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氯乙烯树脂生产促进塑料制品及配套助剂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宋长统[1](2021)在《氯乙烯自稳定沉淀聚合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PVC是最重要的通用塑料之一,由于其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加工性能、生物相容性和低廉的价格,广泛地应用于建筑材料、儿童玩具、食品包装和医疗器械等领域。到2020年,我国PVC工业的产能增加到20 Mt/a,但PVC产品牌号单一,树脂及配套助剂品种较少。高端、特种和专用品种产量不足,中低端产品过剩。目前,聚氯乙烯的工业生产工艺主要以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为主,但是上述两个聚合工艺有一些局限性,比如分散剂或乳化剂的残留、颗粒表面存在皮膜等。因此,开发适用于PVC及其共聚物合成的新方法,对于促进VCM聚合反应基础研究和解决PVC工业的重大应用技术需求都有积极意义。本论文将自稳定沉淀聚合方法拓展到氯乙烯的聚合反应,首先系统地研究了氯乙烯沉淀聚合中的体系组成、工艺条件以及聚合反应和聚合物粒子形成机理。在成功实现氯乙烯自稳定沉淀聚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自稳定沉淀聚合拓展到氯乙烯与醋酸乙烯酯和氯乙烯与丙烯酸的二元共聚,以及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丁酯的三元共聚合。合成了一系列的PVC共聚树脂,并研究了这些共聚树脂作为CaCO3改性剂等的应用。研究工作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了一系列溶剂对氯乙烯自稳定沉淀聚合的影响,提出了VCM自稳定沉淀聚合的溶剂选择原则。VCM在不同溶剂中的聚合主要受溶剂极性及氢键作用的影响,以极性力溶解度参数与氢键作用力溶解度参数为坐标,以PVC的极性力溶解度参数与氢键作用力溶解度为圆点,半径R=3.4的圆以外的溶剂适合于VCM的自稳定沉淀聚合,而在此以内的溶剂为PVC的良溶剂。通过系统地考察溶剂、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以及温度等工艺条件对VCM自稳定沉淀聚合的影响,提出了 VCM自稳定沉淀聚合符合相变机理,即:PVC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较差,在低转化率下,体系分为两相,一相为连续的溶剂相,一相为PVC富集相,聚合反应主要在两相中完成。随着转化率的提高,VCM的聚合反应主要发生在PVC富集相中,富集相中链终止速率降低,PVC分子量增大。当体系中剩余VCM浓度低于10~15 wt%后,生成的PVC分子量显着下降。通过调控聚合反应条件,可以得到Mn从4000至40000的聚氯乙烯均聚物。通过对VCM自稳定沉淀聚合中PVC粒子形貌及形成过程的监测和分析,提出了自稳定沉淀聚合的PVC粒子形成机理。PVC分子链在溶剂中不溶,一经生成便从溶剂中沉淀出来,形成粒径很小的微畴(Micro-domin)。这些微畴悬浮分散在溶剂当中,比表面能大,表面热力学不稳定,很快凝聚生成直径50~100nm的区域结构(Domain),以降低表面能。随着转化率的继续增大,这些区域结构会作为初级粒子的核,捕获VCM使其在内部继续聚合,同时聚并小的区域结构,以及捕获沉淀出来的微畴最终增长成初级粒子。在低搅拌速率下,初级粒子会发生三次聚并,生成较大的粒子。由于生成机理的原因,这种较大的粒子为疏松结构,在搅拌作用下能重新解体成初级粒子。此外,通过加入交联剂,可以明显提高PVC的分子量。例如:引入0.25 wt%的邻苯二甲酸二烯丙基酯作为交联剂,可以获得聚合度为1250的PVC。2、研究了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的自稳定沉淀聚合,制备了 VCM与VAc的共聚物(PVVA),考察了 VAc对自稳定沉淀聚合的影响。一方面VAc作为PVC的良溶剂提高了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能力;另一方面,PVC中PVAc链段的引入提升了共聚物的溶解性。PVAc单元在共聚物中的含量随着转化率的升高而升高,并且随着VAc初始浓度的增大,升高趋势增大。VAc的初始浓度对所得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较小,所得共聚物PVVA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0000,PDI在1.6左右。VAc的引入对自稳定沉淀聚合得到的PVVA粒子的形貌具有较大的影响,PVVA粒子的粒径随VAc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三次聚并增多。PVVA共聚物能够显着地促进PVC的熔融塑化,大幅提升PVC的力学性能。例如:添加3 phr PVVA-5.7的PVC塑化时间为52 s,比未添加的PVC快37 s;拉伸强度为62.4 MPa,提升15.6%,断裂伸长率为54.6%,提升4.1倍,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为2.8 kJ/m2,提升 2.5 倍。