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城镇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干预效果评价

洛阳市城镇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干预效果评价

一、洛阳市城区居民心脑血管病干预效果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刘杨[1](2021)在《基于区域大数据平台的脑卒中发病的支持性环境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利用宜昌市和宁波市的区域大数据平台中脑卒中发病及其影响因素相关数据,计算脑卒中发病水平,分析支持性环境影响因素与脑卒中发病之间的关系,为脑卒中的预防控制、支持性环境的良好建设和区域大数据平台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性思路和可行性建议。方法:基于文献和现场调研,确定研究因素,选择家庭医生签约情况、居住点距离医疗机构的直线距离、居住点距离公园的直线距离、居住点距离公共交通站点的直线距离作为脑卒中支持性环境影响因素指标。制定区域大数据平台数据抽取标准,建立地方数据仓库。确定研究对象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并整理2017年~2019年宜昌城区(西陵区、点军区、伍家岗区、猇亭区)和宁波市北仑区的脑卒中发病及相关影响因素数据。通过百度地图开放平台,将文本地址信息转换为经纬度数据,利用Arc GIS软件计算最近直线距离。采用回归预测法进行缺失填补。按照年龄、性别,以1:1的匹配比例,匹配对照组。计算脑卒中发病水平,并根据空模型结果选择条件logistic回归,以脑卒中首次发病为因变量,支持性环境影响因素指标为自变量,高血压、糖尿病、职业情况、受教育水平、民族、婚姻状况作为协变量,并考虑交互效应,分析支持性环境影响因素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同时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绘制剂量-反应关系图。结果:2017年~2019年年均标化发病率为118.78/10万,其中标化发病率最高区县是猇亭区(233.01/10万),最低为西陵区(88.02/10万)。脑卒中发病率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P<0.05),男性标化发病率均高于女性。2017年宜昌城区发病率远低于2018年和2019年。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医生签约组的发病风险是未签约组的0.926倍(P=0.107),而≥65岁研究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组发病风险是未签约组的0.688倍(P<0.05),基于北仑的家庭医生签约组发病风险是未签约组的0.499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距离医疗机构直线距离为1,000~2,000米和≥2,000米组的发病风险是<1,000米组的1.069倍和1.146倍,在统计学上无意义,但剂量-反应关系显示,脑卒中发病风险随着医疗机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距离公园直线距离为1,000~2,000米和≥2,000米组的发病风险是<1,000 米组的 0.242 倍(P<0.05,95%CI=0.122~0.480)和 0.303 倍(P<0.05,95%CI=0.170~0.541)。但基于宜昌城区数据,脑卒中发病风险随着公园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距离公共交通站点直线距离为1,000~2,000米和≥2,000米组的发病风险是<1,000 米组的 1.821 倍(P<0.05,95%CI=1.092~3.038)和 4.126倍(P<0.05,95%CI=3.067~5.550),剂量-反应关系显示,脑卒中发病风险随着公共交通站点距离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家庭医生签约可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尤其是≥65岁人群;当居住点距离医疗机构、公园、公共交通站点越远,脑卒中的发病风险越高,因此需要建立良好的支持性环境。建设良好的支持性环境需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签约服务内容;强化社区医疗服务质量,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便利的医疗服务;科学规划公园服务半径,最大化绿色效益;增强公共交通重视程度,促进公共交通的可持续性、便捷性服务,推进居住点至公共交通站点距离<1000米的站点建设。区域大数据平台的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数据内容,提高数据质量;促进平台数据的科研使用;推进平台数据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互联互通;基于平台开发创新高效的慢病管理措施。

张敏[2](2021)在《长春市某城区小学生和家长对儿童高血压认知现状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的六所小学中四到六年级的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该地区小学生及其家长对儿童高血压认知情况及影响认知情况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积极地预防及控制早期高血压,提升家长对儿童高血压的认知提供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方法:2020年,按照方便抽样的方式,在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抽取6所小学,随后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学校中四到六年级的小学生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及其家长的高血压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小学生进行体格测量以了解其血压偏高情况。采用IBM 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S)进行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进行描述。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儿童高血压KAP问卷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本次调查收集小学生问卷2518份,学生家长问卷2733份,其中小学生血压偏高的检出率为24.4%。学生高血压KAP问卷知识、信念、行为及总分及格率分别为52.7%,64.4%,55.2%和53.1%;学生家长高血压KAP问卷知识、信念、行为及总分及格率分别为52.7%,60.6%,54.8%和51.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出生情况,是否单胎,是否有高血压家族史、心脑血管家族史,是否接受过高血压知识的调查学生高血压知识及格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家庭收入、主要照顾人、父母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过高血压知识,是否单胎及不同出生情况的调查学生高血压信念及格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年级及是否接受过高血压知识的调查学生高血压行为及格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出生情况,单胎,是否接受过高血压知识,是否具有高血压家族史及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调查学生高血压KAP总分及格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是否接受高血压知识,是否具有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学生家长高血压知识及格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及是否接受过高血压知识的学生家长高血压信念及格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中是否有血压计及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学生家长高血压行为技能及格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是否接受过高血压知识,是否有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和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学生家长高血压KAP问卷总分及格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单胎、出生情况、高血压家族史、接受过高血压知识是学生高血压知识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五年级、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其他人为照顾人、接受过高血压知识是学生高血压信念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年龄≥11岁及是否接受过高血压知识是学生高血压行为技能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父母文化程度、出生情况、高血压家族史及是否接受高血压知识是学生高血压问卷总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4-9万元、10万及以上家庭收入、接受过高血压知识、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是家长高血压知识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男性、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10万及以上家庭收入、接受过高血压知识是家长高血压信念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家中有血压计及有糖尿病家族史是高血压行为技能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男性、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4-9万、10万及以上家庭收入、高血压家族史、接受过高血压知识及家中有血压计是家长高血压KAP问卷总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1.四到六年小学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家长和学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四到六年小学生和家长对儿童高血压总体认知水平处于较低水平。2.影响四到六年级小学生对儿童高血压总体认知水平的因素包括父母文化程度、高血压家族史和接受过高血压知识。3.影响学生家长对儿童高血压总体认知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高血压家族史及接受过高血压知识。

