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3”趣题Ⅱ(论文文献综述)
卓小仃[1](2021)在《HPM视角下小学分数教学史料探微》文中研究表明HPM理论是关于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理论,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框架和研究体系。近年来,HPM研究成果日趋增多,其理论运用于数学教育实践的成效也得到了验证。分数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虽然已有将HPM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研究,但尚未发现将HPM与小学分数教学结合的研究文献。本文在分析课程标准关于分数教学的要求和梳理小学数学教材中已有分数史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整理与小学分数教学相关的史料,并提出了将相关史料运用于小学分数教学的原则和建议。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案例设计法等进行探讨和研究。通过查找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数学史的教学价值、分数教学的相关文献资料,为研究奠定基础。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教材中相关的分数教学内容及其所涉及的分数史料进行详细分析,以相关典籍着作作为史料来源,并对史料进行整理和分析,选择小学分数相关课题进行案例设计,探索分数史料与分数教学整合的原则。通过研究发现,HPM视角下的分数教学顺承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文化要求及其所提倡的数学史料可以渗透于整套教材中的建议,同时与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相契合。小学数学教材中已经包含了分数的相关史料,但教材中史料数量整体偏少。而《九章算术》《古算诗题探源》《算数书》《孙子算经》《算盘书》《数学简史》《简明数学史》《这才是好读的数学史》《名人·趣题·妙解》等典籍和着作中蕴含了丰富的分数史料,可以与小学分数教学内容相匹配。通过对以上典籍中分数相关史料进行梳理,共整理出相关的分数史料42条。基于HPM教学理论,提出了适合小学分数融合史料的五个原则,找到史料与分数课题的联结点,并结合分数教学知识点以及史料的表现形式对所收集的分数史料进行分类与整合,将其分为13个类别。对13个类别的数学史料融入分数教学做了具体的分析与阐述。以“约分”教学设计为案例探索,旨在更好地将史料与分数教学融合对应,并作为分数史料与分数教学的整合示范。结合HPM视角下的分数教学史料的探究经历,对“数学史料的挖掘与收集、数学史料的筛选、数学史料的应用”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对于数学史料的寻找上,可从相关的历史古籍、考古文献、文化史资料等方面进行挖掘;史料可多角度、多类型、多范围地进行收集。其次,对于史料的选择上,选择蕴含相关数学思想方法的,且具有正面教育意义的史料;同时应避免难度大、知识偏、观念旧的非科学历史内容。最后,在数学史料的运用上,应根据课题需要、在三维目标的指导下、结合HPM原则,将数学史料作为导入、新授、巩固、练习或者课外延伸等环节加以应用;另外,史料与课题内容应具有密切关联性,史料内容与教授课题应相互匹配。
蒋俊潇[2](2021)在《核心素养下小学“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以合川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为例》文中提出因数学学科的严谨和严肃,知识内容的抽象和难理解,使得人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感到单调和乏味,为了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趣味数学成了目前学校教师常用的教育手段,随着国家颁布和施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推进,越来越多的地方和学校开始重视校本课程的建设,并且结合本土优势开发自己的特色课程,特别是近些年教育理念的革新,如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进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成了众多教师及专家学者们关注的首要问题。基于此,对趣味数学进行相关研究,在符合核心素养培育的总体要求下,建设学校趣味数学校本课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运用相关文献,理清了趣味数学的概念以及趣味数学的产生和发展。还运用了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在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理论和核心素养的指导下,以合川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三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开发和设计了“趣味数学”校本课程。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发前调查和分析学校环境和学生需求;开发中课程设定三维目标,课程内容按照数学文化、拓展延伸、综合实践、益智游戏四个类型来设置;课程的教学实施以学生小组学习、自主探究为主;课程评价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的多元评价方式。通过对课程的实践研究,发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次课程开发进行经验总结。发现了“趣味数学”开发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学校领导层的重视不够;(2)教师对“趣味数学”的认识不足;(3)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受家长的干预影响。(4)学生层次两极化非常严重;(5)缺乏课程专家的引领。提出了核心素养下“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议:(1)将“人本”思想贯穿于课程开发始终;(2)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增进情感态度培养;(3)课程内容贴近生活,指向核心素养培育;(4)整合学科知识,改变教学方式;(5)渗透数学文化,发展人文底蕴。最终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趣味数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新鲜有趣,是人们在数学方面的审美情趣,符合核心素养在人文底蕴的培育要求;(2)通过“趣味数学”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可行的;(3)“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具有五个特点:一是通过自身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三是“趣味数学”给了教师广泛的素材选择范围,四是没有教学压力教师也能够大胆创新教学方式,五是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4)“趣味数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赵敏[3](2021)在《职业高中数学教科书阅读材料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学是职业高中教育的重要课程,其中的“阅读材料”是数学教科书的内容之一。