3、研究了 VCM与AA的自稳定沉淀聚合。鉴于AA的自由基聚合活性远远高于VCM的反应活性,采用了 AA连续滴加工艺合成了丙烯酸和氯乙烯(AA-VCM)共聚物(PVCA)。实验结果表明,连续滴加法能有效地调控共聚物的组成,通过对滴加速率的调控,可以制备组成相对均匀、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左右的共聚物亚微米粒子。通过干湿法将其应用于CaCO3的表面改性,并进行硬质PVC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果表明:1)PVCA能够极大的提高CaCO3表面的疏水性,用3 wt%PVCA改性的CaCO3的水接触角可达130°;2)PVCA中AA的存在能够与CaCO3发生反应,较长的PVC链段极大地增强了CaCO3与PVC的相容性,并与之发生分子链缠结,提高界面强度;3)改性后的CaCO3能够有效促进PVC的塑化,极大的提升其在PVC基体里的分散性,显着提高PVC材料的耐热性及力学性能。PVCA用量为5 wt%时,PVC/CaCO3@PVC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46.4 MPa,比未改性的提升20%,断裂伸长率达到119.8%,提升4倍。4、利用自稳定沉淀聚合方法制备了 BA-VAc-VCM三元共聚物,系统研究了单体投料比、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溶剂等对三元共聚物共聚组成和粒子形貌的影响。三元沉淀聚合符合两相聚合机理。当共聚单体中BA和VAc的比例较低时,生成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聚合反应温度,共聚物在溶剂中沉淀出来以微粒的形式存在,聚合机理与VCM的自稳定沉淀均聚相似。当共聚单体中BA和VAc的比例增大时,生成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小于或者接近聚合反应温度,聚合物在溶剂中的状态取决于溶剂溶解性。在不良溶剂中,为淤浆聚合,聚合主要发生于溶剂相;当溶剂溶解性增强时,共聚物的溶胀程度增大,聚合主要发生于溶胀的共聚物网络中,凝胶效应明显。相同条件下,两聚合场所生成的共聚物共聚组成不同,溶剂相生成的共聚物VCM组成偏低。一锅法制备三元共聚物,共聚物分子量及BA在共聚物中的组成随反应转化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随聚合温度和引发剂浓度的升高,聚合速率增大,共聚物分子量降低。VCM-BA-VAc是一种宽分子量分布、宽共聚组成分布的共聚物,可用作硬质PVC润滑剂,添加1.5 phr PCBV-49.7的硬质PVC,塑化时间延长30%,平衡扭矩降低6.5%,拉伸强度达到58.9 MPa,提升10%,断裂伸长率达到28.5%,提升2.5倍。
陈更新[2](2016)在《粉体填料在塑料制品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塑料制品加工行业在积极推广应用各种各样粉料的创新现状,以及相应的最新涌现的有关塑料改性高新技术及理论,和粉体填料在塑料工业中应用实例与粉体填料的发展趋势。
全国石油化工信息总站[3](2016)在《技术动态》文中研究说明微纳米结构的聚乳酸立构复合物及其生物医学应用Polym Inter,2015-12在对映体聚左旋乳酸(PLLA)与聚右旋乳酸(PDLA)之间发现立构配位和次级相互作用为创建具有独特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的新型生物材料提供了一种方法。立构配位为制备不同的微纳米结构体(如均匀的微球、空心粒子、胶束、纳米晶体、纳米纤维纳米管和多微粒体)开辟了一种新的方法。研究人员研究了具有特定应用的立构复合物
骆雁[4](2011)在《氯化聚氯乙烯的生产现状及技术发展方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氯化聚氯乙烯生产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及差距。分析了氯化聚氯乙烯下游产品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杨俊义[5](2011)在《中国氯碱行业竞争环境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氯碱行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行业供大于求的局面,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已成为行业所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并进行认真分析,总结说明了氯碱行业竞争态势,并进一步指出氯碱行业的发展趋势,旨在为氯碱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思路与建议。