赖佳伟[3](2021)在《新余市渝水区居民2014~2018年心血管疾病死亡时间序列及空间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2014~2018年江西省渝水区人群主要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并预测渝水区2019~2021年心血管疾病死亡情况;同时探索心血管疾病死亡是否存在空间聚集性,找到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热点区域及异常区域。从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分析,为渝水区的心血管疾病防控和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获取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2014~2018年居民全部死亡案例,并通过漏报调查等质量控制手段最终得到死亡资料;历年的人口结构金字塔从新余市统计年鉴上获得。死因分类划分标准参照第十版国际疾病编码(ICD-10)进行。主要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潜在减寿年数、减寿率等指标评价疾病负担;使用蒋庆琅法编制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寿命表;采用时间序列分析软件Eviews8.0,通过序列的平稳化、模型的识别、模型参数估计和适应性检验得到合适的ARIMA季节乘积模型,对未来三年该区居民心血管疾病月度死亡例数进行预测。在GIS分析中,首先,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Global Moran’s I)分析该地区心血管疾病死亡流行趋势是否存在空间聚集性,然后采用局部空间Getis-Ord Gi*热点分析进一步分析不同乡镇/街道之间CVD死亡率的关系,最后使用局部空间自相关(Anselin Local Moran’s I)聚类和异常值分析去进一步挖掘某些隐藏在低值中的高点和隐藏在高值区域中的低点地区。结果:2014年~2018年渝水区居民合计死亡人数为23504人,粗死亡率为5.19~5.42‰之间,标化死亡率为5.34‰。全人群前三位死因顺位为心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男性和女性死因顺位同样如此。全人群标化死亡率从2014年(5.74‰)到2018年(4.87‰)下降了0.87‰,降幅为15.16%,男性和女性标化死亡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居民期望寿命整体均呈现出上升水平,全人群期望寿命为78.82岁(男性76.57岁,女性81.41岁)。5年间,全人群人均期望寿命从2014年77.96岁到2018年79.85岁,提高了1.89岁,男性提升1.70岁,女性增加2.18岁。渝水区居民2014~2018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34‰(男性2.38‰,女性2.29‰),5年间全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在2.21~2.45‰之间波动。心血管疾病造成的PYLL居于所有死因第三位,合计17736.5人年(男性17736.5人年,女性7444.0人年);给全人群造成的PYLLR为6.00%(男性8.00%,女性3.76)。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20.70/10万(男性为123.32/10万,女性为117.8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2.96/10万(男性为157.10/10万,女性为106.35/10万)。5年间,渝水区居民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在113.81~127.60/10万之间波动,未见明显趋势,标化死亡率整体下降,由2014年的135.51/10万下降到2017年的111.62/10万,2018年有所回升为116.58/10万。心脏病死亡率为102.46/10万(男性为103.32/10万,女性为101.5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4.83/10万(男性为133.56/10万,女性为91.33/10万)。5年间,渝水区居民心脏病粗死亡率在84.70~115.66/10万之间波动,未见明显趋势,标化死亡率整体略有下降。使用渝水区2014~2018年心血管疾病每月死亡时间序列数据,成功建立了ARIMA乘积季节模型,最终模型为ARIMA(1,1,1)(1,1,1)12,平均绝对误差(MEA=12.01),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6.85%),模型回代拟合效果良好。模型预测偏差率(BP=0.33%),方差率(VP=7.68%),协变率(CP=92.00%),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预测结果显示渝水区的心血管疾病仍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渝水区心血管疾病死亡地图显示,渝水区各街道/乡镇的死亡率相差较大。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Global Moran’s I结果显示,有部分年份心血管疾病死亡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即空间的区域存在聚集趋势;另有部分年份未发现空间自相关关系,属于随机空间分布模式。Getis-Ord Gi*热点分析,发现这5年间的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渝水区中部,如新钢街道、城南街道、城北街道、珠珊镇;热点区主要是西北部的欧里镇。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Anselin Local Moran’s I聚类和异常值分析5年间,总体上来看,发现了一个L-L低低聚集区,为珠珊镇。结论:(1)渝水区2014~2018年居民粗死亡率粗死亡率低于全国同期水平,人均期望寿命有所提升。心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是前三位死因。降低死亡提升当地居民寿命,宜以老年人与婴幼儿为重点人群,同时需加强以心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2)渝水区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各死因之首,负担较大,寿命损失7.20年,给当地居民造成严重健康负担。呈现出男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于女性的分布特征。加强以男性为主的心血管疾病防控,对于维护当地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3)近年该地居民脑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呈现出下降趋势,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寿命损失较高。在未来脑血管疾病防控中,当地宜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防控策略,加强健康监测、高危险人群筛选等管理措施,积极开展临床治疗防止并发症与后遗症,加强晚期病人康复等防控措施。(4)近年该地居民心脏病粗死亡率略有上升趋势,寿命损失较高;这提示心血管引发的心脏病是当地居民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遏制其上升趋势是当前工作的目标之一,可以通过加强预防、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综合防治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从而降低心脏病对居民健康的危害。(5)构建的ARIMA(1,1,1)(1,1,1)12乘积季节模型检验参数优良,可以对渝水区心血管疾病死亡情况作出较准确的预测。(6)空间分析发现:渝水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在某些时段上存在聚集趋势;发现的热点与冷点区域对当地心血管疾病防控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便于卫生管理部门合理安排卫生人力、物力与财力,统筹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防范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

张俊鹏[4](2021)在《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病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评估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评估预测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危险性,探讨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CVD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258例高血压病患者,依据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试行)》中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证候分型,分为4个证型(肾气亏虚证、痰瘀互结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同时分别运用WHO/ISH风险预测图、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Prediction for ASCVD Risk in China,China-PAR模型)对高血压病患者(年龄在40~79岁之间)进行CVD短期风险评估(10年),并运用China-PAR模型对高血压病患者(经China-PAR模型计算CVD短期风险处于中、低危水平且年龄在40~59岁之间)进行CVD长期风险评估,并分别计算短期和长期发病风险分层,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危险因素与不同中医证型与之间的关系。结果:1.本研究纳入258例患者,其中痰瘀互结证110(42.64%)例,阴虚阳亢证86(33.33%)例,肾气亏虚证38(14.73%)例,肝火亢盛证24(9.30%)例。2.本研究258例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Η=10.45、13.60、14.73、11.52,P<0.05)。3.本研究258例患者,经WHO/ISH风险预测图判定CVD短期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Η=21.77,P=0.00),且阴虚阳亢证组高于痰瘀互结证组、肾气亏虚证组和肝火亢盛证组(P<0.05);经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CVD短期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Η=16.05,P=0.00),且痰瘀互结证组高于肝火亢盛证组、肾气亏虚证组和阴虚阳亢证组(P<0.05);经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CVD长期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Η=15.28,P=0.00),且痰瘀互结证组高于肾气亏虚证组、阴虚阳亢证组和肝火亢盛证组(P<0.05)。4.本研究258例患者,以WHO/ISH风险预测图计算CVD短期发病风险,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阴虚阳亢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糖尿病史、吸烟、年龄、SBP、TC呈正相关(rs=0.57、0.35、0.40、0.55、0.32,P<0.05);痰瘀互结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吸烟、SBP、TC呈正相关(rs=0.44、0.39、0.37,P<0.05);肾气亏虚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吸烟、年龄、SBP呈正相关(rs=0.52、0.41、0.50,P<0.05);肝火亢盛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吸烟、SBP呈正相关(rs=0.49、0.57,P<0.05)。5.本研究258例患者,以China-PAR模型计算CVD短期发病风险,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痰瘀互结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吸烟、年龄、SBP、TC、WC呈正相关(rs=0.27、0.25、0.20、0.27、0.41,P<0.05),与HDL-C呈负相关(rs=-0.27,P<0.05);肝火亢盛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吸烟、SBP、TC呈正相关(rs=0.50、0.47、0.53,P<0.05);阴虚阳亢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糖尿病、吸烟、SBP、TC呈正相关(rs=0.28、0.39、0.42、0.24,P<0.05),与HDL-C呈负相关(rs=-0.35,P<0.05);肾气亏虚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糖尿病、年龄、SBP、WC呈正相关(rs=0.49、0.42、0.48、0.47,P<0.05)。6.本研究258例患者,以China-PAR模型计算CVD长期发病风险,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痰瘀互结证组患者CVD长期发病风险与吸烟、年龄、SBP、TC、WC呈正相关(rs=0.38、0.32、0.47、0.44、0.39,P<0.05);肾气亏虚证组患者CVD长期发病风险与糖尿病、年龄、SBP呈正相关(rs=0.77、0.61、0.51,P<0.05);阴虚阳亢证组患者CVD长期发病风险与吸烟、年龄、SBP、WC呈正相关(rs=0.30、0.48、0.39、0.32,P<0.05),与HDL-C呈负相关(rs=-0.41,P<0.05);肝火亢盛证组患者CVD长期发病风险与吸烟、SBP、TC呈正相关(rs=0.76、0.73、0.73,P<0.05)。结论:本研究258例患者,经WHO/ISH风险预测图测得CVD短期发病风险分层,阴虚阳亢证组最高;经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测得CVD短期与长期发病风险分层,均为痰瘀互结证组最高。提示阴虚阳亢证和(或)痰瘀互结证可能是CVD风险较高的中医证型,在临床中需要重点关注。