这一部分是数学教科书正文的深化与知识的延伸,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是展现数学文化、体现人文情怀的重要方式,还是拓宽学生眼界的途径,是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的手段,它丰富的内容不仅提供了新的学习资源,也为职业高中认识数学的思想、方法、价值,认识数学文化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在教科书中“阅读材料”以图画或者文字的形式呈现,有的篇幅短小,有的图文并茂,有的趣味性强。在教学中好好利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无处不在。但在实际教学中,“阅读材料”栏目不属于大纲要求教学的内容,没有专门课时安排,以及课时不足等因素,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没有对这一栏目给予重视。本文根据职业高中数学教科书中“阅读材料”的设置及相关理论,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又通过对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附属职业高中部和达拉特旗第十中学两所职业高中教师和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态度与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为了完善研究,同时对个别老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以了解学生对这一模块的学习态度,及老师对这一模块的使用情况,从而能更准确的找到“阅读材料”被闲置的原因,更完善的提出相应对策。通过调研,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对“阅读材料”不重视、闲置,有以下几个原因:教师的态度影响学生使用“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隐性教学作用造成师生对其不重视;“阅读材料”的内容艰涩难懂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阅读材料”的内容与正文的内容联系不够密切;“阅读材料”缺乏趣味性;课时限制影响“阅读材料”的使用;学校和家长对高考的重视程度影响“阅读材料”的使用。针对以上原因,笔者提出了几个可行性教学策略是:作为课外阅读的教学实践;单独作为案例教学的教学实践;将“阅读材料”创设成“问题情境”导入教学实践。根据提出的策略,展开教学实验,对结果进行分析,对职业高中数学教科书“阅读材料”栏目的教学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降低“阅读材料”内容的难度;设置专门的关于职业高中学生阅读的数学课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安排课时,让老师有机会帮助学生培养数学阅读能力;“阅读材料”与考试挂钩,作为考试内容的一部分;“阅读材料”的内容设置与学生未来发展紧密联系。
顾鸣洲[4](2021)在《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趣题研究》文中指出趣味性和新颖性是现代数学奥林匹克命题的重要特性,与知识性和选拔性一样,都值得命题者着重关注。富于趣味性的题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防止奥数的功利化倾向。我国奥数学习的传统模式更重视其选拔功能,尽管中国代表队在国际大赛上成绩斐然,但无论是联赛还是决赛,我国的命题大多还是以符号语言为主,比较欠缺趣味性。俄罗斯作为数学奥赛强国,其命题质量之高得到了学界的公认。在最近三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上,俄罗斯代表队也连年创下佳绩。最引人注意的是,每年的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都会涌现出许多极富创新性的趣题,它们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研究价值很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还没有太多研究俄罗斯数学奥赛的文献。希望本文可以引发更多有识之士对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的关注,并为我国数学奥林匹克提供一些进步的灵感。如果我国数学奥林匹克的优秀传统能和俄罗斯的成功经验有机结合,奥赛将不再会是“洪水猛兽”,而是成为展现数学魅力的绝好平台。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首先介绍了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的赛制和命题的一些特点,尤其是俄罗斯命题专家对趣题的偏爱。对于这些趣题,我们统计了它们自1993年到2020年间在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中的命题情况,呈现了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的命题数量趋势和趣味性命题类型的热点。接下来,我们选择了近年来在俄罗斯奥赛中出现最频繁的三类趣题:天平称重问题、“骑士与无赖”问题、双人博弈问题,分别介绍了它们的命题内容、题型分类与解题技巧等。最后,我们根据俄罗斯在数学奥林匹克中应用趣题的成功经验,如传递人文精神、注重历史传承、利用完善赛制等,总结了它对我国数学奥林匹克的发展提供的一些启示:①认识到趣味性在数学奥林匹克命题中的价值②确立学生在数学奥林匹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③转变对数学奥林匹克功能的认知;④培育数学工作者的“工匠精神”。
石海峡[5](2020)在《小学数学文化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学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教育价值,各个版本的数学课程标准或数学课程纲领都十分强调数学文化的地位和价值,同时也对数学文化在数学课堂中的实施有一定的建议。本研究选取了《小学数学文化丛书》及《数学文化读本》系列丛书作为载体,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小学数学文化教学实践的意义、途径及效果,以期为数学文化的教学实践提供可参考性的指导。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通过查阅文献梳理了数学文化的相关研究;通过课堂观察探究并分析了小学数学文化教学实践的具体途径;通过编制的学生调查问卷(前测卷、后测卷)以及访谈提纲和教师调查问卷以及访谈提纲。本研究选取了研究者所在学校3至6年级各年级学生1014名和数学教师17名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并对学生及教师进行了开放性访谈;采用SPSS 20.0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小学数学文化教学实践的效果,并发现实践中的问题,进而给出下一步的实践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一)小学数学文化教学实践的途径有:在课程教学中深度融合数学文化,开设数学文化拓展选修课,以及举办各类数学文化主题活动。(二)参与实践的师生绝大多数都对小学数学文化教学实践给予了较高评价,而且表示愿意继续参加数学文化的相关实践。(三)纵然师生对数学文化课堂教学实践的认同度较高,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参与数学文化教学实践的时间有限;二是教师的数学文化知识储备不足以及教学设计策略缺乏,不能完全胜任教学;三是数学文化教学实践中选择的教学内容以及呈现方式并不完全吸引学生或者适合学生;四是缺乏对学生数学文化学习情况的有效评价。基于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提出几点改进建议:(1)合理安排数学文化课程或活动;(2)为教师提供数学文化主题系统学习的机会;(3)按按需选择数学文化素材,采取多样的呈现方式;(4)完善学生数学文化学习评价方案。