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氯碱行业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二部分对氯碱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描述,引出行业竞争分析的紧迫性及必要性;第三部分征对氯碱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特点,从国家宏观层面对行业进行限制与引导;第四部分利用波特行业竞争五力模型,对氯碱行业的竞争态势进行分析,并对国内外氯碱同行进行比较,提出行业整体供过于求;第五部分展望了氯碱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合理化的发展建议;第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本文从氯碱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以聚氯乙烯这一典型产品为切入点,结合现有氯碱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分析高产能低开工率下的行业竞争态势及氯碱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总结出氯碱行业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必须通过自身的不断整合,强化一体化发展思路,通过产业集群化的发展路径来实现循环经济、规模化经营,以此来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梁娜[6](2011)在《高流动性PVC合金注塑料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了一种流动性较好的、低分子量的PVC树脂,并研究不同的改性剂对这种PVC树脂性能的影响。PVC树脂及其改性剂经高速混合、挤出造粒、注塑成型的方式得到不同样品。研究了PVC树脂的加工工艺,并探讨了不同配比样品的力学性能、耐热性、毛细管流变性能和体系相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PVC/ABS合金和其他PVC样品使用不带止逆环的注塑机注射时样品的稳定性较好;透明ABS树脂和非透明ABS树脂所制备的PVC/ABS合金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都随着ABS含量的升高呈下降的趋势,然而其耐热性提高,合金的流动性也变得更好;PVC/ABS的质量比为40/60时相容性最好,此时合金的冲击强度最高;PVC/非透明ABS合金的流动性和冲击强度要好于PVC/透明ABS合金。随着体系中ACR添加量的增加,PVC/ACR样品的拉伸强度而下降;冲击强度升高,弯曲性能下降,样品的耐热性升高,流动性变差。PVC/水滑石样品的流动性在水滑石用量为1.5phr时最好;当水滑石用量在0.5phr~2.0phr之间变化时,样品的力学性能基本没有变化;PVC/水滑石体系微观上是一个均匀的体系。适当的增大碳酸钙用量,PVC样品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样品的弯曲性能会有一定的升高,耐热性提高,流动性变差。在所研究的体系中,ABS树脂和ACR添加剂的用量对PVC样品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冲击性能;在本研究的添加量范围内,水滑石和碳酸钙的用量变化对样品的力学性能没有太大影响。
刘自珍[7](2007)在《从景气周期看聚氯乙烯市场风险》文中认为全面分析了我国聚氯乙烯景气周期的变化及其所带来的风险与影响,重点提出我国聚氯乙烯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周庆新[8](2006)在《中型化工企业规模扩张的若干问题研究 ——以MT公司PVC树脂扩产为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体系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加入WTO后,国内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企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如何和国外的企业抗衡,如何在激烈的“世界大市场”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解决的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很多行业、企业的生产规模偏小、人员偏多的结构性矛盾表现尤为突出,表现为:产品产量低,人员多:工作质量、效率低,成本高:加之后期投入不足、技术更新缓慢,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所以,我认为要想使企业长期有序的发展下去,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确定适宜的、经济的生产规模。 本文以MT公司PVC树脂项目的技改扩产项目为实证进行研究和探索。通过实际案例,结合所学过的相关管理理论知识,检索探析国内、国外先进的PVC树脂生产技术、经济规模,以MT公司PVC树脂项目的技改扩产项目为实证进行具体介绍、探析,运用对比分析、逻辑分析、分类研究归纳演泽等展开深层次的理论探析,最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提出自己的对中型化工企业规模扩张战略和措施的意见及建议。