曾慧娟[5](2021)在《昆明市主城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慢性肾脏病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目 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s)是 2 1 世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慢性肾脏病(CKD,chronic kidney disease)因为起病隐匿并发症严重,医疗资源消耗巨大,患者生存质量低,对家庭、社会、国家影响严重,CKD同样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CKD患病率高,在中国CKD患病率达10.8%,特别在CKD早期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识别及管理。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导下,强调基层预防疾病为重点,目前暂缺云南省CKD的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等相关调查,结合目前昆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已有的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管理基础,本研究将CKD在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中融合起研究,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公共卫生角度按健康生态学模型理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居民进行CKD的四部分系列调查研究,发现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KD的影响因素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建立社区CKD诊断模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CKD提供早期诊断及防治提供策略和理论依据。本研究旨在:1.探索CKD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管理的可及性,基于健康生态模型理论,采用多维多层次健康相关调查方法,探讨云南省昆明市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中CKD影响因素等。2.基于目前已有国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基础,对CKD高危人群(糖尿病和高血压人群),进行CKD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KD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高危人群中CKD防控提供理论支持。3.考虑个体基因层面,对筛查出CKD患者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调查,发现云南省昆明市社区居民CKD易感基因,提供精准的实验室诊断依据。4.探索构建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方便实用的CKD早期诊断模型,为社区CKD早期防治提供实用工具。5.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CKD相关政策建议及管理策略。[方法]首先,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社区全部居民,采用宏观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调查昆明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关于CKD的基本情况,掌握居民关于CKD危险因素、知晓情况、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评价及居民健康素养情况调查。其次,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管理的慢性病人群(高血压和及糖尿病患者)进行CKD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问卷、体格检查、血清实验学检测、尿常规分析、尿早期肾损伤(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得出这两类CKD高危人群中CKD流行情况。再次,针对个体先天特质,对CKD易感基因PVT1基因进行检测5个SNP基因位点多态性分析,为CKD诊断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基于前三部分数据,采用机器学习建立四种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CKD风险评估预测模型,发现13个指标对模型建立起主要作用。并建立社区CKD诊断模型,对社区居民实现早期诊断CKD,为CKD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最后,总结四部分研究结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CKD提出建议及策略。[结果]第一部分,发现社区居民中对CKD管理需求度高,社区居民中CKD危险因素存在并在慢病人群突显,居民CKD知晓率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民对CKD的供需矛盾不平衡,居民个人健康素养意识强,但实际居民健康效能评价低,特别需要关注慢性病CKD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人群),慢性病人群对社区CKD管理的需求更高。第二部分,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糖尿病人群中CKD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糖尿病人群中CKD总患病率为42.6%。高尿酸、男性、肥胖是CKD危险因素。采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白蛋白尿异常阳性率高达37.0%。分别采用中国人改良MDRD公式、2009 CKD-EPI公式、2012 CKD-EPI胱氨酸抑制素C公式计算eGFR下降率不同,其中2012CKD-EPI胱氨酸抑制素C公式估算eGFR下降阳性率最高(13.4%),用中国人改良MDRD公式估算eGFR下降阳性率最低(4.8%)。通过采用患者积极度量表(PAM13)分析不同分组的慢性病人群,发现不同分组对疾病积极度有统计学差异,需要社区医护及患者提高对慢性病的积极度。第三部分,在昆明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采用PCR-RFLP 进行 PVT1 基因 5 个 SNP 位点(rs1499368、rs1121947/rs2608030、rs11993333、rs2720659、rs2720660)多态性研究,基因 PVT1rs11993333 及rs2720659多态性在CKD组及非CKD组间有统计学差异,rs11993333基因型TC及TT基因和rs2720659基因型AG及GG在CKD组人群中高表达,其可能为CKD诊断预测的因素之一,并且建议采用PCR-RFLP对社区CKD高危人群进行PVT1基因进行SNP多态性检测,在早期筛查、疾病随访观察及并发症监测中作为影响因素分析。第四部分,基于前三部分调查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CKD风险评估预测模型,发现13个指标对模型建立起主要作用,纳入并建立SVM、RF、Naive Bayes和ANN建立CKD预测模型,比较四种模型各项性能,提出最佳社区CKD诊断ANN模型。最后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实用方便的CKD诊断预测模型,最后提出社区筛查、管理CKD的策略及建议,为社区CKD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 论]基于昆明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有的条件及资源,对社区中不同风险居民进行CKD防控非常有必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CKD管理,做好CKD基层预防。需要在社区慢性病人群(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开展早期CKD筛查,并对该类人群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提高医护对CKD早期筛查的意识,给予社区管理的慢性病患者更多CKD早期防治干预。建立并实现为社区医护方便实用的社区CKD早期诊断模型,提高社区居民对CKD认识、早期发现CKD患者,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的CKD管理提供三级预防管理理论依据和策略。本研究创新性:本研究为云南省昆明市首个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CKD调查,研究按健康生态学模型理论,从个体先天特质、个体行为、家庭、社区及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卫生政策,包括健康因素的整个多维多层次内容,融合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从公共卫生角度调查出发,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CKD与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防控结合,从全社区普通居民到CKD高危人群,再到筛查出CKD人群基因多态性分析,调查方法全面包括:宏观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清生化检测及尿液检测、肾损伤早期标志物检测、基因多态性分子检测,弥补了既往单个层面的研究,最后构建出社区CKD早期诊断模型,为社区早期诊断评估CKD提供实用工具。

刘维洲,胡婧婷,杨运方,梁菁,罗军,熊恩来,陈佳,张洁琼,潘华[6](2020)在《铜陵鹞山社区心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模式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铜陵市鹞山社区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情况,探索铜陵市社区心脑血管病一体化防治模式。方法以方便抽样方法确定铜陵市铜官区鹞山社区为筛查点,40岁以上常住居民列为待筛查和干预对象,确定筛查与综合干预人数为6 182例,并对该社区2015—2017年度的所有常住居民进行了心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32 487人次。结果铜陵市鹞山社区40岁以上居民中高血压患者占24.44%;高脂血症患者占7.78%;糖尿病患者占6.94%;吸烟人群占24.20%;超重人群占11.36%;有脑卒中病史者占1.78%;心房颤动患者占0.26%;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者占0.10%。2015—2017年脑卒中发病率低于所在的铜陵市铜官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34,P=0.002);脑卒中死亡率与铜官区相近,发病率及死亡率无逐年递增或递减现象;2015—2017年心脏病死亡率与铜官区相近,心脏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0,P=0.002)。结论铜陵市鹞山社区40岁以上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特点与铜官区总体人群比较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通过一体化筛查可以针对不同社区制定不同的防治方案,最终形成全市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模式。