杨培奇[6](2020)在《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科学,数学的产生与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学已经渗透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认识到数学不仅是一门逻辑学科,同样是一种文化现象,新时期数学教育也肩负着新的教育任务。然而进入高中阶段后,由于数学知识难度陡增,表现形式更加抽象,学生渐渐丧失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唯结果论的教学下,知识的发生过程得不到重视,学习效果也不尽人意。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认知上帮助学生的学习,正是解决问题的良方。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理论蓬勃发展,数学史也逐渐展现出教育向的魅力。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史的教育价值得到了数学教育界的肯定,2017年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给与了数学史充分的重视,指出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下,数学史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深化,正在成为数学教育的一股新力量。但观向今天的高中数学教学,数学史的融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本研究的第一章使用了文献研究法,在HPM理论的基础上,于新的教育背景下阐释了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与路径。第二章分别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从学生,教师,课堂三个角度进行现状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后,提出当前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三点问题,并结合实际进行问题归因。基于所提出的问题,第三章分别从教学指导,应试评价,教师素养三个角度提出了改进策略。最后第四章以部分改进策略为指导,进行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课例实践,根据教学反馈展开反思。通过现状调查发现,高中生是喜爱数学史的,教师认可数学史的教育价值,也愿意使用数学史进行教学,但仍存在数学史内容受到局限,融入数学史的教学目标偏移,以及数学史融入方式单一的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可用于教学的数学史素材匮乏;教师对数学史的认识不足与教育理念的偏差;以及客观教育现实的影响。基于现存问题,研究提出了以下改进策略。一是从选取数学史材料,明确目标指向,教学实施设计三方面为教师运用数学史提供实践指导。二是在高考背景下促进数学史运用,一方面要发掘高考试题中数学史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也要加大考试评价对数学史的考察力度。三是从高师培养、职后培训、更新观念、合作研究四个方面来提升数学教师的数学史素养。本研究从HPM理论出发,旨在调查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为HPM实践研究做一次尝试,为一线教师运用数学史进行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于金霞[7](2020)在《民国时期数学科普着作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数学科普可以向广大群众普及数学知识与技能、传播数学方法与思想、弘扬数学精神与文化。中国近代数学科普发展壮大于民国时期,自五四运动后陆续有优秀的数学科普着作问世,一时间些颇有洛阳纸贵的味道。现代数学科普作品浩如烟海,一些民国时期出版的优秀作品渐渐湮没无闻,缺乏统计整理。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将搜集到的91册民国时期翻译引入的与国人自编的数学科普着作从时间、内容、适合学段、出版社、再版次数、作者与译者生平简介等多个维度上进行统计,完善史料梳理,既保护并传承了史料也为现代读者提供阅读索引。并从中发现:民国37年中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数量最多;这些着作主要面向具有中学水平的读者,并注重其教学辅助作用;再版数量可观,三分之一翻译引入的着作有过再版、四分之一的国人自编着作有过再版;多数作者都有过中小学教学经历,且译者来自各行各业。为更加精细地探究民国数学科普着作的教育意义,采用个案研究法与历史研究法对该时期在中国流传的英国的Mathematical Recreation and Essays、美国的Riddles in Mathematics和日本数学家林鹤一的着作进行个案分析,详细论述其特点及影响;对国人自编的数学科普着作《古算趣味》与《数学游戏大观》进行个案分析,详细论述其特点、历史地位、教育意义及对当今的教育启示。发现民国时期的数学科普着作不仅为“科学救国”贡献了力量,也注重对读者学习兴趣的提升、数学思维的改善和数学文化的熏陶,还提倡在教育教学中恰当应用数学科普知识,且民国数学科普作家们秉承皓首穷经、兢兢业业并兼顾弘扬国粹与吸收西方新知的中庸之道,这都是值得现代教育工作者继承发扬的精神。
刘子婧[8](2019)在《低年段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活动课例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低年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游戏是符合低年段小学生心理智力发展的必要活动形式,是数学知识与低年段小学生间最好的桥梁。教师根据该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设计相应的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然而,当下数学游戏活动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堂中引入的数学游戏过于形式主义,数学游戏形式缺少“数学味”,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管理等。