PDGFBB与慢性肾衰
        (五) 细胞凋亡与慢性肾衰
        (六) CD4、CD8、CD68与慢性肾衰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实验二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病理形态与肌酐的关系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实验三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TNF、TGF、PGDF的影响
        一、大鼠血清TNF—α、PGDFBB含量检测
        二、三芪口服液对大鼠残肾组织TGFβ1、PDGFmRNA表达的影响
    实验四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实验五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4、CD8、CD68抗体的表达
        一、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4抗体的表达
        二、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8抗体的表达
        三、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68抗体的表达
讨论
    一、慢性肾衰竭病机探讨
    二、慢性肾衰竭治则及治法探讨
    三、三芪口服液的组成及方药分析
    四、三芪口服液延缓慢性肾衰进展的中医机理探讨
    五、三芪口服液延缓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竭进展的机制探讨
        (一) 对大鼠造模、残肾组织、血肌酐及PS的影响方面
        (二) 对TNF-α、TGFβ1和PGDFBB表达的影响方面
        (三) 对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面
        (四) 对CD4、CD8、CD68抗体的表达的影响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语
    附录二 慢性肾衰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录三 疾病疗效评定标准
    附录四 随机区组(及配对)设计表
    附录五 附图
        附图1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病理形态与肌酐的关系
        附图2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TGF、PDGF的影响
        附图3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附图4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4、CD8、CD68抗体的表达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终末期肾病患者出凝血功能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对中医证型影响及微观辨证[D]. 秦江南.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血液净化用纳米纤维复合膜和复合微球的构建及其对生物毒素的清除机制[D]. 朱雅东. 东华大学, 2020
  • [3]剪切力对动静脉内瘘静脉内皮细胞KLF2、Cav-1及其信号通路的研究[D]. 王冰月.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4]血小板参数在3种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乐华文,顾超,张珏.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08)
  • [5]尿毒症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及钙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探讨[J]. 王柏山,刘珊珊.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07)
  • [6]终末期肾脏病的血小板凋亡及多囊肾病DNA损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李明. 苏州大学, 2014(10)
  • [7]咖啡酸对尿毒症出血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J]. 黄振华. 内科, 2013(05)
  • [8]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参数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研究[J]. 谢长英,朱广斌,马培龙,王锐艳,张洪波,马艳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18)
  • [9]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研究[D]. 韦芳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10]终末期肾病患者出凝血功能的临床研究[D]. 刘合国. 泰山医学院, 2010(05)

标签:;  ;  ;  ;  ;  

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