车俊杰[7](2020)在《延边地区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调查延边地区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指标,分析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找出目前本社区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且为制定针对性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延边地区某社区60岁以上健康体检参加者4 556名,收集其健康体检资料中的年龄、性别、民族、血压、体重、身高、腰围、文化程度、婚姻状态、职业、吸烟与否、锻炼频率、饮酒频率和饮食习惯、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并分析其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方案要求实施健康体检,根据“中国不同疾病防治指南”提出的标准判定肥胖、空腹血糖受损、高血压和血脂异常,采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指南(ATP Ⅲ)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提出的标准判定代谢综合征(MS)。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数据以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本次研究共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4 556名,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占41.5%和58.5%,朝鲜族和汉族分别占20.2%和79.8%,60~64、65~69、70~74和75~岁分别占30.6%、38.2%、22.0%和9.2%。本次研究对象中,文盲或半文盲、小学、初中和高中及以上学历者分别为29.5%、19.1%、37.7%和13.6%,已婚和离婚或丧偶分别占81.9%和18.1%,公务人员、个体或工人和农民或无工作者分别为13.8%、8.0%和78.1%,不吸烟和吸烟者分别为85.1%和14.9%,不锻炼、偶尔锻炼和每天锻炼者分别为39.2%、6.4%和54.5%,不饮酒、偶尔饮酒和每天饮酒者分别占77.9%、13.3%和8.8%。本社区老年人文化程度、婚姻状态、职业、锻炼、吸烟和饮酒分布特征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均P<0.05)。2.本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整体型肥胖和腹型肥胖患病率分别为74.8%和66.8%,空腹血糖受损和高血压分别为29.4%和13.1%;血脂异常患病率为70.7%,其中高总胆固醇血症为50.0%、高甘油三酯血症为40.7%、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为26.1%、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为10.3%;CDS标准判定的MS患病率为19.5%,ATPⅢ标准判定的MS患病率为48.6%。本社区汉族老年人超重肥胖、腹型肥胖和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朝鲜族,而朝鲜族血脂异常患病率则高于汉族,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本社区老年人整体型肥胖患病危险与民族、年龄、职业和吸烟情况密切相关,腹型肥胖与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态、职业、吸烟情况、锻炼和饮酒频率密切相关:(2)高血压患病危险与民族和饮酒频率密切相关:(3)空腹血糖受损患病危险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饮酒频率密切相关:(4)血脂异常患病危险与性别、民族、职业和饮酒频率密切相关:(5)CDS标准判定的MS患病危险与性别和职业密切相关,ATPⅢ标准判定的MS患病危险与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和饮酒频率密切相关。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本社区老年人整体型肥胖患病危险与民族、年龄、职业和吸烟密切相关,即汉族患病危险高于朝鲜族(OR=1.384,95%CI:1.178~1.625),个体或工人患病危险高于其他职业者(OR=1.422,95%CI:1.032~1.960),不吸烟者患病危险高于吸烟者(OR=1.258,95%CI:1.048~1.510),60~74岁年龄组患病危险明显增高(与75~岁年龄组比较,60~64、65~69、70~74年龄组的OR值分别为1.310、1.493和1.387);腹型肥胖患病风险与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和吸烟情况密切相关,即女性患病危险高于男性(OR=4.859,95%CI:4.184~5.643),汉族患病危险高于朝鲜族(OR=1.497,95%CI:1.271~1.764),高中及以上者患病危险高于其他学历(OR=1.330,95%CI:1.071~1.652),个体或工人者患病危险高于其他职业(OR=1.455,95%CI:1.073~1.974),不吸烟者患病危险高于吸烟者(OR=1.235,95%CI:1.024~1.490)。(2)血脂异常与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态、职业、吸烟和饮酒频率密切相关,即女性患病危险高于男性(OR=2.076,95%CI:1.757~2.453),朝鲜族患病危险高于汉族(OR=1.375,95%CI:1.160~1.630),高中及以上者患病危险高于其他学历(OR=1.235,95%CI:0.992~1.537),离婚或丧偶者患病危险高于已婚者(OR=1.174,95%CI:0.984~1.401),个体或工人和农民或无职业者患病危险高于公务人员(OR=1.319和1.296,95%CI:0.987~1.762和1.073~1.566),吸烟者患病危险高于不吸烟者(OR=1.224,95%CI:1.000~1.498),每天饮酒者患病风险高于不饮酒者(OR=1.284,95%CI:1.034~1.595)。(3)空腹血糖受损与年龄和学历密切相关,即65~岁年龄组患病危险明显增高(与60~64岁年龄组比较,65~69、70~74和75~岁年龄组的OR值分别为1.349、1.512和1.255),高中及以上者患病危险高于其他学历(OR=1.309,95%CI:1.067~1.606)。(4)高血压患病危险与性别、民族和饮酒频率密切相关,即女性的患病危险高于男性(OR=1.293,95%CI:1.033~1.617),汉族的患病危险高于朝鲜族(OR=1.475,95%CI:1.164~1.868),每天饮酒老年人患病危险高于不饮酒者(OR=1.582,95%CI:1.140~2.194)。(5)CDS标准判定的MS患病危险与性别、年龄和职业密切相关,即女性患病危险高于男性(OR=1.257,95%CI:1.075~1.470),65~74岁患病风险高于其他年龄组(与60~64岁年龄组比较,65~69和70~74岁年龄组的OR值分别为1.243和1.294),个体或工人患病危险高于公务人员(OR=1.503,95%CI:1.102~2.050);ATPⅢ标准判定的MS患病危险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和职业密切相关,即女性患病危险高于男性(OR=2.25 1,95%CI:1.979~2.561),65~74岁患病风险高于其他年龄组(与60~64岁年龄组比较,65~69和70~74岁年龄组的OR值分别为1.219和1.237),高中及以上者患病危险高于文盲或半文盲(OR=1.234,95%CI:1.013~1.503),离婚或丧偶者患病危险高于已婚者(OR=1.214,95%CI:1.032~1.428),个体或工人患病危险高于公务人员(OR=1.261,95%CI:0.963~1.651)。结论:1.延边地区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肥胖和血脂异常患病率达到67%~75%,其患病水平均属于国内较高发地区。IFG和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9.4%和13.1%,其中IFG患病水平属于国内中等程度发病地区,高血压患病水平属于国内较低发地区。不同标准判定的代谢综合征患病水平差异较大,ATPⅢ标准判定的MS患病率明显高于CDS标准判定的MS,应选择适宜的参考值评估本社区老年人MS的患病水平。肥胖、血脂异常、IFG和ATPⅢ标准判定的MS是目前本社区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且本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其健康管理。2.不同特征老年人代谢异常性疾病的患病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布特征有所不同,应根据本地区老年人不同特征和不同代谢异常性疾病的患病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布特征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策略。

王平[8](2020)在《高职护生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高职护生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现状,分析影响高职护生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干预,验证干预对提升高职护生健康素养及改善生活方式的效果,为有针对性地对高职护生开展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第一阶段采用现况调查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1-3月抽取山东省某医学院校三年制专科护理68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2015年《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修订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同伴影响抵抗问卷对护生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进行现况调查。2.第二阶段采取前后对照类试验研究设计,从调查对象中选取一部分对象进行基于Pender健康促进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纳入117人。干预时间为6个月,干预方法包括专题讲座(4次)、观看视频、微信群、同伴教育(1-2次/月)等,采用与第一阶段相同的问卷进行调查,对干预前后护生的健康素养及生活方式水平进行比较。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秩和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高职护生健康素养现状684名高职护生健康素养总分为56.00(52.00,60.00),基本知识和理念维度得分为24.00(22.00,26.00),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维度得分为19.00(17.00,21.00),健康技能维度得分为13.00(11.00,14.00)。2.高职护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健康素养总分的主要因素包括年级、同伴影响抵抗、性别、母亲文化程度、健康知识关注度,共解释健康素养变异的11.2%。高年级学生健康素养总分较低年级高;同伴影响抵抗得分高者健康素养总分较高;女生健康素养总分高于男生;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学生健康素养总分高于其他学生;经常关注健康知识者健康素养总分高于偶尔关注者和完全不关注者。3.高职护生生活方式现状684名高职护生生活方式总分为120.26±16.11,运动锻炼行为维度得分为6.83±2.38,规律生活行为维度得分为10.00±2.52,饮食营养行为维度得分为13.86±3.09,健康危害行为维度得分为9.31±1.29,健康责任行为维度得分为20.06±3.22,人际关系行为维度得分为23.48±4.19,压力管理行为维度得分为17.78±3.23,生命欣赏行为维度得分为18.95±3.77。4.高职护生生活方式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生活方式总分的主要因素包括一般自我效能感、自测健康状况、健康知识关注度、同伴影响抵抗、健康素养得分、性别,共解释生活方式变异的32.9%。一般自我效能感越强,生活方式总分越高;自测健康状况越好生活方式总分越高;经常关注健康知识者生活方式总分高于偶尔关注者和完全不关注者;同伴影响抵抗越强生活方式总分越高;健康素养得分越高生活方式总分越高;女生生活方式总分高于男生。5.高职护生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干预效果干预后护生健康素养总得分(Z=9950.500,P<0.05)、基本知识和理念(Z=10703.500,P<0.05)、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Z=9106.500,P<0.05)及健康技能(Z=8277.000,P<0.05)三个维度得分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护生生活方式总分(t=-2.649,P<0.05)、规律生活行为维度(t=-5.099,P<0.05)、饮食营养行为维度(t=-3.993,P<0.05)、健康责任行为维度(t=-2.401,P<0.05)及生命欣赏行为维度(t=-2.029,P<0.05)得分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动锻炼行为维度、健康危害行为维度、人际关系行为维度、压力管理行为维度得分在干预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高职护生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处于中等水平。2.高职护生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受多种因素影响。3.高职护生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各维度水平在干预前后效果不均衡,受多种因素影响。