通过对低年段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的课例实践研究,能帮助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低年段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能促进低年段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基础教育的发展,更可以为数学游戏教学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本研究以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为理论支撑,运用了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背景及其发展趋势;运用观察法及时记录学生在数学游戏课堂的实时状态,着力于低年段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的课例研究,尝试用案例分析法对相关课例进行探索分析,阐释低年段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的意义与价值,进一步探索后根据得出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经过研究发现,数学与游戏联系紧密,合理运用数学游戏,有利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在低年段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可以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消除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有助于低年段小学生养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帮助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技能、培养数学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为今后数学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数学游戏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论文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包括了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及方法,核心概念的界定;第二章为国内外相关研究及理论基础;第三章为低年段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活动课例分析,从游戏的素材来源、内容及类型三个角度进行探索反洗;第四章为低年段小学数学游戏教学实施,从游戏实施的角度针对数学游戏时长、数量、参与人数、加入时机及突发状况处理五方面对数学游戏教学进行分析;第五章为总结与展望,旨在得出结论的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葛睿婕[9](2019)在《数学故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仅仅停留在数学书本上的知识教学有时并不能满足目前知识储备超前的学生,同时也不足以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数学故事的应用可以成为解决该矛盾的手段。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故事的应用是改善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和提升教师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数学情境教学的一种具体操作方法。为保证研究的严谨性,本文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数学故事和数学故事教学进行了概念界定。另外,为探讨本研究的必要性,笔者分析出数学故事具有叙述性、情境性、体验性、逻辑性的特点,从知识教学、数学思想、学习情感、数学思维四个方面深入挖掘数学故事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独特意义,结合数学教育理论明确了数学故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明确数学故事的价值后,笔者着重探讨了数学故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解决如何应用问题。笔者从数学故事的选择标准、数学故事的开发方式和呈现方式、数学故事的应用原则、数学故事应用于数学课堂的设计与实施方面具体阐释了数学故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事项,尝试设计出不同类型的数学故事教学所开展的具体活动过程,包括将数学故事应用于常态课教学中的导入、探究新知、课后延伸,和将数学故事应用于拓展课中的故事阅读、戏剧扮演、趣题探究等方面,通过课堂实录呈现具体设计流程。最后,本研究通过对应用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在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基础上得出应用效果和结论,数学故事的应用可以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参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和教师均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对小学数学故事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不仅符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参与和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的发展理念,而且也有利于深化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改革。本研究通过论述数学故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事项,希望能够为其他小学数学教师应用数学故事教学提供有益参考,同时也希望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参与的途径和手段提供新视角。
张丽婷[10](2019)在《如何提升数学阅读能力 ——基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包含构建学习型社会,而构建学习型社会是以掌握如何学习的能力为基础。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主题。阅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阅读,掌握知识,提升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数学这一学科也不例外,近几年来,人们对于数学阅读和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日益增强。在理论层面,对于数学阅读的价值和培养方式己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基础,但在实践层面,具体到提升数学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及其效果检验的实证研究则较为缺乏,而后者是检验理论可行性、提升数学阅读能力的关键一步。本文在数学阅读的相关理论基础上,以厦门市同安区某小学高年级师生为样本展开实验研究。一方面基于问卷和访谈,了解小学高年级师生对数学阅读的认识和现状,另一方面基于实验,探索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各部分内容具体如下:第一部分是在阐明论文选题背景和当前国内外对于数学阅读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研究问题以及所涉及的相关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则通过问卷与访谈的方式,了解小学高年级师生数学阅读的现状。