陈宇[9](2000)在《结合行业发展,推动助剂工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我国塑料行业发展对助剂的要求 ,较为全面介绍了助剂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重点对农用塑料、化学建材和塑料包装材料用助剂的研制与开发工作提出了建议。并围绕这三个行业 ,介绍了国内相关配套助剂产品的开发情况。
吴国贞[10](2000)在《聚氯乙烯树脂生产促进塑料制品及配套助剂的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1 我国聚氯乙烯树脂生产在增长我国聚氯乙烯树脂生产起源于50年代,1958年锦西化工厂首先建成6000t/a生产规模的生产线,当时仅有4个牌号,1960年全国产量增加到1.3万t,1970年达到了12.8万t,1980年增长到37.8万t,1985年上升到52.5万t,1990年达到78万t,1995年继续增长到131万t,相当于1990
二、聚氯乙烯树脂生产促进塑料制品及配套助剂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氯乙烯树脂生产促进塑料制品及配套助剂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氯乙烯自稳定沉淀聚合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聚氯乙烯概述 |
1.1.1 引言 |
1.1.2 聚氯乙烯结构与性能 |
1.1.3 聚氯乙烯加工特性 |
1.2 聚氯乙烯配方技术 |
1.2.1 增塑剂 |
1.2.2 热稳定剂及润滑剂 |
1.2.3 抗冲击改性剂及填料 |
1.3 氯乙烯的聚合 |
1.3.1 氯乙烯 |
1.3.2 氯乙烯自由基聚合 |
1.3.3 氯乙烯聚合方式及用途 |
1.4 沉淀聚合 |
1.4.1 沉淀聚合概述 |
1.4.2 自稳定(2SP)沉淀聚合 |
1.4.3 氯乙烯沉淀聚合 |
1.5 聚氯乙烯的改性 |
1.5.1 PVC改性方法 |
1.5.2 PVC共聚改性 |
1.6 本论文的主要学术思想和研究内容 |
1.6.1 课题目的及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1.6.3 创新点 |
第二章 氯乙烯自稳定沉淀聚合的合成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试剂药品 |
2.2.2 沉淀聚合制备PVC |
2.2.3 测试与表征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VCM沉淀聚合 |
2.3.2 沉淀聚合PVC粒子形成过程 |
2.3.3 VCM自稳定沉淀聚合机理 |
2.3.4 沉淀聚合制备高分子量PVC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试剂 |
3.2.2 二元共聚物制备 |
3.2.3 PVC共混物制备 |
3.2.4 测试与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PVVA的合成 |
3.3.2 VAc对共聚组成的影响 |
3.3.3 VAc对分子量的影响 |
3.3.4 不同VAc投料下共聚物的形貌 |
3.3.5 PVVA在硬质PVC中的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氯乙烯与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试剂 |
4.2.2 PVC-co-PAA共聚物制备 |
4.2.3 CaCO_3表面改性 |
4.2.4 PVC/CaCO_3共混物制备 |
4.2.5 测试与表征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PVCA共聚物制备 |
4.3.2 CaCO_3表面改性 |
4.3.3 PVC/CaCO_3复合材料制备 |
4.3.4 PVCA改性CaCO_3机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BA-VAc-VCM三元共聚及其应用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试剂 |
5.2.2 三元共聚物制备 |
5.2.3 PVC共混物制备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BA-VAc-VCM沉淀共聚合 |
5.3.2 三元共聚物结构与性能 |
5.3.3 三元沉淀聚合机理 |
5.3.4 三元共聚物的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附件 |
(2)粉体填料在塑料制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慨述: |
2. 应用: |
3. 塑料改性最新理论和成果: |
