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的比较及历史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的比较及历史启示

一、我国多党合作制与西方政党制的比较与历史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朱程[1](2021)在《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利益代表优势性问题研究》文中认为

卢鑫[2](2021)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思琪[3](2020)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历史发展研究 ——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发展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本文着重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出发,审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独特魅力,并对将其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实现途径进行研究。旨在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及时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并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提供新的政党制度参考。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广泛运用文本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在目前全面改革深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的多党合作以及国家治理的两大基本概念,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阐述和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相关论述。其次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阶段为界对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演进做出历史排序,阐述分析了新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各代领导人关于多党合作的重要和思想观点,并梳理了各个时期个重大发展与突破。接着系统厘清国家治理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即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实践目的,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本文的中心思想是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充分发挥其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工作中的作用和优势,实现效能的转化。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切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历史发展研究,不断推进以社会稳定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加快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发展速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提供有力保障。

唐琼[4](2020)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色优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治制度体系的基本构架。研究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色优势,是正确认识我国政党制度内容与价值的重要切入点,是推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和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是发挥我国政党制度优势以适应新的统战形势和环境的迫切要求,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丰富世界政治文明的重要途径。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色优势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论述,对文章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进行阐述和说明。第二章主要是对政党、政党制度相关概念进行介绍,阐释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内涵,并对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逻辑进行梳理。第三章是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色进行分析,从制度设计、制度结构和制度体系认识其本质特色;通过对我国政党制度理论基础、理论创新和理论价值的研究分析其理论特色;通过我国政党制度实际运行效果及其与我国旧式政党制度和其他国家政党制度的比较展现其实践特色。第四章是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分析,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的正确方向、价值取向和内在动力认识其内生优势;从制度、社会、国家和世界四个层面分析其价值优势;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五个维度把握其运行优势。第五章在“当代中国”具体语境中对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进行思考,立足新时代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应坚持的主要原则,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思考新时代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主要路径。

张伟军[5](2020)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生成逻辑与实践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被动进入现代世界历史时刻。一方面传统秩序遇到总体性危机,君主专制体系开始出现瓦解现象,整个民族呈现危亡之势,另一方面中国迎来千年未有变局,国家和民族迎来新的希望和气象。为解决传统中国面临的总体性危机,中国从两条路径出发开始探索适应世界时刻新的秩序形态,开启了国家政治转型之路。考诸近代以来中国通过改良和革命实现现代国家政治转型的道路可知,它们两者之间在巨大差异的背后,蕴含着基本的组织形式相似性,即通过有组织的政治团体实现自身目标。这种有组织的政治团体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并成为中国政治转型的主体推动力量。政党通过革命重整国家政治秩序,将中国导向以政党政治为基础的现代共和国家形态方向。君主专制体系终结之后,中国真正进入现代共和国家建构时代,先后探索尝试了大致两种不同的政党制度形态。其一是多党制政党制度形态。对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深厚的政治专制传统和大一统历史的国家而言,在国家政治权威阙如,基本政治秩序未建立的情况下,多党制的尝试导致党派林立,政局动荡,军阀分裂格局的混乱局面。其二是一党制政党制度形态。在学习模仿多党制未取得预期成效后,孙中山为代表的志士仁人将目光转向新出现的政党制度形态,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强有力的革命党和革命党领导下的军事力量,试图实行党政军合一的政治体制。孙中山之后,蒋介石及其领导的国民党迅速变质,实行一党制的独裁制度。一党制的政党制度在价值上与现代政治的民主共和追求相违背,在功能上无法容纳整合中国的多元政治力量,本身内部也矛盾重重,不能实现有效整合,导致一党制政党制度政治能力低下,无法有效建构国家。近代中国的总体性危机催生的现代国家建构需求、多党制和一党制的失败,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中出场的历史背景,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的实际国际地位和中国的现实国情又决定了中国不具备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国家建构。因此,中国共产党及其政治主张成为中国现代国家建构唯一可供选择的方向和路径。中国共产党以统一战线的方式,凝聚和吸纳中国的进步力量,建立了广泛稳固的革命政治联盟,实现了对中国各方面政治力量的有效整合,通过革命终结了国内封建势力、大资产阶级和国外侵略势力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共和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立现代国家的过程,历史地客观上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治格局,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雏形。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生成和出场的逻辑是因应中国现代国家建构这一历史目标与任务,继续以探索不同的组织形态和路径方法以完成多党制和一党制所未能完成的国家建构任务,表现出现代国家建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生成相互促进的格局与特征。一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国实践,给中国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和借鉴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来源和效仿对象,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基于实践的争夺制度思想理论创新,不断建构和塑造具有自身独特优势的政党制度形态。