首先,以厦门市同安区某小学高年级学生为样本,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的基本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学生对数学阅读的重视度不足,对数学课本阅读不足,审题不认真等现状;其次,以厦门市同安区某小学高年级一线数学教师为样本,了解小学高年级教师对数学阅读以及数学阅读教学的基本情况。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到教师对数学阅读和数学阅读能力教学的重视度不足,以及自身数学阅读时间缺乏的情况。第三部分则是借鉴PISA阅读素养评价方式,构建数学阅读能力评价体系。数学阅读能力测试卷的命制,综合数学阅读能力评价体系、小学数学阅读的特征、学生特点等多重因素。第四部分则是对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实验研究。数学阅读能力包含阅读兴趣、技能以及习惯三个方面的培养,需要综合运用课堂教学和课外引导两种培养路径。笔者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分班教学实验,探究进行数学阅读训练的教育干预相较于没有干预群体,进行分层教育干预方式相较于应试教育干预方式,在数学阅读能力上以及在数学、语文应试中的影响,并且根据实验结果给出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若干具体建议。
二、“2003”趣题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趣题Ⅱ(论文提纲范文)
(1)HPM视角下小学分数教学史料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内容 |
三、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意义 |
二、创新之处 |
第三节 文献探讨 |
一、关于分数教学的文献探讨 |
二、关于HPM理论的文献探讨 |
三、文献述评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对象 |
第二章 HPM视域下小学分数教学的理论概述 |
第一节 HPM理论概说 |
一、HPM理论的思想渊源 |
二、HPM理论的内容概述 |
第二节 HPM理论应用于小学分数教学的价值意蕴 |
一、契合课程标准之要求 |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
三、有助于促进学生情感与文化素养的提升 |
第三章 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数教学内容及其史料探析 |
第一节 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数教学内容的体现 |
一、小学分数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分布 |
二、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数教学内容的梳理与分析 |
第二节 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数教学史料的分析 |
一、分数教学史料在教材中的分布 |
二、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数教学史料内容的梳理与分析 |
第四章 小学分数教学史料的挖掘整合及应用 |
第一节 小学分数教学史料的挖掘 |
一、分数教学史料的收集 |
二、分数教学史料的来源 |
三、分数教学史料的性质 |
四、分数教学史料的分类 |
第二节 小学分数教学史料的整合 |
一、分数史料融入分数教学的原则 |
二、分数史料与分数知识点的对应 |
第三节 小学分数教学史料的应用 |
一、“约分”课例的选择 |
二、“约分”数学史相关材料 |
三、“约分”教学的案例设计 |
四、“约分”案例分析与评价 |
第五章 研究建议与不足 |
第一节 研究建议 |
一、数学史料的收集 |
二、数学史料的选择 |
三、数学史料的应用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一、史料收集不够全面 |
二、国际视野略显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2)核心素养下小学“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以合川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2.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
3.研究综述 |
3.1 趣味数学 |
3.2 核心素养 |
3.3 校本课程开发 |
4.核心素养下小学“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开发过程 |
4.1 校本课程开发环境及需求分析 |
4.2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的构建 |
4.3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的实施 |
4.4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 |
4.5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的评价及反馈 |
5.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5.1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存在的问题 |
5.2 核心素养下“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建议 |
6.结论、不足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学生调查问卷(前测) |
附录2:“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后测) |
致谢 |
(3)职业高中数学教科书阅读材料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访谈法 |
1.5.4 教学实验分析法 |
1.6 研究思路 |
1.7 创新之处 |
第2章 人教版职业高中数学教科书阅读材料分析 |
2.1 阅读材料的类型 |
2.2 阅读材料特点 |
2.2.1 、阅读材料内容特点 |
2.2.2 阅读材料编排特点 |
2.3 “阅读材料”总体评价 |
第3章 阅读材料教学情况调查 |
3.1 阅读材料使用情况的调查 |
3.1.1 调查工具 |
3.1.2 调查对象 |
3.1.3 教师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 |
3.1.4 教师访谈结果整理 |
3.1.5 学生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 |
3.2 分析影响“阅读材料”使用的原因 |
3.2.1 教师的态度影响学生使用“阅读材料” |
3.2.2 “阅读材料”的没有显性教学作用造成师生对其不重视 |
3.2.3 “阅读材料”的内容艰涩难懂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
3.2.4 “阅读材料”内容与正文的内容联系不够紧密 |
3.2.5 “阅读材料”缺乏趣味性 |
3.2.6 课时限制影响“阅读材料”的使用 |
3.2.7 学校、家长对高考的重视程度影响“阅读材料”的使用 |
第4章 职业高中数学教科书“阅读材料”可行性的教学策略 |