镇雪婷[9](2020)在《老年轻度认知障碍者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预测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认知功能管理是延缓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人群疾病进程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国内外老年MCI者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较低,极大影响了认知功能管理的干预成效。针对认知功能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国内外多集中在管理项目的种类、开展形式及效果评价等领域,尚缺乏老年MCI者认知功能管理整体依从性评价工具的系统研究。研究目的:1.按照量表规范化开发流程,编制“老年MCI者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预测量表”,为揭示老年MCI人群认知功能管理意识的差异性提供量化的测评工具。2.验证“老年MCI者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预测量表”的性能,从而为定量评价MCI人群认知功能管理水平提供精准有效度量工具。研究方法: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经文献回顾、相关指南参考、半结构式访谈形成包含43个条目的量表初始条目池,采用德尔菲(Delphi)法,对5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对形成的量表初始条目池进行修订,最终形成包含34个条目的初始量表,并开展了预调查,进一步检验条目测量的可行性。应用初始量表对200名湖州地区老年MCI者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应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形成的暂定版量表对赤峰地区200名老年MCI者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运用SPSS 21.0与Amos 24.0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采用专家函询法评价量表的内容效度;釆用项目分析法进行条目分析和筛选;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评价量表的结构效度;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量表信度的评定。研究结果:最终版“老年MCI者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预测量表”包括6个维度共32个条目,即易感性认知维度(7个条目),严重性认知维度(4个条目),行为效益维度(3个条目),行为障碍维度(7个条目),行动线索维度(3个条目)和自我效能维度(8个条目)。量表专家函询内容效度指数为0.92,表明量表内容效度较好;此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α系数为0.904,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在0.8570.953之间,探索性因素分析总体方差的累积贡献率为61.641%,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卡方检验与自由度比值(χ2/df)=2.228、Tucker-Lewis指标(TLI)=0.891、比较适配指数(CFI)=0.901、增值适配指数(IFI)=0.902和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0.902,拟合指标基本达标,模型拟合度较好,显示量表结构效度较好。研究结论:本研究初步形成具有良好信效度的“老年MCI者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预测量表”。此量表的编制将为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下老年MCI者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的评估提供一套科学可靠的测评工具,同时为评价不同认知功能干预技术的效果提供了一项客观的指标参考。

吕和武[10](2020)在《社区周边建成环境对儿童青少年交通性和休闲性身体活动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城市社区周边建成环境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一个独具特色且意义深远的话题。统筹城市社区周边建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兼顾促进城市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中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身体活动不足和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当今慢性疾病发生的第一独立危险因素。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指数评估报告(2017)显示,社区环境的得分远低于学校环境,社区环境的支持作用明显不足,环境支持的失衡制约了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水平的提升。因此探究城市社区周边建成环境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故本研究主要基于新城市主义、城市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等理论,探究城市社区周边建成环境对儿童青少年交通性身体活动、休闲性身体活动的影响,并选取部分苏州市的儿童青少年作为样本,测量其身体活动,将测量结果与儿童青少年所在社区的建成环境特征进行匹配,一方面探索影响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社区周边建成环境要素,另一方面,发现适宜儿童青少年从事身体活动的社区周边建成环境空间特征。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IPAQ)和《社区环境可步行性量表》(Neighborhood Environment Walkability Scale,NEWS)分别采集全国部分省份和地区儿童青少年的交通性身体活动、休闲性身体活动数据和社区周边建成环境的主观数据,建立社区周边建成环境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利用在线地图、POI(point of interesting)数据、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数据获取方法,选取苏州市不同市区的传统社区、普通商品房社区、中高档型社区为案例社区,构建各社区周边建成环境的空间属性数据库。以ArcGIS10.2为平台,运用空间分析法(核密度分析方法、空间自相关法),分析案例社区1200m缓冲区内的餐饮、购物、生活、体育休闲、风景名胜、科教文化、医疗卫生、交通设施8大类日常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用来验证社区周边建成环境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发现适宜儿童青少年进行身体活动的社区周边建成环境空间特征。研究结果:(1)由于地理分布、城市建成环境、季节气候等因素,不同测试地域研究对象的身体活动水平差异比较大。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交通性身体活动和休闲性身体活动上在各个省份之间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儿童青少年的交通性身体活动和休闲性身体活动上呈现出男生多于女生的特点,并且各类身体活动整体上存在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2)单因素筛选出居住密度、访问性、步行设施与安全、美学、交通隐患、治安和阻碍7个因素是影响儿童青少年交通性身体活动的可疑影响因素,而多因素分析发现,居住密度、美学和性别对应的P值均<0.05,说明这三个因素与儿童青少年的交通性身体活动间具有显着相关性,且对应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01、0.183均大于0,为正相关关系。男生的交通性身体活动明显高于女生的交通性身体活动水平。(3)单因素筛选出居住密度、访问性、步行设施与安全、美学和治安5个可能影响休闲性身体活动的可疑影响因素。而多因素分析发现,针对中等强度休闲性身体活动来说,居住密度、治安对应的P值均<0.05,说明这2个因素和中等强度休闲性身体活动间具有显着相关性,且对应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01、0.123均大于0,为正相关关系。男生的中强度休闲性身体活动明显高于女生的中强度休闲性身体活动水平。针对高强度休闲性身体活动来说,居住密度、美学对应的P值均<0.05,说明这2个因素与儿童青少年的高强度休闲性身体活动之间具有显着的相关性,且对应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01、0.171均大于0,为正相关关系。10-12、13-15岁年龄段对应的P值均<0.05,且对应的影响系数为-0.439、-0.276小于0,说明10-12、13-15岁年龄段的高强度休闲性身体活动明显低于16-18年龄段的高强度休闲性身体活动。男生的高强度休闲性身体活动明显高于女生的高强度休闲性身体活动水平。(4)从儿童青少年的交通性身体活动来看,Z社区>Y社区>W社区。从儿童青少年的休闲性身体活动来看,Z社区>Y社区社区>W社区。从社区环境可步行性来看,Z社区>Y社区>W社区。从社区周边建成环境的POI点数量来看,0-400m、400-800m、800-1200m这3个缓冲区内,均是Z社区>Y社区>W社区。从核密度以莫兰指数来看,Z社区各类POI点的分布相对集中,核密度与莫兰指数都比较高,路网密集,街道连通性好,各类公共交通设施齐全,安全性高。Y社区和W社区的核密度比较低,各类POI点的分布相对分散,且都集中于一隅,莫兰指数比较低。(5)Z社区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量较大,其空间特征是日常服务设施的业态丰富,社区设施的数量多且集聚程度高,社区服务功能完善,日常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合理,交通设施密集,社区步行网络的覆盖率高、居住密度大,且连续性好,可步行性水平高。Y社区和W社区的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量较小,其空间特征是日常服务设施的业态比较不丰富,社区设施的数量较少且集聚程度较低,社区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日常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不合理,交通设施较少,社区步行网络的覆盖率不高、居住密度小、建设不足,步行指数水平较低,且连续性差,可步行性水平整体偏低。研究结论:(1)居住密度、美学是影响儿童青少年交通性身体活动的建成环境因素。男生、女生在交通性身体活动上存在显着性差异。总体而言,高居住密度、高美学度的社区周边建成环境有益于儿童青少年进行交通性身体活动。(2)居住密度、治安是影响儿童青少年中等强度休闲性身体活动的建成环境因素。居住密度、美学是影响儿童青少年高强度休闲性身体活动的建成环境因素。不同年龄段在高强度休闲性身体活动上存在显着性差异。男生、女生在高强度休闲性身体活动上存在显着性差异。总体而言,高居住密度、高美学度、治安良好的社区周边建成环境有益于儿童青少年进行休闲性身体活动。(3)儿童青少年交通性和休闲性身体活动比较多的社区具有城市精明增长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社区环境可步行性高、POI点的数量多,类型丰富且分布均匀,核密度比较大,空间自相关系数高。儿童青少年交通性和休闲性身体活动比较少的社区具有城市蔓延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其社区环境可步行性较低、POI点的数量少,类型较单一且分布不均匀,核密度比较小,空间自相关系数较低。(4)适宜儿童青少年从事交通性和休闲性身体活动的社区周边建成环境空间特征具有以下5个特征:社区周边建成环境的高居住密度开发、多功能的土地混合利用、社区周边建成环境的高访问性、社区周边建成环境的高可步行性、公交导向型土地发展模式。