二是中国长期的和合文化传统、大一统政治格局、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和农工为主的阶级结构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生成提供了一系列文化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三是完成国家整合,实现现代主权国家建构,是近代中国的主要政治任务和历史目标,需要政党制度作出回应。在完成现代国家建构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和多党派参与良性互动,不断调适,在实践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形态。在完成现代国家建构后,这一政党制度最终确立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逐步成长为一种新型政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之所以是新型政党制度,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历史、结构和功能上与其他政党制度存在本质不同。通过类型辨析和结构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呈现多元一体的聚合结构,表现为共产党+民主党派的“1+8”模式,内部职能关系清晰,具有历史延续性、结构稳定性和实践效能性。其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党派之间政治地位平等,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民主党派参政都受到宪法一体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内部结构特征,体现为各种价值关系之间的辩证平衡,具体为创造一体与包容多元的辩证统一,协商民主与权力集中的辩证统一,选举政治与贤能政治的辩证统一,控制权力与保证效能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确立后,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制度载体,发展成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在中国国家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独具特色的政党政治形态,即政党作为国家治理的领导主体和参与主体,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核心地位。其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国家治理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以政党为中心建构起来的,政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国家能力。政党制度有效运转和发挥作用的核心机制和主要路径,主要是政党嵌入国家,具体是政党的思想、组织、政策和运行原则全面植入国家政权和社会生活中,领导和规范着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运行,就是政党治理国家的机制运转和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实践中取得了历史性的国家建构和国家治理绩效,实现了国家站起来、富起来的历史任务,正在实现强起来的全面复兴目标,具有显着的功能优势。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保持国家政治统一、实现权力的有效监督制约和实践协商民主治理的重要制度载体。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优势主要体现在通过聚合性的政党制度结构,保持了大国的政治统一,通过非竞争的政党监督模式,初步实现了政党之间的权力监督,主要是对执政党的权力监督,通过政党协商制度实现了包容互惠发展导向的协商民主治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内在优势转化成为治理效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仍有很大空间,需要继续挖掘和持续推进。在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下,坚持和完善作为基本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规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发展的导引,维护秩序、巩固共和、实现法治与促进发展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需要应对内外挑战、满足实践需求和补齐话语短板。在具体路径选择上,主要是优化中国特色政党政党制度内在结构、提升政治能力、强化制度执行、建构学术话语体系等四个方面。

石青[6](2019)在《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认同研究(1948-1956)》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下简称“多党合作制”)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过程中一同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民主党派作为构成多党合作制的政治主体,它对多党合作制的认同直接影响着多党合作制的形成、确立与发展。研究新中国建立初期民主党派对多党合作制认同的建构历程,有利于吸取历史经验,为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建设建言献策。文章将研究视角回溯至多党合作制的起点,考察民主党派对多党合作制的认同历程。建国前夕,各民主党派纷纷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中共召开新政协的号召。在新政协召开和《共同纲领》颁布后,纷纷修改其纲领文件,以《共同纲领》为政党新的行动纲领,这种认同并且推进实现《共同纲领》的行为,其实就是对多党合作制的初步认同。因此,各民主党派通过学习中共纲领性文件以及方针政策等重要文件,对其成员进行认同教育,在新中国的建设工作中,引导其成员认同多党合作制。民主党派能够实现历史性转变、接受和认同多党合作制也是多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首先,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合作关系为多党合作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共同纲领》作为多党合作制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民主党派的意志;其次,民主党派在建国初期的政治实践中,不仅取得了自我发展,还实现了自我教育;再次,中国革命的现实以及民盟的被迫解散,让民主党派认识到国民党并非可合作的对象;最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团结协作的方针政策,使得民主党派的政治诉求与目标得以实现,让民主党派部分成员认识到多党合作制的优越性,从而实现了对多党合作制的认同。但是民主党派在构建对多党合作制的认同过程中,由于未能及时认识到其在多党合作制的地位、性质与作用,加之中国共产党部分成员对民主党派的误解,从而阻碍了民主党派对多党合作制的认同。梳理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党派对多党合作制的认同历程,可以看出,在民主党派认同多党合作制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同时,各民主党派顺时应势的自我调适也不可忽视。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仍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引导民主党派树立正确的政党意识,准确把握其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通过强化其成员对参政角色的认同,提升其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

辛奕[7](2019)在《论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的新型政党制度》文中提出2018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这一概念,这是对70年前各民主党派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的纪念,同时也是对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在新时代下的新发展。这一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最终因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广泛的代表性、巨大的包容性和充分的民主性被确立下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模式。历史充分证明,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独创性和巨大优越性,是生长于中国土壤、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因此,对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不断探索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模式的方法,使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和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并对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对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从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入手,给全文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第二章以旧式政党制度的发展过程为例,论述了旧式政党制度的发展过程及失败的原因,为后文论述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做铺垫;第三章对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了论述和分析,体现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第四章作为论文的重点,论述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