4. 粉体填料在塑料工业中应用实例: |
4.1. 消除马大哈的医用PVC-X光追踪丝、片的研制 |
4.1.1.简介: |
4.1.2.原料选择: |
4.1.3.工艺流程图: |
4.1.4卫生性能:参见《中国药典》中第二部份附录输血输液用塑料容器检验法 |
4.1.5讨论: |
4.2 被2010年上海世博会选用建筑物用单层静音排水实壁管专用料 |
5、粉体材料的发展趋势 |
5.1、学习化: |
5.2、服务化: |
5.3. 标准化: |
5.4. 绿色化: |
5.5. 纳米化: |
5.6. 复合化: |
5.7. 彩色化: |
5.8. 针状化、纤维化: |
5.9. 有机化: |
5.10、创新化: |
5.11、粉体材料优秀品牌化: |
5.12. 轻量化: |
(3)技术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微纳米结构的聚乳酸立构复合物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
Luxus公司推出含60%再生成分的高性能聚合物系列 |
结构性PP复合物优于通用短切玻纤PP复合物 |
日本可乐丽公司开发出优良的光固化性弹性体 |
3M日本公司开发出不产生硅氧烷气体的散热板 |
东营联合石化混合芳烃项目试产 |
宁波水星环保科技研发高效阻燃的多功能植物活性材料 |
中原石化试产无规共聚PP管材 |
日本旭硝子公司开发出低熔点黏结的氟类树脂新产品 |
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DCC装置用国产黄油抑制剂 |
普利司通公司开发出首款“银胶菊”制天然橡胶轮胎 |
渭化乙二醇项目启动设计 |
日本开发出新型超高防水性透明薄膜 |
日本东丽公司开发出可反射任意波长的新型薄膜 |
日本住友橡胶工业公司开发出新型轮胎材料 |
日本住友橡胶公司开发出两款安全及节能的新型轮胎 |
上海戊正公司签署煤制乙二醇项目转让合同 |
青岛威德森开发APTEC技术升级聚氯乙烯工艺 |
中科院开发的蔗渣燃料乙醇示范项目通过验收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开发多氯代芳烃清洁处理工艺 |
新疆天业气相脱汞方法获发明专利奖 |
北方公司锦江油化厂300 kt/a轻汽油醚化装置投产 |
吉化成功开发乙丙橡胶新技术 |
燕化生产出京Ⅵ车用试验汽油 |
新疆天业电石法聚氯乙烯成套技术通过验收 |
兰化柴油加氢精制装置运行平稳 |
潞安煤基合成油项目达标达效 |
独石化开发生产PE100管件专用料 |
大庆石化成功产出国V汽油 |
锦州石化硫磺回收装置投产 |
天津石化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装置运行稳定 |
中国石油石化院8项成果获专利授权 |
上海新佑能源研发的沸腾床加氢技术工业应用成功 |
华为公司与曼彻斯特大学开发石墨烯技术 |
2015年上半年欧洲化学领域缓慢复苏 |
轻型汽车和包装材料的需求增长推动聚丙烯市场发展 |
预计未来4年全球生物塑料产量将增长360% |
将生物基塑料引入到智能手机领域 |
将废天然气转化为液体燃料 |
加拿大Enerkem公司成功地由生活垃圾制得生物甲醇 |
英国研究人员开发新型环保催化剂提高生物柴油产量 |
应用石墨烯公司与Puralube公司合作开发石墨烯改性基础油 |
Lotte化学公司完成大型气体综合装置的建设 |
Lyondell Basell公司计划在得克萨斯州建世界最大PO-TBA装置 |
日本东芝公司开发出独立型氢能源供给系统“H2One” |
废弃咖啡渣用作燃料储藏 |
Badlands公司获得Unipol工艺许可证用于4条600 kt/a的PE生产线 |
Dow化学公司推出Innate LLDPE树脂 |
聚合物生产商投入3D打印 |
纤维处理和纳米黏土对竹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 |
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应用于阻燃性聚丙烯 |
PHA生物聚合物在PVC应用中的多功能作用 |
高流动性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用于汽车内饰 |
(4)氯化聚氯乙烯的生产现状及技术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CPVC性能及指标 |
2 CPVC的生产工艺 |
2.1 溶剂法 |
2.2 水相悬浮法 |
2.3 气固相氯化法 |
3 国内外CPVC现状 |
3.1 国外CPVC发展状况 |
3.2 国内CPVC发展情况 |
4 国内外CPVC生产技术的差距 |
4.1 在技术开发方面 |
4.2 配方和后加工方面 |
4.3 规模效益方面 |
4.4 推广力度方面 |
5 CPVC下游产品分析 |
5.1 管道方面的应用 |
5.2 防腐涂料方面的应用 |
5.3 塑料构件和压延薄板方面的应用 |
5.4 在复合材料和纺织纤维改性方面的应用 |
5.5 在发泡材料方面的应用 |
5.6 在人造纤维方面的应用 |
5.7 其他 |
6 发展建议 |
(5)中国氯碱行业竞争环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氯碱化工行业简介 |
1.1 聚氯乙烯简介 |
1.1.1 聚氯乙烯的分类方法 |
1.1.2 聚氯乙烯的主要用途 |