4.1 “阅读材料”的使用策略 |
4.1.1 作为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 |
4.1.2 单独作为案例教学的教学策略 |
4.1.3 将“阅读材料”创设成“问题情境"导入教学策略 |
4.2 “阅读材料”栏目教学策略要点分析 |
第5章 职业高中数学教科书“阅读材料”教学策略结果分析 |
5.1 教学实践前研究 |
5.2 教学实践方案探索 |
5.3 教学策略实践结果分析 |
5.3.1 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 |
5.3.2 教学实践后学生对老师的态度 |
5.3.3 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感悟 |
5.4 结果分析 |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4)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趣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俄罗斯数学竞赛的研究背景 |
1.1.2 数学趣题的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2 俄罗斯数学竞赛中的趣题概况 |
2.1 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概况 |
2.2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数学奥林匹克概况 |
2.3 对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趣题的统计分析 |
3 俄罗斯数学竞赛中的三类趣题 |
3.1 天平称重问题 |
3.1.1 天平称重问题的基本模型 |
3.1.2 “天平不准”类称重问题 |
3.1.3 “多个次品”类称重问题 |
3.1.4 “证明次品”类称重问题 |
3.2 “骑士与无赖”问题 |
3.2.1 圆桌模型下的“骑士与无赖”问题 |
3.2.2 非圆桌模型下的“骑士与无赖”问题 |
3.3 双人博弈问题 |
3.3.1 与数有关的博弈问题 |
3.3.2 与几何有关的博弈问题 |
3.3.3 与组合有关的博弈问题 |
4 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趣题的命题特点及启示 |
4.1 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趣题的命题特点 |
4.1.1 天马行空——散发独特的人文魅力 |
4.1.2 孜孜以求——发展悠久的历史传承 |
4.1.3 “一体两翼”——利用完善的赛制布局 |
4.2 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趣题的启示 |
4.2.1 认识到趣味性在数学奥林匹克命题中的价值 |
4.2.2 确立学生在数学奥林匹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
4.2.3 转变对数学奥林匹克功能的认知 |
4.2.4 培育数学工作者的“工匠精神”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致谢 |
(5)小学数学文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1.课程标准与教材中的教学要求 |
2.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现实需求 |
3.小学阶段数学文化教学的缺失 |
(二)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1.数学文化 |
2.教学实践 |
(四)文献综述 |
1.数学文化内涵的相关研究 |
2.数学文化价值的相关研究 |
3.数学文化实践的相关研究 |
4.文献小结及启示 |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六)研究设计 |
1.调查对象 |
2.研究工具 |
一、小学数学文化教学的意义 |
(一)小学数学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
(二)小学数学文化教学的可行性 |
二、小学数学文化教学实践的途径 |
(一)在课程教学中深度融合数学文化 |
(二)开设数学文化拓展选修课 |
(三)举办各类数学文化主题活动 |
1.利用课前3分钟进行数学文化知识讲演 |
2.召开数学文化书籍阅读交流会 |
3.举办数学文化小论文征文大赛 |
4.开展数学文化主题知识竞答 |
5.举办数学文化主题小报展览 |
6.开展丰富的数学游戏活动 |
三、小学数学文化教学实践的效果 |
(一)学生前测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
1.前测调查中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了解情况 |
2.前测调查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和情感态度 |
(二)学生后测与前测调查问卷结果比较分析 |
1.后测与前测调查中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了解情况比较分析 |
2.后测与前测调查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和情感态度比较分析 |
3.后测调查中学生对小学数学文化教学实践的认识和评价 |
(三)学生访谈结果与分析 |
(四)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1.教师现有数学文化知识来源 |
2.教师参与小学数学文化教学实践的感受 |
3.小学数学文化教学实践对教师的影响 |
(五)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六)基于课堂观察的分析 |
1.关于数学文化素材的选择和组织 |
2.关于教学目标的设定 |
3.关于教学过程的实施 |
(七)实践效果小结 |
四、小学数学文化教学实践的改进建议 |
(一)合理安排数学文化课程或活动 |
(二)为教师提供数学文化主题系统学习的机会 |
(三)有效选择数学文化素材及呈现方式 |
(四)完善学生数学文化学习评价方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小学数学文化教学实践调查问卷(学生卷)Ⅰ卷 |
附录2 :小学数学文化教学实践调查问卷(学生卷)Ⅱ卷 |
附录3 :小学数学文化教学实践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4 :小学数学文化教学实践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5 :小学数学文化教学实践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6)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数学史 |
二、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HPM理论研究综述 |
二、HPM实践研究综述 |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第五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路径 |
第一章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意义与路径 |
第一节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意义与指向 |
一、融入数学史教学的教育学阐释 |
二、以史育人的数学史教育指向 |
第二节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方法路径 |