二、洛阳市城区居民心脑血管病干预效果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洛阳市城区居民心脑血管病干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区域大数据平台的脑卒中发病的支持性环境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课题来源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对照表
1 研究背景
    1.1 脑卒中影响因素研究
        1.1.1 支持性环境
        1.1.2 中间危险因素
        1.1.3 不可改变危险因素
        1.1.4 可改变危险因素
        1.1.5 其他社会决定因素
    1.2 支持性环境影响因素研究方法
        1.2.1 国内研究方法
        1.2.2 国外研究方法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资料与方法
    3.1 资料来源
        3.1.1 宜昌城区
        3.1.2 宁波北仑
        3.1.3 其他来源
    3.2 前期准备和数据整理
        3.2.1 平台数据抽取标准
        3.2.2 研究对象纳入排除标准
        3.2.3 支持性环境指标整理
        3.2.4 缺失值填补
    3.3 统计分析
        3.3.1 模型理论基础
        3.3.2 模型建立
        3.3.3 分析软件
    3.4 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
    4.1 脑卒中发病水平
    4.2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4.3 回归分析结果
        4.3.1 单因素分析结果
        4.3.2 交互项分析结果
        4.3.3 多因素分析结果
        4.3.4 剂量-反应关系
5 讨论
    5.1 影响因素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
        5.1.1 家庭医生签约情况
        5.1.2 居住点距离医疗机构的直线距离
        5.1.3 居住点距离公园的直线距离
        5.1.4 居住点距离公共交通站点的直线距离
        5.1.5 其他因素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
    5.2 支持性环境建设建议
    5.3 区域大数据平台发展建议
6 创新性与局限性
    6.1 创新性
    6.2 局限性
7.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综述 健康大数据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2)长春市某城区小学生和家长对儿童高血压认知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高血压概述
        1.1.1 高血压分级
        1.1.2 高血压分类
    1.2 高血压的患病、知晓、治疗及控制情况
        1.2.1 国内、外高血压患病情况
        1.2.2 国内、外高血压的知晓、治疗及控制情况
    1.3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概述
    1.4 儿童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1.5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5.1 国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诊断标准
        1.5.2 国内儿童青少年高血压诊断标准
        1.5.3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统一标准及简化标准研究
    1.6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流行情况
        1.6.1 国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流行情况
        1.6.2 国内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流行情况
    1.7 国内外儿童高血压的认知情况
    1.8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及内容
        2.2.1 体格检查
        2.2.2 血压测量
        2.2.3 问卷调查
    2.3 判定标准
        2.3.1 儿童血压水平
        2.3.2 儿童超重及肥胖
    2.4 相关指标定义
        2.4.1 出生情况
        2.4.2 出生体重分组
        2.4.3 疾病史及疾病家族史
    2.5 统计学分析
    2.6 质量控制
        2.6.1 血压测量
        2.6.2 问卷调查
第3章 结果
    3.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3.1.1 调查学生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3.1.2 调查学生的出生情况
        3.1.3 调查学生的血压水平
        3.1.4 调查学生的疾病家族史情况
        3.1.5 调查学生家长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3.1.6 调查学生家长疾病史及家族史情况
    3.2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情况
        3.2.1 学生高血压KAP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3.2.2 家长高血压KAP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3.3 调查对象高血压知识、信念及行为得分情况
        3.3.1 调查学生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
        3.3.2 调查学生高血压信念持有情况
        3.3.3 调查学生高血压行为形成情况
        3.3.4 调查学生高血压认知问卷得分情况
        3.3.5 调查学生家长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
        3.3.6 调查学生家长高血压信念持有情况
        3.3.7 调查学生家长高血压行为技能持有情况
        3.3.8 调查学生家长高血压问卷得分情况
    3.4 调查对象高血压知识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3.4.1 不同人口学特征对学生高血压知识及格情况的影响
        3.4.2 不同出生情况对学生高血压知识得分的影响
        3.4.3 不同血压水平及家族史对学生高血压知识得分的影响
        3.4.4 不同人口学特征对家长高血压知识得分的影响
        3.4.5 不同疾病史及家族史对家长高血压知识得分的影响
    3.5 调查对象高血压信念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3.5.1 不同人口学特征对学生高血压信念得分的影响
        3.5.2 不同出生情况对学生高血压信念得分的影响
        3.5.3 不同血压水平及疾病家族史对学生高血压信念得分的影响
        3.5.4 不同人口学特征对家长高血压信念得分的影响
        3.5.5 不同疾病史及家族史对家长高血压信念得分的影响
    3.6 调查对象高血压行为技能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3.6.1 不同人口学特征对学生高血压基本行为技能得分的影响
        3.6.2 不同出生情况对学生高血压行为技能得分的影响
        3.6.3 不同疾病家族史对学生高血压行为技能得分的影响
        3.6.4 不同人口学特征对家长高血压行为技能得分的影响
        3.6.5 不同疾病史及家族史对家长高血压行为技能得分的影响
    3.7 调查对象高血压KAP问卷总分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3.7.1 不同人口学特征对学生高血压KAP问卷总分的影响
        3.7.2 不同出生情况对学生高血压KAP问卷总分的影响
        3.7.3 不同血压水平疾病家族史对学生高血压KAP问卷总分的影响
        3.7.4 不同人口学特征对家长高血压KAP问卷总分的影响
        3.7.5 不同疾病史及家族史对家长高血压KAP问卷总分的影响
    3.8 调查对象高血压知识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3.8.1 调查学生高血压知识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3.8.2 调查学生家长高血压知识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3.9 调查对象高血压信念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3.9.1 调查学生高血压信念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3.9.2 调查学生家长高血压信念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3.10 调查对象高血压行为技能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3.10.1 调查学生高血压行为技能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3.10.2 调查学生家长高血压行为技能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3.11 调查对象高血压KAP问卷总分的多因素分析
        3.11.1 调查学生高血压KAP问卷总分的多因素分析
        3.11.2 调查学生家长高血压KAP问卷总分的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儿童血压水平变化趋势
    4.2 儿童血压偏高检出情况
    4.3 儿童高血压知晓情况
        4.3.1 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情况
        4.3.2 高血压的治疗及预防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4.4 高血压KAP问卷得分的影响因素
        4.4.1 学生高血压KAP问卷得分影响因素
        4.4.2 学生家长高血压KAP问卷得分影响因素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新余市渝水区居民2014~2018年心血管疾病死亡时间序列及空间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心血管疾病流行现状及疾病负担
        1.2.1 国外心血管疾病流行现状及疾病负担
        1.2.2 国内心血管疾病流行现状及疾病负担
    1.3 国内外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预测模型的研究
    1.4 国内外心血管疾病死亡空间分布的研究
    1.5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6 本研究的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1.1 死亡资料
        2.1.2 人口资料
        2.1.3 研究资料的审核及质量控制
    2.2 研究方法
        2.2.1 心血管疾病死亡趋势性分析
        2.2.2 心血管疾病的的ICD编码及其分类
        2.2.3 心血管疾病死亡预测模型建立
        2.2.4 心血管疾病死亡空间分析
        2.2.5 技术路线图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渝水区居民全死因水平
        3.1.1 渝水区2014~2018年全人群死亡概况
        3.1.2 渝水区居民主要死因构成及其顺位
        3.1.3 渝水区居民不同年龄组居民死亡情况
        3.1.4 渝水区居民2014~2018年期望寿命变化情况
        3.1.5 渝水区全人群前5位死因减寿分析
    3.2 渝水区居民2014~2018年心血管疾病死亡情况
        3.2.1 不同性别渝水区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情况
        3.2.2 不同年龄渝水区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情况
        3.2.3 渝水区居民心血管疾病死因别死亡情况
        3.2.4 渝水区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
    3.3 渝水区居民2014~2018年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
        3.3.1 渝水区居民2014~2018年脑血管疾病死亡性别特征
        3.3.2 渝水区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年龄特征
        3.3.3 渝水区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
    3.4 渝水区居民2014~2018年心脏病死亡情况
        3.4.1 渝水区居民2014~2018年不同性别心脏病死亡特征
        3.4.2 渝水区居民不同年龄心脏病死亡特征
        3.4.3 渝水区居民心脏病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
    3.5 渝水区2014~2018年居民去心血管疾病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3.6 渝水区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情况模型的构建及预测
        3.6.1 原始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3.6.2 时间序列的平稳化处理
        3.6.3 模型的识别及建立
        3.6.4 备选模型参数估计和择优
        3.6.5 最优模型的显着性假设检验
        3.6.6 季节乘积ARIMA模型的预测应用
    3.7 渝水区居民2014~2018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空间分布
        3.7.1 渝水区2014~2018年各乡镇/街道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情况
        3.7.2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分析
        3.7.3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区域
        3.7.4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聚集类型和异常值
第4章 讨论
    4.1 渝水区居民全死因水平分析
    4.2 渝水区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情况分析
    4.3 ARIMA季节乘积模型预测效果分析
    4.4 渝水区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空间分析
第5 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次研究的特色
    5.3 本次研究的不足
    5.4 进一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
综述 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病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临床资料采集
        1.6 调查方法
        1.7 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
        1.8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258例高血压病患者一般资料研究
        2.2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CVD危险因素分析
        2.3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2种风险预测模型短期与长期发病危险度分层情况分析
        2.4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2种风险预测模型短期与长期发病风险与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高血压及其危险性的研究现状
        3.2 高血压中医证候学研究特色
        3.3 风险评估的意义
        3.4 本研究高血压中医证型判定依据说明
        3.5 本研究结果一般资料情况分析
        3.6 高血压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
        3.7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CVD发病危险分析
    4 结语
        4.1 结论
        4.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综述
    综述一 高血压病患者CVD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研究进展
        1 CVD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
        2 CVD短期风险评估与长期风险评估
        3 CVD风险评估模型
        4 高血压是导致CVD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5 高血压风险评估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血压中医证候学研究现状
        1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型研究现状
        2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与相关危险因素
        3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与靶器官损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昆明市主城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慢性肾脏病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背景
        1. 慢性肾脏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2.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现状
        3. 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管理
        4. 健康生态学模型及我国慢病防控
        5. 研究基础及重要性
    研究目的及框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框架
第一部分 社区居民中CKD宏观基本情况调查——CKD危险因素、知晓情况、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评价及居民健康素养情况调查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样本量估算
        3. 研究地点选取
        4. 抽样框架
        5. 诊断标准
        6. 调查研究方法
        7. 统计方法
    结果
        1. 人口学特征描述
        2. 居民个人健康体检情况
        3. 居民CKD危险因素分析
        4. 居民对CKD知晓情况分析
        5. 居民健康素养评价
        6.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PCAT评价
        7. 社区居民关于慢性肾脏病在社区管理意愿调查
    讨论
        1. 昆明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居民基本情况
        2. 昆明市主城区居民CKD危险因素
        3. 昆明市社区居民CKD知晓率
        4. 昆明市社区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分
        5. 社区CKD管理可行性分析
    结论
第二部分 高危人群CKD筛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CKD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样本量估算
        3. 诊断标准
        4. 研究方法
        5. 统计方法
    结果
        1. 人口学特征描述
        2. 社区不同慢性病人群实验室检测结果
        3. 社区慢性病人群CKD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 慢性病人群慢性病控制情况问卷调查
        5. 社区慢性病人群其他慢性病调查情况
        6. 社区居民家庭支持调查及疾病指导需求调查
        7. 慢性病患者积极度量表调查
    讨论
        1.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CKD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慢病控制调查分析
    结论
第三部分 CKD患者基因多态性研究——PVT1基因5个位点实验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样本量估算
        3. 实验研究方法
        4. 数据分析
    结果
        1. PVT1 5中SNPs实验图谱
        2. 调查对象人口学资料
        3. 基因型Hard-Weinbery平衡检验
        4. PVT1 5个SNPs基因型在所有组间分布比较
        5. PVT1 5个SNPs基因型在CKD和非CKD组间分布比较
    讨论
    结论
第四部分 建立CKD早期诊断预测模型——基于前期数据采用机器学习建模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和相关资料
        2. 统计学方法
        3. 社区慢性肾脏病预测模型的建立
    结果
        1. Logistic回归建立CKD风险评估系统
        2. SVM模型预测结果
        3. RF模型预测结果
        4. Naive Bayes模型预测结果
        5. ANN模型预测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1. 本研究的意义
    2. 本研究创新性
    3. 本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4. 政策建议
        4.1 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预防为主、做好基层CKD防控
        4.2 结合社区慢病管理基础,针对高危人群重点防控CKD
        4.3 基于社区,建立CKD三级防控
        4.4 基于本研究结果,具体建议和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1 CKD调查普通居民用表
附录2 CKD调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用表
综述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铜陵鹞山社区心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心脑血管病防治一体化方法
    1.2 心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
    1.3 心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1.4 心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其他资料来源
        1.4.1 铜陵市铜官区居民死因及心脑血管事件报告资料
        1.4.2 人口学资料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结果
    2.2 心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2.1 常住居民死亡率
        2.2.2 脑卒中死亡率
        2.2.3 心脏病死亡率
        2.2.4 脑卒中发病率
        2.2.5 心脏病发病率
3 讨 论
    3.1 突出一体化的全科医学模式
    3.2 多部门合作
    3.3 节省医疗资源