1.2 氯碱工业发展历程 |
第二章 氯碱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1 氯碱行业现状 |
2.1.1 近年聚氯乙烯产能产量分析 |
2.1.2 聚氯乙烯产能区域分布 |
2.2 氯碱行业存在的问题 |
2.2.1 缺乏有效调控,产能扩张过快 |
2.2.2 行业高速发展与较低开工率之间的矛盾 |
2.2.3 产能布局不合理、行业集中度低 |
2.2.4 企业高污染高能耗的问题严重 |
2.2.5 产品结构不合理 |
第三章 氯碱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
3.1 政策环境 |
3.1.1 氯碱行业准入条件 |
3.1.2 出口退税 |
3.1.3 调整电价 |
3.1.4 限制加工贸易 |
3.1.5 节能减排政策对氯碱行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
3.2 经济环境 |
3.3 技术环境 |
3.4 国际环境 |
3.5 机遇与挑战 |
3.5.1 机遇 |
3.5.2 挑战 |
第四章 氯碱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4.1 原料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
4.2 下游客户议价能力 |
4.3 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
4.4 新进入者威胁 |
4.5 替代品的威胁 |
第五章 氯碱行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
5.1 行业发展趋势 |
5.1.1 行业整合趋势进一步加深 |
5.1.2 一体化发展思路凸显 |
5.1.3 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程度增强,循环经济思维逐渐深化 |
5.2 建议 |
5.2.1 上下游结合,发展循环经济、规模经济 |
5.2.2 关注下游需求,开发新产品 |
5.2.3 上下游都需增强品牌意识 |
5.2.4 加快原料路线结构调整步伐 |
5.2.5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高流动性PVC合金注塑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聚氯乙烯的发展回顾 |
1.1.1 PVC软制品及其应用 |
1.1.2 PVC硬制品及应用 |
1.1.3 PVC糊树脂及应用 |
1.2 PVC树脂的主要添加剂 |
1.2.1 稳定剂 |
1.2.2 润滑剂 |
1.2.3 增塑剂 |
1.2.4 加工助剂和冲击改性剂 |
1.3 PVC的改性方法 |
1.3.1 PVC树脂的化学和物理改性 |
1.3.2 PVC树脂的流动性研究 |
1.4 PVC合金介绍 |
1.4.1 PVC/ABS合金 |
1.4.2 PVC/EVA合金制品 |
1.4.3 PVC/MBS合金 |
1.4.4 PVC/NBR合金 |
1.4.5 PVC/TPU合金 |
1.5 PVC及其合金制品的制备工艺 |
1.5.1 挤出成型工艺 |
1.5.2 压延成型工艺 |
1.5.3 注塑成型工艺 |
1.5.4 吹塑成型工艺 |
1.5.5 热成型工艺 |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主要实验原料 |
2.2 实验设备 |
2.3 样品的制备过程 |
2.3.1 PVC/ABS合金的制备 |
2.3.2 PVC其他样品的制备 |
2.4 测试仪器及测试条件 |
2.4.1 电子拉力试验机(XWW-20A型,深圳市新三思材料检测有限公司) |
2.4.2 简支梁冲击试验机(XJJ-5型,承德市金建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
2.4.3 热变形维卡温度测试仪(XRW-300型,承德市金建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
2.4.4 差示扫描量热仪(Pyris.1型,珀金埃尔默股份有限公司) |
2.4.5 毛细管流变仪(Instron3211型,英国INSTRON公司) |
2.4.6 扫描电子显微镜(JSM-6360LV,日本电子株式会社)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1 注塑工艺条件对PVC样品的影响 |
3.1.1 引言 |
3.1.2 PVC/ABS合金的注射成型 |
3.1.3 小结 |
3.2 PVC/透明ABS合金样品的性能研究 |
3.2.1 引言 |
3.2.2 实验配方及工艺 |
3.2.3 透明ABS树脂用量对PVC/ABS合金性能的影响 |
3.2.4 小结 |
3.3 PVC/非透明ABS合金性能研究 |
3.3.1 引言 |
3.3.2 实验配方及工艺 |
3.3.3 非透明ABS树脂的用量对PVC/ABS合金性能的影响 |
3.3.4 小结 |
3.4 PVC/ACR体系的性能研究 |
3.4.1 引言 |
3.4.2 实验配方及工艺 |
3.4.3 ACR增韧剂的用量对PVC/ACR样品性能的影响 |
3.4.4 小结 |
3.5 PVC/水滑石体系的性能研究 |
3.5.1 引言 |