一、理论指导 |
二、数学史的运用方法 |
第二章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面向学生的问卷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
三、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四、结果统计及问卷分析 |
第二节 教师访谈 |
一、访谈目的 |
二、访谈对象 |
三、访谈提纲 |
四、访谈实录 |
五、访谈结果及分析 |
第三节 课堂观察 |
一、观察目的 |
二、观察对象 |
三、课堂片段实录 |
四、课堂观察分析 |
第四节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现存问题 |
一、教学中使用的数学史内容受到局限 |
二、融入数学史的教学目标偏移 |
三、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方式单一 |
第五节 现存问题的归因 |
一、可用于教学的数学史素材匮乏 |
二、教师对数学史的认识不足与教学理念的偏差 |
三、客观教育现实的影响 |
第三章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改进策略 |
第一节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指导 |
一、合理选取数学史材料 |
二、明确数学史运用的目标指向 |
三、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施设计 |
第二节 高考背景下对数学史运用的建议与促进 |
一、发掘高考试题中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
二、加强考试评价对数学史的考察力度 |
第三节 提升数学教师的数学史素养 |
一、改善高师数学系课程结构,重视高师数学史教育 |
二、针对性开展培训与教研活动,提升职后教师的数学史素养 |
三、数学教师要更新自身观念,加强对数学史的认识和学习 |
四、依托HPM研究成果,鼓励HPM研究者与一线教师合作 |
第四章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课例实践与反思 |
第一节 实践内容选取 |
第二节 教学实践开展 |
一、课程设计 |
二、教学实录 |
第三节 实践反馈与反思 |
一、教学实践反馈 |
二、教学实践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数学史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二 :访谈问题(教师) |
致谢 |
(7)民国时期数学科普着作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提出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数学科普读物的系统整理 |
1.4.2 着名数学科普读物的个案分析 |
1.4.3 对数学科普作家的研究 |
1.4.4 小结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之处 |
1.7 研究思路 |
第2章 民国时期翻译、自编数学科普着作统计分析 |
2.1 翻译引入数学科普着作统计分析 |
2.1.1 分类统计 |
2.1.2 部分译者简介 |
2.1.3 翻译引入数学科普着作的特点及影响 |
2.2 国人自编数学科普着作统计分析 |
2.2.1 分类统计 |
2.2.2 部分作者简介 |
2.2.3 国人自编数学科普着作的特点及影响 |
第3章 在中国流传的外国数学科普着作之特例分析 |
3.1 劳斯·贝尔的Mathematical Recreation and Essays |
3.1.1 作者简介 |
3.1.2 Mathematical Recreation and Essays简介 |
3.1.3 Mathematical Recreation and Essays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
3.2 普诺·斯罗普的Riddles in Mathematics |
3.2.1 作者简介 |
3.2.2 Riddles in Mathematics简介 |
3.2.3 Riddles in Mathematics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
3.3 林鹤一的数学科普着作 |
3.3.1 林鹤一简介 |
3.3.2 林鹤一数学科普译着简介 |
3.3.3 林鹤一的数学科普着作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
第4章 国人自编数学科普着作之特例分析 |
4.1 中国传统古算学题材以许莼舫的《古算趣味》为例 |
4.1.1 作者简介 |
4.1.2 《古算趣味》内容简介 |
4.1.3 《古算趣味》的特点分析 |
4.1.4 《古算趣味》的历史地位 |
4.1.5 《古算趣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
4.2 国外数学科普中国化——以陈怀书的《数学游戏大观》为例 |
4.2.1 作者简介 |
4.2.2 《数学游戏大观》内容简介 |
4.2.3 《数学游戏大观》特点分析 |
4.2.4 《数学游戏大观》的历史地位 |
4.2.5 《数学游戏大观》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5.2.1 研究不足 |
5.2.2 研究展望 |
附录1 翻译引入的数学科普着作 |
附录2 国人自编的数学科普着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8)低年段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活动课例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课程改革的要求 |
1.1.2 幼小衔接的需求 |
1.1.3 低年段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对象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对象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游戏 |
1.4.2 数学游戏 |
1.4.3 小学低年段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 |
2.1.1 国内相关研究 |
2.1.2 国外相关研究 |
2.1.3 研究趋势分析 |
2.1.4 教学活动中数学游戏的教育功能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
2.2.3 多元智能理论 |
3 低年段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活动课例分析 |
3.1 低年段小学数学游戏教学设计原则 |
3.1.1 强调学生主体性原则 |
3.1.2 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原则 |
3.1.3 遵循开放性原则 |
3.1.4 基于生活经验原则 |
3.2 游戏素材来源的课例分析 |
3.2.1 来源于生活 |
3.2.2 来源于教材 |
3.2.3 来源于历史 |
3.2.4 来源于创造 |
3.3 教学设计的内容的课例分析 |
3.3.1 数与代数领域 |
3.3.2 图形与几何领域 |
3.3.3 综合与实践领域 |
3.4 教学设计的类型的课例分析 |
3.4.1 能够激发兴趣的游戏 |
3.4.2 能够学习巩固数学知识的游戏 |
3.4.3 能够模拟应用数学知识的游戏 |
4 低年段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活动实施 |
4.1 低年段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活动实施过程要求 |