体现出其巨大的优越性,本章内容与统一战线理论紧密结合,详细解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就新在”的论述;第五章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为世界政党制度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文章条理清晰,各部分研究内容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展开详细论述,使读者不仅能对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确立及发展有完整的了解,更能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建立这一制度的过程中敢于面对曲折、勇于创新实践的精神,使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历经挫折却不断改进巩固,呈现出勃勃生机,为我国和世界各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康伟[8](2019)在《试论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由来与意义》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党制度成为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国家根据本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选择适合该国的政党制度,从英国现代政党的建立到两党制在美国的逐步形成,再到当今时代,政党政治在全球范围的发展与演进,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党制度,体现了政治文明的多样性。中国的政党制度经过了不断的探索、尝试、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新型政党制度同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有着明显的区别,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并且独辟蹊径,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制度相比又多了一份中国特色。我国选择新型政党制度是因为它符合我国的国情,对我国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同时又在制度中体现了中国智慧,通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断实践和发展,新型政党制度始终彰显着优于其他政党制度的勃勃生机,因此,我们更应该坚持新型政党制度。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型政党制度的类型和特点以及形成与发展,总结了对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要意义。文章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新型政党制度的目的及意义,相关的文献述评,选择的研究方法和文章的创新点。第二部分阐述了政党和政党制度的涵义,继而分析了新型政党制度的根基和特色。第三部分是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论述了中国政党制度的发端及其在北洋政府时期多党制和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一党训政的失败;论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形成及其在建国之后的发展和新型政党制度的提出;进一步明确新型政党制度是正确的选择,西方政党制度不适合我国的社会发展。第四部分阐述了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时代意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

桂奕菲[9](2019)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语境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话语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中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支配性硬实力上的发展有目共睹,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肯定。相应地,中国在制度、话语等软实力方面的发展也理应争取到支持和肯定。然而,从当前情况来看,理想与现实仍存在着较大差距。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话语体系的霸权影响使得中国的声音难以被世界人民听到,中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的展现。另一方面,国内外学界相关研究的不足,以及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的干扰等因素也阻碍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话语的创新和发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一重大课题。这一课题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时代的主题和特征,在坚持中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顺应潮流、适应社会的鲜活语言,去阐述对当今世界存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看法。因此,在新时代下,打造出符合时代主题和特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话语需要我们不断与时俱进,在广泛搜集和认真总结国内外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厘定和解读其相关概念,深入阐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话语二者之间的相互关联,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话语的变迁历程进行梳理,论述其具体特征及功能,进而跳脱出西方政党制度话语的桎梏,探讨完善、创新其话语的基本思路。一来这对应对现实挑战、彰显政党制度优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能促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二来也可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前瞻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语境下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话语具有时代性、实践性、理论性、人民性以及民族性的特征,同时具有价值导向、社会动员、权力约束以及合法性辩护的功能。而打造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话语的基本思路则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将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合。此外,在打造话语时,我们要运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拒绝复杂、空洞的说教式语言。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符合中国特质、具有中国气派、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政党制度话语,才能更好地提升国家软实力,更好地为人类政治文明贡献力量。

王博[10](2018)在《新时期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联合各民主党派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关系初步确立。1956年,毛主席又提出了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工作方针,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新时期,世界政治格局风起云涌、国内新社会阶层发展壮大、中国政党制度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完善和发展中国政党制度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和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历史文献法与比较分析法,从三个方面对新时期中国政党制度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分析了多党合作制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概念,适用的中外有关合作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多党合作理论、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的理论基础;在分析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在一元化领导与多党参政、议政、监督等方面的制度特点与优越性;同时,以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历程为基础,分别研究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以后我国政党制度、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关系、合作制度的流变,明晰了我国政党制度产生的历史根源、发展过程、变革原因及现实成果。第二部分,探讨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面临的挑战。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中国社会阶层变化以及中国政党制度三个方面入手,分别归纳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在新时期面临的国内国外挑战。第三部分,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应对挑战的对策。针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面临的挑战,具体分析了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发展的原因,并根据中国的现实国情,提出应对挑战的具体对策,增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二、我国多党合作制与西方政党制的比较与历史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多党合作制与西方政党制的比较与历史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历史发展研究 ——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来源、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选题背景