3.5.2 原料及工艺条件 |
3.5.3 水滑石用量对PVC样品的性能影响 |
3.5.4 小结 |
3.6 填料碳酸钙用量对PVC样品的性能影响 |
3.6.1 引言 |
3.6.2 实验配方及工艺条件 |
3.6.3 碳酸钙用量的增加对PVC样品的性能影响 |
3.6.4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以及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7)从景气周期看聚氯乙烯市场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聚氯乙烯景气周期 |
2 景气周期带来的风险与影响 |
2.1 产能急剧扩张 |
2.2 严重供大于求的市场 |
2.3 PVC后市低价冲击市场导致亏损 |
2.4 PVC扩产拉动烧碱市场严重供大于求 |
2.5 PVC价格下跌拓宽了下游发展空间 |
2.6 国产PVC产量迅猛增长导致景气周期峰年进口PVC出现负增长 |
3 发展对策与建议 |
3.1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迎接环保节能的挑战 |
3.2 原料路线先进化、合理化、多样化, 装置规模大型化是我国聚氯乙烯工业的发展方向 |
3.3 大力开发新品种配套助剂改性剂和应用技术 |
(8)中型化工企业规模扩张的若干问题研究 ——以MT公司PVC树脂扩产为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企业规模扩张的界定和分类 |
1.1 规模扩张的界定和意义 |
1.2 企业规模扩张的过程及管理 |
1.2.1 企业规模扩张的推动力 |
1.2.2 并购重组是实现企业跳跃式发展的有效方式 |
1.2.3 多业态与多元化发展是企业规模扩张的重要途径 |
1.2.4 企业规模扩张风险的规避 |
第二章 PVC树脂市场现状分析与市场机遇 |
2.1 国外PVC树脂市场现状及分析 |
2.1.1 国外PVC市场分析 |
2.1.2 国外PVC替代品动向 |
2.1.3 目前聚氯乙烯新品研发特点 |
2.2 国内PVC树脂市场现状及分析 |
2.2.1 中国PVC生产和消费 |
2.2.2 PVC产品应用消费 |
2.2.3 中国PVC发展展望 |
2.2.4 PVC产品市场的风险分析 |
第三章 MT公司PVC树脂技改扩产项目现状分析 |
3.1 MT公司云杉化工厂简介 |
3.2 PVC树脂产品介绍 |
3.3 工艺路线介绍 |
3.3.1 乙炔 |
3.3.2 氯乙烯合成 |
3.3.3 聚合 |
3.3.4 干燥 |
3.3.5 VCM回收与废水处理 |
3.3.6 消耗定额 |
3.3.7 PVC树脂的聚合方式 |
3.4 PVC树脂技改扩产项目简介 |
3.4.1 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 |
3.4.2 技改工艺技术方案 |
3.5 市场初步预测分析 |
3.5.1 烧碱 |
3.5.2 聚氯乙烯 |
3.5.3 实施进度和计算期 |
3.5.4 销售价格 |
3.5.5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第四章 问题分析及建议 |
4.1 PVC树脂技改扩产过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1 行业发展的特点 |
4.1.2 MT公司面临的处境 |
4.1.3 MT公司在PVC树脂技改扩产过程存在的问题 |
4.1.4 太化技改经验 |
4.1.5 新疆天业技改经验 |
4.1.6 山东滨化经验 |
4.2 对中型化工企业规模扩张的建议 |
4.2.1 中小氯碱企业发展的生存之路 |
4.2.2 对中型化工企业规模扩张的建议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聚氯乙烯树脂生产促进塑料制品及配套助剂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氯乙烯自稳定沉淀聚合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宋长统.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2]粉体填料在塑料制品中的应用[A]. 陈更新. 2016全国粉体加工与应用市场信息交流会论文集, 2016
- [3]技术动态[J]. 全国石油化工信息总站. 石油化工, 2016(02)
- [4]氯化聚氯乙烯的生产现状及技术发展方向[J]. 骆雁. 中国氯碱, 2011(11)
- [5]中国氯碱行业竞争环境分析[D]. 杨俊义. 内蒙古大学, 2011(01)
- [6]高流动性PVC合金注塑料的研究[D]. 梁娜. 北京化工大学, 2011(05)
- [7]从景气周期看聚氯乙烯市场风险[J]. 刘自珍. 中国氯碱, 2007(07)
- [8]中型化工企业规模扩张的若干问题研究 ——以MT公司PVC树脂扩产为实证分析[D]. 周庆新. 内蒙古大学, 2006(12)
- [9]结合行业发展,推动助剂工业[J]. 陈宇. 塑料, 2000(05)
- [10]聚氯乙烯树脂生产促进塑料制品及配套助剂的发展[J]. 吴国贞. 中国氯碱,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