4.1.1 数学游戏教学前需进行学情分析 |
4.1.2 数学游戏教学时需要创设良好的环境 |
4.1.3 数学游戏教学时把握实施游戏的时机 |
4.1.4 数学游戏教学后需进行及时反思 |
4.2 低年段小学数学游戏实施的因素分析 |
4.2.1 数学课堂中数学游戏时长的分析 |
4.2.2 数学课堂中使用数学游戏数量的分析 |
4.2.3 数学课堂中数学游戏参与人数的分析 |
4.2.4 数学课堂中数学游戏加入时机的分析 |
4.2.5 运用数学游戏时出现突发状况的分析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1.1 低年段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数学游戏 |
5.1.2 低年段小学数学游戏教学中游戏的选择标准 |
5.1.3 低年段小学数学游戏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
5.2 展望 |
附录 课堂观察量表(学生参与度)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数学故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
(二)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需要 |
(三) 基于幼小衔接的需要 |
(四) 基于一次观摩课的思考 |
二、选题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方法 |
(一) 文献分析法 |
(二) 文本分析法 |
(三) 案例分析法 |
(四) 调查法 |
第一章 数学故事教学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 故事 |
(二) 数学故事 |
(三) 数学故事教学 |
二、理论基础 |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 情境认知理论 |
(三) 沉浸理论 |
三、数学故事的特点 |
(一) 叙述性 |
(二) 情境性 |
(三) 体验性 |
(四) 逻辑性 |
四、数学故事的教学意义 |
(一) 知识教学意义 |
(二) 数学思想渗透 |
(三) 学习情感培养 |
(四) 数学思维培养 |
第二章 数学故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一、数学故事的选择标准 |
(一) 数学故事内容要有趣味性 |
(二) 数学故事内容要有数学学科科学性 |
(三) 数学故事内容要有对学生思维的促进作用 |
(四) 数学故事内容应当适合学生开展活动 |
二、数学故事的开发方式 |
(一) 借用 |
(二) 改编 |
(三) 创编 |
三、数学故事教学的应用原则 |
(一) 学习兴趣的激发性原则 |
(二) 小组合作的交互性原则 |
(三) 主动学习的情境性原则 |
(四) 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原则 |
四、数学故事应用于数学课堂的设计 |
(一) 数学故事应用于数学课堂的性质 |
(二) 数学故事教学的活动目标设计 |
(三) 数学故事教学的活动过程设计 |
五、数学故事应用于数学课堂的实施 |
(一) 实施过程 |
(二) 实施案例 |
第三章 数学故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效果分析 |
一、应用对象和调查工具 |
二、应用目标假设 |
三、调查方式 |
四、应用效果分析与评价 |
(一) 定性评价 |
(二) 定量评价 |
五、数学故事应用后的结论 |
(一) 改善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参与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
(二)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
(三) 促进学生和教师均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
(四) 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
附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如何提升数学阅读能力 ——基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序论 |
(一) 选题背景 |
(二) 文献综述 |
(三) 核心概念界定 |
(四) 研究方法 |
(五)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阅读现状 |
(一)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调查 |
(二) 小学高年级教师数学阅读教学的认知分析 |
第三章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
(一) 数学阅读能力的评价体系建构 |
(二) 数学阅读能力测试卷的设计 |
第四章 数学阅读培养的实施策略和实验研究 |
(一) 数学阅读培养的主要内容 |
(二) 数学阅读的培养路径 |
(三) 数学阅读能力的干预策略 |
(四) 实验研究 |
(五) 实验数据的来源、统计与分析 |
第五章 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建议 |
(一) 开设数学阅读课程,进行分层数学阅读教学 |
(二) 重视教材“阅读材料”教学,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
(三) 形成良好的阅读环境 |
(四) 尝试多样的阅读方法 |
(五) 规范教师数学阅读培养,提升教师数学阅读素养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致谢 |
四、“2003”趣题Ⅱ(论文参考文献)
- [1]HPM视角下小学分数教学史料探微[D]. 卓小仃. 闽南师范大学, 2021
- [2]核心素养下小学“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以合川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为例[D]. 蒋俊潇. 西南大学, 2021(01)
- [3]职业高中数学教科书阅读材料教学研究[D]. 赵敏.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趣题研究[D]. 顾鸣洲.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5]小学数学文化教学的实践研究[D]. 石海峡. 西南大学, 2020(05)
- [6]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D]. 杨培奇.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民国时期数学科普着作之研究[D]. 于金霞.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7)
- [8]低年段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活动课例实践研究[D]. 刘子婧.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9]数学故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葛睿婕.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10]如何提升数学阅读能力 ——基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实验研究[D]. 张丽婷. 厦门大学, 2019(08)