        1.1.3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关于国家治理的研究现状
        1.2.2 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国家治理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基本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国家治理的内涵
        2.1.2 国家治理的特征
        2.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内涵
        2.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特征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思想
        2.2.2 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
        2.2.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党制度的重要思想
        2.2.4 习近平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
第3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历史分期与发展
    3.1 站起来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3.1.1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思想
        3.1.2 该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发展与突破
    3.2 富起来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3.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思想
        3.2.2 该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发展与突破
    3.3 强起来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3.3.1 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思想
        3.3.2 该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发展与突破
第4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链接
    4.1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实践目的
        4.1.1 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彰显政治立场
        4.1.2 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厘清程序机制
        4.1.3 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整合利益分化
    4.2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4.2.1 以构建多元参与的政党关系为保障
        4.2.2 以完善多党合作的理论基础为保障
        4.2.3 以保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定力为保障
第5章 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5.1 坚持党的领导,维护人民群众中心地位
        5.1.1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5.1.2 坚持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形成基础
        5.1.3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5.2 立足于制度优势,推动多党合作事业发展
        5.2.1 加强党派建设,重视参政党作用
        5.2.2 规范运行机制,强化党内外监督
        5.2.3 弘扬文化自信,展现中国式方案
    5.3 内嵌于治理效能,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
        5.3.1 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嵌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环境
        5.3.2 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嵌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体系结构
        5.3.3 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嵌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路径
        5.3.4 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嵌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内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社会评价

(4)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色优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创新之处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第2章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基本概述
    2.1 政党与政党制度
        2.1.1 政党
        2.1.2 政党制度
        2.1.3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2.2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2.2.1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
        2.2.2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
第3章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色分析
    3.1 本质特色:彰显中国智慧
        3.1.1 人民本位的制度设计
        3.1.2 非竞争性的制度结构
        3.1.3 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
    3.2 理论特色:彰显科学品质
        3.2.1 坚持中西文化结合的理论基础
        3.2.2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创新
        3.2.3 追求真善美相统一的理论价值
    3.3 实践特色:彰显治理效能
        3.3.1 展现机制的科学性和现代性
        3.3.2 展现模式的创造性和示范性
        3.3.3 展现民主的广泛性和实践性
第4章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分析
    4.1 内生优势:具有同心同向同行的制度自觉
        4.1.1 党的领导保证正确方向
        4.1.2 人民民主是价值取向
        4.1.3 改革创新是内在动力
    4.2 价值优势:具有推进全面发展的制度价值
        4.2.1 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4.2.2 创造了生动活泼又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4.2.3 推动了国家现代化建设
        4.2.4 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4.3 运行优势:具有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制度效能
        4.3.1 促进生产力解放和发展
        4.3.2 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发展
        4.3.3 坚定文化自信
        4.3.4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3.5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5章 新时代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思考
    5.1 新时代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主要原则
        5.1.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1.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5.1.3 坚持法治保障
        5.1.4 坚持实事求是
    5.2 新时代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面临的挑战
        5.2.1 主体建设有待加强