(7)延边地区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老龄化问题
    1.2 老年人代谢异常性疾病的流行现状
    1.3 老年人健康管理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3 判定标准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社区老年人一般资料
    3.2 社区老年人各种代谢异常检出情况
    3.3 社区老年人各种代谢异常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4.2 肥胖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4.3 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4.4 血脂异常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4.5 代谢综合征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4.6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高职护生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高职护生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现况调查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
        3 资料收集
        4 质量控制
        5 资料统计及分析
        6 伦理原则
        7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2 高职护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同伴影响抵抗问卷得分
        3 高职护生的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
        4 高职护生的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
    讨论
        1 高职护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 高职护生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 高职护生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
第二部分 基于Pender健康促进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
        3 健康教育干预内容及方式
        4 资料收集
        5 质量控制
        6 资料统计及分析
        7 伦理原则
        8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干预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2 高职护生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同伴影响抵抗得分比较
        3 高职护生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健康素养得分比较
        4 高职护生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生活方式得分比较
    讨论
        1 高职护生健康素养、生活方式的干预效果
        2 对策及建议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9)老年轻度认知障碍者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预测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痴呆症的严峻性
        1.1.2 MCI是痴呆症最佳干预窗口期
        1.1.3 MCI人群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是干预技术得以实施的基础
        1.1.4 MCI人群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评价工具尚待开发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轻度认知障碍概述
        1.2.2 MCI人群认知功能管理技术
        1.2.3 MCI人群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现状
        1.2.4 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的评估工具
        1.2.5 MCI人群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1.2.6 老年MCI人群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研究的不足之处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一:老年MCI者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预测量表的编制
        2.1.1 研究设计
        2.1.2 成立研究小组
        2.1.3 理论框架
        2.1.4 量表条目池的初步构建
        2.1.5 半结构式访谈
        2.1.6 德尔菲法专家函询
        2.1.7 预调查
    2.2 研究二:老年MCI者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预测量表的信度及效度检验
        2.2.1 研究设计
        2.2.2 研究对象
        2.2.3 筛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样本量
        2.2.6 抽样方法
        2.2.7 研究工具
        2.2.8 收集资料
        2.2.9 统计分析
        2.2.10 质量控制
    2.3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基于文献回顾的结果
    3.2 基于半结构式访谈的结果
        3.2.1 老年MCI访谈者一般人口学信息
        3.2.2 老年MCI者访谈结果
        3.2.3 精神疾病医护专家访谈结果
    3.3 量表初始条目池的形成
    3.4 专家函询的结果
        3.4.1 专家基本情况
        3.4.2 专家的积极性及权威程度
        3.4.3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
        3.4.4 专家内容效度
        3.4.5 专家函询条目调整结果
    3.5 预调查的结果
    3.6 老年MCI者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预测量表信效度检验的结果
        3.6.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6.2 量表项目分析结果
        3.6.3 量表效度检验结果
        3.6.4 量表信度检验结果
4 讨论
    4.1 老年MCI者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预测量表的实用价值
    4.2 老年MCI者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预测量表的科学性
        4.2.1 量表编制的理论依据
        4.2.2 量表编制的整体构思和设计原则
        4.2.3 老年MCI者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预测量表的专家函询结果分析
    4.3 老年MCI者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预测量表的性能分析
        4.3.1 量表的效度评价
        4.3.2 量表的信度评价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创新点
    5.3 研究的局限性及后续研究方向
        5.3.1 研究的局限性
        5.3.2 后续研究方向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社区周边建成环境对儿童青少年交通性和休闲性身体活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
        1.2.1“健康中国”建设的需求
        1.2.2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儿童青少年的生活方式
        1.2.3 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亟待提高
        1.2.4 社区周边建成环境与身体活动问题研究的紧迫性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
        1.4.1 建成环境(built environment)
        1.4.2 交通性身体活动(Transportation-related physical activity)
        1.4.3 休闲性身体活动(Leisure physical activity)
        1.4.4 兴趣点(POI,Point of Interest)
    1.5 研究的理论框架
        1.5.1 计划行为理论
        1.5.2 城市精明增长理论
        1.5.3 紧凑城市理论
    1.6 研究内容
        1.6.1 社区周边建成环境与儿童青少年交通性身体活动的关系研究
        1.6.2 社区周边建成环境与儿童青少年休闲性身体活动的关系研究
        1.6.3 社区周边建成环境影响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个案分析
    1.7 研究创新点
    1.8 研究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2.1.1 个体因素
        2.1.2 人际支持
        2.1.3 社会及政策影响因素
        2.1.4 环境因素
    2.2 社区建成环境影响青少年身体活动的理论研究
    2.3 社区建成环境影响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评价方法研究
    2.4 社区建成环境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关系研究
    2.5 文献总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社区环境可步行性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Arc GIS空间分析法
        3.2.6 个案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4.1.1 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4.1.2 不同测试省份研究对象交通性和休闲性身体活动水平的比较
        4.1.3 不同测试省份各年龄段研究对象身体活动水平的比较
        4.1.4 分析与讨论
    4.2 社区周边建成环境与儿童青少年交通性身体活动的关系研究
        4.2.1 儿童青少年交通性身体活动的特征分析
        4.2.2 社区周边建成环境影响儿童青少年交通性身体活动的单因素分析
        4.2.3 社区周边建成环境影响儿童青少年交通性身体活动的多因素分析
        4.2.4 分析与讨论
        4.2.5 小结
    4.3 社区周边建成环境与儿童青少年休闲性身体活动的关系研究
        4.3.1 儿童青少年休闲性身体活动的特征分析
        4.3.2 社区周边建成环境与儿童青少年休闲性身体活动的单因素分析
        4.3.3 社区周边建成环境与儿童青少年休闲性身体活动的多因素分析
        4.3.4 分析与讨论
        4.3.5 小结
    4.4 社区周边建成环境影响儿童青少年交通性和休闲性身体活动的个案分析
        4.4.1 案例社区周边建成环境空间数据的采集手段及分析方法
        4.4.2 案例社区儿童青少年交通性和休闲性身体活动水平
        4.4.3 案例社区周边建成环境的可步行性分析
        4.4.4 案例社区周边建成环境POI空间分布特征
        4.4.5 案例社区周边建成环境POI点的核密度分析
        4.4.6 案例社区周边建成环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4.4.7 适宜儿童青少年交通性和休闲性身体活动的社区周边建成环境特征探索
        4.4.8 分析与讨论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
    附录2 社区环境可步行性量表
    附录3 苏州市POI点图
    附录4 苏州市道路地图
    附录5 苏州市POI点数据库