        5.2.2 制度运行有待完善
        5.2.3 时代发展要求有待落实
        5.2.4 西方国家质疑攻击有待明辨回应
    5.3 新时代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主要路径
        5.3.1 加强主体建设,巩固新型政党制度运行基础
        5.3.2 推进制度化建设,保障新型政党制度治理效能
        5.3.3 树立发展眼光,推进新型政党制度现代化建设
        5.3.4 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生成逻辑与实践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对象与价值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价值
    二、学术文献梳理与评价
        (一)关于近代以来中国政党制度的研究
        (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研究的评价
    三、研究思路、框架和目标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生成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近代中国的总体性危机及其后果
        一、传统中国的总体性结构
        二、近代以来中国总体性结构危机及后果
    第二节 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可行路径
        一、近代中国政治走向的问题与挑战
        二、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国家类型选择
        三、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实践路径选择
    第三节 近代中国政党观念的生成
        一、政党观念及其起源
        二、政党观念在中国的生成与发展
        三、政党制度的内涵及其选择
    第四节 近代中国政党制度探索的历程
        一、近代中国政党制度生成与探索的基础
        二、多党制政党制度形态的尝试
        三、一党制政党制度形态的实践
        四、近代中国政党制度探索失败的反思及其启示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生成的基础条件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生成的思想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思想的要义及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思想实践的苏联模式及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就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生成的社会文化根基
        一、经济结构基础
        二、阶级结构基础
        三、政治文化基础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生成的政治现实需求
        一、对外主权独立需求
        二、内部秩序整合需求
        三、现代民主政治需求
        四、推进国家发展需求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生成的历史脉络
    第一节 现代国家建构与政党制度生成的互生型逻辑
        一、历史生成的因果性
        二、制度形态的匹配性
        三、实践机制的关联性
        四、价值追求的同一性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关系的初步探索
        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关系实践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关系实践
        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关系实践
        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关系实践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确立
        一、中国共产党“五一口号”的发布与民主党派的反应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初步确立
        三、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政党制度的发展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恢复和发展
        一、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恢复和发展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发展
        三、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发展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内涵、构造及特质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新型内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概念分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基本属性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类型意义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组织构造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组织构造的价值逻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组织构造的政治原则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构成主体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关系结构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基本特质
        一、创造一体与包容多元的辩证统一
        二、协商民主与权力集中的辩证统一
        三、选举政治与贤能政治的辩证统一
        四、控制权力与保证效能的辩证统一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运行的机制形态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运行的国家治理形态基础
        一、中国特色国家治理形态的形成
        二、中国特色国家治理形态的规范内涵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运行的依据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运行的制度依据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运行的规范依据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内部运行机制
        一、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领导机制
        二、政党协商机制
        三、党际监督机制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外部运行机制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政权体系中运行的机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人民政协中运行的机制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社会治理体系中运行的机制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践优势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整合优势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国家和合统一的政治保障
        二、多党合作是国家和合统一的重要制度安排
        三、政治协商是政治共同体沟通交往的重要形式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监督优势
        一、一党执政及其权力监督的理论与实践难题
        二、中国特色政党监督模式的特征与优势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治理优势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包容治理的重要制度载体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民主治理的重要制度载体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发展治理的重要制度载体
第七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发展的价值向度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发展的秩序价值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发展的民主价值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发展的法治价值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发展的社会价值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发展的问题挑战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发展的内外挑战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发展的实践需求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发展的话语短板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发展的实践进路
        一、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内外结构
        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主体能力
        三、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机制执行
        四、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话语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认同研究(1948-195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意义
    五、文章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确立
    一、多党合作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 多党合作关系的萌芽
        (二) 多党合作关系的发展
        (三) 多党合作关系的巩固
    二、多党合作制的形成标志
        (一) 多党合作制在政治上确立
        (二) 多党合作制在组织上形成
第二章 民主党派对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认同与不认同
    一、民主党派对中共领导地位的认同
        (一) 民主党派对中共领导地位的初步认同
        (二) 各民主党派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
    二、民主党派加强认同教育
        (一) 学习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
        (二) 学习中国共产党重要文件
    三、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
        (一) 积极参加土地改革运动
        (二) 踊跃投身抗美援朝运动
        (三) 投身镇压反革命运动
        (四) 配合“三反”、“五反”运动
    四、民主党派部分成员对多党合作制持怀疑态度
        (一) 不满多党合作制
        (二) 担心参政地位不保
第三章 民主党派对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认同原因及障碍分析
    一、民主党派认同多党合作制的原因分析
        (一) 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价值部分契合
        (二) 民主党派对国民党政治幻想破灭
        (三) 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实现
        (四) 中共对民主党派实行团结合作的方针政策
    二、错误思想影响民主党派部分成员对多党合作制的认同
        (一) 民主党派部分成员存在错误认知
        (二) 中共部分党员对民主党派存在错误认知
第四章 推进民主党派认同多党合作制的经验与启示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民主党派认同多党合作制的经验
        (一) 充分发挥执政党的主导作用
        (二) 民主党派顺时应势自我调适
        (三) 在实践中推动民主党派认同多党合作制
    二、建设新型政党制度的若干思考
        (一)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
        (二) 加强民主党派对多党合作制的认同
        (三) 推进多党合作制的法制化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7)论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的新型政党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旧式政党制度在中国的尝试及其弊端
    2.1 竞争型政党制度——民国初年多党制试验的失败
        2.1.1 民国初年多党制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2.1.2 民国初年多党制失败的原因及认识
    2.2 垄断型政党制度——国民党的一党专制的破产
        2.2.1 国民党一党专制的确立与破产
        2.2.2 国民党一党专制的本质特征
    2.3 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政党制度陷入的困境
3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3.1 民主党派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
    3.2 一届政协协商建国
    3.3 改革开放以来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化建设
4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4.1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实践结晶
        4.1.1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体现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
        4.1.2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符合统一战线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要求
        4.1.3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发挥统一战线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法宝作用
    4.2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4.2.1 马克思主义有关政党理论的论述
        4.2.2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4.3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的伟大政治创造
        4.3.1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由对立走向合作
        4.3.2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早期的政治活动
    4.4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根源
        4.4.1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
        4.4.2 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形成的作用
5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世界性意义:为丰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5.1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为世界政党制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5.2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运作方式更好体现了“政党责任”
    5.3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打破了西方政党政治的话语权垄断地位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8)试论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由来与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文献述评
    1.3 文章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政党与政党制度的相关概念
        2.1.1 政党的涵义
        2.1.2 政党制度的涵义
        2.1.3 政党制度的类型
    2.2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内涵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党制度的论述
        2.2.2 新型政党制度的提出
        2.2.3 新型政党制度的特色
        2.2.4 新型政党制度的基础
第三章 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由来
    3.1 近代以来中国政党制度发展的历史脉络
        3.1.1 中国早期政党的发端
        3.1.2 民国时期多党制的实践
        3.1.3 国民党“一党训政”的失败
        3.1.4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继续合作的历史契机
    3.2 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3.2.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形成
        3.2.2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发展
        3.2.3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发展
        3.2.4 新时代新型政党制度的正式提出
    3.3 坚持新型政党制度的必要性
        3.3.1 绝不能走西方国家的政党道路
        3.3.2 坚持新型政党制度是历史的选择
        3.3.3 新时代必须坚持新型政党制度
第四章 坚持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意义
    4.1 理论意义
        4.1.1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4.1.2 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模式
        4.1.3 汲取了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素养
    4.2 实践意义
        4.2.1 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4.2.2 有利于发展人民民主