四、洛阳市城区居民心脑血管病干预效果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区域大数据平台的脑卒中发病的支持性环境影响因素研究[D]. 刘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
  • [2]长春市某城区小学生和家长对儿童高血压认知现状调查分析[D]. 张敏. 吉林大学, 2021(01)
  • [3]新余市渝水区居民2014~2018年心血管疾病死亡时间序列及空间分析[D]. 赖佳伟. 南昌大学, 2021(01)
  • [4]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病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评估研究[D]. 张俊鹏.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昆明市主城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慢性肾脏病调查研究[D]. 曾慧娟.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6]铜陵鹞山社区心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模式探讨[J]. 刘维洲,胡婧婷,杨运方,梁菁,罗军,熊恩来,陈佳,张洁琼,潘华. 中华全科医学, 2020(09)
  • [7]延边地区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车俊杰. 延边大学, 2020(05)
  • [8]高职护生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 王平. 青岛大学, 2020(01)
  • [9]老年轻度认知障碍者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预测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D]. 镇雪婷. 湖州师范学院, 2020(12)
  • [10]社区周边建成环境对儿童青少年交通性和休闲性身体活动的影响研究[D]. 吕和武. 上海体育学院, 2020(12)

标签:;  ;  ;  ;  ;  

洛阳市城镇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干预效果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