        4.2.3 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
        4.2.4 有利于推动国家和谐稳定
    4.3 时代意义
        4.3.1 有利于实现“中国特色”到“中国道路”的转型升级
        4.3.2 有利于展现“中国方案”的责任担当
        4.3.3 有利于不同政党文明对话的新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9)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语境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话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意义及目的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现状
        (二) 国外现状
    三、本文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话语的基本内涵及相互关联
    一、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
        (一)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二) 话语、话语权及话语体系的内涵
        (三)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话语及其体系的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话语的相互关联
        (一)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话语建构、创新的内在要求
        (二)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话语的变迁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表现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语境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话语的演变历程
    一、从“八字方针”到“十六字方针”
    二、“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三、“促进政党关系和谐”
    四、“新型政党制度”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语境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话语的特征及功能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语境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话语的特征
        (一) 时代性
        (二) 实践性
        (三) 理论性
        (四) 人民性
        (五) 民族性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语境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话语的功能
        (一) 价值导向
        (二) 社会动员
        (三) 权力约束
        (四) 合法性辩护
第五章 新时期完善、创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语境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话语的思考
    一、现阶段面临的挑战
        (一) 西方话语体系的霸权影响
        (二)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优势未在国际社会得到充分展现
        (三) 相关研究的不足
        (四) 传统文化的现实桎梏
        (五) 民族心理的干扰
    二、完善、创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语境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话语的基本思路,.
        (一)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 以人民为中心
        (三) 以问题为导向
        (四) 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
        (五)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 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合
        (七) 坚持与发展相统一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10)新时期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理论基础与历史回顾
    2.1 中国多党制与多党合作制的内涵
        2.1.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内涵
        2.1.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特征
    2.2 多党合作制的理论来源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多党合作思想
        2.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多党合作制思想
        2.2.3 中国传统的和合思想
    2.3 我国多党制与多党合作的历史回顾
        2.3.1 民国初年多党制的起源与初步发展
        2.3.2 民国初年昙花一现的多党合并与重组
        2.3.3 大革命至建国前的党际合作
        2.3.4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发展与演变
第3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面临的挑战
    3.1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新挑战
        3.1.1 冷战终结与后冷战时代的国际格局
        3.1.2 西方多党竞争制思想的渗透
        3.1.3 新冷战时代中美政党制度绩效的竞争
    3.2 中国社会阶层变化的新挑战
        3.2.1 社会阶层结构新变化
        3.2.2 阶层利益结构新变化
        3.2.3 社会价值观念新变化
    3.3 政党自身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3.3.1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以后面临的挑战
        3.3.2 民主党派自身建设面临的挑战
        3.3.3 多党合作制运行机制面临的挑战
第4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完善策略
    4.1 辩证看待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
        4.1.1 借鉴西方政党制度的合理经验
        4.1.2 抵制西方思想意识的渗透分化
    4.2 积极应对社会阶层变化
        4.2.1 增强社会整合功能
        4.2.2 拓展利益表达功能
        4.2.3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4.3 充分挖掘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制度潜力
        4.3.1 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4.3.2 加强民主党派的思想组织建设
        4.3.3 加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运行机制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四、我国多党合作制与西方政党制的比较与历史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利益代表优势性问题研究[D]. 朱程.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创新研究[D]. 卢鑫.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历史发展研究 ——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D]. 陈思琪. 湘潭大学, 2020(02)
  • [4]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色优势研究[D]. 唐琼. 南华大学, 2020(01)
  •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生成逻辑与实践机理研究[D]. 张伟军. 兰州大学, 2020(01)
  • [6]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认同研究(1948-1956)[D]. 石青. 广西大学, 2019(12)
  • [7]论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的新型政党制度[D]. 辛奕. 山东大学, 2019(09)
  • [8]试论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由来与意义[D]. 康伟. 延边大学, 2019(01)
  • [9]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语境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话语研究[D]. 桂奕菲.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10]新时期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思考[D]. 王博. 东北石油大学, 2018(04)

标签:;  ;  ;  ;  ;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的比较及历史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